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临沂 >> 沂水县 >> 四十里堡镇

四十里堡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竺法汰 (320~38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竺法汰(320—387年),东莞(今山东沂水)人。东晋高僧,般若学派“六家七宗”的“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之一。  竺法汰聪敏好学,不耻下问。据《高僧传》载,他与当时的高僧道安为同学,同师承于当时的名僧人佛图澄。战乱之时,他与道安一同避难,行至新野(今属河南),二人分手后,他便率弟子昙壹、昙二等40余人,到了江南,住建康(今江苏南京)亘官寺。当时,晋简文帝请他讲《放光般若经》,他颇得要领,听众踊跃,简文帝亲自参加听讲,一时王侯公卿,莫不毕集,学众达千余人,为一时之盛。  《放光般若经》,属于心经,讲究心领神会,妙言悟道,当时分为“六家七宗”,竺法汰便属于“六家七宗”之中的“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体现了这一派的“心学”特点。  在般若经学说方面,竺法汰的“本无异宗”的突出特点是主张“心学”,即“心会”之学。当时,著名僧人法琛的弟子竺法温(即“温法师”),却主张“同心无议”。他认为,“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吉藏《中观论书》),这多少讲了些主观之外客观事物的存在,与“本无异宗”的“心会”心学有些相抵牾。竺法温的老师法深著有《心无论》,否定了心以外客观事物的存在。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沙门道恒,颇有才力”,是佛教徒中的重要人物,他常执竺法温的“心无义”论,“大行荆土”,传经布道,影响颇大。对此,竺法汰认为这些言论都不符合佛教义理,于是,他便进行了辩驳,说道恒的“无心义”是“邪说,应须破之。”(赞宁《高僧传》,下引同)于是,便引起了般若心学派的辩论。竺法汰广集各处名僧,“令弟子昙壹难之”,并且,旁证博引,“据经引理,析驳纷纭”,搞得非常热闹,双方论战也相当激烈。当时的道恒也不甘落后,竭力辨解,“不肯受屈,日色既暮,明旦更集”,来了个日以继夜,轮番参战。当时,名僧慧远“就席,难攻数番,关责锋起”。道恒“自觉义途差异,神色微动”,以“尖尾扣案”,想参与论辩,但还没来得及答话,慧远便接上了话茬说:“不疾而速,抒柚何为?”运用儒家经典《易经》上的话加以回答,颇有点扬儒讥佛的味道,使“坐者皆笑”,由此,“心无之义,于此而息。”这场辩论,便以竺法汰的胜利而告终。  竺法汰广收弟子,并不惮其力地向他们传授心学,而且,他的佛学理论主要在论辩中形成并完整起来的。他能言善辩,自成一派,表现了他的佛教心学的某些特点,对后世发展起来的禅宗的影响也很大。  竺法汰在佛学理论方面,著有《无本论》、《中论疏记》等。  [以上内容由"知无不言"分享。]

刘溥霖 (1888~191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溥霖(1888~1915.12.4)又名刘光,字季瞻,又字筱唐。山东沂水人。其父刘次哲是同盟会会员,1912年曾任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其长兄彤霖、次兄湛霖、三兄淦霖均为山东同盟会成员。刘溥霖自幼读书,17岁时考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入革命党人刘冠三在济南创办的山左公学学习。同年由刘冠三介绍,加入同盟会(一说次年加入)。后因学校被官方查封,刘溥霖于三十四年(1908年)入青岛震旦公学,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参加革命活动。年底学校被封,他-返回家乡。宣统二年(1910年)携妻赴济南继续求学,入农林学堂办的农会讲习班学习。这年秋天其妻病逝,从此他妻亡不续,有家不归,全身心投入到反清革命事业中。宣统三年(1911年)考入按察司筹办的法官养成所,同时在鹊华桥东侧路北开设“宜春轩”钟表铺,作为革命同志联络点。刘氏兄弟同萧兰池、蓝毓昌、赵光、王玉珂等革命党人常聚于此,秘密策划革命大计。是年11月,聚集济南的山东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策动山东独立。但不久,山东独立被取消,反动当局对革命势力大肆镇压。刘溥霖毫不畏惧,仍留在济南,并加紧准备武装斗争,将“宜春轩”扩大门面,移至商埠五里沟,以便开展活动;又让蓝毓昌在商埠万紫巷开设“万顺恒”洋货店,作为联络分部。同时,他还与避居青岛的刘冠三取得联系,购置一批武器运至济南,待机而动。  当时张勋据守徐州,与革命为敌,且多次得到袁世凯通过津浦铁路接济的军火,对南北革命事业形成很大威胁。因贯通津浦铁路的黄河大桥尚未建成,火车靠轮渡过河,刘溥霖等计划埋伏于济南城北泺口渡口附近,寻找时机夺取或炸毁军火。若遇张勋过此地,即予狙杀以除民贼。不料计划被侦知,12月10日凌晨,济南巡防营突然包围“宜春轩”、“万顺恒”两店,刘溥霖三兄弟及孙绍周、萧兰池等18人被捕,刘溥霖大腿被刺伤。此事轰动全城,各界人士纷纷指责反动当局,设法营救。1912年2月15日,刘溥霖等人全部获释出狱。  刘溥霖伤体渐复,转赴徐州任革命军第三十九混成旅炮兵营营长。1912年冬前往济南,进入留日预备学校学习。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山东都督靳云鹏大肆搜捕残杀革命党人。刘溥霖处境十分危险,这年冬天避赴北京,准备投考北洋大学。不久,靳云鹏指名捉拿,他-逃往山西太原,主办《公益报》。仅三个月报馆便被查封。返京后局势更加险恶,于1914年4月转赴日本。同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继续反袁斗争。刘溥霖抵日后即谒见孙中山,受到赞许。1915年1月7日,孙中山正式委任刘溥霖为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长,派他回国开展讨袁斗争。  1915年5月,刘溥霖与方刚由日本回到青岛,从事反袁准备工作,不幸被捕。11月26日被“引渡”到济南,关押在靳云鹏的军法处狱中。12月4日凌晨被枪杀于东门外柳园(一说南门外)。其陵墓在今济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以上内容由"howe777"分享。]

王光华 (1909~20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光华,  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原副部长(正兵团职待遇)。  王光华是山东沂水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沂水县委组织部长、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支队长、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团团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冀南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公安总局局长;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总指挥部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厅长、司令员,军委人民武装部动员处长,总参谋部队列部副部长、军务部副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支援淮海、太原、平津和渡江南下等战役。  王光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全国五届政协委员。  王光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以上内容由"汤圆儿"分享。]

李觉 (1914~2010) 解放军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觉同志生平(1914-201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核工业的优秀领导干部,原二机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觉同志(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12日9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觉(曾用名:李书阁),男,汉族,1914年2月出生于山东沂水坡城峪。1937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4月离职休养。   李觉同志早在青年时期就追求真理,立志报国,积极参加“一二·九”等。   1933年至1936年李觉同志先后就读于北平弘达学院、北平中国大学。1936年3月至9月在甘肃西峰东北军骑兵集团军学校学习,1936年至1940年历任东北军骑兵三师七团一连副排长、红军步校三团及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文化教员、山西孝义县总部随营学校工作员、山西决死十一总队政治指导员、晋西支队三大队党总支书记、晋西支队二团三营教导员,1940年至1947年历任鲁西军区教三旅七团政治处副主任、冀鲁豫八分区作战股股长、参谋处处长、冀鲁豫军区一纵一旅参谋长兼一团团长、一纵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7年至1952年历任二野一纵20旅副旅长、二野五兵团16军47师师长、二野司令部作战处处长、二野五兵团18军第二参谋长,1952年至1957年,历任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7年8月调入二机部工作,任二机部九局局长、1964年至1982年,任二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82年5月任核工业部顾问。李觉同志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先后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在革命战争年代,李觉同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在攻打山东南乐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亲自带领突击队执行爆破任务。1938年秋,日寇进攻太行山,李觉同志奉命率部袭击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军,战斗十分惨烈,我方1000多人的队伍打得只剩下三、四百人,李觉同志中弹负伤后依然坚持战斗,他和同志们的英勇战斗,有力配合了太行山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跟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大西南和成都战役中是刘邓-指挥作战的主要参谋人员。解放战争后期,又作为教员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和骨干。   1950年,时任二野作战处处长的李觉同志向刘邓-主动请缨,要求参加进军西藏,并受命为18军第二参谋长。他协助指挥了昌都战役和被喻为“第二次长征”的和平解放西藏大进军。西藏军区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军区副司令员,参加西藏工委工作,任西藏工委委员。在藏期间,环境异常艰苦,斗争极为复杂,任务十分繁重。他参与领导前方部队开展生产,抢修康藏公路,解决了运输问题;他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团结西藏上层爱国人士,落实民族政策,巩固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多次粉碎了0分子叛乱的阴谋;他负责疏通了对印度的贸易,确保了进藏部队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稳定了军心。李觉同志积极倡导指战员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觉遵守政策纪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逐渐形成了“老西藏精神”,成为驻藏部队和工作人员的光荣传统。李觉同志为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指战员和藏族同胞的爱戴。   1957年8月,李觉同志调任二机部-研究院院长。他是我国核工业建设和-研制的组织领导干部之一,长期工作在条件极其艰苦的青海高原-研制基地。李觉同志凭着一颗爱党爱国之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很快从外行变成了内行。他甘当科研人员的小学生和铺路石。从机构组建、人员调配、-研制基地的选址、勘测施工,他都亲自过问,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主动与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工厂和科研院所协调工作,坚持做到让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其他的事情由他这个“后勤部长”去办。他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科研人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964年10月,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0成功,大壮了国威,大振了军威,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威慑和核垄断,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1967年,我国又成功0了第一颗氢弹。李觉同志为我国两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是核0现场指挥者之一,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革”期间,李觉同志排除各种干扰,保证-和核潜艇研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核工业“第二次创业”中,他和其他部领导团结协作、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亲临现场,到地方协调,召开专家会议,为建设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为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觉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志。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处处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深受广大核工业人的拥护和爱戴。   退居二线后,他继续关心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核工业建设。1983至1997年,受核工业部党组委托,历时十余年,主持编纂完成《当代中国核工业》、《中国核军事工作史料丛书》,同时还参与对《解放西藏史》及《刘邓大军征程志略》等史书的审核,为国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李觉同志的一生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一生,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不求名、不为利,心胸坦荡,与人为善,艰苦朴素,积极工作,无怨无悔,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国核工业的建设、发展和壮大,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李觉同志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中国核工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是中国核工业的一大损失。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以上内容由"zhtao"分享。]

徐奕 (?~21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徐奕(?-219年),字季才,东莞(今山东沂水县)人 ,东汉末年官吏。徐奕为人忠直,效命于曹操,历任丞相长史、雍州刺史、魏郡太守、尚书、尚书令、中尉、谏议大夫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去世。  人物生平  征超历职  徐奕曾经到江东避难,孙策以礼聘任他为官,徐奕不愿意,于是改名换姓,身着平民服装回到原籍东莞(今山东沂水县)。曹操担-时,征召徐奕担任他的辅佐官吏。建安十六年(211年),徐奕随从曹操西征马超。马超兵败后,曹军返回。   当时关中刚刚被征服,还不是很安定,曹操留下徐奕担任丞相长史,坐镇管理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人都称颂他的威信。徐奕后来转任雍州刺史,又恢复为东曹掾。丁仪等人在当时很受宠信,都设法陷害徐奕,而徐奕的地位始终不为其所动。又出任魏郡太守。   曹操器重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征讨孙权,调任徐奕为留府长史。曹操对他说:“您的忠贞亮节,古人也不能超过,但稍微过于严峻了。过去西门豹佩带皮绳以缓解自己的性急,能以柔弱克制刚强的策略,是我们希望于您的。现在让您统管留守大事,我就不再有后顾之忧。”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受封魏公,建立魏公国,任命徐奕为尚书,又掌管选举事宜,调任尚书令。   去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征讨汉中时,魏讽等人谋反,中尉杨俊因此被降职,曹操叹息说:“魏讽之所以萌生叛乱的心思,是因为作为我的爪牙的大臣们没有能遏制内奸防备阴谋的人。怎样能得到像诸葛丰那样的人,让他们替代杨俊呢?”桓阶说徐奕就是这样的人。曹操于是任用徐奕为中尉,手书令文给徐奕说:“过去楚国有子玉在,晋文公为此席不安坐;汉朝有汲黯在,淮南王刘安因此不敢谋反。《诗经》有‘国家的正直之士’的说法,说的就是您啊!”徐奕担任中尉职几个月后,因病重请求退职,被授任为谏议大夫,不久去世。  [以上内容由"缄默"分享。]

李遥德 (1920~194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遥德(1920—1949)沂水县诸葛镇东埠前村人。革命烈士。全军唯一的一位用胸口堵敌枪眼的团职干部。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让其识字明理,含辛茹苦供他念完高小。1938年2月,李遥德参加八路军,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三师八团一营营长,在“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和辽沈战役中,身先士卒,作战英勇。在保卫四平街的战斗中,敌军两小时向解放军阵地发射炮弹3500发,战况惨烈。他指挥的连队突破敌前沿阵地, 并连续打退敌3次冲锋。他负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到将在四平街天主教堂负隅顽抗的敌人彻底消灭。1947年,长隆铺战斗打响,他带领三连掩护部队转移。时值隆冬,雪深数尺,敌我双方相距只有10米,他率部与敌展开血战,直至把敌歼灭。在著名的其塔木战斗中, 他率突击连连续4次向敌发起冲锋,冲入其塔木镇内后,又指挥0队炸毁敌10座地堡。1948年冬,辽沈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攻打天津。他任第一纵队第七团参谋长。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他带领战士们趟泥河、踏薄冰、越壕沟,很快突入天津市区。天津跃华中学是敌盘踞的重要据点,系攻打天津城的必经之地。敌为阻挡解放军前进,在此修筑了众多的地堡暗道和坚固的掩体,并派1100余名精兵死守。当解放军大部队进至此处时,敌以地堡为依托,用多挺机枪交织成密集的火力网,向解放军先头部队扫射。看到众多的战友纷纷倒在血泊里,越集越多的部队在此受阻,他心急如焚。为减少战士的伤亡,他一把推开警卫员,向敌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惊呆了的敌人尚未回过神来,战士们便呼喊着“为参谋长报仇,冲啊! ”向敌据点发起攻击,一举攻克了跃华中学。此后数小时天津解放。解放后,这条用烈士鲜血染红的街道,被人民政府命名为胜利路(今改称南京路)。新中国建立后,天津市人民政府为他修建了烈士墓,并为其画像,画像同其事迹一起陈列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内。 199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周年,天津部队-派专人赴沂蒙山区,将烈士的亲人接到天津,参加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的大型特别节目“祖国在我心中”现场直播活动。2000年元旦前夕,天津有关部门和企业,相继向英雄的家人捐赠款物,表示关心和敬意。  [以上内容由"电光火石"分享。]

徐驰 (1913~201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徐驰(1913—2012),原名徐和春,生于山东省沂水县;1932年在同济大学德文科及机械工程系学习,1938年1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2月参加革命工作,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38年7月任延安军工局兵工厂、炼铁厂工程师、厂长;1945年11月由延安赴热河;1946年3月任晋察冀军区军工部生产处处长;1948年春任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工程处处长、总工程师;11月任北平(北京)军管会企业处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956年12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计划司司长、重工业部计划司司长;1955年1月任部长助理、党组委员;1956年12月任冶金工业部部长助理、党组委员;1959年9月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委员、党委委员,兼四川省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攀枝花特区工地指挥部总指挥,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渡口市革委会主任。  1966年,“文革”爆发后,遭受冲击,1968年5月-1979年12月任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12月-1971年8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1年8月-1978年8月任四川省委书记;1978年3月-1979年12月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0年2月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82年5月后,历任国家经委顾问、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研究中心顾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顾问、全国稀土开发应用领导小组顾问、中国工业经济协会顾问、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第一、二届副会长等职务。  徐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顾问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逝世报道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四川省渡口市委书记、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徐驰(正部级离休干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19日0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以上内容由"jizing"分享。]

孙兴奎 (1915~1978)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兴奎(1915—1978)孙兴奎,山东沂水人。从小在家放牛,学木工。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伍,历任山东省沂水县李仁乡组织委员、孙祖区区委委员、区抗日联合委员会主任等职。1945年,调东北联军排长,任中共集贤县沙岗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1949年2月随军南下任分队长,8月任中共新余县委组织部长。此后,历任县委副书记、书记、新余市副市长等。孙兴奎在新余25年如一日,为新余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等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深受广大干群的好评。他自己虽然文化不高,却热爱文化,尊重知识,爱护干部。他对县委管理的干部,了如指掌。使用、提拔干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要求干部,耐心教育干部,就是犯了错误受了处分的干部,也没有不服气的,大家都称赞孙兴奎是过得硬的组织部长。孙兴奎长期患糖尿病。可是,在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生产期间,带着行李到水西公社五星大队蹲点,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技术人员一道,搞棉花高产试验田。经常深入棉区,和干部、棉农一起,总结棉花高产经验。1958年,孙兴奎兼任袁惠渠管理局党委书记,他带领工程管理人员一步一步地走遍了130多华里长的渠道。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维护渠道的三条措施:一是在渠堤上铺好草皮;二是在渠堤两岸种上果木林或经济林;三是保护好渠道建筑物,不准任何人在渠道炸鱼、药鱼。并语重心长地教育职工说:“滚水坝和渠道都修好了,这是人民交付给我们的使命,一定要把工程管好、用好。”一年后,渠道两岸长满了马鞭草,种植的桐树也已成林,每年可采摘桐子万斤左右。狮子口、龙门口、山南、仙坑等几座重点水库,在筹备兴建中,孙兴奎和副县长周济人一道,亲临各地与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干部,落实工程项目。在缺乏资金、器材与技术的情况下,孙兴奎鼓励大家,自力更生,就地取材,以土代洋,克服“等(待)、靠(上级拨款)、要(要上面来技术指导)”的依赖思想,依靠群众自己动手,献计献策,战胜困难,终于在1958年秋先后动工,而且做到了当年建成,当年受益。1962年10月,白梅乡修建上巢陂,遇到不少问题与困难,孙兴奎带领技术人员,从欧里步行,翻山越岭,深入现场,察看地形,调查研究,与当地干群共商大计,及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使工程顺利进展。孙兴奎为人正直,不谋私利,生活俭朴,从不特殊化,始终保持了普通劳动者的优良品质,经常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会议,尊重党的集体领导。每次下乡检查指导工作,听汇报亲自记笔记,回机关都要书面和口头向党委汇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能上能下,撤市复县后,由副市长改任县政协副主席,同样热心党的工作,有一股甘当“老黄牛”的革命精神,在新余人民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声誉。1978年6月18日,孙兴奎因病在新余逝世,享年63岁。  来源:渝水政府网  [以上内容由"Fboy"分享。]

夏云杰 (1903~1936) 著名抗日英烈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夏云杰(1903—1936)又名夏云阶。沂水县金场村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1927年迁居黑龙江汤原县太平川。1932年日军占领汤原,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行列,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夏,担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军事委员。8月初,在汤原县吉兴沟领导成立东北民众义勇军。10月5日,中共汤原县委书记裴治云被害后,他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主持县委工作,领导恢复党的组织。新组建起汤原游击队, 并大力发展和整顿抗日救国会,扩大农村根据地。1934年1月,他派戴洪宾率40名游击队员在鸭蛋河区将正在开会的自卫团长和大地主李荣等活捉,缴获长枪38支。2月率游击队粉碎伪军5个连和警察队500余人的“讨伐”。3月摧毁设在太平川的日本特务组织“民会”,当众枪决了日本的几名走狗。同年秋,中共满州省委指示汤原游击队改编为汤原游击总队,夏云杰为总队政治委员。1936年1月, 东北人民军第三军、第四军和汤原游击总队在小兴安岭东麓会师。接着,在原汤原抗日游击总队的基础上,成立东北人民军第六军,任军长,李兆麟、冯治刚分别任代理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 部队发展到千余人,下设4个团。随后,根据东北抗日联军的统一建制,东北人民军第六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他和东北抗联第三军、第四军主要领导人赵尚志、李延禄等在汤原浩良河开会,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合军军政联席扩大会议决议》。组成以赵尚志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共同冲破日本关东军的冬季大“围剿”。会后,第六军大力发展以汤原为中心的根据地。 5月25日,第六军在地下工作人员的接应下,夜袭伪鹤岗矿山警察队,打死了日本指挥官金井、桥口和矿警队长赵永富,解除了矿警的全部武装,装备了自己的部队。1936年9月,夏云杰参加了珠(河) 、汤(原)中心县委和抗联第三军、第六军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他被选为临时省委委员。11月21日,他在筹备远征佛山时,在汤原县丁大干遭敌人伏击,胸部受重伤,26日下午去世。  [以上内容由"xiyuan"分享。]

刘惠民 (1900~197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惠民(1900—1977)原名诚恩、德惠。沂水县胡家庄人。著名中医。自幼酷爱医学。1916年,拜本村中医李步鳌为师,听讲、辨药、随诊等深得其传。几年后,边行医边刻苦深研中医医学。20年代赴奉天(今沈阳市),在名医张锡纯创办的奉天立达中医院学习和工作。两年后,考入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回故里继续行医,医术日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沂水县西部山区办起了沂水县乡村医药研究所及中国医药研究社,招收学员36人,自编教材,亲自授课,以培养专业人才,供国家之急需。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医务处主任。后任山东卫生总局临沂卫生合作社社长、鲁中南新鲁制药厂经理等职。为适应战争需要,他尽量将中药汤剂改制为片剂或药丸,并亲自制作模具,教药剂人员制药。至解放前夕,先后制出疟疾灵、金黄散、救急散、救急水、牛黄丸等成品药近百种,为发展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竭力为发展祖国的中医事业奔波忙碌,经他倡导、筹备,先后建立了济南中医诊疗所(后改为济南市中医院)和山东省中医医院。1959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中医学院院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省中医院院长、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学会理事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 1960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青岛视察期间患重感冒,多次治疗不愈,经他诊治后很快痊愈。毛泽东称赞说:“近30年没吃中药了,这药很好。”1957年,随同毛泽东出访苏联,负责保健工作。后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次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及其他中央和省市领导人治病。他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在中医临床及学术方面有高深造诣。精于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对治疗神经衰弱、婴儿瘫、乙型脑炎后遗症、肝昏迷、风湿病等疑难病症有独特医术。他医德高尚,谦虚和蔼,多次解囊救济贫困病人,被誉为“真正的人民医生”。他一生勤奋著述,留下大量的学术著作。抗日战争时期曾编撰《中西混合解剖生理学概要》《中西诊断学概要》《战地临时救护医院组织概要》《伤科学读本》等。1959年著《麻疹和肺炎的防治》,对当时全省两病流行期间的预防和治疗起了很大作用。“文革”期间,虽身受破孩,仍带病编写了《中医妇科学选要》《中医伤寒病学选要》《中医儿科学选要》等书。生前其学生整理编写完成《刘惠民医案》。  [以上内容由"蓝色0"分享。]

武继元 (1924~201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正兵团职离休干部、广州军区空军原司令员武继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月3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武继元同志1924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1938年10月任共产主义青年抗敌先锋队队长,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乡宣传员、区武委会干事,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指导员、副政治教导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五军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孟良崮、莱芜、昌潍、兖州、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战役战斗。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他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8月,调入空军一航空学校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他热爱飞行事业,勇敢顽强,苦练精飞,迅速掌握了两种机型飞行技术,并能熟练组织飞行指挥。毕业后,历任飞行大队长、团长、副师长、师长、武汉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空军第八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他集中抓部队战斗力建设,呕心沥血,殚精竭虑,1974年作肺癌切除手术后,仍忘我工作,为空军部队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然情系党的事业,高度关注军队建设,十分珍惜革命晚节,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境界。  武继元同志1990年3月离休。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武继元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在长达70余年革命生涯中,他始终牢记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民族解放和空军建设事业;他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敢于坚持真理,刚正不阿,正气凛然。武继元同志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他坚持求真务实,不务虚名,不尚空谈,工作严谨细致,雷厉风行;他公道正派,稳重干练,善于团结同志,;他清正廉洁,生活俭朴,始终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武继元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空军报》2010-03-08-01  [以上内容由"NEKY"分享。]

刘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奇,男,汉族,1957年9月出生,山东沂水人,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4年03月,浙江省武义县桃溪滩乡公社知青;  1977年03月,浙江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工专业学习;  1980年03月,浙江省衢州化学工业公司电化厂调度员、调度室副主任、烧碱车间副主任,电化厂副厂长、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  1992年01月,浙江化工厂副厂长兼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6年01月,浙江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1996年08月,浙江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1994.09-1996.12,浙江省委党校领导干部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97年04月,浙江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97年09月,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委员;  1998年07月,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书记,衢州市委常委;  1998年09月,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衢州市委常委;  2000年02月,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衢州市委常委(其间:2002.03-2003.01,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3年02月,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3年05月,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6年03月,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3.03-2006.11,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8年01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8年04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2011年01月,浙江省宁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11年02月,浙江省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3年04月,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2016年02月,江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2016年07月,江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党组书记;  2016年09月,江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省人民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2016年11月,江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2018年1月28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以上内容由"嘎达梅林"分享。]

秦德纯 (1893~196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秦德纯(1893—1963)字绍文。沂水县后埠东村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二期步科,在济南陆军第五师当见习军官。1920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六期,1922年毕业,任河南豫东镇守使署参谋长。1925年接受国民军第二军第五师番号,任参谋长兼骑兵团团长。1926年后历任第二十四师师长、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三军军长、第十四军军长、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等职。曾参加北伐。1928年后历任山东省政府委员、第二集团军参谋长、第二十九军总参议、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北平军事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第三军团副总指挥、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第二十九军总参谋长等职。1935年6月,代理察哈尔省主席,8月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0月兼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1月调任北平市市长、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北平城防总指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点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委会战区军风纪第五巡察团主任委员等职。1944年11月任兵役部政务次长。1945年冬,任军令部次长。1946年5月,任-次长,11月当选为制宪-代表。1947年7月, 当选为党团合并后的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12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 旋兼青岛市市长。1949年8月去台湾。1950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59年退役。1963年病逝。著有《海 谈往》《秦德纯回忆录》。  [以上内容由"江山"分享。]

刘庆亮 (1922~198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庆亮(1922—1985)沂水县上窑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出身农民家庭。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入伍,在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直属侦察连当战士,参加了鲁南、淮海等战役、战斗。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侦察排排长。他数次深入敌后侦察,为指挥机关提供了重要情报。1951年3月,他带1个班在执行任务中,用手雷炸毁敌坦克4辆、装甲车3辆。 在一次侦察敌情时,他单身毙伤17名敌人。同年冬,率精干人员去抓捕美军“舌头” ,他用牙齿硬咬断3毫米粗的铁丝网,只身抓到“舌头”后,为防意外立即让战友带走,自己在雪地里爬行了一天两夜,背和腿严重冻伤。在第五次战役后,他在牵制潭里敌人的战斗中,率部打退敌人数次冲锋,消灭敌人18名,其中他个人即毙敌11名,坚守了阵地。抗美援朝胜利后,转入地方武装,先后任沂水县兵役局、县人民武装部作训科参谋等职。他参军以来, 荣立特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士荣誉勋章和全国解放奖章。多次出席全国、大军区、省军区、野战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85年7月病逝。  [以上内容由"fz"分享。]

刘涛 (1919~201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涛同志生平(1919-201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离休干部、原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涛同志(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17日22时5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岁。  刘涛同志是山东沂水人,1919年4月出生,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保卫股干事、股长,鲁南三军分区政治处保卫股股长,鲁南尼山独立营连政委,鲁南一军分区机关政治协理员、八师二十四团教导员、二军分区独立一团教导员,鲁南军区十七团政治处主任,鲁中南纵队一○三师三○九团副政委,三十五军一○三师三○八团、三○九团副团长、副政委、政委,二十二军六十六师一九八团、一九六团政委、六十五师政治部副主任,浙江军区干部文化学校副政委,温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浙江省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革委会主任、省交通邮政局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省邮电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1983年12月,当选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6月离职休养。2009年9月,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  刘涛同志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在战场上,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曾多次负伤。建国后,他认真负责,紧密依靠群众,为浙江地质、交通、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离休后,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刘涛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民族独立、祖国解放和国家邮电通信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和革命情怀。他的崇高品质、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以上内容由"34878972"分享。]

林茂成 (1924~194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林茂成 (1924—1949)沂水县桃花坪村人。 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出身贫农。1938年10月参加沂水县四区区中队, 后在沂水县独立营任通信员。1939年5月随部队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 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班长。1943年1月, 在鲁南张庄战斗中,他奉命带领全班坚守一个山包。在连续打退敌人的10多次冲锋后,弹药用完,便跟敌人展开肉搏战,他头部负伤,仍勇敢地冲入敌群,将一名日本军官击毙。11月,他随三团参加消灭惯匪刘桂堂的柱子战斗。他带领一连二班担任突击班,先后突破刘桂堂据守的东柱子据点的两重围寨。他独自一人冲入敌人占据的一个院内,用手榴弹逼使西屋内的50多名敌人投降,接着又到南屋迫使43名匪徒缴械。1944年,他出席了山东军区战斗英雄大会,被评为山东乙级战斗英雄。解放战争中,他多次担任突击排长、突击连长,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7年4月, 担任八师二十二团一连——“人民英雄一连”连长。泰安战役中他率领全连在泰城西门, 连续4次爆破成功,又带伤指挥打退敌人“敢死队”的多次反扑,为大部队冲入城内打通道路。 这年5月,纵队政治部对林茂成入伍以来的作战成绩进行了统计:共参加战斗百余次,带领连排执行主攻突击18次;负伤12次;在当战士及班长的几年中,个人毙敌111名,俘敌203名,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 短枪4支,步枪110支,子弹万余发。所缴获的武器按当时部队的装备水平,可以装备1个连队。担任排长、连长后,集体缴获的武器可以装备1个团。他相继获“华东战斗英雄” “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1947年8月,当选为中国解放区青年代表,出席了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代表大会。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六十五师一九五团“洛阳营” 营长,8月18日,他率全营随二十二军执行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任务。19日拂晓,他同团参谋长张明带领营、连干部乘船到大榭岛前沿阵地侦察时,遭敌机袭击牺牲。  [以上内容由"爱上你的存款折"分享。]

四十里堡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四十里堡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