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赵以炯 (?~190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以炯,又字鹤林,贵阳花溪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十二年(1886年)成进士,参加廷试(殿试)获第一甲第一名,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十四年(1888年)充四川乡试副考官。十七年(1891年)年任广西提督学政。二十一年(1895年)充会试同考官。二十六年(1900年)丁母忧回籍,主讲贵阳学古书院。服阕入京,旋归青岩讲学。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病卒,葬青岩弓腰寨附近山上。 家庭赵以炯之父赵国澍与其母陈氏(赵三太)共生育六个儿女,四男二女,分别取名以兰、以焕、以炯、以煃、以炳、以冷。因咸丰三年(1853年)"土匪起"赵国澍"乃……复倡练民团,随官军四出讨贼"累建"功绩",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候补同知直隶州"而"得旨免补本班,以道员用,即选,并总办贵州团练事务",于同年任贵阳属青岩团务总理。就在赵国澍任力务总理的当年,就以名震中外的"青岩教案"获罪被革职。至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复职,即率练勇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在今贵阳乌当区徐家堰阵亡,时年37岁。赵国澍阵亡后,6岁的赵以炯从贵阳外公家返回青岩,由人称教子有方的母亲赵三太陈氏将兄弟姐妹六人抚养成人。 少年时期幼年时赵以炯寄养在贵阳外公陈振家,由于外公家是书香门第,加之居住南明河甲秀楼旁的宿儒名贤聚集区,使赵以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的熏陶。其大舅一珙系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镇远县教谕,二舅一珩系国学生,三舅一珍为处士。这样的家庭环境,为赵以炯创造了极好的幼教条件。 赵以炯自幼就聪明好学,加之赵三太陈氏教子有方,使得赵家家风乡邻尽仰。同治四年(1865年)赵以炯7岁时,随本家赵辑五发蒙。同治六年(1867年)受读于吴竹堂(登桂),其弟以煃也于同年发蒙于竹堂先生家,出身在府学庠生的吴竹堂对赵以炯、赵以煃日后成才中举影响很大。以后,赵以炯还曾受业于顾伯芗、高扬华两先生。光绪二年(1876年),赵以炯和赵以煃二人入贵阳贵山书院深造,受读于前任贵州学政韦伯谦,并受到贵山书院黄芷衡的熏陶。在此间,赵以炯学识渐长,写出《何谓儒家之教》等心得,深得其师韦伯谦赞许。 成为状元光绪五年(1879年)赵以炯中乡试第十名,成为举人。以后仍继续在黄芷衡、莫芷赵以炯书法作品赵以炯书法作品(7张)升(庭芝)等指教下继续深造。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和赵以煃进京参加会试,题目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赵以炯所作之文本房加批为"扬之高华,按之沈实,坚光切响,无懈或攻"。赵以炯在会试中成为进士,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赵以炯获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成为状元。 赵以炯中状元后,云贵两省皆喜。明清状元大多出在江南地区,而于今第一位大魁天下的状元却是贵阳青岩的赵以炯,这对被人视为蛮荒之地的贵州来说,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使得人们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时在京城任监察御史的贵阳人李端棻写下了一副楹联祝贺:"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李端棻还为贵阳名胜之一的君子亭重修竣工题写一副楹联:"游钓记芳踪,重看莲沼波清,君子高风同仰止:秀灵钟间气,为报杏林春暖,状元及第正归来"。可见赵以炯中状元让黔人吐气扬眉.夺魁绝非偶然从赵以炯苦读勤学的历程和坚韧不屈的性格可看出其以超人学识夺魁绝非偶然。孩童时的赵以炯所作"咏刺梨"一诗,就初现过人才华:"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赵以炯在光绪八年(1882年)和其堂侄赵沅香步行进京应试壬科进士落榜后,非但毫不气馁,却坚定了其"振奋放眼量"的信心。在返回青岩继续苦读时,有一日赵以炯在家中楼上自吟:"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翰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可见其心怀远大抱负。赵以炯在保和殿参加殿试时,光绪帝出上联"东津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能为摘星汉?"赵以炯对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愿作探花郎。"此联对仗工整贴切,久久盛传。 诗文俱佳赵以炯诗文俱佳,是贵州文化人中的佼佼者。其应试时所作的《赋得<报雨早霞生>得生字五言作韵》就获"刻画工巧,藻不妄抒"的好评,其作的《中庸不可能也》一文更是得到极高佳评:"绝不矜才使气而轩豁,呈露题蕴自阐发无遗,知洗练之功深矣。"《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中对赵以炯对策的评价是:"今读赵状元对策,其博学多识,理密慎思,文笔流畅之处的确不亚于别的状元策。"曾任中国驻日本公使的贵州名贤黎庶昌在《赠赵殿撰序》中说:"自顺治甲申迄于今上戊子,凡三百四十五年,举状元者九十八人,东南大省、县或至数人,而西南边缴之地至乃合数行省旷数百年而不得一与,又何其难也!""光绪丙戌科,吾黔贵阳赵君仲莹实始以状元及第魁斗天下,中外尤以为异。士在黔闻者,相以引觞称庆,有若荣宠之被其身。""夫黔天下之右脊也,其山川清淑旁魄之气郁积蓄久,而于仲莹发之。"由此可见,博学多才的赵以炯是以厚实功底为贵州争得荣誉,用博学才智改变了士林认为"黔无人"的看法。 教子有方赵家素以教子有方为荣,赵家除赵以炯中状元大魁天下,其余兄弟也名扬故里。从光绪五年到十五年(1879~1889年)的十年间,赵家一门四喜,长兄赵以焕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官至江苏丹阳知县,三弟赵以炳与赵以炯同入庠,光绪五年(1879年)同榜中举人,赵以炳中得经魁。四弟赵以煃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与赵以炯同榜中丙戌科进士。赵家一门出了三个进士、一个经魁,而且还中了一个状元,这在科举时代实在是极其难得的殊荣。《清代贵州名贤象传》载:"……一门竟爽,彪炳当世,而炯竟以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贵州前此所未有。"赵以炯中状元后,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任提督广西学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回京出任礼部会试顺天同考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赵以炯在其母赵三太陈氏病故后,丁忧回籍守孝三年,并在学古书院主讲。期满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京复职,后因感仕途艰难而辞官返乡在青岩讲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赵以炯于青岩家中病故,终年49岁。 无太多业绩赵以炯的一生,除大魁天下名噪一时外,在后来的仕途中并无太多业绩记载,在京城备感官场环境复杂,无心相争而抱病辞官返回故里,也透出了其淡泊名利的坦荡品格。 赵以炯以自己的才学,为贵州写下了永垂青史的一页,但却英年早逝,实在憾事。 赵以炯去世后,葬于青岩镇南约三公里的摆早村岔河寨状元坡,其墓立有牌坊型青石墓碑,墓碑上刻有:"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原任翰林院编修广西提督学政四川同考官赵公讳以炯字仲莹大人之墓"、"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吉日立"等字样。另有一副楹联:"水秀山明,人文蔚起;龙盘虎踞,帝道遐昌". [以上内容由"xftc"分享。] |
周起渭 (1665~1714)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周起渭(1665~1714),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字渔璜。号桐野,贵阳青岩骑龙人。周幼年即工诗。其诗以“奇”、“新”著称。15岁时,以《灯花诗》崭露才华,传诵一时。在京城时,以《万佛寺大钟歌》一举成名。与史申义有“两诗人”之目。充浙江乡试正考官。洊升詹事府詹事。时姜宸英、汤右曾、顾图河等以诗古文辞颇负盛名,起渭相与角逐。起渭为诗,上自建安,下逮竟陵,无不研究,而尤肆力于苏轼、元好问、高启诸家。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24岁,参加乡试,中解元(第一名),被聘参予编修《贵州通志》。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31岁,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四十一年(1702年)供职翰林院,参予增修《皇舆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回京后任詹事府赞善,掌管侍从谏议等事。五十一年(1712年)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翌年晋詹事府詹事,参予编修《康熙字典》,任纂修官,名列第三。是年,奉命祭祀禹陵和明孝陵,并就地阅视江苏、浙江两省。 文学成就 周起渭一生成就在于诗歌创作。著有诗集四集,初名《回青山房诗集》,后名《稼雨轩诗集》、《燕山尘土集》,字名《桐野诗集》,收录诗作数百首。几度刊刻传世。初刻于京都,称“北本”,再刻于苏州,称“南本”,三刻于贵阳谢廷薰,四刻于独山莫友芝。其诗不集积习,自辟蹊径,讲求神韵,主张“于诗不多作,不苟作”,“不名一家”,归于抒写性情。被称为清初杰出诗人。《清史稿》评价其“诗才隽逸,尤致力于苏轼、元好问、高启诸家。贵州自明始隶版图,清诗人以起渭为冠”。 [以上内容由"chiwei"分享。] |
王思明 (1932~201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思明,男,布依族,1932年6月生,贵州贵阳花溪区人。1950年3月参加工作,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南党校毕业,相当大专文化。1955年贵阳革命干校学员,惠水县委工作员、组织部干事,县人事科副科长,县委办公室秘书。1957年惠水县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第二书记,惠水首届政协主席。1967年在“文革”中受批判,劳动。1970年惠水县雅水区水头水库指挥长。1972年三都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1975年黔南州水电局局长,州革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副州长,州委常委。1982年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整党办公室主任。1985年贵州省委-部部长,省政协常委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1990年至1998年1月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秘书长、党组副书记。贵州省布依学会会长、贵州省开发研究促进会会长、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贵州省慈善总会会长。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七届委员,全国政协八届常委,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因病于2016年10月22日(星期六)上午7时45分在贵阳逝世,享年85岁。 [以上内容由"桃之妖妖"分享。] |
青岩古镇 | 青岩古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小镇,名青岩,位于贵阳花溪南12公里处,城门上大书“定广门”三个字。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城墙,上筑敌楼、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块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苍黑。 小镇隶属贵州省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原为土城,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渐成街巷纵横错综之石城。 贵阳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层层岩石堆垒,异军突起处,即为山。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使用极为方便。因此,贵阳城郊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是当地山乡特别的一道风景。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是的,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 还有令人称奇的,小小古镇居然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称为“三教并存”。站在定广门上远远望去,尖顶的教堂与巍然的百岁坊遥遥相对,东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统一地在小镇上合理地存在着。初一、十五,寺庙里香火不断,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络绎不绝。偏远的地方多宗教场所并不足为奇,奇的是,镇民与生俱来的、对外来事物的宽容与大度,使本不属于这方天地的宗教信仰也在此生生不息。 站在青岩镇的城楼上远眺,尖顶的教堂和肃穆巍然的贞女牌坊遥遥相对,你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反倒感觉出一种参差文化的不对称美,就像那镂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颜六色的现代商品,流露出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扯不断、理还乱。 青岩最好的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淳朴民风。累了,镇民会挪出自己的椅子让你歇歇脚;渴了,会端上一碗清凉的苦丁茶,还要为你说上一段青岩的典故,让你的精神也解解乏。这一切,是可以随意享受的,如果你执意要给钱,一句“随便拿一点就行”或“几块钱就行”的话语更让你从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小镇。 青岩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的213国道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 门票 青岩古镇有通票和门票两种,通票80元(包含青岩古镇街区、南城门、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古镇城墙、慈云寺、状元故居、文昌阁、赵公专祠、万寿宫、龙泉寺、寿佛寺等景点);门票10元 交通 1、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可在市内延安西路32号客运总站,乘坐贵阳一惠水方向的客车直接到青岩下车(票价4元,约1小时车程)。 2、花果园湿地公园站210,车费3元,7:00-20:00滚动发车。 3、往返可在贵阳花果园湿地公园乘坐前往青岩的车直达,每半小时一班车,每人3元。 4、包出租车的话一般开价100元,一般可讲价到80元。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官方网站:http://www.qingyanguzhen.com 开放时间: 古镇全天开放,镇内小景点9:00-17:00。 |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过了十里河滩,进入花溪城镇,就可看到有名的花溪公园了。公园在城镇之中与城镇相互交融,又同十里河滩紧紧相连,难怪陈毅元帅在游览花溪后,会写诗赞叹:“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陈毅元帅的这首诗,正道出了花溪公园浑然天成的美之所在。 花溪公园的景致,以龟、麟、凤、蛇四山为骨架,沿花溪河自西向东顺势展开。登上麟山,可见公园全景。浅滩溪流、花圃农田、亭台房含,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这里的确是“风景出自然.非由人力造”。 作为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园林,花溪公园既是大自然的巧手杰作,也包含着几代人的用心经营,早在清乾隆年间,乡贤周奎就率子孙在此经营山水,在溪中叠石为坝,潴水为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1938年,这里正式辟建为公园,在麟山上建倚天亭、飞云阁,龟山上建清晖楼,蛇山上建归咏亭;在园中增建了憩园(东舍)和尚武俱乐部(西舍),取坝桥风月之意建了坝上桥,借-旗亭画壁和宋人旗亭卖酒之典建了旗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溪公园有了更犬改观,在小洲之间架起了蜿延曲折的放鸽挢、百步跳磴,扩建了碧桃园、荷花池、松柏园、桂花园、牡丹园等,新建了音乐广场。历代建园者都力图保留公园的天然本色,顺山水之势而为,亭台、小洲、花圃、石桥,无不与四周的环境融为一休。 在花溪公园,还有著名作家巴金与妻子萧珊的蜜月之地---憩园,有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的农冠冢,有多处摩崖石刻,以及多处与名人有关的景点。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山水奇趣,感受自然之美,还可感悟历史文化,领略人文之美。 交通 南入口:201、202、203、K201、K203、夜9路花溪站。北入口:201、202、203、204、205、248、254、K203、夜间9路中曹司站。 门票 门票免费;停车10元;自行车有单人、双人、四人车,单人15元一天,双人30元一天;电瓶车单程5元。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中段)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北区北门)附近 类型:城市公园湿地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花溪公园 |
天河潭 | 天河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花溪河的支流芦荻河像一条游龙时而穿行于山间,时而潜伏于地下,塑造了以天河潭为核心的这一片奇山异水。 天河潭,原名天生桥,因这里有座由溶岩天然生成的大石桥而得名。桥旁,是一个直径约50米,深70米的大地穴,穴底一泓潭水,碧绿幽深,这就是天河潭。潭壁陡峭如刀削,壁底有神秘的水洞龙潭洞和旱洞天河洞。旱洞分三层,每层景色各异,满布玲珑剔透、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如天上人间。水洞有1公里长,乘船入水洞,有如置身仙景,仿佛进到龙宫。出得水洞便是翠溪,溪水碧澄,翠竹幽幽。翠溪上游长约6公里的河道称九道湾,水静河曲,夹岸树木葱茏,可划小船或乘快艇游览。 天河潭旁的芦荻寨,是明末清初名冠黔中的诗人吴中蕃隐居地。从芦荻寨沿河再往上走,则是湖潮车田河、象鼻岩等景点。 天河潭下游有石蚌滩、卧龙滩。其中卧龙滩是长达280米的钙华滩,在全国绝无仅有。滩面上瀑布跌宕,水帘洞星罗棋布,设置有水车、水碾、水磨、香粑车等物,悠悠扬扬,水声哗然,令人入梦。再往下,则是有“花溪九寨沟”之称的天河峡谷,顺流而下,就到达鸡公岛,汇人花溪湖。 天河潭山水相连,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怪不得有人说,她兼具龙宫、黄果树和织金洞之美,是黔地山水的浓缩。 交通 自驾:贵阳——甲秀南路——金竹镇——金石路——石板镇 自助游:河滨公园公交车站乘坐211路公交车直达景区大门。 门票 景区通票:旺季50元;淡季:40元(含外景山水瀑布、田园风光、水溶洞、旱溶洞);景区外景门票:旺季:10元;淡季8元(含游览景点:外景山水瀑布、田园风光); 景区船票:旺季:43元;淡季:35元(含游览景点:水溶洞、旱溶洞。) 其它收费项目:景区电瓶车往返10元/人次;高空滑翔溜索:40元/人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贵安大道 类型:洞穴湖泊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4-5小时 电话:4009009995 官方网站:http://www.gztht.com/ 开放时间: 8:30-17:00 |
青岩镇 | 青岩古城遗址位于市南郊29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建有9寺、8庙、5阁、2祠、1院、1宫,近30座庙宇祠堂,其中不少至今保存完整。这批古建筑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贵阳至青岩28公里,至黔陶40公里,至高坡60公里,可乘客车由贵阳——花溪——青岩——黔陶——高坡,客车站每日有班车前往。也可乘车至花溪,再由花溪转乘开往青岩,黔陶、高坡的专线车。 从花溪城镇中心南行 12公里,就是青岩了。青岩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汉、苗、布依等勤劳淳朴的人民在 600多年的岁月里共同写就了小镇的历史。 她选址于九脉之隘,坐落于五峰之中,是我国冷热兵器过渡时期巧妙运用地形地貌、依山就势、合理布局、投入少而城市攻防能力最强的营城杰作,攻防体系完善,几百年来经历无数战争,有“攻不破的青岩城”之誉。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青岩留下了贵州“南鄙要害 "的评说。 这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奇葩。一个始于 1378年的布依土司城堡,历经数百年沧桑演变,成为多元文化汇集的古镇。小镇上有湖南、四川、江西等众多会馆,有安徽、山西、湖南等与贵州苗、布依等民族结合的古民居。东西文明在这里碰撞,这里有我国最早的民间邮政业务代办信局,比我国官办的邮局还早 8年,百年前小镇街上的门牌全是中英文的呢 ! 这是人文蔚起的文化沃土。小镇文化底蕴深厚,宁静而不寂寞,历史上曾有广顺州学、青岩书院、文昌阁。涌现出周渔璜、赵以炯和民主革命斗士、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 平刚先生等名人,为贵州文化装点了亮丽的色彩。 这是包容思想的旋涡。小镇弹丸之地庙宇林立,诸神云集,儒、释、道、基督、天主及本土宗教共处一镇,各得其所。多教并存,和睦相处,晨钟、暮鼓、寺庙、教堂映衬出古镇祥和的气象,蔚为奇观。 这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典范。小镇青山环抱,绿水缠绕,布局浑然天成;山民们就地取材,用山石筑城砌房,铺路建桥;镇内祠宇林立,旧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一院一宫一楼一堂一府八牌坊,如今留存和修复的有赵理伦百岁坊等三座石牌坊和定广门、北门、迎祥寺、慈云寺、万寿宫、文昌阁、赵公专祠、青岩书院等。 这里在近代史上,曾发生过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革命战争史上,红军长征曾经过这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办事处曾在这里设立安置点,-的父亲、-的母亲那时就居住在这里。 漫步古镇、城墙、城门、古驿道、小巷、石墙、石牌坊,还有那重檐青瓦的老木屋,在微风中飘荡的招幌,古庙的钟声、教堂的圣歌,沉淀着岁月无尽的沧桑,无不使青岩充满了古老神秘的气氛。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馋涎欲滴的特色小吃,又丰富着人们的味觉,让人嚼出古镇浓浓的人情味。 因为荟萃了多彩的文化,充溢着浓郁的古趣,《寻枪》、《阴阳关·阴阳梦》等著名影视剧都在这里拍摄外景。 融中西文化于一地,汇传统文化、宗教文化、革命文化于一镇,内涵丰富、积淀厚重,青岩被称为“古镇万花筒”。 作为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文化古镇,青岩出了好几个文化名人。 在离古镇中心不远的黔陶骑龙村,就是清代翰林学士、《康熙字典》编撰人之一周渔璜的故乡。周渔璜,名起渭,号桐埜(同“野”)。他著有《桐埜诗集》,收录了 800余首诗,被誉为清代诗坛“风雅之宗领袖群彦”和黔中第一诗人。为纪念周渔璜,后人在骑龙村建了桐埜书屋。这里小溪环流,古木参天。清幽雅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在青岩城内出了贵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状元,他就是赵以炯,赵以炯是赵国澍之子。赵家一门四子,0以炯中了状元,老大、老三均中了进士,真是满门才俊。 文教传统、文化名人、文物古迹丰富着大将山下的这块土地。为她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部分科系迁到花溪青岩,数学家苏步青也带着妻儿.在此开班授徒。坐落于花溪,建校于 l902年的贵州大学已进人“ 2ll工程”,她和贵州民族学院、贵州省委党校、清华中学等成了花溪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共同传承着大将山下的悠悠文脉。 青岩镇 青岩镇是贵州省四大名镇之一,至今已有634年的历史。地处东径106°14′,北纬26°20′,位于贵阳市南郊,距贵阳市中心29公里。东接黔陶乡,南与惠水县接壤,西与燕楼、马林乡相连,北邻贵筑办事处,总面积92.3平方公里,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全镇共辖17个村,2个社区,104个自然村寨,有汉、苗、布依、侗、壮等11个民族共33729人。 1991年…… 详细++ |
松柏山水利风景区 | 松柏山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贵州松柏山水利风景区位于松柏山水库侧畔,总体规划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已建成并利用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于水库周边缺乏树木草皮,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周围土地石漠化现象严重。为使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名符其实,该景区的绿化大都在岩石上凿坑植土再种树,有的树种还从外省引进。同样,为使整个景观协调、自然、美观,除利用就地取材的石料修建石板房外,还建有别墅、蒙古包。以水为娱乐主体的游泳池、童年戏水池、钓鱼池镶嵌其中。风景独特。是贵州省的一大特色风景。游客来到这里,享受了和煦的阳光,进化心灵,放松身心。 不同的景点、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小品,相互错落、疏密有致。 贵州松柏山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在宣传推广生态保护科普知识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全天候的,既赏心悦目、又休闲养身的国家水利风景区。 松柏山水库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党武乡松柏村境内,距省会贵阳市中心32公里。水库系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南明河上游第一级中型水利工程,和红枫湖、百花湖、啊哈水库、花溪水库一起被贵阳市民亲切称为“五口水缸”,和阿哈水库、花溪水库被贵阳市民称为头上“三盆水”。 水库于1975年10月动工兴建,1987年竣工正式投入运行。大坝为混凝土双曲率薄拱坝,坝高52.5米,坝顶高程1181米。坝址以上主河道27公里,集水面积139平方公里,域内平均气温14.4℃,年平均降雨量1072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7000万立方米,枯水年来水量440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按二级建筑标准设计,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35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497立方米/秒,保坝洪水流量752立方米/秒。水库设计洪水位(正常蓄水位)1179米,相应库容4460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180米,相应库容4760万立方米;死水位1162.4米,相应库容12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40万立方米,兴利水面3450亩;水质经多年观测长期保持在Ⅱ类。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城市防洪、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松柏山水库灌区处于长江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带,沿党武乡的旧盘、党武至花溪乡的桐木岭、孟关乡的上板一线,以北属长江流域,以南属珠江流域。高程在1100~1200米之间。灌区渠系工程有干渠4条共72公里,支渠23条共126公里。灌区范围内涉及行政区域包括:花溪区、小河、惠水三个区县所辖9个乡(镇)51个村290个村民组,农业人口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4%,以布依族居多,苗、汉等民族次之。灌区总耕地面积5.26万亩,控制灌溉面积3.92万亩,其中稻田2.89万亩,果蔬等作物1.03万亩。 松柏山水库自1980年投入试运行以来,先后拦蓄、拦截大于110立方米/秒的洪水两次(其中“91·7”洪水,拦截最大洪峰194立方米/秒,拦蓄洪水3000多万立方米;“96·7”洪水,拦截最大洪峰每114立方米/秒,拦蓄洪水2000多万立方米,据测算,仅两次防洪减灾效益在2亿元以上;累计向筑城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原水4.5亿立方米以上;与此同时,对美化花溪十里河滩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起十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其综合效益总计6亿元以上,为工程投资的十倍,是贵州省目前位置最重要、社会效益最好的中型水利工程之一。 基于水库地理位置重要,又跨贵阳、安顺、黔南三个地(州、市),根据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分级管理职责划分的若干规定”。贵州省松柏山水库管理处成立于1987年10月,隶属省水利厅,事业单位,差额管理。管理处下设9个职能科室,4个管理所,编制定员72人,现实有正式职工49人。自管理处成立以来,由于职工敬业、管理到位、工程效益突出,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表彰,200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国家水利部“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贵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松柏山水库管理处是2003年水利部、贵州省水利厅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是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单位。 |
花溪公园 |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南郊的花溪区,是贵阳历史悠久的自然景观公园。花溪公园融山水田园和民俗风情于一体,这里景色四季皆美,尤以春季群花与秋季梧桐夹道的黄金大道最迷人,而蜿蜒于花溪河上的百步桥也是一道美景。 花溪公园落成于1940年,1949年正式命名为花溪公园,园内主要以真山真水和田园风光为主,有芙蓉洲、百步桥、坝上桥、黄金大道、麟山、龟山、松柏园、碧桃园、牡丹园、竹莲池、憩园、戴安澜将军衣冠墓等景点。公园内有花溪河贯穿,而景点多错落于花溪河两岸。 花溪公园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方,春季来此可以看到这里处处绽放着各种花卉,夏季则是非常适合避暑消夏的地方,秋季行走在铺满梧桐树叶的黄金大道上,其景可媲美童话世界。不过公园里最美的莫过于碧绿的河水和架于水上的各种小桥,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盘曲在水上的一个个石蹬——百步桥。 来花溪公园可以随意地散步,也可以在湖中划船,或登上小山丘远眺。公园里也有提供自行车租借服务,不过由于公园里小桥很多,骑行的话要经常将车抬上抬下,多为不便。 花溪公园人文景观亦极丰富,既有著名作家巴金和萧珊1945年举行婚礼的东舍,还有周恩来总理曾下榻过的西舍,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墓也位于此地。 特别提示 花溪公园目前正在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中,可能不能正常开放游览,预计要2016年底完成改造(具体可垂询景区),近期不建议前往游览。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3108号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电话: 0851-83851808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204、205、248、254、高校专线车花溪公园站;201、202、203、K201、K203、夜9花溪站 门票 花溪公园分时间段收费,门票白天6元/人,清早、夜晚无门票,有自行车可租,双人自行车50元不限时,但建议最好不租,公园内桥多,需要抬上抬下 |
花溪黄金大道 | 黄金大道是花溪风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不仅贵阳人,就连许多的外地游客来花溪,黄金大道也是一定要到的地方。 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各异,令人流连忘返。当然,它最具魅力的时节,还是要数秋末至初冬这段时间,特别是初冬时节。初冬,黄金大道的景色越发灿烂绚丽。那两排粗大的法国梧桐,在经历了整个秋季之后,树叶依然金晃晃的夺目。但毕竟已是冬季,那金黄之中又分明浸染出层层铁红色,在冬日的微风中,显得格外的厚重与威严。这样的金黄与铁红顺着河岸延伸,与河水的碧绿,与火红如焰的枫叶,还有那些四季常青的钓鱼竹、冬青树等,交织,渗透,融合,展开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立体油画。 黄金大道成为旅游景点是 " 文革 " 结束后的事,应该是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那时候,花溪公园是城里的人节假日最喜欢游玩的地方,花溪平桥至花溪水库这一段的自然风光也越来越为人们青睐," 黄金大道 " 的名称大约也是在这段时间叫开来的。来玩的人多了,公交公司的 201 路大巴也延伸到了这附近,专门设了一个平桥站。 2000 年以后,黄金大道的路面由泥土变成了石板,还用鹅卵石镶了边以美化。原来的 " 野味 " 少了,不过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行走。 用时参考 1-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
贵州大学 |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2016年4月,被列为国家“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大学,是贵州省唯一列入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6117.70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6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10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46549人,全日制研究生7575人。现有教职工3950人,其中,专任教师2493人,教授445人、副教授853人,具有博士学位882人、硕士学位1552人。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政编码:550025 电话:0851-88292178 传真:0851-83621956 |
青岩古镇万寿宫 | 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部郊区,距离市区29公里,它历史悠久,古老质朴,设计精巧,是著名的旅游景点。青岩古镇距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曾是军事重镇,内有明清建筑交错而建,拥有各种寺庙、楼阁和雕梁等,包括悬山式的民居房、腰门、窗雕、石碑坊、背街、状元府、慈云寺、文昌阁、万寿宫等,人文气息浓厚。青岩古镇的独特还在于它的喀斯特地貌,很多城墙层层堆高,气势宏伟。 万寿宫位于青岩古镇的西街3号,靠近慈云寺。它原本是青岩的移民集资而成的八家祠,到了清朝康熙年,成为了江西会馆,后又在嘉庆时期被人改造为道观。万寿宫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生活区。正殿大门上是彩色浮雕,共有九个道家神仙像,其中一个是太上老君,其他是八仙,色彩鲜明,人物栩栩如生。周围有砖雕和其他浮雕。还有戏楼上的木雕,雕刻精美,艺术优雅。戏楼的的、横梁上能看见浮雕的“鸿门宴”“十面埋伏”等经典历史故事内容,具有很强的军旅特色。万寿宫的古老质朴也成为了一些影视的拍摄场所。 在贵阳的金阳客运总站可以坐车到惠水或者高坡,在青岩下车;或者乘坐公交220路/223路/到达金竹镇,在换乘210路也可以到达青岩。 青岩古镇门票价格:10元/人。 景点位置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西街3号 |
镇山布依寨 | 三面环水的镇山村,是布依族人用石板垒砌起来的山寨,一层层石板房依山就势而建,靠山面的寨口建有石城墙和城门,恍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在镇山村,可以作客布依人家,品尝布衣族的风味饭菜,看布依族的歌舞表演。在花溪湖边的码头,可乘花艇泛舟游湖,听布依族的导游姑娘讲这里的山山水水和民族传奇故事。每年正月十二、十三、十四这三天,镇山村布依族和苗族的「跳花场」,苗族的「四月八」和布依族的「六月六歌会」,是镇山村最热闹的节日。 镇山布依族博物馆,位于花溪区,离贵阳21公里。 镇山村是集真山真水、民族建筑、历史遗存于一体的民族村寨。 村内既完整地保存着屯兵的石墙、三合院民居、武庙等遗存,又保存着木构架的石板房,鳞次栉比,形成了丰富的建筑空间,体现出汉族和布依族民居不同的建筑风格。 景点位置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 |
青岩古镇藏石馆 | 距贵阳约30km建于明清时期的青岩古镇的历史比贵州建省还要早22年,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立贵州前卫时便有了青岩堡,景区通票34元。 北城门又称玄武门,为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建筑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初建于明朝天启年(1621-1624),清顺治十七年(16001年)班麟贵之子斑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将土城墙改建为石城墙,清嘉庆三年(1798),武举人袁大鹏重修扩建,是青岩军事古镇的象征之一。 古镇简介。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曾六次攻城不破,大败而去,因而留下攻不破的石头城之美誉。 北城门旁的龙泉寺现辟为古镇藏石馆。入口有联云:天然奇石多姿多彩世间宝,地化古生各种各样贵州龙。 门票 景区通票34元,青岩古镇藏石馆门票10人民币 景点位置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
云顶草场(花溪高山草场) | 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高坡乡,距贵阳花溪风景区约37公里,是一个苗族为主、汉族和布依族杂居的苗族自治乡。广袤的云顶草场,位于高坡东部,是体味草原风光的旅游佳境。在如此高地有广大的平地草原,实属罕见。缓丘广袤,无边无际,大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感觉。山高水也高,极端顶上,有“天塘”如镜,傍苗寨竹园草舍。山颠云驻,时聚时舒,缥缈犹仙。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苗乡 类型:草原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骑马约30元/人 用时参考 4小时-1天 交通 贵阳乘201、202、203、K201、K203、夜间9路车花溪站到花溪车站(花溪大道南段2721号),此处有前往高坡的中巴车,票价8元。至地坝步行三公里至小云顶,自驾车可以直接开到景区门口,公路的终点叫中院 |
青岩古镇基督教 |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 基督教虽然已传入青岩古镇已近百年,但相比佛教、道教和天主教,基督教是传入青岩最晚的宗教,另外由于一直没有固定的聚会场所,所以信徒人数也是最少的。 基督教传入青岩镇最早是1921年由中华内地会英国吉应安牧师传入,地点是杨眉堡。1934年,吉应安牧师又指派陈六姑、七姑和钱么姑到杨眉传教,并建立起了教堂。 目前,青岩教会共有信徒200余人,他们分布于杨眉堡、燕楼、小山村、欧家寨、桐木岭、党校等地。主日礼拜约有40-50人参加聚会,每年的圣诞节约有200-300人参加。除了开展主日礼拜,在周间也不定期探访信徒。 景点位置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南明清街 |
贵阳状元府 | 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青岩古镇状元街1号,状元街与北街交接,靠南边那一截叫“下院街”,北街干道上有指示路牌比较容易找到。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 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风格是歇山式,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左右。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 地址: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青岩古镇状元街1号 类型: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青岩古镇景点联票内。 |
青岩古镇慈云寺 | 青岩古镇慈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传说是西街吴姓人家捐修的。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 位于青岩镇背街西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扩建。以一进院、二进院组成一大建筑群,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8平方米。一进院坐西向东,二进院坐南向北。除戏楼、大雄宝殿为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外,其他均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寺内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属青岩古镇古建中精品。 票价:10元(通票除外) 开放时间:8:30-17:30 景点位置 花溪区青岩镇镇背街五号 |
贵阳南郊公园 | 南郊公园位于贵阳市区西南角,公园始建于1966年,经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同位于贵阳市中心的河滨公园、市东的森林公园、市区的黔灵公园等,共同构成贵阳市市级公园系统。 公园以岩溶地貌为主,园内有著名的地下溶洞“白龙洞”,溶洞因洞身蜿蜒曲折、洞壁和岩溶凝结物呈乳白色,如同一条满披银鳞的白龙,故而得名。“白龙洞”全长587米,洞道高低宽窄相差较大,有两个“天窗”,能自然调节洞内空气,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石钟欲坠,惟妙惟肖,像条琳琅满目的立体画廊。很久以前,它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流,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变迁,河水改道,逐渐发育成了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构成了一幕幕神奇洞景,引人入胜。 在白龙洞深处,四周一片雪白的钟乳,下面一泓碧水,水中有石磴一百个,名叫“百步桥”。好似长虹一道,横卧碧波之上,风光绮丽。白龙洞中景物真可谓洞内有洞,景中有景。 地址:贵阳市小河区小车河路6号(羊城西饼厂南侧)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851-87989169 开放时间: 9:30—16: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
地区 | 景点 |
---|---|
凯伦村 |
---- |
革约村 |
---- |
谷增村 |
---- |
牛皮箐村 |
---- |
平山村 |
---- |
中寨村 |
---- |
凯坝村 |
---- |
谷中村 |
---- |
马铃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