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刘兴元 (1908~1990)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兴元(1908~1990) 原名刘惟芳,朱芦镇刘家东山村人。 1931年5月,在江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四医院文书。7~8月,参加第三次反“围剿”战斗。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医院政治处秘书兼俱乐部主任。1932年至1937年,历任军委后方办事处文印科长、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等职,1937年8月后任八路军卫生部政治处副主任、主任、一一五师工兵营政委、教导大队政委、政治部-部副部长、东进支队(后改为教导第五旅)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政委等职。1943年3月,任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后代理滨海军区政委。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野战兵团二师政委,率部攻克临沂城,10月奉命进军东北。1946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1948年3月,调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政委。1949年至1977年先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政委、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部长,广州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共广东省委-、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77年调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军政大学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90年8月14日3时27分在北京病逝。 [以上内容由"wangyan35"分享。] |
沈相荣 (1908~194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沈相荣,山东莒南人,1908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沈相荣任筵宾地区武委会主任,带领武装中队和民兵同敌人展开斗争,成为筵宾地区颇有影响的群众抗日武装。1945年12月,沈相荣任岫岩县石佛崖区党工委书记,组织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和支前支战工作。1946年10月23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岫岩,沈相荣按照县委部署,领导区武装和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斗争。沈相荣身患重病后,组织安排他去庄河县境内的辽南独立师治病,可是想到县委就地坚持斗争的指示,想到身处险境的同志们,他毅然带病返回岫岩县石佛崖区,继续组织群众开展同敌人的斗争。1946年11月2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被敌人杀害,时年38岁。 [以上内容由"cool"分享。] |
郭晓东 北京电影学院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郭晓东,原名郭晓冬,男,汉族,1974年12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中国男演员。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2003年,其主演的电影《暖》获得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04年,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主角提名,并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等。2006年,在编剧王海鸰开拍的作品《新结婚时代》中扮演男主角何建国。2007年主演电视剧《大校的女儿》。[2-6] 2009年3月中旬,与香港演员陈慧琳、黎明、甄子丹共同主演的电影《江山美人》在全国院线首映,在该片中郭晓冬首次饰演大反派人物,引起关注。2014年11月26日,其参演的文艺电影《推拿》全球首映。2015年5月,参加湖南卫视大型国防教育特别节目《真正男子汉》录制。同年主演电视剧《妈妈向前冲》。[7-9] 2016年参演电视剧《云巅之上》。同年主演杨亚洲导演的电视剧《嘿,孩子》。 [以上内容由"wanglei50513"分享。] |
王璟 (1446~153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璟(1446~1533) 字廷采,号东皋,板泉镇大白常村人。明成化七年(1471)中举。成化八年中进士,任河南省登封知县。后任两京御史。弘治三年(1490)巡抚山海关与保定诸郡。弘治九年晋为光禄寺少卿。弘治十四年再升为南京鸿胪寺卿,是年擢为都察院佥都御史,理两浙盐政。弘治十七年冬,奉诏巡抚河北保定, 向正德皇帝提出了取消一些苛捐杂税、撤销皇庄的一系列建议。正德六年,出任山西巡抚,整饬军马,改进并制造万余支火枪用其御寇,遂升任都察院右侍郎。正德九年任左侍郎。正德十年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不久升为左都御史,后封太子太保。嘉靖元年(1522),年已76岁的王王景要求退职,获允返乡。嘉靖十二年(1533)九月二十七日卒于故里,享年八十七岁。嘉靖十三年三月十九日(1534)葬于临沂城东南三里姜园御封林内。同时,在白常村南设御封林,建衣冠冢。国史总裁任邱李时为王王景撰墓志文:“硕勋伟绩显于朝廷,完名高节重于海内。” [以上内容由"黑夜游魂"分享。] |
庄孝僡 (1913~1995) 中国科学院院士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庄孝僡(1913—1995),实验胚胎学家、细胞生物学家。他在研究胚胎发育中细胞和组织的分化、诱导因子的分析、反应系统的变化以及两栖类胚胎刺激传导的能力及细胞间通讯、信息传递途径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中的演变等方向,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在培养科学人才、发展同国外的学术交流、组织推动中国实验胚胎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山东大学校友。 1913年9月23日生于山东省莒南县。1931年考入山东大学生物系后,受到中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童第周教授的熏陶,对实验胚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5年毕业留校任生物系助教。童第周是他从事科研工作的启蒙老师,经童第周引荐,1936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30年代的德国正处在实验胚胎学的黄金时代,慕尼黑大学、富莱堡大学又是当时国际著名的研究中心。庄孝僡入慕尼黑大学后,起初在动物系荷尔特弗瑞特(H.Holtfreter)博士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9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医学院解剖系随福格特(W.Vogt)教授工作。1942年转到德国富莱保大学任助教。1945年获得在大学授课资格,升任为讲师。1946年底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兼系主任及医预科主任。1950年起为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1978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历任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1981年起兼任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主任。1979~198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4年起担任《实验生物学报》主编。他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起人之一,1980~1983年担任首届理事长。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简历 1913年9月23日 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 1931~1935年 在山东大学生物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35~1936年 任山东大学生物系助教。 1936~1942年 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系学习,193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2~1946年 任德国富莱堡大学动物系助教,1945年升任讲师。 1946~1950年 任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兼动物系主任和医预科主任。 1950~1983年 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1978年改名为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3~1995年 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1995年8月26日 逝世于上海市。 [以上内容由"30603202"分享。] |
孙镗 (1522~155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镗(1522~1554) 坪上镇大铁牛庙村人。年轻时善骑射,“为人负气不羁”,“有四方志”。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掠犯苏、松地区,官军屡战屡败。孙镗谒见郡守,力陈投军平倭忠心报国之志,当即献出经商的钱财,以助军饷。郡守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答应他的请求,将他荐给松江府参政翁大立。不久,苏松兵备副使任环率军平倭,寡不敌众,部下向府中告急,镗奉命救援,杀退倭寇,救出任环。此一战使孙镗名闻吴中。后孙镗派人回到故里,将家中的钱财拿出来资助军饷,并招募乡中豪杰从军平倭,壮大了抗倭力量。一时倭不敢犯,民得安居乐业。嘉靖三十三年(1554)春,孙镗在抗倭战争中不幸殉国。孙镗为国捐躯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皇帝敕赠为光禄寺署丞。1992年大铁牛庙村孙氏家族捐资30多万元,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建起孙镗纪念堂。 [以上内容由"w1983142711"分享。] |
曹玉海 (1923~1951) 级战斗英雄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曹玉海(1923~1951),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出身贫农。1923年生,山东省莒南县涝坡乡东店头村人。1943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总部为一营记集体一等功1次,并授予“攻守兼备”锦旗1面;追授他为“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曹玉海1923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涝坡乡东店头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曹玉海一家也象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一样,受尽剥削、压迫和欺侮。6岁时,父亲因天灾歉收交不起租子,被地主毒打死去。曹玉海9岁时就给地主放猪。在一次日伪军扫荡中,祖父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挑死,不久,祖母和母亲又在贫病交加中相继去世。父母亡故后,由其哥嫂抚养,不久,哥哥因积劳成疾,无钱医治而死,一家人的日子就更艰难了。 1943年1月,八路军山纵二旅驻扎莒南一带。曹玉海就毅然参军,走上了抗日战斗前线。参军不久,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负了重伤,被部队安排送回家养伤。这年秋天,起义后归八路军建制的东北军111师在他家乡驻扎,曹玉海坚决要求重返前线打鬼子,经地方政府和部队批准就加入了万毅同志领导的新111师。1944年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国仇家恨,点燃了他心头杀敌的怒火。在战场他表现了敢打敢拼的大无畏精神。因战绩突出,多次受到表扬和嘉奖。在坚守龙古山和重罗山阻击战中,因作战勇敢,被滨海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5年8月,曹玉海所在部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挺进东北,投入了解放东北的战场。 曹玉海同志所在部队是罗荣桓将军指挥下的一支能征惯战的部队。1945年秋奉命从山东根据地渡海开赴东北。这支在山东战场上久经锻炼的部队,当时尽管衣着破烂,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却有着坚强的斗志和强大的战斗力。曹玉海同志在沈阳东山嘴子、奉吉线上清原、山城镇、梅河口、海龙、东丰、通化等地,在同国民党收编的日伪武装战斗中,奋勇杀敌,为建立民主政权立下了战功。在著名的四平血战中,他在消灭敌伪武装“铁石”部队五千余人的战斗中,负伤不下火线,十分英勇顽强。 正当四平市民欢庆解放时,蒋介石在美帝支持下,海运国民党王牌部队欲夺回四平这一战略要地。曹玉海所在56团与兄弟部队一起保卫四平,从4月14日至5月18日,冒着敌人飞机、大炮猛烈轰击,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曹玉海几次负伤,送下阵地包扎后,又立即重返前线,英勇战斗,打垮了敌人的进攻。他被军部评为战斗英雄、保卫四平十勇士之一,由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签发了嘉奖令和立功喜报。 在东北战场,他还参加了1947年夏、秋、冬季的三大攻势,又参加了三打四平和最后攻占四平恶战,参加了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辽西会战,直至解放沈阳。随后入关,参加了天津战役,又南下中原,参加了渡江战役,这时曹玉海已担任营长职务。 1945年进入东北到1948年,他先后在战斗中立功7次,其中立大功三次,获奖章五枚,并数次被评为战斗英雄或战斗模范。 1949年6月,部队溯江西进,在宜昌战役中再次负了重伤,部队安排他到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组织上决定他转业到武汉监狱任监狱长。 三师作为全军后卫,于1950年10月25日出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战争前线。这时,我四十军一一八师和一二0师已在温井与敌展开了激战。我军入朝后,大都在山林里露营,过着夜行昼宿的日子。三师过江后就是在风雪中吃了第一顿饭。11月1日,穿过已成为一片废墟的熙川市,2日到达檀峰地界,与敌伪六师十九联队打了一个漂亮的遭遇战。此战,曹玉海营消灭了敌人一个营的兵力,曹玉海带领四连消灭了敌人一个机枪连。3 42团入朝第一战,首战告捷,消灭了敌一个联队,抓了几百名俘虏,缴获了大量0弹药,还活捉了五个美军顾问,这是我军第一次俘虏美军军官,还从敌人手中解救了五名朝鲜人民军女战士。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与敌进行了五次战役。曹玉海参加了前四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朝北反击战中,他指挥四连配合一营俘敌美军顾问和伪官兵400多人。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前几天,他率二营守卫月峰山,连续打退敌人进攻,有力地配合了大部队的战略转移。曹玉海带领的二营守在月峰山,他们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白天守卫阵地,晚上曹玉海亲自率领战士主动出击,利用敌人害怕近战夜战的特点,先后多次偷袭敌人阵地,把正在唱歌、跳舞的鬼子兵打死了不少。11月14日,二营利用下雪天深入敌后龙凤里,消灭了一百多名李承晚伪军,俘虏十几人。 第二次战役时,曹玉海调任九团一营营长。三师在占领戛日岭后,继续沿公路攻击前进。28日22时进抵价川附近的阳站。阳站是价川北面的障碍,有土耳其旅的一个加强营和工兵连驻守,企图阻挡我军前进,以掩护西线美军撤退。师-决定拿下阳站,九团担任主攻,团长孙洪道把突击任务交给了一营,曹玉海接受这一光荣任务后,说了一声:“请-放心!”很快就带领部队投入了战斗。土耳其旅在美军和它帮凶中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一营展开后,受到敌强烈炮火阻击,我猛攻未克。因此战关系重大,此时,江拥辉副军长和翟仲禹师长亲临前线指挥,曹玉海及时调整战斗布署,采取灵活战术,猛冲猛打,经过几次反复冲杀,先后夺下了敌两处炮兵阵地,又发动猛烈进攻,一举占领了阳站,取得了阳站战斗的胜利。此战消灭了土耳其旅一个加强营600余人,缴获大宗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保证了我军胜利前进。 第三次战役是突破三八线。曹玉海带领一营担任突击任务,以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突破了敌人苦心经营的号称“钢铁防线”的阵地,深入敌人腹地40公里。这次战斗是在1951年元旦前夜发起的,将士们纷纷表示决心,一定要打一个漂亮仗,向祖国人民拜年,向祖国献礼。战斗前,曹玉海多次反穿棉衣(白色在外),在雪地里爬向敌人阵地前沿勘察地形。元旦前夕,气温下降到零下20℃,在风雪交加中,指战员们反穿棉衣,迅速赶到汉雄川江边。因浮桥未架好,一营指战员们便跳进河里,泅渡过江,向敌人发起猛攻。此战歼灭美军330余人,获各种火炮40余门,轻重机枪20余挺,汽车36辆。 第四次战役,从1月26日开始,激战至2月4日晚,九团接到师部命令由阳平渡江,急行军于5日2时赶到指定位置,接替二团在京安里一线的防务,也就是作家魏巍在他著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的那个壮烈的松骨峰战斗刚过后的阵地。曹玉海率领的一营守卫京安里以北,主阵地在三五○点三高地,并立即投入了战斗。 这次守卫战意义特别重大,三五○点三高地的安危,直接关系到三十八军防御阵地的稳定,关乎整个朝鲜战局的进展。因为志愿军总部的战略部署是:先让三十八军在西线死死咬住敌人的主力,其他军的兄弟部队则从东线悄悄插入敌人背后,包围敌人,截断敌人退路,大规模地消灭敌人。如果这个阵地被敌冲破,那么敌人就会象潮水般地向前逃去,使我军失去消灭敌军主力的战机。因此,这次战斗的胜负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副军长江拥辉亲自把曹玉海叫去谈话,说明决心坚守三五○点三高地的重大意义,曹玉海坚定地表示:“我们营还没打过败仗呢,请-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异常残酷的战斗。敌人为了打开生路,已是狗急跳墙般的疯狂,倾尽全力与我军争夺。曹玉海所率一营的对手是十几倍于我装备精良的美军精锐部队。三五○点三高地突出在最前沿,三面临敌,形势极为险恶。他和教导员方新七昼夜不眠不休,顽强抵抗,打垮了敌人多次疯狂进攻。同时,他还组织小分队机动出击,并炸桥破袭,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他还利用山背屯兵,建造野战工事,适时向敌反击,打得机动顽强,重创了敌人,使敌人未能前进半步。经过连日苦战,部队伤亡严重,弹药不足。2月11日,号称美国王牌军的美骑一师发动疯狂进攻,坦克炮、火炮、飞机对我阵地狂轰滥炸了一天,山上被炸成一片焦土。曹玉海意识到明天将是一场更加残烈的血战。晚上,他在前沿召集了党员、骨干会议,带领党员宣誓:“为了保卫祖国,保卫朝鲜人民,誓与阵地共存亡!” 1951年2月12日拂晓,美骑一师的一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50门大炮的配合下,向一营主阵地三五○点三高地发动了疯狂进攻。曹玉海亲自指挥三连坚守阵地。当时,部队伤亡严重,全连只剩下53人,弹药奇缺,后方又送不上来。敌人的进攻一次比一次凶狠,曹玉海同战士们一连打退敌人六次进攻。敌人被打倒一片又一片,我方也在急剧减员,在敌人第七次攻击时,曹玉海带头冲向敌人。激战中,敌人的两发子弹打中了他的头部和胸部,曹玉海壮烈牺牲,时年28岁。 [以上内容由"oxrycn"分享。] |
庄陔兰 (1870~194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庄陔兰(1870~1946) 字心如,号春苔,大店镇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清光绪十二年(1886)县考中童生。翌年在沂州府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拔贡,放乐安县(今广饶)训导。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诰封朝议大夫。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翰林院保送入日本法政大学法政专修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学成回国,任山东法政学堂监督。民国元年(1912)8月,任国民党山东支部理事,后济南与烟台都督府合并,他任秘书长。民国8年庄陔兰等全体山东籍参众两院议员给中国驻欧专使致电:“乞拼死力争,主张直接索还青岛及铁路矿山,并废除中日新约。”拒绝承认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二十一条”。民国14年孙中山逝世,庄陔兰自此脱离政界。1934年春,庄陔兰应莒县县长卢少泉之聘,出任《重修莒志》总纂。1935年底定稿,共77卷。1936年刊印成书。是年,应孔府之邀,去曲阜任孔子77代孙孔德成汉文教师,教授韵字和经书,在曲阜居住10年。1946年9月,庄陔兰在曲阜去世,葬于孔林。 [以上内容由"wc"分享。] |
李义丰 (1911~1968)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义丰 (1911—1968)莒南县石泉湖村人。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身贫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救会会长。1944年,任村各界救国联合会会长。翌年任村支部书记。曾带领民工支援甲子山区反顽斗争和孟良崮战役。从1943年起,带头组织变工组,坚持走“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道路。石泉湖村当时28户人家,只有300亩贫瘠的山丘梯田,丰收年景亩产不过65公斤。他提出“全村人搿伙起来,治山养山吃山”的建议,联合全村7个互助组于1944年建起山东第一座水库(1959年,中共山东省委-舒同在视察时称该水库为“山东水库之母”,并题词称该村为“山区水利建设的典范”) ,结束了全村人畜用水难的历史。经10个冬春奋战,封山造林500亩其中柞林250亩,果园100亩,邻村称石泉湖为“山区绿化之师”。1952年,他出席了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会议,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53年,带头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任社长。1954年,村中的两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日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李义丰任主任。他带领社员开展更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 建起了3座连环水库,深翻整地460亩,改良土壤276亩, 增强了土地抗旱耐涝的能力。1956年,全社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1953年增长1.5倍, 人均收入增长1倍。同年3月,参加中央赴朝慰问团,受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接见。 1957年2月,出席了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会议,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1月,出席山东省第三届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会议,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同年,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授予石泉湖村“日光”农业生产合作社锦旗一面,上 书“是水土保持的榜样, 是山区建设的典范”。1958年8月,兼任路镇人民公社副主任。带领群众继续进行水利建设, 建塘坝4座、缓水坝4座、闸山沟115道。他们还学习厉家寨经验,把全村478亩山岭薄地全部整成“三合一”高标准梯田,其中338亩为石砌地堰,320亩建成水浇田。1959年9月底,应邀赴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活动,再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曾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文革”期间,遭到错误的批判。1968年去世。1978年,中共莒南县委为他平反昭雪。 [以上内容由"jinjyh2008"分享。] |
厉日耐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厉日耐:男,汉族,1935年11月生,山东莒南县厉家寨人,曾用名厉冬寒,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3月参加工作,初中。1954年8月至1955年10月任山东省莒南县朱芦区粮管所出纳会计。 1955年10月至1956年11月任山东省莒南县朱芦区大山农业社总会计。1957年2月至1958年1月在山东农学院学习。1958年2月至1960年10月任山东省莒南县朱芦区大山农业社厉家寨管理区共青团总支书记。1960年10月起任山东省莒南县朱芦区大山公社厉家寨大队党总支部书记。1970年3月至1973年8月任山东省莒南县大山公社党委书记,其间:1971年4月至1974年3月任中共山东省临沂地委常委。1973年8月至1976年8月任山东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6年8月至1979年3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3月至1984年2月任中共山东省临朐县委副书记。1984年2月至1986年3月在山东省临朐县接受组织审查。1986年3月至1995年11月为山东省临朐县工业公司、化工建材局干部。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以上内容由"黄天浩"分享。] |
尹德美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尹德美, 筵宾镇前辛庄村人,1914年出生。1943年11月的一天,马上就要开赴前线的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通讯大队大队长黄志才和电台台长刘凯夫妇,依依不舍地将自己出生才15天的儿子迎胜托付给村妇救会主任尹德美抚养。接过小迎胜后,尹德美忘却了自己出生七天的孩子刚刚夭折的悲痛,历尽艰辛,精心照料,用乳汁哺育着小迎胜。“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扫荡,她背着孩子满山跑,有时几天吃不上一口饭。”有一次,孩子几天高烧不退,眼看不行了,有人说快扔了吧。她却死不撒手哭着说,“这是八路的孩子,是俺的亲骨肉。”连续七天七夜,她一直把这个孩子抱在怀里,直到他活了过来。时光飞逝,孩子们长大成人。1968年,虽居高位,但是十分珍重革命感情的刘凯夫妇,主动提出:“我们两家的感情是在革命的风风雨雨中建立起来的,迎胜在你们身边长大,与你们的亲生女儿梅吉年龄相当,咱们就做亲家吧!”尹德美认为:一个在北京大城市,一个在沂蒙山的乡村,“门不当,户不对”。但是革命的感情重如山。1970年,一位妈妈用乳汁养育的两个青梅竹马的青年喜结良缘。现如今,尹德美老人幸福地生活在家乡,因为她离不开沂蒙这片热土,也离不开自己的茅草屋! [以上内容由"小声说说"分享。] |
梁怀玉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梁怀玉 ,洙边镇洙边村人。1944年,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大-的前夕,我八路军部队急需补充战斗力。当时,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数都参军或是支前在外,动员参军任务很重。17岁的识字班队长、团支部委员梁怀玉,长得俊俏、聪慧、活泼,各项工作走在前面,她说唱的小戏《王宝玉参军》闻名遐迩。在动员参军的大会上梁怀玉慷慨激昂地说:“乡亲们,我们只有积极参军支前,消灭鬼子,才能过上和平的日子,青年们当兵,不要担心找不到对象,俺识字班找对象就找当兵的……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参加会议的群众听了她的发言一时感到惊讶。这时,一位叫刘玉明的精明小伙子,是个民兵,心地和善、长得壮实,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八路军,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一次有11名青年报名参军。在梁怀玉、刘玉明的带动下,这年全县共有1488人入伍,完成了参军任务的425%,有力地支援了部队。会后,梁怀玉果然兑现了诺言,和第一个报名的青年刘玉明结了婚。二人结婚后,梁怀玉克服多种困难,支持丈夫在部队服役,并无微不至地伺侯重病在身的公婆,成了村民们学习的好榜。刘玉明在部队不负妻子的支持,南征北战,驰骋沙场,战功赫赫。 [以上内容由"li748259"分享。] |
张子亮 (1901~200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子亮(1901—2002) 相邸镇张家相邸村人。少读私塾,后进学堂。1923年在济南育英中学求学。1928年毕业后,在驻莒县北伐军熊式辉部的支持下,他与谢辉在十字路相邸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喊出了“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不久被国民党莒县党部解散。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斗争,8月即与谢辉等人在家乡组织起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谢辉任大队长,他任副大队长。队伍很快发展到200多人。1938年3月这支队伍被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在部队北上鲁中时,他奉命回家乡继续扩军,在四支队派遣的徐方辰等同志的帮助下,队伍很快达到500余人,并成立莒县独立营,他任营长。不久,这支队伍编入四支队。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中共莒赣临边区工委在张家相邸村成立,他任工委委员、-部长。1941年1月莒南县政府成立,他任县政府党团书记兼秘书。1943年5月他离开莒南,先后任山东省纺织局科长、滨海区支前委员会秘书、滨海区公路局副局长、华东局支前司令部民站科长、秘书科长、山东省供销合作总社行政科科长、山东省手工业管理局科长等职。 [以上内容由"兰特"分享。] |
谢辉 (1909~1968)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谢辉(1909~1968) 原名谢焕文,曾用名谢奇,十字路镇三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1年在烟台从事革命活动被以“共产党嫌疑犯”罪名逮捕判刑3年。1934年出狱后回乡。1936年底任涝坡乡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利用乡长的合法地位和家乡的群众关系,与张子亮、刘怀川等人,组织起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任大队长。1938年3月,被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三团八连,任连长。是年,谢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提升为营长。1939年春,任中共鲁东南特委委员、军事部部长、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40年3月任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8月,任滨海专署专员。1945年4月,任滨海行政公署主任。1949年8月后,先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厅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城市建设局局长、省委地方工业部部长。1956年8月调任三门峡水库工程局副局长。1961年任河北省副省长兼中共承德地委-。1963年兼任根治海河指挥部副总指挥。“0”初期,受到不公正对待,1968年重新工作后,为根治大清河呕心沥血,6月25日,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 [以上内容由"djh2896"分享。] |
钮恩升 (1913~197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钮恩升 (1913—1975)莒南县曹家庄子村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6岁时父母相继去世, 被在何家店村做佃农的堂叔收养,定居该村。1943年组织8户贫苦农民成立变工互助组。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民救国会会长,兼任村变工队长,领导村民开展生产自救,把开荒生产的粮食用于拥军支前,救济烈、军属和贫苦农民。1948年,领导互助组实行牲畜补贴、农具折旧、工日找清等办法,保护了牲畜和大型农具拥有户的利益, 巩固了互助组, 使粮食产量比单干户提高20%以上。1951年获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52年春,领导成立莒南县第一处农业生产合作社, 任社长。当年,合作社的玉米亩产达到386.5公斤,全社平均亩产粮食183公斤。钮恩升获山东省“农业丰产模范”称号。1953年10月,参加赴朝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自1954年起,先后当选为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先后出席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1957年2月,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会议,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57年, 何家店村公共积累已达20多万元, 成为当地的富裕社。社员先后建起了300多间新瓦房,他却依然住着从前当雇工时的3间旧草房,农业合作社的办公室依然设在碾棚里。有一次,接到通知去济南参加省劳动模范座谈会,会上要介绍他试制的粪种隔离播种器。 为了节省路费,他肩扛着16公斤重的播种器步行200多公里到益都(今青州) 乘火车。195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仕沟公社副社长。当时有的领导人让他培植亩产万斤玉米“卫星田” ,他拒不接受,只提出培植亩产400公斤的玉米丰产田。 秋后,他的丰产田实现了亩产405公斤,创当地最高纪录,群众称他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硬汉子。 同年,被选为中共莒南县委委员。1963年2月,出席华东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 3月,出席山东省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介绍坚持民主办社的经验。“文革”期间受诬陷。1978年中共莒南县委为他恢复名誉。 [以上内容由"老育米"分享。] |
李树信 (1926~197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树信(1926—1979)莒南县后李家白龙汪村人。革命烈士。1943年到沭水县板泉区(今属莒南县) 抗日民主政府做青年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2月被选调到大别山区工作。11月,参加淮海战役,曾受到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表彰。1949年渡江战役后,相继在湖北宜昌市-和海南岛海口市-工作,历任科长、副局长、局长。1962年春节期间,曾赶往海口市郊区,冒着生命危险制止了两个村庄发生的宗族之间的械斗。 1976年3月,海口市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八次纵火案”,他亲临现场,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识破罪犯制造的假象,终于抓住真正的纵火犯。 1978年5月,调任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长。他走遍公安系统50个单位,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理了一批积案。1979年5月16日晚上, 他带领干警处理一起持枪凶杀案时,不幸中弹,17日凌晨牺牲。中共广东省委、省革委会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称号,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公安战线上的广大干警向他学习。 [以上内容由"finer_chenxi"分享。] |
地区 | 景点 |
---|---|
朱芦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