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德州 >> 禹城市 >> 市中街道

市中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禹城市大禹文化水利风景区

禹城市大禹文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大禹文化水利风景区位于德州市禹城市,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75平方公里,风景区依托泺清河综合治理工程而建。包括“一河、两园”,属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一河”为泺清河;“两园”为泺清河沿岸的大禹公园和糖城新湖公园。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形成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发展的景观。  泺清河贯穿禹城中心城区5.4公里,南接老赵牛河,北通徒骇河。两岸建有66米宽的绿化景观带,建有“神功千古”、“规圆矩方”、“羽民安乐”、“仪醪醇香”、“贝城遗韵”、“ 濬湖卧虹”、“堰塞锁津”、“牧金铸鼎”、“ 故城遗韵”、“绿蒲清源”十大主题景观区。大禹公园位于老城与新城结合部,毗邻泺清河景观带。2009年经改造,总面积达400亩,其中,水面面积120亩,包括南入口广场、东入口广场、九河入海主题广场、环形健身广场等。主要景点有篆体“禹”字雕塑、碑廊、碑亭、“一步两眼井”、水幕景观墙、躬耕河田等10余处,布局精妙,移步换景,让游客领略大禹治水的千古情怀。2012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糖城新湖公园总面积300亩,其中,水面面积200亩,新湖与泺清河相通,引黄河水补源,平均水深4米,日常蓄水量可达50万立方米,能够实现水体的自身净化。是城市防洪、排涝的水利工程,发挥着调控水源、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主要景点有:禹城历史文化广场、水景音乐喷泉广场、鸟语林广场、风帆广场等。现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2012年被批准为第九批省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被批准为第十四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大禹公园

大禹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大禹公园:位于禹城市区北部,始建于1995年,由原人民公园改建而成。2010年重修并更名为大禹公园。景区总占地400亩,其中水面面积110亩。园内各景点远眺近赏、主次有序,共24个景点。公园正门,为木石结构跌檐式琉璃瓦盖顶的牌坊和造型精美独具匠心的花岗岩石桥。进入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九河入海主题广场;东侧为禹字碑,展示历代书法家书写的“禹”字;西侧9个水池,象征大禹疏浚的9条河流;西面景观墙上安装的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螭吻,下面与其对应蹲坐的是9尊铜质金螯;广场立13.8米高篆体“禹”字为公园标志性建筑(意为大禹治水13年,8年在禹城)。  公园有碧波荡漾的沧海湖,形如元宝,又似弯弓。沧海湖中段的九曲桥如系在上面的钻石宝链。岸边用石块石条砌成,用花砖铺成的甬道绕湖一周,岸边杨柳依依,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坐在石桌、石凳上休闲、读书,有临西湖美景之感。  公园东北部的湖中小岛,左边优质木桥延伸东岸,右边石桥与西岸相连,岛上有造型精美的双雨亭,亭下偏右侧为古迹一步两眼井。相传西井为舜井,为舜帝挖凿,其水质甘甜,东井为一条小白龙所留,井水苦涩腥咸,两井一步之隔,水质却截然相反。后人诗曰:“一步之遥两口井,相传原是龙眼睛,禹王神针降苍龙,甘苦两泉传美名。”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禹王亭博物馆

  禹王亭博物馆位于禹城市区西北3公里处,占地136.5亩,于1997年建成对外开放。该公园由一个座北朝南的大院落(内有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具丘遗迹、禹王亭和人工湖组成。其结构新颖、紧凑、气势恢弘,古朴典雅。大院落南首是一牌坊式山门,门上方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手迹。  拾阶进入山门,有宽6米,两旁栽种着松柏的南北甬道,甬道南端东侧矗立着一石碑,上面刻着重修禹王亭记碑文;甬道南端西侧,立有两块石碑,刻记着重修禹王公园捐款单位名称和捐款个人姓名。院落北部东西两侧,各建有11间古式配殿;甬道北端即是一座明清建筑模式的禹王大殿。大殿占地300余平方米,西阔为5开间、重檐、歇山、九脊顶,总高度为16.7米,长25.4米,进深15米。  大殿正门上方、两檐之间设“禹王殿”鎏金匾额,门两侧立柱有楹联一幅,琉璃瓦顶和玺彩画,金壁辉煌。殿内正中塑禹王坐像一尊,高约6米,背后塑玉女手持风扇侍立两旁。大院落北门外系“具丘山”(南北长45米,东西宽50米,高8米)。据旧志记载:“大禹治水时曾筑此丘,以观察水势”。明、清时于土丘上建禹王亭。后年久失修毁之,土丘上建筑物荡然无存。土丘之上现长满杂草树丛。1974年山东省、德州市考古人员,曾来此考察,发现有灰土层,并拣到单孔石铲、蛋壳残片、石斧、陶弹丸、陶纺轮等古代文物。经山东省博物馆鉴定,这些文物为龙山文化遗物,具丘属“龙山文化遗址”。  1995年,市委、市政府投巨资修建禹王公园时,在紧临“具丘山”的东北侧,用土堆成高15米的大土丘,周围用水泥框架块稳固,在土丘南侧用条石修筑了64层台阶到达其顶部,在土丘顶部建筑了高8米,呈八角形的古式亭阁,曰为“禹王亭”。该亭由16根朱红立柱擎顶,木制顶壁四周,绘画着大禹治水的故事,整个“禹王亭”恢弘壮观。人们立于亭内,一可触景生情,缅怀禹王治水功绩。二可眺望禹城市容,目睹四周农村田园秀景。禹王亭东南侧,开挖有水面面积25亩的“禹王湖”,水深2米,清澈见底,四周垂柳点缀着湖景秀色。2000年,市政府在此建立文物管理处,搜集本市民间石碑、石人、石兽等,建立碑林,供游人观赏。   

大禹治水群雕像

  大禹治水群雕像位于京台高速禹城出口正对面,2013年(群雕像长20.13米),勤劳朴实的52万禹城人民(群雕像宽5.2米),在990平方公里大地上(平台面积990平方米),修建了象征大禹治水13年(群雕像高13米)、三过家门而不入(平台上3级台阶)、8年于具丘山(禹王亭遗址)平定江淮河汉(平台前8级台阶)、大功告成、大禹享年64岁(底座高6.4米)、工程总高度19.4米的群雕像。群雕像用优质五莲红花岗岩雕刻而成,气势宏伟,栩栩如生;群雕像平台、底座外层干挂用芝麻黑花岗岩,平台地面铺装用芝麻白花岗岩,四周的栏杆、栏板用汉白玉,并在栏板上分别雕刻了梅、兰、竹、菊四种图案,在平台入口两侧的栏板上还雕刻了荷花和海棠图案。底座前面的“大禹治水”四个大字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底座后面是群雕像简介,底座两侧分别是清朝乾隆皇帝和清朝康熙年间禹城知县曾九皋赞颂大禹的诗歌。平台上设有地埋灯和射灯,晚上的群雕像也十分壮观。群雕像底座两侧,分别刻有清朝乾隆皇帝和清朝康熙年间禹城知县曾九皋赞颂大禹的诗歌,大禹治水群雕像的建成意在激励52万勤劳朴实的禹城人民传承弘扬“创新、实干、为民、奉献”的大禹精神,艰苦奋斗,众志成城,共同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大禹治水群雕像意在传承弘扬“创新、实干、为民、奉献”的大禹精神,艰苦奋斗,众志成城,建设幸福美丽禹城。古大禹治水泽被天下,今禹城创业再谱新篇。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禹城革命纪念馆

禹城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纪念馆:位于禹城一中东侧,200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水面面积30亩。  中间主体为大型展厅,两侧耳房为辅助设施。展厅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图片文字区,展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禹城境内党的建设与发展、党领导的对敌斗争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与文字说明、革命遗址照片、革命烈士谱、革命烈士和英雄模范人物照片及事迹介绍等;第二部分为革命文物区,展示收集到的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存留下来的革命文物,包括会议记录、通知、书信、路条、票证、武器、任命书、嘉奖令、证书、报纸、刊物以及战争年代用过的物品、缴获敌人的战利品、反动派破孩革命者和人民群众的刑具、器物及文字材料等;第三部分为雕塑区,以群雕为主,立体再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如革命烈士王克寇塑像、津浦路截击日本侵略军塑像、解放禹城塑像等;第四部分为伴景式展览,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再现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如抗日战争时期的火烧赵庄、血洗薛官屯、牛角店战役(王克寇牺牲地)、解放禹城等。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汉槐游园

  汉槐游园(汉槐冢):汉槐游园位于禹城市汉槐街与人民路交汇处,占地23亩,建成于1995年。园内绿草葱茵,冬青夹道,甬道均铺花砖。园中央有高3米、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假山,立于亭阁之中,可观赏全园秀美景色,山顶上有古式亭阁。园内有东汉王侯墓汉槐冢,距今1800多年(此处为北冢,南冢在禹城火车站南300米处,尚未发掘)。墓内呈“サ”字形,两门13室,拱券式和覆斗式相结合的墓葬。出土器物40余件。1954年10月,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发掘,出土文物40余件。其中,12莲灯为稀有文物,大的63公分,灯盏分三层交错迭列,上有博山炉,炉纽小鸟形,下为覆碗形的空心灯座。小的同样。全国仅有,被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存。另有五铢钱22枚和银链一段等文物。为保护墓穴内原建筑结构,1995年修建此园时,用大青石将其围砌。冢上有1棵上千年的古槐,枝繁叶茂,汉槐游园因而得名。为禹城市级保护文物。2010年进行重新规划修建,加固保护古槐、增添古槐志、石板书卷、汉韵槐风、读书亭等景点。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禹城徒骇河水利风景区

禹城徒骇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景区位于禹城主城区西,依托徒骇河综合整治工程而建。景区长10.2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2平方公里,属湿地型水利风景区。  景区水系纵横、闸、坝、桥、涵等工程设施一应俱全,集防洪、灌溉、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灌排功能不变、景观效果万变、综合效益尽显的高度统一。一期工程完成投资4.2亿元,建成了“一河”、“四景”、“一湿地”等景观。“一河”即徒骇河,是鲁北三大干流之一,流域面积621平方公里,河两岸绿草如茵、生态和谐。临河而建的“禹王亭”博物馆,是大禹治水古迹、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四景”即夏都聚落、象天法地、文明足迹、时代韵律4主题广场,广场设计风格各异、文化古今交融,弘扬大禹精神,赋予禹城灵性。“一湿地”即徒骇河人工湿地,面积0.53平方公里,深度净化、多层疏导污水处理厂外排中水,入徒骇河,体现大禹治水“因势利导”理念,寓意治水功成,引流入海,兼有水质净化、景观、生态、休闲等功能。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八棱碑

  位于张庄镇黎济寨社区,八棱碑学名八棱经幢,俗称铁树,作为禹城市唯一宋代金石碑刻,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省一级保护文物。经专家鉴定,碑刻为宋代欧阳询所书,其书字画遒劲有力,工整隽秀,乃遗世佳作。碑高6米余,底为正方形,由两块厚20厘米的长板石拼对而成,上为莲花宝座,座上雕有八大罗汉,形象怪异,环眼暴突,蹲式卡腰,肩上扛着沉重的八棱碑经幢;再上为莲花座,刻有立佛,并堆卧盘旋雕龙,边沿饰三纹图案,均为八棱状。上节有飞天浮雕,八尊雕佛嵌在盘龙下节,八棱云纹莲花封顶,集中表现了宋代金石雕刻的高度技巧和艺术成就。八棱碑最早建于太平兴国元年 (公元976年)十月。在“文革”期间被拉倒,碑石四散。 1979年10月,村民将该碑重新竖立起来,加以修复。2012年6月被盗,立案后追回。后又重新选新址,在黎济寨社区西部重新安放。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禹城人民公园

  禹城人民公园地处禹市新老城区结合部,公园东临贯穿老城南北的主要交通干道——通衢路,南临文化街和洛北沿河绿色长廊,安居小区与公园南侧正门遥相对应,公园周围地势开阔、环境优雅,其位置优势得天独厚。公园总计占地17公顷,其中水面占55%,其性质为以水上游赏型的自然风景园林为主,并适当开发其它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公园。公园组景按照远眺近赏、主次有序、水陆两便的要求规划设计了24处景点,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公园正门采取了仿古牌坊样式,“人民公园”四个字由山东省省长王玉玺同志题写。园内总计种植各类苗木28000余株,搭配曲尺状的大型湖面,风光怡丽。园内还建设了儿童乐园,恢复了一步两眼井的历史遗迹等,是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泺清河

  2013年,禹城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市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与城市的发展和美丽,总投资数亿元,将全长5.4公里的洛北干渠改造成 “神功千古、规圆矩方、羽民安乐、仪醪醇香、贝丘0、濬湖卧虹、堰塞锁津、牧金铸鼎、故城遗韵、绿蒲清源”等十大景观,禹城这个千年的“古城水韵”则会从禹城的建设中一点一滴的显露出来。沿洛北干渠两侧各66米范围内,建设城市绿化景观带,将打造堰塞锁津、牧金铸鼎、故城遗韵等六大主题景观区,景点突出大禹文化、鬲津文化元素,实现沿岸景观、休闲、文化多元素有机融合,建成一个以洛北干渠为中心,集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并于2013年4月份,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同意,“洛北干渠”(城区段)更名为“泺清河”。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一步两眼井

  一步两眼井在老城区西南街龙王庙前,二井东西并列相距一步,西苦东甜,因以为名。旁有一石碑,上刻“一步两眼井”的传说。据说从老城里向西,自城隍庙南行,孝子坊西侧原有三间龙王庙,庙前是个大水湾,通向湾内是一条弯曲土路,远看颇似一条长龙,弯曲的路约有十几米长,是龙身。龙头是一个土丘,有凹陷的龙嘴和向外飞扎的龙须,两口井恰好点缀在龙的头部,酷似两只眼睛。相传小白龙为救舜帝凿此二井,发现舜帝有难便及时相救。井乃眼也,西井因源于东海是咸水(苦),东井源于黄河是甜水,后人为感念小白龙救舜之功,建了那座龙王庙。后人诗曰:“一步之遥两口井,相传原是龙眼睛,禹王神针降苍龙,甘苦两泉传美名。”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御桥韩天主教堂

  位于禹城市区西部山东101省道旁,系山东四大天主教堂之一,国家2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911年,由德国人设计投资建设,后逐步扩大,到1939年,形成了包括天主教堂、神甫用房和75间起居平房在内的宗教建筑群,可供1300人进行宗教活动。  解放后,这里关押过包括王耀武在内的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1966年邢台地震,教堂受到严重破坏,但神甫用房保存完好。1993年山东省政府批准教堂重建。教堂主体为3层六棱锥体哥特式建筑,最高36.3米,底层为经堂,门厅中层为诵经音乐厅,顶层为钟楼,内悬1911年制造于德国的大钟,重建后基本恢复了教堂原貌和规模。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九一广场

  九一广场:位于山东省禹城市迎宾大道西侧,占地150亩,设置禹王雕像、林下休闲、广场展示、台地景观和文化灯柱等,是一处集宣传展示和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市民活动场所,成为传承历史、宣传文化和保留记忆的载体平台。 大禹雕像总高度13米,其中雕像高5米,四周刻有纪念大禹治水的石刻碑文。2003年6月拆迁至迎宾路,新址占地部面积5400平方米,大禹像高6米,基座高13.96米。周围有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休闲广场面积200平方米,大禹文化墙长25米,并镶嵌有6000余字的原大禹像落成记及捐款人员名单铭记。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德州禹西生态农业观光园

   禹西生态与农业观光园位于市区西部,距市区西部15公里,总面积有2万余亩。该园共分旅游区、无公害蔬菜区、百果园区、花卉区、高效养殖区等区域,开发建设出有较高农业观光价值的“小西湖”、“迎宾山”、“碧波亭”、“千亩莲池”、“怡馨园度假花园”、“百果园”、“生态效益林”等景点景区。该项目自1995年开工建设,1997年荣获联合国生态项目组织颁发的“生态项目奖”荣誉称号

新湖风景区(糖城新湖公园)

  新湖风景区位于德州市中心,北依东方红路,南临东风路。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广场与新湖两大部分,是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城市公共休闲区域。风景区占地1200亩、拥有水面600亩,由中心广场、世纪广场、文化中心、新湖组成。  其中中心广场1998年建成;世纪广场2000年建成;2001年,市委决定,还湖于民,还景于民,将机关迁出,改建为工人文化宫、图书馆、电影院、老年活动中心;2002年建成清风苑、体育健身区、希森欢乐岛,将原有两座建筑物改建成博物馆、剧院。整个景区五湖相连,水面如镜,园林耸翠,惠风和畅,是德州的城市标志。城市中心广场分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和体育广场。新湖区属于开放型湖滨公园,总占地面积28公顷,分为东湖、中湖、西湖和南湖区,内设“明月桥”、“叠翠山”、“船站”、“踏浪台”、“知春亭”、“梅园”等,独具德州特色,经过街天桥与城市中心广场有机相连,交相辉映。  糖城新湖公园:位于汉槐街与通衢路交汇处,建于2006年。占地300亩,其中湖面面积200亩,绿化和广场面积100亩。园内设置了3个入口:南入口直接进入历史文化广场,简要阅读禹城历史文化雕刻展示;西南入口可直接进入音乐水景广场,欣赏美妙无穷的随音乐喷涌的水帘;西入口进入鸟语林广场,建有湖畔观鱼、乐水平台、休闲岛、水生植物观赏和垂钓区等多处景点。  景点位置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路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糖城广场

  糖城广场:位于行政街和市中路交汇处,建于2005年。占地87.5亩,是集观演、-、展览、休闲、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政设施,也是禹城重要城市景观之一。它以大禹文化、糖城文化为主题,通过雕塑、文化长廊、浮雕墙面等景观,将古老的大禹文化、糖城文化有机融合,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信息来源:禹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市中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市中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