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申祐 (1425~144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申祐(1425—1449年),字天锡,仡佬族,明朝思南府务川(今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人。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举人。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官拜四川首审道监察御史。为人刚正不阿,勇于弹劾。是黔有名的“杀虎救父”、“冒死救师”、“以身救主的”的“三忠三烈”之士。 童年时的一天,其父被虎叼去,申祐发觉,持棍奋勇追击,虎惊逃,其父脱险。 在京师太学读书时,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申祐的老师)直言敢谏得罪皇帝,被带枷于太学门前示众,将被斩。朝中无人敢营救,申祐以太学生身份,毅然挺身而出,擂鼓-,鼓动国子监同学救师,并请求以身代师受死。皇上感其忠义,特赦李时勉并官复原职,申祐为救师长,竟敢触犯“天威”的这种“皆人所不也为也”的义举,传闻京师,为人景仰。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也先领兵攻打大同,明朝专权太监王振挟持明英宗御驾亲征。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境内),被瓦刺重兵围困,50万明军溃亡过半,英宗急命导一与已貌相似的臣僚作替身外出诱敌,以便自己逃脱。众推申侍御代,申祐装扮成皇帝,坐上皇帝车子出走,瓦刺兵误以为是英宗出逃,紧追不舍,申祐因此死于乱军之中。英宗被俘,后被瓦刺部也先将其送回,被幽禁于南宫,七年后复辟,重新当上皇帝。申祐死后,赐谥为“忠节申公”。申祐由于“三忠天烈”,名垂青史。 [以上内容由"陶"分享。] |
李再勇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再勇,男,仡佬族,1962年8月出生,贵州务川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9年09月至1983年08月,贵州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 1983年08月至1984年07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元田区元田公社干部; 1984年07月至1985年01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元田区楚米镇镇长; 1985年01月至1985年07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元田区副区长; 1985年07月至1987年09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1987年09月至1989年08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委办公室主任、研究室主任; 1989年08月至1991年08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元田区委书记(其间:1990年10月至1991年01月,贵州省遵义地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1年08月至1992年12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委副书记; 1992年12月至1993年02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 1993年02月至1995年10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委副书记、县长(其间:1995年03月至1995年06月,挂职任浙江省安吉县副县长); 1995年10月至1998年01月,任贵州省桐梓县委书记; 1998年01月至2000年03月,任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委书记; 2000年03月至2001年11月,任贵州省遵义市委常委,红花岗区委书记(1999年09月至2001年09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0年05月至2000年11月,挂职任中国工商银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 2001年11月至2007年02月,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2000年09月至2003年07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2002年03月至2002年05月,中央党校选调生班学习); 2007年02月至2008年05月,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分管州政府常务工作); 2008年05月至2011年02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11年02月至2011年03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副书记; 2011年03月至2013年11月,任贵州省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 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水城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其间:2015年09月至2016年01月,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第39期>学习); 2016年12月至2017年01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六盘水市委书记,水城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2017年01月至2017年08月,任贵州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委保密委员会主任(兼); 2017年08月至2018年01月,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阳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兼); 2018年01月至今,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贵阳市委书记,贵阳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兼)。 李再勇同志是十一届、十二届贵州省委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以上内容由"雨思"分享。] |
申尚贤 (1909~199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申尚贤(1909-1996),笔名寿生,务川自治县人。几次考北大,国文成绩优异,因数学不达标而落选。北大文学院教授为他惋惜,特收他为旁听生。1933年下半年开始文学创作,文章用笔名寿生在《独立评论》、《国闻周报》、北大《歌谣周刊》等报刊上发表。1934至1936年短短三年中,寿生在胡适主办的政治新闻评论周刊《独立评论》上陆续发表12篇时评、12篇小说。同时还在《大公报》、天津《国闻周报》等报刊发表一些小说和散文作品。胡适非常欣赏他,经常在他发表的作品后亲自写“后记”加以揄扬和宣传,一时间惊动文坛。同时间,寿生还参加了由顾颉刚发起,由胡适任主席的“风谣学会”。在这个学会里,与寿生平起平坐的是沈从文、钱玄同、朱光潜等全国一流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 [以上内容由"心如止水"分享。] |
陈庆忠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庆忠(1966—)苗族杰出的企业家、云南星长征投资开发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生于贵州务川县贫困农民家庭。1984年高中毕业后参军(驻军云南),在部队期间上过军校。1990年退伍后在昆明市创业,于1993年成立云南新长征实业集团公司(2011年组建云南星长征投资开发控股集团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拓奋进,目前公司已打造成总资产超过100亿元,拥有云南、贵州、香港等30多家子公司、2000多名员工,集汽车、地产、投资、商贸、金融、钢材、物流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先后兼任云南省贵州商会会长、云南华商投资贸易促进会副会长、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第十一大代表、昆明市政协委员等。陈庆忠是苗族历史上最优秀的商人之一。 [以上内容由"靠"分享。] |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 |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位于大坪镇洪渡河畔,距县城8公里左右,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园(洪渡河仡佬文化主题公园)三区(仡佬风情小镇开发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发展区)五版块(龙潭古寨、九天母石、大坪古镇、石垭子湖、濮国遗都)所组成。 核心区九天母石,是世界仡佬之源和仡佬族胞祭天朝祖的圣地;龙潭千年仡佬古寨,是世界仡佬和丹砂文化中心;丹砂圣水(湖),是仡佬源头的高原平湖,涉水面积11.84平方公里;大坪汉代墓葬群2013年7月被列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曾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贵州省20个重点保护民族村寨等名片;2015年3月12日被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50个特色旅游小镇开发及全市10大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是务川着力构建的“全国仡佬族胞寻根溯源、祭天朝祖圣地”和“国内新的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目的地”。 :遵义——务川——丹砂古寨 |
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 务川自治县龙潭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畔,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的龙潭村,居住着的215户837人的仡佬族人,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龙潭村古名“火炭垭”,早在秦汉时期即已有人聚居于此开采朱砂,流风所布,千年积淀,造就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龙潭也因之成为中国丹砂文化的中心。迄至明清时期,寨内修筑大量建筑,一度繁盛,申姓仡佬族在此繁衍生息七百余年,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仡佬族聚落发展的文化脉络。龙潭村,已成为全国仡佬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游客体验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的中心,感受黔北渝南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 龙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寨前一方水塘,四季不干,荷香满塘,龙潭村由此得名。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景色迷人。道路、建筑、垣墙相互连通,构成了村寨军事防御的体系,遗留至今,成为了古寨富有特色的建筑。龙潭村自然风光优美,村寨布局有特色,建筑风格独特,集历史遗存和自然山水为一体,文化景观品位较高,在仡佬族村寨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民居特色: 寨内民居大多为传统木构建,建成年代在明清-民国年间,以三合头、石院墙、石寨墙、大朝门、小朝门、镂空雕刻、瓦堆屋脊为主要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仡佬族传统农耕文化的生活智慧和美好向往,院落多由石院墙、院门、房屋建筑构成,布局合理、紧凑。门窗饰以龙、凤、麒麟、桃、石榴、花草、万字格等吉祥图案,其构图精美,想象奇特,雕工细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遗“猫眼”,匠心独具,兼具装饰和实用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仡佬族人高度的创造性。 文化传承: 寨内申祐祠,演绎了仡佬人“忠孝义”的人生追求,体现了仡佬人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和弘扬;茶驿站,丹砂古道的历史遗留,见证了仡佬族人开放的情怀和先进的商品经济意识;九天水榭,聚合了仡佬人六和天地、自然和谐的人生哲学;九天逥廊,彰显了仡佬人对文化、历史的敬畏。 民族节日: 龙潭村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主要有“神秘古朴、祈福纳祥”的傩戏、“黔北民间杂技奇葩”的高台舞狮、“古音流韵、演奏独特”的吹打、“抛出欢乐、迎接祝福”的打篾鸡蛋、“接风洗尘、四方团圆、八方醉酒”的三幺台饮食文化、“礼数周全、古规古距”的仡佬族婚嫁等。每年清明的“祭天朝祖”大典,是寨子里最隆重的日子。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仡佬族同胞都会齐聚这里,吹起长长的牛角、跳起欢快的舞蹈,以最虔诚的心灵向仡佬族的祖先敬献,以感恩上苍的恩赐,缅怀祖先的功绩。仡佬人相信:根在,树的生命就在;而这里,就是他们的根。 所获荣誉: 2010年12月13日,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其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二十个重点保护民族村寨。 景点位置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龙潭村 |
务川洪渡河景区 | 务川洪渡河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在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悄然奔流的河,养育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仡佬族人口。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河流,见证了贵州高原上最古老民族生生不息、一往无前的辉煌历史。这条河流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全境,她的名字叫——洪渡河。洪渡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一级支流,务川县境内干流全长128公里,主要支流有洪渡河、岩门河、洋岗河、长溪河。 洪渡河在务川县境内河流两岸森林植被保持完好,生存着银杏、水杉、红豆杉、云南穗花杉、珙桐、黑叶猴、金钱豹等众多珍稀动植物。其峡谷风光旖旎,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峭壁耸立,景色秀丽,峡谷幽深,青山滴翠。 洪渡河漂流景区位于务川自治县南大门丰乐镇境内,全程约九公里,共计22个滩口.总体落差大,惊险刺激河段达18于处,漂流游程约150分钟.河道内水质清澈、流量大、四面河山峰峦起伏、卵石河床、原生原太、青山飞流、风光无限。 漂流沿途十八美景万千景象景景相连 天路-天梯-象鼻岩-一线天-飞鹰崖-小华山-凌空飞布-双笋峰-鸳鸯滩-青蛙过河-碾房遗址-仙女瀑布群-飞来石-凤栖峡-岩山弯渡口-盘古开天-女娲望夫-情人滩-天路-回龙滩-300米长滩-风稥滩-二龙滩-龙门滩 景点位置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桃符石牌坊 | 桃符石牌坊为文化旅游景点。 桃符石牌坊 桃符石牌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镇南桃符(老场)街口,建于清咸丰初年,是申文学为昭彰叔娘(申允继妻)懿德,请旨修建。牌坊高约7米,四柱三门。中间正门,宽约2.5米,两边侧门,宽约1.5米。门上方为扁额,两面题词.一面是“节同金石”,一面是“性凛冰霜”。扁额上方另竖一扁,书“圣旨”二字。牌坊历经风雨,至今仍然完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山羊岩(山营岩) | 山羊岩(山营岩) 山羊岩位于务川自治县城东大坡东侧,真实名字叫山营岩,因半岩有一个深洞,兵荒年代挨山人家都进洞躲匪,洞外建起营盘而得名。岩的上部是高30-50米的绝壁,岩顶绿苔披石,古松虬蟠,疏密有致;下部是一条条由它派生出来的乳状土岗,直抵河岸,青杠、松、柏杂生,树高林茂。岩脚有天景塘、钢丝桥、柳塘渡口等六个滩塘,其景致以天景塘为胜。岩壁间有泉水喷出,状如散酒珍珠。夏秋两季,一些游人到山羊岩消闲,或天景塘垂钓,或钢丝桥试胆,或趁初月听猿,或濯清涟涤汗,皆怡然自得,兴尽而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洋岗河 | 洋岗河 洋岗河位于务川自治县城东郊,距县城7公里,是涪洋河和洋溪河汇合之地,东流汇洪渡河而去。该河东临峡谷,崖门壁立,危峰对峙,云天一线,势欲闭合。河流崖脚出口人称观鱼洞,或如老龟或如假山的巨石横亘于前,乱而有致。 该河因“天鹅抱蛋”和“石-”的传说曾叫倒洋江。如今的洋岗河犹如一条碧绸,从山的深处飘来,刚刚展平,又被大桥(险峰桥)裁为两段,成了人们消暑击浪、戏水观鱼的必游之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银狮洞 | 银狮洞 银狮洞位于黄都镇丝绵,是一大型溶洞,该洞神秘又神奇,天然洞分上下2层,且旱水二洞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贯通,浑然一体,鬼斧神工,妙趣无穷。越往深处,景致越异,珍珠墙、乳水瀑、响水洞、长寿翁、钟乳石林、石山堡...。奇景异趣,接连不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栗园草场 | 栗园草场 栗园草场位于务川县泥高乡栗园村,海拔约1360米,距县城53公里,是西南最大的天然草场,拥有牧草地面积10万亩。草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植被繁茂,低山矮堡,绵延不绝。其中,在草场北缘有一片石林,长约二十里,主要分成三片,靠北一片,苍凉悲壮,中间一片,艳丽儒雅,靠南一片,神秘雄奇,与栗园草场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烟礅烽火台遗址 | 烟礅烽火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烟礅烽火台遗址 烟墩烽火台遗址,在砚山镇境内,至今保存相对完整。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记载:“古烟墩,在县治右,墩盖一土山,高而不甚广,四旁皆无倚着,酷类今烟墩之制。相传古曾举烽火于其上,俗因呼为烟墩也。”大清道光《思南府志》又载:“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究竟建于何时,没有相关专家考证过,众说纷纭,但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是可靠的。而关于烟墩烽火台许多逸闻趣事至今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 烟墩相隔务川县城40公里左右。烟墩地名的来历与烽火台大有相关。烽火台建在一墩大石山堡上,山堡向北,方向落脚处于悬崖陡壁,抬头看高山顶立、云雾多端。向东直上去往砚山、濯水。山堡的结构以青石为主,地表少许泥层,青石为石灰岩,相当坚硬,进入山堡顶必须经过一条险要的羊肠小道。古人将烽火台建在山堡顶上是因石头炸不烂、攻不垮、人难爬,有其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 关于烟墩烽火台的建立,有许多凄婉的传说。有年冬天,大雪飘飘,寒风剌骨,一个从四川背盐巴的0经濯水、砚山到务川县城卖盐巴,当走到山堡时,天插黑,再也不能往前走,盐巴0心焦而不安,路边歇息又怕强盗抢盐巴,于是发现山堡岩边有一羊肠小径,背0顺路到山堡顶上栖息,到了晚上,风雪交加,背0冷得支持不住,黑夜中胡乱掰些草木点燃取暖,顿时风火盛旺,越烧越大,火势照亮了周边几十里,连务川县城的人都能看到城东天空一片红迹,人们认为是奇异的“火烧天”。此事惊动了县知县,县知县观天色到天亮。 天亮后,天空是一大片黑压压的狼烟,不知何故,知县率部查看,山堡几十里地方站满了人,在观其怪象。了解实情后,盐巴0被烧成黑骨,堡顶上盐巴一片,黑糊糊的。知县回府后,仔细思量着,如此山堡着火,竟能号集众多几十里外的人汇集。根据盐巴0经过的线路,四川彭水、务川濯水、砚山、务川,此山堡修建烽火台是个好地方,山堡是一墩巨大的石山,着烟于墩石上,知烟而知事,顾名思义举名为“烟墩烽火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罗峰书院 | 罗峰书院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前身是敷文书院.清道光初年县城贡生唐士柬捐银建修,院址下学(时县署左,今老干局宿舍楼),木瓦房一栋五间。书院建成,随即推举山长(书院掌教人),开科讲课授生。县儒学学官教谕、训导每月亦到院讲课。道光十六年(公元1835年),江苏嘉定举人冯子龄(绍彭)任知县,捐钱五百千文(每一千文为一吊),迁敷文书院于城东门之右山麓(今县中心幼儿园),并购置学田.收取租谷给养师生,名“课读”费,包括教师薪金,学生的生活补贴、纸笔、灯油、炭火费等。凡在读生员(秀才)、童生均可享受。同时制订“励学规章”,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学上进。书院授课以生员自学研读为主,学官、山长定时开讲,月课、岁考一式遵朝廷制度。 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广西象州人郑汉任知县,题楹联一副于书院礼堂,联曰: 池临香墨,山对菠萝,尽东抹西涂,肯学南能皆北秀; 地划三图,岩题万卷,采春华秋实,闲分夏课笑冬烘。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钦加同知署务川县事遵义知县上杭罗庆春将敷文书院扩修,鼎建奎星阁,改名为罗峰书院。其礼堂、讲堂、会客室、过厅、宿舍、校门、厕室、活动场所及围墙皆一一构建,配套整齐。 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知县陈葆恩奉令改罗峰书院为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又改高等小学堂为高、初两等小学堂。 民国建立以后,1941年书院内设立务川初级中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8年,务川中学迁芭蕉湾新校为止。之后,复办务川实验学校于院内。 现在,罗峰书院虽然废置,但屋宇之主体部分仍保留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杨光杈墓碑 | 杨光杈墓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杨光杈墓碑 杨光杈墓碑在今城郊后山之大山顶(砦上)。墓左竖石碑一坊,题词为“天水遗爱”,碑高3米。宽1.5米,字大小约0.6米,柳体楷书。碑版上款:“敕授文林郎杨公子衡老父母灵鉴”,下款:“甘肃秦州三岔厅阁属士民恭挽;光绪十七年岁轮壬辰仲春月下浣吉立。” 杨光权,祖籍四川合川,随父经商来黔,定居务川县城。20岁考中秀才,“(同治)己巳八年(公元1870年)补行己未、辛酉、壬戌科乡试领荐”,(光绪)庚辰(公元1881年)大挑一等知县,签发甘肃大夏任职,旋补秦州(今天水)直隶分州三岔厅(掌一州之政)。三岔地瘠,州民喜种鸦片,官吏抽租肥私。光权到任后,力革旧弊,禁鸦片,减酒税,建义仓,兴学校,“民困以苏,九载未迁”,廉洁善政,积劳成疾,死于任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 | 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 院子青史前文化遗址位于丰乐镇至新田村公路右旁,从采集的绳纹陶片,打制石器,石捶等标本,初步确认为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毛田天主教堂 | 毛田天主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毛田天主教堂 毛田天主教堂位于砚山镇之毛田大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建,于1989年拨专款进行维修。此地是贵州省天主教之发源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务川大坪汉墓群 | 务川大坪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务川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大坪镇龙潭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长坳、朱砂井、中寨、赶子元等村民组境内,占地总面积30万平方米,为黔东北一带已发现的大型汉墓群。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常在这一带拾得铜矛、箭簇等小件铜器和残陶器、陶片等。1981年夏,经调查证实系一汉墓群。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至2008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在此发掘汉墓43座、窑址2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套)。墓葬形制有土坑墓,长方形、凸字形、铲形券顶砖、石室墓、岩坑墓等。出土遗物有国家一级文物铜蒜头壶,国家二级文物提梁鼎、青铜甑、穿绳钱串,以及钱树佛像、鍪、扁壶、提梁壶、釜、瓶、盘、洗、钵、耳杯、印、钱币等铜器,罐、钵、釜、俑、房屋模型等陶器。40%以上墓葬出土粉末状或颗粒状朱砂,多者达百余粒,经硫同位素测定,其产自当地,这一发现改写了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史。 早期历史 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务川大坪汉墓的形成与秦汉时期黔中地区朱砂采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研究黔中地区的行政建置、乌江流域的古代开发史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总督坟 | 总督坟 总督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明贵州巡抚兼川湖云贵总督范我蘧墓,位于丰乐镇山江村。范我蘧,又名范广,四川富顺县人,明万历己未进士,南明永历王朝兵部尚书。永历七年(公元1653年)卸任,之后隐居湄潭柏杨坝,因病衰思家,归途中死于风冈之官坝,葬于山江。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思南营参将王应龙饬建墓碑于坟地,碑高丈余,铭刻:“明巡抚贵州兼督湖北川东等处地方兵部尚书都察左御史总督川湖云贵上柱国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范我蘧公墓。”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灵崖 | 灵崖 灵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名“长风(峰)岩”,或“藏风岩”。位于城北十里许。摩岩“灵崖”2字,系嘉庆十五年(1810)湖南武陵人龙维祚任务川知县时所书。青崖翠色,横空而出,长640米、高26米的灵岩更具回音灵异,悬绝壁立,刊凿岩壁正中,字高丈余,世人称绝。曾被省市领导誉为“天下第一回音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丹砂村 |
---- |
龙潭村 |
---- |
大坪村 |
---- |
官学村 |
---- |
三坑村 |
---- |
甘禾村 |
---- |
黄洋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