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陶华碧 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陶华碧,女,汉族,一九四七年出生,籍贯贵州省湄潭县,现任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贵阳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先后荣获南明区“巾帼建功标兵”,南明区“创卫先进工作者”,贵阳市“巾帼建功标兵”,贵阳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杰出创业女性,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成长之路:艰辛创业现任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董事长陶华碧,平时在企业里被大家亲切地叫做“陶阿姨”,她至今仍保持着每晚到员工家里“唠嗑”的习惯,她至今仍然住在厂区里的一套旧房里。20多年来,她把一家路边小吃店变成了如今的龙头企业。 上世纪80年代,陶华碧住在贵阳油榨街,她每天都要把自己在家磨的米豆腐,用背篓背到龙洞堡叫卖,由于背篓太大,经常挤不上公交车……靠着勤劳,陶华碧后来在龙洞堡开起了一家小吃店。 经过几年经营,陶华碧靠小吃店积累了一点资金,小吃店也升级成一间饭店。陶家的饭店因为饭菜味道好,价格便宜,深受龙洞堡附近学生的欢迎。由于给学生的饭菜分量特别足,陶华碧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干妈”。 陶华碧经营的饭店最吸引人的是饭前免费开胃碟——油辣椒拌豆豉。由于味道特别好,不少人专程到店里品尝,更有人用塑料袋将这道特色的小吃打包带走。此后,油辣椒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靠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1996年,陶华碧创建了老干妈风味食品厂,也就是今天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成功秘诀:“绝招”一:以灵起家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为了生存,她很小就去打工和摆地摊。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当时,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一种作料,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会这样?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 “绝招”二:以情经商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就迅速壮大,发展到1200人,产值近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315万元。如今,“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 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那亿万富翁呢?论实力,丈夫早逝,上世纪90年代之前,她还拖着两个小孩到处打工和摆地摊;论机会,做的是麻辣酱,是传统不过的产业;论知识,就更谈不上了,她不仅没有留过洋,读过大学,甚至连珠三角地区一些“洗脚上田”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老板都不如——只认识三个字,而那还是当了老板以后才学的!对机会敏感。李嘉诚的最初成功是抓住香港地产和港口发展的机会,丁磊拿捏的是互联网,朱保国稳住了保健品……陶华碧则是上世纪90年后期,在大家认为“没有大钱做不成生意”的年代,做成了大生意。想当初,她抓住的不过是卖凉粉时,拌酱料畅销的小小机会。 诚信:“做生意要诚信”,这几乎谁都知道。但事实上,很多人还是做不到。陶华碧以前没提听过文绉绉“诚信”,但她以一个农民的朴实本质,做到了诚信也做大了生意。 凝聚力:企业初创,仅几个的苦干、巧干,甚至有一点蛮干就可以,但往后呢?员工多了,就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很多优秀企业配有股权激励、企业文化;异曲同工,陶华碧有“情感投资”,以情感人。 职业经理人:陶华碧不识字,不懂算账,这不要紧,她请来自己的儿子,更放胆请来很多专业管理人员,还将他们送出去培训、进修…… [以上内容由"不离不弃"分享。] |
关伯庸 (1915~199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关伯庸(1915-1997),湄潭县城人。县立小学毕业后,于民国19年(1930)去南京考入华南中学就读。1932年转学重庆江北治平中学,因看红色书籍被学校默退。乃转学求精中学。1934年考入成都华西协和高中。次年,去南京准备考大学,时有中共地下党员张立在南京开“平平书店”,关伯庸去书店当义务店员。后因书店出售革命书刊被当局查封,关伯庸到上海考入民治新闻学院。经张立介绍,认识了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秦天真、刘雪苇等,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37年,关伯庸到南京《新民报》工作。后随报社迁往重庆。其间,用狄琼的名字为在延安的刘雪苇与贵州地下党人邮转信件。1939年,去湖北恩施二十补训处政治部,任第一团团干事。后回重庆,要求去延安学习,由胡风写信去八路军办事处找董必武办手续,因去延安道路不通而未能成行。 此后,关伯庸去宜宾,先后任《金岷日报》、《商报》、《芜湖晚报》的总。在宜宾三年,利用报纸宣传抗日,反对投降,伸张正义,反对压迫。1942年,因《芜湖晚报》被查封而回到家乡。在湄潭,与中共地下党员何恩余等取得联系,利用当小学教师之便,向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利用官办的报纸宣传抗日,揭露黑暗,因而受到监视。1948年春,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张立来湄潭,即以关伯庸家为联络点。1949年4月,国民党在湄潭进行大逮捕,关伯庸与中共党员何少琦等人被捕,关押到贵阳。受尽严刑拷打,未暴露任何情况。临解放才得以出狱。 湄潭解放后,关伯庸被任命为县人民政府文教科长。后调《遵义新闻报》工作。1954年报纸停刊,调遵义县农村工作部工作。1955年8月,因“胡风问题”受株连而被捕,关押于贵阳13个月,出狱后恢复工作。1958年《遵义报》复刊,关伯庸仍回报社。1961年又停刊,关伯庸调到务川工作。先后任砚山区公所秘书、新华书店副经理。1978年退休。1980年,组织对其政治问题给予平反。1984年起,连续两届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1990年离休,1997年病逝于务川,时年82岁。 [以上内容由"star"分享。] |
胡顺猷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胡顺猷 (1940~) 笔名古月、孺子牛。贵州湄潭县人。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凤冈文艺》、《湄江文艺》主编。北京民族大学教授、校报主编。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诗集《彩色的雨》、《樱桃红了》、《童年的花蕾》,爱情诗专集《我爱你》等,发表演播剧本30多个。诗集《樱桃红了》获贵州省政府茅台杯文学奖,儿童诗《樱桃红了》、《月亮的朋友》、《骆驼》、《捉迷藏》分别获《中国儿童》、《中国儿童画报》优秀作品奖、大苹果儿童作品奖、全国儿歌大赛一、三等奖,《松竹梅三章》获文化部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诗歌创作一等奖,《花园里的故事》获文化部学校剧剧本创作奋发奖。 [以上内容由"夷陵之子"分享。] |
孔祥云 (1931~2008)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孔祥云 (1931~2008) 笔名湄江老人。贵州湄潭人。民进成员。1949年由贵阳师范学校参军在贵州剿匪。1953年转业至重庆兵工企业子弟中学教语文。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苗岭惊变》、《锤镰剑》等七部,中短篇小说集《文革阴影》,纪实文学《下江人的故事》(合作),共出版文学作品十余部。杂文《道家主张的“清静无为”》获2002年《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全国作品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何处不是道场"分享。] |
蒋人初 (1925~201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蒋人初 (1925~2013) 原名蒋国民,笔名田家。贵州湄潭人。中共党员。浙江大学附中肄业。1947年参加革命。历任重庆市中等专业学校党委、卫生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庆市结防所副所长等职。1944年在贵州《驿路》月刊发表《八月,你收获了什么》,解放后选入《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等。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微型诗·微型诗论》、《艰苦的探索》、《微型诗三百首》、《微型诗的微雕艺术》,共出版诗、文集七本。《微型诗集》获建国40周年重庆文学奖。 [以上内容由"huangdog"分享。] |
“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 | “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10月20日,在素有“中国名茶之乡”美誉的贵州省湄潭县湄江河畔,“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正式开园对外开放,荣获“贵州十大魅力景区”称号。 “天下第一壶”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城中心火焰山山顶,于1999年开始建造,2006年完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2006年,“天下第一壶”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中国之最)最大实物造型。 “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是集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特色旅游、茶文化特色酒店、茶知识科普、茶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主题公园,由遵义老村长集团投入8000万元,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标准倾力打造。公园主要由天下第一茶壶、天壶长廊、水上乐园、茶文化广场及茶文化古道5部分组成。其中“天下第一壶”体积28360立方米,总高近7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已成为全国首个集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特色旅游、茶文化特色酒店、茶科普知识、茶文化休闲、茶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茶文化主题园。 丹桂正飘香,金穗恰黄熟。10月11日,湄江河畔火焰山,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正式开门迎客,这是西部茶海中以茶文化为主题兴建的AAAA级旅游景点。公园以“秀甲天下茶品质、海纳天下茶文化、诚聚天下爱茶人”为主题,集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特色旅游、茶文化特色酒店、茶知识科普、茶文化休闲、茶产品展示、书画欣赏及水上娱乐等为一体。它的落成,打破了遵义一楼(遵义会议会址)、一瓶(茅台酒)、一林(赤水竹海)的“三一”旅游旧格局,形成一楼、一瓶、一林、一壶(天下第一壶)的“四一”旅游新局面。 地址:遵义市湄潭县塔坪街火焰山 电话:0852-4028888 开放时间: 8:00-20:00 交通 遵义汽车站可乘大巴 湄潭县可乘出租车沿中山东路到湄潭家礼医院沿塔坪路一直走 门票 98元 |
湄潭茶海生态园 | 湄潭茶海生态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西部茶海 “中国西部茶海”是湄潭以茶叶为主题注册的农业观光公园,面积约20平方千米,含县城、永兴、核桃坝三个景区,是中国西部地区茶文化旅游示范区。 湄潭凭水得名,以茶闻名。现有茶园12万余亩,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有东到杭州喝龙井,西到湄潭品翠芽之美誉。是集茶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内有“一城、一壶、一节、一会、一所、一场、一村”等景点,组合绝佳。 “一城”,即“西部茶城——茶叶交易市场”。座落在湄江河边,占地660亩,是贵州及至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茶叶生产、加工、科研、贸易、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茶叶大市场和特色经济文化园区。“一壶”,即天下第一壶,座落在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城区仙壶山上,占地400亩,壶高52米,壶径17.8米,载入基尼斯纪录。 “一节一会”,湄潭曾多次在春茶上市期间举办过影响较大、别开生面的大型茶文化活动,盛况空前,取得良好效果。 “一所”,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1939年在湄潭成立,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为湄潭茶文化做出很大的贡献。 “一村”,即核桃坝村。核桃坝茶叶农庄——中国茶叶第一村,位于县城东南角,距县城10千米处的湄江河东岸,面积12平方千米,现有茶园4200亩,村内家家户户皆种茶,农家小院藏于茶园中,林荫里。放眼望去,一幅悠然自得、殷实丰足的“桃园”画卷。 置身茶海公园,绿涛延绵、茶海扬波,使您为宽广的茶海胸怀所折服,世间万物在此时变得那么渺小,放眼望去,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在万里碧波中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让您恍若进入了人间仙境。 地址: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 类型:山乡村 游玩时间:建议0.5天 门票信息:无需门票。 核桃坝村 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距县城10km,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801户3297人,有党员71人。人均纯收入5600元,集体收入12.074万元。全村现有茶园面积7100亩、户均9亩,人均2亩以上,是“中国西部生态茶叶专业村”和“遵义市村干部培训基地”。如今7600亩的茶园,使茶叶成了核桃坝的主导产业。 --人口总数:3…… 详细++ |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包括湄潭办公室图书室旧址(文庙)、谈家桢等教授住处(天主堂)、研究生院旧址(义泉万寿宫)、湄江吟社旧址(西来庵)、理学院物理系旧址(双修寺)、永兴分校教授住处、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文艺活动旧址(欧阳曙宅)、学生住处(李氏住宅)。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西迁至湄潭县城及城东北永兴镇境内。湄潭人民支持浙大办学,浙大在湄办学期间对湄潭文教育才、农业生产作出了应有贡献。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包括湄潭文庙(浙大办公室、图书馆旧址)、天主堂(浙大教授住处)、义泉万寿宫(浙大研究生院旧址)、西来庵(浙大湄江吟社旧址)、和李氏古宅(浙大学生住处)等九处。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被迫西迁,700多名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先后在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辗转迁徙,最后于1940年抵达黔北遵义、湄潭,历时两年半,横穿6个省,行程2500多公里。在国难当头、物质匮乏的恶劣环境中,德高望重的竺可桢,倡导“求是”学风,广纳学者名流,汇集一代精英,坚持-办学。浙大师生胸怀报国之志,力克千难万险,潜心研究,孜孜以求,取得许多科研成果,培育一代“求是”学人,使浙江大学成为中外著名学府,被人誉为“东方剑桥”。据有关材料显示,在解放后的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中,有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谭其骧、李政道、程开甲等45位曾在-办学中的浙大工作、学习过;在1989年中央领导同志接见21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有李竞雄、梁守磐、潘家铮三先生曾在-办学中的浙大学习过;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功臣中,有王淦昌、程开甲两先生曾在-办学中的浙大工作过。浙大西迁贵州,亦为穷乡僻壤的黔北大地播下了现代科学文化的种子,对日后 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浙大在湄潭共进行了72个专题项目科学研究,其中结合湄潭实际进行研究的有《湄潭的气候》、《湄潭茶树土壤的化学研究》、《湄潭的五倍子》、《湄潭动物志》、《湄潭红糖发酵试验》、《草药在湄潭包谷酒制造中的意义》以及对水稻、白木耳、油菜、刺梨等研究项目等33个。另外还有《关于茅台酒的研究》、《遵义锰矿的研究》等等。 2006年5月25日,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作为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被国务院以“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为名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百面水 | 百面水 “百面水”位于湄潭县城南部45公里处,方圆30平方公里。其山形地貌,自然生态,使来这里实地考察的权威专家们感到巨大的震撼;他们称百面水为喀斯特地貌博览园,他们说百面水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百面水充满了神秘与吸引。 这里是天生桥的世界,这里天生桥成群。在百面水,仅仅十公里,象这样的天生桥就有二十一座。真是世上绝无仅有,堪称天下奇观。有的天生桥单独成形,有的天生桥三三两两紧相连,或宽或窄,或明或暗,形态各异,巧夺天工。宽的则达数百米,窄的则仅一丈有余。明的与水影交相辉映,别有洞天;暗的则诡怪陆离,深邃幽远。 |
浙大西迁陈列馆 | 浙大西迁陈列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1937年秋,日军炮火弥漫中华半壁河山。迫于战势,浙大被迫西。760多名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先后在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辗转迁徒,-办学。经过25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浙大师生历尽千辛万苦,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定居办学。 景点位置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 |
三道河景区 | 三道河景区:距县城1公里,占地20平方公里。初为一小桃源, 穿过一片生态小区,天地豁然开朗,形成一个更大的桃源,为一休闲度假的宝地。三道河清澈晶莹,沿岸植被茂盛,筒车悠悠转动,乡风古朴,韵味十足。景区入口处的中华奇石园,犹如一片浓缩的三山五岳风光,千姿百态,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
浙大广场 | 浙大广场为文化旅游景点。 浙大广场上有专门纪念西迁和求是精神的石碑,还有石碑上刻着当年参与西迁的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名字,很多学生如今都是响当当的学者。可以试着在名单里找找你知道的名字,有些人有些事是历史不会忘记的。 交通 乘坐公交或出租车前往。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皂角南巷 |
三层崖圣泉景区 | 三层崖圣泉景区:在抄乐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占地50平方公里。地质结构为寒武系地层。这一带为富硒地区。沙塘河清澈碧蓝,河床及沿岸一带山泉密布,因此又称百泉河谷。矿泉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为国内质量最优秀富硒、富锶的矿泉之一,具有极高的保健、疗养之价值。 抄乐乡 “全国百颗星乡镇”、“中国文化之乡”的抄乐乡位于湄潭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地处湄潭、凤岗、余庆三县交界处,S204省道从境内通过。全乡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853亩,其中水田10671亩,旱地10182亩。 全乡辖6个村,39个村民组,4802户,18554人,其中非农人口484人。全乡有中小学校13间,在校学生3500余人。…… 详细++ |
湄潭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 | 湄潭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贵州湄潭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湄潭县,总面积278.7公顷。 |
铜鼓井 | 铜鼓井位于素有“中国文化之乡”之称号的抄乐乡境内,处于204省道边缘区,距县城17公里,面积约20公平公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良好,茶园丰茂,田园风光优美,可进入性良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度假、垂钓的“人间天堂”。 地址:湄潭县抄乐乡 抄乐乡 “全国百颗星乡镇”、“中国文化之乡”的抄乐乡位于湄潭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地处湄潭、凤岗、余庆三县交界处,S204省道从境内通过。全乡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853亩,其中水田10671亩,旱地10182亩。 全乡辖6个村,39个村民组,4802户,18554人,其中非农人口484人。全乡有中小学校13间,在校学生3500余人。…… 详细++ |
神龙架景区 | 神龙架景区:位于茅坪镇土槽村,距茅坪镇0所在地约两公里,占地40平方公里。神龙架仿佛一条聚拢,在大地上蜿蜒潜行,那骨架形成十余座天生桥,龙头与龙尾相距十余公里。 茅坪镇 茅坪镇位于湄潭县城南面约47公里处。76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其中苗、土家、布依等少数民族人口占1/3以上。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达44.6%,无大型工矿且远离市区,是一个纯天然生态乐园。 人间仙境 避暑天堂 茅坪镇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峰望乡台1500米。冬可赏雪,品北国风光;夏可避暑,享田园清凉;看山岂爱平,观河不喜直。茅坪境…… 详细++ |
龙泉山森林公园 | 龙泉山森林公园 龙泉山森林公园,时而清幽俊美,安适超然;时而涛声连天,热闹异常。无论何种意境,都是人们心中天堂般的伊甸园,走近森林,再俗不可耐的人,也会温顺乖巧,举止端庄,不愿意打破深山-淑女般的静谧。 湄潭城郊的森林公园是湄潭人的骄傲和自豪,他是大众的情人,生态的宝库,绿色的植物园。桃花江和湄江这两条清澈的高原河流,像多情的少女,无私地用的清泉滋润着他的绿肥红瘦,相依相伴直到永远,只把一腔爱恋埋藏于千年不变的心底,哪怕他越来越俊俏,越来越魁伟,却心甘情愿把心底的那份爱让位世人。于是,人们踏着朝露,披着晨光,呼朋引伴来到森林,-听涛,溪水漫步,野径采花,把森林公园变成一方活力迸发的乐园。 -出清泉,从山之罅隙汨汨而出,神圣安祥,龙泉 山便由此得名,龙泉水质百里挑一,桶装后成为千家万户的饮用水。龙泉顺山而下,画地为井、为湖,给山增添了灵气和神韵。借着这湖光山色,人们在这里大势铺垫,在湖边修房建屋,栽花插竹,营造出和谐愉悦的休闲意境;还在湖边的平地上,雕塑了一只展翅欲飞大鹏,使人油然而生敬意的同时产生无尽遐想。 -是绿色植物的宝库。满山满岭皆松柏,桂花、紫微、竹子等杂夹其间,半山有桃李和苗圃基地,品种繁多的野草,既可入药也可做野菜,这里是野菊花的天下,一丛丛一簇簇,黄得艳丽,开得自然。 清风徐来,送来花的幽香。沿着野花丛生的路上山,有一处神圣的所在。密林间有一个球场,虽然并不光亮,也没有完整的球篮,但是球场的规模还在,辉煌可见一斑。走过球场,一幢陈旧的木楼呈现眼前,使人倍感惊奇,这是谁家的房子,这么旧了还不重修?近了,仔细辨认,一块木牌让人如梦方醒,原来这里是浙大蓄牧场旧址。 这是一段沉甸甸的史实,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几经迁徙,最后落脚遵义、湄潭办学七年,这里是当年浙大的蓄牧场,这幢木楼就是当年浙大蓄牧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这个幽静之地,迎来过无数珍贵的客人,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科学家们,千里迢迢回到湄潭,贮立木楼前,把一腔思念向木楼和林涛诉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大学生活,都留在了这里,往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远逝而变为烟尘,对他们而言,这里是他们一生的牵挂和爱恋。这幢木楼和我县的另外几处文物景点一样,承载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浙大迁走后,这里是湄江林场所在地,后来,林场迁走,房屋空闲着。随着我县浙大西迁旧址九处捆绑式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楼已身价倍增。 上山的路有些陡峭,却有无限风光。山脊上有一块林间平地,坐在细软的松针上歇息,听林涛阵阵,野鸟声声,烦恼顿消,精神倍增。山下,是桃花江的上游鱼泉河,那里又是美丽的一方天地;山的两侧,一侧去林业部门的苗圃场,苗圃场内也是一番春华秋实;一侧去屯子岩茶坡,坡顶可以一览众山小,电视差转台巍然屹立,高耸的电视天线,神秘的电视机房,向人传递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许多人周末爬屯子岩茶坡,就是想一睹电视转播塔的风采。 龙泉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苍松翠柏是他不朽的衣衫,红花绿叶是他美丽的装点,宁静幽深是他高贵的品格,博大精深是他伟大的内涵!他是县城一道绿色的屏帐,一道可餐的秀色,一幅亮丽的风景画! 无论春夏秋冬,他都是我们永远的爱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金桥宋墓 | 金桥宋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桥宋墓 金桥宋墓系一座宋代古墓葬,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鱼泉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2年.2月.23日公布,金桥宋墓与朝阳古洞、清虚古洞、万鸟归巢、寒潭映月、虚阁暮烟、水源洞等,一同被称为湄潭新老八景。 金桥宋墓为双室合冢,有墓主、文官、武士等人物雕像,也有花草图像,和青龙,白虎雕刻!它以石筑壁,承载大量刻饰,为刻凿之精湛者。 贵州的石雕艺术,到了宋代大盛,这一方面是因播州杨氏土司重视文化艺术,另一方面是巴蜀匠人大量流入黔北地区所致。在今黔北地区,发现了大量宋墓,金桥宋墓就是其中之一。 金桥宋墓中有青龙、白虎高浮雕,龙虎都较近乎写实,如龙行空中,虎奔山野,与同在贵州遵义的赤水官渡宋墓群相比,又是另一种格调,而赤水官渡宋墓群有一座的墓壁上饰以浅浮雕的青龙、白虎,龙腾虎跃,富于动态感,官渡的风格古拙,线条遒劲,承袭了汉唐石刻遗风。贵州北部六朝以后墓葬中雕刻的图像,大多有道教的四方神像、八卦图或太极图。而金桥宋墓男墓室雕刻的是左青龙右白虎,正是道教的体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沿江村 |
---- |
解乐村 |
---- |
九坝村 |
---- |
黄莲村 |
---- |
黎明村 |
---- |
新华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