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袁锦道 (1739~181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袁锦道(1739—1816),名翔之,清代怀阳丁里(今习水县三岔河乡)人。 三岔河位于习水县北面,习水河上游。北与重庆直辖市江津市、四川省合江县一岭相连;东与该县大坡乡接壤;南与该县温水、良村两镇连接;西与该县程寨乡毗邻。 三岔河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开发较早。大约2000年前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开发,始建于300多年前的古镇三岔场,是清代乃至解放前川南黔北物资贸易集散地之一。川盐等货物从重庆、江津等地运到三岔后,再分运到习水县境和仁怀市境销售。时至今日,每逢赶集,这里依然热闹非凡,本地人称“小香港”。 袁锦道就生长在三岔河,他自幼苦读诗书,长大后立志发展实业,振兴家乡经济。袁锦道家所处川黔交界处,森林茂密,物产丰富。他即决定面向重庆、江津等地市场,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木资源和邻近江津四面山的矿产兴办实业。在三岔河九沟十八岔,开办铁厂、锅厂、铧厂、纸厂、竹器厂、蓝靛厂,建作坊48间。生产日用品和农用品,如砂锅、土碗、木瓢、筷子、扁担、扇子等,办起了铜、铸币、纸、铁、砂锅、银具、蓝靛、算盘、扇子等作坊和香菌厂一间。 为方便生产和产品外销,他除修建厂坊之间的连接路外,还修建通往四周乡镇道路多条: 1.三岔至良村至温水大路; 2.望乡台山下至三合龙洞约100华里道路; 3.磨槽滩至三岔约20华里石板路,磨槽滩至四面山约40华里人行道; 4.纸厂通往大坪山森林约14华里道路。为使产品打入外省市场,修建从太溪沟入两岔河、圆坛子,出红洞至四川省界道路,长达数十里。 从此,三岔——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北连重庆、江津、合江,南接该县各乡,成为黔北商品集散地。 那时,三岔至重庆的大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沿途旅馆人满为患。位于川黔边界的饭馆,仅早餐煮稀饭就需用大米50公斤~80公斤,可见贸易之繁荣。 由于袁锦道所作贡献,清朝政府赠其“征仕郎”(从七品,相当于现“副县”级)。后人称他为“贵州工业第一人”。 三岔河现尚存的近现代史迹有: 1.袁锦道墓(祠)(清),1982年2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 2.上纸厂修路碑(清·乾隆)摩崖石刻,2001年4月列入县级文物保护。 3.天堂沟修路碑(清)摩崖石刻,2005年5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4.工厂遗址。2001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的有:三岔河纸厂遗址、三岔河锅厂坝锅厂遗址、袁锦道铁厂遗址、袁锦道铸币厂遗址、袁锦道蓝靛厂遗址和袁锦道故居。 [以上内容由"yxj_1"分享。] |
罗宁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罗宁,女,汉族,1959年7月出生,贵州习水人,1978年4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78年4月至1978年9月贵州省遵义军分区修械所工人;1978年9月至1982年8月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学习;1982年8月至1983年4月贵州省气象局科学研究所天气室工作员;1983年4月至1991年7月任贵州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雾室工程师、主任;1991年7月至1996年1月任贵州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气中心)副所长(副主任)(其间:1992年3月至1992年12月,南京气象学院英语进修班学习);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任贵州省气象局科教处处长;1997年5月至1997年12月任贵州省气象局局长助理、科教处处长(兼);1997年12月至1998年5月任贵州省气象局局长助理、气象台台长(兼);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任贵州省气象局局长助理、气象中心主任(兼);1999年12月至2004年8月任贵州省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2002年2月至2002年12月,挂职任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北京大学大气物理课程进修班学习;2003年10月至2003年12月国家气象局培训中心英语培训班学习;2004年2月至2004年8月加拿大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空气质量研究所访问学习);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任贵州省气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任贵州省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任贵州省安顺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保留正厅长级);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任贵州省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任贵州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任贵州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任贵州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其间: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中央党校厅局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任贵州省民政厅厅长、党组副书记,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2018年1月当选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是十一届、十二届贵州省委委员,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16年1月辞去),十二届贵州省政协委员。 [以上内容由"长江旗舰"分享。] |
谢岐 (1900~1928)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谢岐(1900~1928年),一名鸣岐,字怀西,贵州习水县(今赤水市官渡)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民国12年(1923年),在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任教。民国1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 民国1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入闽。11月,占领泉州。12月,谢岐任兴泉永政治监察署-部负责人。民国16年元月下旬,谢岐到监察署任职,兼任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泉州特支”)领导成员。不久,监察署政治部与-部合并,改称民众运动委员会,由谢岐负责领导。他通过-指导员特派员王台晖、侯汉雄、陈刚(即陈盛明),对被封建地方势力把持的行业工会实行改组,重新建立工会组织。谢岐和县总工会委员长富恩潭先后在泉州成立17个行业工会,工会会员达3000多人。又委派-特派员、共产党员李松林配合富恩潭等,在晋江县安海镇筹建泉安汽车路汽车工人工会和其他行业工会。一时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在成立各种工会的同时,谢岐参与领导码头搬运工人开展反对封建把头斗争;领导安海海员与厦门海关联合举行要求加薪25%的-;领导安海泉安公司28个司机要求增加工资和惠安、南安等县工人开展收回路权等项斗争,不断取得胜利。 在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谢岐还同中共泉州特支李松林、辜仲钊、左明亮等人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晋江县成立农民协会121个,会员2.5万多人。谢岐还领导、组织泉州学生联合会和反帝大同盟,支持协助组织妇女解放协会。 民国16年4月10日,国民党晋江县党部封闭政治监察署和泉州书店,通缉陈文总、李松林、林超然(即辜仲钊)、左明亮、谢岐、陈刚等人。由于中共党员、同安县党部书记长傅学礼的事前通知,谢岐与陈文总等人立即离开泉州,从厦门避往上海。 民国17年春,谢岐因患喉结核医治无效在故乡贵州病逝,年仅29岁。 [以上内容由"san"分享。] |
王宗金 (1916~199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宗金,1916年10月生,贵州省习水县隆兴镇人。1935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参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宗金曾任红一方面军三军团战士、通信员、班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桐梓、遵义、直罗镇、东渡黄河等历次战斗。到达延安后,进入军委三局通讯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电台报务员、北方局电台、晋西南区党委电台分队长,晋西区党委、晋绥分局电台区队长等职。1944年由于在工作、学习、劳动、练兵运动中模范作用好,被选为晋绥边区特等模范工作者,出席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解放战争时期,随军挺进东北,任西满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航校电台队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四野特种兵司令部、四野炮兵司令部通信科长。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通信科长、中央军委炮兵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赴越南军事顾问团通信顾问、炮兵基地副司令、炮兵技术学院副院长等职。1953年获越南政府的授勋,参加了越南奠边府战役。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1年调三机部十局任副局长,后任四机部基建局局长、四机部副部长、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电子工业部顾问等职。1993年5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77岁。 [以上内容由"asdf1"分享。] |
谭智勇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谭智勇 (1955~) 笔名知用、矢力。贵州习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1973年赴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贵州赤水天然气化肥厂工人,赤水县志办副主任、《赤水县志》副总,习水酒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习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仁怀县副县长、县长,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级政工师。新加坡文艺协会特别会员,北京邓小平思想研究会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集《美酒河行》、《中国的节日》、《赤水情丝》、《四渡赤水》、《西藏行》、《千里赤水河行》、《谭智勇散文小说选》等。 [以上内容由"水草拔河"分享。] |
陈长文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长文 (1964~) 笔名文城、夸父等。贵州习水人。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又在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学习刑事侦察、工业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管理与借鉴等专业。曾任周家中学校长、贵州习水酒厂公安处处长,贵州习酒总公司武汉公司经理,现任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副总经理,贵州小豹子酒业公司、贵州遵义天星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中国企联职业经理人培训特聘教授。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夸父的悲哀》、《黄河入海流》、《-》、《大雾弥漫在洛基山上》,散文集《酒城汉子》,理论文集《文学力断论》等。曾获国家创新成果奖。 [以上内容由"ltx8013"分享。] |
四渡赤水纪念馆 | 四渡赤水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导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红军一渡赤水河的渡口所在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主战场在习水,有第一、二、四渡在习水县,红军在习水运动达62天,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历时最长的县。1935年1月29日,红军主动撤出战斗,从土城、元厚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序幕。此后的3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穿插于敌兵之间,驰骋于川滇黔边广大地区,终于跳出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纪念馆由-原副主席张震同志题写馆名,在红军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内陈列展出,旧址为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展厅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陈列进行。战史陈列翔实地再现了红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四次飞渡赤水河,至5月9日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分为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等五个篇章,凸显了四渡赤水的“神”与“奇”。辅助陈列包括“四渡赤水精神,光耀革命老区”专题书画展,彭德怀、-同志住室复原等。馆内收藏红军文物300余件。纪念馆旁还有红军植下的银杏树一对,每年秋季雌株都果实累累,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 四渡赤水纪念馆在“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泸州”精品线上,地处川黔渝旅游“金三角”腹地,周边景区有习水的中国丹霞谷、贵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庆四面山,四川黄荆老林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周边景点主要有一渡赤水河浑溪口渡口、青杠坡战斗遗址、红色土城古镇,小坝生态景区。 地址: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 电话:0851-22661958 官方网站:http://www.sdcs.gov.cn/ 门票:免费 |
丹霞谷旅游度假区 | 丹霞谷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谷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州省习水县三岔河,占地面积达80平方公里,动植物近4000种,野生动植物1600多种。地处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国家级森林公园、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AA-景区。景区距习水县城45公里,距重庆市中区160公里,仅3.5小时车程。距泸州150公里,3小时车程,距赤水135公里,2.5小时车程,距遵义155公里,2.5小时车程,距贵阳285公里,4小时车程。北面与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山之隔,与四川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西连贵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接遵义优秀旅游城市和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经典线路,同属于黔北精品旅游线。地处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中心腹地。 中国·丹霞谷旅游度假区,丹霞谷是地球上高原峡谷青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为地球同纬度上面积最广,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它深藏于绿色-之中,九沟十八岔涧谷纵横,林莽苍苍,千峰竟秀,碧水萦绕。嵌入群山之间的条条沟谷叠翠千丈。一根根红色石柱在浓绿中拔地而起,傲视林层;一块块巨大厚重的红层丹崖,色彩斑斓、幻影重重,拟人拟物,栩栩如生。瀑布跌水隐匿于青山翠谷之中,宛如铺在绿树丛中的一张张网,悬挂在红岩之上的一道道帘。深邃幽静的峡谷曲流,千奇百怪的峰林石柱,神奇灵秀的丹霞洞穴,形成神奇而美丽的“峡谷大观园”。 清新盎然的绿色,覆盖着这里95%以上的峰峦和沟谷。1600多种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以其自己独特的生存规律共生在这片红层绿洲之中,编织出一条灿烂的生命织锦。 中国丹霞谷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清代实业家袁锦道在丹霞谷创办工厂、作坊48间,遗迹尚存。并于嘉庆十五年“不惜锱铢,请匠鸠工,穿崖凿壁”建成的望仙台石窟,造型精美,技艺精湛,被誉为贵州第一石窟。“寺祠合壁、人神共塑”世所罕见。 神奇丹霞谷,特殊的地理、地形和大气环流,孕育了丹霞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幽凉爽、气候宜人的高原气候,形成天然的大氧吧和大空调,年均气温16℃,氧离子是11万个/cm3,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天然休闲避暑胜地。 中国丹霞谷旅游度假区由贵州省习水福源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景区宾馆、风情园客栈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功能完善、服务周到、价格便宜,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避暑疗养及各类大中小型会议的理想场所。作为一个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您可在这古韵清淳的绿色王国游憩;可以三五知己欢畅相聚;可以携妻带子共享天伦;也可以独自一人安享清静,寻觅心灵的惬意,彻底放飞自己;就是商务会议在这里召开,也没有那么凝重。尤其是在酷热难耐的高温季节,这里送您一片清凉世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怡畅。 来吧,朋友!相约习水,浪漫中国丹霞谷! 电话:0852-2536318传真:0852-2536375 http://www.danxiagu.com E-mail:fy@danxiagu.com 景点位置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 |
土城古镇 | 在祖国大西南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由东向西的赤水河。 在蜿蜒曲折的赤水河畔,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古镇——土城。 赤水河、英雄河 赤水河、母亲河 奔腾的赤水河,诉说着土城源远流长的历史。 据土城考古发掘出的石斧、石网坠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史料记载:周秦时期,土城为南夷习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平夷县,辖今习水、赤水两县市。魏晋改置平夷郡,唐置浙州。北宋大观三年(即1109年)置滋州,领承流、仁怀两县。元末明初,这里的居民在改建街房时发现大量用泥土建房筑城的墙基,土城从此得名。 早在明朝万历22年(即1594年),土城世袭长官司袁宝台为“竖云梯以为登高之资,建哨阁以为居守之具,立关隘以为御侮之所,贮仓箱以为民命之需”。在土城周围修建了九龙屯、七宝屯、金子屯、天赐屯四大军事屯堡。登上九龙屯,“伸手天可触,俯视层云低”,“万里河山收眼底,一川赤水壮襟怀!”……远眺古镇:东、西、南三面临水,北面靠山,“镇依山而建,水绕镇而流”。她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沿赤水河呈二级台地分布,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山一水一城交相辉映,相生相息,构成古镇特色鲜明的山城风貌,体现了山地居民与自然环境与为依存的“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生活情趣。 古镇群体建筑有两种布局方式“一种是位于山脊时,总体布局向凸弯曲,具有离心发散的感觉,视野开阔,利于自然通风;另一种是位于山坳时,是呈凹弯曲,具有向心、内聚感和安全感。 古镇传统建筑依山就势,自然地形成了层楼叠宇的群体风貌,其造型轮廊高低错落,纵向空间丰富,天际轮廊优美,是一幅“高低俯仰皆成画,前后顾盼景自移”的美妙画卷。 走进古镇,街巷多为石板铺砌,依河道蜿蜓曲折,随地形高低起伏。 古镇街面是集商业活动、家庭起居、邻里交往为一体的复合空间。在街巷稍宽阔的“口袋形”地段,是古镇人驻0谈,茶余饭后休息的场所,也是小孩子们追逐嬉戏、释放童趣的快乐天堂…… 信步古镇街头,无论是街前街后,还是小桥院落,一颗颗古老榕树见证着古镇的苍桑、古老…… 众古镇传统建筑单体型看:街道大多是“中国固有”形式的青堂瓦舍,但也不乏一些经典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如陈列馆、土城小学、船帮、张半担宅等),这些建筑,综合运用台、挑、吊、坡、拖、靠、跨、转、退、分、联等山地建筑手法,或悬虚构屋,临坎吊脚,取“天平地不平”之势;或依附悬崖、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有“凌空飞壁”之感;或利用边角,加设披顶;或因地就势,增建梭屋……。灵活、艺术地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地建筑独特风貌。 从古镇传统建筑局部造型看:建筑物斜撑上的圆雕,花窗上的透雕、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别具特色,这是古镇人智慧的缩影,技艺的展示。 房屋建筑的材料取自天然竹、木、土、石,房屋的勒脚、基础、堡坎广泛地利用条石、块石、片石砌筑,墙身广泛采用“穿斗夹壁墙“,屋顶则采用小青瓦铺盖,使得传统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 土城在历史上曾是赤水河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镇当时为“四岸”之首—“仁岸”,系“川盐入黔”的主要码头和集散地。 沿着月亮台码头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曾被船工们那沉重脚步磨穿的台阶,历史在这里沉淀,岁月在这里流淌。 随着古镇行走,不仅可看到被“川盐”漫漫吞噬的土城盐号,同时也可看到“船帮”老大的豪华住宅,还可目睹船工们住宿的“客栈”,以及被岁月剥蚀、听歌唱戏的古戏台。 这里曾经喧嚣热闹,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走进它,仿佛又聆听到鼓点阵阵、乐曲声声…… 这些,无不说明昔日的土城是一个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繁荣空前的古镇,以致于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土城镇老街上就有上百家商业兼地主,七十年代末仍然没有一个农业人口,至今,每逢三、六、九的赶集之日,集镇上人头攒动,商品琳琅满目。这里的小吃诱人、牵人;小炒蒸菜惹人、食人。除了美味小吃外,还可以品尝到盛产赤水河中的“鲶巴郎”鱼,体味古镇烹调艺人的独特技艺。千百年来,勤劳的古镇人利用当地生产的红苕、糯米、花生、蔗糖等原料,通过蒸、煮、炸等数十道工序精制成了香脆可口,甜美舒心的苕丝糖。今天,苕丝糖仍然是古镇人的馈赠佳品,哪里有古镇人,哪里就有苕丝糖,哪里就有古镇人的身影、足迹。 宋人张能臣拟定的《名酒记》中就有滋州“凤曲法酒”的记载,当时就用蒸馏酿造技艺,生产了一种名为《景阳春》的美酒,而今窖址犹存,微风拂面,仿佛飘来了阵阵酒香。 古镇不但美酒飘香,女孩子更是漂亮可人,赤水河畔有这样的说法:“土城古镇产美酒、漂亮的姑娘家家有”。看:山溪边的洗衣姑娘,古街巷的妙龄女郎,古桥上的青春少女,院落里的年轻少妇……看上去那么的清沌、自然、勤劳、纯朴和善良。正是应了“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古话。 古镇的人们一直追求着一种自然、舒坦、宁静的生活情趣。不管闲暇之时,还是逢场赶集;不管是古镇人,还是乡下人,他们相聚茶馆,三五成群围坐于木桌旁,或品一杯清香的盖碗茶,或天南地北聊天取笑,或打一回川牌,或抽几口旱烟……,水码头茶馆休闲的日子,好不悠哉乐哉。 戏曲与茶馆不可分离,每逢节庆之时,老人们唱一场玩意(川剧锣鼓清唱),高亢嘹亮之声由茶馆深处飘然而出,一如茶香溢满街巷,人们品茗听曲,构成和谐的古镇文化氛围。 除了坐茶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古镇人无一不精。 一支短笛、一把二胡、一张杨琴,能凑出古镇人心里的歌。 一个木盆、一支笔,能画出古镇人心中的梦。 也许,这就是古镇人长寿的秘诀。陈子宣,这位被大清朝皇帝封为八品逸士郎的老人,碑文记载,整整活了160岁。 人是碑,碑是人。铁锤与钢钎敲出了生命的历史,雕刻出了岁月流金。 而今,古镇上仍然有好多高寿老人,看:这位91岁高龄的谢永珍老人还在飞针引线。飞针岁月,引线时空…… 天地苍茫,千年一瞬。今天,古榕树、古栈道、古码头、古街道、古民居、古盐号、古碑、石刻……,古迹犹在,遗风尚存,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显得那么悠然,那么神秘…… 交通 1.在遵义茅草铺汽车站乘坐班车可到,也可乘坐到赤水的班车,在习水下,约4小时车程。 2.在习水县城西车站乘坐(习水—土城)的班车至土城镇,约45分钟车程。 门票 70元 景点位置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赤水南部) |
三岔河景区 | 三岔河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岔河景区 三岔河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州习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680公顷)的实验区范围内,距习水县城43公里。北面与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山相隔,与四川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西面同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线相通,南接国酒之乡仁怀市茅台镇和四川古蔺县郎酒厂,地处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中心腹地。 三岔河山奇水秀,古朴悠然。景区植被保存完好,原生植被与丹霞地貌构成奇妙的自然景观,绿海丹霞,交相辉映。景区内九沟十八岔,沟岔相连,正所谓“沟沟现潺潺清流,岔岔呈幽幽芝兰”。丹霞石矗立山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山神、无字天书、神掌镇妖、情侣石、一柱擎天、飞仙石等奇特景观,神秘诡谲、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惬意留连。若非天地钟神造化,任凭丹青妙笔,也描绘不出这一幅幅天然画卷。 三岔河人性极致,和谐宁静。景区内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距今1700多年的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摩崖石刻历经沧桑仍轮廓分明,线条饱满,寓意深刻,堪称摩崖石刻之上品。清代实业家袁锦道利用资源兴办实业,创办48家工厂,开贵州工业之先河。48家工厂作坊遗址至今尚存,依稀还在作业,昭示后人,其兴办实业规模之大全国罕见。袁锦道“不惜锱铢,请匠鸠工,穿崖凿壁”的望仙台石窟,为贵州第一石窟,“寺祠合壁,人神共塑”,“奇峰峭壁,鹤绕龙吟,云飞雾卷,仿佛蓬莱”。千秋古迹,庙宇辉华,恍若仙境,世所罕见。兼有花楼、古墓、牌坊等古迹昭然可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凭添无穷神韵,展现景区深厚的人文蕴涵。 |
习水国家森林公园 | 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习水国家森林公园 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 遵义市 习水县,公园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14027.46公顷,由地域上不相连接的三大片区组成。其中,中国杉王片区位于县城北8公里,面积3702.35公顷;飞鸽片区和三岔河片区在县的西北部,与重庆市江津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接壤,距县城50公里,面积分别为4701.24公顷和5623.87公顷。处于大娄山山系西北坡向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侵蚀强烈的中山峡谷区,丹霞地貌发育典型;虽地处中亚热带,因地形切割深,海拔差异大,森林茂密,立体气候特点显著。 公园丹山叠嶂,红崖壁立,悬幔飞瀑,茂林修竹,登临纵目,苍山如海,堪称原始生态胜地。历经八百年风霜雪雨的神州瑰宝--中国杉王,科学考察与探险运动处女地--猿峒悬谷,举世罕有的丹霞板状河床风景廊道--水上公路,普写伟大革命英雄史诗的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鏖战地。 公园前身是小桥林场,飞鸽林场和三岔河森林经营站,1995年,成立习水自然保护区时三岔河经营站成为实验区,1996年,遵义市林业局批准飞鸽林场建立市级飞鸽森林公园,2001年,经贵州省林业厅批准中国杉王和飞鸽两个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贵州北线旅游上可与赤水媲美的生态旅游区,更是支撑四川南部、贵州北部和重庆西南部交界的“川黔渝生态旅游三角”核心区域八大国家级旅游品牌之一。 森林公园飞鸽片区地文风景资源由各类丹霞地貌组合而成,主要有断崖、V型峡谷、象形巨石、板状河床等,出露白垩纪嘉定群岩层,为泛滥性河流相沉积,岩性为砖红至鲜红色中厚至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在寨门西北经1公里的水沟边有一厚约4米砾岩层,由砾石及胶溶物组成,岩层为暗炭色,砾石含量占75%磨圆度佳,呈卵形,表面光滑,有条纹色彩,含有其他矿物细脉,构成色彩斑斓图案。砾径40-90mm,长度可达160mm,硬度6-7,质地致密,初步定名为“飞鸽石”,是一种较有观赏和开发价值的石类。地质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南部边缘,岩层微向北倾,倾角很小,近乎水平。地形为习水北部侵蚀强烈桌状中山峡谷区东段。山脉为NW—SE走向,山谷呈肠状,时宽时窄,一条小河在砖红色砂岩上冲刷出平起的板状河床,长达4公里,形成绝无仅有的“水上公路”。最高海拔1551.7米,最低海拔1170米,相对高差380米。 山体地貌中国杉王片区地形为习水北部侵蚀强烈的中山峡谷。主山脉走向NEE-SWW。平均海拔1300m-1400m,最高点红岩顶1756m,最低点石坎河沟中800m,相对高差950m。次山脉红岩顶、老庙顶、锅圈岩、龙塘至狮子坪一线是习水河与长嵌沟的分水岭,出露地层为上侏罗纪和白垩纪。上侏罗纪分布于杉王片区南部太平村和中国杉王景区,占总面积的7.7%,是曲流河--洪讯平原相沉积物。白垩纪嘉定群分布广泛,占总面积的92.7%,为泛滥性河流相沉积物,岩性为红色、紫色砂岩、粉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由于地壳隆升运动与相对宁静的交替出现,切割侵蚀与侧旁侵蚀重迭发生,形成较高平缓的平顶山、单面山、开阔沟谷、躺椅式山谷、V型峡谷、象形巨石、丹霞孤峰峰林、崩塌石林、板状河床等独特丹霞地貌。 重要的有马蹄形丹崖的猿洞沟,崖壁高大、陡峭、奇异,沟谷宽敞,形成多重飞流、跌水、瀑布。平缓宽阔的沟谷中森林茂密、原生性强,五仙峰、断山、母子峰 (又称情侣峰)、、石坎河谷均为丹崖奇特地貌的集中地。总之,由于地壳抬升运动,侵蚀作用强烈,加上岩石垂直节理发育,形成幽深沟谷,赤壁丹崖、比比皆是。 孤峰林立的山崖上,巨石突兀于山坡沟壑间,马蹄形山各悬于半崖,廊檐式崖洞层层叠叠,丹霞风光奇特、多姿而瑰丽。 山体多呈台状及缓斜单面山,由于受平缓褶皱构造和河流强烈切割的作用,总体具有山顶平缓、山坡陡峭、主峰山脉走向不甚清晰的特点。嶂谷、悬崖、岩洞、石峰、岩柱、围椅型悬谷和象形巨石比比皆是,主要有月亮岩、猴血岩、大城门、锅圈岩、陈家岩、悬方岩、蝴蝶岩、滴水岩、石燕子、飞仙石、薜公岩、张飞岩、擎天柱、鬼谷、双老石、犀牛入潭、鹿回头、老鹰岩等。上述三个片区密集而奇特的年青态丹霞地貌形态,汇集了迄今国内所有类型,堪称丹霞大观园,加之以阔叶林为主体的植被覆盖度大,溪流十分发育,形成集雄、奇、幽、秀、险为一体的丹霞山水森林自然景观综合体。 |
小桥坝景区 | 小桥坝景区 小桥坝景区位于习水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以下景点: 中国杉王: 中国乃至世界奇迹,孤立木,主干挺拔,根深叶茂。树高44.8米,胸径2.23米,冠幅22.7米,主干材积84立方米;据考证,此树树龄约八百年。 麻汤埂寨门: 从中国杉王至石坎河,猿峒的必经关隘,处于中国杉王片区最高点。此处可观日出、云海,冬季可赏雪景。孔雀潭楠竹林 孔雀潭在石坎河源头人工筑坝而成,长110米,最宽处50米,最深处6米,水面面积近2000平方米,四周皆茂盛森林和竹林,林中生长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鹅掌楸,观赏植物槭、百合、杜鹃、山茶。沿西侧,延伸分布有350亩楠竹林,地势较平缓,此处海拨高1400-1450米,冬季严寒,按常理楠竹不易生长,但这里楠竹群落结构稳定,为园内休闲的最好去处之一,竹林中还有巨型野生山茶一株,树高8.5米,冠幅4米,胸径14厘米,花期2-4月。 石坎河峡谷: 小桥坝景区从楠竹林寻幽而下,穿越密林中的石梯,栈道,到达石坎河峡谷。石坎河峡谷全长9公里,是水流切割作用形成的典型丹霞峡谷,谷深300-800米,可分成三段: (1)上段为石坎河瀑布群,游道长1.5公里,有梯级瀑布6处,常年流水不新,气势磅礴,是园中最大的“负养离子发生器”, 最大的瀑布落差48米,窄壁悬幔状;行不过20米,为笫二级,落差24米,宽贴壁帘状。 (2)中段从石坎河瀑布群至石坎河村“富豪遗址”,全长4公里,是峡谷中最开阔的一段,石坎河村零星住有20余户人家,四面环山,放眼葱笼,梯田层层,水枧交错,村民于房前屋后遍植桃、李、梨、柿、板栗、核桃,在悬崖上放养蜜蜂,多出产“岩蜂蜜”。“富豪遗址”为清末遗存,由五尺石道、染坊、四合院构成,石础上刻有花、鸟、鱼、虫、人物等,栩栩如生。 (3)下段从石坎河村“富豪遗址”至瓦店子,与长嵌沟习水至四川合江县的省道相连。此段为典型的丹霞峡谷,流水地质作用强烈,谷底有崩塌的巨石和崩积与冲积共同形成的“竹林三角洲”,两侧多悬崖断层、石柱、石峰、丹石红滩,常绿阔叶林遮天蔽日,沿路可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楠木、红豆杉、桫椤、福建柏(尤其可见小面积单优群落),珍贵观果树木红翅槭,杂色榕(老茎生花)。距瓦店沟口300米处,有一练状瀑布,高约60余米,此瀑因处峡口,常有大风将飞泻而下水流吹至崖间缥渺不定,晴日午后在阳光照射下会形成五彩虹霓。此段因崖陡,谷深,植物种类丰富,成为野生动物乐园,常可见猕猴、藏酋猴猴群。 猿峒沟,箕形大峡谷除撮箕口以外的三壁都是红色砂岩,岩体笔直,跨度宽广(正壁宽70米,左壁100米,右壁70米),高约在50到80米之间。右壁有溪流淌下,形成瀑布,谷底生长原始常绿阔叶林。晴天清晨,岩壁紧接层片状云雾,间有右壁瀑布形成彩虹。谷地无路可至,至今仍为科考探险处女地。可见可至的重要景点有: (1)母子峰,又称石笋山、情侣峰,为丹霞石峰,由一高一矮两峰相偎而立,峰顶树木葱郁,较高一峰顶长有二株树冠为伞状的古树,更有情侣意味。 (2)断山 在距园洞至小桥村公路边仅30米密林中,由红色砂岩经断裂形成。断开处为平整大幅石壁,两壁相距2米。壁高8米,断开的一截为柱状石峰,上生福建柏,红豆杉等珍稀树木。又见大树树根沿石生长,与石相抱的“根包石”现象。 五仙山为五柱红色砂岩石峰耸立,峰形几为圆柱,高30--40米,直径5--10米,最大一柱传说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日坍塌,因此现在所见只有4柱,峰顶草木油绿,即便干旱年月也不减,峰旁建有一小庙,离五仙山不远的山崖上有猴群出没。 |
飞鸽景区 | 飞鸽景区 飞鸽景区位于习水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下列景点: 飞鸽古寨门:为森林公园飞鸽片区大门,由公园大门、观海亭、川黔古道、清代关隘遗址(大、中、小寨门和城墙遗址), 柳杉林和飞鸽石(为白垩纪砾石,是古河床沉积产物,砾石质地致密,花纹奇特,与胶结物形成砾岩,形态奇异)构成。此处最佳景色为云海日出和柳杉林雪景。 水上公路:从田湾头至场部,从场部至九龙岗共两段, 丹霞扳状河床天然形成,国内罕见,长近4公里,车行水中,别有风味,两岸的重要景点有: (1)鸳鸯白果树 树龄约500年,由两株树木并蒂生成,形影不离。 (2) 千年神龟 由象形丹霞巨石形成,状似乌龟欲下溪中。 (3) 天鹅飞瀑 由水上公路左侧的形似天鹅的象形巨石与右侧的瀑布构成,仿佛如天鹅展翅飞向瀑布。 滴翠湖营地:飞鸽景区林间山沟筑坝形成的水库,长400余米,最宽处60米。四周绿荫环绕,形成宁静、青翠的湖面,可垂钓、游船,环湖四周,设有野营地。 陶家沟悬谷瀑布群:沟长995米,有两级悬谷,笫一级悬谷从与飞鸽沟交界处至沟中540米处,高差约100-150米,宽约40米;第二级悬谷从550米至995米处,每一级悬谷中又发育有4级瀑布,共有8级瀑布。 1号瀑布:从沟口沿溪行,林缘多野生百合花,至500米处,高15米,宽4米,窄壁帘状; 2号瀑布:至510米处,高5米,复合型,垂直面高3米,曲面高2米,流水为贴壁帘状,宽2米。 3号瀑布:至520米处,高4米,宽1.5米,曲线型,倾角50度,贴壁帘状流水。 4号瀑布:至540米处,高6.5米,宽2米,瀑面倾角80度,水流贴壁,长条形。 5号瀑布:至550米处,复合型,总高4.5米,垂直面高2.5米,曲面高2米,水流为贴壁帘状,宽1.5米,左右均发育岩腔,瀑底勾槽状,柱形流水,长4米。 6号瀑布:至560米处,高4米,宽2米,表面槽状,流水柱状,倾角75度,底部为平坦石岩,长10米,宽4米。 7号瀑布:至580米处,高22米,水流贴壁帘状,梯形。 8号瀑布:至600米处,复合型,总高7米,垂直面高3米,曲面高4米,宽2米,流水柱状贴壁。 牛眼潭:至650处,为一水潭,长9米,最宽处5米,最深处2米,椭园形,状如牛眼。 九凤山:包括川黔界碑,金龙寺和石家沟。川黔界碑现为重庆直辖市与贵州省交界标志,自清朝咸丰年间建立,后换成语录牌,近年重立,两省界碑在风景秀丽之地别有韵味,是游人摄影留念的好去处,从江津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洪海景区游船登岸即是,由此沿川黔古道步行800米,可到金龙寺,寺左旁有一眼山泉,水质极佳,为飞鸽第一山泉,又称圣水坑,从寺庙右侧沿山路拾级而下,可至石家沟,沟口有农舍10余间,至沟中400米均为农田,其余为沼泽地,环绕于沟四周为林相十分整齐的柳杉林,林中隐藏有2个瀑布,一瀑高20米,宽6米,帘状,与柳杉林和沼泽地相伴;另一瀑高18米,宽5米,念珠状,较为奇特的是该瀑布底部基岩有大小不等但形状十分规则的园形坑93个,据初步考证为瀑布水冲击而成,在水中形似天上之星,当地人称“天星坑”。 地址:贵州省遵义习水县飞鸽景区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门票15人民币 |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 |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9月26日上午10时,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土城镇隆重开馆。参加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开馆仪式的有贵州省文物、省民政厅领导,习水县四家班子领导。开馆仪式由习水县县长曾瑜主持。习水县政协副主席、四渡赤水纪念馆馆长罗永赋介绍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建设情况。习水县县委书记李凌作了重要讲话。最后省文物、省民政厅领导分别作了讲话。仪式上还宣读了徐海东大将与女红军周东屏之女徐文惠女士、中国红色旅游网的贺信。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荣获2009年中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土城,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的主战场,有着厚重的红色革命传统文化积淀,现有四渡赤水纪念馆和红军总参谋部旧址、毛泽东住居等多处全国文保单位。在土城老街上,有当年红军长征时女红军驻扎的女红军街。女红军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那样坚苦的条件,她们克服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为了传承女红军精神,发掘土城的红色文化,习水县委、政府决定在土城古镇新建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选址在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女红军纪念馆展陈陈列大纲由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红色旅游网总编江山撰写。女红军纪念馆展陈形式设计由清华工美高级美术师郑文胜设计。展馆共分两部分,分别介绍红一方面军32位女红军的事迹及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女红军的长征事迹。馆中展出无数女红军中最具有代表性的45位女红军的事迹。其中红一方面军30位,她们是:蔡畅、贺子珍、康克清、李坚真、刘英、李伯钊、刘群先、邓六金、危秀英、谢飞、杨厚珍、吴富莲、廖似光、吴仲廉、周越华、钟月林、钱希均、金维映、刘彩香、危拱之、甘棠、萧月华、曾玉、李建华、王泉媛、丘一涵、陈慧清、李桂英、谢小梅。红二方面军(红2、红6军团)5位:李贞、陈琮英、蹇先任、蹇先佛、马忆湘。红四方面军8位:张琴秋、汪荣华、林月琴、王定国、陈真仁、张文、何莲芝、贾德福。红二十五军2位:周东屏、戴觉敏。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前,有一座高三米多的雕塑“浴血天使”。整座雕像为一个半跪姿、怀抱襁褓的女红军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女红军博爱的母性与不畏艰难的斗志。 “浴血天使”稳稳树立在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前,形成一道震撼人心的亮丽风景。“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展示了女红军的忠诚、正直的赤子情怀,展示出她们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献身精神;描绘出女红军们把热血和汗水洒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上,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的感人故事。在波澜壮阔、空前绝后的红军长征铁流中,女红军们表现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她们追求独立、向往自由的妇女解放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彻底革命精神;互相帮助、团结战斗的阶级友爱精神;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些女红军的长征精神,将永远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永远激励着革命事业后来人振奋精神、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景点位置 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团结街 |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3月,1994年8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直属于省林业厅的一个正县级机构。管理局下设森林公安分局(副县级)、办公室、林政科、科研科、天保办、开发办六个科室及长坝、三岔河、小坝、大白塘、长嵌沟、蔺江六个基层管理站,总编制47人。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地域在习水县境内,部分地域跨赤水市,所辖范围涉及习水县大坡乡、三岔河乡、程寨乡、东皇镇、土城镇、同民镇六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及赤水市官渡镇、石堡乡的4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为5191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0288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为97%,活立木蓄积量327.2万立方米。 保护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截至目前,已发现的各类生物共有569科1898属3863种,其中植物有312科929属2327种,动物种类有257科969属1536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福建柏、红豆树等16种;贵州省省级重点保护树种有三尖杉、红花木莲、紫楠等17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动物有金钱豹、云豹、林麝3种,国家Ⅱ级保护的动物有黑熊、小灵猫、苏门羚、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等28种。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有贵州新纪录植物种14种,保护区特有种7种,中国特有植物470种;动物新种73种,新记录种17种。 保护区极其重要的价值: ——大自然的调节器 世界罕见、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性强、保存完好,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7%,对习水乃至贵州、四川、重庆的气候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及为各种生物生存繁衍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保护区拥有各类生物物种3863种,其中中国特有物种达470余种,还有许多药用、食用和观赏物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特殊的地貌环境对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遗传学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教学实验基地和研究场所。 ——旅游避暑胜地 丹山、碧水、秀峰、林海等自然景观与工业文明发源地的融合以及凉爽的气候是人类回归自然、纳凉避暑的绝佳胜地。 |
野心城寨舞台 | 野心城寨舞台位于百年土城古镇,不过这里可一点都不土。吊脚楼和青石板之间,谢天笑+罗琦、左小祖咒+谭维维这样的野心组合将会压轴登场,该怎么形容他们?只能说,如果他们没把赤水河谷音乐季的舞台炸掉,就会把舞台下的人躁掉! "野心城寨"舞台两天阵容如下: 11月4日:疯医、周凤岭、万妮达、万能青年旅店、谢天笑+罗琦。 11月5日:黑撒、赵一豪、陈鸿宇、曾轶可、左小祖咒+谭维维。 一入深山古村落,请跟上他们的节奏,大胆脱掉文明的外套~ 交通 在赤水河谷音乐季期间,设置了三个舞台之间的接驳巴士。巴士在赤水要塞舞台(赤水游客服务中心)和野心城寨舞台(土城古镇)之间对开,中间停靠秘林舞台。 门票 各位乐迷,为了您顺畅、愉快的观演体验,请留意以下提示: 1、舞台位置分布于三个区域,请在出行观演前仔细确认观演舞台的场地位置信息与开演时间,以免给您的观演造成不便; 2、本次音乐季所有门票均采用线上购买电子票,现场兑换纸质票检票入场的形式,请您携带购票时填写的有效身份证件,沿景区场地标识至所购门票对应的舞台场地入口换票处兑换纸质门票后检票入场,购票时请务必确认个人信息填写正确; 3、购买早鸟单日场地通票的乐迷,您可以携带购票时填写的有效身份证件至赤水要塞\野心城寨任一舞台(二选一)的场地入口换票处兑换门票,每张早鸟票仅限兑换当日上述其中一个舞台的门票,不可重复兑换; 4、换票处的工作时间为观演日期当天北京时间10:00-20:00,各舞台最晚入场时间为北京时间20:30,请您规划好出行时间,以免耽误行程。 开放时间 换票处的工作时间为观演日期当天北京时间10:00-20:00,各舞台最晚入场时间为北京时间20:30 景点位置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演艺中心 |
漏仓沟 | 习水县土城镇西南处有一地名曰漏仓沟,其处风景绝异。苏轼曾言,天下风景奇绝瑰怪之处,常在于险远,漏仓沟是之也!因其地处偏远,交通狭塞,久难为人所识。 漏仓沟乃是一狭长沟壑,两峰耸峙,互争轩邈,直入云端。一条缥碧溪流奔泻于两峰之间,绵长十余里,水转峰回,跌宕有姿。 漏仓沟林壑蔚然深秀,蓊蓊郁郁,空翠欲湿人衣。高山之上,皆生寒树,奇松怪柏,横柯俊茂。山巅云飘雾绕,似与天接。青林枕溪,翠竹映流,野木藤蔓,四时俱备。山谷多众鸟嘀转,时传猿鸣之声,愈显山幽水静。 溪流飞漱其间,是山之灵动者也。随地势使然,或素湍绿潭,或悬泉飞瀑。时而如兔走鹰飞,骏马下坡;时而流深涧潭,静如处子;时而撕作白练,散作翻荷。水随山情,极尽水妙,一路作天籁之音,如丝竹者有之,如鼓角者有之,如窃窃私事者有之,如银桨乍迸者有之。山形水态,变幻之美,斯尽于此。 漏仓沟有二瀑,其一曰罗锅塘,水势甚急,浪若牛奔,声震五六里。瀑水跌落处有一深塘,形似罗锅,故曰罗锅塘瀑布。其二曰断魂台,瀑高二百余米,乃一小溪滚落山下,体态轻盈,纤细洁白,下望疑是仙阙飞绫,舞动山间。从上望之则见水入谷底,不见其端,一股白气,似是盘虬飞龙,升腾而起,令人不寒而栗,魂魄尽失,故曰断魂台瀑布。 漏仓有一神,乃是谷矮山,独拔而起,峥嵘狞厉,有鼻有眼,酷似神兵,当地山民祈佑平安,以之为护山之神也。 漏仓之名,得于山沟一侧有山断裂而开,断口如天仓漏斗,蔚为壮观,相传为神工鬼斧所致,故把此间命名曰漏仓沟。 漏仓之美,不下名山大川,奈其地僻路遥,见之者少传之者廖。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漏仓有其美,而不逐其名,犹闺阁妙女,寂寞幽居。孔子曰:君子不好其名而求其实,漏仓如此,人亦如此也! 土城镇 土城镇位于习水县西部,赤水河中游河畔,幅员面积307平方公里,辖16个村,123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全镇11091,人口46179人,其中镇区人口近1万人。有耕地28562亩,其中田18910亩,土9652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土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详细++ |
土城镇 | 土城镇 土城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西部,地处赤水河中游河畔,地理坐标东经106°9′,至106°51′ ,北纬28°11′ 至28°26′。与四川省古蔺县和贵州省赤水市接壤,幅员面积307平方公里,辖2个居民委员会、16个行政村,人口近5万人。 土城镇水陆交通便利,省道线习水赤水公路、省际通道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改造相继竣工通车,赤水河航道通连长江,可四季通航。土城区优越,处于重庆四面山、贵州赤水、四川福宝3个国家级风景区的“金三角”内,距长江口岸120公里,铁路80公里,到遵义200公里,重庆350公里,泸州150公里,距赤水70公里。 公元前111年,即西汉元鼎六年在此设置平麦县,北宋大观3年建滋州,领仁怀、承流(即今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地域)二县。元末明初,当地百姓在改造房屋时发现大量土城墙,从此叫这里“土城”。 土城老街和四周有不少历史古迹,同时也是古代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古盐号、古船帮等旧宅,还有明万历二十六年前后修建的九龙囤等军事囤堡。 土城,是举世闻名的红军渡口。于2007年7月9日建成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原-副主席张震将军题词),以及毛泽东、-、-在土城居住地、红军干部会议会址、红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红军一渡赤水河渡口、青杠坡战场等众多的长征文化旧址,为土城增添了一份丰厚的革命历史遗产,留下了灿烂的长征文化和不朽的红军精神。土城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被授予长征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5年,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四渡赤水战役旧址 | 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贵州省和四川省交界地区。这次战役彻底摆脱了-的围追,扭转了长征的局面。也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开始震惊世界的开始。 地址:贵州习水县土城镇赤水河 出行:可以到贵阳金阳汽车站,有车直达习水,七个多小时,再转车到土城镇。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土城镇团结街,原称"花园",长征时红三军团司令部在土城驻地,为中西合璧两层砖房,由原-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四渡赤水纪念馆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展。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斗经历,并突出了“土城战役”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作用。整个纪念馆的布展显得朴素得体、简洁明了,凸显了“四渡赤水”的神奇。 四渡赤水纪念馆新馆建设工程已经启动,新馆馆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土城镇长征街,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新馆将以全新的布展理念诠释四渡赤水这一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来之笔。新馆将于2006年10月1日建成开馆。 土城镇 土城镇位于习水县西部,赤水河中游河畔,幅员面积307平方公里,辖16个村,123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全镇11091,人口46179人,其中镇区人口近1万人。有耕地28562亩,其中田18910亩,土9652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土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详细++ |
三岔河石窟 | 习水三岔河石窟开凿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次年雕凿完毕。石窟寺(祠)现存石碑二通、摩崖二方,详细记载石窟的开凿及管理等情况。该石窟位于习水县三岔河乡三岔河村望仙台,石窟造像雕凿在高一百余米的红砂石质岩腔里。座东北向西南,东西长30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按其布局可分为西北、东南两窟。 西北窟规模最大,为袁锦道修建生祠时开凿的石窟寺,窟壁中央雕凿摩崖圆雕佛像3尊,中为释迦牟尼,左为迦叶,右为阿傩,均高2.3米,身着架裟,结跏跌座于高0.4米的莲花宝座之上,背部有圆光浮雕,并施以色彩。座像之下,石砌神台“八”字排开,上奉圆雕神像48尊,除佛教外,还有道教、儒教神像。龛顶刻“真如密谛”斗大4字,窟中有一小窟,造像4尊,高0.3米。窟前碑刻记载:造像群成于清嘉庆15年(1810)冬月。 东南窟为袁锦道祠。凿岩为龛,石龛雕四柱三门石牌坊,总高3.7米,进深1.2米。龛内,袁氏及其一妻二妾圆雕石像正襟危坐,袁像高1.16米,余者略低。 该石窟寺“寺祠合一,神人共塑”,有“贵州第一石窟”之美誉。 1982年2月23日, 经贵州人民0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岔河乡 三岔河乡位于习水县东北面,距习水县城38公里。北与重庆江津相邻,南与良村镇隔山相望,西与程寨乡接壤,东与大坡、温水镇一岭相依,习水河穿境而过,自西、自东、自南各有一条通乡公路。全乡幅员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77亩。全乡辖7个村55个村民组4736户,总人口2.25万人,全乡社会稳定,市场繁荣,交通便利。有集贸市场3个,集贸市场人口流动量约3500人。…… 详细++ |
杉王景区 | 习水为历尽800年雪雨风霜、被誉为“华夏之最”的“中国杉王”建园立门,对环抱四周的青山加强绿化和保护,建立“中国杉王景区森林公园”。中国杉王中国乃至世界奇迹,孤立木,主干挺拔,根深叶茂。树高44.8米,胸径2.23米,冠幅22.7米,主干材积84立方米;据考证,此树树龄约八百年。麻汤埂寨门从中国杉王至石坎河,猿峒的必经关隘,处于中国杉王片区最高点。此处可观日出、云海,冬季可赏雪景。 孔雀潭楠竹林孔雀潭在石坎河源头人工筑坝而成,长110米,最宽处50米,最深处6米,水面面积近2000平方米,四周皆茂盛森林和竹林,林中生长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鹅掌楸,观赏植物槭、百合、杜鹃、山茶。沿西侧,延伸分布有350亩楠竹林,地势较平缓,此处海拨高1400-1450米,冬季严寒,按常理楠竹不易生长,但这里楠竹群落结构稳定,为园内休闲的最好去处之一,竹林中还有巨型野生山茶一株,树高8.5米,冠幅4米,胸径14厘米,花期2—4月。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门票15人民币 |
习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 | 习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习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位于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不久,数十万国民党军向遵义地区发起围攻,企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并在乌江以北、长江以南的川黔地区“围歼”红军。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习水发起青杠坡战役,进行了长达62天的转战。青杠坡战役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序幕,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红军化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的经典战例之一。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红军伤亡3000多人,歼敌3000多人,红5团政委赵云龙等1000多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为纪念青杠坡战役牺牲烈士,陵园于1980年始建,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有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群、战地医院遗址等。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地址: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距土城镇东北5公里左右 |
地区 | 景点 |
---|---|
虹顶社区 |
---- |
黑鹿社区 |
---- |
新华社区 |
---- |
天生社区 |
---- |
府西社区 |
---- |
府东社区 |
---- |
矿中社区 |
---- |
杉王社区 |
---- |
关坪村 |
---- |
大榜村 |
---- |
马皇坝村 |
---- |
图书村 |
---- |
黄木坪村 |
---- |
木楠村 |
---- |
大陆村 |
---- |
长嵌沟村 |
---- |
伏龙村 |
---- |
太平村 |
---- |
银龙村 |
---- |
大坝村 |
---- |
羊九村 |
---- |
白坭村 |
---- |
天鹅池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