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君子峰 | 君子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3年2月,于2008年1月14日获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中段东坡余脉,北纬26°19′03″-26°39′18″东经116°47′21″-117°31′22″,横跨福建省明溪县的西北部和东部,涉及枫溪、夏坊、盖洋、沙溪和夏阳5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与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 保护区总面积为18060.5h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7497.6hm2,缓冲区面积为4035.8hm2,实验区面积为6527.1hm2,是武夷山脉中段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0℃,极端最低气温-8.1℃,极端最高气温39.1℃.年日照时数1767.1h。年平均降水量1737㎜,最高达2200㎜,主要集中在春夏雨季。降水天数178d,年蒸发量1374.7㎜,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有维管束植物资源115目219科1692种。其中蕨类植物6目39科180种;裸子植物2目7科14种;被子植物107目173科149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及历史栽培的银杏等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福建柏、香榧、鹅掌楸、凹叶厚朴、樟树、闽楠、花榈木、喜树、香果树等21种及花叶开唇兰、浙江金线兰、铁皮石斛、小舌唇兰、苞舌兰等35种兰科植物。 繁茂的森林植被成为动物理想的栖息地。区内脊椎动物有34目100科384种,鱼类资源有5目13科49种,两栖类2目7科26种,爬行类3目12科63种,鸟类17目47科197种,兽类8目21科4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蟒蛇、豹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花鳗鲡、虎纹蛙、穿山甲、白鹇、猕猴等34种。 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优美,不仅拥有十分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保护区及周边社区颇具本地特色的客家文化、民俗风情也得到保存。 |
明溪玉虚洞 | 导游位于明溪县城东北2公里的黄坡山下。 玉虚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石色如白玉黄蜡,洞分明洞、暗洞。因明洞顶端终年滴水,又称“滴水岩”。明洞明亮不燥,怪石嵯峨;暗洞阴暗不潮,洞穴深幽。洞前有明代人所撰“玉虚洞天”、“玉虚仙侗”和“玉宇天浆”等题刻。明洞前为观音殿,面积约100平方米,由左、中、右三根天然石柱支撑,内有天泉、“斗狮”、龟石、“蜂窝”、步月台等10多个景观;后为桃花洞,可容千人,石色晶莹斑斓,有仙桥、佛头岩、祥云岩、隐鹊岩、晃石、跃鲤石等景观,其中“天鼓”和“虚鸣窍”最妙,用芦扫轻拍,即发出巨响,经久不绝。观音殿左侧建有振衣亭,洞顶建有望月亭。 暗洞因地因景安装各色彩灯照明投影,内有镇鲤石、“龟蛇入洞”、“一线天”、“沉溪”、“天河”、“仙人床”、“洞底日月”等景致。洞内外有宋以来摩崖石刻近百处,还残留有碑座40多个。洞内全部游程只要20分钟,景观集中。洞外奇岩怪石,石径盘旋曲折,直通岩顶,半山和岩顶有亭供游人休息。岩下泉水汩汩,有花圃、梅园、杜鹃园、棕榈园、茶馆,供游人观赏和休息。 交通有公路直达洞前。 门票/开放时间5元 福建三明市 |
明溪显应庙 | 明溪显应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显应庙旧称“夫人庙”,香火常年不断,颇受明溪人的敬仰。“夫人庙”祭奠的是在明溪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五代女英雄莘七娘,她在当地被称为惠利夫人。2011年底,惠利夫人信俗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明溪客家民俗旅游再出新亮点。 据传,惠利夫人知书达礼,并精通医术。五代时,随夫出征福建,转战于明溪雪峰镇(今城关)。其夫在明溪不幸染疫身亡,为了陪伴丈夫的亡灵,她侨居明溪,对周围村民乐善好施,并以其掌握的医术和所知的草药义务为当地群众治病,后殁于明溪驿。明溪百姓感其恩德,将她奉为神灵,立庙祭祀,还把城区最中心的桥称作惠利桥。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朝廷敕莘七娘封为“惠利夫人”,不久加封为“惠利福顺夫人”,清代复加封为“普佑夫人、灵应夫人”,其影响扩大到宁化、清流、建宁、长汀、连城等地。 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宰相文天祥,给“夫人庙”香火鼎盛带来很大影响。当时,他为抗击元兵曾征战于江西福建一带。宋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督师途经明溪,一行人拜谒了惠利夫人庙。他感佩夫人巾帼高风,挥毫作诗庙壁言志:“百万貔貅扫彗芒,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不展撑天手,惭愧明溪圣七娘。”(此诗载于清康熙《归化县志》、民国《明溪县志》等方志。) 民间为了纪念惠利夫人,也会举办隆重的活动。六月十一为夫人诞辰日,都会举办明溪县内规模最大的庙会,人称“六月会”,旧时朝廷也会派员来参加。人们在当天会敲锣打鼓迎接夫人神像巡游;老百姓到显应庙祀拜并将沐浴过的香汤带回家,以求平安;在夫人神像巡游回庙后,则会有戏曲表演等文艺节目。 “夫人庙”庙址几经迁移。该庙原址在城内西门(今宣传文化中心),乾隆四十六年(1871年)庙宇毁于火,当年复建。解放后,此庙改作它用,夫人神像移至北门观音桥。1984年,明溪群众捐款集资兴建夫人庙(现称显应庙),位于县城北郊。 如今的“显应庙”几经修缮,庙宇及庙前牌坊道路均修饰一新,成为三明客家一大名胜。而惠利夫人信俗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已化作明溪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莘七娘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时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详。莘七娘少时知文达理,且通医术,后随丈夫征战,转战至明溪雪峰镇(今城关镇)时,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该地,陪伴丈夫亡灵。当时,明溪贫困落后,她为民众治病,死后亦葬在明溪。 南宋时,有一位过客在明溪巡检司驿馆借宿,馆边正是七娘葬处,他有感于莘七娘的身世,在墙壁上题诗道: 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 …… 详细++ 莘七娘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时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详。莘七娘少时知文达理,且通医术,后随丈夫征战,转战至明溪雪峰镇(今城关镇)时,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该地,陪伴丈夫亡灵。当时,明溪贫困落后,她为民众治病,死后亦葬在明溪。 南宋时,有一位过客在明溪巡检司驿馆借宿,馆边正是七娘葬处,他有感于莘七娘的身世,在墙壁上题诗道: 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 …… 详细++ |
聚龙寺 | 聚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明溪县枫溪乡1.5公里处的寿山顶上。 看 点 闽省“四大名寺”之一 聚龙寺始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年),俗称瓦翠坪,历代均有修缮。该寺风景瑰丽,庙宇宏伟,竹林葱笼,是佛家圣地,闽省“四大名寺”之一,教徒遍布海内外。寺内殿宇巍峨,不仅是佛家弟子的行有去处身,也是历代名人骚客必游之地。1933年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由建宁路经枫溪时曾慕名一游。 该寺原有观音殿、天王殿 、大雄宝殿,下殿、方丈楼、藏经楼、观山楼、僧房、膳万、厨房等大小120多间组成一个16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现恢复了原貌,成为佛教活动重地和文物保护单位。 门 票/ 枫溪乡 枫溪乡位于明溪县西北部,东与本县夏坊毗邻、南与宁化泉上相连、西与宁化水茜交界、北与建宁均口乡接壤。枫溪乡山高路远,乡政府所在地海拔高度645米,距县城72公里,是明溪县海拔最高、距县城最远的乡镇,有人称枫溪为明溪的"西伯利亚"。枫溪乡土地总面积123.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5.9万亩、耕地面积1.1万亩;下辖7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分散于90个自然村…… 详细++ |
南山旅游风景区 | 南山旅游风景区 南山旅游风景区是国家首批授予187处AAAA级景区之一,它位于三明市明溪县景色秀丽,景区内的南山禅寺、香水庵、灵源观、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点均系千年古刹,可谓圣地重光,更添新颜。古建筑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构造,古朴典雅,迤逦壮观,气势宏伟。景区内的南山大佛,高38.66米,重380吨,这座举世罕见的锡青铜释迦牟尼大坐佛,堪称目前世界第一铜铸大坐佛。大佛莲花座下建有功德堂、万佛堂、佛教历史博物馆。 万佛堂内陈列着9999尊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金铜佛像,与大坐佛共同构成了万尊佛象的宏大阵容。佛教历史博物馆内展示了佛教文化兴起兴盛的历史记载,馆内还陈列展出了牟尼佛舍利等数十件文物和佛教文化艺术珍品。中华历史文化园是以中国历史朝代为主线,以吉祥文化为辅线,通过建筑、文字、图片和高科技等系列手段来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和吉祥文化,以满足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需求。为了更直接、更生动、更易于让游人接受这一历史文化,选取了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易于参与的吉祥文化为重点表现内容,使游客在喜闻乐见中受到爱国主义、历史文化及思想道德教育。 |
蓬莱山 | 蓬莱山 莱山又名“九仙山”,位于明溪坂面乡境内,距县城3 5公里,海拔1288米,峰顶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尤溪最高的山峰之一。岩凿百栏曲径峰回,峰顶立有观音佛祖像,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蓬莱山不仅是明溪建县前最早开发的名胜景点和宗教信士活动场所,而且是三明市最优美的旅游自然景区之一。区内山峦奇特,山势雄壮,峰峦峭拔,怪石嵯峨,流泉飞瀑,鬼斧神工,茂林修竹,古木参天,奇花异草,山明水秀。 山上有金鲫池、石棋盘、黑白二石子、炼丹灶、白鹤洞等胜景。同时,洞窟幽深,岩壑雄峙,峡谷险绝,山泉潺潺,苍松翠柏,山光水色,景致宜人。相传山巅有仙人来往,并可闻鼓乐声。据《尤溪县志》载昔人诗云:“微风轻动雾云开,日照峰巅香烛台,不为神灵躬朝观,只缘赏景上蓬莱”。蓬莱山盛夏不暑,严冬不寒,天高气爽,平均气温18℃,日出日落之景,尤为壮观。山上幽雅壮丽景致,令游人留连忘返。并有傍山公路婉蜒而至。 |
龟山景区 | 龟山景区 龟山旅游风景区坐落在三明市明溪县东北部,距市驻地15公里。该景区北与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崮隔水相望;龟山风景区占地总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由龟山景观区、水上游乐区、板栗基地生态园区、千亩观光桃园及桃园山庄服务区组成。景区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展示了龟山风景旅游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龟山因其山形酷似伏卧子母龟而得名。该山海拔331米,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山顶参天古柏、文物古迹随处可见,观音堂木、乃伊古墓、大小寨门、八卦园、老鹰石、天然溶洞、驼峰石、滴水洞等景点使人留连忘返;山体东西两面均为悬崖峭壁,陡不可攀,四周千余个古代旗杆眼、僧格林泌率部攻打龟山顶的弹孔,都依稀可辨。山下及山坡更遍布桃树、樱桃树和板栗等绿色天然植物。具有天然氧吧和独特景观的龟山风景区,作为一处新开发的旅游、观光、休闲胜地,正翘首欢迎您的到来! |
张源聂家祠堂 | 张源聂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源聂家祠堂 张源聂家祠堂坐落在明溪县胡坊镇柏亨村,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西朝东,祠堂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有上下厅、天井、左右厢房、厨房。上厅正面供奉着0牌位,厅上方挂“德广堂”大匾,另有“节义可风”横匾一块,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福建提督翰林学院所赠。祠堂面前原围墙两侧有聂氏第19代祖人洁公约于1866年立的华表一对,于1966年前后倒塌。 张源聂氏一世远祖巃得公祖居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白鹭树下;二世福履公于宋景祐二年(1035年)始迁闽汀之宁邑会同里大塘尾聂家坊,至第九世五九公于大元年间徙居张源,五九公乃张源聂氏之始祖。张源聂氏家族已传28代,繁衍85户,403人。据谱载:张源忠公房居住在沙溪的后裔第九代祖惟琮公迁居泉州;十代琮长公迁居建宁虚田村。惠公房于清乾隆年间移居建宁府建宁县蒋口村等地有13户。 |
东园景区 | 东园景区 东园主要景区主要以东花园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衬,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的楼厅。东北角略为突出,内辟小院3处,重楼复道;西与住宅相连,总称城曲草堂;中间设大厅3间是旧日园主饮宴聚会的地方,这种结构,为园林所仅见。楼厅前隔以宽阔的平坡草地,又有黄石叠成假山,气势雄浑,假山东侧凿水池一泓,南北狭长。池东有廊,北接大厅东部,南通临水小亭。 池水则自假山向东伸展,有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建,称作山水间,内有“岁寒三友”落地罩,雕刻精美。城曲草堂前的黄石假山,叠石气势雄伟,是全山最精美的部分。西花园在住宅中轴线西侧,以书斋为中心分隔成前后两个小院。书斋名“织帘老屋”。书斋后面又有一院,隔山石树木建书楼一座,在建筑布局-房和庭院结合紧密,这也是耦园的一个特色。 |
柏享陈氏探花祠 | 柏享陈氏探花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柏享陈氏探花祠 柏亨探花祠乃颖川陈氏之一脉。明嘉靖陈良公建祠,后于清乾隆四十四年重建,取名德馨堂,又名瑞峰祠。壬山丙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东西排连三厅两边回廊,左右边横厢各连厅12间。 正厅中祀宋探花及第,授礼部侍郎祖陈俨公,妣陆氏夫人;五传开基敕赠尚书祖文选公,妣吴氏夫人,报功任太和县主簿祖讳良公,妣邝孺人;醇德奉奖孝友端方祖朝辅公,妣方孺人神位。陈俨公为当时归化县(即现明溪)古定全溪陈氏始祖。 探花陈俨乃贡川陈氏九子十登科宋吏部尚书陈世卿之长子,登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王会榜探花,由海州通判升兵部员外郎,历官至礼部侍郎,赠尚书。 陈俨后裔子孙繁衍,枝繁叶茂,迄今繁衍四十余世,其嗣孙已遍及明溪、清流、宁化、将乐、龙岩、汀州、漳州、泉州等地。 |
南山狮子洞 | 南山狮子洞 南山狮子洞位于南山景区内,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 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
南山遗址 | 南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周 南山遗址位于三明明溪,在1988年对遗址内3号洞进行第一次试掘时,就发现洞内有厚厚的一层用红烧土铺垫的人类居住层。2005年第二次试掘时,在4号洞内发现了人类居住的遗迹,同时发掘出一件旧石器时代的用水晶石制成的刮削器。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个洞穴里,还存有大量磨光黑陶碎片,数量之多在福建考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些碎片从工艺上来说已经属于距今45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同时,在4平方米的探方中,发现了300粒的炭化稻谷和少量果核,这在福建内陆地区尚属首次,为研究稻作起源和传播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
观音殿 | 观音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殿 玉虚洞内的观音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或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相传观世音菩萨往昔在人间修行时,有一位佛名叫千光王静住如来,他教给观音菩萨一个咒子,即千手千眼无凝大悲心大陀罗尼(简称大悲咒)观世音菩萨一闻此咒,欢喜无量,便发大愿心说:如果我能利益一切众生,即生千手千眼。千眼表遍照,千手表遍能。所以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
地区 | 景点 |
---|---|
柏亨村 |
---- |
瓦口村 |
---- |
朱南村 |
---- |
奋发村 |
---- |
眉溪村 |
---- |
冯厝村 |
---- |
福西村 |
---- |
洋地村 |
---- |
肖家山村 |
---- |
胡坊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