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石狮晋江姑嫂塔 | 石狮晋江姑嫂塔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石狮晋江姑嫂塔眼前这座黑压压的大岩石山叫宝盖山,你们看,它凌霄独立,周围没有其它山峰为邻,看起来是不是显得特别孤单呢?所以,人们又叫它“大孤山“。明朝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克晦在一首诗中这么说“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 高踞山头的那座塔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姑嫂塔”。它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塔共五层,二十一米高,昨天大家参观的泉州东西塔,东塔高48.27米,西塔高44.06米,虽然姑嫂塔还不足东西塔的一半高,但是它依借山势,所以显得特别巍武。 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1162年,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虽然志书记载只有廖廖数字,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着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现在我们来到姑嫂塔前,大家请看,这塔的第一层西面开了一个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明代苏紫溪有诗说:“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是写姑嫂塔的。 几百年来,人们都叫它“姑嫂塔”,为什么不叫它“万寿塔”或“关锁塔”呢?《闽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在闽南侨乡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还流传着更为传人的姑嫂塔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穷哥哥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内亲人回家团聚。转眼三年已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把穷哥哥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穷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人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这当然是传说,但它却是侨乡人民过去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也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历史的见证。大家知道,石狮市是闻名遐迩的闽南侨乡和与港台有密切亲缘关系的地区。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地区的同胞有 30多万人,侨眷侨属占石狮市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石狮市的旅外华侨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新加玻、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石狮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有着悠久的地缘、血缘关系。祖籍石狮市的台胞有30多万人,目前居住在石狮的台湾籍同胞有二、三百人。 当我们站在姑嫂塔上远眺石狮全景时,可见到四处高楼林立,厂房众多,公路四通八达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而这无一不与广大爱国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努力息息相关。 地址:泉州市石狮市宝盖山风景区内 类型:古迹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元 |
朝天寺 | 朝天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朝天寺 江南第一朝天寺位于石狮市宝盖山脊,姑嫂塔畔。 朝天寺,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宇,始建于1980年,建寺历史虽短,但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寺院占地60余亩,是石狮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四周山脉环抱,东侧有山敦水库,西侧有龙水库,两水库的阳光下皑皑发光,犹如鹤翅;中间庙宇座山脊之背,好像佩翁骑鹤升天,因些取名朝天寺。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仙公阁、大雄宝殿、关圣帝宫、圆通殿、玄天上帝宫、玉皇殿等。 朝天寺崇楼峻阁,绵延山脊,琳宇成片,气势恢宏。在石永公路西徧村段,就能见到屹立于路边的朝天寺山门。由水泥路沿山麓而上,展现在眼前的朝天寺建筑群依次为土地庙、山门、天王殿、中殿、后殿、关帝庙、三圣殿、真武殿、玉皇阁。寺宇中神像众多,佛道兼有。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中殿奉祀俩家十八仙(即南仙公八尊,北仙公九尊,合关圣帝君为十八仙);后殿奉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如来三尊佛及千手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济公禅师;关帝庙中殿奉祀关圣、周仓,边殿供奉灵官大帝、张天师;三圣宝殿奉祀西方三圣,即阿弥陀接引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楼上为圆通宝殿,奉祀观世音菩萨、善财龙女,两厢为五百罗汉;真武殿奉祀北极玄天上帝;玉皇阁即凌霄宝殿,奉祀玉皇大帝,两边供奉文曲、武曲、托塔天王、二郎神及风神、雨神、雷神、电神。佛像皆鎏金,气宇轩昂,温和慈善;神塑悉彩饰,仪态端肃,貌相庄严;0神将,虎背熊腰,威风凛凛;罗汉侍神,百态千姿,情态各异。琳琅塑像,铄金绚彩;诸佛众神,济济一堂;俨然菩萨国度,神仙阆苑。 朝天寺筹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落成于八十年代。建寺缘为石狮善信五人往仙游九鲤湖九仙公求灵祈梦,于是将关圣帝君与南北俩家真人一十七尊合为十八仙祖,于宝盖山创建朝天寺。建寺宗旨在“说法度人指迷津开觉路,垂方救世驱奇病转回春。”据说插牌定址伊始,辄有香客求神祛病灵验,消息传开声名大噪,香客潮至,建寺呼声此响彼应。西徧村鼎力支持,献山献地;诸善信集腋共襄,捐资捐役。旅菲侨胞蔡友玉、洪淑佩、施全森、何天福,香港清藏寺蔡乌蕊、王培坤等慷慨解囊。经取景布局,精心设计,于1981年诹吉动土。工程浩大,匠役盈千。时经数载,资耗钜万,历尽艰辛,而成今日之盛况。然关帝庙前之八卦花园、玉皇阁左侧之三清宝殿尚属阙如。今日之朝天寺庙未全建,景未齐置 、神亦未毕聚,假以时日,当臻完善。 朝天寺群体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巧妙。寺宇依山形之高低走势定位取向,故错落有致,轩轾合宜;疏密弛张,顾盼多姿。建寺之处山脊略高,两侧缓坡远伸,地域开阔,宛若仙鹤展翅;而翼尖恰伸于西敦、龙穴西水库,得甘泉润泽,倍增灵气;脊顶山势高耸,状如鹤颈;峰顶巨石高昂,形类鹤首。人赞之曰:钟宝盖之灵,毓鹤穴之秀。真武殿左侧,有磐石方圆数丈,其形如龟;右侧有石拔地而立,顶略扁,呈三角,酷似修蛇。将足踏龟蛇二将之玄天上帝殿建于斯处,令观瞻者拍手叫绝,造化巧设乎,匠心妙运乎! |
泉州港古建筑 | 泉州港古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港古建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东及石狮市境内,距泉州市区10公里。 泉州港古称后渚港,负山面海,扼晋江、洛阳江出口处,宋元时期商贾云集,是泉州出海重港。历史上说的古泉州港,是泉州地区“三湾十二支港”合成的集群海港的总称。郑和航海曾在此停泊;出土文物有泉州湾宋代海船及宋元外侨宗教石刻、外销陶瓷;附近金山上有南宋观象台望云楼故址;明代抗倭旧址金山寨,寨墙周长85米,花岗石砌成,保存尚好,附近还有古码头遗址。 泉州古港由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组成。其中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港口兴、泉州兴,在大自然的精心雕琢下,形成了由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构成的古刺桐港(亦称泉州古港)。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泉州港古建筑主要包括姑嫂塔、六胜塔、真武庙、石湖港、文兴码头、美山码头。 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年-1162年,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 六胜塔坐落在蚶江港附近有石湖港南边的金钗山上。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六胜塔,又名万寿塔,俗称“石湖塔”。 美山渡则位于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石头街尾江滨处,是宋至清代的古建筑。其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江海交汇处的咽喉地带,远处可达石湖港、姑嫂塔,内航可直达晋江内河。美山码头北侧为美山天妃宫,祀海神妈祖。该宫由照墙、山门、大殿、两厢廊等组成的完整建筑群。该宫在正德年间曾作为广东高州一带人海上贩运入泉的聚居地———高州会馆。 真武庙始建于宋代,“为泉郡守望祭海之所”。该庙宇有多元宗教海神信仰的重要史迹,同时也体现了海峡两岸人缘、文源、地缘、法源、宗教信仰的相近。2002年真武庙被列为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考察点。 2006年泉州港古建筑作为宋至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虎岫禅寺 | 虎岫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虎岫禅寺 虎岫禅寺位于石狮宝盖山东麓。西面是雄踞峰顶的姑嫂塔,东面是风光旖旎的鳌城,鳌城再往东,便是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旅游胜地“闽南黄金海岸”就像一块翡翠镶嵌在海峡西央岸。虎岫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原名真武宫;明朝嘉靖年间,虎岫寺出了个高僧去静法师。 有一次嘉靖皇帝御设罗天大醮会召其参加讲经,深受嘉靖皇帝赞赏,赐封虎岫寺为“虎岫禅寺”。自此,虎岫超过计划、真鲤寺、石佛寺、西资岩,被誉为泉南四大胜概,而虎岫寺发达地区泉面四大胜概之冠。此后,虎岫寺屡经修葺,并扩建关夫子殿、文昌祠、双塔、寺门等,使主体建设与配套建筑浑然一体。 虎岫寺肇启于唐贞观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塔石村民蔡梦良捐资“造真圣圣龛一所”,供奉北极玄天上帝,名“真武宫”。明洪武二十四年,定名为“虎岫寺”。明嘉靖年间,才由嘉靖皇敕封“虎岫禅寺”。现今所见寺貌,乃经历代兴衰,多次修葺、添建而成。 虎岫寺中间真武大殿高达三丈二尺,威武气派。大殿东侧为聚星阁及禅房,聚星阁上下堂分别供奉如来佛祖、十八罗汉和三夫人妈。殿西设观世音菩萨佛堂。大殿埕前是“飞来塔”,塔临一池,名“半月池”。大埕东为关夫子殿,西为森罗宝殿。大殿后山腰建有祀奉文昌公、魁星爷的文昌祠。众多神祗供奉一处,掩映于绿荫翠峦之间,各得其所。 虎岫寺西侧悬崖还有历史代名家题写的石刻五处,是否一珍贵文物。巨石雄奇,崖刻生辉。林木苍翠,壁松遮荫。岩间清泉,流水潺潺。登临禅院,自得此间山水妙趣;极目海天,让人顿觉心旷神怡。 虎岫禅寺以其屏山面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宏伟壮观的建筑及独具一格的宗教文化吸引着四方游客,至今仍是侨乡石狮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
六胜塔 | 六胜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六胜塔位于石狮市石湖村钗山上,是八角五层塔心柱仿木楼台阁式花岗岩石结构,为北宋政和年间僧人募资建造,元代重修,是海船进出泉州湾的重要航标。 六胜塔是研究宋元建筑与艺术的珍贵实物。该塔系花岗石0式结构,高36.6米,底围约47米,八角五层,其雕刻精工,雄伟壮丽,可与泉州东西塔相媲美。 此塔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层塔的横梁上都刻着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底层南面拱门的门额上悬着一块“华带碑”,刻着“万寿塔”,上款“檀越锦江凌恢甫立”(注:蚶江别称锦江),下款“至元丙子腊月建”(公元1336年)。 以上逐层所刻的建筑时间是:第二层“岁次子丑十一月”(公元1337年),第三层“岁次戊寅十月”(公元1338年),第四层“岁次已卯正月”(公元1339年),第五层“岁次已卯三月”。据此而知,此塔前后历经4年才建成。六胜塔建成至今,遭受多次地震,尤其是1604年泉州域之八级震,却安然无恙。 六胜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为泉州重要外港,屹立海滨,是当时海外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根据传说,当年这里有18个渡口,停泊着亚非各国番舶近百艘,海路交通盛极一时。清初,这里又成为大陆与台湾对渡的中心码头。 六胜塔饱经风霜800多年,犹如一枝擎天红烛,放射着光芒,照亮海上“丝绸之路”,为航海家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引航开道,指引着海峡两岸同胞的亲密往来。当人们缓登塔顶,可以俯瞰浩瀚海峡和往来穿梭的舟楫。 |
洛伽寺 | 洛伽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伽寺 洛伽寺位于石狮市闽南黄金海岸东畔宫屿岛,占地面积二十多亩对台湾海峡。该寺由香港友帮集团捐献二十多亩地给石狮市佛教协会作为建观音菩萨之道场。2000年3月17日正式开工,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友帮集团董事长杨孙西、卢文瑞、许荣茂等海内外人士鼎力支持。于2001年3月竣工。塑雕有圆通宝殿毗卢观音、善财、龙女等。 石狮洛伽寺位于石狮市闽南黄金海岸东畔宫屿岛,面对台湾海峡,占地面积二十余亩。 洛伽寺由香港友邦集团献地给石狮市佛教协会作为建观音菩萨之道场,石狮市佛教协会于1996年向各级人民政府申请筹建,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关心与支持。1997年3 月27日由石狮市佛教协会主持,特请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仁德大和尚及普陀山、福州鼓山涌泉寺、闽侯大雪峰寺、莆田广化寺、厦门南普陀、泉州开元寺等诸山长老举行奠基。 经过多方筹备,得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友邦集团董事长杨孙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友邦集团副董事长卢文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友邦集团总经理许荣茂,旅菲侨胞黄志勇,福建省政协委员、旅港同胞邱季端,及海内外四众弟子鼎力襄助。于2000年3月27日正式开工,首期工程于2001年3月竣工。 经过两年来的建设,洛伽寺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观音殿、法堂、僧舍、钟鼓楼、山门等建筑,现已成为石狮闽南黄金海岸著名的宗教旅游圣地。 |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区(石狮黄金海岸) | 石狮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石狮市永宁镇海滨,占地6000亩,海岸线12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这里西北依宝盖山峰高控海,东南临台湾海峡水天一色。 景区内有"观潮点帆宫屿湾,粼粼碧波白沙滩,莽莽林原新沙堤,怪石嶙峋观音山"。景区以西邻永宁镇为依托。永宁又称鳌城,为福建海防古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永宁卫城。永宁卫下辖崇武、福全、金门、高浦、中左(厦门)等五所,为泉南屏障。永宁胜迹遍布,姑嫂塔宋建海峤,虎岫寺唐遗古迹,明建城隍庙宏伟壮观甲泉南,“镇海石”巍然耸立怀英雄,还有“浸月池”、“观日台”、“半月沉江”、“石鼓通潮”等10景。 石狮黄金海岸坐落于侨乡的石狮黄金海岸,吸引五湖四海的朋友前去游玩。有的小朋友在里面一呆就是一整天。去黄金海岸的人大部分是去吃海鲜还有游泳的。夏天晚上海岸边还有很多大排挡,在海边邀明月进酒更有一番风情。 黄金海岸度假村多姿多彩的风味小吃,牵动着旅外侨胞的心,也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观光客。“石湖红膏蟹,胜过高丽参”。其实,石狮的特色海味又何止红膏蟹,跳跳鱼、海蛎煎、炸带鱼、鱼丸、鱼卷等。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义兴甜果、鸡卷、芋丸、烧肉粽、花生汤、面线糊……其烹饪方式和特制风味游客拍案叫绝。 地址: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海滨 类型:海滨/沙滩民俗村乘船游览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电话:0595-88605588 开放时间: 各个景点开放时间不同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永宁镇 永宁镇,为石狮市东南部的著名滨海侨乡,位于闽东南泉州湾与围头湾中部的深沪湾北畔,与台湾隔海相望。距石狮中心市区8公里,北与本市蚶江镇、锦尚镇接壤,南邻晋江市龙湖镇,东距台湾台中港130海里。陆地面积28.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及台、港、澳永宁籍侨亲5万多人。下辖21个行政村(居)委会。永宁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 详细++ |
金相院 | 金相院 金相院始建于隋朝,原名“栖真寺”。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即公元908年)僧人如默重建,据说因山上有“空兰奇香”之异,便改寺名为“金相院”。金相院位于石狮市西南部灵秀山上,灵秀山海拔仅174米,虽不高峻,但因其山势逶迤,丘陵起伏,林木苍郁,山石峥嵘与泉州城东的灵山和晋江安海的灵源山,构成鼎足之势,因而被人们称为“泉州三灵”。山门处有一石牌坊,-“空门”,有柱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语含禅机令人一见脱俗。 如来佛祖创立佛教之后,后人因为对佛教典籍有着不同的理解,佛教内部又0为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禅宗等不同的宗派。净土宗讲究因果报应,世事轮回,按照它的观点,金相院诞生至今应该已经经过了四次轮回。据说道光《晋江县志》记载,金相院始建于隋代,五代开平二年,即公元908年,如默和尚进行过一次重建,原名栖真寺。《隆庆府志》记载:灵秀山“上有小岩,昔人结庵其侧,海潮至则石润,退则石燥,因名海潮庵”;(下划线打字幕)《闽书》又载:“山旧有空相院”。据此可知金相院原名栖真寺,曾改名海潮庵,再易名空相院。此后,空相院屡毁屡修,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转博和尚再次修复后便改名金相院一直延用至今。 |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 |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泉州城东南石狮市蚶江镇原清代海防官署内院。俗称“蚶江对渡碑”,清嘉庆十一年(1806)立。花岗岩石质,长方形,圭首,高2.34米,宽0.86米。碑额阴刻篆书“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10个大字。正文阴刻楷书,记载清代蚶江的海防设施及与台湾鹿港对渡之事,系泉州府海防通判郑奎撰,候选教谕许温其书。该碑在“文革”初被砍为两截,分别放置于厕所墙上和水渠上,后文物管理部门将其搜集粘合重立于原址。蚶江地处泉州湾口,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被朝廷指定为与台湾对渡的惟一港口,该碑乃是研究清代海防及海峡-的珍贵文物。 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的所在地为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批号为35050033,具体地址位于石狮市蚶江镇前垵村。 蚶江地处泉州湾,唐、宋时期港口贸易十分兴盛。清代,严格控制与台湾对渡的港口,蚶江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指定为泉州与台湾鹿港之间互为对渡的重要港口。 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闽南第一土地神 | 闽南第一土地神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民国(1949年)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闽南第一土地神”供奉“土地神”(福德正神)为航海保护神,是清代以来淬在祥芝伍堡澳(现属石狮市鸿山镇伍堡村)的一种独特风俗。伍堡“土地庙”位于长任山麓,依山临海,坐北朝南,相传始建于明初。清代多次重修,香火逐渐兴旺,被往来海商、船民视为伍堡澳航海保护神。 现存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单开间重檐易歇山顶,进深二间,另有护厝,附葬“世合春”戏神墓。是闽台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该庙所奉“土地神”被称为“闽南第一土地神”,与其它土地庙相比,伍堡土地庙不但建筑规模完备,结构精巧,而且庙中土地神还配祀文、武判官,显示一种威严的气氛。 |
永宁古镇 | 永宁古镇为文化旅游景点。 永宁古城形状近似一只鳌鱼,又叫"鳌城"。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为了防御倭寇,在这里设立"永宁卫",在当时与天津卫、威海卫一道成为全国三大卫城之一。"永宁"这个名称,正是印证了古人对于这一方水土永葆安宁的美好愿景。 这里有延绵数里的黄金沙滩,有香火旺盛的城隍庙,有独特正宗的闽南风味美食,有纯粹的闽南人市井生活,有“爱拼才会赢”的闽南人精神,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老街,更有远近闻名中西合璧的番仔楼。 走进古城,就像走进了一座历史迷宫。从明代作为海防前线时铸就的高大城墙,到清代收复台湾后见证了闽台活跃商贸往来的永宁老街,再到上世纪40年代归国华侨修建的一座座“番仔楼”……静谧的古镇和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永宁古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宁古称“水沃”,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 景点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永宁镇城隍大街 |
石狮城隍庙 | 石狮城隍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狮城隍庙 石狮城隍庙相传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二年)。清朝康熙乾隆及光绪年间,均有修葺和扩建。民国十二年,石狮地方官绅、巨商及华侨捐款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据传石狮城隍公威灵显赫,民间有何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请城隍公去坐镇,都能获得圆满的结果。 如每年初四,石狮城隍为善信指点迷津、逢凶化吉,让石狮人平安,生意兴隆。给石狮带来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石狮城隍的影响力不但启遍及闽南,而且远至台湾和水南亚。台南、高雄、新化、台中的善信几乎每年都组团来。石狮祖庙参观、谒祖。石狮城隍庙成为展现石狮侨乡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也成为促进石狮与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友好交流的一座桥梁。 |
地区 | 景点 |
---|---|
龙华社区 |
---- |
大仑社区 |
---- |
五星社区 |
---- |
华仑社区 |
---- |
华南社区 |
---- |
新华社区 |
---- |
仁里社区 |
---- |
宽仁社区 |
---- |
后花社区 |
---- |
东村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