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漳州三平风景区 | 漳州三平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平风景区位于漳州西南部平和县文峰境内,是闽南粤东一带的朝圣旅游胜地。景区以闽南千年古刹三平寺为中心,占地面积共12平方公里,包括三平寺、毛氏洞、红军会师纪念馆等景点,有古代八景和现代二十四景之称。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绮丽,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50万人次。省园林专家称,三平风景区具有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医药文化等六大文化。三平寺的签诗文化也极富特色,这里香火旺盛,旅游朝圣者远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地。 福建漳州市 三坪村 三坪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1933年红三团、红九团曾在三坪胜利会师,是省级文明村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是漳州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联系点,辖区内有闻名海内外的国家4A级风景区——三坪旅游风景区。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农户489户,人口2017人。…… 详细++ |
三坪村 | 朝拜三平祖师公、看富美乡村建设、赏缤纷花卉……三坪村位于平和县文峰镇东北部,东邻龙海,南连漳浦,是平和县的东大门。村民种有琯溪蜜柚、漳州芦柑、毛竹等经济作物。三坪村森林覆盖率高,风景迷人。 三坪村有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三平寺(国家4A级风景区)。相传系唐朝咸通七年(866)由杨义中禅师创建,寺的建筑富有唐、宋时期的艺术特色。寺附近有龟蛇峰、和尚潭、虎跑泉、仙人亭、侍郎亭、龙瑞瀑布、毛氏洞、虎林八大胜景,可供游人观赏,倍受海外华侨、侨眷、港澳台胞佛门弟子所敬仰。寺院终年香火不断,游客络绎不绝,春节期间更是人山人海。 走出三平风景区,坐上电瓶车,去看看三坪村“富美乡村”的创建成果。沿着清澈的三坪溪,可以看到三坪村的“三路并进”,那就是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步行绿道和慢车道。下了电瓶车,走在河滨休闲景观绿道上,随处可见花开清雅、修竹摇曳,充满诗意。这里种植了18000多亩毛竹,还有7000平方米的-以及大量的含笑、兰花、茶花等花卉,为此村里特意开辟了田园花卉观赏园。此外,村里增辟了水缘公园,园里精心设计的现代雕像和各种教人向善的碑刻,给人以独特的享受和启迪。 在三坪村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菜地和绿地。原来,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三坪村对村庄进行了整治。整治后,空地应绿尽绿、见缝插绿,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比例达80%以上,绿化率达100%,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对村里220多间沿街房屋进行统一风格的立面装修,对旧房则按照“修旧如旧”的做法,保持“黑瓦、白墙、红窗”这一典型闽南民居的风格,令古老的小山村充满生机活力,值得一看。 与此同时,每到春游期间,三坪村将为广大游客准备了挖笋、制作清明粿的农家乐项目。在翠绿的竹林之中,游客们既可以领略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可扛着锄头到竹林亲自动手挖笋体会农家乐趣。还可以将挖来的新鲜的竹笋拿到农家做“柴灶饭”。 在三坪村,来自城区的游客可尽情地做一回山野村夫,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质朴,体验农家的悠闲生活与农业劳作的乐趣。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林语花溪水利风景区 | 景区位置: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 景区景点: 景区以九龙江花山溪流域为主体,外向延伸包括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文学馆、镇区两岸景观式防洪堤、滨水公园、沿溪木栈道、和乐码头、林语堂文博园文化核心区、三日桥(休闲观光步行桥)、圳心桥、闽南文化一条街、天地文泉等。 景区简介: 平和县林语花溪水利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境内,属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风景区对外开放,不收取门票。坂仔镇距平和县城14公里,距漳州62公里,距厦门112公里。规划总面积1281亩,其中,陆地面积238亩,水域面积1043亩。以九龙江花山溪流域为主体,外向延伸包括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文学馆、镇区两岸景观式防洪堤、滨水公园、沿溪木栈道、和乐码头、林语堂文博园文化核心区、三日桥(休闲观光步行桥)、圳心桥、闽南文化一条街、天地文泉等。 坂仔镇保护并利用好林语堂故居及周边历史环境,将其作为林语堂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核心所在。发展成以林语堂历史文化区为核心,以江水生态主轴-花山溪为穿越时空的发展纽带,构筑历史、现代及未来交相辉映的综合型镇区。 平和县林语花溪水利风景区内资源丰富多彩,景点密度大,种类多样,可览度高。 平和县坂仔镇从现有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的现实状况出发,通过对林语堂故居及其周边古民居和历史街区的全面修复整治,将其塑造成为林语堂历史文化景观的核心,进而以全面保护和再现林语堂当年的生活环境为抓手全面整合镇区、文化园以及平和地方的各类历史文化及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创意旅游”,力求构筑一个以林语堂文化为特色的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保护与发展相互融合的、开放式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文学小镇。 |
平和城隍庙 | 平和城隍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九峰镇东门内, 城隍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祭祀的庙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系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创建,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 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1400平方米,为四进建筑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势北高南低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人门(牌楼)、仪门(戏台)、拜亭、东狱大殿和后殿,两侧有回廊。牌楼为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城隍庙的规模与艺术性在当时堪称一流,其建筑具有明末清初典型的地方特色。 该庙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木瓜斗拱,鎏金彩绘;蟠龙石柱,石盾石屏,精雕细琢;其中斗拱形式多样,石柱亦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及高浮雕盘龙柱等多种形式,瓜柱下部瓜形下斗描金彩绘,纹饰繁密,金碧如新。人物花鸟,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屋顶二龙戏珠,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城隍庙内仍保存着一批共四十余幅明清时期的壁画,弥足珍贵,可谓“福建的敦煌”。《二十四孝图》、《十八地狱图》场面恢宏、人物众多,兼工带写、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极具功力。《平和八景图》有大家气,虽为实景写真,却不拘于自然描摹,追求意境之营选,形神兼备;线条、皴-力高超,颇具宋元遗韵。 |
天湖堂 | 天湖堂在崎岭乡南湖村,原名庵寨,群山环抱,景致清幽,寨前有一口大水塘。相传有位仙人游至此地,恰逢中秋,只见湖堂映月,水清如镜,秋风送爽,景色优美,仙人信口曰:“真是天湖仙景也!”由此,当地居民把庵寨称为天湖。 天湖堂始建于宁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历代屡次修茸,主体建筑为二进皇宫式庙宇,座西朝东,面积960平方米,分为上厅和下厅,天井宽敞明亮。下厅供奉弥勒佛坐像,左走廓安置崇源、有余、文凯三位主持僧神主牌位,右走廊供有福德正神、伽蓝、文武状元塑像。正厅分为中殿、后殿、左殿、右殿。中殿有4支大圆木柱、2支八角棱形大石柱和2技透空浮雕青龙献爪的大石柱。中殿供有奉观音菩萨像和三宝佛像。左殿奉祀保生大帝。右殿供奉广济祖师、待者公、浸水佛像等神像。 有佛有道,佛道相聚一堂是天湖堂一大特色,反映了此间民众的风俗。相传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著名学者黄道周游至此地,登堂朝拜,信手题写“月到风来”巨匾,现仍高悬堂中。 天湖堂前有一广场,面积924平方米,甚是宽敞;有一大放生池,面积450平主米,左右各有一座凉亭,可供游人憩息。山门在广场右侧,南向,高8米,宽14.5米,庄严壮丽。 |
平和土楼 | 土楼是一种高大雄伟、别具一格的民间古建筑。据查,全县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土楼有476座。较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芦溪镇绳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全国最大的方型生土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 位于芦溪镇蕉路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生土楼,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代皇帝始得竣工。绳武楼最富特色的在于楼内雕梁画栋、富丽精工的建筑工艺,石雕、木雕、泥雕样式各异,造型美观,品位不凡,堪称“清代中晚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 (二)庄上大土楼 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系生土夯筑的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土楼民居建筑,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占地34650平方米。楼内除住房外,社会生活诸多功能方面所需的公共建筑和设施应有尽有,是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研究福建客家民系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人类学、历史学、建筑科学和艺术上的重要价值。黄汉民在《福建土楼》一书称“庄上大楼规模之大确实惊人,它是福建方形之最当之无愧”。 |
太极峰 | 太极峰位于平和县东南部南胜镇邦寮山与石屏山之中,东经117°26ˊ15″,北纬24°15ˊ00″。东临漳浦石榴山城,西靠南胜义路石屏山,南接五寨新美尪石山,北连邦寮山三坪风景区。距南胜镇12公里,距平和县城30公里,距漳州77公里,漳浦48公里。现已开通简易公路12公里。属内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交错,平均气温21℃,最高温度35℃,最低温度-2℃;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植物种类繁多,有乔、灌、竹、草等植被,覆盖率达65%以上。有茂密森林,多种野生动物。境内为燕山期的岩浆层,大部分属酸性、中酸性岩类,由岩基、岩株、小岩瘤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群自然景观。主峰太极峰海拔982米,景区有邦寮水库、岩石坑、金猴手印、鸡笼山、红婆石、狗断尖、水鸡石、石笋尖、太极峰、鼎底湖紫竹寺和闽粤边区特委遗址等十二个景点,面积18平方公里,是当年0闽粤边区特委和红三团活动的根据地。太极峰风景区既是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
灵通山 | 灵通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上有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险峻雄奇,非常罕见。灵通山,号称“闽南第一山”,2011年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2012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据专家考察,灵通山的地形是1.13亿年前由陆相沉积,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是集观光览胜、宗教朝圣、登山运动、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它位于中国柚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之西南部,主要景点在大溪镇,距平和县城56公里,距漳州市区116里,景区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1.4米,与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1552米)相峙而立。景区以险峰、奇石、清泉、飘云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直插云霄,其狮子、文殊、鹰嘴、罗汉、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凿如镶补,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头像”和“珠帘化雨千米飞瀑”为景区独特的风貌。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 类型:国家公园山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96-5336866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灵通山景区大门票20元 大溪镇 大溪镇位于平和县西南部,东连安厚乡,西接九峰镇,北邻国强乡,南界云霄、诏安二县。总面积139平方公里,现辖25个村委会,214个村民小组,11925户,49303人。主要河流大溪,源于大芹山麓,穿越全境。大溪是一个华侨、台胞较多的乡镇,主要旅居泰国、香港、台湾等地。大溪的方言是客家话。大溪盛产“铸锅、豆干、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享有“大溪三大特产”的美誉。…… 详细++ |
高寨村 | 卷起裤腿,到田间采摘一捧新鲜果蔬;拎起钓竿,享受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聚在餐桌,品尝一下地道的乡土风味……这些城里人的愿望,而今在高寨村都能满足。 霞寨镇高寨村是一个兴建在海拔400—600米半山腰的村庄,村民们顺着高低起伏的地势,因地制宜,盖起了一座座“洋楼”;在满山遍野翠绿的柚海之中,格外醒目,远远望去,宛若西藏的“布达拉宫”。特别是夜色中的高寨村山坡上蜿蜒的路灯,恰似一条腾飞的巨龙。亭台楼阁、灯火辉煌、晨雾飘渺,有如人居仙境。早春三月,白中透黄的满树柚花竞相绽放,清风徐来,阵阵清香扑鼻而入,让人心旷神怡。 中秋节以后,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挂满金黄黄的琯溪蜜柚果,在太阳光之下明晃晃的,就像璀璨的宝石洒满大地。大雨过后,站在高寨村的观景台,经常可以看见柚海之上架起一道七彩虹桥,十分漂亮。正是蜜柚成熟季节,游客们可以穿行柚园之中,感受丰收喜悦。 地址:漳州市平和县霞寨镇高寨村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平和暴-动纪念馆 | “红土地”-平和县地处闽粤边陲,是福建省四个重点老区县之一,漳州唯一的中央苏区县,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即成为闽粤两省重要的革0据地。1920~30年间,-、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陶铸、-、黄火星等许多革命先辈都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生活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27年1O月,-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由粤入闽途经平和,亲自接见0平和县委书记朱积垒,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具体指导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2月,0平和县委决定建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和-委员会。3月8日,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及闽粤边界的永定“铁血团”、饶平“洋枪队”,大埔农民自卫军,在-总指挥朱积垒的率领下,举行震撼闽粤两省的“平和-”,攻占了平和县城,打响了福建武装--反动派、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枪。 |
南胜窑址 | 南胜窑址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 窑址主要集中在平和南胜、五寨两乡镇,因五寨原属南胜,故称“南胜窑”。南胜窑的产品以青花盘为代表,也生产碗、碟、瓶、杯、炉、罐等。纹饰多绘水草、鱼藻、飞禽、走兽、花卉之类,有的器物上还题写吉祥文字。 60年代文物普查时,已在这一带发现古窑址。此后,福建省博物馆与平和县博物馆作过多次复查,发现窑址有:南胜镇的花仔楼、田坑、欧寮;五寨乡的洞口、虎仔山、后巷碗窑山、田中央、垅仔山、大垅、二垅、-坡、内窑、扫帚金等。采集的瓷器标本有:青花瓷、白瓷、青瓷、色釉瓷(酱釉、黄釉、蓝釉等)、彩绘瓷(五彩、素三彩等)。 2006年南胜窑址作为明清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江寨村 | 江寨村位于客家聚居地-平和县大溪镇,是现中国-副主席江丙坤先生的祖籍地。2006年5月21日,中国-副主席江丙坤偕同夫人陈美惠一行,回漳州平和祖地---江寨村寻根祭祖,这是他在 “破冰之旅”、“经贸之旅”和“缅怀之旅”之后,首次回福建原乡的“寻根之旅”。该村周边有闽粤名山——灵通山,台湾“阿里山神”吴凤故里,世界上第一大土楼———庄上土楼等,几个景(区)点交辉相应,联点成线,串成亮丽的平和乡村旅游圈。 |
锦溪蜜柚园 | 平和琯溪蜜柚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地处平和县小溪镇厝丘村,距县城小溪镇仅3公里,距漳州52公里,厦门80公里,207省道从示范园入口通过,交通相当便捷。在这里,7万亩的琯溪蜜柚一碧千里、自然风光一望无垠。置身这广阔的天然氧吧,您处处能够感受到一份山野的灵气,体会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祥和,感悟一种生命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和谐统一。 |
克拉克瓷古窑址 | 古窑址在五寨、南胜、文峰、九峰等乡镇多见,其中,属县级文物保护的有:内窑仔瓷窑、二垄瓷窑、狗头瓷窑等13处,出土元至明朝的青花瓷,包括碗、盘、碟、酒杯等器物。 许多瓷器有精美的花鸟虫鱼以及表示吉祥的文字,其中以大盘最为有名,在国际上被称为“克拉克瓷”,闻名遐迩。 |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 |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 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建设,在原址上依原样子建起来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的林语堂文学馆。馆名由季羡林题写。该馆辟有“山乡孩子,和乐童年”、“文学大师,文化巨匠”、“魂牵祖国,梦绕家乡”、“誉满环球,名垂青史”四个展厅,展示了林语堂的毕生成就和他与平和坂仔的联系,解读从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语堂的家乡情缘。 林语堂 (1895~1976)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 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 详细++ 林语堂 (1895~1976)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 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 详细++ |
绳武楼 | 绳武楼于清嘉庆年间由芦溪十八世太学生叶处候始建,从奠基到完工,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前后长达一百多年。 该楼共有二十四个开间,处处可见石雕、木雕、泥塑、壁画等,富丽精工,精美绝伦。其中,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六处,无一雷同,散见于屏风、壁橱、门窗、梯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对联,又有飞禽走兽、诗画结合,动静相宜,被专家称为“木雕博物馆”。 |
地区 | 景点 |
---|---|
溪头村 |
---- |
崎南村 |
---- |
顶寨村 |
---- |
下石村 |
---- |
时陂村 |
---- |
诗坑村 |
---- |
际头村 |
---- |
彭溪村 |
---- |
浮坪村 |
---- |
南湖村 |
---- |
新南村 |
---- |
桂竹村 |
---- |
合溪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