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菏泽 >> 郓城县 >> 水堡乡

水堡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宋江 (?~112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宋江(?—约1122年),郓城(今属山东)人。北宋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曾率为数不多的起义军“转略十郡”、“横行齐魏”、而“官军数万无敢与抗”,震撼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据此写成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水浒传》,流传甚广。在《水浒传》中,宋江被写成行侠仗义的“及时雨”和替天行道的“呼保义”,在民间很有影响。  宋代自赵匡胤开国以来,一直举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特别是北宋末年,由于推行上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所以,虽然当时工商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出路较广,社会矛盾仍然相当尖锐,农民起义次数很多。仁宗时代在西夏用兵之后,几十人到数百人的小规模农民起义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宋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势下举起义旗的。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他聚集36个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专打社会上的不平,杀富济贫,反抗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统治者的恐慌。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但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又由于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猛勇之士,个个英雄,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宋江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入据800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在数万官军的围追堵截中,攻城陷地,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先后攻打、占领10多个州县。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似一把钢刀,令统治者闻风色变,“官军莫敢撄其锋”,成为一支很有影响的农民起义队伍。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宋江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州县。宣和三年初,转向南攻打沂州(今临沂),战斗打得十分艰苦,结果终因寡不敌众,被知州蒋园率兵击败。二月,起义军继续南下,攻打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接着,占据楚州(今江苏淮安),进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境内。在这些激烈的战斗中,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指挥若定,谋略过人,战术灵活多变;同时,正如后来元代陈泰在《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所说的那样:“宋之为人,勇悍狂侠”。宋江作战也很勇敢,身先士卒,带头冲杀,打出了威风,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认其有勇有谋。就在同一月里,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方腊,也率义军连-州、秀州(均属浙江),其攻势凌厉,使北宋王朝十分惊恐。为了瓦解、镇压这两股农民起义军,毫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 书,道:“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宋徽宗对这个主意十分赞赏,立即下诏给刚刚以徽猷阁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令其设法招降宋江。  张叔夜到达海州后,起义军正准备攻城。宋江和起义军副将吴加亮等人,仔细分析了海州滨海的特点和城防情况,决定从海上突破,于是直取海滨,俘获了大型船只10余艘。然而这一切,都被张叔夜所派的侦探窥视到了。张叔夜连忙招募敢死队1千余人,在近城设伏;然后,再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战,同时将精兵埋伏在海边。双方开战后,伏兵蜂拥而上,举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宋江虽然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见船只着火、退路已断,也不免有些慌乱。这时,张叔夜又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俘虏了吴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围之下,痛感大势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宋江投降后,其结局说法不一。有的说,他曾率部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取胜后,接受了宋朝廷武功大夫的诰敕,与36个最初发动起义的人分任诸路巡检使,不久,被宋朝廷用计杀害。更有的说,宋江根本就没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相反,在方腊起义被童贯镇压后,他又一次起兵反宋。宣和四年(1122年),起义最终被折可存率兵镇压,宋江也遇害身死。还有的说,他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招安,等等。但有两点是肯定的,宋江从发动起义到最后失败,只有一年多一点时间;起义失败不久,他便死去了。  宋江死后,影响逐渐扩大。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英雄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爱,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描述,被作为史实来传颂着,至今,梁山周围还有不少这样流传下来的古迹,如,主峰上有“宋江寨”、“英雄井”、“黑风口”等,山下有“宋江马道”、“晒粮场”,郓城东南有“黄泥岗”,等等。表现了人们对起义英雄的深切怀念。  [以上内容由"冷色调"分享。]

毕諴 唐朝宰相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郓州须昌人也。伯祖构,高宗时吏部尚书。构弟栩,酆王府司马,生凌。凌为汾州长史,生匀,为协律郎。匀生諴,少孤贫,燃薪读书,刻苦自励。既长,博通经史,尤能歌诗。端悫好古,交游不杂。太和中,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拔萃,尚书杜悰镇许昌,辟为从事。悰领度支,諴为巡官。悰镇扬州,又从之。悰入相,諴为监察,转侍御史。  武宗朝,宰相李德裕-,出悰为东蜀节度。悰之故吏,莫敢饯送问讯,唯諴无所顾虑,问遗不绝。德裕怒,出諴为磁州刺史。宣宗即位,德裕得罪,凡被谴者皆征还。諴入为户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历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故事,势门子弟,鄙仓、驾二曹,居之者不悦。唯諴受命,恬然恭逊,口无异言,执政多之。改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其年。召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迁刑部侍郎。  自大中末,党项羌叛,屡扰河西。宣宗召学士对边事。諴即援引古今,论列破羌之状。上悦,曰:“吾方择能帅,安集河西,不期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諴忻然从命,即用諴为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等使。諴至军,遣使告喻叛徒,诸羌率化。又以边境御戎,以兵多积谷为上策。乃召募军士,开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石,省度支钱数百万。诏书嘉之,就加检校工部尚书,移镇泽潞,充昭义节度使。二年,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太原近胡,九姓为乱。諴明赏罚,谨斥候,期年,诸部革心。就加检校尚书左仆射,移授汴州刺史,充宣武军节度、宋亳汴观察等使。其年,入为户部尚书,领度支。月余,改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兵部尚书、集贤大学士。在相位三年,十月以疾固辞位,诏守兵部尚书,以其本官同平章事,出镇河中。十二月二十三日(864年2月4日),卒于镇,时年六十二。  諴谨重,长于文学,尤精吏术。在相位,以同官任情不法,固辞而免,君子美之。  [以上内容由"TT猪"分享。]

穆修 (979~103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穆修(979—1032年),字伯长,郓州(今山东省郓城县)人。北宋初文学家,以散文著称。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穆修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幼时就好学不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推崇董仲舒、韩愈的道统,不专注于章句之学。10岁时即随父仕宦南北,过迁徙不定的生活。宋真宗景德末年,穆修旅居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应试不第。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赐进士出身。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调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司理参军。由于穆修才华卓异,不敷衍奉迎,故深得郡守赞赏,而通判却深忌之。当郡守因病告归时,通判乘机使人制造假证,诬告其罪,被贬为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参军。他在贬池州途中,暗自奔赴京师,叩登闻鼓诉冤,幻想宋朝廷为他平反昭雪、伸张正义,但他失望了,遂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正月,至池州任所。后来,穆修的岳父出知池州,将其冤情上奏朝廷,恰逢原泰州通判死去,受谴于朝,穆修免罪得释北回,并迎母亲居京师。穆修家境素来贫寒,且上有0,下有稚弟,老少10口,仅仰其一身,所以穆修栖于京师,靠平日旧游周济,境遇极其不佳。其母死,他自负榇以葬,不请僧侣作佛事。大约在宋仁宗天圣三、四年(1025—1026年)间,穆修补颍州文学参军,后又徙蔡州,不久,病卒。他经过宦海坎坷,长期旷废,仅取得一个俯仰上司鼻息的小吏之职,这对他的卓异才华和早年的理想,简直是冷酷无情的嘲笑。   穆修“性刚介,好论斥时病,诋诮权贵,人欲与之交结,往往拒之”(《宋史·穆修传》)。宋仁宗天圣初,张知白知毫州(今安徽省毫县),当地一豪士出资造佛庙,张知白使人请穆修撰写记文,记文写成后,不书写那位豪士之名,豪士便以重金贿赂穆修,求载名于记,穆修投金庭下,遂促装去郡。豪士谢之,穆修终不受,且曰:“吾宁糊口为旅人,终不以匪人污吾文也”(《宋史·穆修传》)。有位宰相,器重穆修之才华,欲结识他,且将用为学官,穆修终不往见。通过以上所述穆修拒豪士贿赂、不记其名以及不拜见宰相两事,便可看出他耿直刚介、不献媚权贵的性格、情操。   穆修学识渊博,能诗善文。他继柳开、石介之后,提倡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比较朴实的古文,反对在当时广为流行的形式主义的西昆体,对宋代文坛起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他以自己的诗文创作,实践其文学主张,虽成就有限,无法与后来的诗文大家相比,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在较寂寞的宋初文坛上,穆修是值得重视的重要作家之一。《宋史·穆修传》云:“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在反对宋初形式主义的西昆体的斗争中,穆修极力提倡古文,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他在《答乔适书》一文中指出:“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学乎今者,所以为名。道者,仁义之谓也;名者,爵禄之谓也。然则行道者,有以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有其道而无其名,则穷不失为君子,有其名而无其道,则达不失为小人。与其为名达之小人,孰若为道穷之君子?……学之正伪有分。则文之指用自得。”穆修强调道的作用,主张文为道用,重视作家自身品德的修养。他从道统观念出发,阐明了“行道者有以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的道理。他推崇韩愈、柳宗元,大力提倡韩、柳古文文风。如他在《唐柳先生文集后序》中说:“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国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及其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伟,制述如‘经’,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二先生之文则谁与?”从中可以看出穆修对韩愈、柳宗元的敬慕之情及其提倡古文的苦心。穆修一生虽穷困潦倒,但推行韩、柳古文,却不遗余力。《宋史·穆修传》指出:“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言文者,必曰穆参军。”欧阳修对其开宋古文运动以救时弊之功,更为称赞。   宋仁宗庆历年间,祖无择将穆修所著诗56首、文(包括书、序、记、志、祭文等)20篇,编为《河南穆公集》3卷,传于世。  [以上内容由"红尘看破"分享。]

王振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振祥,北京军区原顾问。  王振祥同志是山东省郓城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团政治委员、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副军长、华北装甲兵副司令员、坦克学校校长、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率部参加过百团大战和辽沈、平津、解放广西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担任军事院校领导工作时,按照毛泽东军事理论,培养出一批优秀指挥人才。他在部队各级领导岗位上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军队建设的指示,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期间,他与林彪、“-”-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王振祥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革命事业兢兢业业;他深入实际,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他坚持原则,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体现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革命本色。  王振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曾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振祥同志因病于1993年9月2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以上内容由"路人007"分享。]

于天仁 (1920~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于天仁(1920.2.4-2004.5.22),土壤化学家。山东郓城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根据电分析化学的原理并结合土壤的特点,发展了土壤电分析化学。系统地阐明了水稻土中以氧化还原为中心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鉴别从定性的阶段发展到定量的阶段,并阐明了其数量因素与强度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性质,丰富或修正了主要来源于对恒电荷土壤的研究的一些土壤化学理论,为综合两类土壤的特点而成的较全面的土壤化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通过三部各有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中、英文专著,开创性地建立了以土壤中的带电粒子(胶体电荷、离子、质子、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化学表现为中心的土壤电化学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上内容由"sea_hb"分享。]

刘胜民 (1955~1988)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胜民,1955年1月出生在山东省郓城县双桥乡双桥村一个农民家庭。  1973年,刘胜民参军入伍,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工作积极,表现突出,他曾受到部队两次通令嘉奖,1983年荣立三等功一次。  1986年,他转业到郓城县-内保股任民警。他热爱本职工作,对公安工作有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较快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刻苦钻研公安业务和法律知识。在刚到-工作的两个多月中,局里因住房紧张,无法安排他的住处,他没有半句怨言,每天骑自行车往返20公里回农村老家住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后来领导把他安排在办公室暂时住宿。他白天工作10多个小时,夜晚伏案查阅资料。为尽快掌握内保工作业务知识和全县重要机关、厂矿单位内部保卫情况,刘胜民办公室那盏灯时常闪烁到深夜。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成为内保股一名精通业务的骨干。  -配发给内保股一辆三轮摩托,股里确定由他保管,他经常擦拭保养,出发前认真检查,及时排除故障,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不论白天黑夜,还是雨浇雪打,只要有任务,他总是愉快地承担。1986年5月下旬的一天深夜,他查夜回到局里已是凌晨2点,刚躺在床上,县棉厂报告抓获一名作案分子,他不顾疲劳和困倦,立即驾车赶到现场,将罪犯带回-,审查完连早饭也没顾得上吃,又与同志们去追捕其他犯罪分子。连续七天,他既当驾驶员,又当战斗员,和战友们一起将六名罪犯全部缉拿归案。5月27日深夜,他和破案组的几个同志去郓城伟庄乡抓捕一名罪犯,两米多高的砖墙上面嵌满了碎玻璃片,从大门叫喊又怕把罪犯惊跑,怎么办?这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搭人梯,让我翻过去。”墙上的玻璃扎进他的手掌,鲜血流出来,他全然不顾,第一个跳进院内。  刘胜民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从不徇私枉法。1987年10月16日,他去张营乡抓捕一名贩卖违禁物品的犯罪分子时,案犯所在单位的领导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酒菜,他拒绝入席。在这之前,有人曾多次说情,希望能从宽处置,均被他拒绝。  1988年6月29日,刘胜民下班回家时路遇两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正在殴打一位老大爷。他走上前大声呵斥:“住手!”两个家伙见来了一个爱管闲事的,马上转移了目标,挥拳向他打来,他闪身躲过,一个扫堂腿把其中的一个家伙踢倒在地,另一个又挥拳打来,刘胜民掏出工作证严厉警告他们,吓得这两个家伙怔立当场。原来,老大爷是卖西瓜的,两个家伙吃完瓜擦擦嘴想一走了事,老人向他们要钱,竟遭到一顿拳打脚踢。两个家伙慑于刘胜民的正气,乖乖地向老人赔礼道歉,如数付了瓜钱。后来,老人打听到刘胜民的单位,常常去看望他,两人成了忘年交。  刘胜民对别人的事总是关心、支持,而对自己则是严格要求,秉公执法,依法办事。有一次,他白发苍苍的父亲从县城回家,乘坐公共汽车时与两个青年发生了口角,被打得遍体是伤,下不了床。刘胜民回家看望父亲,亲戚邻居们都说:“胜民啊,你老父亲都这把年纪了,还遭人毒打,吃这个亏,真是太窝囊了,你在-工作,一定要狠狠整治一下这两个家伙。”可刘胜民并没有私下找他们算账,替父亲出气,而在张罗着给老人治伤看病。不少人都催他快去替父亲报被打之仇,他说服大家千万不要感情用事。他说:“正因为自己是公安人员,所以更要依法办事。”最后依靠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做了妥善处理。  10月27日,县城正逢大集,梁山县流窜扒窃分子张成知,在拥挤喧哗的人群中伺机作案。11点左右,他偷得一只提包后撒腿就跑。他的一举一动,早已被郓城县郓城镇治安积极分子樊祥俊发现,他一边奋力追赶,一边大声喊叫:“抓小偷啊,快截住他!”张犯趁机骑上早已备好的自行车向北逃窜。这时,去南关执行公务的刘胜民听到喊声后,毫不犹豫地向罪犯追去。因正值市场成交高峰期,人群拥挤不堪。丧家犬般逃窜的案犯接连撞倒了几个人之后,使喧嚣的人群更加混乱。刘胜民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让罪犯逃脱,将来不知又有多少人的财产受到威胁。他机警地在人缝中穿越着,眼睛紧紧盯住前面惊慌失措的罪犯,追赶了大约500多米,终于追上了罪犯。刘胜民冲上去一把抓住了罪犯的衣领,厉声呵斥:“跟我走!”罪犯连挣几下都没能挣脱,便狗急跳墙,右手迅速从身上抽出一把尖刀,朝刘胜民的左颈处猛刺一刀,并残忍地向上猛豁。顿时,胜民的左腮开裂,伤口长达14厘米,致使颈动脉血管被切断,鲜血如柱喷涌,染红了橄榄绿色的警服,染红了脚下的土地。面对年轻力壮、穷凶极恶的歹徒,刘胜民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他强忍着巨大的疼痛,紧紧擒住罪犯不放。丧心病狂的罪犯见仍走不脱,又凶残地朝刘胜民的头顶、左腮、左耳各刺一刀,企图迫使其松开手。此时的刘胜民,嘴里、鼻子里,头上、脖子都在大量流血,成了一个血人。在身负重伤、大量失血、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决不能让罪犯逍遥法外!在双眼被血水蒙住,全身将要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仍然紧紧抱住罪犯不放。罪犯拼命挣扎仍逃不掉,又挥舞着尖刀,残忍地朝刘胜民左额猛刺一刀,又朝左肩连刺三刀。刘胜民终因流血过多,体力不支,仅能靠自身的重量来拖住罪犯了,罪犯十分惊慌,拼命地往前拖着,1米,2米,3米……9米,这9米啊,是鲜血染红的9米,是勇敢的人民警察不畏-、血洒大地的9米,这是共和国卫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就在这时,樊祥俊赶来了,两记直拳锁住了罪犯的双眼,然后一脚将其踹在地上,在群众的帮助下将罪犯擒获。刘胜民却倒在了血泊里,人们将他扶起来后,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但还是吃力地抬起左手,指向犯罪分子,示意一定要抓住他。在送往医院抢救的路上,终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心脏停止了跳动。  1988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刘胜民为革命烈士;-授予他“一级英雄”荣誉称号;1989年1月27日,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他“青年护法勇士”光荣称号;共青团菏泽地委、中共郓城县直机关党委分别授予他“青年英雄”和“模范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刘胜民,用殷殷的鲜血为郓城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增添了奇异的光彩,铸就了一块新的丰碑。它会永远矗立在郓城人民的心中。  (何传杰鲁民)  [以上内容由"江海之源"分享。]

夏继泉 (1884~196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在日本曾用夏泉,归国后改名莲居,取号一翁。山东郓城人,清季云南提督谥壮武公夏辛酉长子。公元1884年3月20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今改为于田),晚年寓居北京。1965年12月14日(乙巳十一月二十二日)无疾寿终,享年82岁。  入仕曾任直隶知州、静海知县、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辛亥革命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改元,被聘为山东都督府最高顾问,兼秘书长、参谋长等职。1916年被聘为-秘书。1918年当选国会议员,任齐鲁金石书画馆监督、山东佛教居士林林长。1920年任山东盐运使,彻底根除了多年的盐务弊端,深博民众称颂。1921年辞职,筹备曲阜大学,兼东鲁学校校长。1925年在济南,夏莲居结交了日本佛教徒神田次一郎,随其东渡日本,专心研究佛学。1938年底,夏莲居与安钦呼图克图、内政部总长王楫唐、现明法师等,共同发起佛教同愿会,希望能联合佛教不同宗派,同心同愿,祈祷消业。感召天和,消弭战争。1939年,由夏莲居首倡,与广济寺退居现明法师、靳云鹏居士共同创建净宗学会,并订于大势至菩萨圣诞为成立纪念日。其组织形式为四众平等的自发团体,不设实际机构。在佛教大众化、信仰生命化、佛法生活化的精神指导下开展学修活动。后期为表达爱国之心,将一生撙衣节食所收藏之历史珍贵文物三百余件,分别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和郓城县。《光明日报》、《大众日报》曾刊登报导。除治学外,金石书画、文物考古亦其擅长,且收藏宏富,鉴定颇精。尤对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观念,决非常人以商品价值观念所能理解。故在文物界颇具影响。  [以上内容由"三 月 三"分享。]

夏辛酉 (1843~1908)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夏辛酉(1843—1908)字绍襄、庚堂。郓城县夏庄人。同治初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1868年 (同治七年) 在左宗棠部下当兵,随军进驻陕西,以战功升任守备。1874年(同治十三年),沙俄为0中国,挑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0分子造反,夏辛酉奉命征剿,先后攻克乌鲁木齐等城。因平定新疆之乱有功,官至总兵补用,赏赐头品顶戴,三代正一品封典,穿黄马褂。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办理登州防务, 统领东字、福字、嵩武各营。甲午之战中,击沉日舰2艘,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1898年调补登州镇总兵,后任武卫军左翼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夏辛酉率兵保卫京城。京城失守后,他返回保卫山东。清政府与联军议和后,-升为云南提督,后留任直隶统带常备军,兼帮办北洋大臣。1907年奉命驻守曹州,后率军驻扎长江水岸,负责沿岸7省防务,帮办南洋大臣。未行,190 8年病卒于巨野行营,灵柩运回郓城。  [以上内容由"新型襄阳"分享。]

马兴瑞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兴瑞,男,汉族,1959年10月生,山东郓城人,1988年3月参加工作,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动力学研究室一般力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广东省总河长。  人物履历1978年10月—1982年07月,阜新矿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工程力学专业学习;1982年07月—1985年03月,天津大学力学系一般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03月—1988年0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动力学研究室一般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8年03月—1995年0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年12月)、博士生导师(1993年10月);1995年01月—1996年0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系主任;1996年04月—1996年0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1996年05月—1999年09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副院长(正司局级)、党委委员(1996年06月任实践五号卫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1999年09月—2007年08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其间:2004年11月—2005年01月参加中央党校地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2007年08月—2013年0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其间:200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7年10月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2007年11月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2008年12月任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总指挥;2010年03月—2010年04月参加中央党校第47期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2013年03月—2013年0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2013年03月任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2013年当选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理事会主席);2013年05月—201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委员会委员(2013年06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员(2013年06月);2013年11月—2015年03月,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社工委主任;2015年03月—2015年04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省社工委主任;2015年04月—2016年12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2016年12月—2017年01月,广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理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2017年01月—,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总河长。2017年2月24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补选马兴瑞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会议审议,确认其代表资格有效。[  [以上内容由"死亡之吻"分享。]

黄海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黄海冰,1973年7月23日生于中国上海,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人,中国影视男演员。199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1993年主演金庸武侠剧《新书剑恩仇录》饰演陈家洛出道,2001年主演古龙武侠剧《武林外史》。2002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演员”。2003年主演梁羽生武侠剧《萍踪侠影》。2013年参演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献礼影片《毛泽东在上海1924》,出演毛泽东。2014年在电视剧《隋唐英雄3》0演薛仁贵。2016年参演《诛仙》改编电视剧《青云志》。 同年参演电视剧《幻城》。   2013年11月,与演员甄锡完婚。  [以上内容由"yyf"分享。]

张宪周 (1862~1914) 清末武状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宪周(1862-1914),字道东,山东省郓城县张鲁集乡张楼村人。清末武状元。  清同治元年(1862)生。出身豪门,为明代“世袭五代正千户”武德将军张贞第19代孙。幼年天资聪颖。  同治七年(1868)7岁入塾就读,15岁拜武解元李凤山为师习武练功。初练箭术、刀术和举重志石(为古代举重器械),也练骑马射箭,因朝夕苦练,吃苦耐劳,练就一身武艺,练刀术时习坐卧击刺之法,上下翻飞。所练大刀由原90斤更换120斤重的铁大刀,所练举重志石由原240斤改换360斤。20岁时考中武庠生。  光绪十六年(1890),会试发解,名列五魁。同年恩科加试,在金殿与山西王金钩比武,由于武艺出众,被光绪帝钦点为武状元(一甲第一名进士)。故京城一时流传“点了张宪周,气死王金钩”之民谣。  光绪十七年(1891),封为陆部朝参镇殿将军。  光绪二十年(1894),赴任开州(今河南濮阳)协镇。宪周爱民如子,治安稳定,使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商有余财,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后迁任岗关、娘子关从一品参将。其地盗贼杀人越货,危害乡里,民不聊生,张宪周率兵平匪,身先士卒,歼敌于铜家堡,地方遂变安宁。他重农治本,兴修水利,使五谷丰登。任满离职,百姓依依相送,赠旗锣伞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京畿失陷,光绪皇帝和西太后仓惶西逃。八国联军闻讯分道追击,张宪周勤王护驾,行至居庸关,利用山高谷隘,埋兵布阵,出其不意,率众堵截,白刃搏击,使敌人洋枪洋炮无法施展,斩敌首级千余,联军仓惶逃窜,光绪皇帝化险为夷。光绪帝在西安龙德殿召见张宪周时说:“挽狂澜之既倒,支大厦之将倾,乃社稷之臣,诚功莫大焉。”后光绪皇帝返京,御赐金字匾额“捍御功伟”,至今犹存。  后来,张宪周被委任兖州镇守使,尚未赴任,却被他人从中做梗,用重金将官职买去提前充任。张宪周愤而返乡,不再出任。他两袖清风,仅几间民房几亩薄田。返乡后亲躬田亩,自食其力。  民国三年(1914)郁郁离世,享年52岁。  张楼村因其中状元而改名状元张楼村,村内现存“状元祠”与张氏家族家庙,内供奉张氏家族列族牌位与张宪周照片,村旁有两处庞大张族坟冢、墓碑等。状元张楼的张氏家族历史悠久,今海内外阜的张族后裔常来状元张楼祭族追根,谒拜祖坟。  [以上内容由"jackjack"分享。]

张秋银 (1951~197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秋银(1951-1976),女,曾用名张吉云,山东省郓城县人。  张秋银是石油化工总厂催化车问的司泵工,1972年9月进厂,工作一向任劳任怨。1974年3月,突然感到左臂肿胀疼痛,有时竟疼得抬不起手来。她咬紧牙关,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坚持工作。医生让她休息,她把病假条揣在兜里,带着药上班。实在忍不住就吃几片药顶着,用一只手干活。5月病情恶化,经检查确诊为骨癌。并立即被送往医院治疗,切除了左臂。手术后第三天,她就背着医务人员下床练习走路,连疼带累,满脸汗水,她却笑着说:“抓紧时间练习,好早点回去顶岗!”对重返工作岗位充满了信心。住院期间,他坚持自己料理生活。出院以后,只休息3个月就要求上班。  1974年8月21日,经张秋银坚决请求回车间上了班。她说:“我不能因为失去左手而伸出右手向组织上要照顾。”回到泵房,就练习用一只手开启阀门,用一只手拖地。终于1个人能看10台泵了。一天,她单独顶岗,1台泵突然发生故障,她便迅速通知操作室,然后用一只胳膊使尽全力启动备用泵,与赶来的操作员一起调换了机泵,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1974年,石油化工总厂授予她“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并被评为大庆标兵。同年12月18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4月15日,大庆党委授予她“身残志坚的好青年”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大庆油田广大职工学习她的崇高思想和品质。  不幸,骨癌细胞由胸部扩散到头部,视力减退,产生复视。在她生命的垂危之际,还想到车间团支部的工作;想到自己是校外辅导员,并给大庆采油一厂机关小学的孩子们写去一封语重心长的信;想到把贵重的药留给更需要的患者;还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应该无所畏惧。1976年7月14日去世,年仅25岁。(大庆市志)  [以上内容由"martinluo"分享。]

房灵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房灵敏,男,汉族,1964年5月生,山东郓城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管理学博士。  1979.09--1983.07,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  1983.07--1985.11,西藏师范学院数理系教师  1985.11--1988.05,西藏大学数理系数学教研室助教  1988.05--1991.08,西藏大学教务处师资科副科长  1991.08--1993.02,西藏大学教务处教务科科长(1990.07--1992.01,辽宁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育助教进修班学习)  1993.02--1996.08,西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1996.08--1996.09,西藏大学教务处处长  1996.09--2000.04,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2000.04--2003.08,西藏大学副校长  2003.08--2005.04,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05.04--2009.01,西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09.01--2015.05,西藏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2002.09--2010.06,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5.05--2015.06,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西藏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2015.06--2017.01,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  2017.01--2017.04,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秘书长、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  2017.04--2017.05,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副主席、秘书长、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  2017.05--2017.09,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  2017.09--2018.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  2018.0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自治区监察委员会主任  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以上内容由"sosomagic"分享。]

邵信斋 (1919~201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邵信斋,1919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赵楼公社邵垓村。1939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至1940年2月任郓城四区乡动员会宣传委员;1940年2月至1942年7月任郓城四区区委会宣传委员;1942年7月至1945年2月任郓城四区中心支部书记。1945年2月至1946年6月任郓巨县委秘书;1946年6月至1947年10月任郓巨五区区委副书记;1947年10月至1948年3月任郓巨县县委秘书。1948年3月至1948年6月,参加地委第二期整党大会。1948年6月至1948年12月任二专署卫生局秘书科长;1948年12月至1949年8月任二专署政民医院政委;1949年8月至1950年3月任菏泽专署医院监委。1950年3月至1951年6月任菏泽专署财政经济委员会秘书。1951年6月至1952年4月任菏泽专署工商科副科长;1952年4月至1953年6月任菏泽专署工商科科长。1953年6月至1956年8月任菏泽专署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8月任菏泽专署副专员。1966年12月,“文革”中受到冲击。1969年11月至1972年5月菏泽地革委生产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兼任计划办公室主任。1972年5月至1973年12月任菏泽地革委交通局局长。1973年12月至1978年8月任菏泽地革委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8月至1979年6月任菏泽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1979年6月至1983年12月任中共菏泽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1983年12月离休。2011年7月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3年11月25日9时30分在菏泽逝世,享年95岁。  [以上内容由"red"分享。]

夏溥斋 (1883~196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夏溥斋(1883—1966)名继泉,字溥斋,号莲居。郓城县城关镇夏庄村人。收藏家、鉴赏家。清末曾任静海县知县、河南汝阳道台、山东省盐务司。清政府日衰,夏溥斋主张改革并参加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的独立活动,被选为山东省各界联合总会会长。他和各界代表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告山东独立,成为山东政治漩涡中的核心人物。山东取消独立后,曾去北京上层活动,四处碰壁,遂返回原籍。进入民国后,任山东都督周自齐幕僚。时郓城有志之士王鸿一主张革新,兴修水利,举办“自新学堂”,并号召“倒袁”。袁世凯命夏溥斋到曹州捉拿王鸿一,并授权查明后就地正法。他找到王鸿一,王慷慨陈词,夏被说服,并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复袁。1914年,调河南河洛道观察使,并在豫南多处任道台;1916年,辞官返鲁。1923年参与创建东鲁大学并任校长。1925年,张宗昌以宣传-罪名,下令通缉夏溥斋。他东渡日本,并在日本专心研究佛学。1927年回国,在天津养病。建国后定居北京。他积极参加政协学习组,响应国家号召, 购买5万元公债, 抗美援朝时又捐献4万元。他经常写诗词歌颂共产党,1955年被选为北京西城区政协副主席。夏溥斋一生俭朴,终生布衣蔬食。他珍惜祖国文化遗产,热爱文物,经常出入于文物市场,碰到有价值的文物就不惜重金收买,成为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他曾多次组织山东地方金石书画展览。擅画山水,善操古琴。1963年, 他将收藏的珍贵文物、字画分别捐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9件、山东省博物馆60件、 郓城县文化馆300件。 著有《辛亥革命山东独立前后记》 《论砚》《秀丽辞》等。1966年病逝于北京。  [以上内容由"博维真诚关注"分享。]

水堡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水堡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