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菏泽 >> 鄄城县

鄄城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孙膑旅游城

孙膑旅游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孙膑旅游城坐落在鄄城县东北20公里处的宋楼乡境内,占地978亩。  孙膑旅游城原有景点为亿城寺、孙膑墓、羊左合葬墓、荆轲墓等。  亿城寺:孙膑晚年隐居孙花园(寺南0.5公里),齐王念其功高,常派人前去看望,为安置其食宿,于村北建驿城一座。孙膑死后,葬于驿城前,并改驿城为“仪城”。魏晋时期佛教传入鄄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在仪城旧城建寺,取“亿”安静之意名为“亿城寺”。寺旁有春秋义士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和荆轲之墓,取其义士之意,故又名“义城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该寺,  据《重修亿城寺碑记》载:该寺占地400亩,建有大佛殿、藏经阁、祖师殿、伽蓝殿、四大天王殿等五大殿,佛像万余尊,僧众千余人。1929年又重修一次,1946年土改时该寺被拆,现仅有其遗址。  孙膑墓:孙膑归隐故乡孙花园,死后葬于村北。明代,墓被黄河泥沙淤埋地下。1990年在村北向阳河东岸出土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墓碑一块,上刻“膑墓址深邃”,经专家多方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孙氏族人重修坟莹,墓丘直径8米,封土高5米,四周砌以围石,墓前树碑一栋,篆书“孙膑墓”,墓前有石香炉。墓地面积600平方米,四周砌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12株。  羊左合葬墓:封土直径3米,高2米,墓室结构不详。墓前有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所立“范县古义士左伯桃表墓碑”,碑高170厘米,宽46厘米,厚20厘米,方头抹角。碑阴无字,碑阳有碑文,记载了立碑时间、经过及羊左全交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燕国人羊角哀、左伯桃同往楚国求职,行至鄄邑,忽遇雨雪,盘费将尽,仅够一人生存,左伯桃将食物、银两给羊角哀,让其前往楚国,自己留此等候。羊至楚国做了上大夫,后至鄄邑寻找左伯桃,而左已因冻饿死在一树洞中。羊遂拔剑自刎,随人将羊、左二人合葬一墓。羊左全交的故事,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  1995年10月,孙膑旅游城正式开工奠基,现已完成围墙、起伏地形、道路硬化、部分绿化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相继建成了圆融桥、圆融湖,完成了天王殿、圆通殿、放生池、孙膑纪念馆主体工程建设,药师殿正在建设中。  圆融桥:位于旅游城入口处,横卧向阳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58米,宽12米。  圆融湖:位于旅游城腹部,由东西两块水面组成,中有玉带桥相连,占地50亩。  天王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长21米,进深9米,高9米,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圆通殿:为5间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为圆融禅寺主体工程之一。  放生池:位于圆融禅寺正前方,为半圆形水池,占地300平方米。  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  亿城寺

东山禅寺景区

东山禅寺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东山禅寺景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法登记注册的佛教活动场所,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5600万元。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坐西朝东的歇山重檐式仿古建筑大雄宝殿、呈南北对称的厢房、讲堂、斋堂、接待室等服务设施。大雄宝殿内供奉佛祖释迦摩尼端坐佛像,高6.4米,佛像神态端重、肃立。东山禅寺景区荣获国家AA级旅游景区、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等殊荣,为鄄城增添了一处世人修身养性优美景点,是鄄城与海外联系的纽带,对外开放的窗口。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景区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景区标示牌、指示牌、警示牌及公路交通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强化优质服务、规范管理,景区综合接待功能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12月8日,东山禅寺景区顺利通过了省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验收组的现场检查验收。日前,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东山禅寺景区成功荣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壮大了我县A级旅游景区规模。

沙土庙

沙土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沙土庙地处鄄城县闫什镇闫什口村,该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相传唐太宗东游泰山,行至此地,夜梦泰山圣母迎驾,为谢圣母迎驾之恩,堆沙为庙,率众礼拜,后人在此修建泰山行宫,此乃沙土庙之由来也。沙土庙始建至今千余年来,历经兵灾水患,多次蒙难又多次复修,并逐渐扩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庙已成为集儒释道为一体,鲁西南第一综合大庙,为冀、鲁、豫、皖宗教活动中心,民间多年相传“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庙”之传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八年抗战,三年自卫战争,沙土庙再次毁于战乱,至此,沙土庙不复存在。  二十世纪末叶,国家行改革开放之举,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在广大群众迫切要求下,1994年春,闫什口众位乡贤耆德秉承众意,倡议重修沙土庙,此善举得到各界人士拥护,为募修古庙,纷纷慨解仁囊,共襄义举,历经十五个春秋,沙土庙重建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各式殿阁70余间,建庙面积达2400平方米,-雕塑千余尊,其建筑风格各异,-雕塑神态逼真。  每年古历正月十六日、三月三日、十月初六为沙土庙传统庙会。庙会会期长达六天,届时将有戏剧、杂技、民乐等民间传统文艺活动为庙会助兴。2008年,新的管委会成立,在庙院内新开辟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书画室,组建秧歌队,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把沙土庙办成了一个宗教祭祀、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发展旅游产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据《全国孙氏族谱及孙膑故里论证会》鉴定分析考证,孙膑故里即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   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孙膑纪念馆主殿5间,正中安放孙膑塑像,四面墙壁绘“孙膑放牛”、“田忌赛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大型壁画六幅,西有“孙膑故里建设规划”大型沙盘,东西配殿各3间,东殿内陈列孙氏先人牌位,西殿内陈列孙膑著述及物品,大门上方悬一巨型匾额,上 书“孙膑纪念馆”,为著名书法家马法冉所题。碑林为孙膑纪念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膑故里确定在鄄城孙老家后,将军、专家、学者、书法家为孙膑故里欣然题辞,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百名将军碑林”、“百名书法家碑林”,将他们的题辞立碑纪念。现已立碑62栋,其余正在建设中。  景点位置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红船镇  红船镇地处鲁西南平原,居鄄城东部、鄄郓交界处,是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辖25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3.3万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78亩。红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质优良,四季分明,是希望的田野,是投资的乐园。 交通通讯:红船镇交通通讯便利。省道济(宁)董(口)公路横穿东西,三纵乡村柏油路纵贯南北,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程控…… 详细++

菏泽谷林尧陵

菏泽谷林尧陵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陵:尧陵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赵前庄村南300米,尧陵陵区东西75米,南北86米,地势平坦,现有墓冢直径15米,高8米。尧陵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历史上由于水灾多次被淹没,一直延续至今保存较完整。墓冢前有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青石质,方首抹角,碑向正南,高1.89米,宽0.66米,厚0.18米。方座长0.78米,宽0.28米,高0.4米。墓碑东南50米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濮州知州薛孟所立“祭文碑”一通,螭首龟蚨,碑文草书,共162字。主要记述祭祀的时间、地点、人员、祭品及颂词。祭文碑首高0.8米,宽0.91米,厚0.37米;碑身高2.0米,宽0.87米,厚0.3米,碑座长1.78米,宽0.87米,高0.5米。尧陵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尧陵文物整体状态保存良好,绕墓冢一周修有石质墓墙,防止水土流失。墓碑修有青砖碑楼保护,祭文碑建有四角攒尖的石质碑楼。陵区东南角有新恢复的历明清时期祭文碑和修尧庙碑、尧母灵台碑、尧庙碑等汉碑共12通。陵区西南方有新立重修尧陵纪念碑1通。尧陵位于赵千庄村南300米谷林苗圃内,陵区东南现为苗圃场区,其余三面皆为耕地。墓区南距金堤约1000米,西500米有六分干渠穿过。据史书记载,尧陵南有尧母庆都陵,东南有尧妃中山夫人祠。1979年文物普查队铲探调查,在尧陵陵区范围内地下4米均有青砖和石灰渣发现,与史志所载尧陵图的大致范围相符。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1月,为展示鄄城榖林尧陵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恢复与尧陵有关的汉代碑刻四通,明代碑刻一通,并将清代关于尧陵的奏议和祭文刻碑七通。  2012年1月,清代乾隆四年修“榖林云日”石坊清理出土,并由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编制了保护修复方案。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吕不韦著《吕氏春秋》曰:尧葬榖林,通树之。这是史籍中关于尧陵葬处的最早记述。  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帝使祀尧于成阳。  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濮州知州韩铎上 书请敕本州致祭。  明正德年间,吏部右侍郎王道撰《濮州帝尧陵祠碑记》,原碑已失,2008年重刻。  明嘉靖初,都御史陈凤梧委知州张寰建尧庙,赐祭田一顷二十亩。  清乾隆元年山东巡抚岳濬《濮州改祀尧陵议》:金末黄河屡决,榖林旧迹无存。至明洪武年间,未经深考,始于东平葺陵修庙,实属以讹传讹。尧陵本在濮州,历考有据,自不便沿袭前明故事致祭东平。  《清史稿》载:乾隆初,定榖林为尧陵,稽古证讹,万世可守,嗣后祭告,率由旧章。公元1736年,尧陵从东平改祀濮州,赐祭田120亩,用工料银六千余两建尧庙,悉如旧制,仍设尧母灵台祠并配以尧妃中山夫人祠一座。  清乾隆二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均有皇上谴专官致祭尧陵。且有尧陵祭文载州志。  新中国成立后,尧陵继续受到保护。鄄城县人民政府在尧陵陵区设立县公安局-农场,尧陵归-农场管理。  富春乡  鄄城县辖乡。1979年设公社,1984年改为富春乡。位于县城南,距县城7.5公里,距京九铁路18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临商公路贯穿南北。辖富春、范庄、尹庙、杨楼、白集、清水潭、高庄、赵仟庄、北富春、北周楼、大史庄1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境内金堤口毛发市场远近闻名,谷林寺尧王墓——上古帝尧陵寝葬在此地。.…… 详细++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郓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座落在县城东区宋江河东岸,占地36000㎡。主要纪念设施包括7000㎡的“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800㎡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展厅”、鲁西南战役群雕一座、著名烈士个性化石雕四座、30M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革命烈士纪念亭两座、烈士纪念碑三座、4700㎡英雄纪念广场、国防教育区和6000㎡烈士墓区、6000㎡景观绿化区等。

亿城寺

亿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亿城寺遗址,位于“牡丹之乡”菏泽市鄄城县箕山镇孙花园村北,如今可观察到的范围是东西宽50米,南北长60米,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土丘。  历史传承    亿城寺始建于南北朝北齐皇建元   年(560)。孙膑在(孙)花园著书,齐王特在附近建了一座驿城。孙膑死后,葬于驿城前,并改驿城为“仪城”。  魏晋时佛教传入鄄城,北齐皇建元年(560)在仪城旧址建寺取“亿”安静之义,名为“亿城寺”,后因黄河水患被毁。曾两次重修。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亿城寺石碑记”上有“刻释伽诸像万余尊于碑之阳,镌主持僧众五百余名于碑之阴”及“皇明宫殿遍天下,而无减于大齐之盛”的记载,可见其规模之宏大。亿城寺又名义城寺,取羊角哀、左伯桃、荆轲义士之意。其来历为寺旁有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荆轲墓,故“驿”、“仪”、“义”、“亿”同指一寺,即亿城寺。  这座寺庙历经千年。辉煌时期佛像达到万余尊,僧人达到千余人,但明朝一场大火将其覆灭,后经几次修葺,最大一次,明嘉庆三十七年,当时规模宏大占地500亩,直到1994年一次特殊和偶然的机会——当时台湾   有位法师叫天机,她曾经在中原大陆许下宏愿,当愿望实现了以后法师打算要还愿,但是当她走过中国的大江南北始终没有发现一个能让她还愿的地方,法师坐上飞机想要离开,途径香港上空,无意间打开中国地图,看到一个字眼前一亮,鄄城县的“鄄”字:西方乐土大耳佛,这是佛祖的故里,又经考察发现这曾经是禅宗的发源地,而且更是孙膑故里。马陵之战后孙膑告老还乡隐居在此,法师认为这里是 “天时、地利、人和”的风水宝地。于是不惜花费重金在此建造寺院。  箕山镇  箕山镇位于山东省鄄城县东北部,辖40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人口5.16万人,耕地6.7万亩,面积7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首届双文明明星乡镇”之一。   箕山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占地1000多亩的孙膑旅游城已初具规模,箕山镇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蚕桑、大棚菜及各类瓜果蔬菜等。是鲁西南黄牛、小尾寒羊、青…… 详细++孙膑旅游城

宋氏孝子堂

宋氏孝子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董口村北的黄河堤旁。原是明代所建褒扬宋显章夫妇孝贤德行的庙堂,因此当时称为孝烈祠。  据《濮州志》记载:宋显章,字文光,明正德年间秀才。他很孝顺,父亲去世后,他守墓三年。辛未(公元1511)年,赵风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到了董口一带,有兵士砍伐了宋显章祖茔地上的树,宋显章失声痛哭。事情传到赵风子那里,赵风子很是生气,他下令杀了砍伐树木的士兵,并晓谕部下说:这是孝子的家乡,谁也不能扰害百姓。从那,董口一带的百姓生活很安定。四乡百姓听说后,也纷纷到这里躲避兵乱,人们对宋显章自然更加敬重。  宋显章四十岁去世,其妻辛氏痛不欲生,她把家产安排给侄便自缢殉夫而亡。这样虽然过份,但在当时却被当作烈妇之举大加宣扬。州守(县令)把宋显章夫妇的孝烈行为上报,请求旌表。因逐级上报不及时,又缺乏具体办事的人,很长未能获准。后来,都御史钱宏上疏并令修建了孝烈祠。到了嘉靖庚申(公元1560)年间,都御史朱衡、巡按御史刘存义获准赐田二十亩对孝烈祠做了重修。此后,建筑虽有损坏,却都进行过修复。部分建筑、石刻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1954年再度修缮时,增添了两栋石碑:其一为宋氏溯源和宗支记载;其二为重修碑记,碑文前重刻了宋显章生前友好--兵部尚书苏佑、御史仪宗岳原题碑文部分章节。由于年久失修和其它原因,孝烈祠建筑全部毁坏,建国前所有石刻也都荡然无存。  现存孝子堂系本地宋氏族人集资于1990年在孝烈祠原址重修的,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厅堂为砖木结构,正厅三间,西为耳房。门右廊下立1954年重修石碑;门左廊下新立重修孝子堂石碑。厅堂前有宋氏溯源和宗支分布记载碑和鄄城县人民政府“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各一栋。

圆融禅寺

圆融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山东圆融禅寺  它是在始建于北魏年间的亿城古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晚年辞官隐居故里研究兵法,修著兵书。威王念其功高,经常派文武官员前来探视,特建驿城以供食宿,孙膑去世后就葬在驿城前。北魏太和年间,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入中原传经,访此古迹,见此处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遂嘱弟子将驿城改建为佛教寺院,命名“亿城寺”(取“亿”安静之意)。亿城寺鼎盛时期,“僧众千余人,佛像万余尊”,堪称北方寺院之楷模,当时许多寺院的住持均由此寺选派,实为中国佛教文化发祥地之一。圆融禅寺可再现当年古寺雄姿。整个寺院采用轴线对称以塔为中心的建筑布局,五殿、一塔、一山、一池均座落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是放生池、天王殿、药师殿、佛塔、大雄宝殿、弥陀殿、文殊殿、须弥山。  

菏泽历山舜王庙

菏泽历山舜王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历山舜王庙在鄄城县阎什镇历山庙村西,东距阎什镇2公里。  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成都,虞君之后,历代传为贤明圣君,司马迁列之为五帝之一。皇甫谧云:“舜生姚墟”,据考姚墟即今山东省鄄城县麻寨乡舜城集。《史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历山、雷泽、河滨均在鄄城境内。舜20岁登帝位,它是一位仁爱、诚信、谦恭、勤政、爱民的帝王,后人思其功德,向往其遗风,在所耕之历山建庙以祀之,故名“历山舜王庙”。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帝年间开始修庙立碑,其后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复。

苏御史牌坊

  苏述御史牌坊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是山东省境内现存的五座明代牌坊之一。位于鄄城县西南12公里的什集镇北王召村。2006年12月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牌坊主人苏述,字绍尼,万历丙午年举人,丁未年进士,万历四十三年任河南开封尉氏县知县,泰昌元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天启二年赴云贵尝边,因长途跋涉积劳成疾,于同年返乡养病。朝廷褒扬其功,加封其为资政大夫,并在其祖籍建石坊以示褒扬。  苏述御史牌坊因黄河淤积原深埋于地下15米。2003年6月,北王召村街道开发,覆盖在牌坊上的柏油路面被耕翻拓宽,两侧的民房被拆迁。文物管理部门会同苏氏族代会成立了专门组织,自2003年7月6日至7月17日,历时十余天,耗资七万多元,顺利完成苏述御史牌坊抢救发掘保护工程,将六十多件牌坊石构件全部清理出地面。  苏述御史牌坊为全石质,四柱三间结构,通体雕刻,总宽度9米,高10米。正间宽3.5米,次间宽1.3米,四柱下均有夹柱扶持。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古代工匠巧妙的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线雕等多种技法,使所雕人物、树木、山石、马匹、龙、狮兽、花、鸟、鱼虫无不惟妙惟肖。四根石柱通体雕刻,石匠采用开光形式和高浮雕手法来表现雕刻内容,或吉祥图案;或历史典故;或神仙传说;或鱼樵耕读。题材内容丰富,构图比例匀称,线条生动有力,造型栩栩如生。石柱南北两侧各有夹柱扶持,八尊夹柱采用圆雕手法雕刻八组骑兽人物,中间两组人物头戴璞头,身着长衫,神态威武,胯下座骑为麒麟;两侧人物曲发虬髯,怒目圆睁,气势逼人;胯下座骑为雄师。该组石刻人物造型逼真传神,坐骑刻画矫健威猛,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  正间第一道梁采用透雕手法精工刻画龙首和双狮戏球。大张的龙口里含着嬉戏的小狮,戏球的双狮身体弯成了“U”形,狮口中衔着绣球的绶带,悠然之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工匠巧妙的运用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将龙口贲张的紧张气氛和双狮戏球的悠然自得和谐的融为一体,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获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梁上额坊刻有“万历丁未科苏述”,证实坊主人是在万历35年(即公元1607年)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进士出身,进而迈入仕途。  第二道雕刻宫殿朝见内容,人物众多,以正中端座者为中心,左右分侍而立,手捧奉物,神态恭谦。  第三道梁上表现军旅出行和车马仪仗,经跋山涉水,终达目的场景。苏述在天启二年曾奉旨赴云贵犒偿边军,这两道石梁所表现的内容应与坊主人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次间梁坊的雕刻内容要较正间梁坊的雕刻简单了许多,东西次间第一道梁各雕了一只奔跑着的麒麟,工匠运用高浮雕技法把麒麟刻画的意到神全,动感十足,当人们注目观察时,仿佛能听到麒麟奔跑时的喘息声和四脚踏地时的敲击声。第二道梁上雕有鹿、仙鹤、松树、戴乌纱的官员、翻飞的蝙蝠,寓意着福到、禄丰、长寿、升官的吉祥寓意。顶端为仿木结构的斗拱飞檐,但在1937年地震时顶端构件断折,石构件被拉到黄河修坝头。故牌坊只是正间自三道梁,次间自二道梁以下的部分。  2003年8月,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鉴定小组来鄄实地考察鉴定,鉴定意见书认为:苏述牌坊雕刻精致,雕刻手法多样,技艺纯熟,牌坊表现形式多样,雕刻内容丰富,造型逼真传神,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明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为全省现存五处明代石雕牌坊中所仅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明代石刻形制和雕塑艺术重要的实物资料。  苏述 (1580~1625)  苏述(1580-1625年),明朝大臣。字绍尼,号彭符,曹州府鄄城(今鄄城县什集镇北王召村)人。 明朝万历丙午举人,丁未进士,随后出任河南浚县县令,在任职期间建造了著名的江北“石头城”,后出任陕西巡案、浙江道监察御史。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文人出身的苏述曾率军平定了云贵叛乱,为国家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朝廷为褒扬其功,特敕建功牌坊一座,以荣耀乡里。…… 详细++  苏述 (1580~1625)  苏述(1580-1625年),明朝大臣。字绍尼,号彭符,曹州府鄄城(今鄄城县什集镇北王召村)人。 明朝万历丙午举人,丁未进士,随后出任河南浚县县令,在任职期间建造了著名的江北“石头城”,后出任陕西巡案、浙江道监察御史。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文人出身的苏述曾率军平定了云贵叛乱,为国家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朝廷为褒扬其功,特敕建功牌坊一座,以荣耀乡里。…… 详细++

羊左墓

  山东鄄城孙膑旅游城内,羊左合葬墓1979年就列入了县级文保单位.  山东鄄城孙膑旅游城内,孙膑墓、羊左合葬墓、荆轲墓都是旅游城的主打景点。  山东菏泽市文物专家孙明说,上世纪90年代,他曾经在孙膑旅游城做考古调查,当时的羊左合葬墓已经是作为遗址类的文保保护下来了,“不过,没有对羊左合葬墓做考古勘探,所以不知道具体范围、结构”。而鄄城旅游局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羊左合葬墓在1979年就列入了县级文保单位,古墓至今还在,是一个直径3米,高2米的大土墩。“古墓前面还有一块清代人立的碑,这块碑也有些残损了。”这位人士介绍,清代人的碑已经建亭子保护起来。那块碑叫“范县古义士左伯桃表墓碑”,立于1807年,高1.7米,面还有清代学者孙星衍撰写的碑文,正文书,共14行,行38字,共527字。碑文记述了羊角哀、左伯桃二人的义行和对他们合葬墓的考证。“在当地几十里区域内,丧葬习俗中至今仍保留着与羊左合葬墓有关的内容,人去世入殓后,棺木上要放一蓝色小瓦,上用红绳绑一箭镞,箭镞头对荆轲墓方向,瓦上刻‘箭射荆轲’四字,以保逝者不被荆轲所扰。”  鄄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路维民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羊左墓及墓碑更符合春秋时代的埋葬方式。”

历山公园

  鄄城县历山公园位于县城西部,温泉路以西、西环路以东、人民街和黄河街之间,规划面积230000平方米,总投资3346.41万元。历山公园是鄄城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的建成对于进一步发掘传统文化、改善鄄城生活环境,提高旅游价值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历山公园一期工程 是2010年该县实施的“民心工程”之一,当年提前两个月完成。优美、自然、舒适的公园景色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也成为了市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孙老家祠堂

孙老家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祠堂坐落于鄄城县孙老家村内,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占地10余亩,正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于明崇祯年间遭兵火而毁。清道光年间重建家祠,祠堂3间,坐北朝南,占地7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古朴典雅,颇具民族传统风格。祠堂内设有神龛,正中供奉孙膑雕像,神龛两旁陈列孙膑后人牌位。祠堂前面有家祠碑一座,碑阳刻有“孙氏家祠序”,碑阴刻孙氏分支概况。

荆轲庙

荆轲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荆轲墓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吉山镇李胡同村西南不远处。荆轲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葬于此。

历山古遗址

历山古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山古遗址:历山古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闫什镇历山庙村西20米,村西小学校地下,南临东西村街,西为新建舜庙建筑群,东、北两面为民居。历山庙村现有居民600人,村民以刘姓为主,明初迁民建村。遗址东西45米,南北77米,分布面积3465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最早发现于1980年的文物普查中,通过对历山古遗址进行铲探调查,得知文化层堆积3.7米,地表下1为扰乱层,1至2米为灰褐土,为汉至商周文化层;2至4.7米是灰黑土,为龙山文化层。主要有陶片、人骨、木炭、蚌片、烧土块和金属冶炼渣。陶片以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以绳纹为最多,方格纹、篮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有少量的磨光黑陶。从部分可以看出器形的陶片分析,历山遗址所包含的器物主要有鬲、罐、盆、杯、瓦等。标本现存菏泽市博物馆。遗址上旧有虞帝庙建筑,1958年建筑物被拆除,寺庙遗址东西约40米,南北50米,在遗址西50米立有元代所立的“重修虞帝庙碑”。关于历山,历代史籍中均有记载: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 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做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曰:“雷泽西南十里有山,孤立竣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南属迤泽之东北,有陶墟。缘生言舜耕,陶所在,墟阜联属,滨带瓠河也。”《隋志》云:雷泽县有历山。《元和志》曰:历山在雷泽县北十六里。《寰宇记》亦云:历山在雷泽县北十六里,在今濮洲东南七十里,接菏泽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鄄城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陈王街道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古泉街道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什集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红船镇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孙老家祠堂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荆轲庙
旧城镇 菏泽会盟台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闫什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箕山镇 亿城寺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李进士堂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董口镇 宋氏孝子堂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彭楼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凤凰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临濮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郑营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大埝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引马镇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左营乡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菏泽谷林尧陵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历山古遗址
富春乡 菏泽谷林尧陵 孙膑旅游城 东山禅寺景区 沙土庙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亿城寺 宋氏孝子堂 圆融禅寺 菏泽历山舜王庙 苏御史牌坊 羊左墓 历山公园 孙老家祠堂 荆轲庙

鄄城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