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印江团龙旅游景区 团龙民族文化村 | 印江团龙旅游景区 团龙民族文化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贵州省印江县境内处 梵净山又名九龙山,团龙为首。古谚:“梵净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谁人能识破,银子用撮箕”,源自灵山深处的圣水溪流在山间福地绘成一幅巨龙图,“团龙”之名由此而来。 团龙汇聚土家民俗风情,土家族世居武陵山区,团龙土家人聚居于这武陵主峰梵净山中,完整保留了土家吊脚楼、风雨桥等土家民居,完整保留了过赶年、傩堂戏、花灯、女儿会、山歌对唱、摆手舞等土家民俗活动,团龙——“天然土家民俗博物馆”。 自古名山出好茶,团龙绿茶明清时期即为朝廷指派贡品,生长600年的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团龙人喜饮“灌灌茶”。印江为优质茶大县,以团龙为代表的“梵净山翠峰”多次获全国金质奖,获全国原产地保护。 原始山林,圣水清泉,薄雾回环,富足的负氧离子颐养村中百岁老人,团龙历有“长寿村”称谓。 故有游人惊叹:住一栋土家木楼、看一场土家花灯、听一曲土家山歌、饮一杯梵净佛茶、过一段闲暇时光,做一回飘逸长寿的团龙人。 提示:团龙村位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西麓,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距离印江县城42公里,距离梵净山第一皇庵护国寺5公里,西上梵净山拜万米卧佛、攀金顶必经之地。 信息来源: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
梵净山风景区 | 梵净山风景区位于铜仁地区的西北部,处于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72米,总面积约567平方公里,景区具有独特的风光,也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 梵净山山青水绿,每两条山岭间就有一条溪流,人称“九十九溪”。这些溪流汇成黑湾河、马槽河等11条主要河流,呈放射状奔腾而下,沿途多急流险滩,跌水瀑布。发源于西部、北部的河流为乌江水系,梵净山即是这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梵净山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佛教胜地,“梵净”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脱俗之意。自明万历年间开始,建梵刹庙宇,凿朝山便道,成为与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遥遥相对应的佛教名山。现在保护区内,保留着众多的寺庙遗址,生长着多种古老的珍稀树木,栖息着黔金丝猴等珍禽异兽。 梵净山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区。 梵净山由于地质年代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境内群峰高耸,溪流潺潺,飞瀑宣泄,呈现奇秀景观。 梵净山地区佛教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千多年前唐代时期周边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到明万历初年(1573年)佛教活动空前繁荣。梵净山又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 梵净山区域有着众多的历史遗址和文物。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更为梵净山的旅游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金顶是山顶一座孤立突兀的石峰,净高达94米,顶部常年云雾缭绕,紫气升腾,每当日破云霞,彩云绚丽,山顶金黄一片,蔚为壮观,故称红云金顶。 镇国寺又名下荣殿,位于明初,后多次重修垮塌无存。1992年建并佛教开光,殿内供有释迦佛和西域迎来的玉观音,前来朝拜的人们接踵摩肩。 一方岩石毅力崖边,高10余米,顶上一斗状石堆放在一根较细的石柱上,上大下小,形如蘑菇,因此得名。此石大有一触即倾之势,奇险异常,然而它却顶立地,稳稳站立若干万年。 蘑菇石是梵净山的精魂,是梵净山的象征。位于山顶部,整个山体层层叠叠,堆砌有序,势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气势巍峨,故称“万卷书”。传说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白马穿云破雾,前踢触及梵净山,从马上落下一叠佛经化石而成。 金刀峡位于金顶正中处、深约90米,最狭窄处不足1米,仅能一人通过,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传说那是释迦佛和弥勒佛争金顶修道,玉皇大帝公平裁决,用金刀劈破故而得名。信奉的人们依据传说于左建释迦殿,右建弥勒殿。 太子石是一个奇特的景点,相传皇帝妃子九皇娘到梵净山修行,小太子见不到母亲,悄悄溜出皇宫历经艰难s险阻终于来到梵净山脚牛尾河边,太子仰望金顶,声声呼喊母亲,撕裂人心,催人泪下…… 由西线印江方向上梵净山途径此峡,距金顶有2500米,峡宽仅容一人通过,峡口涧深万仞,目不见底,是一绝险之地,是观赏梵净山各美景的好地方。 梵净山生态环境良好,溪流遍布,人称“九十九溪”。溪水清澈,至上奔腾而下,多激流险滩,跌水瀑布。是游山戏水的好去处。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乡黑湾河梵净山景区 电话:0856-6720358 官方网站:http://www.fjsfjq.com/ 开放时间: 8:00-16:30 交通 火车: 游客可乘坐K71/74(上海南-重庆北)到贵州铜仁下车,也可乘火车K267(北京至怀化)至吉首转汽车南站乘下午13:30的汽车到铜仁(一天一趟,约3小时左右)。 客车: 省外湖南的长沙、张家界、常德、吉首、凤凰每天都有客运班车发往铜仁,旺季在铜仁汽车北站(铜仁火车站前200米)每天有多班客运车辆发往梵净山,票价每人25元。淡季需先坐车到江口县汽车站,再转车去梵净山。 门票 旺季110元 淡季90元 开放时间 110元(旺季); 90元(淡季), 淡季: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 14周岁(含)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 70周岁(含)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 残疾人(凭县、市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残疾证)。 14-18周岁(含)未成年人(凭有效证件、60-69周岁(含) 老人(凭有效证件)、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现役军人(凭士兵证或军官证)。 享受优惠门票: 55元(旺季),45元(淡季)。 观光车票:20元往返;10元单程。 身高1.1米以下儿童免票, 身高1.1-1.4米儿童、70周岁(含)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优惠价格为10元往返;5元单程。 索道票:160元往返;90元单程,身高1.1米以下儿童和带团导游(凭国家导游证)免票。 |
护国禅寺 | 护国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梵净山西线古寺众多,是传统的朝山路线,早在唐宋时期,印江就有甲山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梵净山护国寺等众多寺庙,到了明清,梵净山区佛教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中国佛协曾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护国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兴旺于明代,改称“护国寺”,兴旺时期,两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庙宇重重,几百僧人而佛乐声声。但后来若干次兵匪患难,几度重毁重修。护国寺现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山门的门额上“护国禅寺”蓝底金字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书法协会主席、印江籍贯的魏宇平先生所书。进山门后,第一座建筑为天王殿。 然后过放生池,走“T‘型桥,拾台阶而上,到大雄宝殿。此大雄宝殿为西南之最,它面宽36米,进深31米,高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四角供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大雄宝殿两边供奉24尊天。 大雄宝殿左边文物展厅,玉佛请自缅甸。碑碣、药师佛12叉神将等佛像出土自护国寺修复过程中,有一尊佛像背面刻有“万历三年”四字。 大雄宝殿右边书法展厅。“黔山第一”匾是清代题写“颐和园”大书法家严寅亮所书,原先这块匾就放在护国寺的大门上,寓意护国寺为黔山第一皇庵!这里还有西藏十一世班禅母亲朝拜梵净山的照片,和她送给护国寺的班禅照片等珍贵的东西。 现在的护国禅寺于1998年重建,重建的经历颇有些曲折。1956年护国寺尽毁,仅存残墙荒基,占地约12500平方米。1992年贵州省佛教协会捐资修建木结构寺庙六间,供游客朝拜。辽宁高僧僧佛友有感于残垣断壁,挑起了修复护国寺之重担,于1998年9月1日开工历经六载艰辛经营,共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占地16950平方米。 2003年护国禅寺落成。2004年9月在护国禅寺举办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暨大雄宝殿开光典礼。 |
沿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 | 乌江山峡秀山秀水,纷呈世上奇观;土家文化多彩多姿,尽显人间美色”。滔滔乌江一泻千里,与这里源深脉厚的土家文化水0融,相得益彰。10月18日,旨在推介沿河独特旅游资源,以“神奇乌江画廊、多彩土家文化”为主题的中国贵州·沿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旅游文化节隆重开幕,行署专员谌贻琴代表地区四大班子讲话,沿河县委书记顾明杰致欢迎辞,“多彩贵州”艺术-出多位实力派演员助阵,国家功勋级画家、北京华夏神龙艺术研究院院长龙黔石,向文化节馈赠了力作《黄河龙·长江龙·乌江龙》。山峡娇媚,土家儿女情浓。沿河县委书记顾明杰在致辞时说,沿河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特色旅游区,是贵州东北部进入华中地区的黄金水道,素有“黔北古邑、乌江要津”之称,境内有可与长江三峡比肩的乌江山峡百里画廊等自然景观,有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沿河民族风情浓郁多彩,土家摆手舞、舞蹈肉莲花,傩堂戏渊源流长,世人瞩目。为此,沿河不失为大贵州、大重庆、大武陵圈中的一块独特的旅游宝地。近两年,沿河围绕“滨江旅游大县”的发展目标,举力推介独特的旅游资源,构建了“一江(乌江)两镇(淇滩古镇、洪渡古镇)三区(麻阳河黑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东革命委员会旧址土地湾红色旅游区、霸王谷自然生态旅游区)”的旅游架构,绘制了湘渝黔“张家界—凤凰古城—梵净山—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重庆龚滩古镇”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传统教育旅游和旅游产品消费五大市常 景点位置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
依仁书院 | 依仁书院位于印江民族中学图书馆两侧,是一座坐北向南的明代建筑物,开口式三合院,占地总面积近400平方米。整个院址东西宽20米,南北深19,5米,院内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2000年,印江民族中学60周年校庆,又将依仁书院全面修缮,讲堂五间开设展厅。正堂门额“依仁书院”,凸露四柱挂楹联匾,东西房各三间,院坝青石板铺就,踏步5级直登正堂门。院内阶檐成曲尺连通,石磉雕刻精致,油饰彩绘,雅致怡人。尘封了400多年的依仁书院现为永久性展览与收藏民族中学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据《清道光思南府续志》载:依仁书院“讲堂三楹,中为讲堂,楹左分斋四,楹右分斋四,为生童肄业所,后三中为尹珍、李谓二公祠,左右房各一,除山长房外,余一间住生童,外为头门,缭以垣院,制毕备。” 依仁书院,原为龙津书院,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印江知县张镕始创。明嘉靖十年(1631年)知县彦阶在龙津书院前东南角修建文昌阁,寓“文运昌盛”之意,并对龙津书院维修改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县刘名标、马仕芳对龙津书院再次改建,更名为“依仁书院”;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马仕芳到依仁书院兼任教员,每周授课三日。此后,断断续续均有知县到院授课。清嘉庆七年(1802年),知县张步虚更“依仁书院”为“近奎书院”;嘉庆十五年(181年),知县施学树恢复“依仁书院”称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立印江高等学堂;民国七年(1918年),设立印江蚕桑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立印江初级中学:1987年,印江自治县成立,在此扩建校舍,更名为印江民族中学;1999年,中央委员、中联部部长戴秉国题写“印江民族中学”校名。 中国当代书法家、雕刻家,印江籍王峙苍先生题联日:“依仁游艺滚滚风涛成志趣,博文通今莘莘学子有攸归”;“学海渡迷津广育英才竚看登龙声十倍,蓬山赐玺褒扬书法钦命题额耀千秋”。此联书法源出晋、唐,并自成风格,气势雄浑,点画圆厚,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而文字对仗工整,贴切自然,读来使人生气勃勃,感悟书法之乡的遗韵。 依仁书院大梁题记已于2000年漆掩,次梁彩绘“帝道遐昌、皇图巩固”,“闾邑绅耆,士庶仝建”,落款为“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六普下照徒通文孙心灵曾孙源楷玄孙广珍裔孙虚政主持本学徒觉序孙昌荣曾孙隆德石梓匠陈仁祥李安仁”。现展厅分六个部分,有前言、校史沿革、结束语等41块展板,正厅正中屏风“印江民族中学校史陈列室”,两边均堆放学校各项工作获奖的奖牌。正厅地平为水磨石混凝结构,天井采用青石板墁铺,勾缝对齐。檐柱、金柱各6根,柱磉雕刻有人物故事,饰鹤颈椽、鹤颈板,下为二字板、格扇窗、走马板、脚枋。驼峰6个,穿枋4块,彩绘“平升三级”、“满园桃李”、“金玉满堂”、“教子登科”、“喜报连科”、“尚书红杏”。明间采用28柱,其中12柱落地;两次间56柱,28柱落地。东西厢房硬山顶,盖小青瓦,硬板装修面壁,饰鹤颈椽、鹤颈板。整个结构为穿斗式,无脊饰。 依仁书院,东贴民族中学图书馆,西靠体育场,前对逸夫教学大楼,临峨岭环翠,后抵戴氏宗祠,倚大圣礅为屏。在印江民族中学的假山、花园及柏树森森的陪衬中,典雅而清丽,奎壁而腾辉。门前池内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假山蘑菇石,神峰秀美;江城砥柱的文昌阁,神韵飞鸣;双狮拜校,岿然挺出;先师孔子,词林宗匠;莘莘学子,追赶牛顿;芸芸众生,亦问《离骚》。亦正因如此,美籍华人太空博士吴学超不远万里反哺母校设立奖学金,邵逸夫解囊修建教学大楼,中央委员、中联部部长戴秉国题写校名。 依仁书院自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以来,历经400多年风雨,教书育人一直未断。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曾饱经沧桑,亦数度辉煌。数百年来,印江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校之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壮丽凯歌。最突出的有明代的左佥都御史肖重望,清乾隆进士王道行,清恭书“颐和园”独邀“宸赏”的书法家严寅亮。进士、举人、岁贡、解元、贡生不计其数,如:柳宗芳、柳元翘、陈士瑞、周雅湘、李茂松等,有父子同榜,亦有兄弟登科。逐有当代美籍华人太空博士吴学超,中央委员、中联部部长戴秉国,知名书法家王峙苍、魏宇平等等。 信息来源:印江政府网 陈法权依仁书院 信息来源:印江政府网 陈法权 |
蔡伦古法造纸村 | 离印江县城20公里就到了合水镇,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叫着蔡家坳。“蔡伦古法造纸文化村”位于此地。 在村庄的沿河两岸,有传统造纸工具器皿,有古老水车、水槽、烤料窑、一百多个老作坊。从事造纸生产百多户人家,年产白皮纸约三百吨。这个传统的造纸工艺流程复杂,有说法“造纸不轻松,七十二道工,道道需用功,外加一道口吹风”。可以欣赏这个古造纸工艺。蔡伦是湖南人,蔡家坳村寨蔡氏百姓多从蔡伦老家迁徙至此,带来了蔡伦的古法造纸文化,流传至今。这里的百姓纪念着蔡伦祖师,家供蔡伦纸牌神位,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蔡伦生日举行纪念蔡伦活动。 为什么古造纸术能在这里远古流传,原来印江也是出名的“书法之乡”,书法文化的兴盛带动了造纸行业,因为这里造出的纸叫做“白皮纸”,又称作“文章纸”。白皮纸是书法和工业的优质纸,其纸有质地坚韧、细腻、柔和、色泽白、吸墨性强等特点,中国著名大画家徐悲鸿,抗战时期创作的大量国画,不少就用的是这里的白皮纸。白皮纸还可以用在纸伞、窗花、鞭炮引线等许多方面。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 |
亚州第一垮 | 亚洲第一垮——1996年9月18日凌晨,县城东面峡谷山体自然塌方270万方堵塞印江河,一夜间形成10多里长,面积3800多万方的湖泊,淹没了朗溪古镇。为全亚洲最大的山体滑坡,世人称为天下奇观。 亚洲第一垮位于印江县城东郊2公里处,印江县城至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公路必经之地。 印江河是乌江一级支流,1996年9月18日,在靠近印江县城的岩口发生前所未有的山体大滑坡,形成270万立方米的堆积大坝,壅断了印江河水。由于岩口以上集雨面积644平方公里,岩口点年均径流量6186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3立方米/秒,遂很快形成最大库容量为6240万立方米、最宽水面321.5万平方米、最长回水线10.62km的岩口堰塞湖,水深达42.24m,淹没了朗溪镇。据专家考证,为全亚洲最大的山体滑坡,所以称之为“亚洲第一垮”。 |
红云金顶 | 红云金顶,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峰”。 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景点位置 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景区红云金顶 |
木黄会师纪念碑 | 木黄会师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左侧的将军山腰,前临横河。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6县的广大毗连地域,建立黔东特区政府和百余个乡苏维埃。同年8月,任弼时、-、萧克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永新突围经湖南进入贵州,于10月下旬到达印江木黄、松桃石梁一带与贺部胜利会师(红三军则恢复二军团番号)。 1976年0印江县委决定在木黄建立纪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是-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大字楷书,碑呈方形,上小下大,高14.2米,设有护栏和台阶,占地720平方米。 |
紫薇王保护园 | 紫薇王保护园坐落在贵州省印江县永义乡政府所在地,西线上梵净山必经之路。距离印江县城30公里,距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西线山门5公里。 园内有一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薇树”,树龄1380多年,树高34米,冠径15米,胸径1.9米。1998年被选入贵州省古、大、珍、稀树名录。因属第三纪残遗植物,科学界视为活化石。此树目前在国内没有发现第二株,世界上也只在日本福冈发现比此稍小的另一株。 千年神树,可览性为四字:稀、奇、神、灵。 稀:第三纪残遗植物,绝无仅有。 奇:树一年开花三次,脱皮一次。 神:种子落地不生,枝条嫁接不活,树干、树叶均可入药。 灵:当地百姓和过往游客常拜祭该树,神树也尽荫庇众生。 |
老金顶 | 老金顶古称称“月镜山”,是因为此山岩石有“月镜”现象产生。据史书记载,风清月白之夜,人们在老金顶每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后人虽无验证者,但老金顶岩石化学成分纯净、石质坚硬而细腻,在特定的空气和光线条件下,产生“月镜”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月镜”为梵净山所特有,便让人不得不对梵净山的灵异而无比地崇敬和钦佩。 从老金顶放眼四顾,身边远远近近的石林出露无遗,千奇百怪且各具魅力,而巍峨起伏的群山,茫茫无际的林莽,似乎就微缩成眼前一面波光荡漾的碧海,就连气势雄伟的新金顶,此时也不过是脚下一座石磴而已。 景点位置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梵净山月镜山 |
棉絮岭 | 棉絮岭,原是高山沼泽地带,脚踩在上面,好像踩在棉絮上面一样。这里竹林如草,紫雾若纱。站在这里,可以隐约眺见红云金顶雄姿。 是西线观看梵净山万米睡佛的最佳地段。像这样惟妙惟肖又宏大伟壮的佛陀睡相,在全国独此一家别无第二。在这里,真是望不尽的层层山水,层层佛境;悟不尽的梵天惮思,净土菩提。 棉絮岭拜佛台原被喊为舍身岩。当年是朝山路上最险要的去处。这里形如一座巨大石台。左边是肖家河,右边是牛尾河,而且金顶双佛清晰可见。梵净之水东面的汇成辰水、白河,流入湖南沅江,西边之水汇入乌江。人站在这里,若蹈空御风。因为这里太过危险,当年朝山香客都要对佛祈拜,因此叫做拜佛台。 景点位置 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 |
九皇洞 | 九皇洞位于梵净老山之下,洞口石墙依石壁而建的九皇洞由石门入门,见一方整齐的在天井,尔后伸入洞内。扉崖的石墙上,刻有“洞天福地”四个大字,笔锋隽秀。据说这里是明朝万历皇帝的李皇娘修行的地方。 金顶的金刀峡上共建有三座飞桥相连,其中顶上的一座称为“ 天仙桥 ”,为明代所建,长4米,宽1米,是从50千米以外运来的块块巨石砌成的拱桥。在金刀峡左右两侧的金顶绝顶,曾建有庙宇,分别为“释迦殿”和“ 弥勒殿 ”。佛殿后的巨石,有的称之为“晒金台”,有的称之为“说法台”;金顶左侧有“拜佛台”;金顶半山便是“舍身岩”;金顶半山还有观音洞,洞内有石雕佛像。 景点位置 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 |
敇赐碑 | 敇赐碑的全称叫《敇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是梵净山值得一看的明代文物,此碑建于明万历46年,即公元1618年,是御僧妙玄奉神宗皇帝之命将梵净山金顶古佛道场重新鼎兴之后,由神宗皇帝下圣旨敕建的。执笔者为户部郎中李芝彦。户部郎中相当于中央朝廷的副部长。碑文全是楷书阴刻,共计1349个字,其中序文838个字,附文511个字。文章写得骈丽华美,气势汪洋恣肆;内容丰富详实,感情酣暢淋漓。是记录灵山佛教发展历史,确定灵山佛教地位的最权威、最有价值的资料,也是描写梵净山山川形胜的第一美文。 景点位置 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 |
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地 | 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环山小镇中间,木黄镇的山青水秀名冠一方。兩条清澈透底的小河环镇而下,鱼泉从后山突涌,穿流在人户间的檐前屋后。一幅不是江南水乡却胜是江南水乡的玲珑景致。1934年10月,工农红军第2和第6军团在此会师,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贵州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木黄之名,从此载入史冊。炮火硝烟的将军山上,如今巍然屹立着红2、6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运筹帷幄的水母宫殿,早已辟为了红军会师纪念馆。走进朩黄,就好像走进了1934年热情燃烧的红色岁月,就好像置身于一部理想主义的红色经典。 |
万卷书 | 登上梵净山顶,“万卷书崖”便赫然映入眼帘。整座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页岩,势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气势宏伟,人称“万卷书”。万卷书是梵净六大奇观之一,早已闻名于世。古人有诗赞曰:“牙谶玉轴是谁储,万卷堆来混代初;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赋予此景人文的光辉。 玄奘和尚西天取经返回时,也专程来梵净山拜参弥勒古佛道场。已经快到红云金顶,却因为坐下白龙马偶失前蹄,从背上散落一叠佛经,因缘得当,竟然落地生根。 景点位置 贵州铜仁江口县梵净山山顶 |
地区 | 景点 |
---|---|
大云社区 |
---- |
城南社区 |
---- |
川岩村 |
---- |
张家村 |
---- |
塘池村 |
---- |
小泽村 |
---- |
小云村 |
---- |
黔溪村 |
---- |
上槽村 |
---- |
大尧村 |
---- |
青杠林村 |
---- |
杨柳塘村 |
---- |
同心村 |
---- |
峨岭关村 |
---- |
普同村 |
---- |
岩底村 |
---- |
坪兴村 |
---- |
峨岭村 |
---- |
曾家坳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