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南平 >> 政和县

政和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佛子山风景区

佛子山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佛子山风景区 国家4A级风景区,位于外屯乡境内,距县城28千米。海拔390—1363米,主峰海拔1363米。景区总面积52.3平方千米,由佛子岩、稠岭、梅子坑、七星峡谷和黄岭等五个景区组成。主要风景点有佛子岩、笔架山、狮峰群、梳妆岩、夫妻岩、弥勒岩、观音岩、天柱岩、鹰岩、蛙岩、猴子岩、悬柱岩、石笋、石柱、石屏风、七仙女下凡、天墙岩等20多处。  信息来源:政和县地方志

凤头楠木林

凤头楠木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政和凤头楠木林3A景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距离政和县城36公里,东平镇区3公里,松建高速出口6公里,武夷山机场108公里。与著名景区武夷山、白水洋毗邻。该景区核心区凤头村是闽北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是中共政和县第一支部诞生地。为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特色旅游景观名村、省传统村落、省生态村、省渔业示范基地、省森林人家、清新福建-美丽乡村之名村古镇。景区优美的生态田园风光、山水风光与多彩的民俗文化、历史遗址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生态与文化、红色与绿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景区突出“三色六香”,三色即:红色(红色旅游)、绿色(楠木林科普观光)、白色(优质矿泉水、白茶、白酒),六香即:花香、果香、酱香、酒香、水香、茶香,逐步建成以楠木林为中心,以红色文化体验和休闲观光为主线,分为凤头楠木林、红色文化旅游区和休闲观光区三大分区。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石圳村

石圳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石圳村,位于政和县城西部之七星溪南岸,距城关仅5公里,地处七星溪河谷平原及台地,地形近似半岛。如今已经没人知道村子始建于何时,但最迟也在宋代中叶。石圳现有村民126 户,人口500 余人。石圳自古被称作风水宝地,村背靠的是一座卧牛岗,优越的地理使其能年年五谷丰登。山青林郁,水迴路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象,非“美丽”二字所能概括。  受益于卓越的地理环境,村子曾有段辉煌的历史。村子中的还残留旅店、酒店、药店,金店、烟馆等老建筑的一些断垣残壁,如今它们就像几位历尽风霜的世纪老人,倾诉着曾经的辉煌。  推荐游览路线:田园风光→牛头山→桐岭峡→石圳人家→牵牛树→妇女之家→古码头→千年拴船树→福主庙→妈祖宝殿→古渠→四大庄场→林厝大院旧址→赌场、俱乐部遗址→七星井→豆腐坊,金银店,烟馆、迎春楼遗址→福兴寺,临水宫→白茶企业大与茶问、白茶博物馆→风水香樟→葡萄采摘园→海军坝→白茶广场→袁氏酒肆→叮当桥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云根书院

  云根书院  云根书院位于政和县城南青龙山上,临近烈士陵园,每日都有众多政和及外地游客登临书院。新建的云根书院,远远望去,规模恢宏,蔚为壮观;书院建筑群是仿宋建筑风格,体现理学文化,格调高雅,风貌独特,古色古香。沿着石阶往上走,首先见到的是高高矗立的牌坊,书院内建筑群的主体有朱子阁、先贤祠、天光云影楼、碑廊以及朱熹雕像等部分,院内亭阁游廊、小桥流水和院外青山绿水相互映衬,书院更显得气宇轩昂。站在最高处的朱子阁上,临风凭栏,山川河流、阡陌田畴、桥梁楼宇……熊城美景尽收眼底。书院总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工程于2004年8月动工,历时3年,2006年10月竣工,包括公路等附属工程建设,总投资达400余万元。这次是第七次易址重建。  走进书院,朱子阁、先贤祠、碑廊最吸引人们的眼球。目前,朱子阁内只陈列着朱熹、朱熹之父朱松、朱熹祖父朱森的石刻影雕,以后还将陈列有关朱熹家族的文史资料等供人参观、查阅。先贤阁陈列着数十位政和县历史名人和革命先烈的影雕以及他们生平事迹介绍,在这里缅怀先人,笔者心中油然而生对先人烈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感到政和县历史和人文的厚重。目前,朱子阁、先贤阁在平时不对外开放。碑廊也是核心看点之一,从碑栏上的《重建云根书院记》可以读到政和部分历史、朱熹的家史及其一家三代在政和创办书院,延师讲学,施教于民,开政和文化教育之先河的渊源;碑栏上数十首古今名士的诗赋更是风采熠熠,墨迹飘香。  朱熹一家三代人与政和,尤其是与政和的文化教育有很深的渊源。政和由于地域偏僻,教学荒疏,宋代之前,人才寥落,文化滞后。宋政和八年(1118年),朱松(朱熹之父)出任政和县尉,并举家迁居政和。朱松在任及寓居政和期间,非常注重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先后创办云根书院、星溪书院。其子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学真谛。从此,政和文风振兴,英才辈出,才有了“先贤过化之乡”美誉。如今的云根书院已成为政和县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白水洋

  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  交通:到达福建的省会福州,到福州车站有很多从福州到屏南的长途汽车.  行程:五个半小时.自己驾车四小时.  2007年新增交通:宁德到屏南的二级公路开通,坐飞机到长乐机场也有很多直接送宁德的班车,再从宁德到屏南很快的.  关于屏南的宾馆:屏南的宾馆在这两年一下子多了起来但多是民宅改造的也有不是的,比如比较有名比较好的就是八一宾馆和天外天了,比较新服务设施比较正规比较全.   

佛子岩

  佛子山景区面积137.3平方公里,由地下、地面及立体空间组成,东至旺楼,西至蛙岩,北至铜盆山,南至镇前鲤鱼溪,分为狮峰核心景区(11.5平方公里)、旺楼二级景区(3.8平方公里)、七星溪二级景区(6.5平方公里)、铜盆山景区。  佛子山境内山坡树草保护完好,珍惜名贵树种繁多,如红豆杉、香妃树、古稀金树、猕猴桃等,有政和的“原始森林”和“名贵树种基地”之称。佛子山人文景观丰富,有可供赡仰的革命遗址、游击队战斗过的山洞及佛教圣地等。四季气温清爽,景色宜人,民俗风情独具特色。明代诗人曾对此发出“倚马稠岭坑上望,分明有狮在高岗,孤峰回挺天光碧,巨石还依曙色苍”的咏叹。  佛子山风景区具有独特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其突兀而奇特的地质景观堪称华东一绝。178米高罕见的狮峰巍峨险峻,翘首云天、形神兼备,狮峰周围有成片原始次生林,自然环境优美,峰顶是绝佳的观景台。景区的标志性地质景观——佛子岩,巧夺天工、惟妙 惟肖。因其与夫妻岩的组合中极像佛家弟子而得名,周围奇峰林立,植被丰茂。与弥勒岩、望鹰岩、悬柱岩等构成一座天然山水盆景。险峭峻拔的笔架山,峰峦奇特。临坡面崖高230余米,因峰峦酷似笔架而得名。这里山峰耸立,峭壁悬崖,地貌奇特。笔架山林木茂盛,古树葱郁,从不同角度解读此峰,景色更为美妙。除了上述三座主体山峰外,著名山峰、岩石、石洞等景点还有43处。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虹溪

  虹溪  虹溪位于洞宫山景区中心麒麟岩下,长10余公里,宽约3米,令人惊奇的是,如此长度的储赤色河床,居然如刀削斧劈一般平坦。溪中全然不见河卵石和泥沙。关于虹溪的由来,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龟蛇精为患洞宫山时还没有虹溪。因此,旱灾、涝灾连年不断,百姓辗转沟谷,无以为生。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两位仙人下凡消灭了龟蛇精,并用神牛、神犁从洞宫山起沿环峡一直犁到屏南,造就了虹溪和鸳鸯溪。在虹溪新旧桥之间还屹立着一块球状山岩,人称“风动岩”。几人合力推之,能微微晃动。  在洞宫山雾中桥下峡谷中的8块岩石上,布满了280多个形状规则、大小各异的同心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条数公里长的峡谷中,仅有这8块岩石上有同心圆图形,且这8块岩石石质十分坚硬,风钻在上面弹跳也不过留下些白点。因此,关于它的由来,人们众说纷坛,或疑为外星人所为,或疑为火山爆发所致,或疑为沧海桑田时海生动物所为,或疑为古越族图腾或宗教信仰的遗迹等等,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将它命名为”怪圈”。  一位作家曾生动地描写道:“它如符咒,如密码,如一页页读不懂的天书,却又使人隐隐感到,那是天工造化对人类的某种暗示,某种隐喻,某种呼唤。”

杨源文化旅游区

  名胜古迹: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境东南的洞宫山,群峰重叠,高耸云天,状如莲花;九层瀑布,飞流直下,声如雷鸣;怪石奇洞,星罗棋布,被道家称为琅环福地。共有85个风景点,其中大小岩洞36个,有民间传说魏虞二真人炼丹飞升的动人故事,为政和县五大天然风景区之一。1936年叶飞率领闽东红军与黄立贵率领闽北红军于洞宫山会师,开辟革命根据地,留下著名的“洞宫山联席会议”的革命史迹。政和九层际电站峻工后,又增添不少游览佳处。  文化特点:杨源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民风纯朴。朱熹、赵迪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洞宫山均留有墨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英节庙内的戏神壁画,被载入《中国戏曲志》;“四平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仰头村被誉为“闽东北红军会师圣地”。  特色经济:全乡拥有锥栗3.5万亩,小径竹5万亩,茶叶5360亩,种植反季节蔬菜7300亩,珍稀菌10万平米。2007年引种清香型特色烟“红花大金圆”1000亩,并喜获成功。2006年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4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030万元,工业总产值2400万元,全乡财税完成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2元。  信息来源:南平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南平市人民政府

政和隆和茶庄

  福建隆合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大红袍、红茶、白茶、绿茶、花茶等多种茶叶生产、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隆合茶业根植于千百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精华,在传承祖辈制茶技术上,不断提升制茶工艺和品质,以自然健康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赞誉。  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东干风景区,周围青山、农田、竹海、名人墓葬、历史遗迹、名贵古树群相环绕,内部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一片徽派风光。优美的环境造就了隆合的文化涵养,悠久的历史成就了隆合的品牌积淀。隆合茶业以“中国茶文化力行者”作为自身的发展定位,多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文化促进产业,产业带动文化”的发展战略,为闽北茶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始创于1993年,历经“鑫隆茶厂”、“隆合茶厂”、“福建政和隆合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隆合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红茶、白茶、乌龙茶、绿茶等多种茶叶生产、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和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信息来源:南平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南平市人民政府

水濂洞

  水濂洞  水濂洞据说是孙悟空奉观音之命来保护鸳鸯时的住所。昔日宜洋武举张朝升举加来为宜洋村选八景时,就把洞外的百丈漈列为宜洋八景之一列—“漈水成烟”。形容此处的瀑布的水飘洒不知几千里,如烟似幻。人立于瀑布之下,只见一泓直泄,气势非常,给人以清溪之水天上来的感受。曾有诗云:“万绿丛中雪浪飞,惊涛荡谷似沉雷。潭边仰望千寻瀑,疑是游龙下翠微”。我国原有黄果树、连云港、雁荡山、武夷山四大小濂洞之称,有关专家认为应加上百丈漈水濂洞,并将它列为全国“五大水濂洞”之首。美丽的神话传说,与现实景观交缠在一起,自然和谐。  从瀑布朝底下看去,云卷云舒,象极了一群白衣素裙的仙女笑闹着相携飘落九天。潭边林木森森,景致清幽,晴天时清晨至近午,阳光下,长虹卧波,气象万千,一瀑兼雁荡大龙湫之雄奇与小龙湫之灵秀。百丈漈丰水时,冲力极大,只一重瀑布;枯水季节,则形成三重瀑布,它与下方的青蝶漈之间不足300米,其间却多隔着六重瀑布,其中百丈漈与青蝶漈皆为百米高瀑,它的落差高达300多米,直至仙人桥方能一窥它的全貌。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镇前镇  景区介绍:  鲤鱼溪发源于武夷山鹫峰山脉北端,属蛟龙溪上游梨溪支流。主河道全长7.1km,流域面积16.8平方千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森林覆盖率达86%,年均温13.9℃,具有独特的“二元”气候,素有“天然夏都”的美誉。  风景区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保护良好,生物种类繁多。近些年,在绿色生态与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引领下,人们封山育林,封河养鱼,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发展迅速,青砖黛瓦、虹影廊桥、戏鲤垂柳、松涛竹海,先后被评为省“水乡渔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等。  特色景点:犀龙桥、长青桥、福源桥、鲤鱼文化公园等  特色特产:银针白毫、白毛猴、政和工夫  交通路线:动车至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镇前镇  联系电话:0599-3287416  信息来源:福建省水利风景区协会  镇前镇  政和县辖镇。五代晋设关隶镇,清属十七、十八都。1951年设第二区,1958年改镇前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蛟龙溪上游,距县城28公里。面积234平方公里,人口2.5万。小浦公路经此。辖镇前、梨溪、梨洋、洋厝、南坑、横坑头、里洋、茶溪、宝岩、下园、际头、半源、角坂、湘源、下庄、连坑、筠竹洋、郢地、西溪、齐家洋、蓬岭21个村委会。乡…… 详细++  信息来源:福建省水利风景区协会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  景区介绍:  景区内水文资源景观丰富,乐溪流域风光旖旎,水光潋滟,沿岸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彩,文化底蕴积淀深厚。从郁郁葱葱的千手观音柳,到古香古色的锦屏古村落;从宏伟壮观虎头际瀑布,到最有悠长历史的杉木王;从最有省级文化的后山廊桥,到如换新妆的岭腰周弄洋松林岛示范段,步移景异的乐溪两岸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同时景区交通便利,是革命老区村、省级生态文化村、省级旅游文化品牌村,具有中国古村落之称,风光绮丽,山水神秀。  特色景点:香炉尖云海、千手观音柳、虎头际瀑布等  特色特产:银针白毫、白毛猴、政和工夫  交通路线:动车至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  联系电话:0599-3272091  信息来源:福建省水利风景区协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水利风景区协会

纱帽岩

  纱帽岩

铁山大岭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洞宫山风景区省级风景区,位于杨源乡境内,距县城70千米。景区总面积50平方千米,因山有巨石似“宫”字,故名。相传商周时魏、虞二真人在此炼丹飞升,禅家称“琅环福地”、“无为神化洞天”,被誉为“小蓬莱”、“类武夷”。区内以奇峰、怪岩、秀水、峡谷景观为特色,有36潭、49洞、81景点。主要景点有:麒麟峰、九孔岩、宝丰岩、鸳鸯湖、虹溪、蛇头岩、龟岩、雾中桥、天柱岩、神秘岩圈、“情人谷”、翠溪和竹林溪峡谷奇岩、龙滩奇观等景点。革命战争时期,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洞宫山留下战斗足迹。  杨源乡  政和县辖乡。1954年设杨源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当溪上游,距县城29公里。面积242平方公里,人口1.8万。安嵩公路经此。辖杨源、大溪、岭头、茶林、富坂、桃洋、王大厝、翠溪、上庄、坂头、西岩、洞宫、楼下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木材加工、制茶、陶瓷、电控器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和反季节蔬菜,兼产茶叶、油茶、苹果。洞宫山风景…… 详细++

赤溪桥

  赤溪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下赤溪村西南300米处。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该桥为木拱廊桥,单孔,桥长33.5米,面阔5米,拱高9米,净跨24米。采用三节苗和五节苗两个系统八字架拱成,结构复杂而牢固,是古廊桥中典型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桥廊屋内立柱60根,13开间,中心间屋面重檐悬山,翼角微翘,内绘八卦。桥屋两侧鳞叠铺设风雨板,并开各种几何形窗孔。赤溪村民绝大多数为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裔,赤溪桥也系颜氏家族集资建造,虽经200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仍然坚固如初。  信息来源:政和县地方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政和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熊山街道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赤溪桥
东平镇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赤溪桥
石屯镇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赤溪桥
铁山镇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赤溪桥
镇前镇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星溪乡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赤溪桥
外屯乡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赤溪桥
杨源乡 政和洞宫山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澄源乡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赤溪桥
岭腰乡 佛子山风景区 凤头楠木林 石圳村 云根书院 白水洋 佛子岩 虹溪 杨源文化旅游区 政和隆和茶庄 水濂洞 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 政和县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 纱帽岩 铁山大岭 政和洞宫山 赤溪桥

政和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