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龙岩 >> 上杭县

上杭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改名为“曙光小学”。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目前,会址大厅已恢复当年开会的原貌。马克思、列宁画像和代表席位、大会会标、主席台以及墙上的党旗都按原样放着。会址左边有荷花池,右边有红军检阅台,后面竖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背后是茂密的树林。会址对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会议陈列馆。多是闽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纪念馆。  地址: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597-3641143  官方网站:http://www.gthyjng.com/  开放时间:  8:00-12:00,15:0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立于1958年,占地面积15470m2,以革命旧址为原状陈列宣传毛泽东在才溪革命实践活动的专题纪念馆,有馆藏品1100余件,包括两处毛泽东才溪调查会址(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区工会)和两处革命旧址(光荣亭、列宁台)以及才溪“九军十八师”陈列室,是典型的前方后圆客家民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之一景区。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才溪红色景区位于素有“模范之乡”、“将军之乡”、“建筑之乡”美誉的上杭县才溪镇。景区包括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光荣亭和列宁台,以及上杭廉政教育基地红色影视展播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红色旅游三十条精品线路之一。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华南虎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景区位于上杭步云乡,与古田会议会址景区相连。景区内有千年红豆杉、华南虎等五十多种珍稀动植物,被誉为“北回归线荒漠地带上的一颗绿色翡翠”,是集绿色生态、科研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景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9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9%。核心保护区为89208亩,人迹罕至,是华南虎、梅花鹿、蟒蛇的重要栖息繁衍地。保护区内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大径组天然杉木林。据福建记载的20株“杉木王”梅花山有六栋。据科考资料初步统计,保护区仅维营京植物有近2000种,有杜仲、建柏、马桂林、风光水、长苍铁村、稳花杉、半枫荷、沉水律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红豆杉、钟等木、黄杨木、紫心木、南方铁杉等名贵树种,还有65种竹类,大量珍贵药材、珍稀野花卉等。  梅花山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一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天然动物园”。这里有兽类10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30余种、爬引类60多种,山溪鱼类36种,浮游动物近百种。才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羚羊、黑鹿、黄腹角雉,白劲长足雉和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龙岩市委、市政府对梅花山的旅游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建立梅花山旅游经济综合区。1998年月月成立中国龙岩梅花山华南虎拯救中心,并在上杭县步云马坊的茶盘洞建立华南虎虎园。虎园内还配套设立“蛇园”和“猴国”。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为了保护梅花山珍贵森林生态系统和奇特的自然景观,198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升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2年2月,在原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上,保护区以“现存华南虎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被确定为“对全球有影响、具有国际意义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1月,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上,保护区以“物种丰富、特有种多,在东亚植物区系中为华中、华南、华东区系交汇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区”;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8年,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知》精神,龙岩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极为独特。保护区地貌特征以中山地貌为主体,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部高,东部低,山地面积占96.3%,少部为丘陵与盆地。区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6多座,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地质岩层以侵入岩花岗岩为主;气候呈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3-18℃,无霜期长达280天;年降水量为2000mm,降水期长,降水量大,是福建省暴雨中心地带之一。由于地质断裂构造和流水深度切割作用的影响,以最高峰石门山和将军山为中心形成放射状的水系分布,是福建省闽江、汀江、九龙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水流三江地”之称,被誉为“八闽母亲山”。  梅花山境内层峦叠翠,群峰突兀,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延绵数公里的黄连孟大绝壁,高山瀑布有兴隆瀑布、锣声瀑布,以及铁山罗地盘溪寨瀑布等。有大自然长期雕琢而成的丘山老鹰石、桂和的姐妹石、马坊的禾仓石、铁山罗地的三层石和出米洞,以及大源村的“金龟下蛋”等奇岩怪石,还有马头山寺、南蛮王墓、黎岭步云书院等人文景观。闽西民谣:“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只金交椅”。金交椅指的是地下矿藏资源,目前已发现和开发的有铁、锰、铅、锌、钨、煤、磁铁矿和水晶石等。由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独特,区内自然资源呈现出明显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根据科学考察和森林资源调查统计,保护区内仅维管束植物有184科734属1628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107种,被子植物1499种,裸子植物22种。陆栖脊椎动物362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哺乳类66种,鸟类198种,爬行类69种,两栖类29种,鱼类65种,昆虫2000余种。在这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中许多是古老的了遗、珍稀、濒危的种类。据统计,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南方红豆杉和莼菜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杜仲、鹅掌楸等15种,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3种;重点保护动物计有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豹、梅花鹿、蟒蛇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短尾猴、金猫等37种。物种繁多、资源丰富的梅花山,被中外专家赞誉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199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专家与国家林业部在闽、粤、湘、赣四省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后认为:“中国特有虎种华南虎,不仅在梅花山生存、繁衍,并且仍在频繁活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是现存野生华南虎分布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赞誉梅花山是“华南虎的故乡”和“华南虎最理想的栖息地”。因而华南虎被国际自然联盟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濒危物种。1998年,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在龙岩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国启动拯救华南虎项目工程,先后从苏州、桂林调入华南虎种虎六只,开展华南虎野化繁育。同时投入1400多万元巨资,在保护区外缘的上杭县步云乡马坊村建立占地近7000亩的“中国虎园”。三年多来,经虎研所人员精心实施繁育技术,使5号公虎、4号母虎获得成功0,于2001年和2002年先后自然繁育出小虎二胎共6只,存活5只。华南虎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标志着华南虎在高海拔原野式散养繁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与发展。  依托华南虎野化繁育基地,梅花山“中国虎园”同时建立了食草动物(偶蹄类)豢养区,园内现有梅花鹿、黄麂、矮马等30多只,还散养有猕猴、孔雀、天鹅等珍稀动物多种。梅花山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华南虎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建立,“中国虎园”的建设,不仅使梅花山这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闪烁出夺目的光芒。梅花山奇特景观和丰富的珍稀资源,成了中外游客理想的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咨询电话:0597-3601599    古田镇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处龙岩市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 地处交通要塞,北通连城、长汀,连接江西,西南达上杭、武平,通往广东,东连龙岩、漳平、达厦门,交通便利,来往旅客川流不息。 该镇开发较早,宋代即有人家居住,民国期间辟为圩场。建国后,经历年开发建…… 详细++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福建西南部,是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为上杭、连城、龙岩三县(市)交界地带,俗称“梅花十八洞”。位于东经116°45′25″—116°57′33″,北纬25°15′14″—25°35′44″,东起龙岩市江山乡背洋村,西至连城县庙前镇岩背村,南始龙岩市江山乡福坑村,北达连城县曲溪乡罗胜村。土地总面积为22168.5公顷(折合332528亩)。由三大块组成,北面一块以将军山为中心,面积754.33公顷,中间一块以狗子脑为中心,面积20861.47公顷,南面一块以笔架山北坡为主,面积552.73公顷。  留与子孙后代的净土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气候具有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是福建三大水系闽江汀江、九龙江的发源地,被称为"八闽母亲山"。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独特,不仅形成龙岩中心城市冬暖夏凉的优越气候,有闽西"天然空调"之称,而且是闽西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荟萃许多珍贵的生物物种和新种,被中外生态学专家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野生动物避难所"、"生物物种基因库"。尤其是经过中外专家调查论证,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在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我国特有的华南虎,仍在这里生存繁衍,被专家确认为是"华南虎现存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被称作是"华南虎的故乡"、"华南虎最理想的栖息地"。  由于梅花山地理位置相对隔离,历史上人为干扰破坏极少,因此森林大部呈原始状态,是福建为数不多的生态保护相对完整的区域,是闽西地区天然林最集中的地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较高声誉。199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同我国林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区优先领域研讨会"上,梅花山因生态保护完整,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被列为具有国际意义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之一。1994年9月,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区"。保护区成立以来,已接待前来考察的外国专家十余批,他们在考察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后,对梅花山的生态环境大加欣赏,称梅花山是"自然保护的杰出典范"和"留与子孙后代的净土"。  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6°45′25″~116°57′33″,北纬25°15′14″~25°35′44″,地球上与之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大都是荒漠地带,而梅花山层林迭翠、绿海无边。属于福建闽西南地区形成的一个独立完整的大断块的核心地带,犹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北回归线上,被专家、学者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  保护区是闽西玳瑁山的主体部分,地貌以中山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部高,东部底,平均海拔900米,千米以上山峰达70多座,最高石门山海拔1811米,相对高差达1436米,在大地构造上,属永梅坳陷带的一部分,历经多次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导致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断裂构造的发育,使地形切割破碎。沟谷纵横,起伏较大,河谷深切,形成较多的险峻和埠截壁。土壤大部分属砂质土,风化强烈,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  此外,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景观极为丰富,植物种类起源古老,中国特有种多,有全省最大面积的万亩大径级杉木林,梅花山青冈林、红豆杉林、柳杉林等,各木古树、珍惜植物遍布;自然景观奇特,拥有许多的地貌景观和水文奇观,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胜地。  保护区内活立木总蓄积量约1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3.5%,绿化程度为97.6%。  生物资源基因库  梅花山的地理位置、森林生态、自然环境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是各种生物的保护伞、避难所,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奇特,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基因库,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  植物方面:梅花山保护区植物区系成份复杂,植被区系具有中亚热带南缘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组成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竹混交林,竹林,亚热带山地灌丛,草丛等11个植被类型63个植物群系。区内植物种类仅维管束植物有184种734属1628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区的有观光木、福建柏、钟萼木、伞花木等23种,珍稀植物60余种。  动物方面: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属东洋界的中印亚界偏中北地带,具有向古北界的中亚过渡性,蕴藏栖息着丰富的野生动物。有陆栖野生动物362种,兽类6日20科66种,鸟类17目40科198种,爬行类3目10科40属69种,两栖类2目8科29种,还有鱼类5目14科51属65种,贝类4目15科27种及浮游动物9目32科170种,有昆虫20目150余科2000余种,大型真菌116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金猫、黑鹿、梅花鹿等42种珍稀动物和金斑啄凤蝶,詹彩臂金龟等珍稀昆虫。  华南虎的故乡  1990年,我国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在闽、粤、湘、赣四省开展华南虎资源调查,在梅花山调查时取得重大突破,以确切的证据和事实证实华南虎仍在梅花山生存繁衍,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关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专家称梅花山是"华南虎现存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梅花山还被认为是华南虎最理想栖息地。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虎种,是中华民族高尚、勇猛、威武的象征。但由于历史原因,华南虎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栖息空间逐步缩小,现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据统计,目前全国华南虎(野外华南虎和动物园笼养)总数不超过一百只,比之大熊猫更为稀少,更为珍贵。华南虎拯救工程是我国三大野生动物(大熊猫、朱鹮、华南虎)拯救工程之一。目前我国正把华南虎拯救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有着优良革命传统和强烈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闽西革命老区率先启动这一工程,于1998年建成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为保护闽西典型的生态环境和世界最濒危物种作出贡献!  闽西的天然"空调"  梅花山是闽西地区良好的生态源。由于森林茂密,地表覆盖良好,成为闽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据测算,每年可涵蓄降水20933.3万方,每年释放氧气4.3万吨,集落粉尘50多万吨;减少地表侵蚀量500多万方。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把梅花山看成是闽西地区一巨型的空气净化器和新鲜空气制造厂。  梅花山由于山体高大及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因离海洋较近,常受到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加上西北和东南有武夷山脉和博平岭作天然屏障,对寒流南下和海洋暖湿气候入侵起阻挡和截留作用,形成龙岩中心城市冬暖夏凉,气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特点。梅花山的存在不仅对龙岩中心城市气候调节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对邻近地区的气候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山体对冷空气的屏障作用,使处于梅花山东南侧的雁石溪谷地、永定河谷地及南侧的黄潭河谷地、汀江谷地成为整个闽西地区热量最丰富的地方。  梅花山保护区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层次分明的垂直景观,种类丰富、区系复杂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很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理想基地,也是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的大课堂,更是促进闽西革命老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保障,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地保护她、百倍地珍视她,为人类和子孙后代造福。

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杭永线上龙湖岸边的稔田镇官田村,距上杭县城38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该祠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集资两万多银两,历时四年建成的,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整个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极具特色,已列入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慕名而来。

存耕堂

存耕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存耕堂  “存耕堂”是一座具有客家传统特色的古代大型建筑物,建于公元1716-1781年间(清代乾隆后期)总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是中都镇现存占地最大、保持完好的民房。清代曾与“三立堂’(已纪)、“百二间”(后缩建为天德堂)齐名而又首屈一指,素有“九厅十人井”之称,遐迩闻名。公社化时期,曾住下整个生产队的33户130多人,且谷场、仓库,全设于内,正中大厅,既是食堂,又是会场,“鼎食钟鸣”,颇具气派。  该堂坐落罗溪村头(按水流方向),背山面水,坐东南朝西北,属土木结构,砌石为基,夯土为墙,后楼基墙厚1.5米,逐层递减。全堂五进四横,逐进增高,遥看栉比鳞次,甚是壮观。第一进为围墙门楼,门坪可广容车马;第二进为下堂,石门框,左右配以固定对联,联日:“存心淡泊为君子,耕稼畔歌效古人。”第三进为中堂,正面屏风顶端,高悬一块匾额,额曰:“存耕堂”,“存耕“二字传为粤东某名士所书,“堂”字为后人配写。“存耕”寓有“存心积善,留耕子孙”之意,寓居于台湾,现年94高龄的该堂主人之一何尚文先生,在花莲县建一新房,取名“存耕筱筑”,意在纪念祖居,不忘故土。中堂厅面甚宽敞,可安放10来桌酒席,壁间、木柱上,当年曾挂满名人书画,今多散失。独存一副木刻对联,联语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末行落款处,醒眼地写上“芷湾宋湘”字样,下面还刻上古篆体印章,系客家七大诗人之一的宋湘真笔,故1996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曾作过“上杭发现清代客家诗人宋湘遗墨”的专题报道。大厅二旁分别为回厅(即厢房),在右回厅二楼壁上,用毛笔写有“某年某月某日太平天国康王在此驻宿”字样,传为清同治四年五月初二日,太平军后期将领康王汪海洋,曾率部从庐丰横渡汀江,进入中都后,驻节此屋,故何尚文先生在台出版的《杭川风土百咏》一书中,曾有“吾家曾记驻康王,墨迹斑斑尚在墙”之诗句,惜慑于清朝统治者淫威,在太平军进驻嘉应(今梅县松源)之后,字迹业已抹去,至今无法辨认。第四进及二排横室,概属二层楼房,唯最后一栋为一整排的三层楼,站在该楼房前的院落中抬头仰望,只能看上“一线天”,使人有高深莫测之感。整座堂楼,横直有序,持重端庄。每进之间,横楼与正厅之间,都有空院落(俗呼裂井),这些院子里当时栽满奇花古木,有盆景,有直栽,清风吹来,芳香扑鼻。屋檐内外,都用长石条砌边,条条凑紧,院落春深,宛如旧时官家宫段,传说此屋图式,系仿效广东佛山醮厂建成。笔者尚在孩提时,每进此屋,总有目不暇接,肃然生畏之感,必须紧捏大人衣角,左右盼,生怕误入迷宫,不可复出。全堂有一百八十个房间,九个大厅,十八个天井,故有“九厅十八井”之称。全屋地面,在当时尚无水泥、瓷砖的情况下,全打上最先进的三合土,而楼板上则嵌上陶砖。  建造过程  这一豪华的大建筑,系该屋何姓上祖名叫冲山(公元1716-1781年在世)者,  在广东三多祝经营染业多年,业务发达,理财有方,积累资金,鸡工营造,前后经过13个年头,用去白银9万多两,始大功告成。有人说,如派上一个强劳力,上午为全屋打开门窗,午后又去关闭,还措手不及,气喘吁吁;又如逢上大宴,安排百桌筵席,尽可不用出屋沿,足可想见其堂构规模之宏大,亦可想见当时能工巧匠建筑技术之高超。-  其它相关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屋兴建至今,少说也有200多年的时间,其间虽经风雨剥蚀,但整座房子,仍保持完好,大体不失当年风彩。过去亦住着多户人家,且人文鹊起,在清朝曾出过秀才5名、禀生2名、举人1名。只在改革开放后的近一二十年间,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纷纷从这古老的建筑物里搬出,分别于该堂的后山及左右空地上另建造形时髦的砖木、砖混结构新房,而该屋还住着7户老人或生活贫困者。  1993年上杭县人民政府确认此屋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都镇  中都镇位于上杭县西南部(东经116度26分,北纬24度52分),是闽、粤二省四县的山区结合部,东靠上杭庐丰,北连武平,南与下都毗邻;西与广东梅县、蕉岭接壤,是上杭距广东最近的乡镇,它东西宽13公里,南北长24公里,辖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69%,耕地面积1.9万亩,渔业水面1385万亩。 全镇在2002年未有51…… 详细++

院田村

  院田村位于上杭县太拔镇,村落自然环境优越,属丘陵地貌,四面环山,古民居沿儒溪两岸,错落有致。村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杭城第一古村落,为最精美的客家古民居、最古朴的梦里老家、最典型的客家文化、最美丽的朦胧诗发祥地。  旅游名片  1)七百年古村庄,客家李氏的重要发祥地。李火德胞兄李木德后裔四九郎公由漳平回迁至院田,成为木德公在客家的代表,并由此向世界各地播迁。历经七百年风雨沧桑,院田成为客家李氏的重要发祥地,其地位与李氏大宗祠所在地官田一样重要。村里的原有一座李氏大宗祠,其格局与官田李氏大宗祠相当,且更加精美,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木德公后裔纷纷前来祭祖。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某种原因拆除后,才香火渐弱。但不管如何,改变不了院田七百年的厚重历史,改变不了客家李氏重要发祥地这一史实。  2)著名诗人第二故乡,中国朦胧诗的发祥地之一。现任厦门市文联主席的舒婷是厦门的一张名片,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诗人。她曾于上世纪70年代初插队院田,度过了难忘的知青岁月。在院田她潜心读书,写下《寄杭城》等一大批诗作,奠定了她朦胧诗派“女皇”的地位。院田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朦胧诗的发祥地之一。  院田村保留着大小20多座古民居,其中有“迎川至”、“奠攸居”、“郎官第”等规模宏大的古民居12座,建筑年代均在二三百年以上。以清代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既有“九厅十八井、穿心走马楼”的古建筑,也有庭院式、方土楼、围屋、徽派建筑,每一栋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院田村民居最具代表性有:“奠攸居”(檍龄公古屋)、“生气盘郁”(榛龄公古屋)、楷龄公古屋、“司马第”等。这些建筑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至今有近二百年历史,在中国农村,保存完好的传统木结构建筑,这算是历史比较长的了。这四座建筑都由李氏第十八代祖宗建造(其中檍龄、榛龄、楷龄应为兄弟或堂兄弟)。这些传统民居可以说明,十九世纪初的院田村,曾有过一段兴旺时期。当年,这里曾是一个人才辈出和相对富裕的地方。  檍龄公古屋、榛龄公古屋、楷龄公古屋占地都在四千多平方米,司马第为一千多平方米。几座房屋都是大型合院式楼屋,建筑风格综合了类似培田民居“九厅十八井”合院式住宅和永定一带“五凤楼”的特点。这种风格,当地称之为:“九厅十八井,穿心走马楼”。  院田村人杰地灵。明代出现了抗倭英雄李福瑛,屡次追随朝廷平定叛乱,被明帝制封地兼理文武,出城为登仕郎,入城为驾前指挥使,后又被清雍正帝追封为忠义英烈,建祭祀忠孝祠。清代有二甲进士、刑部主事李英华,诰授中宪大夫。  院田客家文化根深叶茂,其中以木偶戏和舞狮为代表。据史料记载,解放初期院田拥有太拔乡唯一的木偶戏班——老贵华,班主李观音。院田舞狮远近闻名,其表演十分传神,特别以武术表演威震一方。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云霄阁

云霄阁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式的比萨斜塔——上杭中都云霄阁始建于1522—1566年间(明  嘉靖年间),属于外斜内正的建筑结构。-游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察该楼,楼均向相反的方向倾斜,400多年来无人能解其中之奥秘。  该楼位于福建中都镇田背村口一河道边,周边巨树相拥,碧水环绕,石桥虹卧,古宅比邻,环境清幽,是上杭县境内目前保存最好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列为上杭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云霄阁于1582年(明万历十年)重修,距今己有400多年历史,系土木结构,呈迭式塔形,共七层,高20多米。底层分前后两座:前堂为夫人宫,门前有联云:“黄鹤归来带得松花香丈室,白云飞去放开明月照禅心”。后堂为仙师殿,供奉仙师菩萨,有联云“佛地有尘风自扫,禅寺无锁月常关”。第二层为观音殿,奉观音佛像,有联曰“紫金山清源山不如此处神灵救灾更快,禅林寺义合寺总是共个菩萨求福在诚”。第三层为玄天帝殿,第四层为北帝祖师殿,第五层天后圣母殿,第六层为魁星点斗殿,第七层为钟鼓。  云霄阁第一、二层为生土建筑,墙厚二尺,三层开始为圆柱顶立,木板为屏,开花板有五彩花纹,檐头八角翘鳖,葫芦屋顶,有木梯直通各层。-  历史传说  相传建筑此阁时,有师徒俩,手艺高超。乡民择两地让他们比试手艺,一在田背村由徒弟承建,一在邻近的仙村村由师傅承建。同时开建,同时竣工。师傅建的阁高耸直立,徒弟建的却有点倾斜。据说徒弟为显示其工艺超人,有意少放了一个尖。所以如今人们观看云霄阁时,东看西斜,西看东斜,左看右斜,右看左斜,成为一大奇观。加上近来发现,位于二楼的一个鼓系20世纪80年代用马皮做的鼓竞长出了密密的长毛,此事在央视走近科学栏目中播出,成为云霄阁之又一大奇观。-  其它相关  2006年3月,经过刘增荣(1963年出生于田背村,首都经贸大学校报记者)的视频和图片采访、推荐,CCTV-10《走近科学》节目记者陈沫等前往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都镇、永定县等地采访、拍摄,不久便在CCTV-10和CCTV-1播出了60分钟的科学纪录片《“鼓”惑人心》(上、下集)和10分钟的专题片《科技博览:鼓上能长毛吗?》(见“扩展阅读”),在观众中引起不小的反响;此后,福建电视台和韩国某电视台也相继前往采访、报道;2009年福建省政府公布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上杭县云霄阁成功入选,正式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都镇  中都镇位于上杭县西南部(东经116度26分,北纬24度52分),是闽、粤二省四县的山区结合部,东靠上杭庐丰,北连武平,南与下都毗邻;西与广东梅县、蕉岭接壤,是上杭距广东最近的乡镇,它东西宽13公里,南北长24公里,辖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69%,耕地面积1.9万亩,渔业水面1385万亩。 全镇在2002年未有51…… 详细++

周公塔

周公塔为上杭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塔,又叫三元塔,坐落于上杭县中都镇上都村三元岭。该塔是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汀州巡道朱大典路过此地,捐资倡建。塔系砖木结构,七层八角形,高20余米,有木梯相通,层层开窗,称“空筒式结构”,登楼可俯瞰汀汀和杭城风貌。大塔建于蜈蚣头,小塔建于蜈蚣尾。因大塔正中蜈蚣头顶,塔后山沟血水汩汩流淌(铁锈水)。因此事朝庭不宜公开,为避讳,遂取名“周公塔”。蜈蚣尾的小塔后来倒塌,而蜈蚣头的大塔一直完整保留至今。大塔塔顶于1942年被日本飞机炸毁一角,成为日本侵华罪恶见证。1984年5月该塔列为上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传说    关于这座宝塔,有一段神话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三层岭脚下的一家大姓人,在三层岭顶造了一座大祖坟。这座坟地中葬了“生龙口”,据说每逢扫墓祭祖离开之后,扫墓之人不得返身往回走。这样过了几十年,人们一直记得祖传规矩。有一年,扫墓的人特别多,就在这天扫完墓, 一个妇女把一个篮盖子掉在墓地了,走了一段路折回去取。她返回墓地一看,竹篮盖子上面爬着数不清的黑蚂蚁。妇人拿起竹篮子往墓堂石角上敲打,打掉蚂蚁。这一敲打不得了啦!竟然当朝金銮殿上的金钟也叮当做响了,惊动了天子。当朝皇上派钦差查访金钟的原因,查访三年,最后查出来了。说是福建上杭将会出真龙天子,生龙口就是三层岭顶上的那座坟墓。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国岂能有二主?皇上召集各路堪舆大师商议对策,有个来自江西兴国的明师先生想了办法,在该地坟龙脉穴位上造塔镇住。这便有了今天所见的三层岭宝塔。-

临江楼

临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临江楼是毛泽东的旧居,毛泽东一生住过的旧居千百处,但是,对每一位衷心敬仰的来访者,临江楼是不同寻常的革命楼,它伴随着毛泽东的一首伟大的人生战歌《采桑子·重阳》名扬天下。  风景如画的临江楼曾经是“广福隆”货栈旧址,也是行栈业老板的别墅。这里先后设过酒店,经营过油,盐、米,豆生意。该楼占地约300m2,高三层(外三层、里二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到上杭开展革命实践活动,毛泽东曾九次到上杭。  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泽东再一次来到上杭,就住在临江楼二楼的东厢房,当时毛泽东正身患严重的疟疾病,是由几个赤卫队员用担架抬着,从永定合溪一路护送着来到刚解放的上杭城。第二天清晨,毛泽东仁立“临江楼”二楼正厅前,迎着深秋劲风,望者对岸漫山遍野盛开的菊花和逝者如斯的汀江水,红四军入闽半年多来的战斗历程和闽西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景象,触景生情,抒写了《采桑子.重阳》词一首: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在临江楼住了二十天左右,于十月下旬离开上杭途经水西渡、将军桥,白砂前往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所在地苏家坡指导工作。  临江楼因神话般地接纳了一位伟人,1985年10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临江镇  上杭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设附城区,1953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建镇,1986年更名临江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3.0万。205国道经过城区北部。辖镇东、镇中、镇南、天山、英明、镇西6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冷作机械厂、水泥厂、纸箔厂、日用竹木加工厂,主要产品有变压器、萤光灯、水泥。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烤烟。1993…… 详细++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临江镇  上杭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设附城区,1953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建镇,1986年更名临江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3.0万。205国道经过城区北部。辖镇东、镇中、镇南、天山、英明、镇西6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冷作机械厂、水泥厂、纸箔厂、日用竹木加工厂,主要产品有变压器、萤光灯、水泥。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烤烟。1993…… 详细++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简介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属南亚热带,辖区总面积2000多公顷,是一个以森林植物多样性、喀斯特地貌为主,风景林、大型溶洞及茂林修竹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探险览胜和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分“龙康”和“江山”两个景区。  “龙康景区”以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见长,尤以素有“神仙洞府、天然迷宫”之称的省级风景名胜龙??洞而闻名。  “江山景区”以山奇闻名。“江山美人仰天娇”,多少文人骚客为之流连忘返,吟诵不绝。此山轮廊清晰,宛如活生生的美女仰卧。  岩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天然宝库,森林覆盖率达91%。这里植被保存相当完好,原始森林、天然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中山草甸、竹林,层次分明;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木兰科、山茶科、木犀科、禾本科2600多种植物应有尽有;南方红豆杉、银杏、闽楠、桫椤、水杉等大量珍稀树种分布其间,有的甚至连绵成片,蔚为壮观。更有虎、豹、鹿、獐、猴、喜鹊、白鹇、红嘴兰鹊等走兽飞禽出没其中。

龙岩摩陀寨

  简介摩陀寨风景区位于上杭汀江河畔庐丰畲话乡,原称武婆寨,又称摩诃山,由撑篷岩、摩陀寨、五子石、雷打石等组成。集青山、碧水、奇石、深潭、古寨、庙堂、城墙、炮楼、民俗等为一体,是综合性的旅游景区。  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17年),当地乡民在此结庐避难,修筑了城墙、石门、石梯、古堡。明朝初年又有比丘尼多人来这里建庵供佛,念经习武,因此,这个地方又叫摩诃寨。清顺治年间重修山寨时易名摩陀寨,沿用至今。南宋庆元进士、精于史地学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一书中,将“武婆寨”列为汀州的九处古迹之一,说明它在当时影响之大。“  摩陀寨作为一座设防的古城堡,处处给人一种壁垒森严的感觉。用青石条砌筑的寨门,立于一堵峭壁之上,居高临下,令人望而生畏。至于古人使用的-,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当年客家人与盗寇作斗争的具体情形,也不得而知。但是,徘徊在现存古迹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开发和保卫这片土地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感受到他们巨大的创造才能和众志成城、一往无前的精神。    福建龙岩市

龙岩上杭古田镇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外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全镇方圆22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934户,19594人。9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率先成为全国革命老区第一个亿元镇。长期以来,古田一直是倍受关注的新闻热点,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古田视察后,随着古田会议七十周年暨江总书记为古田会议题词十周年纪念的顺利进行,中央电视台又在春节的黄金时间播出了"心连心"艺术团在古田慰问演出盛况以及"焦点访谈"以《古田春早》为题对演出前后的新闻聚焦,使古田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1999年以来,全镇紧紧围绕拓展市场、调整结构、创新体制"三大重点"和市场、区域、创新、项目、品牌"五大战略",结合自身独特的优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环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解放思想,奋力拼搏,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5914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1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7元。   古田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古田这片红土地上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古田会议会址位于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  古田旧时十景  1.笔架插云。古田背依笔架山,山峦起伏,云遮雾罩,山势陡峭,自成气势,三峰独立似笔架,五峰罗列又似五龙腾飞。古诗云:南峰云绕北峰云,笔架三山莫可分。策杖遨游犹未久,归来时节已斜曛。  2.金岩残雪。古田位于大山之中,冬季气候寒冷,雪花纷飞。1929年12月召开古田会议时,正值大雪纷飞,此时雪披金岩,白雪皑皑。诗云:飞花已逐春风落,晚絮还随暖日稀。此处闲情谁处领?金岩残雪尚依然。  3.三汲垂虹。古田笔架山,层叠起伏,山势巍峨,远观恰似五龙并驱而下,山下谓之五龙村。山脚建有五层土楼,俗称五龙楼,形似龙口。楼前砌一条石阶路,似龙舌,吮吸着观音塘潺潺而下的溪水。从上游往下观望,恰似五龙汲水。诗云:三汲溪边已有桥,又添跨海两条龙。有时一幅垂高下,准颖乘搓上碧霄。  4.莲塘晚钟。旧时古田多有莲塘,万源祠前,十里荷香,甚是壮观,与远处广福寺钟鼓呼应。广福寺位于白莲塘,莲塘连莲塘共一十八口,脉起神坛岗,水源笔架山,实属风水宝地。诗云:春桥东望水溶溶,夕照沉沉映远峰。应识老僧闲课好,饭前饭后便敲钟。\  5.半岭人家。半岭人家在五甲村,原称福神岗,如今屋塌人迁,仅留下一口月池和半岭人家的传说。诗云:佳气潜通半岭边,垂髫黄发并依然。桃源仿佛风景中,竹里烹茶竹外烟。  6.金谷瀑布。金岩下为金谷,春时一瀑布高挂青峰,如仙女舞白练,如银河落九天。诗云:闲从金谷步芳尘,瀑布清泉泻远春。遥看碧峰高挂处,俨然仙女舞浴巾。  7.高寨晚霞。高寨秋时最美,红叶与晚霞相映,落叶与落花相拥,疑是火树银花。诗云:遥看高寨冠秋霞,疑是开成火树花。一阵风来翻绛艳,散为和气满人家。  8.奎阁望月。古田有阁有庙,千年古庙供奉着五谷仙、骑龙仙、佛祖、土地爷等4大仙,香客川流不息,香火终日袅袅。诗云:奎阁麓月巍接天,夜来风景最无边。狂歌留住窗前月,不放清光别处园。  9.夹溪垂钓。离古田不远处,隔一条小溪叫漳洋段,原叫金銮殿,恰似金线钓葫芦,传说为姜太公的鱼篓。葫芦顶端水源于笔架山,经白莲塘、五甲,从福神岗延下,右为莲塘溪,左傍金岩溪,中间夹一20米宽、200米长的田埂,两边深潭,丈余深,可以在田埂上同时两边垂钓。诗云:半泓秋水夹溪头,翟翟鱼竿缓缓投。应身一生终古客,谁教落日大江流。  10.苦哉牧笛。古田民风淳朴,男耕女织,丰衣足食,有牧童骑牛背,好一幅春牛图。诗云:苦哉风景最相宜,绿竹苍苍一带垂。几度夕阳回首处,无腔牧笛数声吹。    古田镇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处龙岩市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 地处交通要塞,北通连城、长汀,连接江西,西南达上杭、武平,通往广东,东连龙岩、漳平、达厦门,交通便利,来往旅客川流不息。 该镇开发较早,宋代即有人家居住,民国期间辟为圩场。建国后,经历年开发建…… 详细++

岭和村

  才溪镇岭和村位于才溪镇北部,205国道旁,距永武高速路口只有6分钟车程,与通贤乡交界。全村11个村民小组,543户,2763人,现有耕地1340亩,林地18430亩,是才溪镇第三大行政村。  该村有丰富的绿色自然资源,三面环山的新村、涓涓细流的小溪等自然景观保护完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有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的紫华山麒麟殿、佛岭庵,有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粮仓、革命交通联络站、中华印书局旧址、战时兵工厂遗址、九军十八师之一李质忠少将故居等一批文化和革命遗址,是才溪红色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全国红色旅游100个景区之一,30条经典旅游线路。  该村是市、县“一村一品”专业村,有集脐橙采摘、观光、特色养殖、休闲等一体的农家乐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接待点,有县残疾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和党员创业园,有鸿丰养殖场等4家市级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有通过土地流转承包连片开发的328亩毛豆种植示范区,绿色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岭和村  岭和村位于上杭县北部,205国道贯穿全村,是著名苏区。全村11个村名小组,543户2763人,现有耕地1340亩,林地18430亩。村历史文化底丰富,村内有始建于宋朝年间的紫华山麒麟殿、佛岭庵、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粮仓、革命交通联络站、中华印书局旧址,战时兵工厂遗址、九军十八师之一李质忠故居等一批文化革命遗址。该村主要以建筑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在外具有三级以…… 详细++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上杭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临江镇 临江楼 上杭文庙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临城镇 西普陀 上登廻龙阁 金玉顶石屋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中都镇 存耕堂 云霄阁 上杭三元塔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院田村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蓝溪镇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稔田镇 李氏大宗祠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梅花山·华南虎园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白砂镇 碧沙天后宫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古田镇 梅花山·华南虎园 龙岩上杭古田镇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 树槐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地旧址(协成店) 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政治部旧址(松荫堂) 古田会议纪念馆 赖坊赖氏宗祠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才溪镇 岭和村 光荣亭 列宁台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梅花山·华南虎园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南阳镇 陈丕显故居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蛟洋镇 上杭蛟洋文昌阁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旧县镇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下都镇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茶地镇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湖洋乡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庐丰畲族乡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太拔乡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溪口乡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泮境乡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步云乡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通贤乡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官庄畲族乡 回龙天后宫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珊瑚乡 古田会议旧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上杭才溪红色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李氏大宗祠 存耕堂 院田村 云霄阁 周公塔 临江楼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岩摩陀寨 龙岩上杭古田镇 岭和村

上杭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