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郑州 >> 巩义市 >> 紫荆路街道

紫荆路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康百万庄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位居三大庄园之首,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该景区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此外康氏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历经四百年而不衰,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康百万庄园也被誉为“豫商家园”。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巩义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都被当地百姓称为“康百万”。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经巩县也就是现在的巩义回銮北京。由于当时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慈禧与光绪到巩义之后,在康家修建的“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时,康家的当家人康鸿猷又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愈加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全庄园由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弯弯曲曲地穿行在庄园里,宛如走进了一个大迷宫。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庄的建筑风格可谓别具风采。它的大门入口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了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进入门里,拾级而上便来到观景台。在台上远眺,绵延的邙山山脉一览无余,远处洛水的潺潺声也渐渐入耳,可谓风景绝妙!  中原地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仍。康家为保护万贯家业,也因为奉行留余思想,因此在建造庄园的同时也设计了多处藏宝洞。目前对外正式开放的有栈房区的地下金银库和主宅区一院“藏宝洞”两处康家当年藏宝之地。这是康氏“富时藏宝”和“乱时出逃”双重作用的神秘通道。从历史上,康家借助明清官盐“官督商办”、与朱明后人联姻、大开漕运通山东、借清廷镇压白莲教、捻军之机和迎驾慈禧光绪这六次重大机遇,大胆经营,不断扩张,农、商、官结合,相互发展、相辅相成,其核心特色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扑捉商机,紧抓机遇,大胆开拓,广置土地。最终使康家成为中原巨富、豫商第一人。  -旅游小贴士:  景区门票:75元/人  开放时间:夏季:08:00----18:00  冬季:08:00----17:30  全天有导游人员、售票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值班。  电话:9600198(全省市话收费)  交通  巩义市从汽车站坐2路到市医院,换8路到终点即到康百万庄园    康店镇  康店镇位于河南巩义市西部,座邙瞻洛,背靠黄河,东依伊洛河与市区隔河相望,西临黄河与偃师洛阳相邻,南有交通要塞黑石关与登封少林相连,北有巩温大桥与焦作、小浪底相通,幅员面积93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人口5.3万。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一代著名书画家谢瑞阶在这里诞生,因此有""书画之乡""美誉;又因该地林果业发达,素有""…… 详细++

浮戏山雪花洞

浮戏山雪花洞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景区,省级首批风景区,位于郑州西南58公里处的巩义市新中镇,自古即闻名遐迩的浮戏山,集石英岩、喀斯特、黄土丘陵三种地貌景观于一体,荟萃北国江南风光于一区,绘成了“天集云色,地溶石花、山峰奇秀,潭泉生涯,石窍怪状,林色奇葩,庙宇星罗,胜迹幽雅”的古代八大名景,具有巩境“小桂林”之誉。雪花洞的发现,使古景又增新容,实为中华文明揽胜之名珠。  雪花洞是发育在石灰岩地区的一个天然溶洞,全长1110米,共分三厅一走廊,面积约4000平方米。雪花洞是一个奇妙的地下世界,它“寂静、幽雅、深邃,洞内终年恒温,保持在15℃左右,是游览观光的宜人去处。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对雪花洞作了高度评价,他讲到:“雪花洞因洞道宽畅,洞饰华丽,独居群洞之首,为方圆数百里至千余公里范围内可供开发旅游洞穴的一枝奇葩,是我国中原地区重要的喀斯特区和洞穴之乡(因这里有100多个洞穴)。”洞中晶莹漏玉、玲珑剔透的石花、石葡萄和石珊瑚等次生化学沉积物布满整个雪花走廊,其面积之大,形态之美,在国内外目前发现的洞穴中均属罕见,可谓是“天下第一雪花洞”。  景区森林覆盖率为89%,5公里以上的大峡谷18条;玉仙河贯穿全境,以小龙池为代表的日流量1.2万吨的溶泉30多个;以秦建玉仙圣母庙为中心的庙宇200多座;以将军寨为首的30多座古城寨堡被国防科工委誉为“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中华第一城堡群”;雪花洞在108座溶洞中独占鳌头,被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誉为“天下第一雪花洞”。  景区历史悠久,《山海经》载:泉水欹危,映带左右,晨起伏而凭之,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峰峦尽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天下奇观也。浮戏山在夏、商、西周、叫“阳城山”、“童戏山”、“越戏方”;春秋战国以“、九洲之险”、“洛阳屏障”闻名于世;《左传》称为“阳城”,《水经注》称浮戏山为“石城”;隋末以来历代农民起义军所修的古城寨堡在大小山巅之上都可觅得遗迹;抗日时期皮定军、徐子荣在这里建立了著名的豫西抗日根据地,景区烈士陵园是人们缅怀先烈的革命圣地。  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沿玉仙河南下依次可见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太古界,专家称景区是研究地质的“博物馆”。浮戏山仲春,山花烂漫,桃红柳绿;盛夏,瀑布如练,潭水如镜;深秋,红叶流火,层林尽染;严冬,漫山白雪,三瀑(水瀑、冰瀑、洞内雪瀑)齐现。  浮戏山是省会郑州市的后花园,景区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荣获“市对外宣传基地”、“文明单位”、“省十佳风景区”、“省资源保护先进单位”、“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最佳单位”、“市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省最具魅力十佳景区”等称号。  门票信息:  成人票60元/人,儿童票30元/人,学生票30元/人A.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以下免景区门票;70岁以上的老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免景区门票;现役义务兵凭有效证件免景区门票;记者凭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免景区门票。B.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1.4米购票半价;60—69周岁的老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购票半价;学生凭学生证购票半价。  开放时间:  8:00—17:00  交通  1、沿310国道(开洛公路)在巩义境内口头车站(新中路口)向南3公里即到;(或在口头车站转乘巩义至浮戏山旅游公交)。2、沿开洛高速在巩义站、上街站、荥阳站、郑州站下高速后,沿路线1行进。3、在郑州、洛阳下飞机后按路线1、路线2行走。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新中镇  类型:洞穴森林地质地貌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371-64184187;0371-64184999  官方网站:http://www.hnfuxishan.com/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成人票:57元。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门票,70岁以上的老人、现役义务兵、记者凭有效证件免门票;儿童身高1.2-1.4米半价,60-69周岁的老人、学生凭有效证件半价。  交通:  1、沿310国道(开洛公路)在巩义境内口头车站(新中路口)向南3公里即到;(或在口头车站转乘巩义至浮戏山旅游公交)。2、沿开洛高速在巩义站、上街站、荥阳站、郑州站下高速后,沿路线1行进。3、在郑州、洛阳下飞机后按路线1、路线2行走。    新中镇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新中镇,坐落在嵩山余脉——五指岭北麓,距巩义市区 30 公里,紧邻 310 国道, 河南巩义新中镇 地处巩义、新密、荥阳、登封四市交界。玉仙河纵贯南北,蜿蜒其中,老庙山奇峰异峦,风景秀丽,素有“九顶雪花山”、“九洞十八峪”、“小桂林”之美称,是河南省著名的风景区。   据县志载,新中古属东周巩县,明朝属赵封保,清朝为仁里,民国初期为…… 详细++

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各陵园都由“上官”、“官城”、“地官”、“下官”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官等。陵台植松柏,横竖成行,四季长青。陵园内种松柏,陵区四周种值枳橘。  宋陵有庞大的石刻群,虽经破坏散失,至今尚有941件。这些石刻群,是我国现存的惟一的宋代石刻群,它是研究宋代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另外,宋陵有不少碑碣,出自名人之手,也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宋陵分布在4个区域:  (一)西村陵区:距县城15公里,位于常封村西2.5公里处,称为“龙洼”,包括永安陵,即太祖(赵匡胤)之父宣祖(赵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陵;永昌陵,即太祖赵匡胤陵。另外,还葬有皇后陵10座及子孙墓140多座。  (二)蔡庄陵区:在西村陵区东北约3公里蔡庄附近,主要包括永定陵,即真宗赵恒陵,以及高怀德墓,蔡齐墓,包拯墓,寇准墓等。永定陵现存地面石刻是宋陵中保存最好的。  (三)县城陵区:在宋陵的最北部,是东西咽喉要道,包括永昭陵,即仁宗陵;永厚陵,即英宗陵。两陵东西排列,相距200米左右。  (四)八陵陵区:陵区距县城15公里,包括永裕陵,即神宗赵顼陵;永泰陵,即哲宗赵熙陵。  四处陵区中,县城陵区永昭陵于1993年被国家批准为大型皇帝寝陵抢救保护示范工程,经过整修重建,199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杜甫路84附1  类型:古迹陵园/墓地  游玩时间:建议1天  电话:0371-64571899  开放时间:  永定陵夏季8:00-18:00,冬季8:00-17:30;其余陵墓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位于市区的永昭陵免费开放;市郊的永定陵门票为20元;其余陵墓散落在田间,无需门票。  交通  乘坐1、8路公交车和旅游专线到公园西门(市宾馆)站下即可  赵祯 (1010~1063)  早年经历 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封为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为寿春郡王,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兼中书令,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进封瘅王。九月初八,册封为皇太子,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十四日,朝拜太庙。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下诏五日一开资善堂,太子手握手板…… 详细++  赵曙 (1032~1067)  宋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2月16日-公元1067年1月25日),别名赵宗实、宋英宗,宋朝第五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养子。嘉祐八年,宋仁宗逝世,赵曙继承皇帝位;即位之初,由于生病便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失和,治平元年(1064年)农历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 详细++  赵恒 (998~1022)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在位)。 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县东南蔡家庄)。 赵恒,先后受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太宗晚年迷信相术,曾召一僧人入宫给子侄诸王看相。僧人看了几个子侄,只…… 详细++  赵弘殷 (899~956)  赵弘殷(899—956),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汉族。后迁居洛阳,汉京兆尹赵广汉之后,赵敬之子,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的父亲。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王鎔,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任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赵匡胤分典禁兵。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去世,追赠武德军节度使。建隆元年(960年),追谥为武昭皇…… 详细++  回郭镇  回郭镇是中州名镇之一,历来商贾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称,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工业发达、人杰地灵;60年代集体企业起步,出现“五小企业”,70年代开辟“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之先河,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回郭镇位于巩义市西南部,东邻芝田镇、西毗偃师市、南与鲁庄镇接壤、北靠伊洛河;310国道贯穿全镇,陇海铁路线设有回郭镇车站。…… 详细++  赵祯 (1010~1063)  早年经历 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封为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为寿春郡王,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兼中书令,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进封瘅王。九月初八,册封为皇太子,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十四日,朝拜太庙。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下诏五日一开资善堂,太子手握手板…… 详细++  赵曙 (1032~1067)  宋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2月16日-公元1067年1月25日),别名赵宗实、宋英宗,宋朝第五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养子。嘉祐八年,宋仁宗逝世,赵曙继承皇帝位;即位之初,由于生病便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失和,治平元年(1064年)农历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 详细++  赵恒 (998~1022)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在位)。 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县东南蔡家庄)。 赵恒,先后受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太宗晚年迷信相术,曾召一僧人入宫给子侄诸王看相。僧人看了几个子侄,只…… 详细++  赵弘殷 (899~956)  赵弘殷(899—956),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汉族。后迁居洛阳,汉京兆尹赵广汉之后,赵敬之子,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的父亲。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王鎔,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任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赵匡胤分典禁兵。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去世,追赠武德军节度使。建隆元年(960年),追谥为武昭皇…… 详细++  回郭镇  回郭镇是中州名镇之一,历来商贾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称,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工业发达、人杰地灵;60年代集体企业起步,出现“五小企业”,70年代开辟“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之先河,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回郭镇位于巩义市西南部,东邻芝田镇、西毗偃师市、南与鲁庄镇接壤、北靠伊洛河;310国道贯穿全镇,陇海铁路线设有回郭镇车站。…… 详细++  赵曙 (1032~1067)  宋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2月16日-公元1067年1月25日),别名赵宗实、宋英宗,宋朝第五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养子。嘉祐八年,宋仁宗逝世,赵曙继承皇帝位;即位之初,由于生病便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失和,治平元年(1064年)农历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 详细++  赵恒 (998~1022)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在位)。 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县东南蔡家庄)。 赵恒,先后受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太宗晚年迷信相术,曾召一僧人入宫给子侄诸王看相。僧人看了几个子侄,只…… 详细++  赵弘殷 (899~956)  赵弘殷(899—956),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汉族。后迁居洛阳,汉京兆尹赵广汉之后,赵敬之子,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的父亲。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王鎔,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任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赵匡胤分典禁兵。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去世,追赠武德军节度使。建隆元年(960年),追谥为武昭皇…… 详细++  回郭镇  回郭镇是中州名镇之一,历来商贾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称,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工业发达、人杰地灵;60年代集体企业起步,出现“五小企业”,70年代开辟“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之先河,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回郭镇位于巩义市西南部,东邻芝田镇、西毗偃师市、南与鲁庄镇接壤、北靠伊洛河;310国道贯穿全镇,陇海铁路线设有回郭镇车站。…… 详细++  赵恒 (998~1022)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在位)。 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县东南蔡家庄)。 赵恒,先后受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太宗晚年迷信相术,曾召一僧人入宫给子侄诸王看相。僧人看了几个子侄,只…… 详细++  赵弘殷 (899~956)  赵弘殷(899—956),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汉族。后迁居洛阳,汉京兆尹赵广汉之后,赵敬之子,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的父亲。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王鎔,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任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赵匡胤分典禁兵。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去世,追赠武德军节度使。建隆元年(960年),追谥为武昭皇…… 详细++  回郭镇  回郭镇是中州名镇之一,历来商贾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称,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工业发达、人杰地灵;60年代集体企业起步,出现“五小企业”,70年代开辟“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之先河,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回郭镇位于巩义市西南部,东邻芝田镇、西毗偃师市、南与鲁庄镇接壤、北靠伊洛河;310国道贯穿全镇,陇海铁路线设有回郭镇车站。…… 详细++  赵弘殷 (899~956)  赵弘殷(899—956),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汉族。后迁居洛阳,汉京兆尹赵广汉之后,赵敬之子,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的父亲。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王鎔,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任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赵匡胤分典禁兵。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去世,追赠武德军节度使。建隆元年(960年),追谥为武昭皇…… 详细++  回郭镇  回郭镇是中州名镇之一,历来商贾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称,其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工业发达、人杰地灵;60年代集体企业起步,出现“五小企业”,70年代开辟“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之先河,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回郭镇位于巩义市西南部,东邻芝田镇、西毗偃师市、南与鲁庄镇接壤、北靠伊洛河;310国道贯穿全镇,陇海铁路线设有回郭镇车站。…… 详细++

青龙山慈云寺

青龙山慈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距巩义市区20余公里。这里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恋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渡假的理想境地。  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据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水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于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  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慈云寺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呈现境图”,四周群峰,万壑争流,摩腾、竺法兰遥立青龙峰颠。飘飘欲仙,慈云寺平面图线刻在碑的中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为了开发巩义的旅游资源,振兴经济,大峪沟镇民权村先后投资3000多元修成了通往慈云寺的盘山公路,重修了慈云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过厅和僧房。在进入景区的山顶上,修建了一座造型别致的山门。凉水泉水库的建成,给慈云寺增添了一些灵气。高峡出平湖,风景这边独好。当您离开喧器的城市,来到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青龙山中,似乎又听到当年的钟鼓之声,大有心旷神怡、六根清静之感。  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门票收入100多万元1998年6月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慈云寺石刻2000年9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门票30元/人,从郑州乘郑洛长途和郑巩长途车在巩义大峪沟中岭车站下车,换乘小交通车即可到达。    大峪沟镇  " 大峪沟镇位于巩义市东部,距市区15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19个村民组,现有人口46117人,其中农业人口37722人,属典型山区乡镇。境内煤炭、铝矾土、耐火粘土、高岭土、石灰石、磨刀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交通发达,310国道横贯镇区,位于镇区的国有大型企业郑州市大峪沟矿务局有铁路专线与陇海铁路相连。 …… 详细++

巩义石窟寺

巩义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巩义石窟寺位于巩义市区北15公里的黄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公元471—499年)。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个,碑刻题记200余块。  石窟寺背依邙山,面临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古有“溪雾岸之幽栖胜地”的赞誉。与著名的黄河、洛河交汇处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建于6世纪北魏尊崇佛法的盛期的石窟寺,依山开凿五窟。五窟中以第一窟的规模最大,面积为6米见方。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莲花经》,部分则采自汉魏两晋以来的本土艺术传统,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优秀艺术作品。  石窑寺面积有有9000平方米,院内视野开阔,绿化美丽,是理想的游览场所。石窟内的地面比石窟外低约一米多。那是河水泛滥带来的淤土,经长年积累,提高了沿岸地平线所致。  石窟诸佛造像多为方圆脸型,神态文雅恬静,衣纹简练。礼佛图、飞天、神兽、佛教故事等是现存较完整的北魏浮雕造像。其中最精美的为第一窟“帝后礼佛图”,构图分三层,东边是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为前导,画面中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体矮小的待从形成了尊卑鲜明的对照。第四窟的“帝后礼佛图”人物造型独具匠心,前呼后拥的礼佛仪仗队中供养人大腹便便,相貌森严,侍从瘦小低微,比主像小三分之一。仪仗队中有的为帝后携提衣裙,有的执扇撑伞,有的手捧祭器,浩浩荡荡地簇拥帝后进香礼佛,表现了皇室宗教活动的盛大场面。构图简练生动,刻工细腻,为我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罕见的杰作。  各露刻的佛龛,大都是一佛二弟子和二菩萨的固定格式。第一窟西壁的“涅盘变”龛,东壁的“维摩变”龛,其造像风格已脱离了北魏早期深目高鼻、秀骨清像的特点,而是面貌方圆、表情宁静的艺术形象。衣纹雕刻也趋于简单化。  石窟寺内建筑多已不存,仅明代大殿和东西厢房尚存。解放前,国内外不法分子相勾结,大肆-巩县石窟的造像。陈列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一尊菩萨像就是从第五窟西壁佛龛北侧盗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对巩县石窟的保护,盖了保护房,进行加固维修,并把石窟前的东西两虎和大雄宝殿翻修一新。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区东北的河洛镇寺湾村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开放时间:  冬季8:00-17:00,夏季8:00-18:00。  交通:  巩义市区宋永昭陵南门乘旅游公交车可达  门票:  30元/人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矛盾,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诗政治性现实性、人民性、艺术性都很强,唐代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也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毛主席称杜甫的涛是“政治诗”。所以长期以来,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  巩义是诗圣的故乡,是河洛水土培育了诗人高尚的性情,诗人在长大后的颠沛生活之中还写下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深情。巩义市人民也为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诗圣杜甫在国内受到人们千百年来的崇敬与热爱,在国际上同样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在一九六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纪念。诗人的一生忧国忧民,他的爱国精神和关怀人民的真挚感情为我们后人所推崇,而他留下的优秀诗篇更是让人们世代传颂。  地址: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  电话:0371-64409166  传真:0371-64409866  交通  在巩义汽车站坐2路车到巩义人民医院站下车转8路。  门票  门票价格65元/人次,讲解员60元/次。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30(园区17:30停售门票);冬季:8:00-17:30  (园区16:30停售门票)。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站街镇  " 站街镇位于巩义市北中部,东距郑州、西路洛阳各60公里,现隶属郑州市。东征113”02’,北纬34”47。南依嵩山,与大峪沟镇、北山口镇相连;北临洛河,与南河渡镇隔河相望,东与河洛镇搭界;西与孝义镇接壤,全镇16个行政村,总面积36.76平方公里,现有35751人,其中农业人口31775人。 自然地理:   站街镇处于丘岭地带,总的地形为南高北低。…… 详细++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站街镇  " 站街镇位于巩义市北中部,东距郑州、西路洛阳各60公里,现隶属郑州市。东征113”02’,北纬34”47。南依嵩山,与大峪沟镇、北山口镇相连;北临洛河,与南河渡镇隔河相望,东与河洛镇搭界;西与孝义镇接壤,全镇16个行政村,总面积36.76平方公里,现有35751人,其中农业人口31775人。 自然地理:   站街镇处于丘岭地带,总的地形为南高北低。…… 详细++

铁生沟冶铁遗址

铁生沟冶铁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汉  中国汉代冶铁和制造铁器工场的遗址。位于河南巩义市铁生沟村。是已知的汉代冶铁遗址0土物最丰富的一处。年代约当西汉中晚期至东汉。  遗址中发现炼炉(高炉)、锻炉、炒钢炉、退火脱碳炉,以及烘范窑、配料池、房基、铁器、铁范、铁料、耐火材料和建筑材料等。附近有多处古铁矿坑道。研究表明,这里是一处冶炼生铁、铸铁、脱碳退火(柔化处理)、制造铁器的综合性工场,生产的基本环节是:炼铁、铸造、脱碳退火;或炼铁、铸锭、炒钢、锻造。出土的部分铁器上有“河三”铭文,推测这里应是汉代河南郡所辖的第三号制铁作坊。  位于巩义市老城西南29公里处。铁生沟村群山环抱,矿藏丰富,南侧为一处规模较大的西汉冶铁遗址,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20米,总共2.16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断崖上,裸露出不少炼渣、矿石末、烧土和黑灰。  在冶炼场西南3公里的罗汉寺和西北的罗泉、北庄均发现有采矿井和巷道。1958-1959年发掘,在2000平方米范围内,挖出炼炉18座,其中有长方形炼炉、圆形炼炉、排炉、低温炼炉、反射炉及熔炉和锻炉各一座。  还有海绵铁铸造坑、藏铁坑、配料池等。出土了各种铁制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器等166件,以及大批的陶制生活用上和铜钱。从出土的煤块、煤饼和煤渣看,我国西汉时期即已用煤冶铁,在国际上已引起高度的重视,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冶三彩窑址

黄冶三彩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冶三彩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约6公里的站街镇大、小黄冶村,分布于黄河两岸,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是已知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三彩窑场。  该窑始烧于唐代(618年~907年)早期,唐代中期达到鼎盛,唐代晚期仍在生产。三彩制品以瓶、壶、罐、碗、盘、炉、灯等器皿为多,另有一些马、象、狮、小儿骑马等动物和人形玩具以及俑、建筑构件等。器皿造型端庄秀丽,玩具传神逼真。胎质细白,多施黄、褐、蓝、绿、白色釉,晶莹光洁,色彩斑驳灿烂。有的还以刻花、贴花等技法做出装饰花纹。历史上关于唐三彩的产地,一般有西安、洛阳、扬州三地说,但目前发现窑址的,仅洛阳一地。  黄冶三彩窑址在迄今发现的唐代烧制三彩器的窑址中,时代较早,产品质量好,深受欢迎。该窑烧制的三彩器常出土于洛阳、西安等地的唐代城址和墓葬中,并远传到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中亚、西亚和埃及等地,曾在当地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于巩义窑址的名称,此前文物界也没有统一的称谓,除了黄冶唐三彩窑址因为研究、发掘得比较早,名称比较响以外,其他的名称还有巩义瓷窑址、巩义瓷窑遗址、巩义三彩窑址,也有专门针对某一部分的名称,如白河瓷窑址、小黄冶、大黄冶窑址等。  2001年6月,巩义黄冶三彩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上述所列名称进行合并,统一定名为“巩义窑址”。  景点位置  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黄冶村  

汇馨芳香世界

  汇馨芳香世界有500亩浪漫温馨的薰衣草玫瑰观光园区,集体验式休闲观光、鲜果采摘、园林绿化苗木繁育、餐饮娱乐(垂钓)、婚纱摄影、婚庆典礼为一体。  汇馨芳香世界以“香”为主题,契合古老神话河洛“香神”为主要文化背景,既浪漫又神秘。汇馨芳香世界位于古老而神秘的伊洛河畔,是一个脱离喧嚣的都市生活,享受美丽芳香艺术和田园生活的天然圣地。  在这里,花香四溢,每年5月-10月,绵延如浪的薰衣草花海,踏步生香的各色玫瑰等,各种花卉竞相开发,争奇斗艳只为等待有心之人的倾心留恋。薰衣草开放的时候,和心爱的人来这里享受一次浪漫的约会,漫步在薰衣草、玫瑰花园之中,沉浸在烂漫的花香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还可以领养种植自己喜欢的水果蔬菜,以及在瓜果成熟时进行采摘,让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播种与收获的乐趣,果蔬的品种有番茄、杏、草莓、西瓜、葡萄、柿子、梨、蟠桃等,品种颇多。这里有波光粼粼的湖面、徐徐的微风、一只钓竿、一把折凳、一人、一世界,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工作的烦恼,只有静静的享受大自然给你的美好。  地址:巩义市孝义街道办西沟村白沙滩  电话: 0371-64357888  官方网站:http://www.hxfxsj.com/  开放时间:  9:00-18:00(周一-周五);9:00-17:30(周六、周日)

永裕陵

  永裕陵位于巩义市西南的八陵村东南,是北宋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赵顼的陵墓,建于1085年。八陵村有两座陵墓,为八陵陵区,东为宋神宗永裕陵,西为宋哲宗永泰陵,分别被称为东、西陵。东陵以狮子石刻最为精美,西陵则是石象出众,即当地人所说的“东陵狮子西陵象”。  永裕陵南神门两侧的两座石狮雕刻堪称完美,两者相对而视,张口怒目,威武雄健。狮子脖子上挂着铃铛,并系有一条铁链搭在背上,腿部肌肉感十足,大步向前,充满活力。这也是宋陵石狮造型中最成功的作品。  永裕陵呈“覆斗形”,底边略为正方,原本有两层台阶现已不复存在。陵前余存17件石刻造像,皆精美无比,连外来使者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一头卷发,连胡子都是卷的,手上捧着献给神宗的礼品。  墓西北为神宗向皇后、朱皇后、陈皇后和徽宗王皇后的陵墓。这些陵冢都还可识别,各陵前的石雕像也都基本保存,散落在田野之间。  由于永裕陵距巩义市区较远,因此也没有经过过多的修葺。正因如此,才显得更加古朴,这些石刻造像也是精品,不容错过。  特别提示  永裕陵许多石刻、遗迹散步在田间,参观的时候注意不要踩到当地农民的庄稼。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东南  类型:古迹陵园/墓地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巩义五指山

  五指山位于郑州西南60公里巩义伏羲山中,步入五指山,便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峡谷深叠着百丈玉翠,香草葳蕤丛生,如莽如索的葛根藤条;春季满山的山桃花、杏花花开如雪,连翘花开似金色丝毯;夏季桃、李、杏、柿子、核桃熟落无人知,秋季红叶满山流金溢彩。  山涧清流  千万只五彩斑斓蝴蝶相会的蝴蝶谷,地下溶洞相连绵延不断,夏季温凉如春,冬季积雪不化,紫气蒸腾,祥云萦回,风水宝地。长约8公里大峡谷九曲蜿蜒,成为郑州美丽的漂流地方。  滩涂  越往下走山谷越狭窄,峭壁林立,细细的泉水在脚下流着,猛然抬头便能看到滴水崖壁上黑色的大蝴蝶、红黄相间的蝴蝶正闪动着,喝着泉水。不时有三五只蝴蝶随伴而行,五彩缤纷,为何这里会有呢?大概是方圆数十里森林茂密,有这一道水线、无农药污染、四季山花不断的缘故吧。  峡谷漂流  -旅游小贴士:  电话:0371-6185686666665785  门票:40元  地址:郑州巩义市伏羲山  

启圣阁

启圣阁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启圣阁又名春秋阁,位于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西北。西临,东距山根20米,南北为伊洛河冲积平原。由柱上楹联可知此建筑最晚建于清嘉庆癸亥五月四日,该区域原为伊洛河重要渡口,原巩县八景之一。启圣阁所在地原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王庙,大殿内供奉河大王黄守才,启圣阁是河大王庙的附属建筑北配殿,也-秋阁,内供奉三国关公。1935年秋,洛水大涨,将大殿、南配殿等冲毁殆尽,只有关公殿(启圣阁)屹立不动。  关于启圣阁的创建年代,久来难以考证。2011年巩义市文物部门在大运河申遗对沿岸的考古调查中,新发现了碑刻三块:《创建启圣阁麟经殿福财禄贵寿喜并建增神祠碑》、《江苏山阴县陆扬州府扬河通判张公神道碑》、《墓表》,从这些碑刻的内容记载可证,启圣阁应为当时的扬州通判于嘉庆十一年(1806)所建。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启圣阁的脊檐已自然损坏,大部分出檐檀条腐朽。近年,益家窝村民集资将0维修一新,成为一处新的游水观景的好去处。  2008年6月,启圣阁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级重点单位。其保护范围为:西至河边,东至山根,南外扩20米,北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自保护范围向南北再外扩20米,东、西不变。建筑宏伟壮丽,富有民族建筑特色,为研究我国木构建筑的重要实物依据。

河洛汇流景区

  河洛汇流景区位于南河渡镇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是—个新开发的旅游景区,距巩义市区约10公里。  夕阳西下  自古以来,河洛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相传,这里是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的地方,据史载:黄帝、帝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成王与周公等登基时,都在此沉壁祭天。  河洛夜景  因而河洛地区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社会贤达、中外名人到此怀古凭吊、赋诗作词,留下了大量的赋作和诗篇、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河洛文化。同时这里的景观非常美丽,据传乾隆十年《巩县志》记载,县内有八景,其中本区就有四景:即什谷异流、洛口春游、邙岭秋风、石窟晚钟。  石雕  登上神都山顶,河洛汇流的壮观景象一览无余,西望黄河,浊浪滔滔,水从天上来,一泻东流去;南瞻伊洛,两水清浊交汇,河洛分明。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地址:巩义市南河渡镇  交通:永昭陵南门乘旅游公交车直接到达,距市区12公里。  

慈云寺石刻

慈云寺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距巩义市区20余公里。这里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恋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渡假的理想境地。   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据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水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于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 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 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   青龙山慈云寺是佛教传入中原后所建的第一座民间寺院,保存有隋、唐、元、明、清时期古建、石刻、摩崖等文物数百件,其中隋代造像幢、双足灵相图、五十三峰图和唐代古塔等尤为珍贵。

永昌陵

  永昌陵位于巩义市西村镇以北,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陵墓。陵东邻其父赵宏殷宣祖永安陵,西靠其弟赵光义太宗永熙陵。据说永昌陵是赵匡胤自己选定的。他在拜谒父母的陵墓之后,登上角楼感叹时光飞逝,于是拿出弓箭往西北方向射去,并告知大臣箭落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皇堂”,并命名为永昌。  永昌陵保存较好,陵台高约15米,东西南北各辟一门,四门外各置石狮1对。陵园南门之外、石狮之北有镇门武士一对;南门内、陵台前有宫人2对。南门与乳台之间的神道东西相距45米,对称列置各种石象生。现存37件,缺东侧的驯象人1件、藩使2件,西侧的控马官3件、藩使2件和武将1件。  另外在永昌陵还能看到宋陵中唯一一个羊首瑞禽。还有两个造像颇为奇特的武士:两个武士的头都很大,一个戴着巨大的头盔,连耳朵也遮住了,撑着武器站姿歪斜;另一个身材高大却捧着袖珍小斧,面带笑容。  特别提示  陵墓的石刻造像散落在田间,前往参观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踩到当地农民的庄稼。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西村镇以北  类型:古迹陵园/墓地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花地嘴遗址

花地嘴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夏代早期聚落遗址——花地嘴遗址坐落在巩义市站街镇北瑶湾村水峪沟。遗址位于较为平坦的台地上,其东有老犍脊,南有猴山等嵩山余脉,西面紧临东泗河与伊洛河交汇外,北边断崖下为水峪沟自然村。  花地嘴遗址最早是在1984年发现的,当时它不叫花地嘴遗址,因它所处位置的土地归水沟村民所有,所以定名为“水沟遗址”。现《中国文物地图集》上仍登记为“水沟遗址”。1984年开展全国文物普查,文物保管所组织业务人员到实地调查,在北部断崖和西部台地上均发现有泥质灰陶陶片、灰坑等文化遗存。由于在此东边还发现有泥质红陶陶片,所以,按其性质,将其界定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由于当地村民都把这块地叫花地嘴。为了更确切的表示遗址位置,1992年以后,就把原来的“水沟遗址”更名为“花地嘴遗址”。文化性质的界定也由原来的仰韶、龙山文化改为新砦期遗存。  2004年6—8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经过数次发掘,共发现重要遗迹有:4条环壕,3个祭祀坑,10余座房址,数个灰坑及2座陶窑。祭祀坑主要在位于遗址的西北部;房址在西北部也有发现,但主要集中在遗址的中、南部;灰坑主集中在房址周围;4条环壕由北向南呈弧状围绕遗址。  花地嘴遗址它的发现使学术界对嵩山、万安山以北等地区的新砦期文化更加重视,继而加深对早期夏文化研究。同时由于这一地区正好位于诸多文献中记载的与夏代早期“五子之歌”有关的“洛汭”地区,所以它的发现亦会对早期夏史中有关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对探索夏代早期城址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源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04年8月19日,河南省建设厅、河南省文物管理局,豫文物(2004)330号文件公布花地嘴遗址的保护范围。2006年花地嘴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花地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路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紫荆路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