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铜仁市 >> 松桃县 >> 普觉镇

普觉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寨英村古建筑群

寨英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英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的梵净山山脚。  整个古镇占地约11公顷,现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脚楼等古民居建筑85栋,会馆类建筑2处,5街6巷,消防池8个,古井2口,各种商铺50余处,手工作坊30处,城门4个,卡子门1个,城墙673米,码头4处。其中:城墙,环绕古镇周围,连接四城门,二水门,一卡子门。以粗料石砌成,全长约673米,高3—10米不,基宽在0.5—0.8米。现东北段、东南段、西南段保存完好。四个城门亦基本完好。现存建筑有民居、商铺、会馆、城墙、码头等。融居住、经商、防御为一体。城墙环护,在险要处设城门四座,在河水缓处建码头四座。居住多为前铺后宅的四合院,内有隔墙、暗道、射击孔等设施。民居大门连楹多做成牛角形。会馆用鹅卵石砌墙群,多做成鱼骨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寨英古建筑群的建筑装修,深受苗族影响,即使富商捐资修建的湖南会馆、江西会馆,照样利用鹅卵石垒砌墙裙,且作鱼骨形。“鱼文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渔猎生活、农耕生活在传统理念中的生动反映。寨英古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是汉文化与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水0融的结晶。  2006年寨英村古建筑群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仁九龙洞

  九龙洞是贵州省首批确定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位于铜仁城东17公里的骂龙溪右侧观音山山腰,其山峭壁嶙峋、雄奇险峻、漫山翠竹,绿意森然,它背靠更高的“六龙山”,面临秀丽的锦江河。为九龙洞铺设了一幅壮丽的外景。相传六龙山上有六条黄龙,相邀锦江中的三条青龙来洞中相聚,九龙来到洞中,见这蓬莱仙境般的洞府,顿时私欲大发,都想将洞府据为已有,相争不休。待到鸡鸣天亮时,谁也无法返回原来的居所了,只得盘踞在洞内深处的一巨型彩柱上,再也不能脱身。山下有条小溪,因九龙争洞相闹,人们不得安宁,就骂龙不止,遂有“九龙盘柱”、“骂龙溪”之名。“九龙洞”由此得名。  “九龙洞”广大恢宏,宽70多米,最宽处达100米左右,高30--70米不等。现已探明部分,洞长2258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洞内有7个大厅,已向游人开放3个大厅共12个景区。单是石柱、石笋就有数百根之多,30米以上的石柱有8根,20米以上的有6根,10米以上的有18根。  

苗王城风景区

  苗王城风景区是松桃苗族自治县豹子岭·寨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主要景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它的历史文化遗产、峡谷自然风光、苗疆古战场军事文化遗址,苗族民俗风情十分突出,也是湘、渝、黔边界地区保存规模较大的苗族战争历史文化遗址,极具旅游开发和研究价值。   地址:贵州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  电话:4007777777  开放时间:  8:30-17:00  门票:  门票80人民币   

潜龙洞

  潜龙洞位于松桃县乌罗镇境内,距县城70公里,距松桃火车站35公里,大兴机场100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山溶洞。溶洞外植被良好,溶洞尚在发育之中,洞中冰花玉柱,飞瀑悬挂,流水潺潺,石笋密度居亚洲第一,被法国洞穴专家誉为“地下桂林”。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乌罗镇黔龙村  开放时间:  9:00-17:00

响水洞

  响水洞距松桃县城东1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海拔500至1200米。位于省道线铜仁路段与松古干线交汇处,交通方便。据《松桃厅志9形胜卷记载,响水洞是松桃八景之一,称“响水泉飞”。  响水之之美在于水。北面的粑粑山和东面的岩台各有一个出水洞,泉水终年奔涌。  粑粑山峭壁间涌出的泉水,飞流直下,水石相击,轰然作响,憾人心魄。飞泉旁一大型溶洞与之毗连。溶洞宽敞幽深,石钟石笋琳琅满目,形态万千,把乌龙腾,飞-雪原、苗乡飞瀑、天灵相公点兵、骏马嘶鸣……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洞底有潜流,闻其声,难见其形,“响永洞”因而得名。水流数10米,有巨石阻挡,泉水夺路而流,分成数股,急喷泻,飞珠溅玉,光泽四射。水小时又似急骤的鼓点声,水声冬冬。到约有40米落差的陡坡时,因受多级峭壁所阻挡,瀑水时分时台,时小时人,回绕穿泻,随地势的变幻,宛如一位婀娜潇洒,舞姿翩翩的仙女,飘落人间,形态楚楚人。东面岩台出水洞流出的泉水,流经约1肋米的梯田坝后,到落差约200米的悬崖时,泉水如一匹白练腾空而下,真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景蒙。秋冬雨水减少时,泉水从半空悠悠忽忽下坠,如细丝,如白雪,随风飘转,洒落潭中,忽而成一圆圈,忽而成一曲线,弯曲蠕动,恰似游龙戏水,神极了。当万道阳光照射时,游客站在岩坷寨的观虹台上,就会看见飘洒的水沫呈赤、橙、黄、绿、青、蓝、紫,缤纷斑斓,似长虹卧波。两股清冽晶莹的泉水汇集于响水洞茁寨,然后再次跳下悬崖,形成了一落差70米,宽20米的响水洞大瀑布。气势雄伟,响声如惊雷,数里之外能听到响声。高高落差,使这里修成了三座梯级电站,入嵌,颗颗夜明珠点缀在沉静的山村,宛似繁星点点。冬天,山顶的冰花,玲珑剔透,倒悬在半山腰瀑布的冰钩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令人目小暇接,此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山寨分外妖娆,别有一番风韵。山于这里水质好,土地肥沃,出产的大米,以它满质优、油脂丰富、洁白如雪、食之清香等特点,闻名国内外,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每年都要专程运往京部,作为珍品进贡皇室响水洞之美在于雾。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两边出水洞中缓缓涌出两道浓烟般的雾霭来,如两条银龙,缓缓游动,逐渐靠拢,最终融为一体须臾之间,雾霭弥漫扩,浓淡轻重,变化莫测,快慢缓疾,飘忽不定,神秘非凡。浓的雾,如团团白絮,数里之外,一片茫茫,使人如入烟海,不知何处是彼岸,淡的雾,如透明薄绢,飘飘扬扬,给山川树木披上了种秘的轻纱,重的雾,使人感到湿漉漉,沉甸甸,仿佛伸手可以捉到,似雨非雨,弄得人衣履尽湿,轻的雾,如蔼如岚,似有若无,如烟如缕,依恋于山林花水间,徘徊于清溪泉畔随风出没,若即荇离。  响水洞之美在于竹林。沿响水洞苗寨北上咀榜,进入竹林,那铺天盖地的竹影和数不清的竹径,定会令你叹为观止。有的竹径穿行于山谷,给人一种通幽之感,有的蜿蜒于山坡,给你一种攀登的乐趣,有的高居山脊之上,漫步其间,透过层层竹林,近山远山,历历在目,顿觉胸襟开阔,进入“与造物者游”的忘我境地。每当春雨过后,经历了严冬考验的竹林,摔出了密密麻麻的竹笋阼,路心、门前、乃至巨石之下,都会冒出粗壮的笋尖来,夜阑人静之时,你甚至可以听到“卟”、“卟’的拔节声。出竹林,便到十里桐花景点,人在花中行,映入限帘的是花的行逆,花的长廊,花的悬崖,花的峰峦,花的海洋”。使人全身心都浸润在绚丽的桐花之中。  登上黄连坳,即到盘石古城。此城建于明武宗正德八年,后经多次改修和扩建成为一个结构完整、四周牢固的古城。城墙上有360个垛口,供360个官兵把守,四周有东,甫、西,北四个城门和凹墩炮台。城内有宽6尺的沿墙路,衙门和赶集的十字街。城南有接待上级-巡视的亭子,称为接官亭。城西有约15亩面积宽的习武教场坝。盘石古城是明王朝在苗疆的一个重要政治、军事中心。清代乾嘉苗民起义期间,古城成为苗民抗击消军的战略要地。苗民起义失败后,清王朝为了加强对苗族人民的统治,又重新扩建和加固这座古城,并刻写了“重建盘石古城碑”立于甫门。此碑是研究松桃地域历史业和苗族人民斗争历史的重要物证。  响水洞苗寨,保存着苗族完整的传统语言,独特的饮食文化,古朴的生活习俗。游客除观赏苗乡自然风光外,那鳞次栉比的前家吊脚楼,轰动海内外的苗家上刀梯、下火海,花鼓舞,狮子舞,八人秋等民间绝技,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山内涵的苗家织锦、银饰、服饰……等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利用当地苗族姑娘刺绣厂所所产的服饰、腰带、门窗帘、沙发垫等,产品远销日本、东南。改革开放以来,响水洞作为民族文化村,重新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风雨桥、宾馆、水车等景观,已先后接待过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新加坡以及国内专家、学者游客千余人次:巾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专程来此拍摄了“响水洞民族文化村的”专题片并播放,其独特的风情已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响水洞景区得天独厚,集山水秀色、溶洞奇观、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之大观于一体,又地处通衢,是进行游览观光、消夏避暑、风情考察等多层次亭受的理想景点。   

大路风雨桥

  大路风雨桥位于大路乡所在地街头,距松桃县城45公里。  大路乡与四川省秀山县兰桥乡相邻,风雨桥是秀山县中灵、史目、兰桥一带与松桃县孟溪、乜江、大路一带群众往来的必经要道。清道光四年(1824年),盂溪、大路及松桃县境内其他地方群众和富绅共同损资献料和投工投劳修建风雨桥,1946年又增修北桥头入街口处数间。  桥整体建在四座由青石砌成的桥墩上,桥面离水面约5米,桥身全用木料构成,长廊式结构,上为双重檐,俗称“两滴水”,以小青瓦盖顶,全长67.5米,宽3.2米,高3.9米,整个桥身由29间组成。  风雨桥构造精巧,式样别致,两端为歇山宝顶龙门,中部有宝顶楼阁,是梵净山东麓独特的山地建筑,具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云落屯

  云落屯位于县城南一公里处。这里,赭石一方,高数十丈,顶长二百余米,宽百米余,其势巍峨,耸入云端。因时有彩霞飞舞,瑞云环绕,故名云落屯。整座屯身披藤蔓,色浓如黛,浑然一体,山石奇异,嶙峋多姿,花草如织,争芳斗艳,佳趣天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寨英古镇

  梵净古都、中国滚龙艺术之乡-寨英古镇。  寨英古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是梵净山宗教朝圣的梵净古道必经之地,也是迄今为止梵净山区域乃至贵州省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镇内的古城墙、古城门、水门码头、古石板街道、八大商号及桶子屋民居、会馆等遗址尚存,是一座苗汉文化交融具有典型建筑风格的古镇。上千年历史悠久的滚龙艺术使其当之无愧被冠以“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美誉。  寨英古镇民居建筑遗风独具。各种四合院、桶子屋、围屋保存完好。图为民居建筑一角。  每年春节,当地群众都要开展大型的舞龙活动,是时,几十条滚龙聚集河边、街道、学校运动场,一会是“双龙戏珠”,一会是“群龙狂舞”,最后形成“盘龙打座”,  灵巧的动作和娴熟的舞技,吸引上万游客前来观看,热闹非凡。  2002年3月,寨英镇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寨英滚龙艺术之乡”,次年3月,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寨英古镇的民居,至今保存着古朴雅致的风格,各种花卉、动物雕刻得栩栩如生。房梁、大门、屏风、木窗乃至日常起居的脸盆架、梳妆台都雕刻得精致无比。图为精致的花窗木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云落屯

  云落屯位于县城南一公里处。这里,赭石一方,高数十丈,顶长二百余米,宽百米余,其势巍峨,耸入云端。因时有彩霞飞舞,瑞云环绕,故名云落屯。整座屯身披藤蔓,色浓如黛,浑然一体,山石奇异,嶙峋多姿,花草如织,争芳斗艳,佳趣天成。

松桃冷家坝

  在梵净山东北缘,距乌罗约四十华里,有一个宽约3华里,长8里的河谷坝子。这就是冷家坝。  冷家坝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风景旖旎,是旅游观光难得的好地方,同时也是避暑休养的绝好去处。  冷家坝景区从边江河与高硐河的交汇处---两河口顺流而下,至江口县交界,全长约10里。整个景区由一条河和河谷、梵净山原始林带和无数的山溪飞瀑、沙洲及山寨风光组成。坝周的秀丽山峦、耸天古树、奇花异草、绿潭石堤也为冷家坝增添了无限奇趣。  冷家坝四周层峦迭嶂、绿岭逶迤,古木参天、枯藤倒挂、鸟语花香,原始森林遮天闭日。河水清洌,游鱼如织,且水流平缓,众多的清潭绿塘成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两岸古树横空,虬根裸露,奇枝异态,宛如盆景。苍岩林立,溶洞幽深,沙洲密布,平沙如血。从梵净山原始森林流出的山溪从陡壁峭岩上直泄而下,飞珠溅玉,甚为壮观。  历史上,冷家坝曾为松桃厅派设梵净八汛之一,旧名虎衙门。由于其处在梵净古道的交汇点上,北可通乌罗,东可达寨英,南可往江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九三四年,红二、六军团即以此为道,完成了两军会师石梁的壮举。解放后,冷家坝一度为乡所在地,为梵净著名的深山集市。  冷家坝人烟稀少,山居木屋或掩隐于古木之中,或点缀于成片茂竹之间,炊烟缕缕,鸡鸣狗吠,其古朴的民风,使冷家坝既有原始自然的美,又有人间的田园风光之美。又由于冷家坝自然气候条件好,因而家家都有高寿老人,游人来到此地,见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地里劳动已不足怪。  总之,冷家坝以其原始、自然、清新、秀丽的山、水、林、花、瀑、洞、堤岩、民居等招揽着游客,使其以“避暑休闲胜地”而驰名远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普觉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普觉社区

----

半坡村

----

侯溪村

----

-村

----

真武堡村

----

姜家硐村

----

真旗屯村

----

猫猫屯村

----

棉花山村

----

干背河村

----

尖山村

----

高坎村

----

园埂脚村

----

道塘村

----

岑塘村

----

东门村

----

西门坎村

----

普觉村

----

梁洪村

----

大元村

----

甘佃村

----

山口坳村

----

普觉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