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郑州 >> 新郑市 >> 薛店镇

薛店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南枣岗汉墓

南枣岗汉墓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枣岗汉墓位于新郑市薛店镇南枣岗村南100米。现存墓冢高6米,周长约120米。墓冢东距苑陵故城2.5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该墓为一处汉代封土墓葬,对于研究汉代埋葬制度和丧葬习俗具有一定价值。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新郑市薛店镇南枣岗村南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如今的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AA-景区。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  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黄帝故里景区热忱欢迎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旅游观光。  网址:http://www.hdgljq.com/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坐101路公交车到黄帝故里站下车步行10分钟即到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8:00-17:30  景点位置  河南省新郑市轩辕路1号轩辕丘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始祖山

始祖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始祖山,古称具茨山,位于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山顶的轩辕庙等景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始祖山被河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  始祖山主峰风后岭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远远望去,好似一尊轩辕黄帝像,伟岸挺拔,眉眼毕现,蔚蔚壮观,令人肃然起敬。风后岭南坡和东坡为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构成高峻雄伟的山岳风景。同时,山坡上丛林密布,果园飘香,山半腰的青岗庙水库,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西坡的黑龙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潋影,妩媚动人,形成山、水、泉、林融为一体的秀丽景色。近年来,全市累计有20余万人次上山植树,新植常青树种20万株,始祖山森林植物达到48科252属200多种,林地面积达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形成了垂直分布的阔叶混交林带,生物生态林带、灌木植物林带等三个群落。  站在山脚下的驼窑村,仰观始祖山东坡,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怪石林立,险峰突兀。走进山门,登上望祖亭,遥观山顶,依山势而成的炎黄二帝巨雕坐像清晰可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由望祖亭上行不远,便是正在兴建的黄帝大宗祠。大宗祠高30米,宽27米,为仿古建筑,投资1200万元,是省“九五”期间重点建设旅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东方麦加”。从黄帝大宗祠拾级而上,登408个台阶,便到了嫘祖洞(古传为娘娘庙)。这是古时人们在悬崖绝壁上凿挖的大石洞,内供有嫘祖、嫫母塑像。扶石梯攀登到洞门口,可见洞内烧香拜祖的游人成群结队,烟雾缭绕。站在洞口,已是身居云雾中,眼望处丛林片片,绿海泛波,紫气升腾。嫘祖洞外左边不远的悬崖上,有一小龛,叫做“求子龛”。传说每次拣7个石子往上投,投进几个石子,娘娘送给你几个儿子。由嫘祖洞登高而上,到达力牧峰,可望见远处高大的雄鹰石,似苍劲的雄鹰蹲在山巅,傲视苍穹。  登上山顶,便到了黄帝祠中天门外。中天门是仿汉代建筑,赤柱画栋,飞檐挑角。红砖绿瓦,雄伟壮观。中天门里有中天阁。中天阁下是黄帝迎日推策峰,峰上有四台:黄帝推策台,群臣盟誓台,智慧台,鸳鸯台。传说是“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治民”的遗址。推策台上,至今还有黄帝的脚印和黄帝与嫘祖的座印。站在迎日推策峰上拍手,中天门前便会出现弹琴似的回音。回音形成一线,可传数十米远。著名院士傅喜年先生曾在此拍手亲试,说,“这里的琴声回音出现在山峰上,确是中华一绝。”  回首进中天门,迎面便是始祖山轩辕阁前的石碑,上刻-题写的碑文“巍巍具茨山,文明八千年”。始祖山轩辕阁是四层楼阁,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挑角飞檐,雄伟肃穆。登上楼阁,极目四望,顿觉心旷神怡。往西看,峰峰岭岭起波澜,重峦叠嶂山连山;往北看,绿野无垠大平原,九曲黄河入青天;往东看,水库似镜银光闪,溪水淙淙流深潭。  由轩辕阁往西走,山顶是保存数千年的古建筑??轩辕庙。大殿全是青石板砌成,石墙、石架、石顶、石门、石窗,内供轩辕黄帝老年坐像。门上方悬挂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题写的“人文初祖”匾额。门外立一石碑,有前文化部部长贺敬之题写的“中华文明始祖”碑文。此庙于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轩辕庙北边,是历代名人登山拜祖颂黄帝的石刻碑群。传说,历代名人和百姓每年三月三登山拜祖,延续至今。近年来有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华人组团登山拜祖。  现在,盘山公路直达山顶。遍山野的黄帝文化遗址,如轩辕宫、南崖宫、黄帝避暑宫、黄帝御花园、大鸿屯兵处以及少典祠、黄帝自然山饮马泉、嫘祖庙、黄帝三女冢等正在开发,迎接海内外人士观光拜祖。  地址:郑州市新郑市辛店镇  类型:森林山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1-62539001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新郑博物馆

新郑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地理位置】  位于新郑市区黄帝故里西侧300米处,占地8091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是河南省县(市)级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详细介绍】  博物馆的主楼坐北向南,为两层歇山式仿古建筑,长43.2米,宽16米,高16米。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上层两坡,下部四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主楼两侧,各建卷棚式厢房11间。主楼正前方有高脊飞檐式仿古大门,与主楼相直辖市。大门外两侧,各立一尊石狮,高2米。庭院内道路整洁宽畅,草坪四季长青,满院花香四溢。庭院正中央,立一尊国家级珍贵文物青铜莲鹤方壶(仿制品),东边依次树新郑古器出土纪念碑,唐代尊胜陀罗尼经楼、唐代妙法莲花经幢;西边依次树清代重修新郑县文庙纪念碑、瓜皮碑、重修太清观志碑。主楼一层为“古都风彩”郑韩文物展。主要展品为近年来郑韩故里出土的手工业遗址出土的陶范、铁范,青铜礼乐器,韩国宫殿门枢、陶瓦等建筑材料及战国兵器等。主楼二层为“溱洧之光”新郑历史文物展。主要展品有:全国最长的50万年前的纳玛象牙化石,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石磨盘、石磨棒,双耳园底红陶壶,单孔玉铲,商代的素面铜爵,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及铜镜,春秋时期的24件编钟、九鼎九鬲礼器以及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文物精品,展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8000年的文化发展史。   

韩王陵

韩王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韩王陵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四周,是战国时期韩国公元前375年至前230年历145年间九世候、王的陵墓,现有11处28座陵寝。每座墓葬都陪葬有不等的车马坑和贵族墓,形成了庞大的陵墓群。韩王陵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完成是我国现存战国时期各国帝王陵墓中罕见的,是研究战国时期六国陵墓的重要实物资料。  新郑地貌西高东低,地处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只有东部少部分是平原地区。韩王陵墓区均在郑韩故城周围。丘陵地带水土深厚,土质细密坚实,韩国国君选作茔地。韩国历时145年(公元前375—公元前230),历经君主9位。通过1985~1986二年的钻探调查,已发现韩王陵寝11处28座墓冢。分别是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东墓冢4座、观音寺镇王行庄村北墓冢4座、城关乡苗庄村南墓冢2座、辛店镇冢岗村南墓冢1座、城关乡暴庄村西墓冢5座、城关乡胡庄村北墓冢1座、梨河镇宋庄村东墓冢2座、梨河镇冯庄村南新郑监狱院内墓冢2座、观音寺镇柳庄村北墓冢3座、新村镇七里井村西北部墓冢3座、西亚斯商业学院内墓冢2座。从调查看,墓向均南北向,墓冢除宋庄一处是南北排列外,其余10处都是东西排列。墓形制绝大部分平面呈“中”字和“舟”字形,个别呈“甲”字形。另大部分墓有陪葬坑。墓室填土封冢均用夯打且坚实。韩王陵规模之大,是历代王陵中罕见的。墓葬的遗存,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经济及其陵寝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2年3月~2003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许岗村韩王陵M4及3、5号陪葬坑进行了发掘清理。据已掌握的资料判断,许岗4座大型古墓为战国时期的墓葬。这一发现不仅为寻找韩国国君陵墓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反映奴隶主贵族宗法关系的公墓制度的瓦解、家庭墓地制度的形成以及以国君陵墓为主体的陵寝制度的确立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韩王陵于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轩辕庙

轩辕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轩辕庙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千户寨乡始祖山(具茨山)主峰顶上,创建年代不详,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刊本《新郑县志》卷十一祀祠志载:“轩辕庙,旧志在县西大隗山巅。”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刊本《新郑县志》卷三祠庙记载:“轩辕庙在县西大隗山巅。”清顺治已亥《1695年》刊本《新郑县志》载:“轩辕庙在县西大隗山巅。”  该庙歇山式建筑,坐西向东,创建年代无考。台基、墙身和屋顶均为石材构成。面阔三间7.35米、进深三间4.80米,高约5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单檐歇山。殿顶为灰板瓦,疑为近代覆加。正脊平直,正脊两端和戗脊下端均以兽首作结。正脊中央雕有“吉”字图形。庙墙正面背面四组斗拱装在立柱之上,殿内四根石柱由步樑与墙连接,柱上置横梁承托屋顶。正面明间辟门,门高2.18米,门宽1.73米。左右有立颊。两次间用直棂窗8抹格,中间一道破子。其它三面无窗。门楣石簪上浮雕横排四个象形文字,南为“日”,北为“月”字,中间阳雕“卐”字。庙正面两窗下各嵌有96×44厘米的石碑,碑文已漫漶不清。  庙内为仿木构凹槽式抬梁建筑,以石板作椽,石条作檁,厚重坚固。庙内左侧立有一通嘉庆七年(1802年)新邑庠生赵蔺宫、董沐撰文、古钧儒童李天乙书丹的石碑。记载着“重修风后山群庙暨创建于孔子虫马仙康仙灶君药王鲁班送子土地……”的史实。  在此庙南山坡上也有一座明代石殿房,建筑式样相同,唯体量略小,用石雕金钱窗。每年三月三日庙旁有盛大庙会,新郑、新密、禹州等地数万群众前来登山-拜祖。  轩辕庙与黄帝故里2000年9月25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韩故城位于今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米,高15—18米。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洛阳,史称东周。郑国随着周朝东迁,也从陕西棫林迁到洛阳以东,灭虢国、郐国,在此建都,为了区别在陕西的旧郑国,取名新郑。公元前375年,韩灭郑,从阳翟(今禹州)迁都新郑。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  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目前发现城门遗址4处,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隔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缫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等多处遗址。故城内外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多处,其中大型韩王陵墓群12处。平民墓葬区主要分布在城东黄水河东岸、城南和城西双洎河西岸一带,城北墓葬极少。1997年,中行郑国祭祀遗址发掘出土348件青铜礼乐器和45座殉马坑,震惊世人,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郑韩故城的布局体现了当时东周列国都城的典型模式,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当时天下名都;是目前世界上同一时期保存最完整、城墙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二十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唐户遗址

唐户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户遗址面积52万平方米,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砦期文化、夏、商、西周、东周等长6000年的文化内涵,遗物十分丰富而具有代表性,实属罕见。可以认为它是华夏文化的缩影,特别是在解决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新砦期文化的承袭关系,解决重大学术问题,具有特殊的历史研究价值。  从这里发现的西周春秋墓葬现存分析,这里可能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王室某位显族重臣的封缰聚集点。唐户遗址将成为研究西周和郑国的历史及王宝与贵族的关系提供重要实物资料和线索。  从发掘的一批春秋墓葬的墓葬形制和随葬青铜器看,应是与新郑郑国有关系的贵族。其0土的一批铜器造型精美,与郑韩故城出土的郑国青铜器相比还有些是过去不多见的青铜器。因而它为研究郑国历史、郑国青铜器铸造有着重要价值。  在春秋时期M70土一件残铁器,这是在中原地区发现的唯一一件能确认的春秋铁器,说明在唐户这个地方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尽管我国铁的应用在商代(陨铁)已开始,西周有了铁器的铸造(三门峡虢国),但在春秋时期铸造使用铁器还发现不多,而唐户遗址铁器的发现,说明在新郑、在中原已能铸造和使用,铁器这件先进的生产工具,反映了这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它具有的代表性。  唐户遗址于1986年11月21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三宰相墓

陈氏三宰相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三宰相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宰相陈村西,因陈省华为赠中书令,陈尧叟、陈尧佐皆同平章事,所以人称三宰相坟。  陈氏三宰相墓区现存墓冢八座,分别为宋左谏议大夫赠中书令陈秦国公省华墓、宋同平章事枢密使赠侍中陈文忠公尧叟墓、宋同中书平章事赠司空侍中陈文惠公尧佐墓、宋天雄军节度使赠太尉陈康肃公尧咨墓、宋太子中舍陈君希古墓、宋主客员外陈君学古墓、宋陈君知节墓、宋陈君珣墓,俱在郭店镇宰相陈村。  八座墓分做三区,西侧自西向东为尧叟、尧佐、尧咨的墓地。中间一区有两座墓冢,东西平列,西为希古墓,东为学古墓。偏东一区有二冢,西为知节墓,东为珣墓。在墓域东北宋建崇孝寺背后有陈省华墓。诸墓现存高约5米,周长30~40米。诸墓前新立墓碑刻有墓主人官爵封号、谥名及生平。尧佐墓前旧时立有翁仲4个,左右石兽翼列,并有欧阳修所撰神道碑和尧佐自撰墓志。神道碑已流失。自撰墓志现存崇孝寺内。省华墓前旧有石羊、石虎,墓前立有王举正所撰神道碑,碑已碎裂,字迹不可辨认,现存崇孝寺内。  崇孝寺位于陈氏三宰相墓区北部。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在东厢房旧址上立有《陈尧佐自撰墓碑》、《大宋故左谏议大夫赠太师尚书兼中书令秦国公神道碑》等三件石刻。  陈氏三宰相家族墓是新郑籍古代名人墓葬之一,墓冢和墓室保存完好,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家庭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郑州卧佛寺塔

郑州卧佛寺塔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卧佛寺塔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西关卧佛寺旧址内,双洎河从其西侧流过,创建于隋开皇十年(590年)。  卧佛寺旧时为新郑名胜之一,卧佛寺历经数百年的营建,特别是自洪熙至于成化40年间大规模的建设,佛寺规模臻备,殿宇栉比,佛塔高耸,成为规模庞大的著名寺院。抗日战争中,寺内绝大部分建筑毁于日军,仅存有孤塔矗立和部分经幢、石造像幸存。  塔为南向,七级楼阁式砖,平面作八角形通高15米,基部周长16米。塔基现埋于明台之下,从暴露部位看,塔基应为须弥座状,其详情不明。第一层每边宽1.8米,塔下基座被明台覆盖,其详细情况不明,整个塔身一般用长28.5厘米,宽13厘米,厚6.5厘米的青灰砖垒砌而成。壁面砖与砖间用白灰浆粘合,灰缝较细。壁内每砖间用黄泥碜白石灰浆粘合。塔的外形,自第一层以上的宽度逐层收敛,每层高度逐渐内减,各层均使用有砖雕刻成的普柏枋和斗拱等建筑构件。顶部覆盖有一火焰宝珠式铁质塔刹。塔门西南面第一层塔体壁中上部嵌有一横长90厘米,纵宽56厘米的青石塔铭,上刻《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楷书31行,每行21字。并刻有“成化元年四初八发心舍资比丘圆亮创建”和工匠名字等字。  卧佛寺塔姿态优秀,线条稳健,对研究中原地区建筑史和宗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郑枣乡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春秋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新中国以来,枣树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品种达30余个,除灰枣和鸡心枣这两个优良品种外,还有六月鲜、九月青、结不俗、酥枣以及反季节的雪枣、冬枣等优良品种。  “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金秋是大枣收获的季节。在这里,你可以摘大枣、拔花生、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趣,还可以游览中华古枣园、黄帝观枣台、万亩红枣园、森林公园等景观,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尽情享受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  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是新郑市推出的一项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活动,为久居闹市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全新的旅游场所。  地址:河南新郑市国际机场工业区好想你大道6号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民俗村采摘/农家乐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8.0元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具茨山(风后岭)主峰东崖下驼窑史家村史江水的老宅院内,建于1945年。旧址坐北向南,位居附近住宅的最高处,现存建筑均为石券窑洞,平面呈曲尺形。北崖下券三间石洞,最东部为厨房兼炊事员住宅;中间窑洞为一区区长吴建三和区干队队长马明辰住室;西端窑洞为县长宋登贤、政委王实虚住室。西崖下券两间石洞,北部窑洞为区干队战士住宅,南部窑洞为警卫员及秘书吴海彦住室。旧址东部崖下现存有一眼水井,当地百姓称为“八路井”。沈旬之同志领导的八路军独立团,在旧址东南一公里处的土门沟南四条土洞驻扎。  1944年7月,我军著名将领皮定钧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从太行山区林县出发,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新安县,又南跨陇海铁路,直插中岳嵩山,建立起以嵩山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是新郑革命老区的实物见证。原千户寨乡(现为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全部及观音寺镇、辛店镇局部,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革命老区。  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郑州园博园

  郑州园博园以园林景观为主。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苑陵路以北、滨河东路以东,占地面积1785亩。重点建设了具有浓郁中原传统文化风情的轩辕阁、华夏馆、儿童馆、同心湖、华盛轩、豫园等山水园林景观。同时吸引国内外92个城市(港澳台3个、国内城市71个、国外城市18个)和2个国际设计师规划建设室外展园,集古今国内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国内展园重点突出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州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广州、厦门为代表的岭南园林,国际展园汇聚了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五大洲15个国家18个城市,集中展示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文化,94个展园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园林风格。  用时参考  2小时  门票   门票60元;有工作日优惠票55元;1.4m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免票入园;  开放时间   2017年8月15日-2018年5月1日:8:30-16:30   景点位置  郑州市新郑市029乡道与富航路交汇处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象湖规划区(金水大道以北,锦绣路以东,象湖西南角),占地130多亩,建设规模10万平方米,匡算投资16亿元。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选址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园区象湖湖畔(金水大道以北,锦绣路以东,象湖以西),规划用地面积134.4亩,建设用地面积81.68亩。秉承“具备国际视野,彰显中国气质,富有河南特色,符合大众审美”的建设理念,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建馆目标,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打造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全国的特大型、智能化、智慧型科技馆,使其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科学传播中心,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科普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创新型河南建设的科技交流基地,打造成为河南省会郑州的新地标和科技文化休闲的5A级旅游景区。  景点位置  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象湖规划区(金水大道以北,锦绣路以东,象湖西南角)  

金钟寨遗址

金钟寨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钟寨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15公里的新村镇金钟寨村东。该遗址在1985年4月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南边是沟,东临黄水河,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遗址上部被挖去1米多,现存文化层1—3米,内涵相当丰富。出土石器有斧、铲等,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鼎、鬲、罐、盆等。纹饰主要有绳纹、方格纹,另外还出土有鹿角、蚌壳等。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2003年5月,在调查中又新发现新砦二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东半部,文化堆积较厚约1—2.5米左右,还发现有灰坑等遗迹。采集有罐、瓮、碗、澄滤器、三足盘、器盖等陶器残片。  金钟寨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含有龙山文化、新砦二期文化遗存,遗物十分丰富而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的文化内涵、时代与分期,特别是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郑水月寺

新郑水月寺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月寺位于新郑市辛店镇岳庄村东南300米。据明监察御史,邑人史载明正德六年所撰《重修水月寺碑记》载: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僧人广良爱兹幽静,遂开山诣居,名水月寺。景泰年间(1450~1456年),僧人悟善,肇造佛殿、伽蓝殿、祖师殿、天王殿各三间,左右僧房十余所,佛寺略具规模。成化初年,主持僧本寿继承之。其师弟本玺忧及岁久时迁,殿宇破损,率领本秀、愿然、会同社长贾宽等,重新修整一新。水月寺遂为新郑著名佛寺。  1992年,在居士岳海南、王桂英等人倡导下,依据旧时古代建筑对水月寺进行精修重建,修复了天王殿、大雄宝殿、五方大佛殿。现水月寺坐北向南,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五方大佛殿三进院落。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以及东西厢房灰砖黛瓦虽然破旧,但它是连接水月寺历史的见证物。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新郑市辛店镇岳庄村南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薛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岗周村

----

山后马村

----

花庄村

----

文正村

----

岳庄村

----

庙东陈村

----

小马庄村

----

包嶂山村

----

草店村

----

大吴庄村

----

格大张村

----

西场李村

----

菜园马村

----

草庙马村

----

王张村

----

贾庄村

----

薛集村

----

常刘村

----

龙占洼村

----

薛店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