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保山 >> 昌宁县

昌宁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鸡飞温泉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鸡飞温泉旧称“石溜温泉”,距昌宁县城34公里,距《顺宁府志》记载,唐宋时曾有仙人浴于此。这里三山鼎立。两谷相通,奇峰钱叠,怪石峥嵘,如塔、如兽、如笋、如蛙、如钟…姿态各异。   整个景点的奇石异峰有十二属相二十四景观。其中著名的公塔母塔最为神秘奇异,公塔由两巨石相叠而成,形象魁伟,如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母塔玲珑俊秀,塔身有泉水凝结的丝网纹络,如少女披法出浴,被称为“天下第一自然偶塔”。温泉之蒸熏,犹如仙境。大小石锅悬于数米高的岩石顶端,锅内水沸如汤,常年不固;仙人洞洞束腰阔,池中如掌宽,一石将池水一分为二,一热泉如沸,一寒泉洌肤,十分奇妙。   大自然给予鸡飞以特别的恩宠,以其鬼斧神工之笔,把鸡飞雕饰得象一 座瑰丽迷人的宫殿。这里奇峰千叠,万山 峥嵘;泉自石罅0,清光碧溜,沸如春温。大小泉华状如石塔、石笋、石桌、石凳、石牛、石硅、石狮、石虎,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明《顺宁府志》曾这样描绘鸡飞:“青峰高耸若擎拳,古来纷披如线织,燠气熏蒸接太虚,净质微莹透石隙。”   更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是,这“宫殿”中的一草一物,一山一石,无不充满了神奇动人的传说。据说,很久很久前,在右甸坝鸡蛋山下遍布毒泉哑水,土著居民深受其害。为拯求众生,上天派下两名大仙点石成塔,指水为泉。这水既可食用,又可治病愈疾。可惜寨内一些纨绔子弟公然在热水沟屠牛宰狗,洗秽泼污。由此触怒了天庭,两大仙趁着雨夜拎起石塔,提起热泉向南飘然而去。行至甸南90里山间,惊起一对金鸡展翅高唱,留下石窝而去。二仙,以为天明在即,石塔和热泉失手落地。他们一气之下,把热泉泼洒于岩缝间,把石塔捏成一男一女,罚其永远站立,彼此遥望。又向母塔头上泼了一把脏水,使其变得十分丑陋。只要有不善之一攀附,即会招来暴雨狂风,鸡飞温泉的这个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素有昌宁“粮仓”之称的勐统坝,在它的西北部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叫芒糯寨,它背靠青山,面临勐统河,翠竹成林,林木茂盛。村角河边的小土坎上挺拔着一株饱经风霜的古榕树,它已经历了近二百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涤荡,已是一株极罕见的苍苍古树,树胸直径长达2.1米,树高20米以上,闻名于茶乡大地的勐统白鹭群奇观,就以它为大本营。白鹭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为富饶美丽的勐统坝凭添出一方鲜活亮丽的风景。  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白鹭们就起床从大榕树飞向广阔的田野巡逻觅食。它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三三两两,飞遍勐统坝的每一个角落,精心呵护、看守着千顷良田,为禾苗清除着各种昆虫。那展翅飞翔在蓝天中的身姿啊,是多么优雅怡人。它们捕食害虫,既养活了自己,又看护了庄稼,成为当地百姓最亲密的朋友。当你漫步在田间,随处都会看到油绿的秧苗间点缀着点点白色,那就是可爱的小精灵——白鹭。当它们忙累之时,就会蹲在田埂上休息,或到牛背上漫步,大胆的还会到人前嬉戏。勾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图画。  傍晚时分,觅食的白鹭们陆续飞回它们栖息的大榕树,它们时而停歇,时而翻飞,让树枝变得颤巍巍的同白鹭一起载歌载舞,和着白鹭们吱吱嘎嘎的欢声,令静谧的乡村长出了一份热闹。  每年立夏前后,是白鹭在此聚居的鼎盛时期,它们在这里垒起了一方方爱巢,产卵孵子。秋收后,田里的虫子渐渐少了,小白鹭也已长大,能飞行了,大多数白鹭就飞到其他地方去了,只有少数恋栈的白鹭不忍离去而留了下来,似乎在看守保护它们的家园。第二年立春后,去年离去的白鹭们又纷纷飞回来,又开始新一轮筑巢繁衍。年年如是,代代相传,为美丽的勐统坝衔来了永远的吉祥和安宁。  地址:保山市昌宁县勐统坝   

昌宁龙潭寺

昌宁龙潭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潭寺原称龙王庙,又称龙洞。相传这龙潭非常奇特,远古时代,这儿只是涓涓细流,旱年则滴水不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每逢旱年饮水极难,更难谈引水灌溉。因为缺水,粮食有时几乎颗粒无收,人们只能过着食不裹腹,衣不敝体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们成群结队来这进香求水,他们插上香,合掌当胸,真诚地跪在地上闭目祈祷。不多时,好似有水流的声音,求水的人们睁眼一看,果真有两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们得救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自此这儿再没闹过水荒,两股泉水从方圆一米大小的洞口喷涌而出,长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龙潭。人们认为是有龙护佑,于是建龙潭寺。  “望山听泉”亭从250多平方米大的池塘中央拔地而起,高7米,由大小不等的20根柱子支撑,亭税具有浓厚的古艺术,风格,蛟龙抱柱,雕花刻草,砖铜瓦瓴,气宇轩昂。如站立亭内面向南山,龙潭寺全貌尽收眼底,四面环山青松苍翠,泉流急涌碧波荡漾。“望山听泉”亭之名也正由此而来。前人曾因此亭之妙绝,在亭中题一楹联云:“苇阴中千般翠色,松涛外一抹青天”。1981  年昌宁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重筑围堤,翻新古寺,使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景色更是迷人。泉水清凉洁净,四季常流;围堤成池,澄澈如镜;堤畔柳绿成荫;绿草如毯;水中游鱼嬉戏;水面古亭展翼,气势宏伟。重修后的望山听泉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  龙潭寺迄今已成为本县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昌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亦是远闻名的风景区,特别是每逢寺院的庙会和节假日,大批的善男信女来引旅游进香,香火甚旺,热闹非凡。龙潭寺正以滇南第一奇观的独特风姿吸引着中外游客。  地址:昌宁县城5公里   

昌宁县城

  在滇西高原美丽的澜沧江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这里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云南省重要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昌宁。  昌宁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结合部,与凤庆、永德、施甸、隆阳、永平、漾濞、巍山七县区接壤,国土总面积388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7.1%,总人口3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5镇8乡、125个村(居)民委员会、1981个村(居)民小组。近年来,昌宁县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0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呈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彩云之南雾故乡,绿水青山鹭成行,霞客升庵醉忘归,璀璨明珠映沧江。”当你踏入昌宁县城,你会发现,这么美丽的诗句,只有昌宁才配得上。  昌宁建县较晚但历史悠久,县内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3500-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长期的人类活动,使昌宁这个小城,虽然直到1933年才成为县城,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城不大而颇高,亦边疆之雄也。”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记述昌宁。古老的茶马古道之重要支线在昌宁分成了三岔,又殊途同归,并入主干线,昌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凿石为梯,穿云为路”之不二门户。无论什么时候,昌宁给人的印象如她的名字的一样——昌明、安宁。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   

橄榄河热泉

  橄榄河热泉,位于昌宁柯街镇以北4公里的橄榄河峡谷,东距昌宁县城33公里,西离保山市府53公里,海拔2525米,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是滇西有名的热泉资源之一。  热泉最高水温达80  ℃,共有10余处泉眼,出水量每秒0.08立方米,最大泉眼出水量每秒0.025立方米,热泉水质无色透明,含有钾、钠、钙、镁、氟等多种元素。其以祛风除湿、健脾温胃之神奇功效,倍受人们青睐。每逢冬春,四面八方的客人慕名而来,安营扎寨,沐浴疗养,休闲度假,好不惬意。  这里地貌独特,异石嶙峋,姿态各异。热泉从山腹中或喷溥而出,或缓缓渗流,雾气氤氲,橄榄河从谷底流过,蜿蜒泛歌,青山浴水,险、秀、美尽映河中。两岸古藤老树,芳草滴翠,原汁原味。沿河而上,徒步探幽,峡高水急,全县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依山而建,气势雄浑,人文景观与自然造化的珠联璧合,令人留连忘返。  橄榄河热泉水资源和山地资源十分丰富,是投资开发、休闲娱乐、健身疗养、登山探险为一体的理想之地;是各种商务和单位年终工作总结暨年初工作安排会议的最佳场所。如今的橄榄河已被市场经济的鼓点唤醒,它真切地迎候着八方来客!   

铁匠寨

  铁匠寨位于大田坝社区东部,距大田坝社区村民委员会1公里,距大田坝乡人民政府1.5公里。  村情概况:铁匠寨自然村辖平路、田边、寨子头、铁匠寨4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全村共255户728人。  特色文化:铁匠寨自然村形成于清朝时期,多为明末清初的古民居建筑,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40%,皆为土木结构,外墙以石灰粉刷,均绘有壁画,厦插、斗拱均进行雕刻且多数为镂雕,做工精致,形制多为一正、两厢一照壁,院场及走廊多以青砖和花岗石铺筑,美观坚固。村落大部分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及建筑科考价值。  铁匠寨自然村非物质文化至今仍在继续传承和发扬,与村落的发展关系密切。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唱山歌和洞经古乐演奏。唱山歌是当地民间的一大民俗,一般是男女对唱,表达彼此的深厚感情以及恋恋不舍的情怀。洞经是该村流传久远的传统古乐,-精深、音律庄重、优美动听,是高尚、吉祥的象征,民间诸多礼仪活动都有洞经参与。

尼诺山

  昌宁县尼诺山而得名,此地平均海拔1875米,年平均气温13.9℃,年降雨量1650毫米,土壤型属黄壤,具有早雾晚蔼的独特宜茶气候,从而形成尼诺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尼诺茶芽肥柔嫩、芳香性好、天然回甜、经久耐泡、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的尼诺茶,品质上乘,被人们称为“滇绿珍品”,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经云南省茶研所分析,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比同等大叶种茶高40%。  尼诺山地处低纬高原山地,空气清新,日光充足,山峦重叠,云雾多,雾期长,每当秋末春初雨水稀少季节,尼诺山周围坝区河谷地带多被白雾笼罩;这里土地肥沃,沙质黄壤,结构松散,通风透水。  在尼诺茶的生产地——尼诺山,既可以品味纯正的生态茶,又可以在万顷茶海中听着茶歌,体验茶乡风情,还可以走进茶乡人家,感受茶乡人的生活。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   

沿江湿地

  沿江湿地位于昌宁漭水镇沿江村,距县城东北22公里,距漭水镇17公里,距村委会3公里。  湿地四面环山,地处25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原有湿地56.7公顷,据初步查看,湿地最深处为5米,平均深度2米,偶有牲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湿地表层被秧草和水花覆盖,是大自然留给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到止前为止,周围植被保护完好,尚有近千公顷的原始森林,湿地周围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的丰富。这里山川秀美,高天流云,碧草青青,景色迷人,是开展生态旅游及环保旅游的理想场所。  湿地(沼泽)的特征是排水差,因而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内有缓慢流动的水或滞留水渗入土壤中,通常根据土壤和植物区分为酸沼泽、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沿江湿地属草本沼泽。   

澜沧江百里长湖

  与长江黄河同为一源的澜沧江是中国西部一条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河流,由唐古拉山脉的雪山群上一串串冰凌下的一滴滴融水,形成一股股小瀑布,聚集成涓涓清秀的小溪,以博大的胸怀,融合了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黑惠江等江流以及数不清的小溪小河,一路卷着浪花奔腾咆哮,喷珠溅玉,滔滔向前。  一弘清泉环绕于两岸大山之间,缕缕雾气把跨江大桥装点得如彩虹般美丽,构成了一幅山水与水、水与天相连的和谐画面。微风拂起的波涛把阳光揉成了许多碎片,有如在平静的湖面镶嵌了无数璀璨的珍珠。“甜蜜和安详”已成为澜沧江今天的写照,高峡出平湖、彩虹连山间,小湾库区的百里长湖,正以新的样子,诠释着澜沧江美的另一面。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   

帕旭佛寺

帕旭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理位置:帕旭自然村位于湾甸傣族乡西南部,属于缓坡山区,距离上甸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  村情概况:帕旭自然村国土面积5.16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84户372人,其中傣族人口占95%以上。  特色文化:帕旭自然村是傣族村,傣族人口占95%,村民通用傣语,着傣族服饰,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热区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优柔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帕旭自然村居民住宅是独特的傣族风格民居。房屋特色:屋顶为蓝顶、四面流水、四边金边镶嵌、正前方三只开屏孔雀、飞檐为金色孔雀头;墙体为金色及蓝色腰带。房内贡有小型佛像、佛龛、各种贡品。  帕旭自然村傣族村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傣族特色的缅寺、寨心亭。缅寺是傣族神圣的宗教活动场所,寺内供有各种佛像,小佛像成两边护法趋势摆列,佛像前有佛龛(香炉)及各种贡品。五月十五这一天傣族群众进行佛寺活动,在缅寺四周点油灯,念经祈福,对歌跳摆。进入缅寺为关门节至开门节期间,有了孙子孙女的人才能入寺,男女进入各有讲究,女人进入必须脱鞋、下跪、鞠躬,男人由后侧门脱鞋进入。寨心亭是一个寨子最中心的位置。  帕旭自然村在汉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很好的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语言、服饰、美食、住宅、宗教信仰。这样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社会发展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宝贵的社会财富。

鲁道源故居

鲁道源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鸡飞镇珠山村大水井自然村为抗日将领鲁道源将军的故乡,鲁道源故居即坐落于此,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该自然村形成了像鲁道源将军那样保卫国家、爱护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国家”二字有着一种独特的见解—家国互存,邻里共帮,和睦友爱,并代代传承。  几间陈旧的瓦屋在寨子中间,一条弯曲的乡间小道、农村房屋保留了抗战时期艰苦朴素的建筑风格,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村民民风淳朴。2005年11月被昌宁县人民政府评为“昌宁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保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道源 (1898~1985)  鲁道源(1898—1985) ,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昌宁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战期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新编第十一师师长、第五十八军副军长及军长,积极参加抗战。抗战胜利时,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五十八师师长、第十四绥靖区主任、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兼武汉守备区司令等。1949年率残部退入越南。1952…… 详细++  鲁道源 (1898~1985)  鲁道源(1898—1985) ,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昌宁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战期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新编第十一师师长、第五十八军副军长及军长,积极参加抗战。抗战胜利时,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五十八师师长、第十四绥靖区主任、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兼武汉守备区司令等。1949年率残部退入越南。1952…… 详细++

江楼

  江楼,又称“望江楼”,属昌宁县漭水镇老厂社区。江楼村子前面,有一堵由大青石自然形成的石崖,方圆几十米,四周古树成群,岩石上长满了碧绿的灌木和长青藤,岩顶平整成台,当地人称其为“望江楼”。楼上一块岩石,形似一只遥望沧江的老鹰,叫“鹰嘴石”。“鹰嘴石”南边有一块石质坚硬的巨石,上面清晰的印着一只人形左脚印,当地人叫“仙人掌”。相传那是在盘古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滚滚而来,绵延的大山挡住了江水的去路,桀骜不驯的江水吞噬着无辜的苍生,一位好心的天神于心不忍,就用脚蹬手推,将大山一分两半,澜沧江水顺着峡谷顺流而下,解救了芸芸众生,如今望江楼岩石上的脚印就是那位仙人留下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火山热海

火山热海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地热风景区,全区目前发现有64各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也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的腾冲热海。   这里青山环抱,一水喧腾,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东到忠孝寺,西连芭蕉园,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各种地热景观类型丰富。目前开发了大小滚锅、哈麻嘴、美女池、狮子头、珍珠泉、鼓鸣泉、怀胎井、仙人澡堂及澡堂河瀑布等十余个景点。  这些温泉、汽泉,按化学万分来分,又可分为碳酸泉、硫磺泉、硫酸泉等。在碳酸和硫磺泉区,草木茂盛,一片青绿;而硫酸泉区,一片长约80米,宽约40米地地面内,热气腾腾,到处是嘶嘶的响声,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人们不敢涉足,成为天然“0”。  在这些地温泉群中,声威最壮的当推“打滚锅”。这是以泓经过了人工巧妙“包装”暗含八卦玄理的八角型沸泉,池广约10平方米,深约1.5米,水温最高可达98℃。池底处处喷水冒花,中有一巨型泉眼,涌水如柱,越出水面尺许后悠然滑落,形成硕大水花,时开时榭,煞是好看,由于水温其高,夕时常有附近村民及游客将其当厨房里的“锅灶”用,或宰鸡、或杀猪,就地取沸水,十分便当。  

腾冲热海

腾冲热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世界上有温泉的地方很多,但像腾冲热海这样面积之广、泉眼之多、疗效之好,实属罕见。  腾冲系我国最为著名的“地热之乡”,全区目前发现有64各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也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的腾冲热海。这里青山环抱,一水喧腾,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东到忠孝寺,西连芭蕉园,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各种地热景观类型丰富。目前开发了大小滚锅、-嘴、美女池、狮子头、珍珠泉、鼓鸣泉、怀胎井、仙人澡堂及澡堂河瀑布等十余个景点。  这些温泉、汽泉,按化学万分来分,又可分为碳酸泉、硫磺泉、硫酸泉等。在碳酸和硫磺泉区,草木茂盛,一片青绿;而硫酸泉区,一片长约80米,宽约40米地地面内,热气腾腾,到处是嘶嘶的响声,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人们不敢涉足,成为天然“0”。境内遍布着温泉、沸泉、喷气泉等不同形态和规模的热泉上百处,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亦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处的澡塘河谷中的“热海奇观”。热海公园青山环抱,一水喧腾,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东到忠孝寺,西连芭蕉园,热海公园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数十处热泉沸沸涌涌,不绝于时。一缕缕、一团团热汽源源蒸腾,迷蒙了天地万物,大股大股的硫磺气味不时呛人口鼻。整个山谷迷迷茫茫、缥缥缈缈。看人,影影绰绰;看树,模模糊湖;看山,峰拱峦揖……此情此景,几乎同地理学家徐霞客350多年前所见一般无二:“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东濒大溪,西贯山峡……”蔚为壮观。走近热泉,但见“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犹热若探汤。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还是徐霞客的描写最为真切。  热海循澡塘河穿烟拨雾选逦而行,千姿百态的热泉景观纷至咨来,美不胜收:“鼓鸣泉”,回响着远古的热情;“珍珠泉”,绵绵不绝地把晶莹的珍珠吐满池盘;“眼镜泉”,沉静地注视着人世的沧桑;“狮子头”,高昂着不屈的斗志;“哈膜嘴”,竭力倾吐着胸中的热忱;“战火纷飞”,演绎着人类的杀伐;“花开遍地”,附丽着美好的习憧憬……还有“美女池”,热海孕育的一块翠光温润的碧玉。热流则挂于绿苔茸茸的斜崖悬壁之前,似柔柳轻摇,似薄绡曼舞,款款落入清澈见底、轻烟徐升的池面,敲击出淙淙咚咚的古筝之音,另有一番天然风韵。到此一浴,不失为一种“艳福”。  如此恢宏壮丽的热海自然奇观,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珍视和厚爱,90年代以来,腾冲人开发利用热海的进程明显加快。如今,宽敞的柏油大路直通热谷,各种规格和档次的宾馆、饭庄、疗养院及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现代化的明丽建筑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澡塘河畔,与热汽蒸腾、泉涌石奇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到“一温热海”,尽情分享和体味这来自大地深处的无限温情。  地址:保山市腾冲市热海风景区内  类型:温泉Spa浴场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4小时  电话:0875-5133333  开放时间:  热海景区:8:00-21:00(夏季),8:00-20:00(冬季);热海温泉:9:00-01:00  交通  【公共交通】  1、腾冲县环城南路往南有专线车直达,车票6元/人  2、在热海路与金融路交会处的怡花园宾馆旁也有面的前往,票价5元,人满即走  3、腾冲县乘坐2路公交,终点站即是热海景区,票价1元  【出租车】  从腾冲乘坐出租车前往热海景区,车费30元左右,60元往返  门票  门票60元/人,1.2米以上儿童、60-70岁老人、全日制学生凭有效证件30元/人,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免费;热海浴谷温泉268元/人,热海美女池温泉238元/人  

和顺古镇(和顺侨乡)

和顺古镇(和顺侨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县城以西4公里处,始建于明代,因小河绕村而过故名“河顺”,后文人雅士取“士和民顺”之意而更名为“和顺”。和顺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更是茶马古道重镇、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古镇建筑环山而建,从东到西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宅遍布古镇,镇子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镇内主要景点有:滇缅抗战博物馆、中天寺、弯楼子、刘氏宗祠、艾思奇纪念馆、文昌宫和和顺图书馆。  沿着古镇蜿蜒的巷子,你可以去探访古镇内的老屋、老街和古老的宗祠。弯楼子民居博物馆能让你打开眼界:建筑还可以是这样的。怪不得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就专门跑来,在此取景。寸氏宗祠和翡翠大王故居,让你慨叹古镇建筑的精致。走累了,可以在刘氏宗祠内的茶馆坐坐,喝一杯用当地龙潭水、栗炭火烹制的茶,唇齿留香。在和顺图书馆,你还能看到匠人用土法制造宣纸,这可是腾冲三宝之一(腾宣、腾药、腾编),有兴趣可以买一些回去。  走累了肚子饿了,古镇内的各种小吃不仅能够果腹,更能让你回味那段绵长而沧桑的历史。寸氏豆粉、蔺大妈松花糕都是有着岁月的味道。或者随便找个饭馆坐下,点一份当地特有的“三滴水”、“头脑”或是“土锅子”,光是吃,就已经让你不虚此行了。  和顺古镇面积不小景点也不少,想全部看完的话,一日不够。建议在镇上住宿一晚,不光是有足够的时间观景,还可以体验古民居改建的客栈。镇内客栈众多,多以老式民居改造而成,不乏两进甚至三进的大院子,价格也不贵。找一家中意的客栈,懒懒的睡到自然醒,慢慢溜达到古镇口的小吃摊上吃一碗当地有名的大救驾,之后在河边的洗衣亭上晒晒太阳,像当地人一样感受和顺的悠闲吧。  特别提示  1.和顺古镇逛完,可以出古镇乘车去往热海泡泡温泉。腾冲县城有旅游专线车直达热海,车费5元。  2.腾冲名吃“大救驾”,其实就是炒饵块,但是味道不错,一定要尝一下。  3.腾冲三宝(腾编、腾药、腾宣)可以购买一些,但是玉器翡翠之类,如果不懂,建议慎重。  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电话:0875-5150010;0875-5158998  官方网站:http://www.ynheshun.com/  开放时间:  7:30-19:30  门票:每人次80元。一票通,各景点验票。  推荐景点:陷河、艾思奇纪念馆、千手观音古树群、洗衣亭、双虹桥、龙潭、双杉、滇缅抗战博物馆、元龙阁、中天寺、魁阁、弯楼子民居博物馆、百岁坊、大月台、刘氏宗祠、和顺文昌宫。  和顺古镇景区内交通  景区现有游览电瓶车,可根据不同的团体需要配备车型。实行统一调配指挥,并根据客源情况随时增减车辆,以保证旅游者的游览需要。  春、秋、冬季营运时间为8:30—18:30,夏季营运时间为8:30—19:00,营运时间可根据团体要求提早或延迟。散客乘车实行全路段车辆招手即停,团体包车请提前一天预定。  游览路线:和顺图书馆——大月台单程票价:5元/人  途经:刘氏宗祠(宗祠文化博物馆/和顺茶馆)、水上人家、元龙阁  住宿:到和顺古镇游玩,分布于古镇各个角落的客栈是住宿首选,条件舒适,价格通常在100元上下,旺季价格略高。  一日、二日游线路推荐  【和顺古镇一日游线路】  艾思奇故居—龙潭—元龙阁—双杉—和顺图书馆—文昌宫—滇缅抗战博物馆—弯楼子  【和顺古镇二日游线路】  D1:艾思奇故居—龙潭—元龙阁—双杉—和顺图书馆—文昌宫—滇缅抗战博物馆—弯楼子  D2:陷河—百岁坊—洗衣亭—中天寺—千手观音古树群  观赏『梦幻腾冲』声光电演出  『梦幻腾冲』由“火山热海”、“古道马帮”、“碧血千秋”、“和顺家园”和“丝路之光”五个篇章组成,运用超一流的声、光、电等手法,展现极边之地的自然文化、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独特魅力。  票价:160元  

《恤忠祠记》碑及恤忠祠和邓子龙军事遗址

《恤忠祠记》碑及恤忠祠和邓子龙军事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恤忠祠记》碑及恤忠祠和邓子龙军事遗址  1、《恤忠祠记》碑:撰刻于明万历十五年冬十月。全文共2346字,主要记述了邓子龙在滇西抗缅平叛,驻戍经营老姚关的史实以及平定右甸(今昌宁)地方民族械斗之概况。该碑为邓子龙之随军参事、奉议大夫、云南按察司分巡金仓佥事李士达所撰;金腾兵备云南按察使南昌春宇姜忻书;云南按察司分巡金仓副使余姚云屏胡维新篆额。内容翔实可信。该《记》对于研究我国明代西南土宇疆界及中缅关系,研究此次战争之性质及其始末;研究邓子龙军事指挥艺术及文学造诣等问题,均具较重要的史料价值。碑现存清平洞旁碑亭内。1983年2月分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恤忠祠:位于姚关镇清平洞南侧,钦赐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是纪念明代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随邓子龙将军到滇西抗缅平叛战争中为国捐躯将士的场所,该祠建筑风格为明代中晚期之抬梁式和穿斗式组合的大榫铆木架结构,由正殿、两厢、前殿及耳房、0组成结构严整的四合院,其正殿的十二扇透雕格子门,以其精良的雕刻和艺术风格,尤显珍贵。据《腾越厅志》载:寺成,邓子龙为之捐俸置田,招僧住持。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邓去,委住持僧管理清平洞  。至崇祯初年,住持僧还俗而去。姚关守备道长贵州人雷声扬重修其寺,清查官田,重招僧人住持。  后人为纪念邓子龙及其将士之丰功伟绩,塑邓子龙肖像于正殿之上,并于每岁春秋二季祭祀成俗。  恤忠祠和其他寺庙不仅是邓子龙将军留在姚关的珍贵遗迹,也为当地文化的传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而且对研究明代建筑艺术和风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83年该祠与其它邓子龙遗迹一起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步得到修缮、保护,继而于1998年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清平洞:位于姚关街南380米之乌龟山西麓。该洞原为天然石灰岩溶洞。明万历十三年邓子龙开,寓滇西战乱平息,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之意,取名清平洞。洞口呈椭圆状,高3.74米,最大宽3米,洞口摩崖上有邓子龙亲笔题刻的“清平洞”三个大字,右上刻有“万历十三年春”,左下刻有“豫章邓子龙开”字样。洞分主洞,雅歌室、棋室和卧室。主洞右侧是雅歌室,左侧是棋室,从棋室经月宫门入卧室。洞内石壁除有邓子龙的诗词“清平洞”、“别清平洞”外,还有明清时期地方官吏及名士的不少诗词题刻。洞口左边约8米处有邓子龙倚剑石。石上有邓子龙亲笔题刻“倚剑”二字,落款为“武桥”。洞口右侧一壁之隔为“噫饮泉”,洞口上方有“挂弓”石,此外洞外摩崖上仍有许多邓子龙及其它-、名士的题刻,洞外为一弧形月台,月台之外有一较宽阔场地,其西为一半月形池塘。名曰:“龙池”,池中央有一亭,名:“看山亭”,经洞中天梯与洞相通。洞右约20米处还有恤忠祠记碑亭和烹象处碑亭。洞南有恤忠祠,此地因有众多邓子龙遗迹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4、镇姚城:位于姚关街,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历时两年竣工,置镇姚所,驻马步军兵八百九十名。该城为土质夯筑,四门砖砌。城墙从小松坡沿今镇政府向东延伸经姚关街子中部弧线北向,沿大观音山头自今姚关邮电所经老关庙西向延伸,顺大松坡成弧状至小松坡结合。城呈椭圆形,周长八百八十丈二尺,圈地面积一千零二十九亩。清雍正年间所废城存。今仅存城西北城墙三段,总长2700米,残高2—3米,厚3—5米。城西外壕尚可辩认,宽约5米。该城为邓子龙当年在姚关一带戍边的重要军事设施之一,省保单位附属点。  5、大关:位于姚关镇大岭岗办事处大关箐东约一公里处的山梁上,明万历十一年邓子龙建。整个建筑分关楼、护关墙、护关壕三部分,均用石块垒砌而成。该关为旧城(猛波罗)进入姚关(镇姚城)的重要关卡,是当年邓子龙与缅象兵鏖战的战场,关前即为偃草坡古战场。现关楼复修、护关墙遗址尚存,护关壕仍能辩认,省保单位附属点。  6、小关:位于姚关镇摆马办事处东南两公里处的少罗山与关坡山之间垭口上,明万历十一年邓子龙建,该关是从湾甸通往姚关的重要通道之一,地势险要,在此筑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现存“西南锁钥”石碑一方。是当年邓子龙率军和缅军鏖战的主战场之一,关前至今尚存“擂石山”和“跌象坑”等遗迹。现该关关楼已毁,关墙墙基保存较完整,为石块垒砌墙皮、中间砂土夯筑而成。两侧关墙对称,均长6.5米,宽4.8米,残高1.9米,关墙与两侧山体联成一体。省保单位附属点。  7、里骚关:位于姚关镇傅家寨东约两公里处关坡山梁子。明万历十一年邓子龙建。该关是湾甸通往姚关的重要通道之一。两侧是陡峭的山崖,地势极为险要。它与大关、小关等构成姚关外围关隘,对保卫姚关大本营起着重要作用。该关关墙用石块垒砌,仍较完整,关卡两侧对称建盖关房两间,关里还另建一哨房。关房、哨房均已毁,唯见其基础尚存,省保单位附属点。  8、点将台:位于姚关街东北1.5公里,在今姚关中学北侧300米处,为明万历十一年邓子龙驻防姚关时的操练场。此台用石块砌边中间垒土夯筑而成,呈正方形,原建规格不详,现存边长12米。石砌部分已损毁,残高4米,该台坐北向南,台周围均为平坦的开阔地带,非常适合演练兵马。左前方有擂鼓台,现已不存。点将台是邓子龙驻军姚关的主要军事遗迹之一。省保单位附属点。  9、朝天洞:位于姚关镇陡坡办事处大寨村北侧约200米处,明万历十三年,邓子龙开辟。该洞座南向北,洞口高约10米,宽约8米,进深约100米,洞口左侧摩崖上有邓子龙亲笔题刻“朝天洞”三个大字,落款为“虎冠”。此外还有邓子龙“朝天洞”、“别朝天洞”诗词题刻两首。该洞是邓子龙驻兵姚关期间开辟的一处胜景。省保单位附属点。  10、芭蕉关:位于摆榔乡尖山村。建于明代万历十一年,以当地盛产野芭蕉而得名,系永昌参将邓子龙为抗缅平叛设立的重要防御设施五关之一,关以石墙筑成,扼控卡期、湾甸入姚关要道,与东北大关山头之城墙对应,两地建筑占地约1500平方米。省保单位附属点。  11、茨竹关:位于酒房乡摆田村境内,姚关至酒房公路约十一公里处,建于明代万历十一年,以当地盛产茨竹而得名,系永昌参将邓子龙为抗缅平叛设立的重要防御设施五关之一。关以石墙筑成,扼控旧城方向和西控怒江方向入姚关要道。该关于七十年代挖酒房公路时被毁。  12、邓子龙祠:位于今施甸县城河西,施甸县生资公司和粮贸宾馆之间。公元1590年邓子龙班师复命,驻驿经由施甸,梓民感再造之恩,乞请建祠以垂永义,时建生祠规模周围五十丈,曾先后更名万寿宫、萧祠。原古建筑已彻底被毁,现存邓子龙祠《首叙》碑一方,保存于县文管所。

昌宁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田园镇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漭水镇 江楼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柯街镇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卡斯镇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勐统镇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鸡飞镇 鲁道源故居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江楼
大田坝镇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翁堵镇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温泉乡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湾甸傣族乡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更戛乡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珠街彝族乡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苟街彝族苗族乡 昌宁鸡飞温泉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昌宁龙潭寺 昌宁县城 橄榄河热泉 铁匠寨 尼诺山 沿江湿地 澜沧江百里长湖 帕旭佛寺 鲁道源故居 江楼

昌宁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