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九江市 >> 浔阳区 >> 金鸡坡街道

金鸡坡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九江能仁寺

九江能仁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九江市庾亮南路,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深红色的山门围墙上,书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唵啮”八个大字。这就是九江三大丛林之首,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庙能仁寺。  能仁寺旧名承天院。据载始建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唐大历年间重建。北宋庆历间,南宗南岳法系十二世白云端禅师来院主持。他一面鸠工庀材,扩建殿宇,一面开堂示讲,传灯阐教,一时众如云集,承天院亦声名藉甚。元至正十二年(1352)因战火而毁。明洪武十二年(1379)又建,弘治二年(1489)改为今名。清咸丰间又毁。现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  能仁寺建筑依坡就势,纵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双阳桥、大雄宝殿、铁佛殿、藏经楼等建筑,寺内殿宇栉比,佛像庄严。犹为引人入胜的是富有神奇特色的“能仁八景”。这八景是:大胜塔、石船、雨穿石、双阳桥、诲尔泉、铁佛、冰山、雪洞。  大胜塔,明洪武十二年(1379)建。清咸丰三年(1853)被拆毁三层,同治九年(1870)由九江兵备巡道景福倡修。塔为砖石结构,七级六面楼阁式,通高42.26米。塔门朝西,从第二层起,每层六面均有门,三实三虚。塔内有砖砌梯阶,如此可盘旋而上。此种塔梯结构在我国众多的古塔中,仅为一例。登塔眺望,浔城风光尽收眼底,匡庐雄姿历历在目。  石船,槽状。长一丈五、宽尺余,侧面有铭记,凿于北宋庆历六年。相传宋元祜间,寺僧梦见一面目奇古的铁佛托梦于他,将乘石船浮江至浔阳。次日寺僧至江边迎接,果有铁佛乘石船泊岸,遂找人搬入寺内供奉。铁佛渡江便成为能仁寺一个有趣的佛教故事。现飞来石船放在天王殿东侧的水池中,船上坐一赤膊跣足,面貌奇古的铁佛。  铁佛,生铁铸就。十年浩劫中被毁,现置于石船中的铁佛,是用水泥雕塑而成。双阳桥,位于新旧天王殿之间,为一座三孔拱桥。它跨于人工开凿的放生池上,造型平稳简雅。池周围有石栏。桥将池分为东西两半。相传每当夕阳西沉,立于池东可观赏到池中有双日倒影,故名。  地址:九江市浔阳区庾亮南路  类型:古迹寺庙  开放时间:  7:0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烟水亭

  烟水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  甘棠湖中,楼台远距世俗红尘。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即到四周环水的烟水亭。在粉墙环抱、楼台高耸、绿树浓郁、湖平如镜的环境中。犹如到达世外桃源。亭为水榭式建筑,有船厅、翠照轩、境波楼、纯阳殿等。纯阳殿左壁嵌石碑一方,上刻大草书“寿”字,由“九转炼丹”四字组成,传为吕洞宾手迹。殿内陈列文物,以有东林寺标记的砂钵最引人注目。亭前方丈地,石雕围栏贴水而起,垂柳翠柏点缀其间。两边有石凿“藏剑匣”,相传因为庐山北双剑峰之刃直对九江市,于是人们凿石匣收藏。从烟水亭向南眺望,在湖面波光粼粼、水岸交接的极远处,青黛色的山脉起伏迤逦,此即名闻中外的避暑胜地庐山。在烟水亭远眺,别有一番景色。  地址:九江市浔阳区甘棠湖中  类  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周瑜点将台爱莲池

  爱莲池位于周瑜点将台东侧,其东南紧连冰玉润,北接电影公司,正南距鄱阳湖1020米。池呈正方形,四周花岗石护砌,长48.84米,宽34米,深3米,总面积为1661.24平方米。池之正中,筑有面台,花岗石彻垒,内筑五花土,高2.8米,长宽各11.1米;面积为123.21米,台上有观莲亭,亭四方形,立柱起架,柱础莲瓣纹。 爱莲池历代以来屡经兴衰,如今,爱莲池已列入旅游兴县规划之列,其开发已进入实施阶段。不久以后将以一个新的形象重现世人面前。   用时参考  30分钟  交通   自驾路线:   1、九江庐山机场——G105——环庐山公路——柳絮巷——南康购物广场——紫阳路——周瑜点将台   2、九江中北门——庐山大道——环岛——环庐山公路——南康购物广场——周瑜点将台   门票   20元(儿童1.2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老人持有效证件免票;现役军人免票 ;儿童1.2米-1.4米半票;持学生证半票)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紫阳路1号  

浔阳楼

  浔阳楼位于江西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中。随后,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而真正使浔阳楼出名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小说中的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使浔阳楼名噪天下。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楼始建年代虽不可考,但据唐代诗人、德宗贞元年间江州刺史韦应物的《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一诗中说的“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唐代诗人、宪宗元和年间江州司马白居易,清代诗人、康熙年间兵部侍郎佟法海等所咏的浔阳楼诗,可以看出,浔阳楼自唐代至清代沿存,且颇具规模。  九江背靠庐山,濒临长江,是江西省最北的一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市内风景点很多,其中就有浔阳楼。浔阳楼  现浔阳楼,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总体占地2000平方米。主楼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层内四层,九脊层顶,龙檐飞翔,瓦朱栏,四面回廊,古朴凝重,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浔阳楼由曾设计过黄鹤楼的工程师向欣然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他参照舆刊本《水浒传》插图和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楼而北两面顶檐下各悬有由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巨幅匾额。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由于九江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浔阳楼也历来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等,都曾登楼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更因施耐庵写下一部《水浒传》,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曾经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随着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浔阳楼也蜚声海内外,吸引着社会各届人士到此参观。在一九九五年三月,-总书记在视察九江时,也登上了浔阳楼,并欣然挥毫签名留念。  )浔阳楼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的楼宇,又是一个集游览参观、喝茶听书和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匾额赫然高悬,"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这幅古老的楹联则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  一楼大厅东西两壁镶嵌了两幅大型瓷板画,彩绘着“宋公明发配江州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潮等栩栩如生的画面,为浔阳楼增加了传奇色彩。大厅内还陈列着全国旅游景点上唯一的一套《水浒》一百单八将的人物瓷像,这一作品把一个英雄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客面前。爱好书画的朋友还可在楼内欣赏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作品和诗词楹联。  二楼忠义堂为当年宋江醉酒题诗处,现仍备有宋江当年喝过的那种酒(称作"蓝桥风月"美酒),以及独具特色的"水浒宴"。在此可体会一番把酒临风的雅兴。二楼还展出了介绍浔阳楼历史的书籍和地方名胜风光图片。  三楼是回廊,主要陈列字画。  四楼为茶室,也是赏景的最佳处,摆满了仿古桌椅。浔阳楼是溶名楼、名著、名酒为一体的名胜。游客在此可远眺庐山、近观长江,再听导游将各个景点细细道来,真是饶有趣味。身居室内,喝茶乘凉,再听上一段精彩的北京评书,你可体会到一种特殊的韵味。  浔阳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随着九江的飞速发展,随着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声誉的提高,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浔阳楼,必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长江边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用时参考  2小时交通  乘坐公交5路、12路、23路到浔阳楼站下车即是  门票  成人票20元(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免票;1.2-1.4米儿童、学生凭证半价)  开放时间  08:30~17:0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滨江东路908号浔阳楼

叶挺九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叶挺九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市区解放军171医院内,原为美国圣约翰中学校长高达德公寓,是一栋坐西朝东的回廊式二层西式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24平方米。  1927年7月中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进驻九江,指挥部设在圣约翰中学的这座西式两层楼房内。云集九江的共产党领导人多次在这里召开研究和部署南昌起义的重要会议。26日,叶挺率部从这里出发,乘火车奔赴南昌参加起义。  建国后多次维修,1987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7月辟设为“八一起义策源地——叶挺九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小划子会议”会址

“小划子会议”会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南昌起义九江“小划子会议”会址 位于九江市区甘棠湖中。1927年7月25日,贺龙、叶挺、叶剑英、高语罕、廖乾吾5人在甘棠湖中的一只小船上,以游湖为名,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首先由叶剑英分析介绍了汪精卫准备召开庐山会议的阴谋,然后讨论参加南昌起义的军事行动计划,决定:1.拒绝汪精卫的要求,不参加庐山会议;2.抵制张发奎的命令,部队不到德安集中;3.叶挺部队26日出发,贺龙部队27日出发,直接奔赴南昌。“小划子会议”确定了南昌起义主力部队的军事行动,为顺利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

甘棠公园

  甘棠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面积约八十公顷,是一座“自有源头活水来”的天然湖泊。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曾在此演练水师。唐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可以乘坐公交103路单向行驶、104路、108路等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  

锁江楼

锁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锁江楼位于九江市区的长江边上,如要乘船进入九江水域时,锁江楼的宝塔(文峰塔)就会映入眼帘,因此,锁江楼就成为了九江的象征。锁江楼原有一楼一塔,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时任九江郡守吴秀,为防水患,据阴阳家之言,在九江临江的回龙矶上募资修建了锁江楼,时称江天锁钥楼,高三层,楼旁有四头镇水铁牛,后又在在楼南建立了一座高25.26米的宝塔,名为文峰塔,又称回龙塔。塔内有木梯可盘旋而上。  位于长江之滨,九江市东北隅,傲然屹立,高耸蓝天,潇洒古朴,伟岸气昂,塔影锁江,风雅微妙。塔高35米,造就七层,六面锥状,青砖砌身,石凿拱顶,宛如撑天大柱突兀江畔。塔内原有木梯,沿梯盘上,登临顶端,极目环顾,北瞰远山渺黛,南视古城幽雅,仰观蓝空蔚媚,俯看碧江波粼,正如当年悬挂在此对联所云:“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过江来。”是为浔阳十景之一。此处原系一回龙矶,江岸突起跃出江面30余米,流水至此漩转激湍,常有行船在此处遭难。明万历十三年,九江郡守吴秀等筹集民间款项,汇集高师名匠,修锁江楼和锁江楼宝塔于石矶上,并铸铁牛四条护卫,为的是镇锁蛟龙,消灾免患,永保太平,与配阁、轩组成一体,相映异彩。塔内底层东面墙上嵌有明代碑记一块。所谓锁江楼、锁江楼宝塔顾名思义,是为锁住不驯服的江水。另锁江塔一度又以矶名,称回龙塔。头上风云变幻,脚下波涛翻腾,由于历经四百年变迁,江岸崩溃,楼毁、牛沉、阁倒。   用时参考:1小时  交通:在九江市内可乘坐5路、23路公交车到锁江楼站下车即可抵达  门票:成人票20元(1.2米以下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军人等可持相关证件免票;1.2-1.4米之间的儿童可享景区优惠票)  开放时间:8:00-17:30  景点位置:九江市浔阳区滨江路  

九江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就在九江火车站对面,在烟水亭的附近,面积很大而且还是免费的,园中的白玉兰和紫玉兰都含苞待放很好看。  景点位置  南湖支路2号  

大胜塔

大胜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胜塔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能仁寺内大雄宝殿东南侧,建于东晋,为砖石结构,六角七层,高42.3米,底层对角直径长8.9米。  能仁寺位于九江市中心。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年),旧名承天院。焚毁后,唐代重建。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扩建,更名为能仁寺。后多次兴废,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复建,为九江三大丛林之一。  大胜塔在能仁寺大雄宝殿东南侧。始建于东晋,后毁。唐大历年间(766—779年)白云端禅师重建,殿、塔并起。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虽经兵祸,殿堂遭毁,但塔完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遭兵火破坏,塔毁3级。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九江关督白景福劝募修复。塔为砖石结构,通体呈六角锥状,共7层,高42.26米,底层对角直径长8.9米,门朝西南。从第二层起,每层六面均有门,三实三虚。塔内有砖砌梯阶,如此可盘旋而上。塔外形似楼阁,古朴庄重,塔顶为六角攒尖式,上立铜刹。左侧底层镶嵌石碑一块,是同治十一年白景福所撰之《重修大胜宝塔碑记》。  清人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故事就取材于此。一千多年来,大胜塔虽然经风雨侵蚀,地震摇撼,仍巍然屹立,毫无倾斜,远望近瞻,雄伟壮观。

甘棠湖

  九江市内景点最引人入胜的是“甘棠湖”,面积大约八十公顷,是一座“自有源头活水来”的天然湖泊。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曾在此演练水师。唐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由于相传周瑜练水军时曾在此点将,故又称“周瑜点将台”。  烟水亭为水榭建筑,亭内主要古建筑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众妙楼、燕会亭等。正殿左壁有一长方石牌,上刻着一巨大的草书“寿”字,传为八仙中吕洞宾手书,字体龙飞凤舞,形若游龙,气势磅礴,细观全字由“九转成丹”四字合成,体现道家“炼丹”、“修仙”的思想,观之妙趣横生。立于亭前,遥望庐山,只见山如屏障,烟云缥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在湖中有唐代江州刺史李渤筑的长堤,长堤上有宁代建筑的“思贤桥”,把甘棠湖一分为二。由堤可登上高12米、六角三层的“映月楼”,举目眺望,绿波涟漪,彩霞映波,岸柳成荫,景色如画。  九江古城,秀在两湖。这片清碧的湖水就是甘棠湖。堤那边的那片湖水称为南门湖(南湖)。如果把九江城比作美丽的少女,两湖就是少女明媚的双眼。两湖之间的这条路,实际是条湖堤,长1公里,好似青蛇卧波,将湖面一分为二。堤中段有一拱桥相连,使得湖水相通。大堤之上树荫如盖,常有青年男女依伴而行,被人戏称为“情人路”。而此湖、此堤、此桥真正的名字,却是大有来由。后人今天能在此散步,是和一位地方官分不开的,他就是李渤。  李渤,字澹之,洛阳人,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后为权臣所顾忌,长庆元年(821年)也就是白居易离开九江的第四年,他被调任江州刺史(九江古时称江州)。李渤对九江很有感情,年轻的时候在庐山山南读过书,就在现在的白鹿洞书院。故地重游到江州,正值大旱,庄田颗粒无收,朝廷还要按丰年征收赋税,他体察下情,为民请命,使朝廷免下了江州赋税。  当时江州城,一出城南门,就是南门湖,要到对岸必须绕一大圈。李渤为了百姓行走方便,就组织民众在南门湖中修筑堤坝。堤长七百步(约二华里)沟通南北变通途。堤上还建桥安闸,控制和调节水位,兼有灌溉农田之利。因为周代的召公爱民如子,他常在甘棠树下现场办公,解民疾苦,后人就常用“甘棠”二字赞颂有功德贤能的-。江州人为感谢李渤比之“召公”,颂其“甘棠”。将新建的堤命名为李公堤,外湖为甘棠湖,桥名思贤桥。   

九江浪井

  浪井位于九江市靠近长江边上的西园路浪井巷内,是九江市最早的历史文物,曾以“浪井涛声”成为古时九江十景之一。  浪井之上有一四角方亭相护,亭壁嵌有李白、苏辙关于浪井的诗文,亭内为浪井与碑记,浪井的井口直径不足一米,井深约15米,井口圈沿上绳痕累累,井壁上青苔斑驳,但井底泉水依然清澈可鉴,其出名之处在于,据传井底有泉眼与长江相通,有“江面起浪,井底扬波”之妙,堪称一绝,惜此景今已不复。  据史书记载,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名将灌婴筑九江城时,曾在庾楼侧,开凿一井,因井水应江浪而动,名为“浪井”,亦称“灌婴井”,一度井迹湮塞,不复见,后至东汉末年,孙权驻九江时,令人凿井取水,恰好在浪井遗迹上发现了“汉六年颍阴侯开”的石函井铭,孙权大喜,命人重开,以为祥瑞,遂取名为“瑞井”。  九江市区西园路浪井巷内,有一座方亭护着一口古井,井圈上绳痕深嵌,井壁上青苔斑驳,井底下泉水清澈,平鉴宜人。这就是九江最早的历史文物——浪井,又称灌婴井、瑞井。  据晋张鉴的《浔阳记》记载:此井是西汉名将灌婴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领兵屯扎九江时开凿的,故称灌婴井。后年久湮塞。三国时,孙权曾驻九江,令人掘井。适得故处,并有石函井铭,文曰:“汉六年颍阴侯开。”下云:“三百年当塞,塞后不满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孙权大喜,以为瑞兆,遂名瑞井。  瑞井与市内诸井不同之处在于,“每遇江涛汹涌,人闻井有浪声”。李白颇信此说,他在《下浔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一诗中写道:“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宋代诗人苏辙不信此说:“胡为井中泉,浪涌时惊发。”“浪井涛声”旧时是九江十景之一。  李白的说法,认为是井近长江,地下有泉眼相通,因而江上有浪,井中有涛。苏辙的说法是:井底下有泉眼,地下水上冒,井水才有涛声。孰是孰非,千余年来无人深入考究。明代桑乔在《庐山纪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嘉靖年间,浔阳北门内有人掘井挖到了泉眼,井水涌现波涛,汹汹有声,且与江涛相应。其势泛溢不可止,此人惧而将井填塞。看来,如能挖到泉眼,就可以形成浪井,浪井之谜似乎找到了答案。  千载悠悠,古井长存,但不知从何时起,井底已听不到涛声了。据说是由于江岸筑堤,垒石护坡,地下通道被堵的缘故;也有的说是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无力翻涌作浪,孰是孰非,又待识者考证。  地址:九江市西园路浪井巷内  类型:古迹   

琵琶亭

  琵琶亭位于九江长江大桥东侧,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而得名。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请示严缉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夜,诗人送客湓浦口,遇琵琶歌女,有感于琵琶女的天涯沦落及自身的坎坷遭遇,挥笔写下了著名长诗《琵琶行》。后人特建成琵琶亭以张其事。  琵琶亭始建于唐代,原在九江城西长江之滨,即白居易送客之处。但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建,至咸丰年间(1851~1861年)又遭兵毁。1988年3月新琵琶亭建今址。琵琶亭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个庭院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三部分,主建筑琵琶亭坐落在临界江七米高的花岗岩石基上,朱柱碧瓦、古朴庄重、大门照壁上有毛泽东墨迹《琵琶行》巨幅贴金大理石碑刻,背面为“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大型瓷砖壁画,与此地对应,台基正面镶嵌有大型“浔阳宴别”瓷壁画,庭院正中,有高达三米的白居易汉白玉立像,庭院内小径蜿蜓花木扶疏,有池塘、假山,形成院中有园,亭中有亭的绝妙佳境。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成千古绝唱。有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传诵于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们能有机会游览琵琶亭,体味诗人所写的意境,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亦为人生快事。      用时参考  15分钟  交通  公交:乘坐5路,23路,502路到琵琶厅站下  出租车:从九江站到琵琶亭约5.3公里/10分钟  景点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大桥东侧  

九江长江大桥

  九江长江大桥  始建于1973年12月,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察设计,第215桥梁工程处组织施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我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桥,也是我国目前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无论是桥的设计、施工工艺,还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都反映了我国迄今最先进的建桥水平。  九江长江大桥铁路桥长7675米,公路桥长4460米,江中有桥墩10个,共架设11孔钢梁,最大跨度216米,最小跨度126米。整个大桥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独特,雄伟壮观。大桥铁路引桥采用的无碴无枕预应力箱形梁,在我国建桥史上还是第一次。主河槽216米宽的大跨度,也居全国桥梁之首。  我国第一次试验的15锰钡氮新钢种在这座桥上首先使用。这座桥使用的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创造了我国建桥史上的最高纪录。九江大桥墩顶到基础最低底面,相距64米,相当于一座22层高的楼房。从钢梁拱顶到基础最低底面,高达132米,相当于一座45层的特大高楼。九江水域地质情况复杂,水深流急,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单位在基础工程中采用了双壁钢围堰、泥浆套下沉和空气幕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保证了工程质量,受到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很高的评价。  1992年,九江大桥公路桥正式建成通车,1995年大桥铁路桥贯通。大桥全线通车后,成为京九铁路的枢纽,对加强我国南北交通运输,促进华东、中南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是湖北省黄梅县的小池镇,南岸位于九江市区的白水湖,现已成为游客观光的一个新景点。大桥附近有琵琶亭、锁江楼塔,相映成趣。  九江长江大桥于1991年底建成,是京九铁路和合九铁路的“天堑通途”,为双层双线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长7675米,公路桥长4460米,其中江上正桥长1806米,10个桥墩,11孔钢梁,不论长度和跨度为160米的普通钢桁梁外,主航道为三孔刚性桁、柔性拱,桁高16米,跨度为180米,中间一孔最大夸度达216米,最大知高32米。采用十五锰钡钒氮高强度低合金钢种制造,钢板最大厚度为56毫米,并用直径27毫米的高强度螺栓铆接钢梁杆件。目前九江大桥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的钢桁梁大桥,既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又是九江最引人注目的新旅游景点。  地址:九江市浔阳区长江江面上  类型:桥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金鸡坡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金鸡坡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