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叶县县衙 | 叶县县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全国现仅存的3座古县衙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古官署衙门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据省文物局组织管家论证,叶县县衙建筑群落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其建筑形式融南北之风格,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流派特点及变化规律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叶县明代县衙位于叶县东大街,占地16848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宏伟。整个建筑群由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中轴线上自前至后布列着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主要建筑。辅助建筑在其东西依次展开,布局合理,风格古朴,充分显示了明代县级政权官署衙门的规制和风貌。内设编钟演奏厅、文物展室等,陈列300多件(套)文物,其中70多件为国内所仅有。 叶县明代县衙不但规模宏大,气势宏伟,而且还是一座五品县衙。根据我国古代的官制,知县一般为七品官衔,而叶县知县却为五品县令。按照明代体制,全国的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叶县地域宽广,由汉代的叶县、昆阳、红阳、舞阳4县组成,每年上缴赋税10万石以上;加之根据畿、望、紧、赤的条件,叶县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处于紧的位置,故县令多由同知衔的五品官担任。因此,县衙的规格也比一般的要高。 走到衙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朱漆大门,挺拔的青漆门柱和向两侧张开的八字墙。叶县是由汉代的叶县、红阳、昆阳三县全部和犨县的部分并为一县的,时称大县,县官级别多为五品,故得享受三间大门、五间厅堂的待遇。县衙门前明柱上有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知县欧阳霖到任时所撰“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楹联。 进入县衙,大门前紧接仪门。仪门东侧为萧曹庙,为纪念西汉名相萧何、曹参而建。明太祖朱元璋重视吏治,让县令都要学习萧曹的治国方略。仪门专为上奉来人时才能把中门打开,县令要亲到宅门见礼。仪门下两侧设两小门,东为生门,西为死门,一般情况下,是供囚犯专用的。仪门内甬道上有宋太宗御制戒石碑,正面书“公生明”三字,碑阴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为宋代大书法家、曾任叶县县尉的黄庭坚手书。戒石碑阴正对大堂。大堂前下有石英跪石一方。留在上面的深深膝形凹陷印记,正是叶县县衙悠久历史的见证。 县衙大堂东侧为吏、户、礼科房,西侧为兵、刑、工科房,是中央政权六部的缩影。此外,在大堂两侧还有东库房、承发房等机构。东库房具体负责财务收支。承发房则主管文件来往转送、档案保管等业务。我国古代官署衙门中,大堂为县衙审理案件的主要场所,大堂两侧科房则是县衙主要办事机构。 由县衙大堂屏风两侧往后,即进入宅院,即县衙居官之所。宅门和仪门一样平时关闭,只在有上奉来客时才打开迎送。二堂中间明柱上有“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楹联一幅,堂中悬匾额一方,上 书“清慎勤”三字。二堂东侧为会文馆、西侧为会武馆,是县令接待上奉文武官员的场所。二堂又起着穿堂的作用,中间设4扇屏门,也是专为接待上级客人而特设的。由屏风后出为三堂,三堂又名知县廨,为知县的办公室。两侧厢房为近身师爷及随从的办公场所。三堂后有后花园,园内有供奉守印大仙的大侧祠一座。 叶县县衙是由中轴线及东、西两侧副线三部分建筑群组成的,除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堂、二堂、三堂外,其东侧副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监狱、厨院、知县宅等建筑,西侧副线上有古时衙署内工作人员办公及休息的西群房,有知县反省自身功过的虚受堂、思补斋及南北书房等建筑。其中,虚受堂、思补斋等单元建筑,为目前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的仅存者,不仅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为叶县明代县衙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为增加叶县县衙的文化内涵,当地文物部门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孔子过叶遗迹”、“叶公事迹”、“黄庭坚尉叶故事”等展示内容,并将文物库房搬迁至县衙博物馆新落成的文物展厅内。 叶县县衙修复工程于1997年12月8日正式开工,依照“整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经过几年多的精心修葺,至1999年9月29日主体部分对外开放。开放3年间共接待中外游客9万余人,省、部级以上领导20多位。叶县明代县衙已经成为叶县乃至平顶山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地址:平顶山市叶县县城中心街 类型:历史建筑 电话:0375-8062782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门票45人民币 |
叶公陵园 | 叶公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叶公陵园是平顶山市外八景之一,有诗《叶陵怀古》云: 巍然陵墓郁葱葱,四海寻根朝叶公。 报国挥戈安社稷,恤民治水劝桑农。 好龙精刻千秋画,传讹无妨一世雄。 毕竟人间传正道,五洲赤子仰宗风。 叶公陵园座落在距平顶山市区30多公里的叶县旧县乡旧北村西北约1.5公里处.据《叶县志》记载,叶县古墓葬众多,以旧县乡澧河两岸的古冢群为著,并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叶公墓、三皇冢、王乔墓、牛凤墓等影响较为深远. 叶公陵园是叶公沈诸梁的墓冢,据《汉书》注:“〈皇览〉日:县西北去城三里,有叶公沈诸梁冢……。”当地居民多称其为“叶坟”。由于年代久远,叶公墓几乎夷为平地,1982年,叶氏后裔在叶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重新培土立碑,成高3米,方40米的“叶公墓”。叶公陵园占地12亩,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前有开阔的原野,后有绵延不息的澧水,不失一方绝好的陵园佳作。 由叶县县城乘车沿郑南公路向南约15公里,至旧县乡旧北村,在距叶公陵园约1公里的地方,就隐约可以寻到叶公的踪迹。旧北村中心街向北约0.5公里(刘秀庙西南处)。有碑日:“问政处”,这里记载着当年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过叶的遗迹。当地上了些年岁的居民多数都能说出关于叶公和孔子的故事。自问政处向西北即至叶公陵园。远眺叶公陵园,给人一种雄浑和大气之感,自然也少不了作为陵园建筑所特有的庄严和肃穆,一方三线的整体布局,俨然一幅古建筑的极品,叶公陵园的正门朝向南,微向东,门楼采用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大门为木质,设六扇相互对开,其上均为绘画和雕刻,以龙居多,且正门壁上镶有金匾,书曰:叶公陵园。屋顶为双重,有造型,上嵌图案,四角处均有龙型,呈欲飞腾状。跨步入门,则有一十八根支柱立于屋内,整座门厅的重量都由这些支柱支撑。无论是门外远观或是屋内细赏,其明暗交织的色彩是最能让人注视的,以黄色和红色为基调的色彩搭配,很自然的就呈现了陵园的特具风格和独有神韵。 进正门后走过一座小桥,再经200平方米的开阔地,便可来到与正门相对的二门.二门即是原来的正门,后因叶县人民政府组织扩建,将其圈住,并新建正门。这二门与正门采用几乎相同的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有所相异的是其支柱的数量,一十二根支柱就已经将整座建筑支撑的岿然不动,门前两侧均置石狮一蹲,四目微向,高约2.5米,底座刻有居台湾高雄捐赠人的地址和名讳。入二门,便可欣赏叶公陵园的内景。自二门向主建筑祭坛间的通道称为神道,在神道的两侧植有松柏,花草,至鸟语花香时节,游人可以于此赏花、小坐,遒劲的松柏避阴,芳香的花草宜人,即使置身于陵园,也能够感到性情的陶冶,既不失庄重又不乏情调,这是建筑者的一处妙笔所在。立于神道右侧的功德碑格外显眼,碑身高约3米有余,上载捐资修建叶公陵园单位及个人的名字,以资万古流芳。 当走尽神道,立足于祭坛前,先不要着急往上行,各居祭坛两侧的碑亭更是可目。左侧一亭,上有文字名日兴祖亭。兴祖亭采用古建筑样式中的六角亭建筑,正门两侧悬有叶昌桐先生题写的楹联:百世莫忘先祖德,千秋永盼后人贤。亭内正方有碑一座,其上镌刻有时任国家政协副主席的叶氏后人叶选平所题写的:叶氏之踪等字样。亭身上方六侧均绘有竹、山、水等图案,正上方为传说中的二龙戏珠,绘画技艺精湛、惟妙惟肖,把叶公好龙的个性和盘托出,以寄寓后人。右侧一亭,为望慈亭。正门两侧石柱有叶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汪安邦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钟铭伟绩耀千秋,简刻丰功芳万代。与兴祖亭的布局完全一致,也有一座石碑立于亭门正前方,上有叶氏后人亲笔题写的文字:叶氏之根。绘画也同样以龙和竹、梅居多。 欣赏了风格炯异的碑亭之后,可以到祭坛之上去感受焚香祭祖时的场景和心情。神道连接祭坛的通道是十级阶梯,寓意大团圆,整座建筑被置于高约1.5米的土方上,高大、巍峨,同样采用正门的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只是厅门为20扇对开的造型结构,门前放一铁制香鼎,是焚香祭祖时才用到的器具。 在祭坛的正后方,就是陵园的核心——叶公沈诸梁的墓冢。整座墓冢呈圆型,周围有石砖围砌,直径约50米,正前方有高约4米左右的墓碑,威严、镌秀,其上刻有叶姓始祖叶公沈(讳)诸梁之墓字样。四周有苍松翠柏环掩,石刻碑林相映,更显神威和庄重、肃穆。叶公墓以它特有的灵气和气派让人们急于识其庐山真面。倘若置身于墓顶喊话或击掌,会有回响,这不失为一处奇景。 |
叶县楚长城遗址 | 叶县楚长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县的辛店、保安、夏李、常村等南部区域,有一条“龙”在山岭峡谷之上曲折盘旋,俯瞰着广袤的中原大地和江汉平原,这条“龙”就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土龙”--楚长城。楚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被称为“长城之父”。楚长城既是南方部族“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军事跳板,亦是抵御中原诸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它承载着楚国沧桑的历史,见证了战争与和平的演变。 遗址概况 叶县楚长城遗址是由“土龙”(城墙遗址)、山寨(关城遗址)、房基、水井、蓄水池、烽火台等组成的重要遗迹连结线,涉及辛店、保安、夏李、常村4个乡镇。 楚长城遗存较好的地段,都在山寨的顶部,老山寨、鹞山、闯王寨、红石寨、歪头山寨、青山寨,高度一般都在1-3米,歪头山顶部城墙高度达5米以上;墙体宽度在2米左右。在这些较大的楚长城山寨遗址上发现有房基几十处,歪头山顶有峰燧一处;老寨山、闯王寨、歪头山上均有城门、水井多处。从老寨山以西至西坡段大多在1米以上,小山寨至双鸭山之间的连接处都有明显的长城遗迹,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土龙”。 叶县楚长城虽历经两千六百多年的风雨,但由于处于高山峡谷之中,在农耕时代对其破坏不大,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线路走径和原始状态。 发现和保护 2005年6月,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龙正先生和叶县文化局的文物工作人员对叶县常村镇歪头山遗存的建筑遗址等遗迹进行初步的调查,并对墙体、房基、蓄水池、将军冢(后研究证明为烽火台)等进行了测量。歪头山遗存建筑遗址依山而建,前墙后房,并建有蓄水工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活动区域。它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兼具军事攻击和防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房屋遗址错落分布,具有先进的科学性。 考察认为,根据歪头山遗存建筑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石砌房基布局兼具攻击性和防御性,这里有可能是楚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座关城,极有可能就是史书记载的“楚之方城”。史料记载,叶县南有“楚之方城”,也就是当时楚国长城最早的一座关城。“楚之方城”形成后,由于战争的需要,楚又在其它地方建成关城,后关城与关城相互连接,形成了楚之“长城”。今歪头山建筑遗址就在楚之“叶邑”(叶邑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时期楚国北方重要城池,今叶县叶邑镇旧县村)的西南约15公里处,与史书记载的地理位置完全吻合。 此次考察,基本确定楚长城在叶县的存在,揭开了叶县楚长城考察的序幕,为研究叶县楚长城遗址奠定了基础。 2007年4月,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楚长城研究会会长对叶县楚长城遗址进行考察,证实了叶县楚长城遗址的存在。 2008年8月叶县人民政府将叶县楚长城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叶县楚长城保护工作现场会”在保安镇政府召开,县政府通报了楚长城相关情况,并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代表县政府与辛店镇、保安镇、夏李乡、常村镇签订了《叶县楚长城保护责任书》,为楚长城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 2009年、年初,河南省文物局组成楚长城调查队,对楚长城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发掘和认定。2010年3月,河南省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用考古学的方法,确定了楚长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基本掌握了平顶山市叶县、舞钢市,南阳市方城县和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的楚长城分布线路。2010年11月,国家长城资源调查楚长城片区会在平顶山召开,与会专家实地调查了叶县段楚长城遗迹,对叶县段楚长城遗址给予了肯定。 2012年5月24日至28日,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携《行走长城发现历史》大型文化纪录片摄制组在叶实地考察楚长城遗址及相关遗迹。 2012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河南省长城认定的批复》,认定叶县境内楚长城由舞钢市进入叶县境内辛店镇,涉及辛店、保安、夏李、常村四个乡镇,西部与鲁山相连。认定烽火台1处、墙体遗址19段。2013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河南楚长城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叶县楚长城遗址名列其中。 文化价值 中国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1987年4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楚长城是中国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早的长城,被相关专家称为“长城之父”。而“楚之方城”,是楚国在战争防御体系中修筑最早的一座关城。“楚之方城”形成后,由于战争的需要,楚又依地形修筑多座防御性小城,称为“列城”,后再利用山岭、河谷和人工筑墙,将列城相互连接成防御体系,形成了楚之“长城”。所以说,叶县楚长城是楚国修筑的最初、最早的长城。而具体到那座关城是“楚之方城”,目前多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尚无定论,这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确凿的证据和艰辛的工作去求证,去探索。 楚长城遗址是我国中原和江汉地区规模最大的“以线连片”的地上文物,是历史的丰碑、文明的象征和文化的宝臧,是古代劳动人民又一伟大的创举。楚长城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地理、军事、民族等学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并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张方涛杨沛洁) |
澧河石桥 | 澧河石桥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澧河石桥始建于明代,距今约有600年历史。但也有人认为该桥始建于南宋,拥有千年历史。该桥南北走向,石板平铺结构,长59米,宽5米,共35孔。每孔桥面为5块石板并排铺就,每块石板长1.72米,宽0.64米,厚0.7米,石板与石桥之间用铁抓钉连固。第1、3、5块人行道上的石板为石灰岩(青石)铺设,第2、4块专门行车的石板,用坚硬的花岗岩条石作梁。在行车用的花岗岩石板之上,正反两面均有车轮碾轧的数厘米深的凹陷,足以证明其历史的久远。桥墩石块体积庞大,并有龙头雕刻,工艺精美,可惜绝大部分毁于“文革”期间。桥墩与石板之间亦用铁条上下连固,虽历经数百年的激流冲击,但仍十分坚固。 由于澧河为流沙河底,为防止桥梁在流沙中下沉,该桥的支撑部分系将碗口粗的柳木桩以梅花形布局嵌入沙中,再将桥墩石横放于木桩之上。桥墩之上平铺石板,然后用铁抓钉连接成桥。为防止桥墩下陷,建筑时又在桥的下流处,戗水铺有石板,石板之外又有木桩支撑,犹如一道堤坝,护住了桥下的流沙,减少了河水对桥墩的冲击,建筑工艺十分考究。 地理位置 澧河石桥自古以来即为南北交通要冲,北有仙台镇,古称坟台店。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坟台店,在河南叶县东南三十里,东接舞阳县界,为往来孔道”。春秋时为楚国从南阳向东北扩张的必经之地。古代由柏国经龙泉澧河桥到楚东不羹的道路两旁,店铺林立,极为繁华。同时,桥南头东西侧有两堡寨峙立,可以体现出其军事价值。 澧河石桥处于交通极其发达的古道之上。根据桥梁的构造特点及车辆对石桥的碾轧状况分析,该桥梁建筑年代久远,现在石桥主体不晚于明代。据明嘉靖《叶县志》记载:“在县东南四十里,中有流水,三处发源,会为一,北入澧。形如十字”。该地东、西河水流急,南北古道路面深陷,道路、河流交叉,犹如“十字”,故明代又称十字沟广济桥,建筑年代无考。 澧河石桥直到1981年前都是南北两岸人民往来的必经之处,一直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1981年该桥西约150米处架起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澧河石桥才慢慢淡出两岸人民的生活。 民间传说 关于此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澧河上原本无桥,河南岸一李姓大户的土地分布在河两岸,每年收种季节涉水过河,甚为不便,还多次因为地边和乡邻生气。李家一位族人在朝做户部侍郎,李家就把他请回来做主,好把外村多占的土地收回。李侍郎回来了解情况后,没有支持族人的意见,而是在河上修了一座桥,改变了河两岸的交通,妥善解决了土地纠纷。百姓们为感谢他,将桥起名为“李侍郎桥”,并集资在河南岸修建李侍郎生祠纪念他。祠中常年香火不断,后来因战乱被溃兵焚毁。 最广为流传的,是“翠花桥”的由来。当年桥北岸是大片桃园,桥南岸是成片树林,澧河桥似彩虹卧波,桥墩螭首昂头翘尾,似在仰天长啸。乾隆六十年(1795年),廖都转(寅)以获教匪首犯刘之协功,由叶县知县擢镇江知府,又擢两淮盐运使,到镇江走马上任时经过此桥。正值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杨柳吐翠,桥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商贾南来北往,才子佳人结伴而行,村妇洗衣,儿童嬉水,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他被这优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不禁脱口称赞道:“好一个美丽的翠花桥啊!”此语传开,百姓们便纷纷随着叫“翠花桥”了。 建筑风格 澧河石桥建筑工艺考究,风格独特,大到桥梁的整体构造,小到桥身的上下连接加固、选石用料及雕刻工艺,无一不体现其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在该桥西侧桥墩上,雕刻有螭首,昂首怒目,栩栩如生,东侧则是与之相对应的螭尾。螭首逆水排列,除增加桥的美观度外,更重要的是起到分水作用,减少洪水对大桥的冲击力。这种桥梁建造艺术在我省别无仅有,在全国也属罕见,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才能。 在建筑方面,该桥梁既体现了北方建筑工艺实用、粗犷、雄伟的风格,又融入了部分南方建筑工艺清秀、隽永的韵味,至今该桥仍矍铄地横跨于澧水之上,显示出了它独有的魅力。省古代建筑研究所专家考查后认定:该桥虽经过清代修葺,但仍保留有明显的明代风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发展及其建筑艺术和风格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对研究我国早至春秋战国晚至明、清、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和军事战争布局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澧河石桥于1985年8月被叶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河南省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前古城遗址 | 前古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前古城遗址位于叶县保安镇前古城村,甘江河(古称潕水)南岸,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江河从前古城遗址北由西向东流过,河北岸为后古城村。该遗址地势与周围相比明显较高,主要由古城和城外的古墓葬组成,古城由东、西、南、北四面的城墙、城壕和南、北、东三个城门组成。墓葬区主要分布在前古城村东南方向,以战国和汉代墓葬为主。 前古城遗址在1985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调查发现,结合清朝县志记载和周围汉代墓葬的分布,当时定名为汉代霸王城遗址。随着考古调查的深入和出土遗物的增加,认为该城址的时代应该在战国中晚期。2001年12月,叶县人民政府公布了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古城遗址名列其中。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前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掘 2007年4月至8月,为配合燕山水库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平顶山市文物局、叶县文物局共同对前古城村的遗址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全面揭示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 经考古发掘,发现了古城的北、东、南三个城门,而未发现西城门,但护城河连续不断,因而西城墙应是封闭无城门的城墙。 在该城址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古代墓葬,发掘了近40座,以汉墓居多,但也有部分战国墓,墓葬随葬品较少,大部分为陶器。在后古城村东北,有土冢墓一座,目前仍可看出封土高于周围地面,由于距燕山水库淹没区较远,未进行发掘。根据调查,在前、后古城村四周,仍遗存有很多地下墓葬,今封土均已不存。 文化价值 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楚子(即楚王)使季然郭卷”,杜预注曰:“为卷筑郭也,卷城在南阳叶县南。”由此认为该古城遗址可能是文献记载的卷城。 前古城遗址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军事据点,它北依甘江河(潕水)天险,南靠方城山楚长城,扼守“方城垭口”,是楚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军事部署中的重要阵地,它与叶邑城以及其他众多“方城之外”的城池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了强大密集的军事布局,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前古城遗址是具有确切纪年建造的古城址,在今后的考古发掘中,如果发现有出土遗物等证据,能够证实该城址即为历史文献中的“卷城”,说明它对我国城市的建造和发展产生了有力的影响。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也将对我国的建筑史、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运用等研究提供有力的实物依据。 前古城是楚国向中原诸国进攻的桥头堡,是“方城以外”众多城池中的一个,随着楚人对这些城池的经营和扩张,大量楚人迁徙而来,军事活动和政治、商贸活动频繁,楚人与中原诸国的交流往来逐步增加。楚人将南方部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带至中原诸国,促进了南北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融合。前古城遗址处在南北文化的接合部,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在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孤石滩水库 | 孤石滩水库是淮河支流澧河的发源地,平顶山市第三大水库。面积1.035万亩,深度平均水深7.97米。 孤石滩水库,位于澧河上游叶县与方城县交界处,控制流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是全省主要暴雨中心及多发区之一。 1958年开工,1959年冬大坝合拢。1960年6月,大坝小断面施工达到设计高程,因施工质量差,1961年决定大坝扒口缓建。1970年许昌地区革委提出规划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以不淹没方城县拐河镇为原则,确定总库容为1.5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04亿立方米。 设计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卵石坝,最大坝高30.3米,坝顶高程160.3米,防浪墙高1.2米,坝长494米,台地坝基表层为砂卵石,厚6~8米。采取粘土截水槽防渗;左坝头表层为沉积层,其下岩石有溶洞,做粘土包山铺盖处理。主溢洪道与右坝头相连,傍山开槽,建泄洪闸3孔,宽10米,高6米,最大泄量2188立方米/秒。副溢洪道位于坝左侧山坳中,底宽15米,最大泄量748立方米/秒。1970年4月开工,1974年8月完成。1976年副溢洪道底宽由15米扩至40米,底高降低2米,可防御2000年一遇洪水,1977年10月完成。以上工程共投资1292万元。 |
叶邑故城 | 叶邑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邑故城位于叶县叶邑镇(原旧县乡)旧县村,方圆18里,北依澧水,东邻烧车河,春秋时期曾为许国都。城内街道、城门、城墙、寺庙等遗址大部分保存。叶邑故城周围墓冢连连,在叶邑镇、龙泉乡、夏李乡行政区内,共分布着大小墓冢数百计。距城址较近的常庄村出土了三座墓冢,均为战国时期楚国墓冢,还有一座已被认定为春秋时期许国君许灵公之墓,其出土的编钟、青铜三戈戟、钺戟等均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文物精品,是我国东周许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
文集遗址 | 文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集遗址位于叶县常村乡文集自然村西南,总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集遗址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西部是宋元时期的遗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干渠经过宋元时期遗址的东部。文集遗址是一处自唐代延续至元代的,在金代发展为较大规模的民间商品流通、交易场所——集镇一类的遗存。遗址中较为清晰而明确的地层关系和丰富的遗迹、遗物,必将增进我们对中原地区金代瓷器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这一地区唐代至明代的历史文化面貌,尤其是金、元时期民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发展状况提供一批珍贵资料。 |
望娘楼 | 望娘楼位于叶县龚店乡常李村。当地有一个传说:常李村清朝举人李上林与当朝高官孙其昌家联姻,娶孙家女儿为妻。因李家富有,婚后建此高楼,供孙家女儿登高遥望娘家(常李村东十多公里的孙寨村),故名望娘楼。 望娘楼在常李村鹤立鸡群。该楼为三间五层,南北长7米半,东西宽5米多,高20多米,从下到上略有收缩,几乎呈塔形,3层往上,每一层都有窗口。专家发现,在望娘楼的墙体中有汉砖甚至其他年代的砖,由此可以推测,望娘楼并不是一座奢华的建筑,建造时用了很多旧材料。根据其临近的“步运楼”墙体上的时间标注,望娘楼群是在乾隆年间(具体年份分辨不清)建造的。 望娘楼不是主楼,在其西北侧,有正堂五间,大门上 书“步云楼”三字,在其西南侧,则有门楼、客厅、配房及穿堂。明清民居的结构是有一定范式的,但像望娘楼这种突破一般概念(如厢房)的建筑在整个院落中的位置是怎么安排的?潘民中认为,望娘楼的位置并不是随随便便安排的,按照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理念,东属青龙,西称白虎,青龙代表阳,白虎代表阴,青龙可以无限制的高昂,白虎可以无限制的矮小,小到没有。因此,中国民居的东厢房永远都比西厢房高,如果只有一处偏房,也只能是在东边,不能在西边。以望娘楼的高度地处正堂东侧,与此观念正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可以断定望娘楼是一座实用性很强的建筑,不过潘民中并不以此否认民间传说的可信度,他说,民间传说可以给历史抹上一层浪漫的色彩。娄刚/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洛岗戏楼 | 洛岗戏楼位于洛岗村正中,砖木结构,戏台距地面约两米多,有3间房的宽度,以房脊为界,分前后场。整体而言,这是一座规模虽小但功能齐全的戏楼。据专家介绍,洛岗戏楼具备中国戏楼独特的建筑特征:戏楼面北而建,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空间处理空灵通透。这个特点看上去简单,其实功能复杂,苏轼在诗中说“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鬼门道”就是两边的“上下场门”。上下场门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随剧情的展开而变化。上下场门上挂锦缎绣花门帘,与大帐呼应,称“门帘台帐”。上场门绣“出将”,下场门绣“入相”。洛岗戏楼的细部装饰也很有特点,屋脊、梁枋等部位运用雕刻和彩绘。彩绘多运用青绿彩、土朱单彩,雕刻则和彩绘结合。由此可以想象,当年装饰一新的洛岗戏楼再融入戏曲的舞美效果,应是相当的鲜艳灿烂。 |
叶县孙家岗遗址 | 叶县孙家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位于叶县昆阳镇西菜园村李庄北约1000米的昆水北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南北长650米,东西宽260米,总面积1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6米,其中有裴李岗时期的三足钵、侈沿罐、弧刃石铲。仰韶时期的鼎、罐、盆、钵、红顶碗、龙山时期盂、鼎、罐、瓮、战国两汉时期的陶豆、罐、鼎、空心砖等,遗址还出土有石斧、铲、凿、镰和蚌镰等生产工具。 该遗址面积较大,遗物丰富且跨越的时间较长,目前保存较好。对研究我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范围:以岗四周边沿为界,禁止挖土,禁止任何工程施工。 一般保护范围:岗北至叶鲁公路边,东、西、南从岗边外扩10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叶县岩画 | 叶县岩画主要分布在叶县常村镇下马庄村的老青山(包括好汉坡、对面坡、子摩岭等山头)及保安镇杨令庄村的高楼山(包括小尖山、老南沟东山等)上,海拔高度在200米到500米之间。这里山势比较平缓,植被较为稀疏,以低矮灌木为主,少有高大乔木,周边的几座小山共同围成一个大的山谷,山谷出口处为水库。岩画多分布在面向山谷、朝向水库、向阳背风的山坡之上。 |
尧山景区 | 尧山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尧山,并为尧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独秀”的墨宝。 尧山也称大龙山,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为天下刘姓发源地,又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称之为石人垛、石人山。 尧山的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湖面、云海、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现已命名的景观有240多处;60-200米高的瀑布17处,高的石柱40多处,石人、将军峰、千丈岩、和合峰、白牛城口、王母轿、通天河、九曲瀑布、鬼门关、南天门、报晓峰、猴子观音等景点遍布景区。 尤其迷人的是那些山泉、溪流、瀑布与深潭。尧山的山泉,活泼俏皮,似呵似闹,如泣如诉,善于变化,富有生机。数百山泉汇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灵,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边与行人对歌,一边充当向导。沿着溪流从深山幽谷腾跳而出,遇到悬崖绝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轻盈飞泻者有,磅礴萧洒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悬数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积水成潭。 黑龙潭、白龙潭、百尺潭……藏身于陡涧,隐形于山林。在众多瀑布中,九曲瀑布和白龙潭瀑布最为壮观。九曲瀑布:由于水流下切磨蚀与岩石承受侵蚀能力不同等因素,断崖上形成数个深度0.3-1.5米不等的凹窝,呈之字形自上而下分布,使壁面凹凸不平,水流形成三弯九曲之状。白龙潭瀑布:水从山顶直泻而下,奔腾飞流如白龙降临,激越水声似虎吼雷鸣,声传数里之外。低处,水珠飘洒,浪花飞溅;高处,云水烟雾,弥漫凌。潭中游鱼,忽隐忽现,忽聚忽散,没浮自若。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寡。而天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尧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传。然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每处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话传说。 四季尧山 尧山景区之杜鹃花风光尧山四季风光迷人:尧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湿带分界线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景色各异。 春天鸟语花香,绿映溪吟;秋日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雪原。初夏时节使人领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清新景象。 盛夏,当平原大地上赤日炎炎似火烧,气温达35-38度,这里只有23-26度,凉爽宜人。夏日炎炎,时而碧天晴空,瞬间云遮雾障,忽而荡入云海,忽而托入蓝天。 秋高气爽,枫叶满山遍野,核桃、猕猴桃、柿子、山梨、山葡萄等山果,串串累累,信手可取。 冬天的尧山,冬雪降临,尧山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山舞银蛇,雪山-,气象万千。置身其中,放眼望去,48尊将军石,身披皑皑征袍;苍松翠竹,根根冰柱悬挂。满山的雪凇、冰挂,如万盏银灯;银装素裹下,黛青色、雪白色、赤黄色、黑绿色交错相间,分外妖娆,瑰丽无比。布满青苔的冷杉林,挂满红红花骨朵的杜鹃花,更让白雪半掩半露下的尧山多了几分挺拔、添了几分妩媚,尧山真可谓四季皆佳景,无时不诱人。 总的说来,较平原区经常而柔和。由于尧山气候比较湿润,加之地形作用,每年雾日较多,尧山云海波涛滚涌的自然景观,虚无缥缈,美丽惊人。“阴晴雾奇变,景随四时移。”浓雾弥漫时,山峰在雾海中时隐时现,或在半山腰上佩一玉带,悠悠往来,或出现云海波涛滚涌,如大海中飘荡的小舟,薄雾缭绕时,如轻纱、缕烟,悠悠往来,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还会出现佛光,彩虹等气象景观,神奇缥缈,变幻无穷,使人宛若梦幻仙境之中。 动植物 尧山景区之迎客松风光“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尧山地理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建群种、优势种明显,区系复杂。据初步调查,尧山仅种子植物就有1211种,加之根生植物、蕨类植物等总计达4000种以上,其中有40多种已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 迎客松系尧山风景名胜区内众多奇松之一,位于青龙背上段峰脊背上。根植于绝壁之上岩石缝中,枝繁叶茂,树高6米,树干直径约40厘米,树龄在500年以上。树冠轮廓呈弧形,枝干向阳伸展,其中向东伸展数枝如张开长臂,欢迎远道而来游客,和黄山的迎客松相比,尧山迎客松似乎更加平易近人,可于黄山迎客松媲美,称尧山迎客松。 景区中现有大片原始森林和稀世古杜鹃林,千年古木15万株以上。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众多的珍禽异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该区有陆栖脊椎动物125种以上,还有大量水生动物及非脊椎动物。走进景区,随处可见松鼠穿梭,鸟雀啁啾,猴子攀树,锦鸡起舞,如同置身天然动物园。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尧山还是禽兽的乐园。金钱豹、艾叶豹、金雕、大鲵、糜鹿、羚羊、水獭、獐子等二十余种珍贵动物,在这里怡然自乐。近年来,八方游人络绎不绝,无不为她的天然景色所倾倒。她是画,是诗,是歌。她幽得天然,奇得自然,险得飘然,雄得浑然,秀得怡然。她不染红尘,甘于寂寞。 尧山山石 尧山景区之云雾缭绕山是风景画,石是园林诗。山体由花岗岩构成,由于花岗岩的节理发育,在大自然数千万年的雕塑下,使山体的脊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石峰林立,绝壁层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景区内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近百座,遥望诸峰,出于云烟之表,近睹山势,宛若秦宫汉阙。千丈崖大气磅礴,凤凰台壮美飘逸,姐妹峰洒脱舒展,白牛城雄浑苍郁,而冠领风景区大名的“石人”,则横空出世,俯瞰万象,令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瑰伟神奇。 石,是山的筋骨,水是山的血脉,这筋骨与血脉,造就了尧山的锦绣风光。山中许多山峰,奇石,神气珍秀,浑然天成。已命名的240多处自然景观中,大小40座山峰,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主峰玉皇顶2153米,真是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尧山山峰多,石多,名也多。有的相形而起,有的取自优美的神话传说。登北观景台,远望主峰玉皇顶,只见玉皇顶如出水芙蓉,云遮雾绕,若隐若现。石人峰、老君峰、仙人峰,如西天飞灵。凤凰台翘首远望,大金龟窥日望月;青龙背如巨龙腾空昂首。矗立-石,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和合峰、象鼻峰、报晓峰,美不胜收。 尧山,山高松奇,由于高寒、光照、山峰、岩石与雾的影响,有许多松树,造型奇异多样,有的盘根错节,玲珑吐翠,有的根似龙爪,破石而立:还有的似松还似字,似画又似松,真乃奇松也。 山无雨不雾,山无水不秀,尧山就拥有奇异众多的溪流、瀑布。黑龙潭、白龙潭、东龙潭,潭潭之上倾泻,瀑瀑之下,清水奔涌,有的如龙腾虎跃,声震峡谷;有的如思君淑女,水帘挂壁;还有的天地一线,齐秀无比。白龙潭瀑布,大雨过后,数不尽的涓涓细流,汇成一道从天而降的银色巨流,狂妄不羁,轰然而坠,巨大的冲撞力,激起无数细小水珠,动天撼地,如风雷之势。 天下第一滑 尧山景区之2800多米花岗岩滑道尧山最绝妙的道路乃号称天下第一滑的尧山滑道,俗称滑滑梯,2800多米的花岗岩滑道,在密林中区区折折,顺山而下,自揽胜台北下至白牛城口,以自然山势下延,盘旋曲折。全长2800米,分为六段,每段均在400米左右,滑道槽用抛光花岗岩板铺贴,槽宽60厘米,扶手高40厘米,依靠重力自然下滑,安全、舒适,游人乘坐滑道既减轻下山的疲劳,又可以享受下滑中的惊险刺激。沿途可观二将军、聚景台、青龙背、西城将军、巨蛙峰、和合峰、北城门等景观,真可谓天下第一滑。 石凤索道,在石人沟口至凤凰台南侧,全长999米,垂直341米,装有70个吊篮,一字拉开,循环转动,每小时可单线运客320人。这70个黄色吊篮,好似两串灯笼,在绿色的山谷中,缓缓上下飘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在这里,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可以尽情尽兴地滑,无拘无束地滑,置身其中那欢声和笑语,早已将登山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那童年的欢乐又在大山中再现它不仅减轻了游人登山的疲劳,又给景区增添了一道风景。 飞瀑流泉 尧山景区之九曲瀑布“飞瀑挂绝壁,幽泉石上流。”尧山有无数迷人的山泉、溪流、瀑布与深潭。尧山的山泉,活泼俏皮,似呵似闹,如泣如诉,善于变化,富有生机。数百山泉汇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灵,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边与行人对歌,一边充当向导。 沿着溪流从深山幽谷腾跳而出,遇到悬崖绝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轻盈飞泻者有,磅礴潇洒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悬数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积水成潭。九曲瀑布、黑龙潭、白龙潭、百尺潭……藏身于陡涧,隐形于山林。在众多瀑布中,九曲瀑布和白龙潭瀑布最为壮观。九曲瀑布:由于水流下切磨蚀与岩石承受侵蚀能力不同等因素,断崖上形成数个深度0.3-1.5米不等的凹窝,呈之字形自上而下分布,使壁面凹凸不平,水流形成三弯九曲之状。白龙潭瀑布:水从山顶直泻而下,奔腾飞流如白龙降临,激越水声似虎吼雷鸣,声传数里之外。 饱览了如梦如幻的自然风光后,你还可以在景区内洗洗温泉。在尧山脚下,沿沙河谷地一线,有上汤、中汤、下汤等五处天然温泉群。水温高达60多度,温泉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此外,尧山景区内还分布着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原始古朴的百瀑峡民俗风情谷、千年古刹文殊寺、鲜为人知的秘洞山庄、亚洲最大的航空博览中心等景点。 尧山秀美景点 【玉皇顶】主峰玉皇顶,又称-石,海拔2153.1米。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天路】天阶栈道是尧山景区的人文景观,是在西城墙的悬崖峭壁上由人工用钢架结构焊成的通行悬梯,它北起三松台,南到西城门,全长416米,天阶175级,始建于1995年。倚栏俯视,脚下绝壁万丈,如刀削斧壁,深不见底,给人们以人腾空的感受,是尧山最险要的景观之一。 【青龙腾云】青龙背是尧山景区的重要峭壁峻峰景观。该景点海拔高度在1664米至1775米之间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峰脊是一条400米长的“空中走廊”,最窄处不足0.5米,最宽处只有3米,岩石犬牙交错,呈据齿状排列,峰脊之上,苍松挺拔,枝繁叶茂。整个脊背高低起伏,如一条蜿蜒蛇行的青色巨龙,最西端的西门将军矗立云头,犹如高昂的龙头。加上尧山原有龙山之说,原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赵国成为其命名“青龙背”,青龙背上处处皆景。宽不盈尺的步行道曲折前行,两面俱是万丈深渊,脚下云涌雾起,寄生树,迎客松、华盖松等奇松古树夹道相迎,向西俯视可见索道、姐妹峰,平视可见凤凰台、西观景台,向南可仰视石人三峰、天书廊,东北面俯视伴仙居景区诸景。 【凤凰台】凤凰台系尧山景区的象形山石景观,位于西观景台北侧50米处,石峰相对高度约200米,直径约60米,四面均为绝壁人不可攀,其顶部较小,宛如凤鸟灵秀的头部,中部呈弧形微向西倾斜,构成凤凰腹部向前悬浮的轮廊,东南侧斜面上,由于长期的外力雕凿,鼓起的岩体斑剥嶙峋,奇松异花,点缀其间,宛如凤凰的锦羽。整个石峰矗立于幽谷之中,谷中林木越幽深云遮雾掩,在云雾的烘托下,如一振翅欲飞的凤凰,故名凤凰台。 【和合峰】和合峰是尧山景区的峰丛景观,一高一矮两峰,似情侣、似夫妻、似兄弟,紧紧依偎。传说,和合峰为和、合二仙的化身,和、合二仙原为兄弟,二人互敬互让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化石与此。和合峰上粗下细,卓然挺立,打破了传说意义上下部粗顶端细的山峰造型,堪称奇景。山峰顶部青松挺立,周围群山环抱,铺青叠翠,春季山花烂熳,秋日红叶争辉,四季景色如画。 【将军雄风】将军雄风系尧山景区的著名景观,位居景区48将军峰之首。其相对高度为333米,直径约100米,中部以上为圆柱体,壁面光滑,无可攀援。峰顶有几十棵古松,上部一侧人的五官轮廓明显,传说为伏牛大战中统领天兵天将的大将军之化身。因上部呈笔峰朝天的巨笔状,1993年,原河南省省长-称其为“神笔峰”。 【幽泉石上流】山环水流,水贯山行,这是尧山的一绝。景区内沟谷纵横、岩壑幽深,山涧水流叮咚,终年不竭。清泉从岩缝里流出,丝丝缕缕,琴韵铮琮;溪水在乱石谷中分分合合,跌跌荡荡,时而如不羁野马,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时而如多情少女,低吟悠唱。最美石板河,她藏身于将军谷底,河底全是被流水磨光了的花岗岩石板,通体一块,平滑如砥,两岸青山如翠,绿荫覆盖,溪水明净如鉴,映照两岸芳林秀峰,幽静雅致,别具一番韵味。 尧山景区之中原大佛景区 中原大佛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景区上汤旅游区内,311国道横贯鲁山全境,从大佛面前畅然通过。大佛景区向西是著名的国家重点、国家4A景区尧山风景名胜区,向东是波涛荡漾的昭平湖水上公园,南去10公里是神秘的-指挥所。 2002年,河南汝州市天瑞集团,投资2.8亿元人民币,历时将近5年,于2007年建造竣工。佛院地处风水宝地,青山环抱,绿水环绕,佛像庄严祥和,气势宏大,前所未有。据资料显示,景区占地11700亩,佛像身高108米,莲花宝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55米,计总高208米。其中金刚座内分三层,每层有九个展殿,三个拜佛台,每个拜佛台有300平方米。其外层上部是飞天造型,中部为万佛龛,下部正南为巨门三个。其下为须弥座,占地6680平方米。佛身用黄铜、紫铜2700吨、黄金600公斤,为抗震、防风、防灾内部用钢材3700吨支撑,造型庄严、气势独特。围绕金佛,依照卢舍那佛文化理念,在金刚宝座、莲花宝座近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展现“五方五佛”乃数万尊0菩萨、金刚、罗汉、天女的宏伟场面,造像之多、之精美,乃当代天下第一。 尧山景区之尧山大峡谷漂流景区 尧山大峡谷漂流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龙头景区尧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下的鲁山县尧山镇,漂流河段全长9公里,落差150米,河水湍急,惊险刺激,漂流时间大约4小时。河道时宽时窄,最宽处达30m,最窄处只有5m,既有急流险滩,又有平湖深潭,是漂流的理想河段。 尧山大峡谷漂流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河南省内众多漂流景区距高速公路出口最近的漂流。也是距离河南省最重要城市——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开封市等最近的漂流,河南省任何一个地级市到该漂流均全程高速直达。 尧山大峡谷漂流景区地处311国道,东距平顶山市100公里,距鲁山县城60公里,距郑州、洛阳、漯河、许昌、均在200公里以内,距郑尧高速仅9公里,也是通往龙头景区尧山(石人山)的必经之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漂流上码头位于尧山(石人山)上行道和下行道的交汇处,上、下行均可方便地到达。 尧山大峡谷漂流景区附近20公里内旅游景点颇多,有尧山、画眉谷、昭平湖、好运谷、中原大佛、龙潭峡、秘洞、六羊山通天河、白云山、木札岭等。尧山大峡谷漂流将成为鲁山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为尧山(石人山)周围的景点配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使游客在鲁山旅游能真正享受到“游山玩水”的乐趣。 尧山景区之尧山森海湾水上乐园景区 尧山·森海湾水上乐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尧山脚下——河南省鲁山县尧山镇境内,风景优美,泉水清澈,尧山梦游水上乐园的建成将弥补鲁山这个城市后花园只有山水生态游的单一局面,将为游客提供一个崭新的亲水、玩水的主题,全新诠释水上乐园玩水新理念。 尧山·森海湾水上乐园依山傍水,充分利用河道及河边沙滩地等自然条件,休闲娱乐面积达8万平方米,游乐园内有中原最大人造海浪浴场,宽幅波浪形水上滑道、水上漂浮、循环水水上漂流、渔疗池、开心岛及配套设施等。仅人造海浪浴场面积就达1.5万平方米,海啸池采用最先进的真空虹吸造浪技术,浪高可达3.8米,结合浅水域的沙滩及热带棕叶林的烘托,使人如置身三亚海边的沙滩,让人亲历海啸突来时的惊心动魄。 尧山·森海湾水上乐园电解质水上漂浮,使水的酸性增大,对皮肤有收敛作用,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其他如循环水水上漂流、渔疗馆、开心岛等项目,一改传统模式,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奔着“亲子、戏水、新奇、刺激”的理念,打造中原一流的水上娱乐项目。 1.5万平方米的人造海浪浴场,7000平方米的海啸冲浪池,3.5米宽的潮汐河,绿树成荫的休闲沙滩,游泳池、鱼疗池、高速变坡滑道、冲天回旋、太空盆及多种创意儿童滑道,你想到的这里有,你想象不到的这里也有,尧山森海湾,鹰城市民自己的水上乐园,这里不仅是大人和孩子亲水、嬉水的胜地,更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尧山·森海湾水上乐园,配套尧山风景区环境优势,利用山涧溪水24小时对项目用水进行注入,确保用水安全、环保,让您真正体会到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地址: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西竹园村 类型:森林山瀑布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5-6小时 电话:0375-5767999 官方网站:http://www.yaoshanly.com/index.asp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 门票价格旺季:80元(3月1日—11月30日),淡季:50元(12月1日—2月28日) 以下为小交通,可按意愿选择乘坐 尧山大索道:上行100元,下行80元,往返150元 石人索道:上行50元,下行40元,往返75元 红枫索道:上行50元,下行40元,往返75元 滑道4段30元 有轨电车单程10元 小交通单程15元,往返25元 交通 内部交通 尧山大索道、石人索道、红枫索道、滑道、有轨电车、小交通 外部交通 汽车 1、郑州市——尧山 ①郑州长途汽车南站(京广路与南三环交汇处),每天一班,下午14:40发车,票价65元,约四个小时。 ②郑州汽车客运总站(京广路与航海中路),每天两班,12:50、16:20发车,票价60元。 2、平顶山市——尧山 1)直达 ①平顶山客运中心站(平顶山中兴路南段),每天两班,6:50、13:30发车,票价27元。 ②平顶山市贸易广场鹰城汽车站,每天六班,票价28元,约三个小时 第一班5:40注:夏季5:40,冬季6:20 第二班7:00 第三班10:00 第四班13:00 第五班15:00 第六班17:00注:夏季17:00,冬季16:30 (夏季时间3月15日-11月15日,冬季时间11月15日-3月15日) 2、转车:平顶山市——鲁山镇——尧山 平顶山客运中心站到鲁山,6:00到18:30每10分一班,票价12元,再从鲁山镇坐车到尧山。 3、鲁山镇——尧山 鲁山火车站对面的鲁山长途汽车站发往尧山景区的旅游班车平均每10分钟一班,票价15元。 4、洛阳市——尧山 洛阳汽车站到尧山东线,每天一班,14:30发车,票价63元。 5、漯河市——尧山 漯河汽车站(公安街与人民路交叉口),每天一班,8:00发车,票价65元。 火车:1、从北京、广州、上海、郑州、贵阳、洛阳、邓州、南阳、遵义、重庆、宜昌、新乡、太原、厦门等地均有经停鲁山火车站的火车,在鲁山火车站对面的鲁山长途汽车站乘坐至尧山景区的旅游班车。 2、各省会城市乘火车到郑州火车站,再到郑州南站或总站乘坐尧山的大巴车。 飞机:飞至新郑机场,由新郑乘车至郑州(或平顶山),然后转乘公共汽车至尧山景区。 自驾:行至郑尧高速公路,在尧山出站口下车,按尧山景区指示牌行驶至尧山景区。尧山-中原大佛景区 |
画眉谷 | 画眉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画眉谷是国家AAAA景区,位于河南鲁山县尧山镇境内,总面积30平方公里。景区距平顶山市100公里,距郑州、洛阳、漯河、许昌、均在200公里以内,距郑石高速出口仅11公里,311国道从景区门前穿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画眉谷因有众多画眉鸟在此栖息繁衍而得名。景区中,奇峰、怪石、清溪、碧潭、幽峡、秀瀑、石洞、湖面、云海、红叶、山花、野果、中药材、珍禽异兽,原始森林,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各类景点100余处,植被覆盖率达95%。景区中有碧潭成串、基岩光滑,跌水欢歌的盘龙谷;碧波荡漾,山清水秀,被誉为“袖珍三峡”的杜鹃湖;造型奇特、山峻涧深,岩石呈红色的红石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红石瀑、六叠瀑;如火如荼、花香四溢的千亩杜鹃花海;古木参天,蔽云遮日的原始森林。景区中还有巧夺天工、如神来之笔的骆驼峰、仙掌峰、二蹬崖、东、西光石脑、老虎石、鸡冠石、金龟、石猴、石人、天井、药王洞、求生洞、红军洞、水帘洞、银洞等。置身画眉谷中,时时空气清新,处处鸟语花香,满山风景如画,四季风光各异。春季,满山吐绿染翠,百花竞相开放,杜鹃如血如火,形成花的海洋;盛夏,飞瀑高悬,流水潺潺,“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空气凉爽宜人;金秋,漫山红叶似火,如花团锦簇,多姿多彩,野果挂满枝头,芳香诱人;隆冬,银装素裹,冰瀑、冰挂、冰河、雪凇、雾凇如冰雕玉砌,玲珑剔透,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画眉谷口,依山傍水散落着百余户农家,灰墙蓝瓦古色古香。庭院之中,花红竹翠,干净整洁,农家饭菜,纯绿色食品,清香可口。这里的村民,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每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晚都有听不完小曲,庄前的山溪,掩映在青青的柳林之中,清澈见底,黄沙鹅卵铺底,缓缓水流汇聚成潭,形成一个个天然浴场。山溪两岸,绿树成行,田陌纵横,一派浓郁的田园风光。景区现有农家宾馆100余家,可日接待游客4000余人,“农家乐”在平顶山地区享誉盛名。 游客至此,游峡谷、观飞瀑、赏杜鹃、尝野果、听鸟鸣、住农家、访山谷、品民风、探谷猎奇、回归自然、反璞归真、韵味悠然,正是度假、休闲、观光、游览的理想之所。 地址: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 类型:峡谷河流漂流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375-5784368 开放时间: 6:30-19:00 门票: 门票50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