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南州 >> 独山县 >> 麻尾镇

麻尾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莫友芝 (1811~1871) 晚清金石学家、书法家,西南巨儒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  莫友芝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其父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1799)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  莫友芝三岁识字,七岁读《毛诗》、《尚书》。道光八年(1828)考取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考取第十一名举人,后屡试不第。道光二十一年(1841)与郑珍撰成《遵义府志》48卷,33目,附目14,共80余万字。与同时代的其它志书相比,《遵义府志》体例完备,材料翔实,史学界认为可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齐名,梁启超称之为“天下笫一府志”,莫友芝与郑珍也因此声名大震,被人并称为“西南巨儒”。张裕钊说:“子偲之学,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靡所不探讨。旁及金石目录家言之说,尤究极其奥颐,疏导源流,辨析正伪,无铢寸差失。所为诗及杂文,皆出于人人,而天诗治之益淇深。又工真行隶篆书,求者肩相于门。”  道光二十七年(1847)客居曾国藩幕府。代曾氏收购江南遗书,后又为曾国藩督领江南官书局,担任校勘经史之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潜心于版本目录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莫友芝目录学代表作有二:一是《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这是他从同治乙丑(1865)至己巳(1869)数年间客游上海等地时所见宋、金、元、明椠本及旧抄本、稿本的记录,后由其子莫绳孙汇编成册;一是《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这是他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所作的版本笺注,是版本目录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同治四年(1865)莫友芝任金陵书局总编校,定居金陵,以“影山草堂”作为书屋的名字。影山草堂收藏的书籍以明清精刻、精抄、精校本为多,尤其以唐写本《说文解字》残本最为珍贵,是唐宪宗元和年间遗物,曾国藩见此书后,赞叹不已,即命刻版传世,并为之题词:“插架森森多于笋,世上何曾见唐本!”同治九年(1870)莫友芝任扬州书局主校刊,李鸿章、张之洞邀其为武昌书院主讲,他以衰老为由推辞不就。次年,至扬州、兴化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突感风寒,高烧不退,病逝船中,归葬于遵义新舟青田山。曾国藩亲笔书写了一幅挽联: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以上内容由"天堂颜色"分享。]

莫棠 (1865~192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莫棠(1865—1929),字楚孙,一字楚生,贵州独山人。晚清大儒、藏书家莫友芝九弟莫祥芝的第三子。早年游宦两广十余年,官至广东韶州知府,与黎汝谦情谊深笃。民国以后弃官归隐,寓居苏州,一生酷嗜图籍收藏,得叔父莫友芝指点,受耳濡目染,通目录学、版本学,对藏书有特殊兴趣,颇富藏书,娴于目录版本之学,绍继友芝余绪。雅好收录黔人著述,并尽力助其刊布。如收集郑子尹《巢经巢遗诗》,《巢经巢遗集》二十四卷。又勘定遵义赵嵩(字筱容)的《含光石室诗草》等,均由陈夔龙出资刊刻,广为流播。自编有《文渊楼藏书目》,家有“铜井文房”、“文渊楼”等,藏书富足一时。其中宋元旧椠达几十种,如宋刻巾箱本《五经正义》、宋刻《梦溪笔谈》、《仪礼要义》、《隋书详节》、元大德本《南史》、《两汉诏令》、《吴越春秋》、《伤寒直格方》等。编《文渊楼藏书目录》抄本1册;《铜井文房书目后编》著录357种,皆为精善之本。去世后,所藏书被书贾柳蓉春(一作柳蓉村)收去,同时,藏书家丁初我、刘公鲁、徐乃昌、潘承弼、傅增湘等也购藏了不少旧藏。藏书印有“莫棠岭外所收”、“独山莫氏铜井文房之印”、“莫棠字楚生印”、“以山水文籍自娱”、“莫棠楚生”、“独山莫氏收藏经籍记”、“独山莫棠字楚生第三”、“莫棠岭外所收”、“莫科莫祁莫棠之印”等。著有《铜井文房书跋》。  [以上内容由"贴心族"分享。]

莫祥芝 (1827~189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莫祥芝(1827-1890),字善徵,号九茎,别号拙髯,莫与俦第九子,清末独山庠生。  咸丰初年(1850),祥芝随贵州韩超镇压桐梓县杨隆喜领导的农民起义,被授县丞。湖南曾国藩起兵,带祥芝东下。  咸丰十年(1860),湘军合围安庆的太平军,祥芝任县丞,专门应付火急文书。祥芝在江南做官,抑制豪强,虽遭怨谤,仍坚持不懈。清军入金陵(今南京)后,在坊口巨馆设报销局。曾国藩婿袁榆生纳贿,率亲兵数十二月人,诈称是自己的住所,直入堂上阻挠,要祥芝搬出。祥芝大声斥责,命笞杖亲兵,使袁榆生垂头丧气。高邮生员马某,专门操纵讼事,破人钱财无法计算,祥芝将其逮捕下狱,按律治罪。总督马新贻的厨子,索取供应辱骂县里从人,祥芝命人将他笞杖。总督的守门人出来袒护,祥芝除将厨子锁回县衙,又请求交出守门人一起治罪。后来,马新贻派其弟赔礼,祥芝才将厨子释放。  光绪十年(1884),法国人-海口,粮船运输阻塞有通,祥芝谋为收积贮粮食,使损失减少。  光绪十六年(1890),祥芝病逝,卒年63岁。  [以上内容由"襄樊风行网"分享。]

莫绳孙 (1844~191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莫绳孙(1844——1919后),清末藏书家。字仲武,号省教。贵州独山人,莫友芝次子。  咸丰八年(1858)随同父亲一道进京,后两次进京赴考,官知府、两淮候补监、两淮候补盐运使。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随刘瑞芬出使俄国与法国,任参赞,因刚直不阿受责去职。长期独居扬州,整理和刻印祖父与父亲遗著,集成《独山莫氏遗书》六十六卷。原版留存至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重新印刷发行。他继承其“影山草堂”藏书,其收藏除了其父购藏的古籍外,并陆续有书购进。如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明本《徐霞客游记》、清初刻本《通雅刊误补遗》等书。最大的贡献是和刊印了莫友芝编撰的《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这是其父莫友芝从同治四年(1865)至八年(1869)数年间客游上海等地时所见宋、金、元、明椠本及旧抄本、稿本的记录。1923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重版。另编有《文渊楼藏书目录》油印本。将《独山莫氏遗书》数十卷刻印出来,直到今天莫氏著作得以为世人展阅,其功不可殁。藏书印有“莫印彝孙”、“莫绳孙字仲武”、“莫印经农”、“独山莫绳孙观”、“莫绳孙影山草堂图记”、“独山莫绳孙字仲武号省教影山草堂收藏金石图书印”等。家中藏书在其壮年时尚能恪守,晚年家境渐贫后,藏书相继散出。曾致函给缪荃孙,有心将藏书出售给京师图书馆,后来藏书在去世后散出,先后被端方、潘景郑等人收藏数部,其余被书商柳蓉村(一作柳蓉春)购去。   1872年,办完丧事的莫绳孙取通凤冈回老家独山,凤冈有识之士设宴以待,并邀至凤冈县城龙井一览。龙井是凤冈县城居民汲水浣纱之处,此处巨石交错、古木参差、藤蔓盎然,后壁有一石洞,泉水自洞中淌出,甘洌清凉,四时不绝。泉边石壁上镌刻有先人章句,莫绳孙观后不禁心生感慨,遂而在泉边一石壁上题书:“龙泉”二字,为凤风留下了可贵的莫体小篆,落款为“同治壬申独山莫绳孙”九字,也为凤冈留下了莫体隶书。“龙泉”篆书,系横列阴刻,每字各长18厘米,宽10厘米,上部慎密,下部舒展,运笔苍遒,稳重端庄,给人一种柔中寓刚,俊健俨然的美感,落款为隶书,与“龙泉”二字相得益彰,互映增辉。凤冈幸得莫体墨宝,百多年来给龙井增添了声色无限。至今,龙井已被凤冈县政府拨款开发,成为人们闲暇之余的好去处,人们品龙泉水观古人迹,自是一种享乐。  上世纪80年代,省电视台策划了个系列栏目叫《可爱的贵州》,摄制组到凤冈录相,意欲拍摄莫体篆刻“龙泉”。可是10多人在龙井寻找两天始终未见“龙泉”踪迹,使电视台的拍摄者抱憾而归。“龙泉”石刻突然不见,顷刻传遍凤冈县邑。当时,酷爱书法的余选华老师闻知后,怀疑莫体“龙泉”失踪是被人所盗,深感痛惜,当即挥毫题咏一绝,兹以志之。“古洞云飞雪,清池说泛霞。‘龙泉’书忽沓,疑是晋张华。”诗中,余老巧妙的运用晋代张华派雷焕盗掘龙泉剑的典故,痛斥了偷盗者的可耻行径。  1992年盛夏某日,凤冈文史爱好者干国禄在龙井边纳凉消暑,不禁又想起失踪的莫体“龙泉”,便在龙井边的石壁上细心翻找,在洞口左侧无意中发现石壁上有脉凿痕。干国禄便顺痕清理,掀去上面厚厚的藤蔓、苔藓,露出的竟是100多年前的“龙泉”石刻,居然完好无损。干老欣喜至极,立即报知县文管部门,文管部门闻知后对其进行认真考证并加以保护,还将其采取拓片收藏。其实珍贵的莫体石刻并没有被盗,它只是在厚厚的履盖物下“冬眠”了100多年。莫绳孙留墨凤冈,对于这件书法石刻作品的存在,不管是提升凤冈龙井景点的人文价值,还是研究莫体书法,“龙泉”都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   作品  辑《金石文字集拓》等。自编有《影山草堂书目》。出版其父莫友芝《宋元旧本经眼录》(清同治十二年金陵刻本)  [以上内容由"烟雨襄阳"分享。]

莫庭芝 (1817~189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莫庭芝(公元1817-1890年),字芷升,别号青田山人,清朝贵州独山(今中国贵州省独山县)人。“西南世儒”莫友芝之弟。从小受父兄和郑珍之教,擅长诗词古文,以教育文学名世。清朝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生,次年参加京城应礼部试落第。便绝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历任永宁州学正、安顺府学训导、思南府学教授、贵州学古书院山长。一生执教四十年,为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和黎汝谦还了《黔诗纪略后编》三十三卷,为贵州清代诗歌总集,与莫友芝所辑的《黔诗纪略》有双壁之誉。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他著有《青田山庐诗钞》、《青田山庐词钞》,黎莼斋在日本为他刻印,风致真朴。工小篆及八分书,自得天趣,与同时书画名家孙竹雅、吴茗香相知,故诗词集中题画之作亦不少。  [以上内容由"wanghaisan"分享。]

莫与俦 (1763~1841) 布依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莫与俦(1763-1841),字犹人,号杰夫,寿民,独山兔场人,布依族。作有:《二南近说》4卷,《仁本事韵》2卷等。  嘉庆二年(1797),与俦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嘉庆六年(1801),由庶吉士出任四川盐源县知县。盐源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富人买无征税之田,穷人产业卖尽,仍要交全税。官府不顾百姓疾苦,大肆横征。与俦到任,力改其弊,上奏裁税。盐源县内有一木里-左所地方,离县城较远,盛产银矿。木里-左所离当地彝族的经堂较近,与俦的上司不了解情况,武断拆毁经堂开矿,造成当地群众与官府激愤对立。与俦亲往说服,安定群众。当地土司境内,官吏过往,都要摊派钱物。与俦此行,拒收钱物,并命土司归还百姓,出告示规定,凡此后县官到境,不得勒派彝户钱物。离境时,当地群众集队送行。与俦感慨地说:"信乎!民情易得,徒以愧吾辈!"嘉庆九年(1804),与俦任四川甲子科乡试同考官。不久,因父亲病故,回家奔丧。又因母亲年过古稀,在家等侍奉。嘉庆十三年(1808),在八寨厅(今丹寨)王氏家设馆教学。次年,受聘独山紫泉书院,任主讲。与俦在独山12年,创建"影山草堂",倡导朴学,教育乡里子弟。母亲去世后,与俦不愿再去四川任官。道光二年(1822),被选为遵义府学教授。次年,全家迁往遵义。与俦在遵义教授19年,以许慎、郑玄为宗、兼及南宋理学,出莫友芝、郑珍等著名弟子。对黔中汉学的传授,为引渡津梁第一人,是"影山文化"的奠基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与俦病逝,终年79岁,葬于遵义城东青田山。门人私谥贞定先生。与俦有9子7女,五子友芝、六子庭芝、九子祥芝均分别有传。  主要著作  与俦著作有:《二南近说》4卷,《仁本事韵》2卷,《喇吗记闻》2卷,诗文收在《贞定遗集》,另有《示诸生教》4卷。友芝遵父行,作《过庭碎录音》12卷。  [以上内容由"wocai"分享。]

杨元保 (?~1854) 布依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元保:  (?-1854),清朝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初,杨元保之父带众抗捐被捕入狱,惨死狱中。杨元保怀着深仇大恨,在太平军推动下,于二月份领导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农民和手工业者数千人在上司起义,提出"顺天成道,打富济贫"的口号,连续击败八寨游击和独山州牧,攻克都匀平舟司,占据通往独山、罗甸、大塘和广西南丹的要道。声震独山、都匀和荔波三地。因贵州巡抚蒋蔚远调集官军围攻,力量众寡悬殊,不到三个月,起义失败。杨元保在广西南丹州属昔里山被俘,在贵阳英勇就义。这次起义点燃了贵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义的烈火。  [以上内容由"杠杆"分享。]

吴继芳 布依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吴继芳 (1943~)  笔名吴昉。布依族。贵州独山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系,同年应征入伍。从军30年,参加过援越援老抗美,曾任昆明陆军学院马列主义教官,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组织部副部长,贵阳军分区、都匀军分区、都匀预备役师政委、党委书记。1991年转业,任省人防战备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民政厅副厅长、巡视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坚持业余创作,发表小说、散文300余万字。结集出版的作品有中篇小说《一蓑烟雨》,长篇小说《封疆小吏》、《风流草》、《何必多情》、《私家神探》等,散文集《太阳女》、《河东集》、《横生集》、《响水蓝》等,《吴昉文集》(随笔卷),纪实文学《丛林轶事——援越援老抗美散记》,报告文学集《谁说这里是后方》等。曾获昆明军区文艺创作奖、贵州省民族文学创作奖、中国作协五大刊物奖。  [以上内容由"啤酒加冰块"分享。]

杨洲颖 布依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洲颖 (1961~)  笔名杨打铁。女。布依族。贵州独山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系。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局《新疆计量与测试》,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办公室秘书,贵州省文联《山花》月刊部,副编审。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远望博格达》、《全家光荣》、《无人落水》、《碎麦草》、《铁皮屋顶》、《小说五题》、《老狼来了》、《桑塔·露琪亚》,小说集《碎麦草》。广播剧《乌蒙杜鹃红》(合作)1999年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七届入选作品奖,贵州省委宣传部1997—1998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以上内容由"三 月 三"分享。]

翠泉森林公园

翠泉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翠泉森林公园属于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范围内,属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南部景区,始建于2001年,中心距县城4公里,总面积1.5万亩,平均海拔1050—1200米,年均气温15℃,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4.5公里,森林覆盖率80%。现保存有珍稀的植物和野生动物,植物共有56科93属118种,野生动物有4纲16目29科44种。林中草地生机盎然,名贵花木众多,泉水丰富清纯,湖光山色,充满诗情画意,这里还是天然养吧。园区以人工森林景观和生计盎然的天然草坪为主体。内有会务中心、露天游泳池、烧烤城、天然溶洞、休闲长廊等设施和少数民族骑马、射箭、民族歌舞等表演,是休闲旅游和体验民族风情的好去处。      地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  开放时间:  9:00-18:00

深河桥抗日文化园

深河桥抗日文化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深河桥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座桥。日军从卢沟桥开始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西南腹地最深入处即深河桥开始走向灭亡,它是侵略者灭亡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丰碑。  深河桥抗日文化园位于独山县城北9公里处,园区占地500亩,景区交通便捷,210国道和贵新高等级公路穿园而过。园区以自然生态、绿化空间和水体作为景观背景,主干路和次干路两条步行道作为整个景区骨架。深河桥抗日文化园是贵州省抗战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园区主由入口广场、卢沟晓月、民族门、万魂墙、贵州省抗战陈列馆、黔南人民抗日纪念碑、烽火台等组成。贵州抗战陈列馆保存有大量抗战时期的文物,以及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投身抗日救亡、英勇抗敌的历史事实。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     

独山天洞景区

  天洞景区规划开发用地面积约3000亩,总投5亿元,主要以独秀峰、天洞等旅游开发,包括天洞、天塔、天王广场、铁皮石斛主题观光园、名人植物园、御花园、天一湖、布依民族风情寨、百岁泉、千岁泉、万寿湖、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步道、门楼等项目。此处地形平坦,以扑朔迷离的溶洞奇观为引领,以平地起花海,百花争艳为主题,以人间故事为线索,以人的养生长寿为内涵,打造以天庭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休闲景区。   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并配置活动广场、停车设施;新建护栏,包括沿河护栏及其他护栏;天洞内防护设施、游步道、灯光亮化等;新建集散广场水管网、改造提升景区的电网等配套设施 。景区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文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搭配的瑰美,让游客感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震撼与好奇,如同进入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用时参考  1天  交通   从独山县客运汽车站有开往天洞景区的专车   门票   门票120元,14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免费,港澳台游客5折。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省独山县基长镇秀峰村天洞景区  

独山奎文阁

独山奎文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贵州奎文阁又名奎星阁、魁星阁、文昌阁等,始建于清同治二十年(1873)。此楼以奎文冠阁名,是依据古书记载的“魁星”而来,魁星是汉族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奎文阁是贵州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塾,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城关镇)兔场镇翁奇村,距县城北21公里处。“西南巨儒”莫友芝少年游玩、踏青、成长于此地。  由山门、0、西厢房、一耳房组成两进院落,内设观世音、孔子、关羽、魁星牌位,是专供读书人祭祀魁星神的地方,另一个用途是“私塾学馆”,专门培育乡间学子,占地850多平方米,通高25米。楼阁建筑结构紧密,造型美观,雕刻精细,保留了清代建筑雕镂艺术特色,其古建筑是黔南的唯一。  进入奎文阁不仅要了解古代的考棚、当地乡贤的故事,让学子真切体会到“游文阁,中奎文阁奎文阁状元榜”的喜悦,还应徜徉到那山水田园风光或去品位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  郭沫若、田汉、徐悲鸿等文人墨客曾经吟诗作画、观光旅游于此,是隐士、高僧百里挑一的隐居胜地。  奎文阁,是独山县久负盛名的文物古迹,谌称“贵州一绝”。它坐落在离独山县城18公里的兔场镇翁奇村。为了亲眼目睹奎文阁的神奇风采,假日里我和几个朋友乘车从县城出发,大约半小时就到达兔场镇的狗场。朋友说最好下车步行,这样才能饱览奎文阁周围的大好风光。一条乡级公路傍着小溪婉蜒前伸,一路上流水淙淙,山花烂漫,声声鸟鸣,美不胜收。公路两旁的山峰被繁茂的森林遮盖着,微风徐徐,林涛翩跹,层层绿波在风起云涌中起伏。在这里,大自然尽情地向我们施展它无穷的魅力,俘虏我们无尽韵情思。  我们继续沿着流水前行,过一小桥,小溪在这儿欢快地汇入了大河,只见两岸桃红柳绿,美不胜收,那柔软的柳枝犹如少女秀发在春风中飘舞,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河对岸的田野上,一望无垠的油菜花正舒展着它的灿烂,小桥与流水、农舍与牛羊又隐约其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生命的绿焰在不觉中升腾、青春之花在心海里怒放。  我们绕过田园,告别小河,跨过风雨桥,就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铃声,昂头寻觅,发现半空中呈现一阁顶,原来是阁上的飞槽下那条虹“鲤鱼”嘴上的珠子在微风的摇曳下,撞击着上面的铜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这声音伴随着潺潺流水,阵阵松涛,汇集成一曲曲激昂的交响乐,把那高吭的音符一齐洒向天空,然后又回荡在山谷,久久不能散去.我们迎着石级而上,进入山门,映人眼帘的是一幢三层楼高的八角形宝塔式古建筑,楼顶为小青瓦屋面,顶部站着一只羽翼丰满展翅欲飞的“白鸽”,0的背面为龙身飞檐,我想设计者可能想表达“龙凤吉祥”之意吧。走廊由几根大红漆木顶着,窗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和鸟;0底层正中佛龛供着观音菩萨,二楼是孔子,关羽的神位,可能是在表达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之理吧,三楼是魁星金身,有高雅尊贵之意。此阁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四月,古人认为有文曲星高照,后世必会文人辈出,所以取名奎文阁。据说“西南巨儒”莫友芝先生曾在咸丰年冬为翁奇重建的魁星阁撰写碑文作纪念。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前有莫先生撰写的碑文,后有奎文阁的旖旎,前来翁奇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者络绎不绝。还传说“凡是诚心跪拜魁星者,定能高中状元”,于是人们常常来焚香许愿,给翁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翁奇奎文阁是避风挡雨的港湾,是你心灵安慰的场所,来吧,朋友,它正在这风景如画的布依山寨敞开那宽阔的胸怀,迎接你的到来。旅游札记    翁奇村  翁奇村是二类贫困村,受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意识不强,加上基础设施差,目前全村公路还没有完全贯通,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无特色产业支柱,部分农户困难,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农户现金收入少,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就业及劳务输出机会少。 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 详细++

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紫林山是一处古朴神奇,风光旖旎的原始森林区,位于独山县城东北,距县城20多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0%。以典型的岩溶地貌形成奇峰怪石为特色,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有许多的稀有植物,共有40多科,500多种。鸟类、野生动物出入频繁,有画眉鸟、长寿鸟、红嘴相思鸟等观赏鸟类,还有大鲵、猕猴、黑熊、灵猫、林麝、斑羚、毛冠鹿、红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这里奇峰耸立,幽谷纵横,泉瀑奔涌,飞云荡雾,竹林婆娑,古木参天。既有江南山峰之奇秀,又具塞北岭岳之雄伟。春天繁华似锦,夏日绿树成荫,秋季花果飘香,入冬雪压枝条,四时有异,景致无穷。这里是植物王国、动物世界,奇花异草弥漫山谷,珍稀动物栖息-,构成了一个风韵动人的大自然迷宫。是森林旅游、探险旅游、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翻天印、将军岩、夹缝岩瀑布、叠瀑、一线天等等。   景点位置  中国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     

丫丫大草原

  在独山县的打羊乡有大片的天然草山草坡,为增进中国与新西兰的友好合作,加强对西部喀斯特地貌及荒漠化治理的研究,27前年与新西兰成功合作将新西兰现代养殖业引入独山,在打羊乡建植了新西兰式的天然牧场,实现了牛、羊全天候自然放牧养殖,-总书记曾亲临牧场指点发展方向。拟依托该牧场及独山县良好的气候,开发10万亩草原观光旅游度假中心,将草原建成新西兰式的天然牧草场,并可开发山地高尔夫,打造成承接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及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又一西部第一牧场和山地草原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开发建设内容包括异域民俗风情园、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休闲娱乐、富氧生态休闲疗养以及草畜产业等的独山丫丫草原休闲度假区,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度假旅游,提高独山游客量,增加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带动独山旅游经济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百花湖景区   上司镇  上司镇位于独山县中南部,地处两县两乡两镇交界地,东临甲里镇、打羊乡,南连下司镇,西靠平塘县者密镇,北接尧梭乡,处在桂北经济圈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荔波樟江风景区的交叉点,是西南内陆通向华南沿海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镇域面积为279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5435户,25000余人。耕地面积25517亩,草山草坡6万余亩,是独山县的粮…… 详细++

净心谷旅游开发区

  净心大观园度假区由翰林府、诰命府、尹珍府、后花园、影山老街以及儒学文化园组成,规划用地面积为600亩,建筑总面积90000平米,是本地水族标志性建筑群。内设客房、餐饮、会议,展览馆等,可同时容纳500人住宿、就餐及观光游览,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是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生、旅游、出差、举办商务活动的首选,更是书画、文学、摄影等专业人士创作的灵感之地。   电话  0854-3311688  交通   高铁:可在都匀东,三都县,下车,再转汽车1.5小时可达.  机场:贵阳,荔波机场下机,再转汽车2小时可达.  火车:独山站下车,再转汽车0.5小时可达.   开放时间   9:00-22:00   景点位置  黔南州独山县净心影山镇翁奇村  

百泉湖景区

  独山县百泉湖景区经过精心策划和全新打造,精心包装,现已营业,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环境,深受广大游客好评,此景区主要有水上娱乐、餐饮住宿、烧烤、沙滩、游泳等服务项目,是夏日休闲的好去处。联系电话:0854-3238799  

影山草堂

  莫友芝故居位于免场镇上街,今镇邮政支局一带即是莫宅旧址。街外是千亩良田,一抹青山,翁奇河曲曲弯弯绕山而过,淙淙之声一如琴韵,田园景色甚好。  莫宅之后的草屋是莫友芝读书研文的地方。草屋之侧竹语轻风,清水盈池,四处遍栽瓜果蔬菜,环境十分幽雅。少年时代的友芝春日临窗,诵诗读史,触景生情,不禁吟起元晖“竹外山犹影”的佳句,之后兴冲冲找到父亲莫与俦,求父以“影山”一词为作草屋名,父亲闻之大喜,欣然同意,并亲自手书了《影山草堂》为额,挂于书屋门楣。  咸丰四年(1854年),影山草堂为兵燹所毁。  1996年影山草堂复建于独山城东环北路东侧影山路,草堂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现有莫友芝手书、著作等馆藏文物189件。   

独山九十九滩国家湿地公园

独山九十九滩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独山九十九滩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独山九十九滩国家湿地公园包括谭尧水库库区及两岸第一道山脊线内部分林地、草地,库尾以上至拉旺河源头的主河道及其所有支流。北起县国有林场塘打垭口,东至 210 国道,南达交摆村马脑壳,西至谭尧水库大坝西南侧山顶。包括永久性河流、库塘 2 个湿地型。据调查,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 90 科 181 属 238 种,脊椎动物 29 目 80 科 178 种,湿地植物 43 科 78 属 106 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掌叶木和南方红豆杉 2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细痣疣螈、鸳鸯等 18 种。

阳地民族文化村

  阳地民族文化村地处“中国民族艺术之乡”——基长镇,距县城15公里,独荔公路贯穿其景。阳地花灯村文化底蕴丰富,村民都是布依族,全村男女老少个个能歌善舞,自古以来,拥有自己的花灯队伍,拥有自己的文化广场,拥有自编自导的花灯节目。阳地古寨山清水秀,历史悠久,至今保存有民国十年大总统题为“节励松筠“的牌匾、不知朝代的皇帝赐匾“旌表节孝第”、廖氏祠堂、古香古色的古代门闾、“思亲桥”、千年古枫香树等大量古迹。良好的民风民俗,使这里的人们完整的继承了织布、扎扇、编制斗笠等精湛的工艺技术,其饮食、祭祀等各种传统文化鲜明独特。   

独山地质公园

  独山地质公园位于独山县境内,距州府都匀市60公里,距省城贵阳192公里,它已成为典型的国际标准地质剖面之一。据中外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发现,独山独特地形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泥盆纪(4.05亿年前)——石炭纪(2.9亿年前)近2亿年地球发展变化,生物演化和环境变迁的历史。其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群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教学价值和观光游览价值。   

恐怖峡

  恐怖峡位于贵州省黔南,之所以叫“恐怖峡”的原因是据说:“河中乱石滚滚,清澈的河水默默流淌,浓郁覆顶的峭壁上有三个深邃黝黑的洞穴,似藏着无数秘密,峡谷幽静、深沉、肃穆,人不能打破这份幽静与肃穆,若在崖下大声呼喊,便会招来飞沙走石”。   

麻尾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火车站社区

----

第一社区

----

麻道村

----

尧拉村

----

和平村

----

南门村

----

麻尾村

----

塘香村

----

董改村

----

甲腾村

----

新尧村

----

场坝村

----

三棒村

----

泗亭村

----

播纳村

----

麻寨村

----

舒家坪村

----

黄后村

----

尧王村

----

坝望村

----

尧勤村

----

尧董村

----

麻尾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