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高原高原千岛湖休闲度假园区 | 高原高原千岛湖休闲度假园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07年,龙滩水电站库区形成370多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后,罗甸县有2万移民搬迁,使地缘发生了变数,而地缘的变迁必将诞生新的文明。高原千岛湖是深藏在贵州、广西两省万山丛中的一块尚未雕琢的翡翠。这块“翡翠”不但气魄宏伟,而且景色壮观秀丽。一座座青山屹立水中,苍翠葱绿,密密丛丛,简直就是一个和谐透明的翡翠般的绿色世界。这里,山是绿的,树是绿的,澄澈如镜的湖水也是绿的。一年四季,山花遍野,点缀于绿翠世界间,越加显得生气盎然。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当中国最年轻的湖泊——贵州罗甸高原千岛湖印入世人的眼眸后,就犹如“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经过精心打造,如今高原千岛湖碧波荡漾,犹如处子,整个库区水域呈现千岛星罗棋布、水光潋滟的水上奇景。泛舟游览,可赏亚热带美景,观少数民族风情,尝山珍水产、农家佳肴。这里不仅是旅游采风的好去处,也是休闲垂钓的理想场所。 大面积水域的形成,给罗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拉动了水上交通发展,旅游业也实现了大突破,大批库区农民变身渔民。目前,罗甸全力打造“高原千岛湖”的品牌,“千岛湖”有望成为罗甸一张靓丽的名片。届时的罗甸县将成为中国西部“高原泽国”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水上明珠”。 旅游小贴士 交通: 在金阳客车站乘坐贵阳至罗甸的班车,历时约4小时便可到达县城,高原千岛湖码头(罗甸港)距离县城约1公里,沿着东环城路驱车便可到达,交通非常方便。在千岛湖码头可乘船游览周边美丽的湖光山色,也可沿河直下广西境内。 特色产品: 罗甸特色菜有黄豆鸡、狗崩肠、芝麻剑(珍稀野生鱼)、荞灰豆腐、萝卜黑山羊等。 另外去了高原千岛湖一定不能错过是就是红水河的野生鱼宴,所谓“不吃芝麻剑,枉自到罗甸”。“芝麻剑”(斑黧),它与鲈鱼(花鲈)、嘉鱼(卷口鱼)、鳜鱼(桂花鱼)一起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此珍稀野生动物在贵州仅产于与黔桂交界的罗甸县境内河流及珠江水系红水河流域几十公里河段。其口感鲜香爽滑,肉质Q弹细嫩。 住宿: 罗甸县城住宿方便,各式旅馆、酒店可供选择,卫生条件非常不错。价格一般在100-350元/之间。 |
罗甸县-驿站景区 | 罗甸县天眼驿站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边阳镇-驿站是罗甸背靠大射电打造国家天文科普游服务配套基地的引航项目。边阳镇商贸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四大“旱码头”之一,享有“小上海、小贵阳”美誉,被定位为省级商贸示范镇和省级示范小城镇规划发展。该地处罗甸、平塘、紫云、惠水、长顺五县交界位置,经惠罗高速到贵阳只有一小时车程,经S315到大射电仅20余分钟,且全镇各项基础功能完善,承载量足,具备较强的区域性游客集散能力。 2017年7月,一栋巨型火龙果造型的建筑物在罗甸县边阳镇拔地而起。该“火龙果”属于-驿站景区系列景观建设的一部分。目前建筑物主体工程已完工,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 建成后的“火龙果”建筑物名为“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高52米、直径48米,投资2000万元,内设会议中心、农产品大数据中心、VR天文体验室等。 目前,该火龙果造型建筑物已经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正处于认定过程中。 据了解,2013年,罗甸县获得国家级火龙果标准化示范区,同年获得国家质监总局认定的“罗甸县火龙果”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热带园艺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经过实地考察,授予罗甸“中国火龙果之乡”称号。 |
打黛河天坑 | 罗甸打黛河天坑东与平塘县接壤,属喀斯特深山区,整个天坑峰丛簇拥,层峦叠幛,奇峰兀立,怪石磷峋,有完善无缺的喀斯特森林植被。 在天坑的西南有瑶人坨天坑,东南面有天落天坑,三座天坑连成一体,宛如金鱼的脑袋一般。打黛河天坑与瑶人坨天坑和天落天坑相联,形成了天坑群。 打黛河大坑山由九座险峰合围而成,从天坑底部环视,其形状像非常规则的巨桶;周围群山编排,峨舐云霄、悬崖峭壁、错落有致。 从东面瑶人湾沿天劈石缝踏上古瑶族人的石径,穿过原始丛林,是步出天坑的捷径,走出打黛河天坑,在山顶上遥望天坑群,波峰林立,绿树参天,天坑西部绝壁之上有层层裸露巨岩金字塔般垒于峰顶,峰下有两个溶洞,间距二百来米,两股清泉分别从洞中汩汩涌出,在洞口形成小潭,潭水清冽见底。 两道清泉在天坑里,宛延流出,蜿蜒东去,穿行于一片翠绿之中,消失在天坑东面巨峰脚下一消水洞中。整个天坑景色在蓝天、薄雾、青岩、绿树的映衬下,可谓鬼斧神工,天工杰作。 据介绍,很多年前,打黛河天坑曾有瑶族人在此定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竟全部搬走,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自何方,去向哪里。现只能见到古瑶人曾住过的屋基和尚未迁走的坟冢。 在距离打黛河天坑东面约5公里处,还有两个以中厂洞为间界遥相呼应的大天坑和小天坑。世人因其形状相似且毗邻而居,故又称“姊妹天坑”。 大天坑形如水缸,可容纳万人。相传清末年间,曾多次在洞内赛马,今被洞穴专家们列为世界六大洞厅之一。 小天坑位于大天坑东北面,状如水桶,立足坑底,仰眺天空,似坐井观天,四周壁立,峭壁悬崖,猴不敢攀,鹰惧飞越。地面壁脚,灌木丛生,芳草萋萋,春夏山花烂漫,秋冬野果遍地…… 打黛河天坑群是探险、旅游、科考、攀援者的绝佳胜地。 |
大关地质生态农业观光园 | 大关地质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罗甸县北部的云干乡,距县城20公里。早年大关村处于“不具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劣环境中,在村支书何元亮的带领下,大关人没有向困难低头,从“劈开千年石、抠出万年土”造田开始,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大关的这种当代愚公精神震撼了全国。如今的大关村,四季瓜果飘香,物阜民丰,绘就一幅幅喀斯特秀美画图。因其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避暑小天堂”之称。 大关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0融,组合性极强,其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极高。大关是喀斯特岩溶地貌王国里的绿色长廊,也是一片未被污染、很少破坏的旅游净土,景区内风光秀丽,岩层走向及坍塌千姿百态,喀斯特地貌千奇百状,珍稀植物物种丰富多彩,田园风光秀美如画,充分体现了宏、险、峻、奇、美、幽的特点。 大关地质生态旅游园保存了较完好的自然生态植被,融山、缝、坑、林、竹、石为一体,组合成一幅幅立体山水画卷。首先,在自然景观方面,从县城郊外三岔河分路进大关,沿途有南亚热带特色的霸王河河谷风光和喀斯特独有的地质地貌奇观。一路奇特的岩层断面、壮观的峰林洼地、险峻的悬崖峭壁,大关中心景区的破碎地质结构形成大小神秘的若干条天然地缝,上有森林,下有地缝、怪石,诱人探寻。 行车路线:可自驾或步行 收费:不收门票 |
罗甸中共蛮瓦支部旧址 | 罗甸中共蛮瓦支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凤亭乡政府所在地,20世纪30年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运动影响了罗甸这一偏远地区。1930年1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领红军主力从广西北上。临行,邓小平指示时任红七军第21师师长韦拔群,巩固右江苏区,上贵州发展,利用社会关系,打入国民党政府各级组织搞两面政权,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依靠进步势力,每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分化瓦解敌人,壮大自己队伍。1932年9月,在蛮瓦成立了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中共罗甸蛮瓦党支部,受黔桂边委领导。由于中共蛮瓦支部在罗甸县境内很有成效地开展了兵运、农运、-和两面政权的工作,不仅促使地方实力派陈秀卿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情绪不断高涨,敢于与国民党罗甸县政府的历任县长作对并用武力相抗,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我党组织和睦相处受我党组织指导和影响的进步势力,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群众的觉悟很快提高,许多人不再向要阀豪强交纳捐税,反动政府税收锐减,动摇了国民党地方政府的反动统治。1934年7月至1935年12月,由于党支部组织运用陈秀卿的武装反蒋,至使国民党反动政府派中央军进而围剿,从而分散了敌人兵力,减少了红军长征过贵州时的军事压力。抗日战争爆发后,黔桂边委在罗甸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干部和战士才逐步回广西参加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1998年6月,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行文,将罗甸县划为革命老区。 中共蛮瓦支部旧址位于北纬25°13'52.4",东经106°47'08.4",海拔458.6米,坐落于凤亭乡凤亭村街上,该址始建于1926年,坐北朝南,为土木结构硬山青瓦顶,面阔四间。1932年9月黄举平等革命老前辈在此建立党支部,以此房屋作为党支部工作的场所,1939年离开。解放后该旧址被供销社使用。80年代闲置。2000年罗甸县人民政府把旧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对其进行局部修缮,2005年列为爱国教育基地。2011年县政府出资35万元委托当地政府进行修缮。 中共蛮瓦支部:1930年,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桂系军阀向右江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党委决定到右江下游和黔桂边区开辟革命新区。1932年,中共黔桂边委,黔桂边革委在天峨林石屯成立后,边委书记黄举平带着黄伯尧、黄鸿腾等二十余人来到蛮瓦,与当地党组织派来蛮瓦作武装兵运工作的黄衡球会合,对陈绣卿等地方实力派进行-工作,为了更好地深入开展革命工作,是年9月在蛮瓦陈绣卿处成立了贵州第一个党支部,黄举平任书记,黄伯尧、黄衡球为委员。此后,黔桂边委、边革委以蛮瓦为中心据点,领导指挥黔桂边一切革命工作。 |
红水河景区 | 罗甸县红水河景区位于罗甸县南部的红水河镇镜内。2006年,由龙滩水库蓄水而形成,红水河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奇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随着红水河休闲度假旅游业的发展,红水河镇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自然景观优势逐步显现出来,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以野钓、休闲养身为主的镇村旅游的宣传、规划和开发工作正在孕育。 概括描述红水河景区风光:“湖泊优美如画,蓝天白云,植被繁茂,山峦叠翠,孤峰挺拔,峭壁高耸,云雾缭绕,壮观激怀,景色秀丽”;“行舟湖中央,远看红水河特大桥壮观风景,近看布依七彩村寨,远听布依山歌,静听鸳鸯细语;看庭前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品杂味人生,寻一处心灵的归处”;可称“湖出神韵”、“梦幻千岛湖·暖冬养天年”,红水河景区目前已完成景区观景台和码头二期升级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建设景区大门、停车场、卫生间、农家乐等设施建设,11月底之前将完成景区入口服务区、旅游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漂浮泳池、漂浮栈道、夜光植物园、热带植物园、水上体育运动旅游休闲基地、棕榈营地公园、阳光餐厅、码头再升级等景区建设项目外观设计、功能等建设,加上云里村七彩小镇、云里村酒店的完善,下步将做好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把该景区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养生、娱乐等原生态游区及布依民族风情为一体、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该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打造以“亚热带风情风光”为主题的红水河旅游景区。一是引进热带植物狐尾椰子树、中东海藻树50余株,在羊里码头水上加油站至二级路沿线绿化草坪3000平方米,在羊里大桥至罗天乐大桥之间种植三角梅和一品红2100株。二是修建了红水河文化长廊观景台,并配有红水河流域沙盘,在羊里码头与羊里大桥之间以及云里村高来半岛新修环湖路步道5000余米,目前已投入使用。三是在羊里大桥、文化长廊分别修建停车场3000平方米、600平方米,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停车需求。四是在加油站与码头路口新建特色商铺5间,在云里村、红河村、罗妥村修建游客服务中心,目前云里村、红河村游客服务中心已开始建设。五是计划新建60个钓鱼棚,作为红水河流域钓鱼棚建设的行业标准。六是在红河、云里村个修建农家饭庄一座;此外,该镇计划今年扶持20家农家乐,大力夯实旅客服务软件工作。 路线一:罗甸站-罗妥站,(单程过路费35元)然后可以坐船到红水河镇镇区内的景区,船费30元/人。 路线二:自驾,罗甸-沟亭-罗悃-罗苏-红水河码头,标准二级路,全程62公里,预计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
罗甸县革命烈士陵园 | 罗甸县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罗甸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南面,与城区相连,地理位置优越,山林茂密,风景秀丽,集观光、瞻仰和开展大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于一体。陵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建设占地3500多平方米。园内建设有高12.4米的烈士纪念碑,烈士生平简介碑廊、浮雕、牌楼、重檐四角亭、长廓、单檐六角亭、群雕、不锈钢雕塑、烈士诗抄石碑、大理石诗画、凭吊广场、大理石护栏等。 近几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烈士陵园的续建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陵园指导建设,并不断增加投入。县民政局又对烈士陵园进行二期建设,对陵园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规范种植樱花、紫薇、塔柏、雪松、金叶女真、广玉兰等树木花卉;安装陵园路灯20余盏,新建大理石烈士墓碑10座,仿古管理房和公厕,建成自来水自动提水设施,修建了宽2米的烈士陵园至烟山(烈士凌园东则进园通道)休闲便道1000米,便道横贯半山茂密的丛林,环境十分幽静。为丰富陵园文化内涵,增加前来瞻仰、休闲群众的看点,又建设了“孔子文化广场”和“福寿龟”休闲点。孔子文化广场中央安放着雄伟的孔子大理石雕像,孔子雕像两侧,用大理石刻成《论语》墙,将整部《论语》刻在墙上,让前来休闲的学生、群众增长知识、受到启发教育。 2010年,县委、政府决定多方筹集资金200万元,将目前已具备条件的41位革命烈士及17位罗甸县抗日阵亡官兵,在烈士陵园设立烈士墓碑,2011年7月投入600万元进行维修改造,新增环山人行步道800米、碑廊1座、长廊1座、立角亭、四角亭4座、钟楼1座、花岗石雕花护栏300米,双拥广场5000平方米,增添了烈士陵园的文化品味。2012年4月投入134万元将全县散葬烈士墓迁入重建在烈士陵园内,及时抢救和保护革命烈士纪念设施;2014年5月县民政局再次投入35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保护及维修。2011年我县烈士陵园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成都军区“百县军民共建红色历史文化景点”。 |
大小井暗河 | 大小井暗河 大小井风景区不仅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景色怡然、民风淳朴而著称,更以其独特的浑洞群具有难得的探险和科考价值而享誉国内外。 1986 年秋,中国和德国的二十一名洞穴学家和岩溶水文地质学家,联合组织了一次洞穴科学考察,对大井洞穴系统中的响水洞、大硝洞、黑洞等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经探测,这几十洞的总长度已达8739米 。从外观看,这里山峦叠嶂,孤峰挺拔,峭壁高耸,水光粼粼,碧涌的暗河出口和巨大罕见的岩溶坍塌,尤叫人叹为观止。十四个法德考察队员一致认为:这比世界著名的风景圣地——法国南部的伏克留兹泉有过之而不及,这奇山秀水使中法学者发出“但愿生在此山中”之慨叹。因为从这里进入地下世界,便可以见到典型的虹吸管状的洞穴,喷珠吐玉的涌泉,平静幽深的地下湖泊以及绚丽多姿的钟乳石洞厅。 对黑洞的测量资料证实,洞穴面积为 140x 190 米 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仅次于西班牙的托尔卡——德——卡尔利斯塔洞、意大利巨人洞、德国皮埃尔丁洞维尔纳大洞厅和谢瓦也大洞厅以及墨西哥索丹诺·德·拉·库埃斯塔洞,成为世界六十最大的 洞 厅之一。在国内,它比湖南慈利黄龙洞龙宫厅大一万多平方米,比川南兴文天泉洞‘泻玉流光厅大0.68 万平方米,比‘穹庐广厦厅大 1.6 万平方米,这使它成为我国目前已经探测出的最大洞穴大厅。 中国一一法国 1986 洞穴科学考察队的学者们认为,大小井暗河与著名的法国游览区——伏克留兹泉 ( 这一名称已成为学术名词,专指石灰岩区域的承压虹吸管道类型的泉水 ) 有 许多相似之处,‘伏克留兹泉每月平均接待游客和洞穴探险者达 100 多万人……因此,学者们认为大小井流域可开辟为一个供洞穴探险和旅游的风景区以及岩溶水文地质观测并行洞 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研究的区域。 |
大小井自然风景区 | 大小井自然风景区 大小井自然风景区位于县城东北面 21 公里处,地处东经 106 ° 47 '至 106 °55′,北纬 25 °30′至 25°35′,全年平均温度摄氏175度,辖面积约17平方公里。风景区内布依族人口占人口总数 85 %。 大小井风景区主要由清澈碧绿的河水、遮天蔽日的古榕树、清翠欲滴的凤尾竹、错落有致的农舍、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秘莫测的天坑、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绿毯似的草地所组成,数千种珍稀动植物繁衍生存其中,加之当地布依族淳朴的民风,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美丽动人的传说,使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风景区。 1985 年,中、法两国专家考察大小井风景区后,赞不绝口,称之为“东方洞穴博物馆·,可与世界著名游览胜地法国南部的伏克田兹泉相媲美。《人民日报》、《文汇报》曾分别以《涌泉喷珠山峦叠翠暗湖幽深——罗甸县发现洞穴奇观》、《罗甸县发现一奇特风景区》为题作了详尽报道,引起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先后有德国、美国、印尼、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大小井风景区考察游览。美国学者坦恩每次到中国都必到大小井一游,国内某大学刘教授面对大小井的秀丽风光,感慨地说:“死后能葬于大井,真是死而无憾矣。” 大小井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地球上罕见的神奇喀斯特溶洞群,生物的奇特多样性,优美的自然风景,怡然的田园风光,宜人的气候,美丽的传说,淳朴的民风,令人神往,可以说是一块难得的旅游净土、科研宝地,是上苍对罗甸人民的厚爱和恩赐。多少年来,它藏在深山人末识,也正因为“人未识”,才幸免现代人的摧残,正因为“人未识”,才保住了山村少女般的清纯,才成为难得的世外桃源。 |
三叠纪贵州滩 | “三叠纪”大贵州滩(地质公园) 距罗甸县城西北部23公里处的板庚村,方圆十数平方公里范围的高山峻岭、田园、小溪,由地下湖泊和地上的喀斯特地貌组成的。1988年至1991年,中美地质专家经过三年多联合考察发现,“大贵州滩”是古代环境沉积,从“大贵州滩”,可以观察到二亿多年前古代环境沉积、运动、增生、收缩和最终消亡的过程。国际著名沉积地质学家保罗·伊诺斯教授认为,“大贵州滩”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核心构成景点主要有葫芦寨、观音洞、金钟山、美女山、马脑山、斧头山、鳄鱼山、卧龙石、马灵桥-古驿道-马槽洞等。这里恬然宁静,景色宜人,每一座山丘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位置:县城以北23公里,电话:0854—7616355 门票:免,交通线路:贵阳(都匀)—板庚 |
天德洞大天坑 | 天德洞大天坑 天德洞大天坑,座落在距大井河出水处仅百余米的大山里,据传此天坑的发现纯属偶然:古时大天坑周围森林茂密,遮天蔽日,加之进入天坑的唯一通道洞口小,且被荆棘淹没,故一直未桩世人发现。有一年,一名勇敢的布依族猎人上山打猎,兽受伤急逃,猎狗穷追,兽慌乱中钻进密林中一小洞,狗紧迫,人紧随,艰难穿过 l0 余米狭窄黑暗山洞,豁然开朗,厚来洞尽头是一个四周悬崖峭壁、坑内景色奇特秀美、硕大无比的大天坑。猎人大惊,回寨告之乡邻,众人前往,无不称奇。此洞因狗而发现,故名“狗穿洞”,后人觉得此名有辱出入者,改称“天德洞”,并将大天坑统称天德洞。 天德洞大天坑形似一个硕大的锅底,直径约 200 米 ,四壁百丈悬崖,藤木倒挂,坑内绿树成荫,杂草丛生,野果遍地,怪石林立,令人叹为观止。天坑东面悬崖上有一天然凌空跨越石拱桥,长 20 多米,高 70 米 ,蔚为壮观。悬崖下有一暗河,清澈透亮,河中可见内脏骨刺的神奇的银鱼游来游去,见人不惊。坑内空气清新,悬崖下可遮风避雨。整个坑仅有一狭小洞口可出入,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光绪年间,大井黄云众在洞外壁题一楹联上联:这点小岩窝任千万雄兵有谁攻进。其本意为赞颂天德洞之险峻,谁料桩人告到县衙,称黄有反意。时任县长申卓元派兵将黄捉来,对黄言:“黄云众,你出的对联,我已对好下联,不知你认为是否妥贴。”其下联云: “什么光棍汉仅用二三警兵把你捉来。黄连连告罪,速速归去。回到大井,深知有人妒他,逃往广西教书,竟至客死他乡。 |
高原千岛湖风景区 | 高原千岛湖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高原千岛湖风景区位于罗甸县城0.5公里处,北连惠水、长顺两县,西与紫云、望谟两县相邻,东北与平塘县接壤,南以红水河为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天峨、乐业两县隔河相望,距省城贵阳166公里,距州府都匀有187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区格凸河25公里,罗甸将依托贵阳至百色和都匀至罗甸的高等级公路、罗甸港口和八总码头,成为西南地区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集散地。 境内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亚热带的温山暖雨,年均气温19.6℃,素有贵州“西双版纳”、“天然温室”之称。景区地处布依族、苗族主体的多民族居住,乡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蛮瓦红色文化。景区依托县城设施建设完备、条件便利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龙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全国第二大水电站,是由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中国最年轻的高原湖泊让罗甸发展找到了新的支撑点:旅游业实现零的突破到跨越发展,网箱养鱼从零到1.8万口的跳跃,水上大通道拉动了航运业起锚。 主要景观有碧波浩瀚,湖水清澈——高原千岛湖湖面、千岛百姿,港湾幽深——库汊千岛,历史古镇-八达,中国第三大坝——龙滩大坝,南越古渡——羊里码头,黔桂“彩虹桥”——罗天乐大桥,高原千岛湖第一关——扁担雄关,高原千岛湖第二关——三龙抢宝。碧影潭、河谷景色、响水洞天坑、大井涌泉、三泉汇流、东方洞穴博物馆等。 |
莲花井 | 莲花井 葫芦寨中有一口著名的水井——莲花井。莲花井长5米 ,宽3米 ,形如石槽,井底水桶般大小的地下泉水四季不断涌出水面,形如盛开的莲花。顾名莲花井。莲花井三面陡崖,一面出水,几株千年古榕矗立井旁。游龙般的树根匍匐井壁,井水四季清澈见底,碧蓝明净的泉水有如少女明亮的眸子让人心醉。站在井旁,鸟鸣啁啾,树影婆娑,清风休律,流水淙淙,让人仿佛进入一个扑朔迷离的童话世界。 莲花井不仅水质好,环境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井壁上的那棵赫赫有名的榉木树。这棵榉木树长在古井壁长宽不过尺余的无土平台上,树高两米多,手臂大小的树干笔直黝黑光滑,苍劲的树根有的拼命钻进地缝,有的则静静爬入水中。不多的树叶,青青的。当地年逾七旬老人说,这棵榉木树 ( 当地人叫“黄梅树” ) 在他们孩提时就这么大了,几百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不长不缩,永葆青春。这棵树为何不长不缩,其因有关专家至今仍未破解。它像一名英俊的战士,任凭风吹雨打,无怨无悔。静地守护着莲花井、葫芦寨。奇哉、怪哉、神哉…… |
狮吼雷鸣响水洞 | 狮吼雷鸣响水洞 距大井河出水处约 200 米 的半山腰有一大洞,洞口宽大,犹如雄狮张口,欲吞日月,洞内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悬崖峭壁下早年熬硝 ( 制火药主要原料 ) 灶台依稀可见。据传,此洞所熬之硝千百年来源源不断运住中原,它是否与“四大发明”有联系,尚待考。洞口内侧有条大暗河 , 此河由于落差大,一年四季瀑布飞泻,水雾腾升,水声秋冬似狮吼,春夏如霄鸣,特别是雨季,惊天动地,声震霄汉,数公里外可闻其声,故名“响水洞”。游人乘竹筏沿洞内暗河而上约数 十米 ,朦胧中突见一束天光从洞顶凭空射到水面,波光粼粼,清风阵阵,两壁钟乳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游人到此,似梦幻,如仙境,以致不知身居何处,姓甚名谁。清光绪文生黄久安游响水洞后有诗云:“穿岩出没自鸣泉,狮吼雷轰洞里传。问路休从三经市,寻源更上一重天。樵山汲道双方跻,弹雨枪林万虑捐。世外神仙何处觅,避秦此处即桃源。” |
石跳蹬 | 石跳蹬 大井察和小井察隔河相望,由于河床较宽,水深无桥,两寨群众过往不便,商贾行人亦常常受阻。清道光七年,群众筹资,修了一条连接两岸的石跳蹬。石跳磴由 97 块条石组成,每块条石长约 3 米 ,厚 10 余厘米,宽 40 余厘米,重逾千斤。石磴露出水面约 40 厘米,间距 40 厘米,它似百米长龙,横切碧波,腹潜水底,背露河面,十分壮观。据传,石磴由神人大力士邹安虎从离大井数公里外的毛坪运来,他一次扛一块,行走在崇山峻岭中健步如飞。石跳磴至今还很牢固,人们仍可随意在磴上过柱。胆大游人若走到石磴中部停步,俯首可观鱼翔浅底:抬头仰望,可睹鹰击长空;向上游望去,苍山下波光粼粼,三架古朴的水车·吱吱转动,吟唱流传千年优美动听的布依古歌;远眺下游,碧波荡漾,绿竹环抱,古椿盘根锚节,遮天蔽日;河面上,鱼跃水面,竹筏悠悠。好一派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令人心醉,流连忘返。 |
葫芦寨 | 葫芦寨 座落在苍翠巍峨陡悬的板庚滩五指山下的葫芦寨,因形似葫芦而得名。寨子不大,仅 40 余户。小巧、玲珑、别致的布依人家几乎被盘根错节的古榕树、青枝绿叶的凤尾竹所掩没,一条清澈透亮的小河从寨中穿过,清清的河水日夜弹奏只有青山、翠竹、绿树、布依儿女才能听懂的古老动听的悠悠乐曲。河上历尽沧桑的古桥、石磴表面光滑,四周长满青苔,它无声地向游人诉说葫芦寨历史的久远。寨中农舍多为瓦房,门前院落芳草萋萎,花香四溢,整个寨子显得怡然、宁静而又充满生机。葫芦寨民风古朴,村民热情好客,无论是手提竹篮款款走在河边的村姑,或是古榕树下悠然纳凉的长者,亦或是在路上嬉戏的儿童,见到异乡人,均笑脸相迎,诚邀家中喝茶,那甜甜的笑靥,低低的话语,让久居闹市、久违人间真情的游人感到格外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