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 章贡区 >> 水东镇

水东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七里镇窑址

七里镇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唐至明  遗址位于江西赣州东郊水东镇七里村。窑址范围在东西宽约一公里的范围内,有窑址堆积十六处,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是江西省南目前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烧制历史最长的宋元古窑场。始烧于晚唐,盛于两宋,终于元。前后延续三百多年历史。产品有青釉,白釉,影青釉和黑釉等品种。青釉胎质坚细,胎色灰暗,釉呈蟹壳青,有细小开片,带有砂粒。白釉,影青瓷胎质细腻,火候甚高,叩之声脆;釉厚呈乳白色,釉面光泽晶莹。黑瓷制品较复杂,有黑釉,酱红釉,酱褐釉,茶青釉,黑釉窑变等。但真正乌黑发亮的黑釉不多,窑兔毫,玳瑁等斑纹也不太成功;胎呈暗红或紫灰色。七里镇窑生产的器型多为碗、盘、盏、碟、罐、钵、壶等日用器,产品中还有部分外销瓷。器体厚重,大多为实圈足,施釉不及底,足部露胎。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村  七里村简介 七里村位于赣州市章贡区东部,东与赣县梅林镇相连,南靠贡江和沙河镇隔河相望,西与沿坳村接壤,西北与红星村毗邻。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2户,总人口1773人;耕地面积703亩。各项工作位于水东镇前列。近年来,七里村以七里古窑址及周边地块开发为契机,打造以仙娘古庙、池家祠堂、万寿宫、古榕树为主体的旅游产业经济圈,促进七里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详细++

宝葫芦农庄

宝葫芦农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宝葫芦农庄地处赣州市郊,分为娱乐区、休闲度假区、别墅区、动物区、垂钓区等几部分,既有农家特色,也有现代的娱乐设施。这里名为“农庄”,更多游人会带小朋友来玩里面的游乐项目,顺便体验农家风味,一举两得。  娱乐区是宝葫芦农庄的主要游玩部分,游乐场中的游乐项目还算丰富,过山车、4D影院、摩天轮、骑马、游船等常规都不会少。不过这里的项目规模比不上欢乐谷,不会太刺激,带小朋友来玩也很合适。另外,这些游乐项目是另付费的,每个项目10-40元不等,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价格可参考官网:http://www.baohulufarm.com/server/?size_id=8。  农庄内的西湖宾馆可吃住,宾馆侧面的生态农业观光区可购买土鸡,小朋友也可在土鸡园里体验自捡鸡蛋。此外,观光区内还种植有荷花、石榴等植物,可以观赏、拍照。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赤珠、湖边镇石人前之间  类型:游乐场采摘/农家乐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0.5-1天  电话:0797-8258999  官方网站:http://www.baohulufarm.com/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水西镇  水西镇位于章贡区西北部,总面积63.20平方公里。南隔章江紧邻市区,北接赣县五云镇,西与湖边镇毗邻,东隔赣江与水东镇、赣县储潭镇相望。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略呈西高东低。105国道纵贯全镇12公里,是南至广东,北至南昌、北京等地的交通要道。以摩崖石刻闻名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国家4-风景名胜区)和江西省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赣州宝葫芦农庄座落于境内。 …… 详细++

赣州通天岩景区

赣州通天岩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通天岩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赣州市西北郊6.8公里处,总面积6平方公里。从105国道可直接进入景区,交通便捷。这里丹崖悠悠,山灵水秀,具有“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生态景致宜人”四大特点。  主景区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石窟寺,也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石窟,因此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石窟”。代表性地貌景观景点有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历经千年,苏东坡、王阳明、蒋经国等名人纷至沓来,遂使通天岩扬名海内外。  上世纪末开发的新景区与通天岩石窟紧紧相连,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自然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新景区又添石刻区、情苑、龙凤苑、十二生肖园、人生荟萃园和水上游乐园六大功能区,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主要景点有23.66米的丹崖卧佛、9.99米的汉白玉滴水观音、赣州历代名人造像、千佛洞和财神庙等.  通天岩位于赣州市西北郊,距市区约10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摩沙岩石山组成。多天然岩洞。其一岩洞顶有一窍,相传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岩、翠微岩、同心岩、忘归岩、广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岩亭、惜春亭和群玉阁等10多处景点。通天岩系我国南方古艺术宝库之一。它以江西最大的石龛造像群而著称。共有石龛279座,石刻造像359尊。石刻造像均为佛像神祇,多属唐宋时期作品。这些造像神态各异,精致俊美,栩栩如生,是古石雕艺术中的瑰宝。通天岩现存古刻128品,居全省名山胜景古刻之首。其题刻字体丰富,刻工精美,古石刻书法中的珍品。这里岩深谷邃,幽泉涓涓,古木参天,冬暖夏凉,为赣南游览和避暑胜地。  历史沿革  自唐代以来,风光旖旎的通天岩就被开创为石窟寺。至北宋时期,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开创达到了热潮。尽管与我国众多的石窟比较,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分布范围,石龛的体积、数量以及造像尺度、规模都不算大,但相对而言,它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处石窟,同时,它又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处石窟群,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现保存着唐宋以来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一座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  景区内容  通天岩风景区包括古代石刻区和现代休闲区二部分。古代石刻区是景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它主要是由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五个岩洞组成。  进入景区山门,沿着片石铺就的石径,踏汀步、绕山塘、登石级,穿过一条幽静的山谷,眼前豁然出现一僻静的洞窟。这里林木茂盛,道路崎岖,这就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讲学之处。此外大洞套小洞。小洞内,阳明先生正在给其弟子陈九川、邹守益讲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学生强调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把他讲学之处叫“观心岩”。王阳明又名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阳明在赣州任赣南巡抚,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当时,王阳明在赣南平定“宸濠之乱”。闲遐之时,曾在观心岩结庐讲学,收邹守益等二十三人为弟子。他在赣州讲学期间,为其发展宋明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沿石级而行,山腰有一风化剥落形成的丹霞穿洞,盛夏时节,游人行至此处,但觉清风徐徐,疲惫顿消,令人乐不思归,故题名为“忘归岩”。  情苑  人间真情之兄弟情、夫妻情、同志情、恋情、爱情,情感交融,让我们步入下一个景点“情苑”。你看,这风动石的门楼,从风动、石动到心动、行动,将人间各种情在通天岩的情苑里演绎出来。相伴着蓝天、白云和芳草,仰卧在草地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鸳鸯戏水”、“心心相印”、“丘比特神箭”、“情窦初开”等一组组生机勃勃的植物艺术造型带给您星星点点的回味任您陶醉、任你释怀和遐想。此外,在情苑绿草地上,9.99米高的滴水观音正接受天下众生的祈盼。  龙凤苑  与情苑相连的景点是龙凤苑,这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工作者曾在此采集过石斧、石锛、石镞和较多的料石及打制石坯后抛弃的石料残片,还有篮纹、绳纹等纹饰的印纹陶片。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通天岩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  龙凤苑高坡处,坐落着高12.99米高的如意塔,塔上雕刻着“风调雨顺”四大开王。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通天岩景区又建了生态迷品、喷水叠泉、嬉水旱泉、人生荟萃园、通天桂、百米长廊、十二生肖园等一批游乐休闲景点。  当您将结束一日行程,重返忘归岩时,您一定会体会到忘归的感觉。清风阵阵,拂走您一路的辛劳,留给您忘归的心境,让您感慨古代历史的神奇与现代园林建设的完美组合。  现在,通天岩正以她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以及自身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览观光者。  游哉于斯,无论你是参祥拜佛,还是品读古代题刻;也无论是在沟谷掩映中的通天湖泛舟赏景,还是登上峰顶的群玉阁远眺赣江,你都可以领略到通天岩这座江南石窟的卓约风姿,感受到浓郁的宋城文化气息。  旅游详情  旅游要点:概况——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广福禅林——翠微岩——现代休闲区  观心岩  进入景区山门,沿着青片石铺就的石径,踏汀步、绕水塘、登石级,穿过一条幽静的山谷,眼前豁然出现一僻静的洞窟。这里林木茂盛,道路崎岖,这就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讲学之处。此处大洞套小洞。小洞内,阳明先生正在给其弟子陈九川、邹守益讲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学生强调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把他讲不之处叫“观心岩”。王阳明又名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阳明在赣州任赣南巡抚,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当时王旭明正在赣南平定“宸濠之乱”。闲遐之时,曾在观心岩结庐讲学,收邹守益等二十三人为弟子。他在赣州讲学期间,为其发展宋明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忘归岩  沿石级而行,山腰有一风化剥落形成的丹霞穿洞,盛夏时节,游人行至此处,但觉清风徐徐,疲惫顿消,令人乐不思归,故题名为“忘归岩”。关于此丹霞穿洞,流传着一个优美而动听的故事。  从古至今,赣州城就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好地方,但却一直没有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就是因为下游赣江的泄口太大,好风水留不住,都随滚滚的江水北流而走了,所以赣州城下游的吉安一带倒出了不少名人。古时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赣州城的好风水,他在蓬莱仙境挑选了两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这两座山放在储潭西岸和东岸的储山一起锁住水口。当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时,不料被这里的土地公公发现了,这位土地公公看见如此漂亮的两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于是这位土地公公便学公鸡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为他们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闻公鸡报晓,以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将两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后,这两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区的忘归岩和礼佛岩,各有一个贯通的山洞,传说就是当年那位大仙挑山时用竹扛窜出来的。  传说是传说,其实,几十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后来随着地壳运动,陆地上抬,海水下退,又经过风雨侵蚀,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往上看,这一层一层的岩层,就是海水冲刷留下的痕迹。瞧!这里岩深谷邃,石窍玲珑,在红色基岩上沟谷的底部,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蕴藏着勃勃生机。这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在忘归岩左侧陡峭的山壁上有一品巨大的题刻,这品题刻高3.5米,宽2.3米,全文艺报6字,出自南宋李大正之手,气势磅礴,如日月行空.李大正是南宋福建建瓯人,与辛弃疾交往甚厚,曾在赣州任提点坑治一职(管铸造钱币的官)。当时,赣州是全国铸造钱币的一个点,由此可说明,早在八百多年前,赣州经济就很繁荣,冶金业很发达。大家看看,在这品题刻的侧上方,有一尊罗汉雕像,据说是李大正花钱请来专门看守这品题刻的,他目不转睛,多么尽心尽责,惟妙惟肖啊!  在整个忘归岩题刻中,要数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这首五言诗最有价值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它既写景也表达了王阳明先生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石床凉就是指这个洞两边的供游人休憩的石床。这首诗对其后四百余年影响颇大,一些文人墨客来游,因仰慕阳明先生之名,所作诗篇多为步阳明先生之韵而唱和。  穿过忘归岩,眼前豁然开朗,满目翠色扑面而来,抬头仰望,但见峭壁凌空,在悬崖绝壁中,保存有题刻18品,十八罗汉像保存有6尊。大家看这一尊北宋时期的“送子罗汉”,这尊左手支撑头部,右手托麒麟放于小腹部,左腿盘而右腿屈,是一尊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庆的罗汉。  不知从何年开始,赣州的百姓0现了这么一习俗,即己婚的育龄妇女,背向这尊罗汉而立,用小石子向后抛打,如果打中了了这尊罗汉的生殖器部位,就一定会生下胖儿子。据老辈人说,向这尊罗汉投石求子是十分灵验的。数百年来,这尊罗汉不仅没有享受人间烟火,反而不知挨了多少石子,现在己是遍体鳞伤,面目全非了。有些习俗的东西是愚味的。现在人们的观念变了,反正只准生一个,男女都一样,都是生命的延续,都是掌上明珠。到这里丢石子的人基本上没有了。保护文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社会应该倡导这种良好的风气,希望大家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爱护这里的文物!  我们边走边欣赏这些工艺清湛、神态各异的罗汉像。这些罗汉像,有的是被风化、有的是被破坏了。那尊双手合十,胸前挂着一串佛珠的罗汉是捻珠罗汉,它是十八罗汉中保存最好的一尊,这得归功于当地百姓。在“文革”期间,他们用泥巴把整尊罗汉像敷住,这才使这尊罗汉像秋毫无损。  再往前走,大家看到的这幢建筑,就是蒋经国先生在赣州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时建造的赣南最早的一个舞厅。1939年蒋经国先生来到赣南,他提倡新生活运动。通天岩离赣州城不远,风景又秀丽,他在这里建一座舞厅,每逢周末,他就带着属下-到这里跳舞,这也是他的新生活的一项内容。前面还有一处他的避暑山房。舞厅边上这块碑上,书写“江南第一石窟”六个大字,是蒋经国先生当年的秘书袁清夷先生题写的,他没有去台湾,解放后他是齿轮箱厂的职工,现在还健在,常教小孩子们学学书法。  龙虎岩  沿着林荫小道前行,步入龙虎岩。龙虎岩是一处丹霞洞穴,和约一百米,因有金龙和双虎石雕而得名。这尊造像叫龙树王,他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金龙和双虎是其护卫神。在他的左边刻着一条金龙,金龙的后身掩在石岩之中,前爪张开象在悠闲行走的样子。右边是两只白虎石雕,它们好象在龙树王身边玩耍嬉戏。整座雕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龙虎闲情嬉戏图》。在这组造像的旁边岩石上,刻着“同心岩”三个字,这是明代刘昭文题写的。当时他游通天岩,看到这组雕像后颇有感触,慨然题下了“同心岩”三字于岩石上,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希望朝廷上下-不要“龙虎相斗”、“龙虎相争”,要友好相处,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另外山岩上这两尊降龙、伏虎罗汉像,同属于沿忘归岩一线的十八罗汉系列,都是宋代造像。龙虎岩也是通天岩景区中保存摩崖题刻最多的岩穴。共有历代名人题刻39品。其文体形式有题名、题记、诗词、造像记、吉祥文字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有一篇游记是通天岩文字最多的题刻,全文406字。在这众多的题刻中,宋代陈世雄的题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篇游记作于南宋绍兴期间。其时,赣南山区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而这篇游记的前半部分,记述的就是朝廷派兵镇压发生在大余县境内的一次农民起义,其时间、地点、人物都确凿可信。这对于农民战争史和赣南地方史的研究,都是一份难得的史料。  明朝万历年间的唐邦佐,在通天岩留下了三品诗文,其书法艺术具有极高的造诣。他的手迹,是通天岩摩崖题刻中的艺术精品,其书法笔力沉雄刚健,气势飘逸洒脱,融诸家之长,无论是运笔、结构还是章法,都有独到之处。唐邦佐是浙江兰溪人,进士出身,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赣州任通判,相当于幕僚顾问这类职务,是个闲职。此公虽才华横溢,但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以为怀才不遇而目空一切,他在镌刻自己的作品时,往往是刻在比他官职大的人旁边,并将前人的题刻凿去,以发泄他的不满。这一点,自然要受到后人的指责。  通天岩  再往前走,就是石窟的中心景区——通天岩了,这是一处天然环形山壁。  在通天岩的悬崖峭壁上,雕凿着8尊唐代的造像,是通天岩石窟最早的作品。你看这尊双手合十的观音造像,她头戴宝冠,面像丰圆,披垂肩,宝缯下垂,佩项圈臂钏,短璎珍,裙带穿环从腰际垂下,足踏莲台,虽经千年风雨剥蚀,仍栩栩如生,沈从文先生称其为价值连城。中科院专家宿白于1991年对通天岩石龛造像考察后曾作诗:“早刊菩萨像,晚补罗汉群,创始云晚唐,千古映赣江“。  在悬崖峭壁中,有一组石龛造像,佛主毗卢遮那(即大日如来)作禅定状,左边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右边是骑象的普贤菩萨,他们面相方圆,神态庄严。由这组造像向两侧延伸的悬崖上刻有层层排列的浮雕五百罗汉像,体态自然,表情各异,形成拱卫格局,气势恢宏,是北宋中期的作品。这里,集中了佛国世界的精华,是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场所。  南宋工部尚书胡榘(时任赣州知军)在《游通天岩》一诗中写道“万龛石佛坐观空,安用悬崖架梵宫;纵使风雷窒岩窦,此心元自与天通》。”说明通天岩早在唐、宋时期就佛龛遍布,香客不断。  关于这万龛石佛的壮观图景,有这样一个故事:通天岩广福禅林的僧尼在块远离红尘的宝刹,禅坐念佛。天长日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能亲眼见到佛祖,聆听佛祖说法。于是,他们在每天功课完毕后,都要面向西方,默默地诉说自己的心愿。俗话说,心诚则灵,通天岩僧尼的虔诚,感动了如来佛祖,这一天,佛祖率诸位菩萨,还有十八罗汉、五百比丘,降临通天岩,亲自为这里的僧尼讲述佛法。亲眼见到佛祖,这是僧尼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为了永远记住这难忘的一天,通天岩僧尼便外出苦行,广募善缘,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请来了最好的工匠,将佛祖亲临通天岩的场景雕刻下来,如来佛祖命令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的坐骑——神狮和神象守护在通天岩进山的山口。千百年来,这两只神兽一直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天长日久,终于化成了两座大山。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东岩和狮形山和西岩的象鼻山。  广福禅林  在通天岩这一中心景区,还有依山而建的“广福禅林”、蒋介石打算关押张学良将军的“双桂堂”、苏东坡与阳孝本会谈的遗址“阳公祠”、“蒋经国避暑山房”等。在广福寺内岩顶有一天然漏米洞。相传,古时候这个洞每天都会漏出一些白米来,漏出的白米不多不少,正好够住持和尚及香客一天食用,香客多就多漏一点,香客少则少漏一些。有一天,一个在厨房烧火的和尚想,如果把洞凿大一些,一定会漏下更多的米,米多了就可以换钱,以后就不用再劈柴种地了。于是,这个贪心的和尚就真动手把洞凿大了许多,可是,从这以后,白米一粒也不漏了,倒是漏了三天三夜的砻糠,就什么也不漏了。这就是赣州民间至今流传的一句俗话,叫做“和尚贪心吃砻糠”,告诫人们切切不可贪婪。瞧!当年和尚留下的斧凿之印,仍历历在目。  如今,广福禅林香客云集,前来祈福求愿的人络绎不绝。  在广福禅林的西侧,有一“阳公祠”,原为“广福寺”禅房,为祭祀本地名人阳孝本而立为祠。  北宋时期,博学高行的名士阳孝本,因不愿为官,归隐通天岩二十余年。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路过赣州时,还专程前往通天岩拜访阳孝本,两人一见如故,相处甚欢,日同游览,夜则长谈,遂成至交,并诗赠阳孝本曰:“室空唯法喜,心定有天游。摩洁原无病,须洹不人流。苦嫌寻直枉,坐待寸田秋。虽未麒麟阁,己逃鹦鹉洲。酒风动竹,梦断月窥楼。众谓元德秀,自称阳道洲。拨葵终相鲁,飘然不系舟。”现在这阳公祠就是为了纪念苏阳会晤这段佳话所建。阳公祠亦成为后代人墨客相聚唱和泼墨所在。位于通天岩石窟翠微岩附近的山坡上,有一石穴墓。阳孝本葬后曾迁葬黄金村,南宋淳熙年间复葬通天岩旧穴,阳孝本墓是通天岩石窟最重要的遗迹之一。  广福禅林东侧这幢房,叫双桂堂,原来是方丈室。1946年,蒋经国陪同蒋介石游览了通天岩。当时,蒋介石发现这里三面环山,地势非常险要,且不被外人注意,于是密令江西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将原来方丈室的双桂堂改建成一幢二层的小洋房,准备将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囚于此。该建筑分张学良及赵四小姐卧室、警卫室、卫生间、更衣室四个部分,上下楼均要经过寺内的山洞,警卫室设在山洞口。然而,小洋楼竣工时,解放大军己进逼江南,张学良将军也就没有到此居住,所以,这是一幢“没有住过将军的将军楼”。  寺庙后面有好几个洞穴,当年就是寺庙的藏经洞。现在装上了路灯,大家可以进去看看。洞口出来,我们看到的这个水池,是广福寺的放生池,在这山崖下有几间依崖而建的房,就是蒋经国先生当年的避暑山房了。  翠微岩  紧邻通天岩,是翠微岩,这里有宋代李大正所题“通天岩”三字。岩窟下,相传为宋代隐士阳孝本的隐居处。岩壁之上,刻有宋代虔州(赣州)知州林颜、丞相薄宗孟和阳孝本三人唱和的诗词。这里还有通天岩年代最早的一品题刻,它雕刻于熙宁六年(即1073年),距今己有九百余年历史了。位于翠微岩的大肚弥勒佛造像,其题材特异,完成于南宋,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终曲。  到这里,古代石刻就游完了,我们可以一起对这些古代石窟艺术作一归纳。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一共可分四级组,第一组是唐代末的8尊造像,位于通天岩与翠微岩相交处,这是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第二组是北宋中期在通天岩山岩上部开凿的五百罗汉拱卫毗卢遮那组群造像,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可惜现在只能隐约见其影子。第三组是北宋后期以明鉴和尚为主施造的单龛十八罗汉像,沿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一线分布,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第四组是南宋初年赣州城内居民朱氏施造的这尊大肚弥勒佛造像。而摩崖题刻,上起北宋,下至民国,900余年从未间断,最早的就是翠微岩上部正中这幅,时间为1073年,“莆阳陈进之率温陵林安节、杨子常、肖如晦、曾宝臣,熙宁癸丑孟春二十六日同来”。年代最晚就是忘归岩正面的“可归”两字,时间为1948年。  从这里往前走,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山顶往东,到望江亭。另一条是一直往西,到现代休闲区。山巅的望江亭,明代叫“元武殿”(俗称“雷公殿”)。1963年重建时,改成仿天坛形式的三层楼阁。1964年,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视察赣州市,题为“群玉阁”,游人登阁远眺,但见“赣江如带、群山若瓜、瓠蔓引烟、气迥薄隐”,一派山川秀色,尽收眼底。等会回到忘归岩时如有兴趣还可以从那里上山,现在我们去看看现代休闲区。  现代休闲区  翠微岩往西数百米,沿着绿荫小道前行,可见红色丹岩上23.66米的卧佛,神情静谥,一副安详休闲的睡姿,使人看了忍不住羡慕佛家的超凡脱俗,这尊佛是继南宋以来通天岩的又一巨型造像,是1998年雕刻的。从卧佛景点往前行是通天岩新开辟的现代名人造像区。这些名人造像取材为在赣州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或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上起西汉,下至清代。从汉代灌婴筑城、晋代高琰迁城,到唐代卢光稠扩城,有唐代佛教禅宗高僧马祖、中国风水术的祖师杨筠松、历史上唯一到过赣州的皇室要人隆祜太后、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隐居通天岩二十余载的北宋名士阳孝本、散文名篇《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赣州籍状元池梦鲤、明代理学大师王守仁、《菩萨蛮》的作者辛弃疾、《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众多栩栩如生的造像映入你的眼帘,仿佛向你讲述着一部赣州的历史沿革,更加深了你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一路往前走,大家还可以看到千佛洞、地藏殿、财神庙等人造景观,在地藏殿还可以品尝到用八仙泉做出的客家擂茶。  人间真情之兄弟情、夫妻情、同志情、恋情、爱情、情感交融,让我们步入下一个景点“情苑”。你看,这风动石的门楼,从风动,石动到心动、行动,将人间各种情在通天岩的情苑里演绎出来。相伴着蓝天、白云和芳草,仰卧在草地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鸳鸯戏水”、“心心相印”、“丘比特神箭”、“情窦初开”等一组组生机勃勃的植物艺术造型带给您星星点点的回味任您陶醉、任您释怀和遐想。此外,在情苑绿草地上,9.99米高的滴水观音正接受天下众生的祈盼。  与情苑相连的景点是龙凤园,这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工作者曾在此采集过石斧、石锛和较多的料石及打制石坯后抛弃的石料残片,还有篮纹、绳纹等纹饰的印纹陶片。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通天岩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  龙凤苑高坡处,坐落着高12.99米高的如意塔,塔上雕刻有“风调调雨顺”四大天王。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通天岩景区又建了生态迷宫、喷水叠泉、嬉水旱泉、人生荟萃园、通天柱、百米长廊、十二生肖园等一批游乐休闲景点。  当您将结束一日行程,重返忘归岩时,您一定会体会到忘归的感觉。清风阵阵,拂走您一路的辛劳,留给您忘归的心境,让您感慨古代历史的神奇与现代园林建设的完美组合。  现在,通天岩正以她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以及自身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览观光者。  游哉于斯,无论你是参禅拜佛,还是品读古代题刻;也无论是在沟谷掩映中的通天湖泛舟赏景,还是登上峰顶的群玉阁远眺赣江,你都可以领略到通天岩这座江南石窟的卓越风姿,感受到浓郁的宋城文化气息。  景点位置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001乡道水西镇通天岩村赣州通天岩景区 赣州通天岩景区   水西镇  水西镇位于章贡区西北部,总面积63.20平方公里。南隔章江紧邻市区,北接赣县五云镇,西与湖边镇毗邻,东隔赣江与水东镇、赣县储潭镇相望。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略呈西高东低。105国道纵贯全镇12公里,是南至广东,北至南昌、北京等地的交通要道。以摩崖石刻闻名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国家4-风景名胜区)和江西省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赣州宝葫芦农庄座落于境内。 …… 详细++

飞龙大桥

  飞龙大桥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西部,飞龙大桥是连接河套老城区和章江新城区的双向四车道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它集城市交通和景观功能于一体,彰显现代设计理念的大型城市主干道桥梁,是城区三纵三横一环主干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赣州市标志性的城市景观。飞龙大桥被赣州市政府列入2009年60周年国庆和撤地设市10周年献礼工程,于2009年9月27日竣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新老城区主干道网的相互贯通。极大地改善了河套老城区和章江新城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飞龙大桥位于赣州中心市区的西部,连接河套老城区和章江新城区。起点为客家大道,由南向北跨越章江南大道、章江、飞龙岛、章江北大道,连接文明大道与扬公路交叉口,止点为交叉口以北100米,工程总长1449.761米,其中主桥长230米,引桥长565米,接线道路长624.761米,桥下道路长373.35米。主要工程内容: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全桥共21个墩台,南岸引桥0#到7#墩,第一联(0#到2#)2x30m整幅桥,单箱双室;第二联(2#到7#)30+2x35+2x30m连续梁,为双幅桥,单箱双室。北岸引桥10#到21#,第四联(10#到14#)4x30米连续梁,双幅桥,第五联(14#到19#)30+2x35+30m连续梁,为双幅桥,第六联(19#到21#)2x30米整幅桥。  主桥为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桥长230米,主跨150米,采用不对称布置,即150+(45+35)=230米,其中长128.5米为钢箱梁,其余101.35米均为混凝土箱。主塔顺桥向为曲线型斜塔、横桥向为“A”型,顺桥向:索塔塔背为圆曲线。塔高承台以上为87米,桥面以上为70.823米。工程总投资1.51亿元人民币,业主为赣州市城投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武汉飞虹道桥监理有限公司,工程于2007年9月28日正式开工。  飞龙大桥,以长虹卧波的架势,以蛟龙出水般的神态,带动着赣州人民的梦想起飞。它不仅成为了赣州的一大新景观,而且对构建赣州特大城市框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赣州建春门

  有宋城之誉的江西赣州,城市三面环水,这里是赣江源头第一城。由章江和贡江环绕而下成赣江。自北宋以来,章江和贡江上就先后铺了西津桥、东津桥和商桥等三座木浮桥,以方便两岸百姓交通。 如今仅存下东津桥,就是指古城墙建春门之外贡江上的古浮桥,并已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景观,特意保存下来,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为两岸百姓的重要交通之道。  该桥全长400米,用近百只木舟用缆绳连环而成,舟面上木板横铺作桥面。人走在上面上下浮动,吱吱作响,晃晃悠悠充满惊险的诗意之感。这座有800多年历史宋代古浮桥,也是赣州宋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和赣州宋文化的象征。更是赣州极有人文景观意味的一个名胜古迹。浮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建桥者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叫做洪迈,是江西鄱阳人,在赣州当过知军。  春夏秋冬,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往昔,公路不发达的赣州市,赣江水运是黄金水路,繁忙的时候,每天从贡江下到赣江的船支络绎不绝。早上9:时和下午4时,浮桥都要断开一次,让船只通过。过去,在全国很多临江的城市都有浮桥,现在其他城市已不多见了。赣州市建春门古浮桥的另一头是城郊农村,有部分工厂。夏日的傍晚,不少城区市民从这浮桥上下到水中游泳。晚上有不少人到浮桥上纳凉散步,一些青年情侣还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续写着古桥无穷的诗意。  赣州古城墙虽为宋代城墙,但很多都是后来修缮的,据观察分析,建春门也是后来修建,城门连着城墙,除此之外并没什么特殊,不过建春门附近就是古浮桥景区,而且这里有位老大娘做的赣州有名小吃烫皮非常地道。  从燥儿巷一直走到建春门 花了半个多小时时间 城门外就是古浮桥 城门楼下很多小商贩卖当地特产

赣州通天岩石窟

赣州通天岩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岩石窟位于赣州市西北约10公里处。  通天岩石窟是赣州市郊的著名风景区,也是中国南方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一处。通天岩风景区主要由忘归岩、同心岩、通天岩、翠微岩组成,岩洞深邃,山径蜿蜒,溪水潺潺,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忘归岩,因为岩石横空而出,形状好似一头巨狮,故而又称为“狮岩”。山岩间有一个天然的石洞,每当盛夏酷暑,清风徐来,沁人心脾,令人留连忘返,故而称“忘归岩”。在岩壁之间有石龛造像和摩岩石刻。  同心岩在忘归岩的东边,岩壁间有明朝刘昭文书刻的“同心岩”三个字,还刻有龙虎造型。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摩岩石刻和石龛造像依次刻于游路一侧的岩壁间,恰如露天的博物馆一般,游人可以便走边赏。  同心岩向前,就是通天岩。这里山势合抱,峭壁耸立,中有一洞,洞内一窍直通山巅,“通天岩”即由此而得名。宋代的著名学者阳孝本(1039~1122年)曾在此隐居。元祐九年(1094年),苏东坡路经赣州,曾慕名拜访阳孝本,二人一见如故,遂成至交。阳孝本死后葬于通天岩,后人在此立有“玉岩祠”,祠内供有苏东坡、阳孝本的雕像。通天岩自唐、宋以来就是赣南的佛教名山,岩壁间层层排列,满刻佛像300余尊。  通天岩及其毗邻的翠微岩、同心岩、忘归岩,岩壁间有很多的古代摩岩题刻,原有116品,现存97品,其中宋代的33品,明代的36品,最早的为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所刻。题刻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地方史资料,而且保留了许多字体,刻工精致,是珍贵的古代书法艺术作品。  通天岩风景区共有石龛造像348尊,除翠微岩的几尊立佛是唐代的雕刻外,其它多是宋代作品,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国家文物局)  

郁孤台

  介 绍 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以山势高埠、郁然孤峙而得名,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郁孤台的始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唐代时虔州刺史李勉曾登台北望,将台更名为“望阙”。后几经兴废,仍名郁孤台。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式样重建。台有3层,高17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游人登上郁孤台,可远眺市区全景。   附:《菩萨蛮》 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交 通 沿西郊路往北可以走到郁孤台。    江西赣州市

八境公园

  八境公园位于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其名得自园内一八境台。  今台高三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台依城墙而筑,原为木结构,几次毁于火。1983年仿宋式重建。  飞檐斗供,画梁朱柱,雄伟壮丽。据史载,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孔宗瀚是山东贡阜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  八境台建成后,孔宗瀚绘图请苏东坡题诗。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前一首诗中,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如燕山八景、泸城八景、香港八景、台湾八景等,不失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八境台内还设有赣州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颇为丰富,台下辟为八境公园。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景色如画。历代文人题咏甚多。  登临台上赣州八景一览无余,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  地址: 可乘k2路、 k3路公交车到八境路口站下车即可。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八境台门票20元。

赣州市博物馆

  赣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1999年撤地设市,赣州地区博物馆与赣州市博物馆合并成立新的市级赣州市博物馆。2006年4月,成立赣州市文物管理局,与赣州市博物馆、赣南客家博物馆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为赣州市文广新局下属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赣州市博物馆馆藏古代文物和自然标本两万余件,藏品中以古代瓷器、字画以及客家民俗文物见长。  赣州市博物馆自成立以来,馆址一直位于八境台、文庙、郁孤台等文物景点内。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2009年9月,赣州市博物馆于兴国路15号建成新馆对外开放。设有“客家摇篮—赣州历史与文化”和“永远的荣光—赣州人民革命史”两个基本陈列。  为促进赣州市博物馆达标升级、创建全国一流博物馆,经赣州市委、市政府批准,2013年4月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并入赣州市博物馆,位于章江新区的在建工程提升改造为赣州市博物馆新馆。兴国路博物馆展厅重新布展为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主题展览。   赣州市博物馆新馆位于章江新区城市中央公园西侧赣康路与长宁路交汇处,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其中陈展面积10300平方米。2015年12月31日,对外开放试运行,客家摇篮赣州、赣州七里镇窑陶瓷、恐龙奇观、丰饶赣州、植物园和防震减灾科普馆等6个展厅向社会免费开放。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长宁路   电话:0797-8681269

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

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是2012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由赣州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湿地公园集保护章江水源、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资源和市民休闲娱乐、城市生态旅游于一体,是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湿地公园位于赣州中心城区的章江及其两岸,从西河大桥沿章江上至南康三江口(含城市中央公园、杨梅渡公园和黄金广场市民公园),东西水平长约13.9公里,总面积1054.8公顷,各类湿地总面积788.2公顷,湿地率74.7%。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9′02"~114°57′18",北纬25°47′40"~25°52′06"。湿地公园规划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  经过五年的试点建设,湿地公园得到有效恢复,湿地功能日益完善,主体水域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以上,水质良好。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湿地植物共有131科326属473种(比初建时维管植物增加了60科177属277种),有一定数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园内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樟树;湿地动物有30目64科192种(与2012年相比,鸟类增加了1目1科2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23种;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评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共有57种。

赣州古城墙(宋代古城墙遗址)

赣州古城墙(宋代古城墙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宋城墙是江西省唯一保存完整、有可靠纪年铭文的宋代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城墙上的各代纪年铭文数量和种类之多在全国来都很罕见,专家们称它为“宋城博物馆”。  赣州宋城墙以其高低逶迤之势与秀丽江水形成美妙反差。清晨漫步在古朴蜿蜒的城墙上,只见城外一江清流,远处山间田舍烟云飘渺,近处街坊鳞次栉比,让人感到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清明上河图》之中。  赣州古城墙历史悠久、至今还在为防洪起着重要作用的砖城墙,这也是现在全国保留的唯一的宋代砖城墙。赣州古城墙是唐末客家人卢光稠扩城后奠定的基础,当时是土城,后来因江水岁岁冲坏土城,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任赣州知州,开始用砖修筑城墙。现在全国还有不少保存较好的城墙,如西安、南京、荆州、安徽寿县等,但是这些地方的砖城墙都是明代洪武年间以后的,包括北京万里长城。明代洪武年间创建大明皇朝以后,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下令各州、县筑城墙,现在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城墙都是那时兴建的,唯独赣州的城墙是北宋的,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而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六次攻城,都没有攻破。现在保留下来的城门还有北门、西津门、建春门、涌金门4座;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台和西津门炮城;古城墙有3600米。这些城墙、城门不仅成为今天的游览景点,而且至今还在为赣州防洪发挥重要作用,赣州市政府每年还拨出一定经费维护古城墙。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赣州古城墙是江西省唯一保存完整、有可靠纪年铭文的宋代城墙,城墙上的各代纪年铭文数量和种类之多在全国来都很罕见,专家们称它为“宋城博物馆”。交  赣州古城墙是唐末客家人卢光稠扩城后奠定的基础,当时是土城,后来因江水岁岁冲坏土城,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任赣州知州,开始用砖修筑城墙。现在全国还有不少保存较好的城墙,如西安、南京、荆州、安徽寿县等,但是这些地方的砖城墙都是明代洪武年间以后的,包括北京万里长城。明代洪武年间创建大明皇朝以后,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下令各州、县筑城墙,现在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城墙都是那时兴建的,唯独赣州的城墙是北宋的,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而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  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六次攻城,都没有攻破。现在保留下来的城门还有北门、西津门、建春门、涌金门4座;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台和西津门炮城;古城墙有3600米。这些城墙、城门不仅成为今天的游览景点,而且至今还在为赣州防洪发挥重要作用,赣州市政府每年还拨出一定经费维护古城墙。  尤为珍贵的是,在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带有文字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载有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主要的是××年、××督造、××窑烧造等,据市博物馆调查统计,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城砖521种,最早的一种铭文砖记有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最晚的一种铭文砖记于民国四年(1915年)。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为赣州的一部历史巨著,记载着赣州古城的兴衰、嬗变,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经过实测全长6900米,平均高度5米,厚6.5米,有镇南、西津、涌金、建春、百胜五门。  1958年拆除百胜门经镇南门至西津门的南段城墙后,现存沿江的东西两段,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从八境台沿贡江经涌金门、建春门至原百胜门旁、今东河大桥止,共3664米。另外,南段古城墙沿拜将台段还有52米,1990年10月又暴露赣州养济院南的城墙墙基41米。经赣州市博物馆1990年调查,现存古城墙中,宋石墙25.25米,宋砖墙19.80米和养济院南宋砖墙基41米,基本上是原墙原貌,其余部分多历代维修,除被蔓草杂树掩盖部分,宋代遗存或许在墙内还待发现外,多数已混杂不清了。但3664米整体规模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景点位置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八镜路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杨仙岭

  杨仙岭位于沙河镇的西北部,紧邻梅林大桥,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赣南响当当的风水旅游品牌。  杨仙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境内东北部,北临贡江,距赣州市区仅10公里,海拔412米,地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杨仙岭森林覆盖面广,是一座以硅酸岩为主要地貌景观的山体。杨仙岭是赣州龙脉的少祖山,同时它又是观察赣州城区最佳的制高点。   赣州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秋两季较适合旅游  可以带望远镜登山,作为观察赣州城区的最高点,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  景点类型:旅游景点  门票价格:免费  地址:江西赣州城区章贡区沙石镇  交通:市内有10班左右的小公共汽车运营线路,公共汽车到达的地方有贸易广场、新车站、老车站、赣州饭店、赣龙大酒店、人民医院、贸易广场、南门广场-章江酒家、火车站、人民影城、商业城等地,其中,10路汽车还到达机场路口。公共小巴1元,出租车白天5元,包车的话10元就够了。

八境台

八境台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八境台坐落在赣州市北八境公园内,章江和贡江在这里汇合,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八境台建于北宋嘉毡年间(1056-1063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历代文人在这里的题咏甚多。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朱楼碧瓦、雄丽壮观,屹立在章贡两江汇合处的古城墙上。登台远眺,但见碧波白帆、绿树红楼,江风迎面扑来,使人心旷神怡。  交 通 八境台位于市区最北端,沿着文清路往北到建国路,沿建国路一直到底即到。    江西赣州市

中央生态公园

  公园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章江新区中央金脊中部,规划的登峰大道南侧,属于新区“三心”之商业中心区的“绿心”。建设城市中央公园,目的是加快把章江新区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具有赣州特色的新城区。  公园集休闲、景观、生态、蓄洪、排涝于一体,总用地面积1002亩。其中,中心湖区由章江路、登峰大道中段、新赣州大道、赣康路围合而成,面积626亩;生态滨水绿带西起中心湖区,跨越规划的发展大道向东南方向延伸至章江黄金岛附近,面积323亩。工程建设直接总投资约1.3亿元。  公园规划结构为一心、三段。一心:即中心湖区,包含五大功能区块(广场娱乐活动区、溪林探幽游憩区、生态运动休闲区、湿地风光游览区、中心湖区),是新区的绿肺、景观核心。三段:根据水系的形式及规划的路网,分成生态水渠景观、特色溪流游览活动和生态滩林游憩三个风格各异的主题区段。  

龟角尾公园

  龟角尾原称龟尾角,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八境台下,龟角尾两侧有两条美丽而又神奇的江,一条叫章江,另一条叫贡江,她们从崇山峻岭中走来,过峡谷,越险滩,跳跃在的千峦万壑之中,弯弯曲曲地向前奔腾,宛如两条巨龙,环绕着赣州古城的东西两边,在龟尾处汇聚成为江西人民的母亲河——赣江。赣州曾被人称作“浮州”。从空中俯瞰,赣州古城犹如一只巨大的神龟浮游在水面之上,南门是0,北门是龟尾。因此,章贡两江的交汇处就被称作“龟角尾”。相传,客家先民南迁溯赣江而上就在龟角尾登陆。所以,对客家人来说,龟角尾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为此,赣州人民在龟角尾兴建了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安放了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并建设了许多旅游休闲设施。如今,龟角尾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和海内外游客到赣州必至的风景名胜。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八境路  类型:城市公园

和谐钟塔

和谐钟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赣州和谐钟塔位于章贡区水东镇虎岗村正在施工的大桥东岸引桥南侧,是一座以观光钟塔为核心,包括城市景观绿地、历史文化陈列区、欧式风情街区和接待中心区,是集文化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综合主题公园。项目设计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欧式主题公园,设计有钟塔、配套用房、接待中心、欧式风情街、中心广场和绿化区;另一部分为商住区。项目总用地面积485亩,建设投资估算2.9亿元。赣州和谐钟塔高113米,外观9层,与玉虹塔隔江相望,立面采用现代欧式风格,内设陈列区、展览区、“时间长廊”、观光平台、旋转餐厅等。钟楼将安装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塔钟,表盘直径达12.8米,超过世界上著名的英国大本钟。主题公园分时区设立古今中外时间、天文方面著名的科学家塑像,塔钟将在每天太阳升起时报时一次,白天每半小时报时一次,整点按时点响钟。该项目将于2010年6月底前竣工。和谐钟塔是未来赣州新的标志性景观,是提升我市城市品位画龙点睛之笔。   类型:现代建筑  电话:4006575120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60.0元

水东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水东社区

----

菜园坝社区

----

赣铝社区

----

下沙窝社区

----

七里社区

----

水东村

----

正兴村

----

虎岗村

----

马祖岩村

----

沿垇村

----

红星村

----

七里村

----

水东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