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临沧 >> 云县 >> 后箐彝族乡

后箐彝族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胡瑛 (1889~196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胡瑛(1889-1961)字蕴山,云南云县人,生于1889年9月7日。云南讲武堂第1期特别班毕业。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在云南响应辛亥革命,1913年任黔军新编陆军第1团2营营长,不久改任模范营营长,1916年1月任护国军黔军东路支队前卫司令,参加护国战争,战后任黔军第3混成旅少将旅长,1917年任靖国湘军第1路司令,1920年2月任重庆卫戍司令,8月任黔军总指挥,1921年7月任援桂黔军总司令兼第5路司令,1922年辞职回滇寓居,1924年任云南讲武堂将校队总队附,不久任靖国联军佽飞军第4军军长兼云南宪兵司令,1927年3月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候补委员,6月任云南盐运使,旋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军长,8月离职,1928年1月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总参议,1929年曾代理云南省政府主席,1935年任云南-司令部司令,抗战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上将参军,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10月任-顾问,解放前夕拒赴台湾,在昆明迎接解放。1961年4月3日在昆明病逝。  胡瑛,字蕴山,陆军中将。1889年旧历九月初七日生于云南临沧市云县茂兰大丙边。他的父亲胡定邦是前清贡生。胡瑛幼年时在父亲教育下读书,后来受教于凤庆名士赵兰馨先生,学业得到很大进步。当时,清朝廷已经废科举,兴学堂,于是胡瑛负笈入省,考入云南优级师范,后以优等生毕业。那时,清朝腐败,外侮日盛,胡瑛深感书生难挽狂澜,于是决定投笔从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以第一名成绩被特别班录取。当时,考取特别班的仅27人难以编队,于是由丙班生中择优补充为100人,朱德、朱培德、卢涛、李雁冰、林桂清、戴永莘等为同学。在校读书时,孙中山先生派员在云南发展同盟会员,从事反帝制活动。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时,特别班的学生已分配到陆军第19镇37统73标当见习官,胡瑛即与同学于重九日响应,参与攻打满清督署及军械局等地,光复后升为连长。  胡瑛的一生  1913年,袁世凯调云南督军蔡锷入京就近监视,蔡锷临走时,推荐唐继尧继任。1914年,袁世凯窃国称帝之心渐露,唐继尧虽有反袁世凯之心,但在袁世凯严令“滇省驻军不得超过两师”及投靠袁世凯的进步党人任可澄、籍忠寅等人的监视下,不敢扩大滇军实力。当时,正值黔军青年将领王文华为他的舅父黔护军使刘显世编练新军,请求唐继尧帮助,唐继尧于是因势利导,派胡瑛与卢涛、李雁冰、吴传声等讲武堂毕业的优秀青年军官,携带一批武器赴贵州,名为帮助贵州编练新军,实则避开袁世凯的耳目,借此扩大力量。王文华也是同盟会员,他与胡瑛等意气相投,胡瑛刚到贵州时,即被任命为第一团二营营长,在卢涛调升第二团副团长后,胡瑛继任模范营营长,负责培训下级干部。从此,黔军在胡瑛等人的协助下,面貌一新、人才辈出,如后来的黔军将领毛光翔、犹国才等均出自模范营,为黔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胡瑛为前卫司令官监视袁世凯  1915年冬,袁世凯悍然称帝,滇、黔军中、上级军官黄毓成、杨蓁、邓泰中、董鸿勋、李文汉、卢涛、李雁冰、吴传声、胡瑛等都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在讲武堂时即志同道合为反帝制的先驱者,此时,又在滇、黔军中担任团、营长职务握有实权。筹安会出笼后,他们就对反袁一事函电往来,联系密切,李雁冰还数次来滇与杨蓁、邓泰中诸君会商对策,形成反袁核心。鉴于袁军势力大,滇、黔力弱,只有奇兵才能制胜,经双方商定:滇军须先通过四川境内燕子岩进入横江后,才能宣布独立;黔军则应在滇军入川咬住袁军,才能开始袭占老鹰岩,打乱袁军整体布署。等到蔡锷、李烈钧等入滇后,滇方提前宣布独立。黔军王文华在戴戡未抵筑前,即派胡瑛为前卫司令官开赴玉屏监视袁军,王文华则于1916年1月19日亲率第一团至镇远,并与卢涛、吴传声议定:第一团扼守镇、铜要隘为中路,攻打晃州;第二团卢部为北路,会攻麻阳;第三团吴部驻天柱为南路,进攻黔阳、洪江,然后会师辰溪。  1916年1月24日,袁军第一路司令官马继增部到达晃县,25日即向黔军发动攻击。胡瑛以贵州省未宣布独立仍坚壁固守,到袁军反复轰击非常激烈时率部-,迫使袁军退入晃县,为黔军护国在东线打响第一枪,首次揭开了湘西战场序幕。当时,马继增将大部队驻扎在辰溪,其先头部队汪学谦旅分据县城及大关、小关、蜈蚣关等地。旧历除夕,袁军以黔军兵微将寡不足重视,正处在春节狂欢之中,胡瑛突发奇兵袭击县城。袁军仓惶应战,败退大关、蜈蚣关,于是胡瑛部队攻占了晃县县城。王文华得知胡瑛部队奇袭成功,于是命令袁祖铭部配合猛攻蜈蚣关、大关,袁军败退,护国黔军攻占晃县全境,此时为1916年2月3日,距贵州宣布独立仅5日,捷报初传护国军全线士气大振。  护国运动胡瑛由团长晋升为少将  黔军得晃县后,王文华令胡瑛趁胜向芷江冷水铺进兵,直袭齐天盖,同时,调吴传声率第三团与胡瑛配合。2月5日,黔军猛攻芷江,马继增部恃其械精弹足猛烈还击,吴传声身先士卒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王文华亲率袁祖铭、王天培等从左侧翼增援,突破马部江石桥阵地,与胡瑛两面夹击北军。吴团官兵对他们的团长牺牲万分悲痛,于是一个个奋不顾身,在冰天雪地中英勇奋战,杀声震天。马继增部伤亡惨重,于2月7日夜向黔阳溃退,护国军于2月8日占领湘西重镇芷江。当时马继增部有一混成旅守麻阳,麻阳为北军老巢,防线坚固。王文华令胡瑛率部经晃县出击麻阳之侧;并调驻铜仁、镇远之卢焘第二团协同进攻。自2月20日起,胡、卢两部开始夹击麻阳,与马部激战三昼夜。民兵大队长胡刚见城坚难破,于是亲率敢死队以云梯在一、二两团火力掩护下登城,与胡、卢两部夹击。马部不支,向交村、展溪溃逃。黔军于2月16日占领袁军重要据点麻阳,缴获粮弹装备无数。经两周之激战,黔护国军连克晃县、黔阳、洪江、芷江、麻阳、靖县、通道、绥宁等县,击溃袁军三个混成团。马继增连失湘西重镇遭袁世凯谴责自杀。袁军在湘西的部队,惧怕黔军如同猛虎,长江下游诸省震动,迫使袁世凯不得不抽调入川兵力入湘,不但对入川之蔡锷第一军减轻压力,且消除北洋军强不可摧之神话,使得徘徊观望的粤、桂、川、湘各省纷起独立,最终迫使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在6月6日羞愤而死。护国之战,蔡锷、李烈钧在川、桂力战,而黔东路护国军在湘西重创袁军,连克湘西重镇逼马继增自杀,破坏了袁世凯的整个作战计划功不可没。护国战争结束时,胡瑛已由团长晋升为少将混成旅长,被授予二等嘉禾勋章。  胡瑛为第五路军司令  1917年7月,张勋复辟被粉碎,黎元洪下台,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以“再造共和之功”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抵制国会复开,孙中山先生于7月17日从上海到达广州,揭起护法旗帜宣布护法。西南拥有强大实力的陆荣廷、唐继尧也表示拥护。唐继尧组成靖国联军自任总司令。当时,继蔡锷任四川督军的罗佩金被刘存厚赶出成都,唐继尧于7月20日发出“号”电,声称“先平川乱,然后北伐”,将原驻四川的护国军两个师扩编为靖国第一、二军,原黔东路护国军也改编为靖国黔军,在唐继尧的指挥下进攻刘存厚。黔军攻入重庆后,胡瑛曾以黔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兼重庆卫戌司令,驻守重庆。后唐继尧与四川靖国军熊克武反目,增调杨蓁、邓泰中两纵队及驻粤之原护国军第二军李烈钧及援陕之第八军叶荃部入川,企图一举消灭熊克武时,胡瑛因熊克武在护国时与滇、黔军并肩与袁军作战有一定交情,且护法之目的在于反对北洋军阀,不宜与川人为敌,于是劝王文华不要介入川、滇矛盾旋涡。王文华以黔军力弱,内部有矛盾,采纳了胡瑛的建议,在李烈钧率部到渝时,即将重庆防务移交李部,带领黔军移住南岸,接着又撤出四川,在黔、湘边境抗拒北军。此时,胡瑛一直留在前线直至南北议和。云南省档案馆《云南档案史料》记载,黔耆宿平刚先生在1918年11月南北议和时,曾于11月8日致电唐继尧云:“读铣电,知公此次西南和议,法实并举,力虑允宏,凡属义师莫不倾服。惟所举前方将士独不及第三军胡瑛,第五军林德轩,窃虑未周。之二人者,自举义以来皆在前线,战线优越,鄂境林军,遒勇冠军;胡君沉谋急难,冯下祥之不来叩展关,胡军力尤多,较之王天纵有过之,较之周则范则有天渊之别。结果在此不在彼,恐非以鼓励天下士者”。这一电文足以证明胡瑛对护法始终如一。1920年,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与其舅刘显世争夺贵州省军政大权,又恐遭人“以甥逼舅”之讥,于是以到上海治病为名,令卢涛代理黔军总司令,胡瑛以黔军总指挥率领黔军回贵阳,逼刘下台。不想王文华在上海遇刺身亡,黔军发生内江,胡瑛不愿参与黔军内部权力之争,于是向卢涛提出愿意率部到广西,响应孙中山先生讨伐桂系陆荣廷的号召,黔第二混成旅长谷正伦则因无法控制何应钦,也想向外另谋出路,于是愿意同往。卢涛将胡、谷两旅组成黔北伐军援桂,李烈钧传孙大元帅命令,任命谷为黔军援桂第四路军司令,胡瑛为第五路军司令。  谷正伦在黔军中,名位均在胡瑛之下,一贯嫉妒胡瑛护国时战功,更拟独揽黔军,伺机返黔夺权,于是趁唐继尧不甘被顾品珍逐出云南,不就任副元帅职务,正活动援桂滇军胡若愚、李友勋、龙云等返滇夺权之机,到处散布谣言,并累次向李烈钧、孙中山进谗言说:“胡瑛滇人,与唐有旧,已受唐赂拟移黔军助唐返滇”云云。孙、李想撤胡瑛职务。胡瑛不听部下吴传心等人的建议,对此不加申辩,先电大元帅府辞职,只身返黔以明心迹。孙中山以吴传心代第五路军司令职务。  胡瑛带着家眷回云南不久,顾品珍战死,唐继尧重新掌握云南军政大权。当时唐继尧在讲武堂创立将校队,培训初、中级军官自兼总队长。唐以胡瑛在贵州模范营时带队有方,于是委任胡瑛为副总队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唐继尧采纳胡若愚建议,命胡若愚、龙云、唐继虞、张汝骥等分兵三路入桂,拟夺取广西后,打通海路,逐鹿中原。但唐继虞与张汝骥在贵州迟滞不前,胡若愚也没有及时与龙云部配合对付李宗黄等。当龙云攻占南宁后,唐继尧以胡瑛为巡宣使,李玉昆为副巡宣使,率朱旭、傅达两团进入广西劳军,并协助林俊适由北海运回由国外购进的枪械。等胡瑛率朱旭等到达邕后,滇军被范石生、李宗黄、白崇禧等合力各个击破,胡瑛所率的步兵两团交龙云指挥,退回云南。  胡瑛一直任省务委员达20年之久  1927年2月6曰,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庭四镇守使发动“二·六政变”,逼迫唐继尧交权,使唐继尧成为有名无权的省务委员会总裁。唐继尧因此愤懑吐血死后,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庭为争权发生内讧。6月14日,胡、张、李突然联合袭击龙云,龙被关押,其部卢汉等分向滇西撤走。胡瑛在“二·六政变”前,即不任军职,只任省务委员,“六·一四政变”时,胡若愚等仍请胡瑛任省务委员兼监运使。卢汉、孟坤、朱旭等到滇西后,因各不相属,且大理有唐继尧的堂弟唐继麟、欧阳好谦、渝沛英等西军之威胁不敢久留。朱旭提出请胡瑛西上,主持-胡、张,得到孟坤、卢汉同意后,派鲁道源率部到禄丰,由鲁道源派人到昆明请胡瑛赴滇西。胡瑛到达禄丰后,鲁道源即迎接胡瑛赴滇西与卢汉、朱旭、孟坤等会晤,大家推举胡瑛重组三十八军,以孟坤为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朱旭为第三师师长挥军东下。三十八军在祥云县青华洞将胡军欧、林两旅击溃并追到禄丰,又将增援的张汝骥部击败,直趋昆明。胡若愚挟龙云退至大板桥,胡将龙云释放出来,二人签定了“板桥协议”。龙云绕道回昆,暂住大观楼外的五家堆。胡瑛即迎龙云返昆,交还三十八军军权。龙云对胡瑛优礼甚厚,以后一直任省务委员达20年之久。  1927年冬,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应胡惹愚的邀请,倾师犯滇,踞迤东数十县,情势猖獗。胡瑛应龙云的请求,出任第三十八军前敌总司令,率卢汉、朱旭、孟坤、张逢春、张冲等师与黔军及胡、张部激战于曲靖城西的廖廓山,将黔军及胡、张击败。胡、张及黔军顾万午退入曲靖城固守,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才等黔军被击退。胡瑛以朱旭等围击曲靖,胡、张突围而去,黔军旅长顾万午部缴械投降。  1928年1月,龙云正式就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委胡瑛为省务委员、省政府总参议。1928年9月,龙云应李燊请求,亲率朱旭、曾恕怀、鲁道源、刘正富等师、旅长入黔,帮助李燊夺取贵州。龙云临行前,请胡瑛代理省主席,率卢汉、孙渡等守昆明。胡若愚、张汝骥的孟坤及胡、张本部趁昆明兵力单薄之际,突袭昆明。胡瑛与卢汉急电龙云回师,并布置城防。当朱旭师赶到昆明时,胡瑛采用孙渡之谋,仿效三国时曹操遗书马腾而故意误投马超大营之故伎,离间孟坤与胡、张。胡、张中计西撤,命孟坤在碧鸡关断后。卢汉、朱旭分路攻击碧鸡关,孟坤部旅长赵仁绪阵亡,孟坤与胡、张等退去,昆明免遭战火。但是,当胡、张、孟等窜袭昆明时,守军将领恐北郊商山寺储存的火药被对方占用,商定用牛车运入城,不慎造成北门街临时火药库0,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胡瑛身为省政府代主席,难辞其咎,深感内疚,到龙云回昆交出代主席一职后,即退居安宁温泉,垒石为屋题名“枕流”,引进奉化水蜜桃数千株及其他果树种植于茨坝,终日以琴书、种植自娱。从此挂名省务委员,不再过问兵戎之事,当时年仅40岁。他的袍泽故旧何应钦、朱绍良、吕超等多次劝他复出,胡瑛均没有答应。前陆军总部参谋长肖毅肃曾以“元龙未允高卧稳,中原到处存啼痕”之诗讽谏,胡瑛均以一笑置之。  1937年抗战争爆发后,时任国民政府参军的胡瑛力助龙云组成六十军、五十八军先后出省抗日,当五十八军出发时,胡瑛重着戎装,代龙云检阅部队并授军旗,他勉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誓雪国耻。在抗战献金救亡运动中,胡瑛将珍藏多年的金银佛像等财物捐献出,后陈列于马市口原省党部的献金台前,推动了献金运动的开展。  1945年10月3日,蒋介石趁卢汉全师赴越受降,突令杜聿明武装逼迫龙云交出云南,并命限期到重庆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一职。龙云拒不交权,双方已短兵相接发生巷战。胡瑛接到蒋介石和李宗黄亲笔信,请胡出面斡旋。胡瑛提出必须以杜聿明部首先停火为先决条件才答应出面,在得到杜聿明承诺后,胡瑛便往返于杜、龙之间,劝二人勿武力相见。与此同时,何应钦、卫立煌等也致电蒋介石请暂缓龙云赴重庆日期,并派宋子文来滇陪龙云赴重庆,龙云才答应前往重庆就职。  1949年,胡瑛任-顾问。一些高级将领邀约胡瑛去台湾,均被他婉言谢绝。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解放军进入昆明城后,陈赓、周保中、张冲等受朱德总司令的委托,曾到安宁温泉胡瑛住所看望问候。在以后的各次政治运动中,胡瑛均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教育子女努力学习,跟随时代步伐,为国家服务。1961年4月3日,胡瑛因脑溢血在昆华医院住院一周后,抢救无效逝世,终年72岁。  [以上内容由"天堂颜色"分享。]

蔡发春 (?~186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蔡发春(?—1861年) 回民,字向华,云州(今云县)人,扬威大都督,总督全部军事,大理政权早期最卓越的高级将领。  他形貌魁伟,臂力过人,精通韬略,长于技击,常舞关王刀72个回合而面色不变,人们都称呼他“七二”。 1857—1861年,统领起义军征战南北,先后攻克了蒙化、南涧、云州、缅宁、永昌、腾越等二十多个郡县,粉碎了清军对大理政权的围剿。其中,1860年,全歼清廷名将提督褚克昌的西犯大兵,是起义军最出色的一次战役。纵横迤西无敌不摧,无坚不克。1861年八月,蔡发春以马兴堂统兵2 万人攻取腾越,总兵明庆,同知周力墉率军民迎降。唯团练头子刘光焕等抗拒不降,率团练占据古勇,蔡发春统兵攻之。在窥察敌营地形,被内奸杀害牺牲。 蔡发春是一位卓越的高级将领,他精悍猛鸷,智勇兼备,礼贤恤民,身先士卒,令行禁止,刑赏严明,为大理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内容由"663"分享。]

叶荃 (1879~193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叶荃(1879(己卯年)~1939(己卯年))字相石,亦作香石。云南云州(今云南云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任川军六十六标标统、川军教练处帮办、安徽讲武堂总办。辛亥革命后任黔军师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任第三军第六梯团长。护法军政府成立,任驻粤滇军总司令,后改任靖国军第八军军长。曾率兵援鄂,名赫一时。  1918年9月,南方九省靖国军统帅唐继尧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专题讨论援鄂、援陕事宜。叶率先请缨,愿率所部第八军援陕。会议同意叶的请求,并决定川、鄂等省亦组织援军随后赴陕。  重庆会后,叶即率3000余兵士出发,原拟路经陕西进军兰州,先解除陕西后顾之忧。但兵抵天水后作战不利,遂改变计划挥师东向,直接援陕。大军过关山,陇县驻军陈树藩部李栋材营投降,陇县克复;叶军续克千阳,向凤翔疾进。  此前,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率军已将关中西部大部县城占领,唯独凤翔久攻不下;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张钫率第二路樊钟秀部撤守周至,支援攻打凤翔。凤翔守军团长魏进先等原是张钫旧部,经说服,凤翔遂不战而下。这时叶率军亦至,郭、樊、叶三军同时进驻凤翔。  不久,陕西靖国军与叶率之援陕军在兴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三路联合进攻西安。  陈树藩见形势危殆,急向北京政府请援,段祺瑞命令陕西四邻各省北洋军出师相助,先是直奉联军入陕,奉军许兰洲师占领兴平,直军张锡元旅屯驻渭南,致兴平会议决定被打乱。靖国军与援陕军调整部署,叶荃指挥本军及郭坚军在武功、扶风间的杏林镇设防御敌。  1919年1月4日,叶、郭军占领武功城郊华家坞等地,并夜袭马嵬坡。此后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形成胶着状态,前后相持达两月有余。  1918年入冬以后,全陕战局不断出现新的变化: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到凤翔劳军归返途中,在兴平南仁堡村被叛军李栋材杀害,全军士气大挫;靖国军第四路第二支队司令董振五在武功东北之大王村(属乾县)作战阵亡,兵心动摇;到陕西的北洋军管金聚占领宝鸡,甘军入侵陇县,晋军侵占韩城、合阳,形势对靖国军极为不利。这时,叶军未经商议又自行弃守杏林镇,使杏林、扶风不战而失,叶军-从岐山高店撤到凤翔,靖国军第三、第四两路撤回三原、高陵,六路撤回原防耀县。至此,靖国军在关中西路之防地损失殆尽。  中期  1919年2月下旬,叶军撤离凤翔,到耀县与第六路卢占魁部联防。  驻耀县年余,境况越来越糟。原来约定的各省援陕靖国军见陕西战局逆转,均在半途退回原防;陕西靖国军第一、第二两路采取“联许倒陈”方针,被许兰洲改编;叶军3000余人,损失无法补充,饷弹亦无来源,耀县地方每日只能供应白银100两,仅够维持伙食,官兵无法发饷,破衣草鞋,生活苦不堪言。叶曾累电请唐继尧接济,终无着落;再急电向广州呼吁,答应接济五万余元。叶派人到上海领取,只拿到一万余元,又被人拐走数千。剩下的数千元数目虽小,但毕竟是雪中送炭,官兵每人分到一块银洋,为八军入陕三年第一次发饷。叶还派人从三原等地购到一批子弹,又花去1000余元,所余无多,拟作回滇路费。  陕西局势的发展使叶荃心灰意冷,看到援陕任务已无法完成,官兵又思乡心切,遂去电请示唐继尧意欲班师。唐复电同意,全军欢欣鼓舞;卢占魁亦与叶商定,准备随叶军去滇。  后期  1920年春,部队进行改编,叶军为第一师,卢部为第二师,开始行动。一路历尽千辛万苦,总算越过秦岭、巴山,进入滇境,又发生了唐继尧派人杀叶未遂事件。叶气愤至极,部署“倒唐”,但机密被泄,唐派兵堵截,叶接-败,携眷离滇赴粤,被孙中山委任为大本营参军长及将校团团长。  陈炯明叛变后,叶随孙中山赴沪,旋到杭州养病。直奉战争期间,叶任奉军第二、三军总指挥兼第三军副司令及第二师师长,后转入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率该军第二、三师配合胡景翼的国民军第二军挺进河南,与吴佩孚、刘镇华军作战累胜,胡景翼赞扬叶有“气吞山河之势,包举宇内之心”。再后,叶同孙岳的国民军第三军入陕。到西安后,叶自行解除兵权,赴沪养病,再未出山任职。  其他  叶半生戎马,遭遇坎坷,展望前景,万念俱空,遂皈依佛门,修身养性。  1934年携眷南归,住温泉私宅,自作门联一幅:“妄想竟何之,曾记率子弟八千,纵横万里;壮志犹未已,敢许综经纶二藏,融合一心。”翌年返里,复转顺宁(今凤庆),赁房而居。云南省主席龙云闻叶生活清苦,赠银2000元,又命顺宁县每月付生活费200元。  1939年6月19日病卒。  [以上内容由"xuwicy"分享。]

杨国翰 (1787~1833) 五华五才子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国翰(1787-1833年)字凤藻,号丹山。原籍是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二月五日出生于云南云州勐麻(今云县大寨镇梨园村)一个中等商人家庭里。杨国翰是清朝嘉庆年间云南“五华五才子”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道光年间宦迹浙江奉化、诸暨、海盐、仁和(今杭州)、海昌(今海宁)、玉环分府各地。著有《漉血战》、《留书缅》、《观贡象》、《神舟渡》、《鸡血膏谣》、《寄池龠庭》、《闻弟棟藻失子寄此慰之》、《题戴云帆岵屺瞻思图》、《吊建水马氏两世忠烈》、《访壁立堂遗址》等诗歌和散文《题〈寄庵文钞〉序》等,并著有诗集《步华吟诗草》(已佚)。与戴絅孙、池生春、李于阳和戴淳被世人称为“五华五才子”。  [以上内容由"七彩.鸿"分享。]

俸光顺 (1926~198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俸光顺(1926—1989),云南云县大寨忙蚌村人,傣族。1946年考入西南联大(今云南师范大学)就读,参加了爱国-。1949年俸光顺加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  1946年考入西南联大(今云南师范大学)就读,参加了爱国-。1949年俸光顺加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为保存革命力量,7月中旬,俸光顺等20多名学生受地下党的派遣回到云县开展武装斗争。回云县后,俸光顺和部分“民青”盟员打入南区中小学,以教学为掩护开展革命斗争,俸光顺任南区分校教导员 。  重要事件  1950年初,大寨解放,俸光顺任大寨区政治指导员。当时土匪-频多,为平息-,俸光顺等深入发动群众,配合解放军驻云部队,给土匪张国柱等有力打击。同年10月,俸光顺调任云县中学(涌宝)校长,肩负起了创建云县中学的重任。在学校建设中,他把全部精力都假设倾注到了工作上,在艰苦的环境里不忘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相结合,,为云县中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9月后,俸光顺调任临沧中学任副校长、校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把从旧政权接收过来的破烂不堪的临沧中学建设成为地区级、省级重点中学。  1978年7月又调任地区教育局长兼党组书记。  1984年5月任临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于1989年2月病逝,终年63岁。  [以上内容由"海"分享。]

王天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天玺,彝族。1942年10月生,云南云县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6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第五届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95年8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共云南省委常委。1995年11月当选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后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至2001年12月),《求是》杂志总,第十届全国人0律委员会委员。是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以上内容由"小小糊涂神"分享。]

云县漫湾百里长湖景区

云县漫湾百里长湖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澜沧江流经临沧境内二百多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万级千瓦大电站-漫湾、大朝山、小湾电站--亚洲最高坝电站,三大电站形成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景观。湖面平静秀丽,胡湾半岛星罗棋布,两岸山峰秀丽,苍峻巍峨,珍稀动物繁多,风景如诗如画。沿线依次分布着澜沧江大峡谷,云海山庄,忙怀、曼志新石器遗址,朝山寺,滇缅铁路遗址,民族风情村,电站景观等众多景点。高山峡谷,江水湖湾,电站水坝,历史遗址等各类旅游资源以澜沧江为纽带联成一线,形成了集工业考察,历史文化考察、探险观光,水上娱乐,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带。填补了云南省水电工业旅游的空白,也因此被誉为“亚洲追具特色的水电基地”。

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

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有旧地基遗址和曼干遗址,因发现于云县忙怀而得名。旧地基遗址位于离云县忙怀镇两公里的地方。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1974年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探测发掘情况表明,以忙怀为代表的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是云南省新发现的一种文化类型。这种文化类型在澜沧江中游的临沧地区有大量分布,在上游的保山、怒江及下游的西双版纳等地均有较多发现,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以砾石石片打制而成的有肩石斧(或称为双肩石斧、双肩石铲、石钺、带榫石器等)为特征。旧地基遗址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20米,面积约1.56万平方米。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在约1米厚的文化层里,发掘出了石斧、石网坠、印模、陶片、石砧等文物。石器均是用鹅卵石打制成的钺形肩石斧和靴形肩石斧;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陶器多是罐子类,包括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  陶器上的纹饰,有素面、绳纹、乳钉纹。曼干遗址位于云县东南部栗树乡曼干村公所的小曼干村。遗址地势相对平缓,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北高南低,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文物以打制有肩石斧为主,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都是采用天然砾石打制而成。有部分磨制条形石斧,是两面加工磨制成的,相对较精致。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少量石刀,形状像月亮,刀刃部稍微作了一些修理,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没有特定的刀刃口。陶器较少,主要有印模纹、刻划纹、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绳纹等三种纹饰。此外还有一些石器半成品、石片、石球、石锤等。忙怀新石器遗址,以其独特的打制石器,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特别是双肩石器,被考古学家确定为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云南临沧云县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是澜沧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忙怀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文化分布,表明了澜沧江是沟通滇西与祖国西北的一条文化走廊。

亮山生态度假旅游

  亮山生态度假旅游  亮山天池位于涌宝乡南,距县城66km,距涌宝乡驻地7km,海拔2400m,蓄水240万m3,面积0.1km2,气候凉爽湿润,是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场所。天池南依一望无际的亮山-——面积1.96万亩的生态林场;北临草长“樱”飞、生机勃勃的草场花海。天池、-、草场相依相存,彼此映衬,组合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对久居闹市、饱受污染,想逃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广大城镇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处极佳的生态度假胜地。  亮山天池:亮山天池是亮山上一颗不可多得的高山明珠,钟灵毓秀,隽永脱俗。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形容其水清、水美亦不过分。荡舟其中,看那湖水清碧,野鸭嬉戏,飞鸟追逐,柳树飞舞,竹影婆娑,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而清风轻拂,顿觉涤荡心胸,透身舒爽,似一剂良药让人愉悦无比。湖中还有一天然小岛,岛上树木葱茏,山花烂漫,整个景区美如仙境,令人乐而忘返。  亮山-:面积1.96万亩的亮山-,绿荫华盖,古木参天,漫步林间,遍地的花草野果,溪水山泉以及清闲的空气,鸣啼的百鸟,让你整个身心都融化于大自然的美好与纯净之中。  草场花海:天池北部海拔2410m的山坡为面积0.15km2的平缓开阔的天然草场,草坪上绿草茵茵,群花争艳,雪白的羊群悠然地漫步其间,仿佛一幅宁静而空旷的风景画面。席地而坐,远可望-茫茫,近可观碧水幽幽,山清水秀,景色令人迷醉。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缅怀在剿匪征粮战斗中光荣献身的人民战士,云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2月在人民会场建立烈士纪念碑,以纪念68位烈士的光辉业绩。1969年1月,烈士纪念碑迁于南河西岸原县汽车队与工人俱乐部的中间,建成革命烈士陵园。面积为2975平方米,纪念碑耸立在陵园中心的东部,方形塔状,底座边宽15米,高1.1米,设8级踏步;第二台阶宽4米,高2.3米。碑身宽1.4米,高6.7为。纪念碑总高10.1米,四周塑有23朵花环,代表云县当年23万各族人民对烈士的崇敬。  烈士碑的四面镶刻有碑文的大理石,正面(西)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南、北三面分别刻着毛泽东的手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和“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碑的东面刻有烈士芳名。西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叙述了烈士的英雄业绩。纪念碑的南面和北面还分别镌刻着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长征》律诗手书。纪念碑现为滨河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广植花木,松柏长青,四时鲜花吐艳,鸟语蝶飞,是城区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和群众游憩之所。

大控蚌汽沸泉群

  大控蚌汽沸泉群  大控蚌汽沸泉群位于县城西南14km处大控蚌村附近的南桥河支流沟谷中。汽沸泉群规模大,呈带状出露,出水点多达数十处,最高水温96℃,最低60℃,最大流量21.97升/秒,最小流量1升/秒。泉水带有强烈的硫化氢味,水中含有锂、F、SiO2、偏硅酸、锶、铬等多种微量元素,对去病、理疗、健身有重要功效。  热水飞瀑:由热泉汇集而成,形成落差12m,宽1m的热水瀑布。瀑布飞流而下,在山脚汇聚为面积10×10m2的热水深潭,水温为54℃。潭水清碧,云雾蒸腾,水温适宜,是极佳的天然温泉泳池。  轰鸣汽泉:位于瀑布旁1m处,温度96℃。蒸汽从岩缝中喷射出来,压力巨大,气柱有盆口粗,平射数米远,并伴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回荡山谷,奇丽壮观,若进行天然蒸汽浴,真是妙不可言。  鸳鸯双瀑:小型双瀑布,一热一冷,热者水温58.2℃,二瀑相距15m,涓涓水流从断壁上汩汩而下,象似一对温情脉脉的恋人在诉说心语。

澜沧江

  澜沧江  澜沧江流经云县全程176.5km。至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在此段江面上建起了百万千瓦级的漫湾电站和大朝山电站;两座电站大坝横空出世,冲天而起,形成了两个如梯相连、沉静如画的高峡平湖和百里长湖,即漫湾库区的高峡平湖和漫湾电站到大朝山电站全长91.3km的百里长湖。由于两大坝对水位的共同抬升作用,使原来的青山变矮了,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湖湾半岛,湖面也由此而迂回曲折,形状奇特多变。放眼湖上,湖水碧蓝浩淼,青山簇簇绵延,山水相映,水天一色。  荡舟湖中,舟移景换,一步一景,颇有“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感受,令人情不自禁联想起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湖边连片的良田、花草、树木和悠然自得的牛羊,以及掩隐在万绿丛中的少数民族村落,犹如共同谱写着一首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田园生活乐章,形成一种天、水、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极乐景象。

傣族寨风情园

  傣族寨风情园  傣族寨风情园位于云县幸福镇幸福村傣族寨村民小组。在这里,独具特色的傣族风情,风味独色的傣家小吃。热情好客的傣族人民,漂亮迷人的傣族小仆哨,优美的傣族歌舞,让你流连忘返……  傣族居住的村寨环境幽静,寨中的建筑整齐、规则。无论村寨大小,住户多少(多至一两百户,少则一二十户),寨傍均有大河、小溪或湖沼鱼塘。寨内的房屋坐向排列整齐,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寨中道路宽而平坦,凡有佛寺的村寨,寺傍均有菩堤树。住房四周,均围着竹篱笆或木制篱笆,篱笆内种植果树、花木、或薪炭林(多为黑心树)。竹楼下有一块空旷地,即院坝。走进傣家村寨,展现在眼前的是:椰树婆娑,槟榔挺拔,秀竹摆着纤细的腰肢,香蕉摇着巨大的绿叶。寨内流水潺潺,百花争艳,百鸟齐鸣,犹如迷人的热带山乡画,恰似优美的边寨诗令人留连忘返。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幸福镇幸福村傣族寨村民小组

云觉寺

云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觉寺,俗称:大武庙,位于云县城西象山麓,南有清真古寺,北接岫庵,枕象山,临南河,环境清幽,怡然雅静。  今武庙,原为文庙,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知州雷元澍将文庙改成武庙,再将文庙迁回原址。  整个建筑以大殿、两庑及山门组成。大殿为三大开间。通面阔18、5米,通进深为13米,单檐歇山顶,檐下为如意斗拱结构,檐高10米,露台高4米。整个建筑属宫殿式,雕梁画栋,装饰丰丽繁缛,宽敞巍峨。寺门内两侧塑有四大金刚神像,庙内供有如来、三世佛,伽蓝、达摩、观世音、弥勒佛和十八罗汉等塑像,造型威武庄严。现为云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属云县县级保护单位。  武庙自从划归作佛教活动场所后,增置了匾额楹联,广植花木,靖幽静洁,暮鼓晨钟,青磬木鱼,香客熙攘,成为云县的佛教活动中心和旅游观光之好去处。

古茶园自然博物馆

  古茶园自然博物馆  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白莺山是中国普洱佛茶圣地,被誉为“天下普洱第一仓”白莺山,在此建成了“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在佛茶圣地可饮品佛茶的人间天堂。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建立于2007年5月。这里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该地区茶系茶种较为集中有本山茶、二嘎子茶、贺庆茶、白芽子茶、黑条子茶、藤子茶和勐库茶7个品种共12400亩,茶树树龄大部份都在300年以上。  2006年首届临沧市茶博会后,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对白莺山古茶树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对古茶树根部实行石块支砌保护,并聘请当地茶农对古茶园进行巡查保护。同时在古茶园附近建设旅游宾馆、餐厅,准备开发古茶园观光旅游项目,目前已经有部份游客到白莺山古茶园进行科学探考和商贸考察。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云县

云州文笔塔

云州文笔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州文笔塔  云州文笔塔位于云县县城北面约1公里的火石山顶,建于清朝乾隆壬寅年(1782年),高约20米,分九级,系密檐式方形实心砖塔。第二级以上,每级四面正中各有一浅穴佛盒(未设佛像),塔基为红砂岩条石,塔顶为铜质葫芦形宝瓶,其下四角各悬一只铜铃,塔身一级西壁嵌有大理石一块,镌刻建造说明文字。塔基四周15-25米范围内为荒地。  文笔塔1983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县人民政府再次确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县较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也是云县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蔡发春府第

  蔡发春府第  蔡发春府第是杜文秀政权时期其部下将领蔡发春一家在云县的居所。该建筑位于回营街改新巷10号,建于清朝中朝,房屋布局为三房一照壁,主体建筑及原貌基本完整。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保护标志牌,经申报,2005年10  月作为“民间建筑”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现为马怀礼、马怀仁、马怀义、马一诚、马彩梅五户回民住宅。该建筑是目前云县县内三房一照壁式建筑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  蔡发春 (?~1861)  蔡发春(?—1861年) 回民,字向华,云州(今云县)人,扬威大都督,总督全部军事,大理政权早期最卓越的高级将领。 他形貌魁伟,臂力过人,精通韬略,长于技击,常舞关王刀72个回合而面色不变,人们都称呼他“七二”。 1857—1861年,统领起义军征战南北,先后攻克了蒙化、南涧、云州、缅宁、永昌、腾越等二十多个郡县,粉碎了清军对大理政权的围剿。其中,18…… 详细++  蔡发春 (?~1861)  蔡发春(?—1861年) 回民,字向华,云州(今云县)人,扬威大都督,总督全部军事,大理政权早期最卓越的高级将领。 他形貌魁伟,臂力过人,精通韬略,长于技击,常舞关王刀72个回合而面色不变,人们都称呼他“七二”。 1857—1861年,统领起义军征战南北,先后攻克了蒙化、南涧、云州、缅宁、永昌、腾越等二十多个郡县,粉碎了清军对大理政权的围剿。其中,18…… 详细++

圣教寺

圣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圣教寺,又名三教寺,在云城立新街田家坡头。此寺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原为傣族小乘佛教的缅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该缅寺纳入全国曾官制,归礼部管理。新建观音殿、禅房等,大殿改塑普陀全景,是云县首代禅宗古刹。寺中佛像毁于“文革”前,现存大殿一间。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圣教寺划为道教活动场所,重修了观音殿,恢复了正常宗教活动,在大殿内已改塑老君等神像,并新增了匾额对联等,日常香客不断,是云县又一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涌宝温泉

  涌宝是个好地方,景物宜人神仙爱。  神仙搬来三座山,背的叫做银盘山。  扁担路连两座山,一支叫做山帽山。  一支叫做饭勺山,东边有支老虎山。  西边有座狮子山,景色迷人涌宝坝。  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信你可来观光。  据说,何仙姑和她儿子搬山造湖的举动,感动了玉皇大帝,就派天兵天将在坝心打出一股热水(热水塘),热水涌出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疲劳的人洗过热水澡后,全身舒服又松散,给世代人民享受。  涌宝温泉位于涌宝街南面,石龙山脚下。此泉水温30℃至55℃,沐浴正合适,据<乡志>记载,温泉出水20多眼,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目前,遗留有3幢房子,有男、女浴室各一幢,小浴室一幢,另外,露天中设置了1个洗衣塘,1个洗脸塘,1个洗脚塘。  涌宝温泉无论春夏秋冬,沐浴者络绎不绝,不必说本地人去洗衣服洗澡,就是过往客人也乐意去温泉一洗。据说在涌宝温泉沐浴后浑身清爽,精神倍增,又说此泉水能够舒筋松骨,医治风湿关节病。  爱华镇  位于云县城西北部,东接晓街乡,南与头道水乡接壤,西邻凤庆县洛党乡、雪山乡,北接茂兰乡。总面积383平方千米。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驻延平街,海拔1063米。镇机关内设党委、人大、政府、纪委4个领导班子。镇属单位29个,下设19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管理委员会(2000年10月以前称办事处),即德胜、永胜、河湾、平掌、河中、安河、田心…… 详细++

回营清真寺

回营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又名礼拜寺,初建于明代。到了清朝初年,回民兴盛,有南北礼拜寺之称;此寺除供回民礼拜外,还创办过明德学堂,经、书并授。  民国19年(1930年)新建现存的清真寺。大殿为宫殿式建筑,单檐歇山顶,镂空格扇门。大殿前额悬“清真古寺”木匾一方,为云南城守营中军参将张凤鸣所题。全寺占地面积约5亩。由大殿、两厢一耳组成建筑群,是目前云县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之一,199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爱华镇  位于云县城西北部,东接晓街乡,南与头道水乡接壤,西邻凤庆县洛党乡、雪山乡,北接茂兰乡。总面积383平方千米。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驻延平街,海拔1063米。镇机关内设党委、人大、政府、纪委4个领导班子。镇属单位29个,下设19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管理委员会(2000年10月以前称办事处),即德胜、永胜、河湾、平掌、河中、安河、田心…… 详细++

茂兰长安桥

茂兰长安桥为云县文物保护单位。  茂兰长安桥  茂兰长安桥位于云县县城北面约20公里处茂兰镇政府西侧的茂兰河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15年(1989年)重修。该桥为石拱桥,长46米,宽3.3米,跨径9米,中距河床约10米,两侧有石护栏,拱顶护栏外有石雕龙头一对,分别面向河的上下游。清代乃至民国初期,该桥是云县与大理、昆明等地的交通要道。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箐彝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后箐彝族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