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临沧 >> 沧源县 >> 单甲乡

单甲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沧源崖画

  介绍: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般绘制在垂直的石灰岩崖面上,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图像个体大者约0.3米,小者约0.05米不等。可辨认的图像1063个,包括人物、动物、房屋、道路、山洞、树木、太阳、舟船、手印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  交通:  位于临沧地区的沧源县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佤族村寨勐来乡  类型:古迹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883-2165919  开放时间:  08:00-18:00。  门票:  门票12人民币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周围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是临沧人文风情旅游的必游景点。  地址:云南省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

沧源藏龙洞

  沧源藏龙洞  藏龙洞即龙王子的藏身之地,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现已投资近100万元;从洞口下台阶大约150米才到景点叉道口,右洞现已开发600多米,左洞现已开发800多米。  溶洞是由碳酸盐构成,受北东向次级断裂制约,溶洞分为主洞和支洞,主洞长1115米,平均宽30米、高35米,规模宏大。洞中堆积物有黄色粘土和碳酸盐岩块石,因为暗河沉积和洞顶崩塌而成(该洞厚4至5米,局部达10米,多分布于洞口及壁底侧)。洞中的这些化学沉积物非常丰富,有石笋、石柱、石钟乳、穴珠、流石坝、石幔、石葡萄等。  由于多年地质演变原因,洞中厅堂很多是百兽厅位于进洞后120米,长40米,宽48米,高28米;该厅内石笋、石柱发育,千姿百态,有似小猴嬉戏、狮子蹲坐、老虎觅食等;神田厅从低到高层层叠叠,极富均律,该厅位于550米处(厅长40米,宽30米,高40米;洞底流石坝高1.7至1.5米,宽3米);充满神奇色彩的观音厅,厅门一石笋,很象观音乘坐的宝莲。  走入厅中,石柱有的象阿佤少女,有的象巨型灵芝,也有的象弥勒端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上石球、石花晶莹碧透,令人难以置信;塔林厅位于支洞300米处,厅中有数十支石笋、石柱,高约8—15米,其中有一石柱高约20米,根粗1.6米,顶天立地,石笋上小下大,其上石花遍布,若一座座石塔,洁白晶莹,令人留恋往返。  据说,塔林厅就是龙王子的休息厅的,左洞有条地下河,是他嬉水玩耍的地方,因为调皮,他总爱捡各式各样的石头到这里,慢慢的,这石头就堆积成这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

勐来董棕林

  勐来董棕林  “董棕林”是围绕着著名沧源崖画谷景区分布的,全长约20公里,故称“林带”,它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观赏植物。据1995年云南省建设厅、省旅游局等部门专家组对沧源县生态和人文资源的全面考察资料载:“勐董河年均气温19.3℃。”在《景观资源表》“植物景观”中有“勐来董棕林”等记载,在“挺拔娟秀的百年董棕”里说:“……树冠如幌如伞,冠顶包叶如钢针,直刺青天,巨大的棕叶,……状似芭蕉扇;微风吹过,叶片抖动,沙沙作响,恰若孔雀开屏。高大的树干和油绿色巨大树冠使董棕特别显眼,棕叶婆娑,婀娜多姿;散生的董棕孑孑而立,别具特色。”结论是:“董棕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热带、亚热带风景林树种,……岩溶峭壁下斜坡地带成片的董棕林参差披拂,棕叶摇曳,与岩溶峭壁相映成趣,风景独具一格。”这是云南专家组考察后的共识和评价。这是笔者初进阿佤山工作时,眼球最受吸引的树,曾誉名为“美女树”。

佤山云海

  佤山云海  阿佤山位于思茅市西盟县,云海是西盟县阿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冬春时分,阿佤山夜间辐射强烈,低海拔河谷的暖气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导致了逆温层以下形成了厚厚的云海,覆盖着幽静的山谷。太阳出来后,云海变得绚丽迷人。中午时分,气温升高,这时云层开始急剧地翻滚、奔涌、群山、云海忽隐忽现,千万景象为一体。阿佤山云海自午夜形成一直到次日11时以后,才渐渐消散。一些峰尖刺破云层,突兀矗立于苍穹,像春笋出土,一个个小山帽游离于云海半截的山腰,偈舢板,荡漾于云海波涛之中。  阿佤山云海,变化多端,十分壮观。在勐坎观看佤山云海,别有一番景致。乳白色的云雾,有时像一层层轻纱覆盖着村寨,有时像海浪汹涌地拍打着岸边,有时像瀑布倾泻江河湖泊。

广允缅寺

广允缅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允缅寺坐落于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县城内勐懂大街的北侧。  广允缅寺又称为“学堂缅寺”(缅寺即佛寺),是小乘佛教的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寺院占地2200平方米,现存的主殿建于高0.5至1.5米的基座上,面阔14.8米、进深24.4米,为穿斗式木架结构,由一围廊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形五重檐亭阁组合而成。亭阁作重檐歇山顶,檐下装饰有斗拱,斗拱五重上跳,拱部雕刻有云纹。大殿作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第三层檐下侧面和后背形成殿堂四周的围廊。殿堂的门窗作有透雕装饰,梁枋门柱饰满了“金水图案”,技艺精湛,是傣族的传统工艺。大殿内并列有六根金柱,前面的梁柱上装饰有两条倒悬的木雕巨龙,盘旋在过厅入口的左右二柱上,使得殿堂显得更加辉煌华贵。殿堂内外墙壁上都绘有壁画,保存较为完好的是殿内墙壁的十幅壁画,共48平方米,内容是佛教故事以及当地的社会风俗人物画。作法大多是墨勾轮廓,再填色,风格和技巧与内地的明清作品相似。  广允缅寺据传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清政府调停耿马土司内讧、册封罕荣高为土司的时期,距今约有170多年。建筑风格较多地受到汉式建筑的影响,又保留了小乘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是汉式建筑外形与傣族寺院内部的有机结合,是汉傣文化交流的实证。(国家文物局)  地址: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大街北侧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沧源崖画

  介绍: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般绘制在垂直的石灰岩崖面上,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图像个体大者约0.3米,小者约0.05米不等。可辨认的图像1063个,包括人物、动物、房屋、道路、山洞、树木、太阳、舟船、手印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  交通:  位于临沧地区的沧源县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佤族村寨勐来乡  类型:古迹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883-2165919  开放时间:  08:00-18:00。  门票:  门票12人民币

千米国画长廊

  千米崖壁画长廊,因为远远望去酷似一幅浓黑重彩的中国山水国画,因此得名。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蜂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般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巨型壁画,描绘了古老大地的沧桑。  地址:临沧市沧源县佤族自治县沧源崖画谷风景旅游区内  类型:文化旅游区  开放时间:  08:00-18:00。  门票   门票13人民币

南滚和自然保护区

南滚和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滚和自然保护区位于沧源县西北部,面积约600多公顷。由于是热带雨林区,各种阔叶植物生长迅速,形成平衡的生态群落,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所。  珍稀动物有:金钱豹、亚洲象、孟加拉虎、金丝猴、长臂猿、大蟒、巨蜥等,珍禽有:绿孔雀、犀鸟、白鹇、锦鸡等。  沧源一带同湖北神农架一样也曾有过“野人”的传说,虽然至今没人能证实“野人”的存在,但这里确是一片神秘的土地。   

沧源司岗里景区

  司岗里”是佤族人民创作的许多关于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中最流行的一个。源于悠远、神秘的“司岗里”传说,是佤族的创世诗史,其含义为葫芦、山洞或孕育器的意思,所以沧源古时又称为“葫芦王地”,是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传说诞生的地方。  地址: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内  类型:乡村  开放时间:  08:00-18:00。  门票:  司岗里溶洞成人门票 50元

沧源佤山

  介绍:  沧源佤山位于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与缅甸接壤,是典型的佤族自然山水风情区。佤山碧绿苍翠,热带雨林苍茫,珍稀生物荟萃,珍禽异兽出没,孔雀大象穿梭,陡岩似刀砍斧劈,溶洞迷宫成群。佤族风情浓郁独特,服饰工艺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古朴丰厚,崖画文物闻名遐尔。    云南西双版纳

沧源天坑

  沧源天坑群位于沧源崖画谷风景区的半山腰,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为184米,深235米,被誉为云南第一大天坑。

藏龙谷落水洞

  落水洞位于藏龙谷景区。据说龙王子发怒用水淹没勐来峡谷后,这水越积越深,来到这就排不出去了,然后这又可爱又顽皮的龙王子就把这当作了他洗澡玩耍的地方,因为他实在贪玩,有一天感冒了,就重重地打了个震天动地的喷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一个喷嚏竟然打通了一个洞,洪水纷纷往这个洞里流下去,他吓了一大跳,急忙藏到了前面100多米处的那个溶洞里,7天7夜不敢出来,那个洞就称之为藏龙洞。后来,他看看四周好似没有什么动静,就跑到落水洞这里看个究竟,才发现原来他的喷涕竟然打通了一条7公里长的暗河,(顺着公路走7公里后,就可看到这条暗河的出水口),他非常高兴,又接着跑到这里嬉水玩耍了,所以又把这落水洞称之为龙宫,这座山谷则称之为藏龙谷,即藏龙谷景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班洪抗英纪念碑

班洪抗英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班洪抗英纪念碑  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民爱国抗英斗争的历史大事件,是祖国南疆边陲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光辉壮举。  1885年,英帝国主义占领缅甸以后,便将侵略魔爪伸向我阿佤山区,妄图沟通和扩大其在华长江流域一带的利益。  1900年,中英会勘滇缅界务时,英方蛮横无理地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的事实,将佤族人民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葫芦王“地置于滇缅边界南段未定界范围。因为班洪部落丰富的矿藏资源,英国觊觎已久,垂涎三尺,因而中英会勘滇缅界务时,英方坚决不承认班洪为中国领土。英帝的侵略野心,激起了佤族人民的极大义愤,受到了佤族人民坚决的抵制和-,就在中英第一次会勘时,英方一支武装准备经葫芦王地的班弄、班老、班洪入勐角董傣族土司地,班洪王胡玉山就坚决不让过,还让秘书写了一封信拿了一包鸡蛋让人交给英军,英军头目司格德见到鸡蛋和信后,得意洋洋。  谁知拆开信一看气得两眼都闭不下来。信上写着:“葫芦王地是中国的地方,你们不能来;如果敢来,我们就坚决打击!“看完信后,翻译又告诉他:“鸡蛋不是礼物,而是佤族叫客人滚蛋不准再来的信号“。司格德气得瞠目结舌,束手无策。后来,他只好带着官兵和勘界人员离开芒卡绕道孟定,同中方勘界委员刘万胜、陈灿等经耿马进入勐角董土司地扎营。  1900年2月,因司格德部下列敦等3人骑马到勐董赶集抢走永和佤族的黄果,并开枪打死卖黄果的佤民一事,激起了赶集的佤、傣等各族边民的无比愤怒,群起-,有两个英兵被愤怒的群众砍死。“黄果事件“爆发后,司格德发疯地派武装向勐董、永和进攻,沿路烧、杀、抢掠,许多傣族、佤族寨子毁于大火之中。  胡玉山得知“黄果事件“的消息后,立即派出武装守住勐角与班洪之间的翁丁大山。同时又派出-联合永和、绍兴、绍帕等部落共同抗击英军。最后英军-逃回缅甸,不敢再犯。  由于1900年“黄果事件“的失败,英国殖民者认识到佤族人民的厉害,无法用武力征服葫芦王的边民;然而他们又不甘心放弃对葫芦王地这块盛产银矿的宝地的侵吞。旋即传教搞文化侵略,但英国殖民者派遣的“传教士“被胡玉山抵制于葫芦王地之外,侵入葫芦王地征服佤族人的阴谋始终未遂。他们清楚地知道了这个葫芦王──胡玉山比坐山的老虎还厉害,不搞掉他,休想侵占葫芦王地的一寸土地,休想得到一块闪光的银矿。于是又绞尽脑汁施出了一个新的花招──收买软化胡玉山,可还是碰了一鼻子灰。最后他们培植亲英势力,派密探深入阿佤山腹地,测绘地形,勘探地质矿藏,窃运矿石标本,乃至派出军队,枪杀我佤胞,烧毁我边民村寨;继之,即明火执仗地肢解、强占我国边疆,掠夺我丰富的矿藏资源。  后来,班洪、班老人民坚决斗争和全国社会舆论支持,-当局才同英帝于1935年至1937年进行第二次滇缅南段边界会勘。在大量历史事实面前,英帝终于承认班洪地区是中国领土。1960年中缅两国友好顺利地解决了久悬不决的中缅边界问题,班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87年4月,班洪抗英纪念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还被列为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如今,我们佤山人民继承和发扬了先辈们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精神,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地领导及全国各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佤山的明天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勐来崖厦

  勐来崖厦  崖厦,顾名思义就是石头形成的大厦,根据考古学家1982年在这里发现的一些与原始社会有关的产物,如:石斧、石刀等,断定这里曾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部落居住地。后来考古学家们又发现在崖厦的这块空地上留有拜佛用的香炉碎片,断定崖厦也是佛教之圣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单甲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单甲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