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鹤壁 >> 山城区

山城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逐鹿中原,解放汤阴时与汤阴只有数里之遥的石林成为大后方,刘邓大军的指挥部就设在石林,在这里驻扎12天并召开了著名的“石林军事会议”的地方。  2017年1月,石林军事会议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逐鹿中原,解放汤阴时与汤阴只有数里之遥的石林成为大后方,刘邓大军的指挥部就设在石林,在这里驻扎12天并召开了著名的“石林军事会议”。  旅游开发  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2005-2010年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石林军事会议旧址”被列入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第4条线路———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主线的“中原解放战争战地游”,并被列入第一批重点建设的2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之一。  鹤壁市旅游局认真贯彻《2005—2010年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对“石林军事会议”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资源整合保护和开发。  为开发红色旅游,鹤壁市旅游局多次召开会议,就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与市内山水、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保护开发的草案。同时加强与同属“中原解放战争战地游”的线路的濮阳、平顶山等市旅游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相关旅游部门对红色旅游政策指向和资金动态,力促“中原解放战争战地游”线路尽快成型。  在鹤壁市山城区的石林镇,流传着很多关于刘邓大军的传说。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召开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指挥员会议(简称“石林会议”),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重大战略决策。此后不久,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重要转折期。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次会议,由于史料记载较少,一直以来鲜为人知。近年来,随着中央对红色旅游的高度重视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山城区政府积极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下大力气恢复了石林会议旧址,为鹤壁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鹤壁李家大院

鹤壁李家大院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鹤壁李家大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近500年,占地50余亩;5个并排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共有房屋1500余间,最高的建筑20余米;每个庭院里都设有哨卫楼、仆人院、柴院等。整个建筑群巍峨壮观,精雕细刻,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无不显示着当时主人的威严与尊贵。  从建筑时间上来说,它比山西的乔家大院还要早200多年;从建筑规模上看,在林林总总的北方古民居中,它的大气与张扬极为罕见。然而,身处闹市边缘的显赫与沧桑,决定了它的命运多舛。穿过历史的浮华云烟,如今,它的保护与开发、没落与消失,又面临着新的诸多机遇与严峻考验——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近500年,占地50余亩;5个并排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共有房屋1500余间,最高的建筑20余米;每个庭院里都设有哨卫楼、仆人院、柴院等。整个建筑群巍峨壮观,精雕细刻,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无不显示着当时主人的威严与尊贵。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被当地人称为“小故宫”的庞大古建筑群——李家大院,却落寞地屹立在城中村里,日益破败,一些老屋已坍塌过半,墙体裂缝,摇摇欲坠;部分房屋的主人搬迁入住新楼后,将其租赁给一些外地的拾荒者;散乱堆积的废品垃圾,与大院神秘久远的古韵难以合拍。

枫岭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  18公里处,占地面积470亩,  是鹤壁市唯一的一家集文化娱乐、花卉植物、动物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自1959年建园起,现已建成茗轩、福槛颐涟、丹心碧意、萤潭草坪、育龙谷水上乐园、地掷球广场、牡丹亭、壁画广场、鸟瞰亭、动物园、人工湖、芙蓉乐园、龙岗狮原等13个景点。枫岭公园松柏叠翠,百花争艳,浓荫覆盖,满目翠绿,鸟语花香,风光旖旎,景色宜人,多姿多彩,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此游览,年客流量40万人次。成为鹤壁市众多旅游景点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景点位置  河南省鹤壁山城区山城路  

鹤壁白龙庙

鹤壁白龙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龙庙因盛传白龙降瑞雨而成为当地历代百姓祭祀求雨的圣地。此处水势多变,缓急无常,形成白龙飞瀑、白龙潭、白龙洞、白龙温泉、雷鸣滩等奇观。景区山青林翠,绿水飞雪,处处古迹,步步胜景,集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的人文遗址于一处,令人留连忘返。   

鹿楼冶铁遗址

鹿楼冶铁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鹤壁铸造铁农具的冶铁遗址,位于故县村的西北约0.5公里的小河南岸,由煤矿到电厂的铁路从中穿过。1 960年7月间在此进行了首次调查,并命名为鹿楼汉代冶铁遗址。  该遗址距鹿楼村1公里,但距故县村不足200米。据调查故县村是处分布大量战国到汉代以后陶片、瓦片和砖块的居落遗址,此地曾是古代的城址。据《汤阴县志》记载,故县村在隋、唐时曾设过县卿。更为重要的是,在冶铁遗址出土几件陶量残块,上有“行谷城”三字印文,可知故县村早在战国时是魏国的县邑之一,所以该冶铁遗址是“行谷城”的组成部分。  该遗址是战国到汉代的以冶铸铁农具和工具为主的冶铁作坊。遗址总面积2268。平方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盘石头水库

  千鹤湖(盘石头水库)于市区西北部20公里处的大河涧乡境内,是淇河中游一个国家级中型水库,1998年开始兴建,预计2004年建成。建成后,水库总库容量为6亿多立方米,聚水面积达13平方公里,将形成“碧波映晚照,高峡出平湖”的优美画卷,库区四周千峰竟秀,万壑峥嵘,奇山怪石,钟乳洞,深潭随处可见,似北国漓江,是游人消夏避暑游览观光的佳处。  仙鹤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有形似鸡冠而得名的秀峰鸡冠山,该山以奇险著称。山势绝壁突出,胜似刀削,山路难攀,有“小华山”之称,是游客探险寻幽的理想去处,有建成于隋唐时期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依山临水修筑在悬崖峭壁之中,地势险要,风光独特,该塔为四角楼阁式建筑,造型古朴典雅具有极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淇河之水顺流东去。形成了绵长5公里的寨子郊大峡谷,峡谷两岸峭壁直立,谷内泉水潺潺,瀑布鳞鳞,树木参天,溪水清沏,风光格外宜人,是游人休闲渡假的理想去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浚县兴国寺

浚县兴国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岁了。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兴国寺犹如隐居的高士,深沉清寂。    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韵、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林立的庙宇道观给大伾山增添了几多神秘。我走在清晨雾霭的山间,感受着独自行走的乐趣。和大伾山古庙会的喧嚷相比,今日归于沉寂的山林是沉静的。我正与那些零星的游客一同走进这早春的大伾山画卷……    拜访太平兴国寺    沿着大伾山东侧半山腰的砖铺山路,你可看到背倚山崖、坐西面东的太平兴国寺。高高台阶上的兴国寺山门,面阔三间,红漆木门,为清代建筑,据说是地藏殿改造的。红色匾额上为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的寺名“太平兴国寺”。山门内供奉着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以祈求风调雨顺。房内墙壁上还镶嵌有重修寺院的碑刻。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洞、“晴雨表”朝阳洞等。    过山门,即为弥勒殿。殿内弥勒佛正端坐于莲花宝座上,笑眯眯地迎接着众人。门口的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向世人传递着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智慧。    兴国寺僧人们说,弥勒殿是太平兴国寺旧有的山门。那时,人们一进兴国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笑眯眯的弥勒佛。关于弥勒佛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传说。在唐末五代,有个 “布袋和尚”,身材矮胖,腹肚滚圆,笑口常开。他从小父母双亡,后入寺为僧。平时的他珍惜每粒粮食,烧火做饭时见稻谷、豆子便捡进布袋里,遇到欠收的年月,便用积攒的粮食施舍饥民。百姓常见他挑着布袋,四处化缘,因此都叫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行为无常,且能预知阴晴。天要下雨时,他穿双湿鞋;天旱时,穿着木拖鞋。在行将圆寂之际,布袋和尚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念毕,便安然入寂。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神秘兮兮的布袋和尚,竟是弥勒佛转世。后来,寺院里就开始供奉弥勒佛了。    作为兴国寺主要建筑之一的大雄宝殿内原有一木雕佛龛,佛龛内供奉着明代所塑的释迦牟尼“堆沙像”。堆沙像与木雕佛龛雕工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惜在1965年“四清”运动中被毁坏了。如今殿内供奉着三世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大伾山上有洞穴8处,兴国寺内集中了两处——凿于民国初年的观音洞和明代的朝阳洞。朝阳洞位于观音洞的北边,因朝阳而得名,又名紫阳洞。朝阳洞是大伾山上最大的凿洞,券形顶,洞深4.1米,宽3.46米,高2.5米,洞内塑有三尊佛像及十八罗汉。据说,天将雨时,洞内四壁便会有水渗出,天将放晴时,洞内又先干,是天然的“晴雨表”。    宋太宗结缘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的始建年代,已无可考。如今院内有一通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石碑,为《敕赐太平兴国寺记》碑。因年深日久、风吹雨淋,碑文已模糊不清,仅有三分之一的字迹可辨。也许是因为字迹漫漶不清的缘故,此方碑刻在《天书地字》以及清代熊象阶的《浚县金石录》里,均未收录。据浚县文化界人士傅文庆先生介绍,碑文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有寺无号,众僧人呈报朝廷,北宋皇帝赵光义钦赐寺号的过程。对此方碑文研究颇深的傅文庆先生向记者介绍说,跳过辨别不清的字迹,依然可以从中得知,太平兴国寺自晚唐五代十国,就已经存在。太平兴国寺在唐代还不叫寺,而叫庵,后为兴国寺,直到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赐封“太平兴国寺”,并立此碑铭记。五代十国时的浚县,战事频仍,太平兴国寺也因此屡次废停。在天成、乾佑、广顺年间太平兴国寺得到数次修复。    太平兴国寺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年号赐封的寺庙。北宋皇帝赵光义与太平兴国寺有何不解之缘,令他以自己的年号赐封这座古寺庙?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当年赵光义闯幽州,被敌兵追杀,赵光义身负重伤,逃到黄河岸边,却无舟渡河(当时黄河还未改道)。身负重伤的赵光义,前有滔滔黄河,后有敌兵追杀,可谓命悬一线。这时,兴国寺僧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救回寺内,轮流照顾,每天替他上药治疗。在太平寺僧人的精心照料下,赵光义的伤势很快痊愈了。为送赵光义过河,僧人历尽周折找到在河上靠捕鱼为生的父女俩。深受战乱之苦的父女俩听说大宋元帅要渡河,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父女俩划着小船载元帅过河,由于水急,被金兵发现,金兵乱箭射向小船,老渔翁身中数箭,在他奄奄一息时,不忘叮嘱女儿一定将赵元帅送向对岸。渔姑忍着丧父之痛,划动双桨终于将赵光义送出虎口。后来,赵光义登基做了皇帝,当听到大伾山僧人呈报有寺无号时,他不忘当年救命之恩,就用自己的年号封该寺为太平兴国寺,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立碑《敕赐太平兴国寺记》,以示对这段经历的纪念。太平兴国寺自此著名。    太平兴国寺佛教文化    太平兴国寺住持源杰法师、浚县宗教局局长刘宏亮兴致颇高地同记者谈起了兴国寺的佛教文化。    据刘宏亮介绍,早期的太平兴国寺内的佛事活动是很有规律的,僧尼们每天早课、晚课约需4个小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兴国寺内,还会鸣华严钟108响,以示去掉108种烦恼。在旧社会,僧尼们除了平日的佛事活动和佛教节日有隆重的纪念活动外,遇民间丧葬或周年纪念,也会受邀请,前去诵经。上世纪60年代,因“四清”和“0”运动的破坏,太平兴国寺连遭劫难,佛教徒被当做“牛鬼蛇神”,进行批斗、抄家,太平兴国寺内的宗教活动也-停止。直到1986年,才恢复开放了太平兴国寺佛教活动场所。太平兴国寺是近代河南省开放最早的一座寺院。    曾住皇家寺院开封相国寺的源杰法师,是太平兴国寺的现任住持。源杰法师的到来,犹如一股清泉,为太平兴国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寺院的佛事活动最终步入正轨。他说,兴国寺内正规的佛事活动能够充分展示佛教文化的内涵。太平兴国寺历史上佛教音乐的演奏,其乐谱价值极高,甚至高于中原其他寺院的乐谱。他说,若非有着一定的规模与影响,一般的寺庙是不具备组成乐团的条件的。在河南,除了开封相国寺、新密超化寺这两座皇家寺院,就只有浚县的太平兴国寺有着演奏佛教音乐的历史了。    然而,由于太平兴国寺内老僧人的年龄大了,寺内的佛教音乐如今已无法正常演出。源杰法师曾于2008年成功申报了开封相国寺佛乐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说,尽快补救与继承浚县太平兴国寺佛教音乐是当务之急,对于文化的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音乐主要用于佛事和道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十分关心僧尼艺人,为抢救、挖掘寺院音乐,做了不少工作。1957年浚县僧人作为安阳地区佛教音乐团(当时浚县为安阳管辖),在郑州举行的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演出了《六句赞》、《风如松》等节目,获得了优秀演出奖,当时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还录了音。源杰法师到浚县太平兴国寺做住持以来,一直为兴国寺的佛教音乐的恢复工作忙碌奔波。他曾找到浚县广播电视局局长,找到安阳电台,但都未能找到当时表演的录音。幸好还有乐谱留存于世!    吹打乐曾是太平兴国寺僧尼的专长。吹打乐的乐谱是工尺谱,唱名是:上一五六反工车。高音称“尖”音,低音称“塌音”。在过去,大多数僧尼青壮年时就出家,出家后,他们首先要学的就是音乐,即吹打乐器。吹奏乐器有管、笙、笛;打击乐器有鼓、锣、镲、铃等。演奏的曲名是:《锁南枝尾》、《吾今悲叹》、《小青羊》、《柳汉烟》、《小开门》、《曹溪水》、《五声佛》、《三皈赞》、《刀兵偈》、《六句赞》、《风如松》、《因缘咒》、《骷髅真言》等。    当时的浚县僧人有文武之分,文僧主要念经、奏乐;武僧主要练武、掌握杂耍技艺。在旧社会每逢节日或遇民丧,他们就要在沿途或场地上表演各类节目,称为“玩钹”。在场地上表演称“场钹”;在沿途边走边玩称“路钹”。“玩路钹”配合音乐吹奏,具有民间社火晚会的形式,显示出古代杂耍的特点,又独具宗教艺术的特色。这种古老独特的艺术活动,一直掌握在僧人手中延续下来。他们的活动区域,除浚县城乡外,还延伸到滑县、内黄、汤阴、淇县、卫辉、延津、封丘、长垣等周边县市,“玩钹”的声誉就这样随着僧人的足迹,被广大群众传颂开来。    僧人称“玩路钹”为“武功”,它的架式,无论是趟腿、出手,还是身段,都显示出少林的武术风格。在过去,“玩路钹”的乐手们都身披袈裟,衣冠楚楚,肃然吹奏,分两队鱼贯而行,当中表演者着短衣僧服、长白袜、云鞋,极富唐人风度。在表演过程中,他们全听凭手鼓的鼓点。在“路钹”技艺领域中,糅合了气功、魔术、武功等成分。其节目内容主要有:玩飞钹、玩飞刀、玩飞弹、耍盘子、玩水绳、玩火绳等,身段架式包括有:苏秦背剑、奎星举斗、孤树盘根、张飞骗马、凤凰夺卧、狮子摆尾、黑狗窜裆、怀中捧月等。这些节目,有的日间表演,有的夜间表演,但都要在佛教乐队的演奏中进行表演,并在每个节目演出前,先说一段禅语,大多是旧诗或是七言、五言的韵词。比如,玩钹时会念:“小小烧叉一块铜,能工巧匠来造成。今日流落我的手,玩个四面不透风”;再比如,玩飞弹时会念:“小小飞弹是绣球,飞到天空游一游。佛祖面前行个礼,变成宝珠上我头。”    最后,刘宏亮局长不无惋惜地说,这些杂耍技艺,浚县僧人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后来,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僧人都加入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放弃了基本功的训练与艺术活动的表演,这些杂耍活动也就中断了。    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    在晚唐,战事频仍,人们渴望和平、安宁的愿望迫切。大伾山兴国寺后方的崖壁上,就留有洪经纶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拜访大石佛后留下的题记,是大伾山上保存最早的铭文。铭文为:“登于大伾,禹所经过,顶凸坤仪,根压洪河,天生忠良,济物弘多,山灵河神,俾环海戢戈。唐建中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敕魏博成德幽州等道、黜陟使谏议大夫。”表达了洪经纶愿刀枪入库、四海安定的良好心愿。由于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然而,洪经纶误罢田悦兵,招致后来的兵变,从而被免职(据《旧唐书·洪经纶传》)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国运衰微的晚唐,要想安定和平,简直是痴人说梦。旁边一方《魏博将校勒功铭》,记载了唐朝历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李希烈叛乱事件,与洪经纶的题记仅仅相隔四年。文中记载:平叛胜利后,将士们在大伾山下洗兵刷马,效仿昔日“马援南征,建标于铜柱;窦宪北伐,勒石于燕然”。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摩崖石刻在太平兴国寺后方崖壁上分布着,默默诉说着历史的跌宕起伏、风云变幻。    兴国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大伾山

大伾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  景区内现有佛道建筑9处,亭台楼阁、寺庙宫观遍布两山。北魏的天宁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楼而闻名遐迩。大石佛高22.29米,已1600余年,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艺术、历史政治等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惊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宝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艺术的精典之作。道教的圣地碧霞宫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构造精美,万仙客用悬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记载的神仙人物3千余位成为集中国官方与民间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艺术殿堂。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和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宗教文化在中原传播、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庙会,长达月余,朝拜者蜂涌而至,人如潮涌,热潮日达20万人,为宗教文化和经济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  浚县是与郑州市一起,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县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它与城区联为一体,交通便利,吃住方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经成为一处假日旅游,观光览胜的好去处。先后接待了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年客流量达200余万人次。2002年通过国际ISO9001和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如果您到大伾山风景区旅游观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会使您回味无穷,留恋忘返,优美的山顶风光又会使您如入仙境,飘飘欲仙。  历史上,有十几位帝王将相亲临大伾山,一旦您踏入山门,您就会感受到充盈于山山石石之间的王者之气。在草丛石径中,说不定,一不留神就会踩上某一位皇帝当年留下的足迹。大伾山又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无数历史名人或登临高歌,或赋诗摩崖。千百年来,有王维、范成大、王阳明等二十多位著名诗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名人大家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大伾山的文化品位,并为其赋予了永久的魅力。  景区内现有佛道建筑9处,亭台楼阁、寺庙宫观遍布两山。北魏的天宁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楼而闻名遐迩。大石佛高22.29米,已1600余年,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艺术、历史政治等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惊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宝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艺术的精典之作。道教的圣地碧霞宫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构造精美,万仙客用悬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记载的神仙人物3千余位成为集中国官方与民间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艺术殿堂。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和一幅幅历史画卷,再现了宗教文化在中原传播、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庙会,长达月余,朝拜者蜂涌而至,人如潮涌,热潮日达20万人,为宗教文化和经济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  大伾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大伾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来吧,朋友们,大伾山将敞开胸怀,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安全的游览秩序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地址:鹤壁市浚县城东  类型:山古迹寺庙道观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5小时  电话:0392-5530283  官方网站:http://www.dapishan.net/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大伾山60元,浮丘山30元。  信息来源:浚县政府门户网站大伾山 大伾山   信息来源:浚县政府门户网站

淇县云梦山

淇县云梦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梦山引,又名青岩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十五公里。属太行山脉,主峰海拔577米,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泉水潺潺,百花争艳,素有“青岩表仙境之胜”之称。自古以来就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  河南淇县云梦山,云梦山,又名青岩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十五公里。属太行山脉,主峰海拔577米,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泉水潺潺,百花争艳,素有“青岩表仙境之胜”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现存鬼谷洞、太阳洞、孙膑洞、庞涓洞、孙膑墓、舍身台、鬼谷墟、演兵岭、天书崖、玉帝殿、三清殿、南北桃园等主要景点五十多处、有全国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鬼谷子”兵书。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济,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隐居多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0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战士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故闻名遐迩。云梦山  云梦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部,新乡市卫辉东部交界有一云梦山,为国家4A级景区。京广铁路、京港高铁、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均途经淇县。北距安阳市58公里,南距郑州市120公里、新乡市42公里。是以东周时期战国时代军事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1984年成立云梦山景区管理处,正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建设。淇县古称朝歌,曾为殷商王朝末四代帝都和西周时卫国国都,有着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来,文物旅游局以“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开发、建设、宣传、推介、管理淇县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战-事文化为主题的云梦山景区,以人类始祖女娲文化为灵魂的古灵山景区,以殷商文化为主线的朝阳寺景区,其中云梦山景区被国家评定为4A级景区,景区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旅游景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十佳魅力景区”等殊荣。云梦山风景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云梦山由主景区-战国古军庠、上圣古庙及云梦五里鬼谷大峡谷游览区、云梦大草原游览区三部分组成,面积约26平方公里。景区以景色壮美、文化内涵丰富著称,被称为“青岩仙境”。战国古军庠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隐居授徒之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确定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基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名人志士,由此出山,叱咤风云,演绎了一部春秋战国史;云梦大草原是太行山脉中极为罕见的山顶草原,起伏舒缓,空旷开阔云梦山  ,春季桃花烂漫,夏季绿草如茵,秋季一片金黄。  景区内山、泉、洞、谷浑然天成,奇山、秀泉、妙洞、幽谷,加之壮观的高山草原风光,与人文景观“中华第一古军校”巧妙结合,形成云梦山景区的独特魅力。云梦山向社会开放后,先后建立了电瓶车、高空吊桥、“三十六计”文化步道等游览设施;每年举办云梦草原风情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1994年、2001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鬼谷子文化研讨会,并成立了中国鬼谷子文化研究会,成为全国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主要景观有纪念性建筑鬼谷祠、鬼谷墟、舍身台、映瑞门、水帘洞、仙牛洞、孙膑洞、庞涓洞、毛遂洞、王老圣母洞、千佛洞、九龙柏、太阳洞、月亮洞、古佛洞、观音洞、0洞、青龙泉、仙泉、鬼谷井、映瑞池、五里井、一线飞瀑、清溪、五里鬼谷、百兽壁、天书崖、魔壁、演兵岭、八卦阵、蟠龙阵、剑秀峰、青龙背、云梦大草原等100余处。有全国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摩崖题记“鬼谷子”兵书。  云梦山自古以来就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济,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隐居多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0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战士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故闻名遐迩。云梦山自然景观优美,文化遗迹丰厚。云梦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厚。既有纣王墓、摘心台、三仁祠、仙人梯、卫国古城墙、鬼谷洞、孙膑洞、舍身崖、军坛、将坛等殷商文化和战国文化遗迹,又有灵山寺、朝阳寺、青岩绝石窟、清凉庵、玉帝殿、三清殿等道教佛教文化古寺院,是集旅游观光、学术研究、寻根朝拜、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好去处。  地址:鹤壁市淇县009县道  类型:峡谷洞穴山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4-5小时  电话:0392-7728191;0392-728461  官方网站:http://www.qxym.com/index.asp  开放时间:  7:00-19: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75.0元

淇县古灵山

淇县古灵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河南淇县古灵山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女娲修真处,可游览面积25平方公里,由主景区、朝阳寺、清凉庵、灵湖、铜顶、凉水泉清代古民居石头城六大版块组成。现有景点130多处。相传,人类始母—女娲在古灵山炼石补天,捏土造人,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古灵山景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山水景观交织一起,成为休闲度假、登山探险、祭祖朝拜的游览胜地。  古灵山景区位于淇县(朝歌,纣王皇都)城西15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是女娲修真处、纣王降香处、《封神榜》故事发生地。  淇县古灵山(5张)主题文化是女娲文化和殷商文化。主要由六大游览版块组成:纣王降香处——女娲宫主景区,纣王采暖行宫——朝阳寺,纣王避暑行宫——清凉庵,清代古民居石头城——凉水泉,天下第一铜顶,佛教圣地——灵光阁,现存有主要景点有:女娲宫、女娲峰、女娲池、太公湖、玉带河、醒目泉、古佛洞、补天阁、灵峰、财神沟、龙潭峡等2百余处,自古就有“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的美誉。  古灵山自古就是群仙聚汇的风水宝地,始建于殷商时期,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人祖女娲修真处。南北朝梁普通年间,由曾出任京城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在此修行。唐永微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灵山寺长老法一到长安垂询佛事,唐开元年间,灵山寺又得以重修。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500余亩,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寺西侧有女娲宫,相传是纣王降香的地方。  明代嘉靖年间淇县县令于慧题写了灵山十景:“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经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明崇祯时监察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诗曰:“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  古灵山组成  女娲峰、古佛洞、女娲宫、玉带河、黑龙潭、大佛殿、观音洞、卧虎洞、清凉奄、朝阳寺等主要景点60多个。雄浑秀丽的山水景色与千年古迹、优美传说融为一体,构成了这一独特的旅游胜地,是人们观光、朝拜、探险的好地方。  主要景观  有灵山、龙山、虎山、尖山、女娲峰、孕育峰、观音显圣、双剑横秋、金龟攀壁、骆驼峰、眼睛圣母像、窃窃私语、神仙对弈、灵猴石像、情人石、九龙峡、财神沟、清凉沟(碾沟)、灵峪、女娲宫、盘古殿、古佛洞、娲皇洞、观音洞、0洞、黑龙洞、滴水洞、灵山泉、醒目泉、黑龙泉、饮马泉、涤心泉、灵湖、太公湖、黑龙潭、玉带河、千年古柏、梨花坡、群峰耸翠、灵光阁、夫妻柿树、灵山金顶等80余个。景区内每年7~8月举办古灵山女娲文化暨山水旅游节;10~11月举办女娲万人朝拜盛会;已举办了首届女娲文00化研讨会。  地理位置  古灵山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西北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均经淇县。距鹤壁市中心约15公里。  地址:鹤壁市淇县县城西北部  类型:山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392-7283836  官方网站:http://www.qxgls.com/gls/index.html  开放时间:  9:00-17:30。  门票信息:  成人票40元,学生凭证半价。

浮丘山

  浮丘山与大丕山相望,绰约多姿,妙景无穷,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山上,目前有国保级文物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千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石雕艺术珍品,明代建起的碧霞宫,大气恢弘,为明代建筑艺术佳作。系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宫中供奉泰山神碧霞元君而扬名四方。自明嘉靖年间以来,以朝拜碧霞元君而形成的每年的正月古庙会声势浩如汪洋,一日可达数十万人有余。位居我国华北四大古庙会之冠。小姑山与浚县古城偎依相连,山上有城,城中有山,“十里城池半入山”,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依然显示着古城的风貌。卫水河到了这里被一分为二,如同两条玉带,蜿蜓而来,飘逸而去,为风景区凭添了许多灵秀之气。河上古桥飞架,岸边杨柳依依,两河之间有琵琶形小岛,浓阴如盖,岛上河边,几多情韵。  浮丘山高l0l米,坐落面积约150平方米。西环卫水,东峙伾峰,南毗旷野,北负古城,形势壮丽,气象峥嵘,“岁寒双秀”,“八景”列名。千佛寺、碧霞宫、文昌阁、观澜亭……不是“深山隐古刹”,而是“古刹隐青峰”。  浮丘山不仅文物古迹荟萃,而且地理形势优胜。它所焕发的魅力,吸引着远近游人,四时不绝于道。1963年郭沫若同志对浮丘山文物古迹的价值作了肯定,并亲笔致函。提出保护意见。  烈士陵园:浮丘山东侧有一条青石盘路,宽约5米,陡坡处有“七盘二十一蹬石阶”,攀过石阶向左,便是浚县烈士陵园。陵园坐南向北,总面积约4500平方米。浚县人民为了缅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死难烈土。于1963年兴建烈士陵园,先后将安葬在全县各地烈士遗骸迁葬于内,让他们的英灵同这座秀丽的名山胜迹万古留存,永远给人们以教育和启迪。  出烈士陵园身西南沿一条砖砌人行道,即到碧霞宫。  碧霞宫踞浮丘山南端之最高峰,坐北向南,是一处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建筑宏伟,保护良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俗称奶奶庙。碧霞元君为道教所奉之神,名氏不可考,“碧霞元君”乃其封号。碧霞宫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后又经清代顺治、康熙、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年间扩建、重建,始具现代规模。碧霞宫以南北轴线为中心,两廊对称,前后三个院落,殿宇80余问,总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是一处规模完整、保护良好的古建筑群。  山门之前是广场,广场的南端有戏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朝北,与山门遥遥相对。  走过山门,便是前院,两侧有钟、鼓二楼。院中有长方形莲池。莲池架石券拱桥一座。一条甬道直达二门。  二门有三个。上面各建门楼一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修,顶棚全用木架堆成,结构复杂,形式奇绝。门楼内外各嵌一横匣,前书“贻尔多福”,后书“群生系命”。  走过二门到中院,院落宏宽,古柏苍翠,碑碣林立。两廊各7间,中5间为阎君殿,原有十殿阎王,及“阴司报应”等塑像,相貌威严。东廊南梢间为三曹官。北梢间是罗祖,西廊南梢间包公庙,北梢间财神,紧接两廊,又各建有三间陪殿,东为子孙殿,西为眼光殿。  大殿是碧霞宫的主体建筑,由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加回廊式后殿组成,均用琉璃瓦覆顶,四周回廊。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殿内有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均为神话中西王母之高徒。拜殿的明间和两次间各开四扇通楣条棂格扇门,两梢间上木雕透棂窗,花卉鸟兽,图案精致。左窗嵌有“光映西池”字样。  檐下垂拢,玲珑剔透,上绘“二十四孝图”及“子路问津”、“河马负图”、“女娟补天”等画。殿内雕梁画栋,绘有“进姐己”、“访姜尚”以及取材于古诗、生活、器物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画共有30余种,真是琳琅满目。殿正脊当中装有一个“铜宝瓶”,年久不锈,金光闪烁,人称“风磨铜宝葫芦”。后殿内有三座砖雕莲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一座,木橱透雕龙、凤、花卉,极其精致,橱内各塑有一尊女神,中间一尊神像号为碧霞元君,她是碧霞宫的主宰。三尊各有风格,中间表情“宽厚”、左侧神采“仁慈”、右侧目光“爽直”。金冠黄袍,端坐执圭。  碧霞宫的最后一处院落为寝宫,共有三座高楼,东西配楼各3间,均为前廊硬山顶,中间为碧霞元君寝宫楼。寝宫楼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面阔五间,三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楼。楼分两层,上下均有走廊可绕一圈。登楼远眺,心旷神怡。楼上一暖阁内有木质碧霞元君睡像一座,人称“睡奶奶”。  千佛洞与千佛寺:碧霞宫之北有一突起的小山头,平顶削壁,高约4米,南北略长,人称“山上之山”。其西壁并排有两个石窟,南窟即千佛洞。券形洞口高150厘米,上额刻“佛国”二字,下面刻有六个巴思巴文,洞高250厘米,穹隆顶,饰有藻井,进深3米,窟内四壁造像990余个,最高的约2米,最小的只有4厘米,大部分已无头。  洞口内前有大唐永隆元年(680年)、开耀二年(682年)、永淳二年(683年)、如意元年(692年)等时期的题记。石开凿于盛唐时期。北窟洞口高150厘米,阔3米,进深170米,穹窿顶,饰有藻井。窟内雕有大小佛像120余尊,都已无头,洞内壁上刊有宋代嘉祐年间,明代成化年间题记。这是两个石窟中最晚的题记。  小山头的南、北、西三面凿有很多佛龛,多为唐代造像。有元、明、清各代题记,均有一定的书法价值。  千佛洞石造像虽大部分残损,但它还保留着盛唐时期的石刻艺术作品,是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寺与千佛洞紧邻,寺以千佛洞得名,《河朔访古录》载:“千佛寺始建失考。寺内有石崖,高丈余,上建阁以祀真武。崖下凿洞二,并大小佛像身躯,而所谓千佛洞也”。于此可知建寺当在凿窟之后。  千佛寺现存建筑有水陆殿七间,十八罗汉殿五间,两廊各五间,过去曾作校舍用,已非佛寺面目。院内有桧柏一棵,高约4丈,围粗7尺余,枝叶茂盛,据测,有千年之久。  景点位置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三兴康乐村

三兴康乐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三兴集团淇滨康乐村地处豫北明珠鹤壁市。2A级国家风景区。它南依悠悠淇水,西靠巍巍太行,四季气候宜人,周围名胜星罗密布(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大丕山名胜风景区、天然太极图等)。它交通便利,毗邻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距首都北京仅需六个小时车程,距省会郑州仅需二个小时,极其优越的条件为三兴集团淇滨康乐村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兴集团淇滨康乐村隶属于鹤煤集团公司。2002年被河南省旅游局评定为河南省旅游景区。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该景区实用总面积400余亩,依鹤壁市特有的地貌---丘陵地带而建,整体西高东低,呈阶梯形式。2平方公里内无工厂噪声或其他污染排放源,周围阡陌交错,一派田园自然景象。是喧嚣都市中难得的一方清静之地。目前康乐村是我市乃至周边地区唯一一所大型娱乐场所,是一所集休闲、娱乐、度假、餐饮、温泉、会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度假景区。  目前景区下辖有水上主题公园、温泉洗浴中心、蒙古包、花卉中心、斗狗中心、宾馆、酒店、日本民居、健身中心等多种娱乐设施。三兴康乐村真诚欢迎您的到来!      景点位置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  

五岩山

  五岩山,又名苏门山,位于市中心西北10公里,为牟山一余脉。因山有五谷五峰,故曰五岩。山势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1.5公里,群峰环绕,岩石峥嵘,至高点海拔574.9米。  五岩山古有两观一寺,南为五岩寺,北为栖霞观,下为葆光观,是佛教道教圣地,均焚于战火。现当地百姓自发在原址复建,成为周围市县群众的游览胜地。  山谷尽处绝壁之上有孙真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逊)洞。洞内有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刻造孙真人像石座,今又塑其像于上。洞顶侧有宋崇宁元年(公元11O2年)石刻题字、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摩崖一方等。进洞10米处有一溶洞,大如室,顶高数丈,洞顶钟乳石似虎似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洞壁细水渗流,呈点点小泉,被视为神水医治百病。洞尽头有一桃形巨石,晶莹剔透。  山谷北侧绝壁上,有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公元542年)至武定七年(公元549年)依山而凿之石窟,其窟龛、造像、0狮子、题记等,体现了南北朝晚期艺术造像风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了姬家山乡,不到五岩山孙思邈隐居地“药王洞”去看看,那可是件很可惜的事。药王孙思邈和他隐居的“药王洞”,不仅是当地人最津津乐道的事,也深深的影响到了当地人的生活。  五岩山因山有五谷,突起五峰而得名。然而五岩山的扬名,却不仅仅因为这里秀美的风景,更因为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据史书记载,隋末唐初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曾隐居此地,采药炼丹,著书立说,在当地留下了许多美好故事和人文佳话,至今还有30多处药王遗迹遗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思邈隐居地“药王洞”。  进入五岩山山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孙思邈的一尊石像,仙然飘逸迎客来。遥遥望去,药王殿于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在半山腰傲然挺立,彰显着神秘、神奇。山路陡峭,从山底盘旋而上,峰回路转处,总能引得人们一声惊呼,如放映的风光幻影片,不同美景一一跳跃眼前。置身其中,令人心胸开阔,好不惬意。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当地政府对五岩山风景区进行了重新修建,药王殿气势宏伟。石雕百虎像,个个栩栩如生,虎虎生威,100个老虎100种形态。石刻百草图,将100种草药的用途作了简单的介绍,叫人看了,增长对草药的了解和认识。还有这个刚刚修建而成的百步阶,又叫百步套,共有101阶台阶。  五岩山风景区管理人员:“根据孙思邈活101岁修的这个台阶。”  拾阶而上,五岩山至高处就是孙思邈隐居地  “药王洞”所在,传为当年孙思邈隐居时栖身之所。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著有医药典籍《千金方》、《千金翼方》等,流传后世。  五岩山风景区管理人员:“洞的全程是5000多米,现在我们已经开发400多米。”  “药王洞”内,彩石斑驳,钟乳突兀,千姿百态,光怪陆离。“药王洞”外百米处,有一处滴水岩,常年滴水,形成钟乳石,岩壁形状如瀑布,积水沿石壁下流,有的地方如一根丝线,垂直而下,有的地方如断了线的珍珠,滴滴答答,落地有声。站在滴水岩下,阵阵清凉清爽扑面而来。如此奇异美景,难怪让游历了大好河山,寻找名贵中草药的“药王”孙思邈,来到此地就挪不动了脚步,停留了下来呢!  五岩山风景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璀璨的历史文化景观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建设中的五岩山景区共分中医药文化游览区、自然风景游览区和宗教观光区。  目前,景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通往景区长近5公里的道路已铺成水泥路面;引水上山工程解决了景区用水问题;景区停车场、水冲式厕所等配套工程也已完工,具备了大规模接待游客的条件。另外,在姬家山乡境内还有黄庙沟原始次森林、东齐滴水岩地质公园、蒋家顶盘龙寺等多处旅游景点,当地政府都加强了对这些地方的开发和建设,全面提升了旅游品位。同时,这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带动了特色饮食、纪念品销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又增加了一项可靠的收入。   地址: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  类型:洞穴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00      鹤壁五岩山景区成人票 门市价¥30   姬家山乡  鹤壁市郊区辖乡。1985年建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15公里。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施家沟、狐尾沟、黄庙沟、西顶、东齐、张家沟、石门、土门、蒋家顶、高洞沟、张瀼沟、娄家沟、姬家山村、崔村沟、沙锅窑15个村委会。矿藏有煤、白云岩、石灰岩等。乡镇企业主产原煤、金属镁、羊毛衫等,其中羊毛衫远销国外。农业主产谷子、红薯、小麦。.…… 详细++

浚县碧霞宫

浚县碧霞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宫座北向南,87间殿宇、楼阁以南北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组成三个院落,中轴线上有戏楼、万物资始坊、硬山顶山门、四阿顶二门、卷棚歇山与悬山顶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檐歇山顶的寝楼。碧霞宫正殿是碧霞宫主体建筑,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殿建在2米高的月台上,两边各有垂带式十蹬踏步,供上下月台,正中石雕盘龙御路,上雕"二龙戏珠"。大殿为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后殿组合式建筑,顶覆绿琉璃瓦,飞檐挑角。面阔5间,进深7间,前为拜殿,檐向外伸出1.5米有余,有斗拱。后为正殿。拜殿前左右两窗透雕松枝仙鹤、葡萄及八仙器物图案,东窗雕"灵镇东岱",西窗雕"光映西池"行书大字,前垂拢上彩绘"二十四孝图",精雕龙凤图案。内外雕梁画栋,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画30余种,大殿两山外墙绘有"八仙图"、"十二美女侍乐图"。后殿正脊当中装有一个"铜宝瓶",高2.5米,围3米,人称"风磨铜宝胡芦"。后殿内并排3座砖雕莲台,中间为碧霞元君,系碧霞宫主宰,左右两尊分别是佩霞元君、紫霞元君。寝宫楼为碧霞元君寝楼。位于一平台上,台高1.8米,建于清顺治三年(1846年),清、民国时期多有修复,1987年落架大修。面阔五间,进深3间,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飞檐挑角,上饰仙人、飞鱼、海马等。楼分两层,上下均有走廊环绕,廊下为木圆柱支撑,故又称"转角楼"。楼下内壁上绘元君灵应图,墨线勾勒,单色平涂;楼上暖阁内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躯,俗称"睡奶奶"。西壁上绘元君出巡图,龙辇勒勒,彩云涌动,仪仗先导,凤凰翻飞。东壁绘元君回銮图,坤仪万庄,祥瑞笼罩,一派太平景象。登楼东望大伾山,仙境飘缈;西瞰卫水,玉带逶迤。前院左右有四帅殿、钟鼓二楼及泮池,中院左右有十殿阎君殿、子孙殿、眼光殿,后院左右有乐女殿、哑女殿及东西陪楼。碧霞宫是一处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群。  碧霞宫是古人为传说中的女神碧霞元君建造的宫殿。这座占地11160平方米的古代建筑群集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数百年来它既是吉祥、慈爱、圣洁的象征,又是人们传承生命情结的一个载体。浚县正月古庙会萌芽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浚县知县蒋虹泉在浮丘山主持修建碧霞宫,将千里之外的人都吸引过来上山进香,后来庙会便约定俗成。浚县正月古庙会历久不衰,关键在于自古以来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如果抛开这一信仰,就不会再有成千上万的人不远千里来到浚县赶会。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碧霞元君的“粉丝”们捧场,浚县古庙会也就走到了尽头。自古以来天下庙宇无数,而谓之“宫”者并不多见──在浚县就有座规模庞大的庙宇名叫碧霞宫。碧霞宫是“碧霞元君行宫”的简称,浚县人习惯上称它为老奶大殿。在碧霞宫采访时虽没有赶在庙会期间,但是记者还是感受到了民众对碧霞元君的虔诚信仰,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在“老奶奶”面前祈福还愿时庄重、肃穆的神情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进殿后小心翼翼地上香,接着双手合十,叩首叩首再叩首。那种发自内心的虔诚的确能够感动旁观者。碧霞元君是古时的一个“玉女”,宋朝的真宗皇帝为其赐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浚县及周边地区的善男信女称她为浚县老奶或老奶奶。因此,浚县的碧霞宫又被称为老奶大殿。碧霞宫历史悠久,所供奉的碧霞元君名气很大,在中原地区无人不晓。每到农历正月、五月、八月传统的浚县庙会,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人就会慕名而来。尤其是正月古庙会期间,前来向碧霞元君进香朝拜的人“奔走络绎,日夜不止”。碧霞元君是我国北方尤其是中原广大地区普遍信奉的一位女神,她的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中对女仙的尊称。民间的碧霞元君信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其源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中的女神崇拜。《黄帝玄女战法》中说,黄帝征服蚩尤时曾得到一位女神(玄女)的帮助。华夏始祖黄帝在征战中也借助女神的力量,可见女神信仰的源远流长。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民间有不同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她原为黄帝手下的一个玉女,后来得道升仙成为碧霞元君。另一种说法说碧霞元君是汉朝宫中的一个玉女,后来被宋朝的真宗皇帝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有人说她是汉朝时的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石家这个女儿从小是个神童,后经仙人指点而成仙,成了碧霞元君。而流行最广的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原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这些说法尽管差异很大,但是历来人们都把碧霞元君视为主宰生育的女神,也就是说她能够“滋生万物”。  当年浚县人为碧霞元君建造行宫有个很充分的理由,那就是当地广泛流传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的女儿,黄飞虎的老家在浚县。碧霞元君曾回家乡省亲,在家乡积德行善。浚县民间至今传说浮丘山上的碧霞宫是碧霞元君回乡省亲时命人修建的行宫。传说不能代替史料。根据刻于明嘉靖四十一年的《重修碧霞元君行宫记》碑文记载,碧霞宫的创建和浚县正月古庙会的诞生离不开一个名叫蒋虹泉的知县。当年浮丘山上有座二郎庙,二郎庙年久坍塌,乡民在二郎庙原址上重建了这座小庙,取名为碧霞庙。到了明嘉靖十九年,进士蒋虹泉任浚县知县,他在浚县为官的前三年里,儿子蒋思孝在家病了三年。这时有人对蒋知县说,碧霞元君灵验得很,劝他到浮丘山碧霞庙进香。蒋知县半信半疑,但还是去进了香。当时的碧霞庙很小,蒋知县为了儿子尽快痊愈,就对碧霞元君许愿:“让我儿子的病好了吧,我为你建行宫,塑金身。”事有凑巧,这位县太爷许愿后不到十天,他儿子的病果然好了。于是,蒋知县兑现承诺,他广集资财在浮丘山大兴土木,为碧霞元君建造行宫。工程历时21年才得以竣工,明嘉靖四十一年,一座高大的庙宇终于矗立在浮丘山山巅。冯国相说,其实,这位蒋知县为碧霞元君建行宫还另有所求。当时道教传播势头正猛,对碧霞元君的信仰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就连嘉靖皇帝也信奉道教。在嘉靖二十年,嘉靖皇帝甚至搬出皇宫住进了道家的长春观,每天烧香祈祷、求神拜仙。嘉靖皇帝还做了5顶道家的香叶冠,命严嵩等5位大臣戴上。蒋虹泉身为知县在这时候大修碧霞宫,分明是在投皇帝所好,通过在浚县建碧霞宫显示政绩。因为,蒋虹泉修好了碧霞宫,马上就得到了提拔,由知县升为河南布政使,紧接着又当上了云南都御史。正如碑文所述:“工讫,蒋方为河南布政使,已而升云南都御史。”后来,碧霞宫历经扩建和重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1963年,这组古代建筑群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浚县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浚县政府门户网站

淇县灵山寺

淇县灵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山寺旅游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北8公里处,面积约10公里,包括灵山寺、朝阳寺、清凉寺。灵山寺坐落在群山之中,寺西北为灵山,海拔337米;东南为馍头山,海拔465米;东为龙山,海拔400米;西南为虎山,海拔385米,耧铧山为灵山之门户。灵山寺创建于南北朝年间,修于唐朝开元,寺以灵山为主,取心诚则灵。灵山寺四周十景文明遐迩。一曰威严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经莲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叫,八曰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灵山寺景观有女娲峰、古佛宫、女娲宫、玉带河等主要景点40多个。自灵山寺向南有朝阳山,半山腰有朝阳寺,始建于东魏武定七年,依山建造,遥望如空中楼阁,故称悬空寺。朝阳寺,四季向阳,冬阳光普照,暖意融融。有诗赞曰:千峰浮晴蔼,飘飘蔽云空,登高时寓目,身人碧云中。清凉庵在朝阳寺西山坡,碾沟顶端,壁立千仞之下,绿树成荫,靖净凉爽。庙对面壁下有6个石洞,洞内塑像、摩崖题记众多,妙趣横生。  灵山寺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灵山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山岩嵯峨,曲溪流泉峰回路转,步换景移,绿树红花,百鸟欢歌。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灵山寺自古就是群山聚汇的风水宝地,南北朝梁普通年间,由曾出任京城昭统寺大统、网领全国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创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灵山寺长老法一人到长安垂徇佛事,唐开元年间,灵山寺又得以重修。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500余亩,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寺西侧有女娲宫,相传是殷纣王降香的地方。  灵山寺现存女娲峰、古佛洞、女娲宫、玉带河、黑龙潭、大佛殿、观音洞、卧虎洞等主要景点40多个。雄浑秀丽的山水景色与千年古迹、优美传说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地,是人们观光、朝拜、探险的好地方。  收费标准:  门票:30元/人  位置: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桥盟乡。  交通概况:  市内交通:从鹤壁乘车抵达淇县,于县城内转车前往景区即可。  最佳出游时间:  鹤壁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年平均气温14.2-15.5℃。最佳旅游季节为夏、秋两季。

鹤壁金山寺

鹤壁金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毗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距鹤壁市中心5公里。是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2004年成立金山寺景区管理处,正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建设。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创始人墨子在此地居住多年,当地又有人称金山为“墨山”。坐落于此的金山嘉佑禅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北宋嘉佑年间,是一座佛教文化浓重的千年古刹。据史书记载,金山寺兴盛时期,高僧云集,僧人数百,庙产千顷,香烟缭绕五百里,寺内至今仍完好保存着被誉为豫北第一的大雄宝殿、独具特色的卧佛殿以及其它建筑群。金山名胜游览区植物繁盛,冬季瑞雪覆盖,怡静宜人,春季万物复苏,绿叶滴翠。金山寺晨钟暮鼓,化人心灵。据专家考证,流传千年的《白蛇传》的传说就诞生于金山,雷峰塔遗址、金山寺、淇河、许家沟村、青岩绝白蛇洞构成了传说所需的相关要素。景区内有三步两眼井亭,两井虽相距咫尺,却一眼苦涩,一眼甘甜。西山观景亭被誉为“鹤壁第一亭”。金山风景旅游区为人们静化心灵、寻访探秘、共结连理的最佳之地。  详细文献资料  金山,又名黑山、墨山。曰金山,因金山是由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爆发喷吐冷却后的岩浆岩中,有大量的红宝石、绿宝石和云母,这些宝石非常珍贵,故称金山;曰黑山,是因火山岩浆岩颜色苍黑而得名;曰墨山,《浚县志》载: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曾隐居于此。  金山海拔257.6米,整个山脉面积约5500万平方米,千古亘流的淇河自金山之西环绕金山向山之南流去。金山之北的永通河,自安乐洞东山口接淇河向东贯通,流向龙台、黄鹿厂、琶琶寺等。金山之东,“有沟,曰断头,深且更阔,在夏,则淫雨瀑流,势若江湖,在冬,则雪霰盈沟”。金山可谓四面环水,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北宋嘉祐年间,朝廷崇尚佛教,民众一片响应,于是金山寺应运而生。“金山寺者,诚此方古迹之福地也。宋朝创建,大元重修,于至正庚子之年奉敕乃重修而已矣”。  穿过崎岖的山路,当记者终于走近它时,发现正在重建中的金山寺巍峨庞大,依山而居,一派金碧辉煌。据这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重修金山寺,有关部门已投入3000多万元。  我们试图能在这里找出法海和白蛇两位主角当年留下的痕迹,尽管镇江的金山寺好像比其更让人信服,但这些毕竟都只是传说而已。  “水漫金山”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传说。据说,金山寺里的确有一位高僧法海,但他并不像故事中写的那样是“菩萨面,蝎子心”的坏人,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高僧,是唐朝大臣裴休的儿子。他来到金山时,山上的庙宇已经全部毁坏,又因为在潮湿的水边,山上满是杂草和毒蛇,这些蛇经常伤人,使得人们不敢上山。法海便在一个山洞里住下,决心修复金山寺。每日披荆斩棘,不但把山上的杂草全部除完,还把毒蛇赶走了。后来才有了这座金山寺。这和故事中的老法海真是性格各异的两个人。   专门研究金山的鹤壁市淇滨区文化体育局的王俊智对记者说,金山寺是佛教圣地。寺院东侧,古时曾是道教圣地,群山环抱之中,仍有历代寺庙古遗址。至今,当地人还称道教遗址为“大庙圪道”、“二庙圪道”、“三庙圪道”、  “二楼坡”。现在遗址之上,还有龙王庙、玉皇殿。道教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米。  寺内有幢象征民族团结的丰碑——大元皇庆元年仁宗皇帝命人勒石矗立的蒙汉文同壁圣旨碑。碑文中,直接呼名道姓的皇帝就有5位。据说,真正引发颁诏竖碑的竟是爱好兴兵打仗的元武宗海山皇帝。  有一年,因为拓疆大战,元武宗海山皇帝从千里以外的大都,风风火火赶到黑山。他顾不上喝口水,马不停蹄,人不卸甲,又是听禀报,又是探黑山,又是访百姓,又是查根源。几天下来,人瘦了整整一圈儿,经过反复思量,一条两全其美的对策也想好了。  这时的海山,心情反倒轻松了,心劲儿也就懈怠了,成团成群的瞌睡虫齐向他的大脑袭来。于是,海山皇帝摘盔卸甲,脱衣上床,想美美地睡一个好觉。忽听一声急报:“大汗到!”他来不及起身,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便来至床前。二人怒指他的鼻尖道:“蒙汉合一,大元才能长久,区区一个黑山都难处理,何谈四海统一!”海山皇帝连连称是,惊起拜谢,谁料却是南柯一梦。海山皇帝慌忙起床,却是不能,原来夜来风寒,感冒中风,得了个卸甲风病,半身不遂,动弹不得。  随军御医立马被传来为皇帝医治,由于治疗及时,海山皇帝算是捡回来一条命,要不是治疗及时,他非向老0成吉思汗报到不可。但也没彻底治好,留下个半瘫后遗症。这下倒好,海山皇帝出师未捷身先病,常使英雄泪沾襟。眼看久治不愈,海山皇帝只好颁诏收兵,打道回京。一场神鬼皆惊的拓疆大战,就这样偃旗息鼓,半道夭折了。  眼瞅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海山皇帝急忙把继承人爱育黎拔力八达叫到玉德殿龙床前,交代了后事。高瞻远瞩的海山皇帝对接班人交代说,先帝托梦于我,蒙汉一家,民族应该团结,一致对外!黎民僧侣都是我大元的臣民,兄弟反目,相互残杀,有啥好结果?算了吧,以往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给金山寺等寺院下道圣旨,好好安抚一下,都别再胡闹了!  海山皇帝驾崩后,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遵遗嘱谦称元仁宗,改年号为皇庆。  元仁宗称帝后的头件大事,就是为金山寺颁发特诏。  蒙汉两文同壁圣旨碑就这样矗立在了金山寺。  数百年来,前往金山寺游览观光的历代文人骚客、贤人志士们,每每驻足圣旨碑前,无不为该碑所折射出的民族团结精神而击节称道,感慨不已。  日月如梭,时过境迁。金山寺自1993年被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后,磬钟再鸣、佛经重诵、游客渐多、旅游鼎盛,再度成为豫北名胜景区。   

山城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红旗街道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鹤壁李家大院 枫岭公园 鹤壁白龙庙 鹿楼冶铁遗址 盘石头水库
长风中路街道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鹤壁李家大院 枫岭公园 鹤壁白龙庙 鹿楼冶铁遗址 盘石头水库
山城路街道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鹤壁李家大院 枫岭公园 鹤壁白龙庙 鹿楼冶铁遗址 盘石头水库
汤河街街道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鹤壁李家大院 枫岭公园 鹤壁白龙庙 鹿楼冶铁遗址 盘石头水库
鹿楼街道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鹤壁李家大院 枫岭公园 鹤壁白龙庙 鹿楼冶铁遗址 盘石头水库
石林镇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鹤壁李家大院 枫岭公园 鹤壁白龙庙 鹿楼冶铁遗址 盘石头水库
鹿楼乡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鹤壁李家大院 枫岭公园 鹤壁白龙庙 鹿楼冶铁遗址 盘石头水库

山城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