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卜子夏 (前507~前400)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卜子夏(前507~前400) 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期卫国南阳城(今获嘉县南阳屯村)人。子夏以“文学”著称,位列“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卜子。 孔门弟子中有著作传世的,以子夏最多。相传《论语》为子夏与仲弓合撰。《毛诗》传自子夏,《诗序》即为子夏作,《仪礼·丧服篇》亦传自子夏。《易传》十一卷,亦是子夏所撰。汉人徐防又有“《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之说,更可见他在孔门诸子中地位之重要。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卜子夏为一代儒学巨人,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倡导者和践行者。 子夏学成后仕鲁,为莒父(今山东省莒县)宰。在仕莒父期间,将曾子讲堂扩大而成卜子书院(在今莒县中医院处),是莒地建立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书院。 孔子去世后,他到魏国西河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教训,以防止臣下篡权;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子夏为师。 子夏晚年,有一子早死,他伤心欲绝,痛哭流涕,以致失明。后从西河退居故里获嘉,死后葬于城西邓商陵村西北隅。现墓长7米,宽4米,高1.5米。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卫辉知府庄廷伟、知县戴承勋立石墓前,题曰“先贤卜子夏之墓”。 子夏因“文学”卓著,被历代推崇: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追封“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河东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进封为“魏公”;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卜子”。 [以上内容由"热爱襄樊"分享。] |
杨俊 (?~222)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获嘉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受学于边让,边让对他十分欣赏和器重。后来战事开始,杨俊认为河内必定会成为战场,于是带老弱及同行百余家到洛阳、密县的山野间避战。后来转到并州避战。 曹操先后任命杨俊为曲梁长、丞相掾属、安陵令、南阳太守等职,又举杨俊茂才,在职期间宣扬道德教化,又建立学校,人人都称赞他。后来又转任征南将军军师。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后迁中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趁曹操出征而在邺城谋反,杨俊因而弹劾自己,向东汉太子告辞,但他不欲杨俊离开,只贬他为平原太守。后来曹丕代汉称帝,杨俊再任南阳太守。此时散骑常侍王象向曹丕推荐杨俊,但杨俊没有得到重用。 起初,曹操还未决定继任人,而杨俊与曹植交好,曹操询问杨俊意见时,杨俊虽然称曹丕和曹植都各有所长,不相伯仲,但还是称颂曹植。言论被曹丕知道后,曹丕经常因而怨恨杨俊。黄初三年(222年),曹丕车驾驾临宛城,以城中不繁盛为由大怒,将时任南阳太守的杨俊收监。即使尚书仆射司马懿、散骑常侍王象和荀纬都为杨俊说情,叩头叩至流血,但曹丕十分坚定,不饶恕杨俊,杨俊知道后说:“吾知罪矣。”于是自杀。人们都为他的下场感到痛心。 人物生平 躲避战乱 杨俊年少时曾跟随陈留人边让学习,边让很器重他。杨俊因为战乱刚刚兴起,而河内地处四通八达的要道上,一定会成为战场,就率领家族扶老携幼来到到京、密二县的大山里,同行的有一百余家。杨俊赈济贫乏穷困的人,与他们互通有无。宗族朋友中被人抢去作奴仆的共有六家,杨俊都倾尽家财将他们赎出。 司马懿十六七岁时,与杨俊相遇,杨俊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呀!”司马朗早就有了名声,他的族兄司马芝却不被众人所知,只有杨俊评论说:“司马芝虽然平时的声望不如司马朗,但实际上的治理才能却只会比他强。”杨俊后来转到并州躲避战乱。本郡人王象,从小失去父母没有依靠,给人做奴仆,十七八岁时,主人让他牧羊,他偷偷抽空读书,因此受到主人的鞭打。杨俊欣赏他的才能品质,当即将王象赎出带回家,又为他娶妻盖房,然后与他分手。 入仕为官 曹操任命杨俊为曲梁县长,入京出任丞相椽属,被举荐为茂才,出任安陵县令,升任南阳太守。他在南阳宣扬教化,开办学校,官吏百姓都称颂他。改任征南军师。魏国建立以后,升任中尉。曹操征伐汉中,魏讽在邺县谋反,杨俊自己弹劾自己,到曹操营中请罪。杨俊因为自己刚刚有罪被赦免,写信向太子曹丕辞职。曹丕不高兴,说:“杨中尉说走就走,未免太过高深了吧?”于是下令将杨俊贬为平原太守。 曹丕称帝后,杨俊又任南阳太守。当时王象任散骑常侍,推荐杨俊说:“臣私下看见南阳太守杨俊有纯粹的优秀品质,有忠诚整肃的宏大气度,实行仁爱足以施及万物,忠厚老实足以感动众人,敦促后进,诲人不倦,外表宽和内心正直,仁慈而不失果断。自从出仕任职以来,所任职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得很好,两次任南阳太守,广施恩德,相邻地方的百姓都背着孩子来投奔他。现在境内安定,无处施展他的才能,应该将他调回京城,在陛下跟前效力,以光大帝业。” 无奈自杀 杨俊从小到大,以品评人物为己任。同郡人审固、陈留人卫询本来都是兵卒,杨俊提拔帮助他们,二人都成了优秀的人才,后来审固历任郡守,卫询历任御史、县令,他善于鉴别人物并予以提拔,大都像审、卫二人的事一样。当初,临菑侯曹植和杨俊关系很好。曹操还未确立太子,私下询问百官的意见。杨俊虽然分别谈出曹丕、曹植才能资质上各自的优点,没有明确说出应该立谁,但赞美曹植的话更多些,曹丕常常为此怨恨他。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驾临宛县,因市场上没有繁荣安乐的景象,大怒,将杨俊逮捕入狱。尚书仆射司马懿、常侍王象、荀纬都为杨俊求情,叩头出血,曹丕仍不肯赦免。杨俊说:“我知罪了。”于是自杀。众人都因为他死得冤枉而痛惜。 家庭成员 孙子 杨览,字公质,汝阴太守。 杨猗,字公彦,尚书;晋朝东海王司马越的舅舅。 曾孙 杨沈,字宣弘,杨览之子,散骑常侍。 [以上内容由"七月七"分享。] |
靳来川 (1911~1987)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靳来川(1911—1987)河南省获嘉县人。一九三一年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简介 一九三一年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卫生部司药长。红三军团兵站医院司药主任、所长、团卫生队队长,红军第三后方医院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卫生部附属医院院长,八路军医院副院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野战医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三军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西北军区总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一九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以上内容由"zhtao999"分享。] |
张承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承,字公先。东汉末年官吏。汉末太尉张延之子,魏国曹操参谋张范之弟。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之乱时,承欲合徒众加以讨伐,后依弟昭之议,辞官归家,与兄范避地扬州。应袁术招请而往,进言数次而术不悦,遂去之。曹操平冀州,表以为谏议大夫。魏国初建,承以丞相参军祭酒领赵郡太守,有政绩。曹操西征张鲁,征承参军事,至长安病卒。 [以上内容由"北方的孤独"分享。] |
刘国盈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国盈 (1925~) 笔名胡思。河南获嘉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在解放区华北局城工部培训。1949年后历任北京教育局视导员,北京教育进修学院教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副院长,教授。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韩愈》、《唐代古文运动论稿》、《韩愈评传》、《韩愈丛考》,论文集《语文教学与知识更新及其他》,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辞典》等。 [以上内容由"惊天"分享。] |
张延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延(?-186年10月),字公威,河内修武人也,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之后。中平二年五月为太尉。 《后汉书-灵帝纪》五月,太尉邓盛罢,太仆河内张延为太尉。……三年春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庚戌,大赦天下。主大尉张延罢。车骑将军张温为太尉,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冬十月,武陵蛮叛,寇郡界,郡兵讨破之。前太尉张延为宦人所谮,下狱死。 [以上内容由"清风宜人"分享。] |
杨晓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晓敏 (1956~) 河南获嘉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4年入伍,在西藏部队服役14年,任战士、兼记者,专业作家。现任郑州市文联副主席,百花园杂志社总兼《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主编,编审。郑州市作协名誉主席。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小小说期刊500余期。著有各类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百万余字。曾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十佳出版工作者”荣誉称号。 [以上内容由"yfx7377"分享。] |
王新明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新明 (1964~) 笔名洪荒。河南获加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1983年在河南安阳矿务局工作,1986年做财务工作,曾在河南安阳市财政局任副科长、科长,会计师。2002年当选安阳市作协副主席。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从事小说写作,作品问世近百篇,100多万字。其中短篇小说集《市长家的波斯猫》获安阳市“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长篇小说《骡子的后代》获河南省第一届“五四文艺奖”文学类作品铜奖。 [以上内容由"3456789"分享。] |
张范 (?~21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范(?―212年),字公仪,河内脩武(今河南获嘉)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司徒张歆之孙,太尉张延之子。出身于名门世家,后来成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官员。性格恬静乐道,不爱荣华、名利,他不追求官职,喜欢帮助穷人,家无余财,内外的穷人、孤寡都十分敬重。对于外来所赠更始终不用,当张范死去后,将其全部归还。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张范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官宦世家,祖父张歆为东汉司徒,父亲张延为东汉太尉,家中颇有名望。太傅袁隗想让女儿做张范的妻子,张范辞谢没有接受。张范性情恬淡平静,乐于守道,轻视功名利禄,征召任命全不接受。后来其二弟张承(与吴国张昭的儿子同名)因董卓无度,想起兵以应关东军,但其三弟张昭(与吴国辅吴将军张昭同名)正好从长安来,对张承说:“现在想要诛杀董卓,众寡悬殊,我们敌不过他;况且在一个早上仓促发动计划,用田间农民作战,士人平素没有得到抚慰,兵士少有练习,难以成功。董卓倚仗兵力,不守正义,本来就不能持久。我们不如选择一方,向其归附,等待时机再行动,这样做了,以后就可以实现我们的愿望。”张承同意了,于是解下官印绶带辞职,从小路回到家里,与张范迁移到扬州避乱。 阻术称帝 袁术备好礼物前去招请,张范自称有病没有前往,袁术也不勉强他。张范让张承与袁术相见,袁术问道:“过去周王室衰颓,就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秦朝政治失败,汉朝就接替利用其势而兴起。现在我凭借土地广阔、士民众多的优势,想要求取齐桓公那样的福分,追随汉高祖的足迹,怎么样?”张承回答说:“这事在于德行而不在强力。如果谁能推行德政,以此来统一天下人的愿望,即使只凭着匹夫的资历,而去成就称霸称王的功业,也是不难的。假如有超越本分的追求,冒犯天时而轻举妄动,那众人就会抛弃他,谁还能使他兴旺呢?”袁术很不高兴。这个时候,太祖将要征讨冀州,袁术又问道:“现在曹公想以几千人的疲惫士兵抵敌我的十万大军,可真是不自量力了!你认为怎么样?”张承随即说道:“汉朝的德行虽然衰颓了,但它的天命还没改换,现在曹公挟制天子以号令天下,即使与百万之众交战也是可以战胜的。”袁术脸色一变,很不高兴。张承于是离去了。 效力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平定冀州,遣使召张范为官,但张范仍称病,要留在彭城,另派张承见曹操,曹操便表他们为谏议大夫。 后来,张范之子张陵及张承之子张戬被山东贼擒获,张范亲自见山东贼要回二子,山贼便将张陵归还。张范答谢说:“诸位把孩子还给我,这份好意是很厚重的。人的感情虽然偏爱自己的孩子,但我怜惜张晋戈的年龄更小,请允许我用张陵换回张晋戈。”山贼欣赏其人有义,将两人一并放回。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征荆州北还,在陈与张范会面,被任为议郎,参丞相军事,曹操对其十分敬重。 后来每当曹操出外征战,便会留张范及邴原留在本地,与曹丕一同守卫邺城。曹操嘱咐曹丕说:““若有所举动必须向这两个人咨询。”曹丕也对二人十分有礼。张范性格恬静乐道,不爱荣华、名利,他不追求官职,喜欢扶危济困,乃至家无余财,孤人们对他都十分敬重。对于外来所赠更始终不用,当张范死去后,将其全部归还。于建安十七年(212年)逝世 [以上内容由"丹"分享。] |
同盟山 | 周武王同盟山位于获嘉县城,东距新乡市区16公里,毗邻新焦公路。乘坐新乡至获嘉、新乡至焦作、新乡至武陟的各路公交车,至获嘉同盟山景区下车即到。该山(坛)为昔年周武王率师伐纣,在商郊牧野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史料记载为诸侯兵捧土封之,即《尚书·牧誓》所载的牧誓之所,也是武王军举行牧野大战现存于地表的唯一物证。其文化层丰富,考为龙山文化至商周文化遗址,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侯演武场”、“诸侯井”、“周武王饮马池”、“姜太公校阅台”等古迹遗存与该山(坛)相依相连,交织形成了追溯牧野战景、寻古探幽的千古景观。 同盟山景区位于新乡市西15公里,省道新济公路北侧,周边距八里沟、万仙山、云台山等景区皆在35公里之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同盟山武王庙景区系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占地230000平方米,为大型北方园林建筑。现存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武王庙,殿堂40余间,供奉周武王与西周开国先贤,为全国唯一祭祀周武王之场所。同盟山也是姬姓及姬姓繁衍出来的150多个姓氏的祭祖胜地。武王庙三进五院,整体建筑比例和谐,稳重典雅,附之山门前数百级广阔平整的登山台阶,气势宏伟。整个景区苍松冠盖,银杏成林,碧湖漾波,亭台雅立,奇柏耸翠,绿柳成荫。冷杉、雪松、盘槐、女贞等众多珍惜长寿树种密布景区各地,绿化面积达整个景区70%。景区内有阴阳树,武则天手植槐,诸侯井,饮马池,封神崖,小西湖,遇仙桥,传石摩崖石刻等30余处景点。同盟山 |
武王庙 | 武王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武王庙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嘉县城东三公里。因武王伐纣牧野大战前八百诸侯于此设坛誓师而得名。现存山门、二门、拜殿、武王大殿、东西文武臣廊、文王殿、太公殿、圣母殿(文母邑姜)、周公殿等王侯公卿殿堂和诸侯饮马池,同盟指路碑、古井、唐槐、历代碑碣;另有召公殿、碧霄宫、钟鼓楼、太公校阅台、夷齐叩马处、同盟坊、演武坊、八百米御道等遗迹。 |
同盟山遗址 | 同盟山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同盟山遗址该山(坛)为昔年周武王率师伐纣,在商郊牧野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史料记载为诸侯兵捧土封之,即《尚书·牧誓》所载的牧誓之所,也是武王军举行牧野大战现存于地表的唯一物证。其文化层丰富,考为龙山文化至商周文化遗址,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侯演武场”、“诸侯井”、“周武王饮马池”、“姜太公校阅台”等古迹遗存与该山(坛)相依相连,交织形成了追溯牧野战景、寻古探幽的千古景观。 |
渡河词碑 | 渡河词碑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渡河词碑”位于河南省获嘉县亢村镇西街村,是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碑立于明代,刻行书9行共169字,分别为词和作者落款。碑文是明朝夏言随嘉靖帝南巡时所写,记载了嘉靖帝南巡渡河之事,借用《词》的形式,描绘了河山和当时盛况。 渡河词碑,时代为明,该碑园首龟趺,通高4.18米,长方型,碑身高3.45米,宽1.32米,厚0.66米,驼碑之龟高0.73米。该碑位于获嘉县县城南17.5公里。亢村镇西街村中路北沿。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碑满字九行,行书,字大10至15厘米,共169字。其三分之二是一首词,三分之一是作者释文和落款,为明内阁首辅夏言在嘉靖已亥(十八)年(1539年)三月,亲随明十二世帝世宗朱厚熜(cōng)祭黄河望嵩岳南巡游幸,于己巳圣驾渡黄河时所书。碑文如下: “九曲黄河,毕竟是天上人间何物,西出昆仑东到海,直走更无坚壁。喷薄三门,奔腾积石,浪卷巴山雪。长江万里,乾坤两派雄杰。 亲随大驾南巡,龙舟凤舸,白日中流发。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俯视中原,遥瞻岱岳,一缕青如发,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 右次东坡赤壁大江东去词一首,于渡河日进呈御览,己书留河上,用记岁月云。 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知制浩国史总裁,贵溪夏言题。 该碑为记事而立,有补正史籍的作用,撰文是夏言填书的一首调寄《大江东去》的随驾渡河日进呈词。词文跌宕,气势恢弘。作者借用《词》的形式,寓真实于浪漫之中,艺术地描绘了祖国的雄伟河山和嘉靖帝南巡渡河时的壮观盛况。碑文行书镌勒,词文、自注、落款挥之一体,布白自然,错落有致,颇具有观赏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获嘉天主堂 | 获嘉天主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堂位于获嘉县中和镇东街村,座北朝南,面积为3600平方米。1844年中法签定的《黄埔条约》,开始以不平等的形式赋予天主教在华传播的特权。虽经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但在二十世纪初又有较大发展。教徒遍布各地。据民国《获嘉县志》卷九《宗教》记载“天主教、罗马派耶教之旧教也,元代传入中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修武县教徒传入获嘉,就县南中和镇设立天主堂一所。教士费清霖系意大利国人,县绅南王官营杨守贞时首先奉教,信道极笃,遗经传播,县南一带奉天主教者约二千人”。该教堂对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有重要参考价值。1987年被获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教堂、神父卧室、修女楼三座建筑,多年来一直由获嘉县第三中学作为学生宿舍使用。 1979年4月被获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齐州故城 | 齐州故城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齐州故城,时代为北朝,现存城垣东西长458米,南北宽419米,总面积191902平方米,该城位于获嘉县县城西南12.5公里,张巨乡杨洼村正北0.5公里,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历次的调查看,现存城墙的断层均系夯筑而成,并在夯层内采集到大量的陶片,主要器形有:陶罐、陶盆、陶缸、板瓦、筒瓦、汉五铢钱等。陶质均为泥质。陶色为灰色和红色。主要纹饰有:粗细绳纹、蓝纹、弦纹、素面等。其制作工艺主要为手制、轮制和模制。 该城址是豫北地区现存唯一的一座南北朝时城址,且现存四面城墙较为完整,如能进一步的科学发掘和开发利用,将是豫北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