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萨迦寺 | 萨迦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日喀则西南130公里处的萨迦县城里,是萨迦派第一座寺院,由萨迦的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公元1073年创建。萨迦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中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又极高,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二个敦煌”。 萨迦寺分南北两寺,以仲曲河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始建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北寺规模宏大,为一片重叠逶迤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现在只有萨迦南寺尚存。星罗棋布的村舍沿山脚向平原展开,直至与县城连接起来。那些别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着,古朴的街巷也很有规矩,这种形制独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见。 萨迦南寺坐落在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仲曲河南岸的平原上,始建于1268年,面积为147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为了利于防守,除修有坚固的寺墙外,还修建了四个城堡和四个角楼,远远望去,对称、壮观。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 城墙的颜色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这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紫红色象征文殊菩萨,黑色象征金刚0神,白色象征观音菩萨。三色成花,因而俗称“花教”,这在藏区现存的古建筑中独具一格。萨迦南寺内珍藏着大量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如封诰、印章、佛像等。萨迦寺的元代壁画总计有上万平方米,以萨迦法王像和曼陀罗最有特色,仅曼陀罗壁画就有130多幅。 交通日喀则地区客运站隔日有去萨迦的班车,27元/人。进萨迦县前有检查站,过了检查站后,沿大路直走,远远可以看见路的左旁有白色建筑物,再走5分钟即到萨迦寺。 用时参考 2小时 门票 50元。 开放时间 9:00-18:00 景点位置 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八思巴路 |
萨迦古城 | 萨迦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萨迦古城,萨迦派的修行圣地。这个曾经一度影响了吐蕃历史的佛教修行地,现今这里,只是西藏的一个偏远的县城,在城区,依旧有着未修缮的泥土路,那往日的万寺来朝,萨迦法王端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高台,如蓝天中的浮云,早已随着时光散落在滚滚红尘里。 萨迦派是最早的新译密咒派,它的创立正是阿底峡入藏噶当派的兴盛时期。而萨迦派其中一种是血统传承,萨迦五祖就是高贵血统的吐蕃贵族昆氏家族。在元朝时期,随着八思巴任忽必烈的国师而走向辉煌,开始成为为西藏政教方面的代表。 萨迦高级佛学院在2010年建成的,萨迦古城作为萨迦派的主寺,是整个花教的主心骨所在,而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里的僧人不仅需要去学习佛法,还要区学习传统的藏民族文化,包括词藻修辞、声明学、藏医学等。初级学院学制三年,中级佛学院学制也是三年,而萨迦高级的佛学院是学制六年,主要学习佛教十八部经律中显宗方面的六部经律学。而僧人需要学习更高的佛法知识,就得向寺里级别更高的格西,堪布级别的大师请教进行指点。 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据历史资料显示,早在1961年,这座被誉为“我国第二敦煌”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萨迦寺从建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萨迦王朝统治近百年,寺内所藏文物极其丰富,其中以经书最为著名。因此,萨迦寺成为萨迦古城一道最靓丽的风景,也是一张独具魅力的历史名片。 |
那唐寺(纳唐寺) | 那唐寺(纳唐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那唐寺建成以后,前后有不少有名僧人到这里讲经传法,如八思巴的主师钦木·朗嘎扎曾住在这里;一世0-根郭珠巴也曾在这里受戒,并学佛法,长达17年,以后建了扎寺,才搬到日喀则。 那唐寺最为著名的是其印经院。公无1730年,当时西藏地区政府噶伦兼管后藏事务的颇罗鼐,为了抢救和发扬西藏古籍及经书,主持创建了这个印经院。这个巨大的印经院,修建了20多年。为完成这一浩大工程,颇罗鼐下令全-民,支差服役,建设经院;同时,又调集全藏书法家、刻工和画师,并结集了一批青年学习刻板技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那唐寺的印经院刻成和印制出大量藏文巨著,如大藏经《甘珠尔》108部,佛经疏注的《丹珠尔》215部,都是完整的精刻,经板上除文字外,还有套色板画。此外,又如《释迦百行传》等许多有名巨著,都是出自这个印经院。那唐寺印经院在印经事业上,比布达拉宫和德格的印经院,规模和贡献都大。同时,那唐寺经院也在印经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藏族刻印工匠,这对继承和发展西藏的印刷和文化事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唐寺曾遭破坏,1987年在废墟上修建了三个殿堂,殿堂内保存了当年七块十六罗汉的石雕,第八任住持巨屯·门朗措成30多岁时在石头上留下的一双脚印和先后搜集到的《甘珠尔》、《丹珠尔》印经板8800块等文物。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8:00-19:00 景点位置 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 |
卡吾法王温泉 | 卡吾法王温泉距县城18公里,是历代萨迦法王洗浴休闲的地方。泉水中含有27种对人有益的微量元素。卡吾温泉占地面积面积约0.5平方公里,水温常年保持在83℃左右,其中有5个历史最久的泉眼,即:多曲殿、乌玛丝丝、拉玛衣米、恰琼、启然。经卫生部门测定,卡吾法王温泉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泉水密度比一般水大,人体在水中能够感到更大的浮力,对治疗胃病、关节炎、皮肤病、四肢麻木、伤痛等有特殊疗效。卡吾法王温泉知名度很高,农牧民游客众多。受地热影响,温泉附近的自然环境奇特,除了雪山、草原之外,冬季可以看到在河中的野鸭子,在泉眼边,偶尔会出现珍稀的温泉蛇。 |
刚钦寺 | 刚钦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日喀则萨迦县查速乡境内,距日喀则市45公里,海拔3800米。始建于1447年,由桑布扎西(一世0-弟子)主持修建。该寺信奉格鲁派,曾有8个殿堂(度母殿、道路次第殿、0神殿等)和1个大经堂、2个扎仓、5个弥村。大经堂内有桑布扎西的灵塔,主供佛为宗喀巴师徒三尊和桑布扎西.距寺50米处有一“观相湖”,相传是桑布扎西用手杖挖出的,观湖可以看到未来。 地址:日喀则市萨迦县查速乡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
冲拉山观峰台 | 冲拉山观峰台距县城15公里。“冲拉”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野牦牛哭泣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眺望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东坡,还可以观赏到珠峰特有的奇异景观——“珠峰旗云”。 |
八思巴文化广场 | 八思巴文化广场 |
绒布寺 | 绒布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建于1899年,由红教-阿旺丹增罗布创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珠峰峰顶约20公里。寺院分新旧两处,旧寺位于新寺以南3公里处,靠近珠穆朗玛峰,尚存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大师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新寺建成于1902年,绒布寺一度规模较大,曾有十几座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因历史原因被毁。现今主寺下面有8个附属小寺,包括一个尼姑庵。由于绒布寺距珠峰顶约20公里,所以这里已成为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从这儿向南眺望,是观赏、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 餐饮/住宿/购物绒布寺除了一家招待所,寺内也可以接到住宿,寺内外都是25元/人,招待所有藏民开的餐馆,一般的主食每份10元左右。 交通要去绒布寺,最好是包车,从新定日出发,这条线上很少有便车。 地址:日喀则市定日县绒布沟东西侧度母山顶处(近珠穆朗玛峰大本营)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门票 门票35人民币 开放时间 9:00-16:00 |
扎什伦布寺 | 扎什伦布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什伦布寺的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经历代班禅修缮、扩建,形成了如今气势磅礴的建筑群。 扎什伦布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0根敦珠巴主持创建的,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以后经过历代班禅的修缮、扩建寺院规模不断扩大,今占地约20万平方米,周垣长约2000米。 步人寺院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措钦大殿。措钦大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也是-们进行宗教答辩的场地。大殿前部是大经堂,经堂的中央是班禅的宝座,经堂后面的三间佛殿,释迦牟尼殿居中,西侧是弥勒殿,东侧为度母殿。释迦殿内供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舍利,还有宗咯巴的头发以及根敦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度母殿藏语称卓玛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铜像,两旁还有泥塑的绿度母像。“度母”是济世度难的观世音化身,为藏传佛教所崇拜。 弥勒殿,藏语是“强巴康”,建于明顺五年(1461年),所供弥勤佛像高11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两旁为根敦珠巴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大弥勒殿内供奉1914年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弥勒坐像,像高22.4米,莲座高3.8米,总高26.2米。造这座像时,用铜115000千克,黄金279千克,珍珠300余粒,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多颗,仅大佛像的眉间,就镶嵌有特大钻石1颗,蚕头大的钻石30颗,珍珠和其他宝石60多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位于寺院东部的7座灵塔殿,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觉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禅灵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塔高11米,金银为底,银皮裹身,嵌有珠宝玉石等物,塔内放有四世班禅遗骨。寺内墙上的壁画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有礼佛图,十八罗汉图等。寺内藏有珍贵文物多种,其中价值较高的要算悬挂在“加纳拉康”内清乾隆皇帝的画像和收藏在此的各种文物:有宋、元、明、清时代的影青、青花、龙泉等名贵瓷器,有丝或织绵的佛像卷画,有玉石、水晶等工艺品,有题款的明代铜佛等,这些都是传世的珍贵文物。 旅游提示扎什伦布寺很大,走马观花似的闲逛,不一定会看得出什么,有时在角落里,倒可能有不少发现。在寺庙内,很多地方都上锁,可以找那里的-开锁。(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值得一试!)寺庙门口有一整条买卖街,但只在晚上开市。 交通 扎什伦布寺位于城西,可以步行前往;或者乘坐三轮车3元即可。 门票|开放时间 -免费,游客55元,学生证不打折。如果遇上藏族节日,如跳佛节,则门票可免。 9:00~17:00(中午12:00~14:00佛殿不开放),一般参观需要3小时左右。 景点位置 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几吉郎卡路1号 交通 扎什伦布寺位于城西,可以步行前往;或者乘坐三轮车3元即可 |
珠穆朗玛峰 | 珠穆朗玛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圣母”,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正南方。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誉为地球第三级。 珠峰山脚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同时,绒布寺也是观看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两者直线距离25公里。 珠穆朗玛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在其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积岩系间为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即顺此带自北往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层上。峰体上部为奥陶纪早期或寒武一奥陶纪的钙质岩系(峰顶为灰色结晶石灰岩),下部为寒武纪的泥质岩系(如千枚岩、夹片岩等),并有花岗岩体、混合岩脉的侵入。岩层倾向北北东,倾角平缓。始新世中期结束海侵以来,珠穆朗玛峰不断急剧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约上升了3000米。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致使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珠穆朗玛峰每年也增高约1.27厘米。珠穆朗玛峰山谷冰川发育,山峰周围辐射状展布有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18条,末端海拔3600~5400米。其中以北坡的中绒布、西绒布和东绒布3大冰川与它们的30多条中小型支冰川组成的冰川群为著。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冰川覆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在许多大冰川的冰舌区还普遍出现冰塔林。古冰斗、冰川槽形谷地、冰川或冰水侵蚀堆积平台、侧碛和终碛垄等古冰川活动遗迹也屡见不鲜。寒冻风化强烈,峰顶岩石嶙峋,角峰与刃脊高耸危立,遍布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层反复融冻形成石环、石栏等特殊的冰缘地貌现象。 用时参考 4天 门票 180元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日喀则地区定日县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
白居寺 | 白居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江孜县境内。十五世纪初始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乐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白居寺有两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座佛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 白居寺,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通常简称为“吉祥轮寺”,汉文“白居寺”即成一藏语简称的音译,创建于15世纪中叶前半期(1418~1436年),英文名为PalchoMonastery。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精美完整的建筑和特殊的宗教价值,以及寺塔内保存相当完好、难以数计的精美壁画和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该寺现有16个扎仓。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寺内的措钦大殿已经有差不多500多年的历史了。经堂的正殿供奉三世佛,它的两侧还有东、西净土殿。因为要兼容花、白、黄三教,因而全寺塑像的风格也不同于别处,此殿表现最为明显。经堂西北有一尊强巴佛的鎏金铜像,高有8米,据说是用14000公斤黄铜铸成的。殿高3层,底下是48根立柱的大经堂,立柱上挂满了年代久远的丝织唐卡佛像。措钦大殿的二层是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就在这里举行。周围还有几间佛殿,觉登殿里的一尊直径3米的立体坛城与东厢殿里的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都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在三层,有座叫夏耶拉康的佛殿,殿内的坛城壁画颇有名气,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也属罕见 白居寺壁画也是非常有名的,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显密二宗、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尤其是在绘画方法上较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庙,独具特色。大殿一层经堂、回廊、吉祥多门塔一层东西净土殿和兜率宫等殿所绘的主要是显密题材的佛传故事、经变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白居寺壁画表现的主要题材还是密宗,如果你是对藏密佛教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大殿一层东西法王殿、金刚界殿、三层无量宫殿和吉祥多门塔一至五层佛殿中找找看。背光是白居寺壁画装饰内容中的一大重要特征,由头光和身光两部分组成。白居寺壁画中常见的背光有舟形、龛形和椭圆形、马蹄形几种,特点是造型精细、纹样丰富、讲究对称,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色彩的运用也很丰富,感觉精美庄重,但又不至显得晦暗。 白居寺中有驰名中外的白居塔。正名叫“菩提塔”。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这流水便是日喀则地区的年楚河。白居寺由热布旦贡桑帕和班禅一世克珠杰于公元1418年首建。 交通 在日喀则乘长途汽车抵达江孜县城,然后步行前往。 地址:日喀则市江孜县城西北约1km处 类型:历史建筑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86-892-8172105 开放时间: 9:00-19:00(随季节略有调整) 门票信息: 门市价:60.0元 白居寺门票60元,十万佛塔照相另收费10元。(带相机进入十万佛塔须另缴费15元,但绝对物超所值,建议不要错过这个拍照良) |
强钦寺 | 强钦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强钦寺全名强钦却德寺,座落在仁布县城强钦村宗山脚下,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右傍县政府,左临门曲河,占地90余亩。 该寺是在1367年由宗喀巴六菩萨弟子迅努杰乔在仁蚌第巴的资助下修建的。相传当时有九层高的慈氏神殿,有间阔三十六根柱子的经堂和规模较大的上下0神殿以及净厨、围廊等,僧侣总数近五百人。原属萨迦派,五世0时改为格鲁派,是该寺鼎盛时期。 据史料记载,寺内供俸着由萨迦-贡嘎扎西建造的一尊高13米的铜底镀金弥勒佛像,此佛腹中镶嵌着金、银、玉、珍珠等宝物。系西藏三尊弥勒佛像中最精致、最闻名、最高大的,被称之为今生来世积善积德之至高无尚的圣尊。还敬着忽必烈赐予八思巴的一尊由果谢喀檀香木制成的印度果恰王六本尊大悲佛(现名菩萨),相传其高与一箭射程长度相当。 随着历史的变革,该寺在和平解放后文革时期遭到的砸抢,面目全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先后投巨资进行修缮,基本已恢复了原有的面貌。 如今,该寺经过多次爱国主义教育和整顿,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开展合法法事活动,成为县内外信教群众朝佛的圣地。 |
帕巴寺 | 帕巴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帕巴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隆镇东部,海拔2850米。建于公元637年左右。与松赞干布联姻的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西藏时随身带有三尊释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镇,并为它建造了帕巴寺。帕巴寺整体形状为一楼阁式石木结构建筑,塔身方形,塔中心有楼梯可盘旋至顶。从下至上共有四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檐角上套有黄铜制成的火焰套饰;底层为佛殿,是寺庙的主体部分,由门廓及主殿两部分组成。外环绕以外环廓,内有暗回廓相绕,供信徒转经之用。寺外墙壁和门廓南壁分别绘有三世佛、大成就者、护法神、观音像等早期壁画。 帕巴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系楼阁式石木塔。高四层。塔中有梯可盘旋至顶。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均设有壶门、小窗,建有挑檐、檩枋、椽子、飞头、瓦垄等。塔之四角的一、二层檐角套有火焰形铜套饰,三、四层上为黄铜翘檐伸出,顶部有铜刹顶,以圆光、仰月、宝盖、宝珠连接,屋面用红铜盖顶。在三、四层的四周壶门上绘有小佛像。底层为佛殿,由门廊及主殿两部分组成,其外环绕内、外回廊,供信徒转经之用。门廊面积4柱,门楣两端有圆雕木狮子一对,左右有密室相通。佛殿平面呈正方形,进深3间面阔3间,有柱14根(方柱10根,圆柱4根);殿门楣上方为5尊护法狮子,其间绘有头戴黄色类帽的格鲁派祖师像;殿内南端东侧第一柱上有墨书祖师像;殿内南端东侧第一柱上有墨书藏文题记的寺志,南壁的东、中、南段上方各开有采光小窗。佛殿北壁原供有主尊释迦牟尼佛8岁身量的檀香木像,东、西壁各供佛像4尊、东壁西侧供奉第十三世0喇嘛土登嘉措泥塑像,皆高约10米;西壁角上供奉莲花生大师泥塑像,高约8~10米,主供之前置有金、银质酥油灯各2盏,高约30~40厘米,以及黄铜制的酥油桶等;殿内木柱用锦缎围裹,悬挂有五色缎子制的庄严胜幡,东、西两壁经橱置有《甘珠尔》、《丹珠尔》各一部。但上述殿内塑供法器等在“文革”时期被毁,今已不存。可贵的是寺内壁画大部分保存尚好,是该寺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珍品。 佛殿 帕巴寺底层,寺庙的主体部分,由门廊及主殿两部分组成。 ①门廊。门道设于南面,宽4米,有两层石踏道。门楣两端有圆雕木狮一对。门廊4柱,左右各有密室一间相通。 ②主殿。位于门廊北面,门道朝南,宽约2米,有石踏道四层,最上两层尚存护铁,钉有铁钉。门楣上方为5尊护法狮子,其间绘有头戴黄色尖帽的格鲁派祖师法像。佛殿平面呈正方形,进深3间,面阔3间,现存立柱14根。在南端东侧第一柱上有模糊不清的墨书藏文题记。殿堂南壁的东、中、南段上方各开有采光小窗。主殿北壁原放置主尊释迦牟尼8岁身量的檀香木像,俗称帕巴瓦第像,帕巴寺也因此而得名。东、西壁各置佛像4尊,东壁西侧放置十三世0的泥塑像,高约10米,西壁角上原放置有莲花生大师泥塑像,高8~10米。殿堂内悬挂有五色缎子制作的庄严胜幡,木柱四周皆用锦缎围裹,东西两壁经橱内分置有《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各1部。主殿南侧原有僧舍9间,已改作他用。佛殿内、外有环廊环绕,以供信徒转经之用,外环廊木柱上原安置有一周转经筒,今已不存。 壁画 寺内壁画有早、晚期作品,分布在门廊、佛殿及外环廊。 门廊壁画 门廊北壁右侧为莲花生像,其下方绘其弟子,上方分别绘制密宗双身佛像“定觉”及白度母,间饰山水、云朵图案;北壁左侧绘十一面八臂观音,足踏莲座,身披天衣,搭条帛,有头光、身光,其上方左右分别绘释迦牟尼佛坐像,下方左右绘一般说来丹拉姆(吉祥天女)护法神,中央为“圣山”冈仁波且。门廊东壁为释迦化佛小像,皆结跏趺坐于莲台上,结各种印像,皆结跏趺坐于莲台上,结种种印相,皆有背光。门廊南壁从东至西分别绘有化佛、三世佛、罗汉、护法神、观音、度母像等。门廊西壁绘有3尊呈忿怒状的护法神像。 佛殿壁画 最为精彩的是南壁东、西段壁画。东段壁画的最上方为释迦牟尼像;中心绘宗喀巴弟子3人;东侧绘观音法像;西侧绘仁嘎钦布、白髻长髯,手持人骨法号;最下方为5尊并列的护法金刚像。西段壁画的最上方绘绿度母;下方绘吉祥天女护法神;西端绘圣山冈仁波且;东端绘骑虎、骑象和一头戴人骨骷髅冠、坐压在披发裸体人之上的3尊护法神像;其中心为观音法像,四周以雪山、云彩装饰。 外环廊壁画 是帕巴寺壁画最为精美的部分。南壁:上方门楣处绘释迦牟像,左右绘有度母、护法神像;西段为西方广目天王(手托塔)与东方持国天王(手执琵琶),两天王之间绘制坛城(曼荼罗),中央为无量光佛,西侧为化佛小像;东段绘有南方增长天王与北方多闻天王、吉祥天女像。西壁:从南至北绘有护法神、十六罗汉、历代高僧在德等。北壁:从西至东绘有释迦牟尼、班丹拉姆、米拉日巴、噶玛法王、德敦嘎旺多杰、哈蒙居马、仁尊次旺罗布、切洛桑扎、莲花生及其佛母康错益西措杰、拉坚门德那哇、墀松德赞、药师佛及其弟子、喜金刚、观音、强巴佛、白伞盖、多吉申巴、恰那多杰、绿度母、宗喀巴师徒三人,拉罗哇、吉尊强准等肖像。东壁:北壁画早、晚期区别显著。南段下层壁画在技法上运笔细腻,线条流畅,施色浅淡,色调偏灰,以不带胶质的矿物质颜料着色,具有早期壁画的特征。菩萨像,手持净瓶,上体-,其旁侧为菩提树,赤足站立于莲座之上;法师像,头戴浅褐色尖帽,内着右衽僧衣,身披袈裟,右手作说法印,左手执净瓶平置于腿部,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墀松德赞像,头戴宝冠,手执轮宝,端坐于莲台之上,下为祥云环绕,其左下方还绘有一头戴高冠的菩萨头像,手执法螺。南段上层壁画年代晚于下层,但题材十分丰富,有释迦牟尼传记、松赞干布时代的宫廷生活、削发剃剃度等不同的场面。《宫廷生活图》,反映的是松赞干布时代大臣甲射的宫廷生活情景。画面以楼阁为中心,第一至三层为甲射端坐于法台,手执0,其两端分立侍女:第四层为7名宫廷侍从居于室内,均头缠头巾,身着圆领衣,谈笑娱乐;第五层为宫中马厩,绘有良骥数匹和饲养人;第六层为骑马出行图和宫中宴饮场面。《削发剃度图》,画面正上方绘一座覆钵式塔(俗称“喇嘛塔”),四周环绕云朵、树丛;其下方绘制3人:从左至右一人头缠头巾,正在烧水;一人身穿紫红色右衽长袍,右手执剪,左手抓住发辫,正在剃发;一人身着通肩袈裟正在主持剃度仪式。《释迦涅盘图》,正中绘制释迦牟侧卧,右侧有菩提树,树下二弟子悲哀垂首;上部祥云笼罩,左右各有2各乐音菩萨在天迎奉。北段上层壁画的年代最晚,而且与北段下层壁画的叠压关系十分明显。壁画从北端开始,绘制出布达拉宫、甘丹地、哲蚌寺、色拉寺、琉璃桥、八角林三塔及药王山等宏大建筑群,长达9米,气势宏大。此外,还绘有吉祥天母像。 帕巴寺从建筑和壁画来看,历代曾进行过修葺,但其主体建筑却依然保存了历史旧貌,具有浓郁的南亚风格。“文革”期间寺庙被毁,现已由吉隆县政府批准恢复。 |
卡嘎温泉 | 卡嘎温泉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卡嘎温泉位于我国西藏地区的谢通门县卡嘎乡,地处卡嘎村沿江公路以东到羊八井的第三条断裂带之上,该地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该泉水温在70℃以上,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经常使用此泉水洗浴,对关节炎及多种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嘎温泉距县城驻地2.5公里,该泉水温常年在63摄氏度以上,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检测,泉水中富含铜、锌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属重碳酸钠型与碱性的复合型温泉,是硫酸盐-钠型高热医疗温泉。水疗、药浴和藏西医的完美结合,对美容、减肥、骨折、神经炎、风湿、皮肤疾病等有特殊疗效。历史悠远的藏传佛教结合藏药精髓,使卡嘎温泉既神秘又有保健养生之功效。据了解,从第四世班禅-开始,历代班禅大师都曾在此沐浴;史料记载,九世、十世班禅曾在此设有专用浴池,并曾每年在温泉所在地卡嘎村举办谢雄规模最大的祈祷法会,摸顶赐福。现在泉区还保留有为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修建的专用浴池。 2012年,县政府投资4800多万元对卡嘎温泉进行改扩建,建成了卡嘎温泉主体建筑群,包括温泉酒店、洗浴康体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员工宿舍4个单体建筑。项目占地19163.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96.23平方米。交通的便捷,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成为游客休闲、享受生活的最佳去处。卡嘎温泉旅游小镇已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 |
吉甫峡谷 | 吉甫峡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吉布峡谷,又名吉普峡谷。位于吉隆沟内,距离吉隆县城车程不足10分钟。峡谷纵深深度超过200米! 吉甫大峡谷是由吉隆藏布在岩层断裂和河水的深切作用下形成的,全长15公里,最深处超过300米。峡谷旁奇松挺立,险峻秀美。一道不宽的瀑布从山崖上倒挂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出现一道彩虹。 峡谷的对面是吉甫村,连接吉甫村的是一座凌空飞架的吊桥,吊桥下水声隆隆,吊桥上挂满了五色的经幡和洁白的哈达。吉甫吊桥是2006年由国际援助组织援建,由一位瑞士女工程师设计并指导安装的一座钢索桥,宽一米五,长六十米,距水面250多米。 真实的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走在山间,不小心就要走到国境线的另一边。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南部约2公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