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王玉铉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玉铉(生卒年不详),字节甫,号太阿,郊区西王褚人。父亲王思礼是明万历丙午科拔贡。玉铉兄弟8人,皆以才华出众而知名。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玉铉乡试第一,名列十五省榜首,主考官看玉铉文章后赞不绝口,批日:不愧先辈,冠绝当世,并拿出官银将文章出版。几年后,玉铉同五弟冶铉赴京城参加殿试。时值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欲招揽一批文人为其-。魏早闻玉铉大名,派人转告玉铉,如能允魏之意,许他为状元,招珆铉为驸马,玉铉十分气愤,心想:魏忠贤仇视陷害正直的东林党人,岂能依他权势上进!为免遭毒手,玉铉与其弟连夜改装逃离京城回到故里王褚。从此致力于研究古文词。河内县(今沁阳市)朱载堉(也称端清世子)钦佩玉铉学行,让其子从玉铉受业,朱载堉所写世界名著《乐律全书》,亦由玉铉所考订。 玉铉著有《清水篇》数卷刊行于世。 [以上内容由"tanna5219016"分享。] |
逯鲁曾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逯鲁曾(生卒年不详),字善止,郊区恩村人。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召为御史台掾。鲁曾性刚介,通经术,为人正直。有监察御史弹劾中丞史显夫傲慢,鲁曾不以为然说:史显夫平时正直,不会谄媚,御史以人情弹劾他,不能算是公平。后调任太常博士,又调监察御史,弹劾了7名伯颜的党羽,朝廷皆罢了他们的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丞相脱脱讨徐州贼,调鲁曾为资善大夫,淮南宣慰使,负责征讨。徐州平后,又遣鲁曾征讨淮东,不久在军中逝世。 [以上内容由"7270604"分享。] |
刘成章 (1754~183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成章(1754~1831),字达甫,号锦堂,亦名以实,郊区西冯封村人。乾隆戊申科(1788)举人。嘉庆六年参加朝考,大挑一等,以知县用,曾署武昌、汉阳两府通判,嘉庆甲子科同考文武试官。又历署罗田、嘉鱼、通城、利川、来凤等县事。后历任湖北黄安(今红安)、浙江宣平(今武义)等县知县。在宣平县任知县 时,"爱士重文,书院课艺评定后,令诸生侍坐论文,亲为讲授,凡廪饩膏火,概给足银,丝毫不扣,士林感之。"嘉庆二十五年,先旱后涝,"田多漂没……邑令刘以实详请赈济",计发放粮"二千四百八十多石,银百十两",安排了灾民生活,稳定了社会秩序。"于浙、楚两省,蒙皇恩三次加级,晋封奉直大夫。"道光五年(1825),成章以72岁的高龄,从浙江返回本省任鹿邑县教谕数年,于道光十一年病逝,享年78岁。 [以上内容由"薹"分享。] |
赵三元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三元(生卒年不详),字海峰,郊区恩村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升郎中。后调福建代理建宁府知府,因清正廉明,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不久调任粮道(专管漕运)。他对遭受水灾的地方,予以赈济,清理了大量积案。曾四次代理按察使职务,后调广西左江道代理藩职,又升为广东盐 运使。年68岁卒于任所。 [以上内容由"夜心情"分享。] |
许剑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许剑(1915~),郊区定和村人,自幼启蒙于祖父许邦彦。1938年奔赴延安,入"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荣获抗大总校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40年调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任巡视员参谋。1945年后任太行第八军分区司令部情报处股长、副主任,参加了解放博爱、焦作、修武县的战斗。1948年受中原野战司令部李达参谋长嘉奖和表扬。1949年随部队渡江,先后参加解放南京、重庆的战斗。在接管国民党测量部门工作中任军代表。1951年任西南军区司令部测绘分局局长兼测绘学校校长。1955年7月调军委测绘局任教研处处长。同年获-三级独立自由解放勋章两枚。1960年调总参测绘局任办事处主任,1965年9月调国家测绘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所长。1983年离休。 [以上内容由"zy8175"分享。] |
张西如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西如(1915~),原名翕如,焦作市郊区北朱村人。1938年5月入伍,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旅管理科副科长、-股长、支队政治处主任、省军区兵役局局长、昆明军区群工部长、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政委等职。参加过上党、赵城、洪赵、吕梁、晋南、洛阳、宛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曾记大功1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1枚。1962年晋升大校军衔。1980年离休。 [以上内容由"555444555"分享。] |
王成德 (1921~1948)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成德(1921~1948年),郊区下马村人。1946年1月任本村村长。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八路军。入伍后,因其作战勇敢组织有方,先后升任第二野战军九纵队二十七旅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后,他率兵勇为先行,为宿县战斗的胜利展开打下了可靠基础,被部队授予特等功一次。11月,在攻击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7岁。 [以上内容由"爱情快跑"分享。] |
张正信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正信(1927~),曾用名银妞,郊区寺河村人。1946年9月参加人民解放军。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副连长、副营教导员、团政委、师政委、军副政委等职。曾参加过垣曲、运城、平陆、临汾、代里清等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战斗中4次负伤,荣立一等功1次,嘉奖2次,获解放勋章1枚。1962年晋升少校军衔,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正信从普通一兵到军副政委,处处按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机关干部住房紧张,他挤出3间房让给其他干部住。组织上给他补助,他立即退回。大衣本该交旧换新,可他一拖再拖。他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精力全部投入工作和学习中。1979年10月,83106部队、军区政治部报道了他的事迹,并上报-,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称他是"廉洁奉公的带头人"。 [以上内容由"大江"分享。] |
张璋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璋(1917~),曾用名鸿纲、王光明,郊区恩村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任中共博爱工委书记,其间,他利用小学教员身份,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发展"民先"组织,培养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建立了中共党组织。1939年9月,张璋到"抗大"一分校学习。1941年秋任中共北方局秘书等职。1946年4月任焦作市市长。 建国后,曾任国务院政法委干部处副处长,中央人事局二局副局长、西北机械总局局长、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1983年离休。 离休后,张璋选择了研究词学的道路。1983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与他人合编的《金元明清词选》。4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他选编,他人笺注的《历代词萃》,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他和别人主编的《全唐五代词》、《牛淑真集》。1985年,受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化组委托,组织离休干部 和学者,编纂《全明词》。 [以上内容由"╰☆六の翼≈"分享。] |
张润三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润三(1902~),原名张汝森,郊区范张弓村人。1924年考入北京中法大学,和陈毅为文学院同学。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0年在吉鸿昌部任政训处长。1936年到北平冀察绥靖公署宣传处负责《每日消息》。 1937年后参加了共产党,1941年3月到南京东亚联盟中国总会监事会任秘书。先后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第二处处长和国民党中央--等职。1944年到徐州担任郝鹏举的国民党训政学院副院长和政训处长。1945年12月随部队起义,于1946年1月9日到山东解放区,部队改为华中民主联军,任政治部主任。1946年后,分别任山东滨海军分区《新生报》、华东军区解放军官教导总团第三队队长、二十四军文工团副队长、京剧团团长等职。1957~1985年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 多年来,他还积极撰写文史资料20余万字,如《怀念陈毅同志》、《吉鸿昌与二十二路军》等。 [以上内容由"最爱红襄阳"分享。] |
张方来 (1906~199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方来(1906~)乳名铁头,郊区定和村人。12岁-到煤矿当童工,受尽压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22日夜,张方来与8名中共地下党员袭击了国民党焦作镇警察局。 1934年春,张方来任中共焦作特区委员会书记。他积极贯彻省委《关于如何开展李封李河矿工工作的指示》,组织李河矿工人-,获得胜利。是年,因党内出了叛徒,焦作党组织遭到破坏,张方来机智脱险,辗转外地与家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7年,中共地下党员,豫北工委成员程明升恢复了张方来的组织关系。中共焦作地方工作委员会成立,他被任命为书记,领导修武、武陟、博爱党组织,进行斗争。 1938年初,修武抗日游击队成立,张方来任第三大队队长。 1945年1月,中共焦作城市工委成立,张方来任委员。他和同志们动员煤矿工人保护机器,防止破坏,策动地下武装力量,迎接焦作解放。1946年,他负责焦作市的农运工作。 建国后,张方来到天津全国总工会干校学习。1950年5月,任焦作煤矿总工会副主席。1957年1月~1965年8月任焦作市副市长。1979年1月任焦作市革委顾问。1982年离休。 1997年8月6日在焦作市逝世,享年91岁。 [以上内容由"pantly"分享。] |
郜文思 (1901~194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郜文思(1901~1941),又名郜和尚,郊区定和村人。幼家贫,12岁当童工下井筛煤挖煤。1925年参加了著名的焦作煤矿-。1938年焦作沦陷,文思回乡务农,发动村民进行反饥饿抗捐斗争。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交通员,掩护同志过境;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传递文件,为党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9月,文思机智勇敢地护送中共二地委组织部长范华、中共博爱工委组织部长张方来等越过日本-区,安全到达山西陵川。当文思完成任务返回村后,国民党特务张汉基勾结焦作日本宪兵,将文思逮捕,对文思软硬兼施,先用老虎凳、压杠子、灌辣椒水,滚油烧身等酷刑折磨;继又封官许愿、施美人计,加以利诱但终无所获。10月中旬,文思被杀害,时年40岁。建国后,焦作烈士陵园立碑纪念。 [以上内容由"帝国骑士"分享。] |
靳尚超 (1895~194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靳尚超(1895~1944),郊区王封村人。尚超自幼喜武,拳术、剑术、武功对打,均超人一等。他到焦作市区杂耍,使用的武器大样刀,需两人抬才行。他的"旱地拔葱",能跳上8尺平台,能将1根擀杖粗细的弯曲铁棍,双手一捋变成直的。抗战前,尚超赴开封打擂,夺得省级冠军,获证书一张,金柄七星宝剑一挂,柄镌"魁首"二字,受到冯玉祥将军的接见,凯旋而归。 尚超长期在井下挖煤为生,1944年因病去世,终年49岁。 [以上内容由"杂七杂八"分享。] |
张秀荣 (1914~194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秀荣(1914~1947),女,郊区王褚乡西于村人。1945年9月,焦作第一次解放后参加农会,为第一批农会干部。同年秋当选为村妇女主席,她走门串户,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在她的带领下,清算了伪保长张发江等人罪行,将粮食、牲口分给农民,并没收暗杀团和大恶霸0,组织建立民兵队伍。1946年10月,国民党军二次占领焦作,她带领农会干部、民兵备战上山。转移中,为掩护其他同志脱险,未能突出重围,隐蔽在家。1947年2月20日夜,还乡团秘密抓走张秀荣,在村西井旁,将其残杀。 [以上内容由"襄樊老百姓"分享。] |
贾诚芝 (1900~198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贾诚芝(1900~1985),焦作市郊区恩村人。1946年参加工作,在焦作第三完小任副校长,同年10月随解放军备战上山,在山西省陵川县礼义镇学校任教。1948年在焦作矿区政府文教科工作。1950年任焦作王封完小校长。1956年任政协焦作市一届委员会驻会副主席。1963年任市民生街小学校长,曾出席河南省教育工会代表会和全国教育工会代表大会。 1985年11月,贾诚芝病逝。 [以上内容由"xingguang791"分享。] |
丁宝章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丁宝章(1932~),郊区墙南人,河南省著名植物学家。现任河南农学院系主任教授。多年来他同讲师王遂义等人足迹遍及全省大小山川河流,广泛进行 调查研究,采集标本,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和鉴定,编写了《河南植物志》。为河南农业合理开发利用,发展和保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基础,并为农林牧医药与教学提供了资料。 [以上内容由"rrrrrrrr"分享。] |
药王庙大殿 | 药王庙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庙大殿 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 一、药王庙简介 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 药王庙,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庙宇为小四合院,后失于战乱,南北朝时有其遗址,时属武陟县辖。据宋代《修武县志》载:隋文帝年间,在其遗址上建有天仙庙,也为小四合院。分为正殿、东西配殿,供奉天仙、地仙、水仙三位圣母元君。 二、药王庙与孙思邈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孙思邈在天仙庙后结草为芦,挖井取水,种植千头柏,炮制草药,往返于大行、王屋山之间。按照自己施药救人积累的宝贵医疗实践,研究搜集了先唐以来的医药典集和众多的民间药方,为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籍完成了初稿,为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药王庙《昭惠王灵感记》唐碑刻记载:孙思邈自三十二岁始,长期居住天仙庙(今药王庙),先后长达二十六年,居住最长时间为八年,也有三五年和一年半载的反复居住。 唐代昭惠王李建臣,常往返于太原至封址楚国之境,经常路过此庙,昭惠王就把天仙庙作为行宫,经常和孙思邈攀谈与交往,感情深厚。并且在孙思邈隐居之后,昭惠王怀着对孙思邈的思念和仰慕之情,就把天仙庙作为正式行宫,以孙思邈草芦为中心实施扩建。扩修了庙宇,加固了药王井,把孙思邈试种的药草园扩建为行宫花园(现药王庙所在村李贵作村就是以昭惠王行宫的书童李贵所作的很多书画作品的签名而定的李贵作)。 由于孙思邈在朝野的影响和他为皇室诊病的功绩,唐贞观年间,朝廷还在庙内立下了象征国泰民安的“地天泰”碑,以示对孙思邈的崇敬和对时政安稳的见证(此碑现存在药王庙内,碑的正面上方有一个方孔,下边有一个圆孔,中间有一尊神像,上、左、右三边有牡丹、荷花图案,有关专家根据此碑的花纹、线条、图案考证,确属唐代。碑上的图案含义既代表了天、地、人三才,又代表了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天下太平,万民乐业的象征)。 孙思邈的“药王”也是在天仙庙被昭惠王戏封,后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由于昭惠王的影响,数百年的天仙庙易名为“昭惠王行宫”。 三、药王庙的历史沿革 根据药王庙有关碑记和明代《修武县志》载;宋神宗熙宁二年,由于道教影响颇火,把昭惠王行宫正式改为药王庙。因道教在民间信仰极盛,宋代统治者也与道教攀亲论祖,药王庙受到了朝廷的敕建,香火处于高潮。面积占地三百余亩,宋时孙思邈被追封为“妙应真人”,广大善士捐资修建,药王大显灵威,有求必应,神化无方。明代万历年间官府督办也曾对药王庙重修;清顺治年间、嘉庆二十年(1815)又进行了大的修缮;道光三年(1823)和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重修药王庙中,庙观又有所扩大。药王庙也曾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殿宇雄伟壮严,规模宏大,庙内百药繁茂,品类有序,时为太行之阳一大庙观也。抗日战争时期,药王庙作为八路军军备仓库,多次受到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唐宋元明清代古建筑群均受战争破坏,文革期间又受到了严重摧残,仅剩下一座较完整的药王殿。 1990年河南省政府拨款四万元,维修了药王大殿,使这座元代早期建筑风格的古老庙宇的古建文物得到了保护;李贵作宏大实业公司出资三百余万元,焦作市道教协会与药王庙管理组织,积极组织广大信教群众和各界人士捐助资金二百余万元,对药王庙前段古建筑群进行恢复重建;又在焦作市文物部门的配合下,整体在药王庙异地拆迁重建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庙”,使药王庙一举成为河南省重点宫观,受到了中国道教协会的认可;又被批准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文化旅游景区。充分向省外10多个省的游客展示了药王庙深厚的古建筑文化、道教殿堂文化、雕塑文化、造像文化、中医药文化、烙画文化、楹联文化和园林生态文化。 药王庙与孙思邈的趣闻通过世代流传已经绵延到了今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重视,药王庙将更加发挥重要的作用。 |
焦作市博物馆 | 焦作市博物馆成立于1965年4月,同年7月郭沫若先生为焦作市博物馆题写了“焦作市博物展览馆”馆名。原馆址位于焦作市人民公园内,占地2275平方米,展室仅有403平方米,已远不能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1996年国家投资1000余万元人民币的今址新馆落成,改变了焦作博物馆馆舍及设施的落后面貌。新馆坐落在建设中路万方立交桥东侧,现代化白色建筑群体占地24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该馆基本陈列为《焦作市改革开放成就展》及《历代石刻艺术展》等。 基本陈列《焦作改革开放成就展》位于主展厅一楼,展区面积近千平方米,展线110米,陈列有400余副图片和实物,展览共分9个部分:1、“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焦作”;2、“焦作行政区划沿革”;3、“独特的经济地理优势”;4、“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5、“党的思想建设”;6、“城市建设”;7、“小康村建设”;8、“中外记者看焦作”;9、“县(市)区风貌”。整个展览全面、系统的反映了焦作市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农业、科技、城市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蓬勃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厅中央陈设着目前我省最大的沙盘模型——焦作全貌,沙盘面积60多平方米,以1:20000水平比例展现了焦作市地形地貌及行政区划,沙盘上安装有电路控制系统,可以显示焦作各行各业所处位置和重要的建设项目,如:黄河公路大桥、焦郑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工程等。 景点位置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建设中路72号 |
龙源湖公园 | 龙源湖公园位于山阳区,2006年9月完成建设。是一个文化品位高雅、水景变化丰富、全开放性的大型街心花园。建设了大型城市主题雕塑“夸父逐日”,公园设有东南西北5个出入口,3个大型广场,4个生态停车场,园内主环路总长3.7公里。成了焦作新的标志性景观区域和城市未来中央公园,成为焦作市新的景观亮点。 龙源湖乐园位于焦作市塔南路和丰收路交汇处东南侧,总面积1700亩,其中水域面积700亩,主要由门区、动区、静区、高科技区、休闲健身区、戏水风光区等十大功能区组成,拥有河南省面积最大的雕塑广场、最大的人工湖,是目前河南省现代化程度最高、游乐项目种类最多、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城市乐园。同时,也是焦作市三大休闲旅游代表景观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本市市民来此观光游览、休闲度假。 景点位置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迎宾路 |
焦作广播电视塔 | 焦作广播电视塔位于焦作市新城区龙源湖乐园内。塔高238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米,占地面积4.8公顷。由塔下裙房、塔身、上塔楼和天线段四部分组成。设计发射7套电视节目和2套调频广播节目,同时还具有观光旅游、通信、消防监测、气象观察等多种用途。焦作广播电视塔于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日开工建设,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主体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二00三年塔下裙房主体完工。 焦作广播电视塔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集"雄、险、奇、秀"于一身,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设计新颖,匠心别具。"丫"字形三轴对称塔身造型独特,世所独有。和塔下裙房与整塔上下呼应,使高耸挺拨的电视塔既有刚劲雄浑、秀丽挺拔之美,又有蔚为壮观、天下独有之奇。塔下达11000平米塔下裙房计划设置观光厅、娱乐厅、保龄球馆、会议厅、商场及广播电视发射机房。位于131米高度的上塔楼为球形结构,塔球共分四层,面积近千平方米。内部可设KTV包房、空中舞厅。其中直径达22米的旋转餐厅,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观光、探险。游客乘坐设在塔内的两部豪华高速电梯直达上塔楼后,可览尽焦作城区美景、太行秀色和黄河落日余辉。焦作广播电视塔与塔下50万平方米的湖面融为一体,相互增辉,已成为豫北乃至中原地区最具有特色的游览胜地。 焦作广播电视塔建设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98年主体工程投入使用之时,被吸纳为中国高塔协会成员塔。几年来,海外及国内商界人士多次来焦作实地,考察焦作广播电视塔,商谈焦作广播电视塔其它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我们热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投资、合作建设开发焦作广播电视塔,将焦作广播电视塔建设的更加亮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焦作市体育中心 | 焦作市体育中心是焦作市重要的体育基础设施之一,中心占地11.73公顷(176亩),建筑面积40000多平米。设施有体育馆(5400个座位、建筑面积10117平米)、体育场(20000名观众、建筑面积13305平米)、篮球训练房(建筑面积730平米)、武术训练馆(建筑面积844平米)、游泳训练馆(建筑面积625平米、25米标准短池)、摔跤训练房(建筑面积369平米)、柔道训练房、乒乓球训练房、射击场(建筑面积2540平米)、带看台的标准游泳池(建筑面积1050平米、8条泳道)、器械综合训练房(建筑面积750平米)、射箭靶场1个、露天篮球训练场4个、门球场等体育设施及体育局综合楼(建筑面积3130平米)。目前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游泳、赛艇、皮划艇、射击、武术、拳击、跆拳道、摔跤、柔道、举重、射箭等15个训练项目。其中篮球、武术、赛艇是焦作的优势项目。 近年来,焦作市承办的国际男排四强邀请赛、国际女排四强邀请赛、四国女篮挑战赛、U-17国际乒乓球比赛等多次国际性、全国性的比赛均是焦作市体育中心举行的。这些赛事的举办,不仅推动了焦作市体育工作,而且推动了焦作的对外开放,提高了焦作的知名度。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