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卡久寺(吉祥隐修院) | 洛扎卡久寺全称“吉祥隐修院”,公元1570年所建,位于洛扎县拉康镇背后名为“佳普晋”的云雾缭绕的山巅上,距县城75公里,海拔4019米。卡久寺是莲花生大师五大隐修圣地之一,主供佛为朗开宁布,隶属宁玛派,是历代努氏朗开宁布-学习佛教经典、研修藏传佛教密宗教义、潜心修行的祖寺。卡久寺子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卡久寺四周群山郁郁葱葱,原始森林植被丰富,远看卡久寺如同空中楼阁。置身于卡久 寺,四周忽而云雾升腾、云海涌波,忽而又云开雾散晴空方里,漫步其间就如同神仙漫步云海,时而享受着天降甘霖,时而又沐浴着明媚阳光,彩云、彩虹也经常相伴随行。卡久寺寺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岩石像胜乐余刚腾飞天空,从岩石的缝隙中流下清泉,因此得名“卡久寺”。“卡“在藏语中是指岩石或城堡,这里指岩石。“久”在藏语中是指水。另一种说法是:如白色水晶堆积的雪山,向四方流下如牛奶般的八股甘泉,直流下到“卡”钦天母之山,因此得名卡久。 相传莲花生大师为普度众生,让佛法与世长存,在卡久修行法洞周围埋藏了许多珍贵佛教经典遗教及稀世珍宝,还亲自修建并加持佛塔。 卡久寺始建于公元1568年。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洛扎县拉康镇拉康村。是公元七世纪莲花生大师闭关七年之久的修行之地,是宁玛派重要隐修胜地之一。海拔约3996米。 寺庙雄踞于一座山头之上。周围植被茂盛,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让人有种置身于人间天堂的错觉。此地山水花木多显现着天然的佛教圣迹,既有天然圣湖,又有名贵草药。 门票 30元/人 景点位置 山南地区洛扎县拉康镇卡久山 |
得乌穷刻石 | 得乌穷刻石 得乌穷刻石位于山南地区洛扎县吉堆村村右侧的石崖上。刻石面积长宽各约3米。刻石的最上部为一长宽各约40厘米的阴刻“万”字,位于整个石刻铭文的上端中央。其睛为一行高约20厘米的阴刻藏文,再下为10行高约12厘米的阴刻藏文,大小藏文文字共约有150多个,最睛行又有一个长宽各约40厘米的阴刻“万”字。整个刻石保存完整。 据有关学者考证,刻石铭文内容译成汉文如下: “天神之子赞普驾前,德门得乌穷贞不贰,对赞普的身与政,曾作殊胜德功。为此诏敕曰:为得乌穷之父洛朗之子孙蕃衍,若社稷之永固,其所属奴户、封地决不减少;得乌穷之营葬应法事优隆。在任何赞普后裔掌政期间,其墓如有毁坏,由东岱专事修建,为得乌穷之父洛朗之子孙蕃衍立盟誓。天神赞普之亲属贡格布王,大臣以及四子舅臣均参与盟誓。誓文另置于密室。”( 注:此译文参考巴桑旺堆:《新见吐蕃摩崖石刻》、《西藏研究》1982年第2期) 多穷刻石的铭文文字苍古、文风朴实,其书写法和名动词符合热巴巾进行文字改革前的古藏语规范。因此,多穷刻石的勒石年代,其下限不应晚于热巴巾赞普执政的最后一年,即公元841年。 在已发现的吐蕃碑文里,在工布第穆摩崖刻石、谐拉康盟书刻石、赤德松赞普墓碑等碑文中,对赤德松赞多次称为“天神之子赞普”。对其他赞普则多称为“圣神赞普”。多穷刻石碑头一句就是“天神之子赞普驾前”,这与对赤德松赞的称呼极相吻合,氢此,我们推断多穷刻石应勒石于赤德松赞在位执政之时,即公元804─815年。 |
普莫雍措 | 普莫雍措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境内,湖面海拔5000米左右,是西藏南部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这里地广人稀,水草丰茂,巨大的湖面被海拔六千米以上的群山环抱,气势磅礴,景色优美。 |
吉堆吐蕃墓群 | 吉堆吐蕃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堆吐蕃墓群分布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洛扎镇吉堆村委会所在地南侧的半山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从其形制、结构上看,是一处典型的吐蕃时代墓地。整个墓群共有66座墓葬(其中2012年9月新发现18座),大小不一,有的墓大而层厚,每级间垫有圆木或垫有白玛草(一种植物草),排列整齐,而且形状有方形、圆形、梯形、亚字形、塔形。墓葬封土为覆头状,平面侧为梯形。封土采用夹石夯筑的方法。另墓群周边有11个祭祀坑。吉堆古墓群对于了解吐蕃历史,洛扎地方史和吐蕃丧葬制度有很高的价值。吉堆吐蕃墓群是在西藏山南市南部紧临不丹王国边界、紧靠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大型墓地。加上有门当、得鸟穷两处摩崖石刻为其证,实为西藏吐蕃时期不可多的一处可较为准确确定年代的古墓地,为研究吐蕃时期,特别是吐蕃中期佛教传入西藏后的葬俗形式及其变化,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实物材料。同时也为吐蕃扩张时期的结盟及其形式、内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证据。 洛扎两处摩崖石刻和墓群的发现,将为西藏古代的丧葬制度和习俗以及整个社会制度提供可靠的实物资料,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朱措白玛林湖 | 朱措白玛林湖位于洛扎县色乡措玉村白玛林沟,传说是莲花生大师的三大魂湖之一,距色乡二十五公里。 从色乡去往朱措白玛林,要经过色乡的措玉村,途中要翻越却啦岗,此山也叫恰材拉。一路上我们可以听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循着圣人的足迹前行,一路上触摸着玛尔巴大师的公子达玛多德在石头上留下的头印,米拉热巴躲雨歇息的体印和石头上的骑印,绕转却啦岗上空掉下的经书形成的石堆,从玛尔巴当年揉糌粑所用的石盆上沾取点福气。“措玉”因村子上部有多种湖泊而得名,“措”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玉”是故乡的意思,’‘措玉”就是“湖的故乡”意思。措玉的地形形似“蝎子”,从这里行走四、五公里就到朱措白玛林湖了。 朱措白玛林风景秀丽,湖色因湖的深浅和周边的景色呈现出蓝、绿、白三种颜色.湖的周围散落着莲花生大师的手印和足印,还有他修行过的洞府和伏藏地。每一季的白玛林湖都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白雪皑皑,冰封湖面的冬季;鲜花遍地、雪峰矗立的夏季,曼妙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据说,信徒还能从这湖底看见自己的今生来世,因此到了这里,不防撞撞运气,看看自己的命运。 |
洛扎县烈士陵园 | 洛扎县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膏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五十年前,00主义集团为维护其残酷的统治秋序,悍然发动阴谋0祖国的武装叛乱活动。1959年4月17日至4月21日在洛扎多宗的武装顽固分子与我134师402团正面交火,广大指战员发扬老西藏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帮助下,经过五天五夜的浴血奋战,消灭了反动武装分子。在这次战斗中,我134师402团共伤亡48名同志,其中最高职务是副政治指导员党员团员18名。他们为了西藏的繁荣进步,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烈士陵园里还有一位我们当代的英雄,他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楷模、人民的好乡长单增多吉同志,他是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安全而英勇牺牲的。这些先烈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那种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舍小家为大家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克服困难,乘风破浪,开拓洛扎全新的伟大事业。该园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卓瓦寺 | 卓瓦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卓瓦寺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边巴乡柏日村,距边巴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该寺是由莲花生大师弟子休布·拜吉僧格三十五世系第十五世休布达瓦坚增在-一绕迥时创建的,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瓦寺”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在-5绕迥时期,休布·第四十七世洛扎朗卡坚参与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两人第一次会面于此地,很投缘,故此得名“卓瓦”。“卓瓦”在藏语中意思是“高兴”的意思。 该寺的上、中、下部均有自然形成的强巴佛像、阎王佛像、六字真言以及大小拉康12座,东西两面洛扎朗卡坚参的修行法洞各一座,大型宝塔8座。除此之外,在其周围悬崖壁上还有自然形成的白海螺、宝塔等众多佛教圣迹。 卓瓦寺属噶举派,在文革时期曾遭到过破坏。1985年进行修复,卡及五股金刚柞等重要文物。现主供奉为宗喀巴师徒三尊,寺中保存着旧的唐卡及五股金刚杵等重要文物。 |
拉郊 | 拉郊乡地处洛扎县东南部,离县城78公里。拉郊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多种树木和名贵的药材(红豆杉、冬虫夏草、长寿草、贝母、三七、黄莲、松茸等)和动物资源(虎、猴子、豹子、狗熊等)。特别在拉郊乡东南部一带有非常茂密的原始森林,在阴坡森林茂密处,林内十分潮湿,树杆上附生的苔藓植物非常普遍,尤其是悬挂在树枝上的秀长的松萝随风起舞,犹如青纱一般美妙。 夏天,拉郊乡东部其公山一带有颜色非常鲜艳的高山杜鹃花,从半山腰到山顶被杜鹃花重重包围起来。透过谷地的自然景观,依次出现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和雪岭冰峰。由于这一带降雪异常丰富,高山冰川可以向下伸展到海拔较低的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白色的冰川和绿色的茂林相辉映,构成“葱笼青山银蛇”的奇观。其空山到郎空山(藏语中译为空中山)中间还有许多湖泊,传说共有108座小湖,湖泊颜色独特,有的蓝如天空,有的绿如宝石。有的漆黑不见湖底。 |
扎西根培(又名彩虹沟) | 扎西根培拉康,位于洛扎县洛扎镇次麦居委会境内,距县城20公里,海拔约3700多米,通公路,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拉康于公元1479年嘎玛巴四世红帽系阿旺曲扎益西所建,阿旺曲扎益西-多年修行的同时打开了扎日巡礼这条朝佛的路线,该拉康内还保存着西藏四大绘画家之一门当派画家顿珠加措所画的唐卡等,还有很多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 扎西根培拉康东、西、南三面有海拔5000至6000米的雪山,在雪山下方有108种花草树木,据历史记载和有关专家的判断,这些大部分是名贵药材。每当春风细雨唤醒满山遍野的杜鹃时,就像不小心倾倒了画家的颜料瓶一样,那殷红、鹅黄、粉白等各种颜色被随意地泼洒到碧色的山坡上。在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这些规模巨大的色彩以其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和视觉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无不使人心醉神迷,因而人们又称此地为“彩虹沟”。 |
库拉岗日峰(库拉岗日神山) | 库拉岗日峰 库拉岗日神山位于山南市洛扎县境内,距山南市中心城市泽当镇320公里,海拔7538米的库拉岗日峰,是山南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藏族传统的四大神山之一:即东方神山沃德贡杰、卫藏神山雅拉香布、北方羌唐神山念青唐古拉、南方神山库拉岗日。库拉岗日附近集中分布有6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远远望去,终峰并肩,宛若一道顶天立地的冰雪屏障,山脊的南北两侧是壁立千仞的基岩陡崖,峡谷中横卧着四条冰川,北侧的两条均长达10公里。冰川上有奇丽壮观的冰塔林,还有冰崖、冰墙、冰陡坡,但频繁的冰、雪崩时常连续发生、轰鸣不息,惊心动魄。 山的北麓是宽敞的洛扎雄曲奔流向东。谷地以北,辽阔的藏南高原上静卧着羊卓雍措和普姆雍措,它们倒映着冰墙雪壁的伟岸英姿。山的南面为莲花生大师三大魂湖之一的朱措白玛林湖。传说山上有座用宝石和水晶砌成的宫殿,藏族英雄人物格萨尔王就居住在里面。山脚下,山峦起伏,峡谷深切,公路窄窄一线蜿蜒于河谷深处。1937年登山家臿曼和达瓦喇嘛首次登上这座山峰,从此以后此峰无人登顶。 库拉岗日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主脊线上,海拔7538米,位于东经90.6度,北纬28.2度。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境内与它相依而立的有6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它的东面,是海拔74l8米的库拉岗日卫峰和海拔738l米的库拉岗日III峰;它的东北面,是海拔722l米的卡热疆I峰和海拔72l6米的卡热疆II峰,海拔70l8米的卡热疆III峰。 远远望去,众峰并肩,宛若一道顶天立地的冰雪屏障。山脊的南北两侧是壁立干仍的基岩陡崖。峡谷中横卧着四条冰川,北侧的两条均长达l 0公里。冰川上有奇丽壮观的冰塔林,还有冰崖1冰墙1冰陡坡,频繁的冰、雪崩时常连续发生,轰鸣不息,令人惊心动魄。山的北麓是宽敞的洛扎雄曲,为东向的谷地。谷地以北,辽阔的藏南高原上静卧着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它们倒映着冰墙雪壁的伟岸英姿。 |
拉隆寺 | 拉隆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隆寺 拉隆寺建成于公元12世纪。著名的历史著作《智者喜筵》就在此寺写成。 拉隆寺位于洛扎雄曲河北岸的扎日乡拉隆村,海拔4222米,距洛扎县城18公里。该寺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藏、汉结合的建筑造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在西-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且保存的珍贵文物众多。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在藏地兴建许多藏传佛教寺庙.据说文成公主当年望着南方,潜心祷告,望能在南方形成永远的寺庙。后来南方兴建了寺庙,主供佛像如七世佛等从天竺境内自然飞来,直至今日人们还把该地称为“丹恰”(永远或永恒的意思)。后来拉隆白多于公元836年一846年间进行扩建。由于拉隆白多刺杀吐蕃赞普朗达玛,使得拉隆寺一度处于衰落状态。在帕竹政权时期,巴俄·祖拉陈哇主持拉隆寺并改宗为噶举派。五世0时被改为格鲁派,现又归属宁玛派。 拉隆寺的石刻浅塑像和花岗石骷髅墙,创作时代大约为明代,这些珍贵的石刻极富艺术感染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由于拉隆寺丰富的历史沿革,现在寺庙里除了有大量的文物遗留外,还有一件东西是特别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清朝乾隆年间颁发的诏书,上面明文写明现在中印、中不一带的所谓‘争议区’在清朝时就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侵犯的国土。 |
琼果杰寺 | 琼果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琼果杰,汉语意为"三条河四座山的交汇之地"。这三条河均发源于四周的四座神山。在西藏的宗教史和神话传说中,这四座山都是神的化身,传说南面的神山是班丹拉姆的头发所化,班丹拉姆是传说中西藏的保护神和0喇嘛的明妃。 琼果杰海拔4350米,是去圣湖必经之路。这里的人们认为:琼果杰地呈八瓣莲花形,天现如意0之象,是福田妙地。人们还说,这里的草原上曾盛开着十三种吉祥的花卉。 琼果杰寺是二世0喇嘛根敦加措于公元1509年主持修建的。当初的建筑仅是祖拉康(主殿),高共五层,经堂58柱,并饰有金顶。至五世0时,摄政王第巴·桑结加措对该寺进行了扩建,形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琼果杰寺大门外,立有“琼果杰寺志”石碑,是三世0时所立。在寺后山坡的玛尼石佛龛中,供有三世0的脚印石;寺后门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块石板,极受香客尊崇,据说凝望此石可以看见使自己如愿的图像。 导游琼果杰地呈八瓣莲花之形,天现如意0之象,是福田妙地。据说此处的草原曾盛开13种吉祥花朵,还有三条圣河和四座神山在此相交。琼杰果寺是二世0-根敦加措于1509年修建,五世0曾加以扩大,气势不凡,圣迹众多,为朝拜拉姆拉圣湖的必经之处。现该寺院已是一片废墟,但从断垣残壁仍可见其当年的辉煌。由此徒步或骑马往圣湖约需4-5小时。 地址: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崔久乡 类型:寺庙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9:0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洛扎朵宗遗址 | 洛扎朵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扎朵宗遗址位于洛扎县城东南一个独立的山头平台上,建于帕竹王朝时期,当时属西藏十三个宗之一,也是执行帕竹王朝十五条法律的重要场地之一,海拔4200米。相对高度200米,建筑由石块砌成,占地约4000平方米,在平台边缘建有一周围墙,四周各建有一座碉楼,最南端山嘴上建有一座半圆形碉楼,主体建筑高5层,占地300平方米,底层为多间矩形库房,墙厚0.5米。这里专门设有70余米深的地牢,据说里面有羊羔大的蝎子,后来也是西藏噶厦政府流放犯人的重要场所之一。18世纪初叶,洛扎朵宗宗本文学家朵嘎·夏仲次仁旺杰,撰写有《无敌青年传奇》即《旋努达美》长篇小说。朵宗遗址由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杰顿珠宗遗址 | 杰顿珠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杰顿珠宗遗址坐落于边巴乡杰麦村西南侧悬崖上,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海拔3300米,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东、南两面为悬崖峡谷,西面为陡坡,北面山势较为平缓,宗大门位于北面。杰顿珠宗建筑略呈椭圆形,大门向外凸出,形成狭长通道,穿过通道可进入一间圆形的碉楼,碉楼的西侧有3间住房,再往西依围墙建有1间长弧形住房。主体建筑位于宗南部,临悬崖。遗址底层为4间长方形房间。主体建筑前有一长石阶,石阶西侧有房2间。主体建筑后有取水暗道,暗道沿悬崖绝壁垂直下降长达60米。宗周围建有石墙,墙厚1米。杰顿珠宗于2007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洛扎古碉楼 | 洛扎有令人惊奇的古雕楼群,在全县境内都有分布,大大小小共有540多处,从吐蕃时期到帕竹时期的建筑都有,分别代表着古代西藏各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和文化,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措美进入洛扎,在沿途的村庄、河谷两岸、山头,均可间或地看到一座座耸立的碉楼,特别是边巴乡麦秀和色乡曲许保留的碉楼数量众多且密集,游人称之为“千碉之乡”。洛扎县的各乡镇均有各种碉楼,这些碉楼建筑结构独特、雄壮。古雕楼比较有名的有门当罗觉温波、仲温波、岭温波和边巴的杰顿珠宗古雕楼群及色乡曲西的雕楼和县城的朵宗遗址。 |
门当刻石 | 门当刻石 门当刻石位于山南地区洛扎县门当乡门当曲河与洛扎怒曲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山断崖上,刻石面积高2.7米,宽3米。 刻石题头一行为一具长宽各约40厘米的阴刻“万”字。其下为一行高约20厘米的阴刻藏文。再下为8行藏文小字。每行高约13厘米,其中1─3 行字体已斟酌脱落,5─8行的北半部字体保存完整最睛一行为一具长宽各40厘米的阴刻“万”字。 门当刻石的铭文字体与多穷刻石一样,为吐蕃赞普絷巴巾进行文字改革以前的古藏文体,据考证内容也与多穷刻石相同。因此,二者勒石年代应是同时的,约为公元804─8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