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张挥公园 | 张挥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挥公园坐落在濮阳县东关老虎台地,金堤以北,南环路以南。张挥公园以张挥墓和碑为中心向东、向西200米,规划占地面积60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4.5亩,于1998年3月开工建设。 挥公墓为圆型,直径20米,基座高2.6米,土球顶高5米。墓基采用料石砌筑,内设8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两道圈梁,土球顶栽植了草坪。墓周围修筑宽为8米的环型路,路外围采用毛石浆砌挡土墙,路面用青石板铺设,并设花池,栽植树木花卉。墓南20米为小广场,面积400平方米,广场南端有一宽8米、高12步青条石铺成的石阶。 挥公碑在挥公墓地小广场外,碑身高3米,宽0.76米,厚0.5米。碑向南20米安装4步青条石台阶,宽5.4米。碑周围修筑矩型环型路,宽12米,挥公碑阳刻“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碑阴刻濮阳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记。 挥公像在挥公碑向南90米处,像基座高5.15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粘饰,并有四组线描图案,分别是:“始制弓矢,射猎鸟兽,迎战共工,颛顼赐姓。”人物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记述了张公的功德。挥公像坐落在花岗岩基座上,像高3.3米,整体高度8.45米,采用实心红花岗岩雕塑而成。张挥手持弯弓,身挎利箭,目视远方,威武雄壮。 挥公墓、碑、像采用园林路连结。园林路全长112米,宽5.4米,路面用卵石粘铺成各种不同的图案。道路两侧栽植树木花卉。 景点位置 河南省濮阳老城南环路 张挥 张挥,名挥,又名翚,世称挥公,青阳氏玄嚣之子,黄帝之孙,是颛顼的叔伯兄弟。因其作弓矢有功于天下,颛顼帝赐挥"彤弓素矢"。(《左传》) 颛顼时代虽然已有了农业,但打猎仍为当时的重要生产方式。人们手握棍棒与猛兽拼搏,离猎物稍远点儿,就只能靠掷石块去砸,从早奔到晚,有时还得忍饥挨饿。在生活的逼迫下,他们终于发现手中的树枝、竹竿可以压弯,再用藤条一拴,即变…… 详细++ 张挥 张挥,名挥,又名翚,世称挥公,青阳氏玄嚣之子,黄帝之孙,是颛顼的叔伯兄弟。因其作弓矢有功于天下,颛顼帝赐挥"彤弓素矢"。(《左传》) 颛顼时代虽然已有了农业,但打猎仍为当时的重要生产方式。人们手握棍棒与猛兽拼搏,离猎物稍远点儿,就只能靠掷石块去砸,从早奔到晚,有时还得忍饥挨饿。在生活的逼迫下,他们终于发现手中的树枝、竹竿可以压弯,再用藤条一拴,即变…… 详细++ |
濮阳四牌楼 | 四牌楼,又名中心阁,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高8.6米,长宽各6.6米,面积43.56平方米。该建筑为木石结构,呈方形,四角以石柱支撑阁顶。阁顶以全木构成,扣榫严紧,四角各有斗拱相托,阁檐上挑,上覆琉璃瓦,青光闪烁。顶脊塑八只蹲狮,栩栩如生。四道垂脊各塑龙、凤、鱼、马,呈龙飞凤舞、鱼跃马腾状。四角套兽下垂铜铃,风吹摆动,叮当作响。阁内绘饰图案,雕梁画栋,非常美观。外壁四块额板,雕字如斗,苍劲有力,为书法家刘文选所书。东曰颛顼遗都,西曰澶渊旧郡,南曰河塑保障,北曰北门锁钥,概括了濮阳历史悠久和地理上的重要位置。回銮碑,亦作“契丹出境碑”,位于濮阳城内御井街西侧。此碑原为青石,高2.6米,宽1.3米,碑文为宋真宗所赋《契丹出境》诗。 东面匾额曰颛顼遗都,高度概括了濮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崇高的历史地位。 南面牌匾曰河朔保障,形象地说明了古澶州乃国家河朔重镇和天下形胜之地。 西面牌匾曰澶渊旧郡,再次说明了濮阳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 四牌楼北面的牌匾曰北门锁钥,说明了濮阳曾经的军事战略地位。 |
濮阳天主教堂 | 濮阳天主教堂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濮阳天主教堂,位于濮阳县古十字街东街路南,坐南朝北,大门顶为尖塔式建筑,高耸入云,非常显眼。 天主教堂建筑宏伟,前有厅,后有祭台,正有大门,旁有侧门,内有十二明柱,雪白旋涡顶,五彩玻璃窗,阳光照下,五光十色,耀眼夺目。大堂内排放连椅,下置棉垫,为教徒跪拜祈祷处。祭台神龛内,绘有若瑟抱小耶稣彩色画像,前有供桌,绣花围裙上供鲜花果品蜡烛之属。左前壁绘有耶稣画像,对联是:“万绪伤心何人慰藉。一腔热血为汝消磨。”右前壁绘有圣母玛利亚画像,对联曰:“全备诸德古今第一,无染原罪天下无双。”教学两壁有玻璃镶嵌的二十四幅耶稣蒙难史画。整个教堂宽敞幽静,美丽壮观。 濮阳天主教堂,除城内总堂外,农村还有干城、尹窑、武寨分堂。建国后,天主教经过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革新活动,成立了濮阳天主教爱国会,他们在团结教友,贯彻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一定贡献。 |
西水坡遗址 | 西水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水坡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为新石器时代经东周至汉代的遗址。 1987年5月,在西水坡发现大规模的古墓葬群,包含仰韶、龙山、东周和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仰韶文化最为丰富。其中45号墓最为显耀,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分别摆有蚌塑龙虎图案,经科学鉴定,距今已有6400多年,其中龙的形象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型最大、形态最逼真的龙形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 据历史记载,卫国故城消失于汉代的一次黄河决堤,一次性埋入地下。据分析,地下应有保存完好的古城池结构布局,是非常难得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文化及考古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回銮碑 | 回銮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座落于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公元1004年,契丹族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肖太后率兵二十万进攻北宋,兵临澶州。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主战派的督促下,御驾亲征,于澶州大败辽兵,双方议和,订’澶渊之盟’。在班师回京之前宋真宗曾赋诗以志这次亲征胜辽之事,由寇准书丹,镌石于城内,也就是现存的回銮碑。御井相传是当年宋真宗用过的水井,旧志称’御井甘泉’,为濮阳八景之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濮阳挥公陵舜帝宫景区 | 濮阳挥公陵·舜帝宫景区位于濮阳县城东南部,是为纪念张姓始祖挥公所建。据史书记载,挥公为青阳之子,与帝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因发明弓箭而被赐张姓。濮阳是挥公成长、生活和得姓的地方。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姓氏文化,当地政府根据广大民众意愿,捐资筹款,修建了张挥公园。规划建设成寻根祭祖、休闲娱乐、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森林公园 门票 门票20人民币 景点位置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南环路东段 |
唐兀公碑 | 唐兀公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兀公碑位于濮阳县杨什八郎村南,建于公元1356年,是元朝蒙汉两族融合的实证。元朝初期,唐兀公随皇嗣南征,后带军籍来此做地方官。他为官清正,兴利除害,深受人民爱戴。 |
新蕾公园 | 新蕾公园是个悠闲放松的普通公园,有个小水池种了睡莲还不错,公园景色不错,晨练的人不少,这里景色秀丽,空气也好,是个游玩锻炼的好地方。 景点位置 中原路东段 |
瑕丘古迹 | 瑕丘,一作负夏,位于县城东南18里固堆西,“舜就时于负夏”、“曾子吊于负夏”即此。门口左右两碑,一曰“瑕丘古迹”,一曰“瑕丘记”,皆清嘉庆九年知州李符清所立。 |
八都坊 | 八都坊,位于濮阳县中心阁以北不远处,是为纪念明末濮阳籍八名在朝高官而建的石碑坊。 |
中华第一龙 | 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约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由此获得“中华龙乡”的美誉。 1987年在位于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 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锰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
瑕丘遗址 | 瑕丘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瑕丘,一作负夏,位于濮阳县城东南18里固堆西,“舜就时于负夏”、“曾子吊于负夏”即此。此丘突兀而起,周环绿水,中植荷莲,鸭戏其间。沿堰其南,拾阶而上,石狮迎门,左右两碑,一曰“瑕丘古迹”,一曰“瑕丘记”,皆清嘉庆九年知州李符清所立。中有小庙,内塑观音。庭院树荫覆盖,碑碣林立。 五星乡 五星乡位于濮阳县城东南9公里处,总面积69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41086人,58500亩耕地。 五星乡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排灌便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五星乡党委、政府凭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形成了面粉加工、畜牧养殖、木材加工、特色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是濮阳市著名的商品粮生产……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