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许昌市 >> 鄢陵县 >> 陶城乡

陶城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马殷 (852~930)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殷(852-930)  五代时楚王。  唐五代许州鄢陵人。字霸图。大中六年(852)生。初为木工,后应募从军,入蔡州戍将孙儒郡,及儒败死,众推刘建锋为帅,殷为先锋。唐昭宗乾宁元年(894),随刘建锋部入潭州。建锋被授湖南节度使,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及建锋为部曲所杀,殷被推为帅,主持军府,乾宁三年(896),为潭州刺史;四年,遣将攻克邵州。昭宗光化元年(898),山兵略取衡、永、道、郴、连五州,继之岳州邓进忠归附,又战败雷彦威,夺取朗澧二州,遂统一湖南各郡。再出兵取桂、管等六州及岭南五州地。至此,殷被任为武安军节度使。  五代梁太祖朱温即位,殷任侍中兼中书令,又授封楚王,加天册上将军。五代梁末帝时,加殷武安、武昌、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洪、鄂四面行营都统。  五代唐庄宗李存勖灭梁,殷被封楚王,以潭州为长沙府,建国承制,自置官属,任用高郁、吕师周、廖偃等,建置楚王天官幕府,招揽人材。采用高郁建议,实行远交近攻,“尊王仗顺”,保持楚境独立与地方安定;又“退修兵农”,实行通商惠工,增加经济力量。在长沙东南,修复龟塘水利设施,“灌田万顷”。奖励蚕桑,“民间机杼大盛”。于襄、唐、郢、复等州,设立回图务,将茶叶运销北方,换取马匹、缯纩。并许民间自由采摘茶叶,运销外地。因此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获利甚丰。又铸铅铁钱,以利境内货物流通。由是,“四方商贾辐凑”于长沙。  马殷各项措施,使楚国政权在五代十国中一时颇称强盛。故南汉刘晟曾说:“武穆王(马殷)奄有全楚,富强安靖者五十馀年。”但殷晚年,颇多内宠,不复省事,以至吏治日坏。五代唐明宗天成五年(930)病卒。年78岁。子希声袭爵。  [以上内容由"玛丽莲曼森"分享。]

马希声 (898~932)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二任君主(930年―93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声(898―932年8月15日),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次子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二任君主,930年―932年在位。  马殷在位时任武安节度副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去世,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后唐则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立。马希声在位时并未称王,只在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  早年经历  马希声,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南楚武穆王马殷次子。马殷建立南楚政权后,任命马希声为判内外诸军事。   继承王位  长兴元年(930年)十月,马殷病危,派遣使者前往后唐,请求后唐朝廷把职位传给马希声,后唐怀疑马殷已死,便于十月二十一日,任命马希声为武安节度使,兼任侍中。   十一月初十日,马殷去世,临终前遗命诸子要兄终弟及,并放置一把宝剑在祠堂内,说:“谁要是违背我的遗命,就杀死他!” 十一月二十七日,马希声继位,声称奉马殷的遗命,除去建立楚国的规制,恢复节度使藩镇的旧制。 十二月二十一日,后唐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加官兼任中书令。   去世追封  长兴三年(932年)七月,马希声因湖南连年大旱,下令关闭南岳以及境内诸神祠的大门,最终还是没有下雨。七月十一日,马希声去世,其弟镇南节度使马希范继位。 马希声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   趣闻轶事  起初,马希声听说后梁太祖朱温嗜好吃鸡,很是羡慕。等到他继位之后,每天杀五十只鸡供膳食之用,他正居于服丧之期,也没有悲伤的样子。长兴二年(931年)十二月初七日,在衡阳安葬父亲马殷,将要发丧,顿时吃下数盘鸡汤,前吏部侍郎潘起讥讽他说:“从前阮籍居丧吃蒸小猪;哪一代没有‘贤人’啊!”  [以上内容由"不很帅"分享。]

马希范 (899~947)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三代楚王(932-947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范(899年—947年),字宝规,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弟四子 ,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母陈氏,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在位16年(932-947年)。  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在位前期,平定叛乱,招降彭士愁。后期时,多次剥削人民,兴修宫殿,并将自己比为龙。之后又残害忠良,。  开运四年(947年),马希范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谥号文昭王,死后由其同母弟马希广继位。  [以上内容由"huage07787"分享。]

崔知温 (626~682) 唐朝宰相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崔知温(626—682),许州鄢陵人。祖枢,司农卿。父义真,陕州刺史。知温初为左千牛。麟德中,累转灵州都督府司马。  州界有浑、斛薛部落万余帐,数侵掠居人,百姓咸废农业,习骑射以备之。知温表请徙于河北,斛薛不愿迁移。时将军契苾何力为之言于高宗,遂寝其奏。知温前后十五上诏,竟从之,于是百姓始就耕获。后斛薛入朝,因过州谢曰:“前蒙奏徙河北,实有怨心。然牧地膏腴,水草不乏,部落日富,始荷公恩。”拜伏而去。  知温四迁兰州刺史。会有党项三万余众来寇州城,城内胜兵既少,众大惧,不知所为。知温使开城门延贼,贼恐有伏,不敢进。俄而将军权善才率兵来救,大破党项之众。善才因其降,欲尽坑之,以绝后患,知温曰:“弗逆克奔,古人之善战。诛无噍类,祸及后昆。又溪谷峥嵘,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善才然其计。又欲分降口五百人以与知温。知温曰:“向论安危之策,乃公事也,岂图私利哉!”固辞不受。党项余众由是悉来降附。  知温累迁尚书左丞,转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永隆二年七月,迁中书令。永淳三年三月卒,年五十七,赠荆州大都督。  [以上内容由"umumu"分享。]

梁廷栋 明朝兵部尚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梁廷栋是崇祯三年到四年间的兵部尚书,根据《明史》记载,其人才干还算可以“居中枢岁余,所陈兵事多中机宜”,但品行操守上有些问题受到许多弹劾。所以他当了一年多,就被撤换,“得闲住去”。到了崇祯八年又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此外“代杨嗣昌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祯九年的时候,清兵又绕道长城喜峰口侵入关内,直逼京师。清兵经过的是梁廷栋的辖地,对此有直接责任,被命令戴罪入援,梁廷栋与罗维宁三边总督萎靡不敢战,“三人相掎角,皆退怯不敢战。于是宝坻、顺义、文安、永清、雄、安肃、定兴诸县及安州、定州相继失守。” 梁廷栋自知渎职罪大,害怕受到崇祯制裁,所以干脆每天服用少量大黄,最后生病而死。  明史记载  梁廷栋,鄢陵人。父克从,太常少卿。廷栋举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礼部,历仪制郎中。天启五年,迁抚治西宁参议。七年,调永平兵备副使。督抚以下为魏忠贤建祠,廷栋独不往,乞终养归。  崇祯元年起故官,分巡口北道。明年加右参政。十一月,大清兵克遵化,巡抚王元雅自缢,即擢廷栋右佥都御史代之。廷栋请赐对,面陈方略,报可。未几,督师袁崇焕下狱,复擢廷栋兵部右侍郎兼故官,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及四方援军。廷栋有才知兵,奏对明爽,帝心异之。  三年正月,兵部尚书申用懋罢,特召廷栋掌部事。时京师虽解严,羽书旁午,廷栋剖决无滞。而廷臣见其骤用,心嫉之。给事中陈良训首刺廷栋,同官陶崇道复言:“廷栋数月前一监司耳,倏而为巡抚、总督、本兵,国士之遇宜何如报。乃在通州时,言遵、永易复,良、固难破,自以为神算。今何以难者易,易者难?且尝请躬履行间,随敌追击,以为此报主热血。今偃然中枢,热血何销亡也?谓制敌不专在战,似矣,而伐谋用间,其计安在?”帝不听崇道言。廷栋疏辨,乞一岩疆自效,优诏慰留之。未几,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廷栋虚名,崇道又言廷栋轻于发言,致临洮、固原入卫兵变。帝皆不纳。五月,永平四城复,赏廷栋调度功,加太子少保,世廕锦衣佥事。  其秋,廷栋以兵食不足,将加赋,因言:“今日闾左虽穷,然不穷于辽饷也。一岁中,阴为加派者,不知其数。如朝觐、考满、行取、推升,少者费五六千金,合海内计之,国家选一番守令,天下加派数百万。巡按查盘、访缉、馈遗、谢荐,多者至二三万金,合天下计之,国家遣一番巡方,天下加派百余万,而曰民穷于辽饷,何也?臣考九边额设兵饷,兵不过五十万,饷不过千五百三十余万,何忧不足。故今日民穷之故,惟在官贪。使贪风不除,即不加派,民愁苦自若;使贪风一息,即再加派,民欢忻亦自若。”疏入,帝俞其言,下户部协议。户部尚书毕自严阿廷栋意,即言今日之策,无逾加赋,请亩加九厘之外,再增三厘。于是增赋百六十五万有奇,海内并咨怨。已,陈厘弊五事:曰屯田,曰盐法,曰钱法,曰茶马,曰积粟。又极陈陕西致寇之由,请重惩将吏-者以纾军民之愤,塞叛乱之源。帝皆褒纳。  廷栋居中枢岁余,所陈兵事多中机宜,帝甚倚任。然颇挟数行私,不为朝论所重。给事中葛应斗劾御史袁弘勋纳参将胡宗明金,请嘱兵部;廷栋亦劾弘勋及锦衣张道濬通贿状。两人遂下狱。两人者,吏部尚书王永光私人也。廷栋谋并去永光,以己代之,得释兵事,永光遂由此去。御史水佳允者,弘勋郡人也,两疏力攻廷栋,发其所与司官手书,且言其纵奸人沈敏交关蓟抚刘可训,纳贿营私。廷栋疏辩求去,帝犹慰留。有安国栋者,初以通判主插汉抚赏事,廷栋荐其才,特擢职方主事,仍主抚赏,颇为奸利,廷栋庇之。后佳允坐他事左迁行人司副,复上疏发两人交通状,并列其贿鬻将领数事,事俱有迹。廷栋危甚,赖中人左右之,得闲住去,以熊明遇代。八年冬,召拜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代杨嗣昌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明年七月,我大清兵由间道逾天寿山,克昌平,逼京师。山后地,乃廷栋所辖也,命戴罪入援。兵部尚书张凤翼惧罪,自请督师。两人忄匡怯不敢战,近畿地多残破,言官交章论劾。两人益惧,度解严后必罹重谴,日服大黄药求死。八月十九日,大清兵出塞。至九月朔,凤翼卒。逾旬日,廷栋亦卒。已,法司定罪,廷栋坐大辟,以既死不究云。  廷栋既殁,其父克从尚在。后贼破鄢陵,避开封。及开封被淹,死于水。  [以上内容由"2111188"分享。]

马希广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四任楚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广,字德丕,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一母同胞之弟,个性谨慎温顺,马希范对他疼爱有加。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后汉封马希广天策上将军、楚王,因而马希广、马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时任武贞(武平)节度使的马希萼叛,率军南下进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勾结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遂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潭州陷落,马希广被擒。不久,被马希萼赐死。  [以上内容由"不醉山翁"分享。]

马希萼 (900~953)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五代楚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萼(900——953)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之弟,马希广之兄。马希范在位时任武贞(武平)节度使,镇守朗州(今湖南常德)。  起兵夺位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因而马希广、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  后汉隐帝乾祐二年(949年),马希萼叛变,率军南下进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结合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遂自称顺天王,并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占领潭州,擒马希广。之后将马希广赐死。  自封楚王  马希萼当初因认为后汉偏袒马希广而转向南唐称臣,故一改马殷以来臣服中原的态度,未待册  封即自称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楚王。登位后,志得意满,杀戮报复,纵酒荒淫,将事务都交给马希崇,然而马希崇也只是交给下属而已,因此政事混乱,又对士卒不加赏赐,遂军心思变。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王逵、周行逢首先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马希萼被囚禁于衡山县。马希萼抵衡山后,复被廖偃、廖匡凝、彭师暠等拥护称衡山王。不久,南楚为南唐所灭,马希萼被南唐任命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仍封楚王。其后在入朝的时候,被南唐元宗李璟留下,几年后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去世,谥恭孝王。  [以上内容由"ds"分享。]

来廷绍 (1150~1202)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来廷绍:字继先,号平山,原籍河南鄢陵县,为萧山长河来氏之祖。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月”生于江西袁州。”那时,南宋王朝苟安于江南,当权者终日沉湎于声色,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廷绍……“幼负奇才,忠愤激烈”,常念祖宗之耻未雪,时时不忘中原的河南故都,故自号思洛子,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  来廷绍曾结识比自己年长8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陈亮,经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多次促陈诣阙上 书,提出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的方案,均未被采纳,而“朝廷恶其切直”。自此以后,廷绍晦迹读书,志益奋激。绍熙四年(1193年)和陈亮同中进士,当时的士大夫都说:“来、陈俱登第,恢复有期矣!”但不幸的是陈亮末及上任而卒,使廷绍失去了亲密战友。欣慰的是,两年后,廷绍又结识了大词人辛弃疾。庆元五年(1200年),辛弃疾任浙东安抚使,来廷绍出任朝散郎直龙图阁学士。翌年,来廷绍以宣奉大夫出知绍兴府,辛弃疾非常高兴,喜曰:“来君来,事济矣,祖宗耻,可雪矣!”但还未出任,就在萧山病倒,而且病情十分严重。嘉泰二年(1202年)十二月十五日病殁于萧山祗园寺,享年53岁。  [以上内容由"淡蓝色蝴蝶"分享。]

马希崇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六代楚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崇,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马希萼、马希广之弟。马希广在位时于天策上将府任天策左司马之职。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因而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并且经常将马希广的一举一动告诉马希萼,以为内应。  后汉隐帝乾祐(950年),叛变的马希萼攻占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自立为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楚王后,任命马希崇为节度副使,将政事都交给马希崇,然而马希崇也只是交给下属而已,政事因而混乱,而马希萼又对士卒不加赏赐,因此军心思变。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在马希崇事先知情的情况下,徐威等将领兵变,马希崇被推为武安留后,马希萼则被移往衡山县囚禁。马希崇继立后,亦纵酒荒淫,人心不附。当时南楚情势,内有数股势力割据,外有强邻南唐虎视眈眈,徐威等欲杀马希崇自救,马希崇察觉其中变故,遂密迎南唐大军保护。不久,南唐将领边镐率军进入南楚,马希崇率家族投降,南楚亡。  南楚亡后,马氏家族一度被迁往南唐,马希崇被封为永泰节度使,居住扬州(今江苏扬州)。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南唐元宗保大十四年,956年),后周攻南唐,占领包括扬州在内的淮南地区,马氏家族遂又被迁往后周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马希崇被任命为羽林统军。其后事迹史书未载,不知所终。  主要功绩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在马希崇事先知情的情况下,徐威等将领兵变,马希崇被推为武安留后,马希萼则被移往衡山县囚禁。马希崇继立后,亦纵酒荒淫,人心不附。当时南楚情势,内有数股势力割据,外有强邻南唐虎视眈眈,徐威等欲杀马希崇自救,马希崇察觉其中变故,遂密迎南唐大军保护。不久,南唐将领边镐率军进入南楚,马希崇率家族投降,南楚亡。  [以上内容由"斯人独憔悴"分享。]

马希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旺,五代十国时南楚人,系南楚武穆王马殷第三子,母袁德妃,曾任亲从都指挥使,后为其兄马希声幽禁,郁郁而殁。  马殷(公元852~930年),字霸图,上蔡人,公元907-930年在位,后唐天成五年(930)病卒。终年79岁,葬于衡州(今衡阳市区附近),史称武穆王。汉族。原籍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五代十国时楚国第一代君主。唐乾宁元年(894),随刘建锋率部入湖南,据潭州,被授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三年,建锋为部曲所杀,殷被推为主帅。随即略取邵、衡、永、道、郴、朗、澧、岳等州,统一湖南,任武安军节度使。朱温建后梁,殷受封为楚王。后唐灭梁,殷建国承制,自置官属,建楚王天宫幕府,任用高郁、吕师周等人,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楚境的独立和地方安定,发展经济,使楚国在五代十国中强盛一时.后唐天成五年(930)病卒。  [以上内容由"yanzhixiang1"分享。]

马希杲 (?~94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杲(?-945年),马楚武穆王马殷之子,排行不详。  马希杲在马希范在位时为静江节度使、同平章事。在桂州深得民心,监军裴仁煦多次诬陷马希杲。马希范在南汉入侵蒙州、桂州时,亲自到桂州。马希杲和母亲华夫人亲自到全益岭迎接马希范。马希范后来把马希杲改到朗州,还是领静江节度使,加侍中。马希杲在朗州深得民心,马希范猜忌,马希杲想回到长沙,马希范不许。派医生探视,趁机毒杀马希杲。  [以上内容由"蛮烦"分享。]

马希振 (?~93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振(?-930年代),马楚武穆王马殷之嫡长子,母亲马殷夫人(姓名不详),马希声同母弟。  马希振官至武顺节度使,加侍中。马希振还喜欢写诗,和僧人虚中一起唱和“嘉鱼在深处,幽鸟多立时”。马殷宠爱袁德妃,以袁德妃的儿子马希声为世子。马希振辞官为道士,清泰年间去世,葬在长沙陶浦,有石碣“乱石之壤,绝世之冈。谷变庚戌,马氏无王”。生下儿子马光惠。  [以上内容由"ycycfgs"分享。]

王焰 (1917~200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焰同志生平(1917-2000)  为党的事业奋斗了63个春秋,受人崇敬、享有声望的解放军报社原顾问、正军职离休干部王焰同志,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于2000年8月5日18时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4岁。  王焰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新闻工作者。  1917年2月,王焰同志出生于河南省鄢陵县城内区碾韩村。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年方21岁、正在北平师范大学求学的王焰同志,在抗日救国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下,于1938年初正式参加新四军河南确山竹沟教导大队,从此投身到革命队伍的行列。1938年3月任河南确山新四军教导大队剧团副团长。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受组织派遣任石友三部教导大队军事队政治教官。1939年9月,被北方局派遣到山东纵队随营学校,任政治教员。1940年10月被调赴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3年1月在军委总政治部调研室当秘书,同年4月在联防军政治部《部队生活报》任。1944年在西北联政宣传部当部员。1946年4月,随东进支队到东北解放区,同年9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自卫报社,1947年8月任该报社副主编。1948年夏任东北军区政治部秘书科科长,1950年3月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1951年3月任44军131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4月任华南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1952年7月任中南军区战士报社社长。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王焰同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军的政治工作和军事新闻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随营学校和军政学院担任干部期间,王焰同志为我军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人才。在《部队生活报》、《自卫报》、《战士报》工作期间,王焰同志以手中的笔作武器,在战场鼓动、传递捷报、讴歌英模人物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王焰同志经常随部队冒着战火深入前线采访,采写了许多激扬生动的战地通讯。如《蒋军在焦家岭的覆灭》、《反坦克战》、《钢铁英雄王德新》等,大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他曾独自主持《自卫报》工作,奔走于前线与后方,体现了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多次受到表扬。在部队首脑机关任秘书工作期间,王焰同志不仅起草文电,还兼顾战勤保障工作。这期间,在领导的支持下,他研究制定了秘书工作制度,组织所属人员学习知识,努力培养人才。1950年春,在四野直属队工作总结中,王焰同志因成绩卓著荣立大功一次。  1952年彭德怀同志开始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旋就任新中国国防部长,经肖向荣同志提名推荐,王焰同志被调任彭德怀同志的秘书,后任彭德怀同志办公室主任(1954年以后又改称国防部长办公室主任)。王焰同志很快领导起一个强有力的秘书班子。  五十年代,我国由战争转向和平,进入新时期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创始阶段,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繁重。身为彭德怀同志办公室主任的王焰同志,以丰厚的学识功底、忘我的工作精神,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他参与了这一时期中央军委历次的重大决策活动;同军委办公厅领导一起,科学地安排军委的各项活动。王焰同志遵照中央军委和彭总的指示,倾注全部心力组织起草了大量的决定、指示和向党中央的请示、报告文件。他按照彭总指示,多次召集有关业务部门负责同志,详尽研究论证各种全军性的方案、规章,为军委决策提供了依据。他经常随彭总深入部队、边疆、海岛调研、勘察,收集、整理了许多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体现彭总的决心和意图。他认真、缜密地做好上下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他十分重视彭总身边工作人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王焰同志德才兼备,夙夜匪懈,任劳任怨,工作成效卓著,深受彭总的倚重。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同志对王焰同志的出色工作深表满意和赞许。这是王焰同志毕生中一段闪耀光辉的篇章。  1955年,王焰同志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  1959年庐山会议后,王焰同志身处逆境,仍忠诚为党工作,经受住了考验。  1960年后,王焰同志在解放军报社任文化处主编、总编室主任期间,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他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部队读者的思想实际出发,在理论文化的宣传上坚持通俗化、群众化,使军报思想文化副刊办得生动活泼,受到部队基层干部战士的欢迎。从选题定稿到版面安排,他都强调要实事求是、朴素实在、严谨细致,反对虚张声势,反对主观片面性,反对用语绝对化,等等。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对、记者大胆放手,善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他经常讲,当就要想点子、抓稿子。王焰同志在担任军报文化处主编期间,处内思想活跃,业务研究空气浓厚。王焰同志每周召集一次全体人员会议,评议各期副刊文章和版面的是非得失,开展表扬与批评。王焰同志不仅在文化处、总编室,而且在全报社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文革”中,王焰同志受到林彪、“-”的残酷破孩,被关进“牛棚”,依然坚信党的正确力量,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他关心国内外大事,对党内和社会上的一切歪风邪气深恶痛绝,从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1979年,彭德怀同志获平反昭雪。根据黄克诚、杨尚昆等同志的建议,王焰同志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彭德怀传记组的组长工作。他熟知和敬重彭德怀同志,对彭德怀同志有着深厚的感情,矢志在有生之年为彭德怀同志立好传。为了搜集彭德怀同志的生平事迹,他不顾60多岁高龄,和传记组同志一起行程万里,走遍了全国九个省区的老革命根据地,察看昔日战场,访问老指战员、老干部、老乡亲。为了澄清强加给彭德怀同志的许多诬蔑不实之词,他翻阅摘抄了大量的文件、电报、讲话、会议记录、有关档案和报刊资料。他不但统领《彭德怀传》全书的撰著,还亲自撰写彭德怀同志1953年至1959年任国防部长和庐山会议两个重要时期的篇章。他以英才而传英雄,秉刚直以写刚烈,抒忠诚以写忠魂,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为彭德怀同志洗冤立传的历史重任。《彭德怀传》于1993年出版发行,江泽民等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出席了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95周年暨《彭德怀传》出版座谈会。传记首发8万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传记真实记述了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发展所建立的卓越功勋;生动再现了“彭大将军”的人民英雄形象和他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特别对彭德怀同志敢于直言、为民请命并因此蒙冤受屈、被破孩致死的悲剧历史作了催人泪下的记述。王焰同志还组织编写出版了《彭德怀自述》、《彭德怀军事文选》、《彭德怀年谱》,主编并参加撰写了《彭德怀元帅壮烈人生丛书》(共8册》、《一个真正的人》、《中国人的脊梁》、《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等书。这些书是研究我党、我军和中国近代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史册。  王焰同志为传述彭德怀倾注了全部的心力。他把编写彭德怀传记当作历史使命,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外出采访中,他曾因劳累过度,两次病倒入院救治,病情稍有好转,又继续踏上采访行程。二十多年来,他为彭德怀同志写书立传、筹划和主持学术研讨,经常夜以继日,直到他去世前还在构思关于彭总抗美援朝的一篇纪念文章。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撰述智勇冠三军、功德炳千秋、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的彭德怀元帅,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是他84年生命中又一段光辉的历程。  王焰同志道德高尚、博学多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刚正清廉、淡泊名利,光明磊落、胸怀博大。他的一生,是竭诚奉献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军队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一生。  1982年,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焰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王焰同志于1988年离休后仍然关心解放军报的工作,经常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王焰同志突然病逝后,解放军报社的全体同志以及与他共同工作过的老-、老战友闻讯无不悲痛万分,为失去一位好领导、好战友、好同志深感惋惜。我们在深切怀念王焰同志的同时,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和发扬王焰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把解放军报办得更好而努力奋斗。  来源:《新闻与成才》2000年第9期  [以上内容由"KLTX"分享。]

马希瞻 (?~94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希瞻(?-949年),马楚武穆王马殷庶子。  天成三年(928年)当袁诠的监军,在刘郎洑击败荆南军队。后来为静江军节度副使。他的两个哥哥马希广、马希萼争位,他多次劝谏,继而痛哭,二王不从。马希瞻知道楚国必亡,不胜其忧愁,949年,后背发疽而亡。  [以上内容由"东风襄樊人"分享。]

刘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佑,字伯启,河南鄢陵人,生卒年不详,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七年(1668)任南安知县。  刘佑一上任,就着手修葺城池,县署及学宫等,面貌一新。  南安离泉州郡城不远,清初战乱,甲第右族多侨居郡城,田赋难清,多方请托,企图避税。刘佑催缴不留情面,曾将欠缺税赋的贵人的姓名写在纸条上,末后署上自己的名字:“差,刘某。”公开贴出,大家见了害怕,税赋争先缴纳,没有人敢私自说情减免。  刘佑为巩固新兴的清王朝而竭尽全力,然而目击时艰,也能为民请命。如清王朝为图剿灭郑氏海上势力,设水师,修战舰,弊端百出。刘佑愤激之余,直言不讳,指出奸商借修船之名,勾结承役、将弁,虚报上10倍的工价材料费,政府无力支持,只好向里民苛索。刘佑提出改革修船的措施,以杜绝官、商营私舞弊的行径。  当时百姓穷苦,走投无路,不少人轻生,服用钩吻(即断肠草),禁而不止,刘佑作《钩吻歌》加以劝戒,提出死者多为穷困所逼,出了事,豪右便从中兴风作浪,弱肉强食,终于财贿尽入豪门,愚民应该迅速醒悟,弃绝轻生念头。  刘佑重视县志的编修。上任后搜寻明崇祯五年(1632)县令李九华编修的县志,聘请邑中人士纠误、增补、整理,亲自参加反复讨论,终于在康熙十一年(1672)编成清康熙版《南安县志》,为南安一部完整传世的志书。  [以上内容由"万山"分享。]

马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存,十国时楚天策府右相,开平四年(910)任职。武穆王马殷弟。从马殷征讨,积功至永州刺史。开平初,知桂州事。已而开天策府,以为右相。未几,领永顺军节度使。后数年,攻吴上高,俘获有功。无何,卒。  [以上内容由"味道男人"分享。]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共分为13大功能区域,其中包括:博览会展区、竹类植物展区、蜡梅文化展区、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展区、生态科普展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盆景文化展区、旅游接待区、花卉观赏区、儿童乐园区、针叶植物展区、系列景观区等。花博园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共分为13大功能区域,其中包括:博览会展区、竹类植物展区、蜡梅文化展区、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展区、生态科普展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盆景文化展区、旅游接待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区、花卉观赏区、儿童乐园区、针叶植物展区、系列景观区等。花博园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  花博园占地面积1500亩,南北长600米,东西长1600米,始建于2002年3月,2002年9月竣工。由北京园林学院梁永基教授总体担纲设计,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物种多样、持续发展”的原则,把整个园区划分为博览会展区、腊梅文化展示区、名优花木展示区、热带植物展示区、竹类植物展示区、休闲度假区、儿童乐园区、生态科普展示区、针叶植物展示区、系列景观区等十三大功能区域。开发建设景点219个,绿化植物2000余个品种。目前,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已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休闲度假与观光、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科普示范等综合功能,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平原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园区”、“河南省重点旅游景区”等称号。 目前的花博园已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科普开发等综合功能。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在此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中原花木博览会,共接纳海内外游客80多万人次,近400个花卉企业和机构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签约金额达11.3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是鄢陵花卉发展的结晶,鄢陵历史文化浓缩,花卉成就的汇集,甘罗桥上:秦上卿——甘罗十二做宰相;洗耳河畔:许由不图名利洗耳去污染;安陵渡旁:唐睢不辱使命护国安邦;饮马湖边:望梅止渴故事广为传言;问梅山巅:忠贞不渝烈女化身——蜡梅再现。现代建筑会展中心巍巍壮观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巧夺天工的高山。楼榭与平湖小岛亭台相映相连;独木成林、古榕参天;广场华灯、亮丽璀璨;花卉园内:琳琅满目、使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游乐园内:动感刺激,扣人心弦。这完善的设施、人文景观与历史典故的完美结合,两百多个景点的合理点缀,构写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丽画卷。 花博园是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春季万木峥嵘、百花竞放;夏季绿荫蔽日、荷鱼共赏;秋季满眼金色、 飞叶流丹;冬季银装素裹,蜡梅飘香;在这里您可尽情欣赏平原森林的颜容,感受天然氧吧的舒心;远离城市的喧嚣,尽享旷野的清新。  鄢陵简介    鄢陵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东部,黄河南岸,属于许昌市,辖7乡5镇,总面积 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62万人。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 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鄢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许亳高速途经鄢陵。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鄢陵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已形成纺织服饰、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加工等几大主导产业。鄢陵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文化遗址众多,有乾明寺、许由墓、尹宙碑、甘罗柏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发展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中国腊梅园”、“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等精品景区景点。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生态旅游节期间,游人如织,盛况空前。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

花都温泉度假区

花都温泉度假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风光绚丽无限,情醉花都温泉。  花都温泉度假区(四星标准)占地面积1036亩,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由许昌永达集团公司投资兴建。“花都温泉”是集温泉泡汤、酒店餐饮、商务休闲、会议度假、保健养生、SPA水疗、康体娱乐为一体的温泉文化主题酒店。  “花都温泉”首期主要建设内容有:按四星标准建设的温泉度假酒店及按五星标准装修的9种风格迥异的豪华家庭别墅、80种温泉汤池、人造天鹅湖,以及以四季为主题的亭台廊榭、山峦飞瀑,奇花名木等主题园林景观。  度假区分期开发建设,第一期工程投资8500万元,预计接待能力温泉汤池可达到5000人/日、酒店会议接待可达300人/日。  “花都温泉”一期工程拟建项目有:以客房为主体的水景楼和以餐饮为主体的观景楼各一座,内设客房、餐饮和康体设施;豪华别墅3栋,家庭别墅7栋,SPA康疗中心一座,VIP商务休闲会所(四合院式)一座。簇拥在鲜花香草中的各种建筑,豪华典雅、欧陆风格、舒适幽静、绿水洄环。国医馆为客人提供全方位健康咨询服务,乂打园的童男童女为客人献上独步海内妙不可言的华佗乂打术,使您的精、气、神恢复到最佳状态。给忙碌的都市休闲一族提供一处释放心灵的空间,感悟清净人生真趣的天人合一归宿。“花都温泉”是商旅成功人士理想的居停生活空间。  度假区丰富优质的深井矿泉水水温达63度,且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均超过天然矿泉水质的国际标准。据专家论证,长期饮用和沐浴,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并可预防心脑血管、骨关节及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多种疾病。且水质属低钠盐、重碳酸钙镁型,观之清冽,饮之甘甜。以之泡茶,汤浓稠密,香气浓郁,饮用具有清凉、止渴、利尿、消疲、提神、美容、消脂去腻、清心怡神、祛病延年之功效。  度假区利用天然优质矿泉水建造了星座池、生肖池、五行池等80余座风格各异的室外园林式汤池和室内中庭式汤池。开发了名花汤、名酒汤、名木汤、香薰汤,以及牛奶浴、中药浴、矿砂浴、石板浴、盐浴、泥浴、氡汽浴、天体浴等适合各类客人的SPA水疗设施。其功效奇妙,智能化电子导浴屏使客人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汤池,是澡身沐德、强身健体的新休闲生活方式的选择。  镶嵌在36万亩-花园中的花都温泉度假区,空气清新,负离子浓度数倍于城市,是一座天然大氧吧。它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湖光山石、薄雾袅袅……,既突出了生态、自然的主题,还注入了中原文化,三国文化主题,以及民俗风情凸显。  走进“花都温泉”,就像走进一个人与花、人与水交融的泉都世界,人工天鹅湖碧波荡漾,游鱼成群,野鸭戏水……;冲浪池波涛拍岸,浪花飞溅,各种戏水玩具、构造奇妙……;华佗百草园、奇花异卉园、腊梅园等,四季姹紫嫣红,万花摇曳,争奇斗艳……;茶酒楼里各种风味传菜、民间小吃、青梅煮酒,对酒当歌……。一个融水文化、花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温泉文化为一体,把森林浴、花卉浴、温泉浴巧妙自然结合起来的度假区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是花丛中的香格里拉、中原的花都温泉。  高起点、高品位的度假区定位于高端市场,着力打造出一流温泉度假的名牌。花都温泉度假区开业一年后,将申评四星级旅游饭店、国家AAAA级风景区,并加盟世界金钥匙酒店联盟,同时筹建按四星标准建设的、以温泉文化为主题的度假酒店。一个新品牌、新形象必将为国内及中原温泉旅游锦上添花。  景点交通  从许昌坐到鄢陵的公共汽车,或出租车,沿311国道到五女店镇东花都温泉大门口即到。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宋代重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塔刹。  现存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为宋中晚期建筑,高38米,平面呈六角形,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设有拱券门、叠涩门,雕有直棂、方棂盲窗,佛龛,镶嵌有雕砖佛像等。檐部均饰雕砖斗拱,下置砖雕普枋和阑额。瓦檐挑角,每角有青石套兽上悬风铎。一层南有塔心室,北有拱形洞门,内设台阶,可旋登至八层。塔的第二层雕有直棂假窗3个,第三层嵌有砖雕佛像8尊。塔身各层有佛室1个,佛龛14个,拱形洞门10个,巧妙结合,错落有致。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塔顶为铜质塔刹。塔前有明隆庆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96年维修该塔时,在塔刹内发现明代镀金铜站佛及纸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等文物32件。  塔下原有寺院一座。史书上说:“鄢陵古邑,跨岗为城,西北隅据岗为寺,地当乾位,寺因此为名”。“乾”代表方位,“明”代表光明。按照《易经》中的说法,“乾”为天、为阳,同时代表方位西北,乾明寺因此而得名。  2006年5月,乾明寺塔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鄢陵许由墓

鄢陵许由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河南省鄢陵县许由墓许由墓位于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许由寨村,村北有许由冢,冢前原有许由祠、许由寺等,现祠、寺已毁。1993年鄢陵县在冢前立《高士许由之墓》碑。许由,字武仲,为炎帝之后,原始社会末期昆吾族部落首领,因陈化店许由寨一带水草丰茂,物产富饶而择居,去世后安葬于此。许由一生情操高尚,威德服人,和睦群臣,“斜席不坐,斜膳不食”,一身清高,人称高士。相传,许由以“清节闻于尧”,尧专程穿过沼泽(或说今陈化店赵寨)去拜见许由,以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洗耳逃隐。许由因此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开山之祖,他代表华夏文明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哲学的精髓.  景点位置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许由寨遗址

许由寨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  许由寨遗址位于鄢陵县陈化店镇许由村及其周围,南临玉带河,西临老潩水。该遗址高出地面约5米,文化层厚3—5米。许由寨遗址遗迹、遗物丰富,由于该遗址保存状况较好,遗迹、遗物均在遗址中部分寨墙处有所暴露。考古工作人员在许由寨遗址发现的遗迹有灰坑、墓葬等,灰坑有筒形坑、袋状坑和不规则形坑等,墓葬为小型土坑竖穴墓;发现遗物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铲、斧、镞、刀、梭等,陶器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还发现方鼎足、鸭嘴鼎足、大足鬲、甑、缸、杯等,上边的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篱笆纹、粗细绳纹、附加堆纹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鄢陵赵氏民居

鄢陵赵氏民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氏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鄢陵县张桥乡西许村。现存东正房、西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四座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居民建筑围墙地坪、排水系统等均受到严重损毁;墙体下部风化、酥碱严重,墙体裂缝;正脊佚失,屋顶多处漏雨;二层木地板糟朽、变形;梁架、檩枋干缩裂缝,外部糟朽;木椽糟朽,望砖残损。2015年省文物局拨付专项维修经费50万元,鄢陵县采取招投标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工程最终由河南宏昌古建园林公司中招负责维修。工程于2015年4月22日开工,7月中旬完工。在文物维修中我们将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许昌鄢陵花博园

许昌鄢陵花博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鄢陵花博园由北大园林学院进行总体设计,整个园区共分为13大功能区域,其中包括,博览会展区、蜡梅文化展区、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展区、生态科普展区、竹林植物展区,花卉观赏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盆景文化展区、旅游接待区,针叶植物展区、系列景观区,儿童乐园区等.花博园具备花木展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    河南许昌

鄢国故城

郯国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郯国故城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北郊的高地上。  《通志·氏族略》云:“郯氏,祁姓,子爵,或言赢胜,少昊之后。”一曰己姓。《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载:“秋,郯子来朝”,昭公问“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答以“我高祖少?白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战国初期灭于越。《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纪年》曰:於粤子朱句“三十五年灭郯”,时当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秦置郯郡,汉置郯县,唐省县入临沂,宋金因之,元末复置郯城县。  故城呈不平行的四边形,周长为4670米,其中东墙长1370米,西墙1260米,南墙780米,北墙1260米。东墙和南墙已夷为平地,北墙和西墙大部分保存尚好。现存残墙高3~4米,墙基宽35~45米。故城有4个城门,城门以青石构筑。城墙用夯土筑成。在故城范围内深翻土地、挖沟筑渠时,经常出土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的残陶片、瓦当、残陶豆等,还出土过秦半两、楚国鬼脸钱及汉五铢,并经常发现缸瓦井,直径为50~70厘米。  2006年郯国故城作为周至汉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鄢陵兴国寺塔

鄢陵兴国寺塔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鄢陵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临洼地,东临新建兴国寺南墙,南临大路,北为民房。兴国寺塔为砖石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周长20米,高1米,厚宽1米,经加固后宽为3米。塔身每层均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门龛6个。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无存一层塔身南、北面辟半圆形拱券门。一层南门内筑有塔心室,北门内筑有台阶,由此门登台阶可上至第二层南门(龛)出,绕塔檐半周至第二层北门(龛),登台阶可上至第三层。可从第三层塔内用双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层。塔身外部结构严谨,笔直崇秀,为典型的北宋建筑。该塔对研究宋代古建筑和佛教活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栏乡马栏村

安氏民居

安氏民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氏民居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城北9公里彭店乡安家村,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该民居原规模较大,有多个院落,现存北院过厅、主楼和南院过厅、北侧配楼。该民居坐西朝东,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式,小灰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雕、木雕精美,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建筑,2008年被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议事台遗址

议事台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议事台遗址  时代:三国  地址:鄢陵县马栏镇议台村  曹操议事台遗址位于鄢陵县马栏镇议事台村西。议事台为黄土夯筑而成,呈椭圆形,高约5米,围300余米。《鄢陵县志》载:此台是曹操与谋臣议事之处。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议台村小学。

大马生态游览区

  大马生态休闲游览区以自然生态环境和高效特色农业观光为主的“三区三园一庄”。“三区”即大马二道河花卉生态休闲区、南坞清流河生态休闲区、彭店双洎河特色农业休闲区。“三园”即中原花木博览园、花都温泉度假庄园、花都别墅度假园。“一庄”即花乡农家乐休闲农庄。  景点交通  乖坐许昌至鄢陵至大马的班车可到   

鄢陵刘庄遗址

鄢陵刘庄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鄢陵刘庄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鄢陵县陈化店镇刘庄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王店遗址

王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周  地址:鄢陵县大马乡王店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尹宙碑

  尹宙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故豫州从事尹君之铭”。刊于东汉熹平六年(177),碑额篆书,已断裂,仅存“从”“铭”2字,碑高2米,宽0.93米。元代皇庆元年(1312),鄢陵县达鲁花赤修孔庙时在洧川发现,移置孔庙内,不久又没入土中。明万历(一说嘉靖)年间洧水泛涨岸崩而石复出,重置于孔庙。碑文隶书,共14行,满行27字。文中记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历仕官职,其后附有赞颂铭词。碑文字体方劲古拙,结体疏阔清朗,笔姿秀逸雄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损的明拓本传世。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陶城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陶城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