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大理州 >> 南涧县 >> 南涧镇

南涧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太极风竹

  太极风竹  太极顶,位于南涧县北端,距南涧县城35公里左右,与滇西著名的道教圣地巍宝山遥遥相望。山体磅礴,高耸入云,有十二溪合流,十三山分脉,海拔3061米,古称“小苍山”。因山之高大绝伦,故名为“太极顶”。  太极顶,云絮缭绕,悬崖峻峭,风竹苍翠,古木擎天,溪流如瀑,风光瑰丽,景色迷人。山上五步一阁,十步一殿,著名的有始建于明代的转前阁、竹扫寺、中和寺、中义祠等15个庙宇。这些系列建筑群中,独占险峻的要数转前阁,游人到此,胆大者可扶阁旋转,胆怯者望而却步,有“绕转前阁转三圈走,寿岁活到九十九”的神秘传言。在崇山峻岭中,水清竹翠,风景如画。只要留意,山坡上,峡谷间,随处可以看到青翠的竹林。走进竹林中,一根根亭亭玉立的竹子,遮住了阳光,空气十分清新,使人感觉到仿佛走进了“凉爽世界”。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风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成了一曲美妙而又动听的歌曲。这些竹林,不仅枝繁叶茂,层层叠叠,严严实实,而且俊秀各异,品种繁多,有钢竹、细竹、毛竹、金竹、紫竹、大肚竹......真可谓“圆扁空实样样有,黑黄紫绿般般异”,实在令人大饱眼福。古《定边县志》中写道:“古竹凌宵烟影重,青葱秀竹削芙蓉,飘摇轻扫烟云静,独数阳瓜第一峰。”这就是太极风竹景色的缩影。传说明代有一高僧,想找一圣境建寺为家,从滇东一直寻找到滇西来,只要见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都要试试山的硬度,用力一踩,山便陷下一大凹。高僧见到太极顶的风光后,赞不绝口,试试山的硬度,一脚踩下去,山形依旧,脚却反弹回来,于是高僧选定了这座宝山。  其实太极顶是一座石山,岩石成了山的骨架,山中殿阁屋墙也都是用石块垒成。殿内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石  头上雕有各种图案,有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双鹤祝寿、雪莲花开等等。山是石头山,殿是石头殿,殿堂里所有的塑像也都是石头雕的。这些石雕格调高雅,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艺术,这便是太极顶名山所特有的神韵和魅力。太极顶独特之处还有一个宽敞的打歌场。歌场绿草如茵,象铺着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鸟鸣其间,人喧不飞。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来自南涧、巍山、弥渡等地的彝族和其他民族同胞数以万计,他们身穿民族服装,在芦笙、笛子、三弦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此起彼伏,欢乐开怀。在太极顶山中,还蕴藏着大片原始杜鹃林,生长着滇藏木兰、摩莲花、三角枫等珍稀植物。一到开花季节。

南涧土林奇观

  土林奇观  一位画家说道:“石林是凝固的雕塑,而土林则是流动的油画。”南涧土林位于南涧坝子周围,共有西山脚、总府庄、营地等大小四、五个景点,面积最大、最为壮观的要数县城东南部总府庄背后的土林游览区。粗看土林,一桩桩土峰似树、似塔、似笋、似幔,也象待发的航天火箭;细看土林,高低错落,纵横相连;高山巨流、小桥流水、人物头像、飞禽走兽……任你想象。  走进这大自然雕塑的艺术魔宫,沿着崎岖的小路在土林中漫游。一会儿钻进了深不可测的洞穴,一会儿走进幽暗狭窄的谷底,一会儿又登上巍峨险峻的土峰。穿越其间,仰头可观赏到“少女梳妆”、“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仙女下凡”、“战马腾空”、“双狮望月”、“雄鹰展翅”等等奇异的造型,如同闯进了神奇莫测的仙境。  在群峰之中还有一座亭亭玉立的土峰,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望夫峰”。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有一个彝族山寨,村民们和睦、安宁、快乐的生活着。一天,一群恶魔来到了这里,打乱了山寨的平静,恶魔们毁坏森林,践踏山花,赶走鸟兽。一个名叫扎朵的彝族小伙子,为了清除魔患、保护山寨的安全,他率领全寨青年与恶魔作战,杀得恶魔四处逃窜。他追了九十九道梁子、九十九座山岗,追得月亮也把大山压了一个半圆的芽儿……  从那以后,扎朵再也没回来。他的妻子马樱花天天站在村口等待丈夫的归来,年复一年,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她便化成了这座望夫峰。游过“望夫峰”,翻过“骆驼林”,又是另一番风景。只见群峰峥嵘,姿态万千,整个土林奇观尽收眼底。此时再观土林,给人的又是另一番情调,另一种色彩。土林在不同角度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即使在同一个角度,一年四季给人的联想也会各有不同。  据科学家考察,在土林家族中并非都是“土著”,它也有各个时期的“移民”。它们通常是:粘土一层,砂石一层,在土林的变迁中,每剥蚀一层,都留下一段动人的故事。这里曾经是沧海,曾经是桑田。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004乡道  

乌龟山

  乌龟山  在哀牢山下,把边江之滨,距南涧县城5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状似乌龟爬行的小山包,人们把它叫做“乌龟山”。这里有一个真实悲壮的故事载入中国历史。  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清咸丰六年(1856年),彝族李文学率彝族为主的各民族贫苦农民5000多人,集于瓦卢后山的天生营,誓师起义,提出了“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应援天国,驱逐清贼”的革命纲领。李文学被起义军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丁是,起义军以哀牢山为根据地,在今弥渡县辖的密滴建立了军政合一的革命政权机构——帅府。同时在帅府外围设立了左、右、南督府,控有蒙乐山西部地区和礼社江中、下游地区。  李文学为领袖的农民革命政权建立后,向清王朝反动统治者及封建-制度展开了激烈斗争,将“帅府、督府近邻之庄主田亩,悉收为军耕,”在根据地内,实行“免租薄赋”等政策措施。从而,在哀牢山地区建立了一个“民富而府实”的政体。经10年的奋斗,根据地扩大到南涧、弥渡、南华、楚雄、双柏、景东、镇源、新平、元江、墨江等10多个县的大部分地区,其督府也由原来3个增至8个。在已建立的根据地范围内有彝、汉、回、白、苗、傣、布朗、哈尼、僳僳等多种民族,总人口达50多万人,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义失败后,李文学被叛徒出卖,活活剐死,英勇就义在乌龟山。这场斗争时间长达18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此以后,当地彝族人民为缅怀李文学的不朽业绩和壮举,在乌龟山建了一座小庙宇,以表达他们的哀思。直到现在,每年农历3月25日这天,哀牢山一带的各族群众都要汇集到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内,东经:100o19′23″-100o45′,北纬:24o17′-24o54′20″之间,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30938公顷。处在滇西緬北、横断山脉、云貴高原、中南半岛四个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位,是云南气候、土壤、植物、动物南北过渡与东西交汇的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环境,保留着滇中南地区仅存一块储存了许多动植物种基因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比较齐全的原始森林。  无量山是以保护黑冠长臂猿、黑颈长尾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和以长蕊木兰、钟萼木、红豆杉为首的珍稀保护野生植物以及众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横断山区南部亚热带中山湿性、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我国属于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物种分化非常明显的地区,具有植物区系复杂、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等特点,富含5个植被类型14个群系,更为难得的是保护区内分布有数量可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高等植物187科798属1867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38种,野生动物606种,哺乳类101种,两栖类28种,爬行类35种,鸟类442种,属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有73种。

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灵宝山距南涧县城56公里,系南涧境内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最高海拔2528米。登临峰顶,北眺苍山白雪,南望澜沧“平湖”,东观哀牢锦绣,西看夕阳红霞,四州七县两江之景尽收眼底。  正如“森林古树碧清流,藏得三春依旧”,灵宝山山形奇异,颇负盛名,远眺似卧睡的“佛爷”,给人以灵山的感觉,让人顿生虔诚之心。在灵宝山山脊之上,至今还保存着宋代大理国时期的石建筑群,这些石建筑群,大小不一,方位不同,有“老君殿”、“无量殿”、“灵宝殿”、“阿鲁腊大殿”等十余座庙宇组成,所有建筑群均用石料砌筑而成。屋内石柱、石梁、石坊、石雕、石佛、石香炉、石供品、石装饰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同鬼斧神工之笔,具有浓郁艺术色彩。每年农历3月20日为灵宝山山会,周边村民蜂拥而至,山会热闹非凡。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

黄草岭

  黄草岭  “高山草甸”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端,距南涧县城40公里,面积2000多亩,海拔2400-2500米之间。昔日,这里古木擎天,-茫茫,植被繁茂,但由于历史原因,曾被毁容。而今大自然的再次造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山草甸,能与欧洲皇家林园相媲美,芳草碧绿,古木树桩星罗其布于其间,枝叶繁茂,高矮各异,形如伞状,犹如“凝固画像”,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感受。尤其是草甸周围春季盛开的马樱花更是让你美不胜收。到这里,既可领略历史的痕迹又可目睹大自然的再次杰作。  “高山草甸”以南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那里山体磅礴、蔚然苍翠、鸟语花香,豁然显现出酣放自若的粗犷之美。进入黄草岭,清静惬意,如达梦地,如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走进原始林,气候凉爽,空气清新,仿佛身处清凉的世界。

偃月公园

  偃月公园  月牙山,又名马鞍山,位于南涧县城北边。据康熙《定边县志》记载:“北山偃月,县北有山,两峰相加,高出云表,望之形似偃月”。山峰方圆近万米,海拔1591米,这里曾是山清水秀、繁花似锦、鸟语花香、风光迷人的地方,属古定边八景之一。“北山偃月”,是月牙山胜景的佳喻。秋天昼夜相交时,此地往往出现日出月落于同时,晨夕之辉相映若隐虹。  古人有诗赞赏此景曰:  崔嵬不可逾,伫望接辰居。  日出霞光灿,风高淑景余。  半湾悬海角,全曲到天衢。  云表浮丹气,彤弓带紫鱼。  月牙山不仅是南涧古往今来的胜景名山,而且也是古代文化遗址,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化石,如石斧、石刀、陶器等文物,还有一些地下文物有待发掘、考证。

碌摩山古寺

碌摩山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碌摩山古寺  距南涧县城3公里处有座被世人称之为有“虎之雄俊,龙之灵气”的碌摩山,山中古寺错落有致,风景优美,每年引来成千上万的游客到山上观光游览。  据史料记载,碌摩山古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即南诏国阁罗凤主政时,明末清初至康熙年间又兴建了气势宏大的玉皇阁大殿等古寺。如今,玉皇大殿、老君殿、财神殿、真武殿、将军殿、马王殿、雷公殿均座落在碌摩山上。远望青山环抱,屋檐重叠,烟霭袅袅;近观雕檐画栋,典雅庄重,古香古色,殿宇内佛像逼真,栩栩如生。  到南涧必到碌摩山,这里是古人触景生情作词填赋的佳境,更是今人叙旧休闲的好去处。

白云古寺

白云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云古寺  白云寺,位于南涧县北,距县城20公里左右。此寺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较高,白云掩翠,紫烟轻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故而得名。   白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年修复。现有庙宇土木结构7幢,分前、后、左、右各殿,殿内均有大小不等的佛像,铸造于清光绪年间的古钟,至今保存完好,堪称珍品。大殿斗拱飞檐,画栋雕梁,横匾壁画,石雕木刻,皆安排有序,别致大方。寺院周围,古柏参天,苍松挺拔,且有果园30余亩,春至鸟语花香,秋来硕果累累,身临其境,将领略到“紫竹林中瞻妙相,白云深处现琨垆”的胜景,真足令人陶醉。

永安古桥

  永安古桥  永安古桥,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乐秋乡瓦午村下的乐秋河上,建于明末清初。石墩砖拱,拱桥加引体长约15米,高5米,宽2.5米,两侧有50公分高的石栏。桥附近还有一座方塔。桥的两端半坡上各建有桥头寺一座,南端小寺尚存完好,古朴典雅,小巧别致。这里古时属“走夷方”的驿道,只有便桥,据民间久传,明朝时期有一位高官途经此地,认为这是要塞之地,需建永久性桥梁,后始建拱桥,并得名永安桥。  如今,此处仍是青山环抱,溪流蜿蜓,古桥横卧,美丽依旧的一绝胜景。

石洞古寺

石洞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洞古寺  石洞寺,位于南涧县城沿214国道往南方向39公里处左侧的深涧绝壁上。据古《定边县志》记载:石洞在悬崖峭壁间,有石佛端坐其中。“石洞凝秋”属古定边的八景之一。凄若秋声石洞寺,是名副其实的悬空寺,庙宇古朴,别具特色。曾是涧水潺潺,林木交错,四时荫翳蔽日,香烟缭绕,游人如织的佛教和游览胜地。  岁月沧桑,虽然石洞古寺已无昔日光华,然而其山石之嶙峋,绝壁之峻峭,通道之蜿蜒,神奇则依旧可人。

无量山樱花谷

  大理南涧县的无量山,每到冬天便会变得"不合时宜"起来。每年12月上旬,无量山樱花谷的冬樱在茶山间开放,繁樱绚丽,大片樱花林加上-的晨雾,构成一幅迷人仙境。  无量山樱花谷本是一处茶园,茶园里偶然生长了几株樱花。樱花盛开时,茶园主发觉很漂亮,又繁育了大量樱花苗。几年后,这些樱花树不仅为夏日的茶树带来荫凉,更为游人带来冬日的一处美景。  地址:云南大理州南涧县无量镇德安村委会境内  类型:山

石箭

  石箭  石箭,位于南涧县西,距县城约60公里的地方。据康熙《蒙化府志》记载:“相传诸葛武侯标此镇地”,“右有方塔,谓之箭筒”。石箭出土1.5米,上有“此神物穿地穴”字样。此为南涧神奇的古遗迹之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小湾电站

    云南大理小湾电站建成后,在澜沧江和黑惠江交汇之处,有一道宽数十里,长数百里,如同画廊似的江湾,这里就是风光旖旎的小湾。这里山水峻秀,景色迷人,被人们誉为“云南的小三峡”、“东方的多瑙河”。此处群山叠翠,绿水、青山交融,似绸带将群山相连,似碧玉镶于山林之中。清晨,江面白雾茫茫,如同仙境;正午,江上白帆点点,碧波荡漾,在山顶可领略到小湾电站库区“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至。  置于舟中可观赏到两岸雄奇秀丽的美景,听彝族山民悠长动听的山歌。江岸两边栖息有猴群、野鸡、箐鸡、岩羊、豹、熊等野生珍稀动物,白天可看到猴群、孔雀、野鸡立于江边树梢,夜间可听到豹、熊的吼声。坐船沿江而下,两岸群山千姿百态,有的如马、如狮;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绿色“金字塔”江面波平如镜,时而宽阔无边,时而狭窄如箐,江中不时还会闪现出一个个绿色小岛。  江边的悬崖上有上百个溶洞镶嵌其中,有的可容纳千人同欢,有的仅可一人弯腰通过。洞内泉水叮咚,乳石倒立;洞外银瀑飞挂,溪边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村落、梯田点缀于山间,翠竹、芭蕉林盘旋在山腰,彝家村寨吹烟袅袅,人间喜乐声声相应,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涧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南涧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