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漯河 >> 郾城区

郾城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化身台兴国寺

化身台兴国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台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兴国寺.它始建隋代,毁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内有600年龄白果树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台兴国寺是漯河市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化身台兴国寺简介化身台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公里处。台高8.3米,东四宽180米,南北长130米,面积约23400平方米。属龙山文化遗址。古碑记载:化身台,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台望之,心志挛凝,久而立化为石,因以名——化身台。化身台八方位正,五行气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圆不方,磊磊然。而钟灵不异于灵鹫峰也。台顶古刹兴国寺之初建,不知何代,明永乐初僧人得台槽刻其文曰:“大唐开元元年兴国寺造”。即物索证,则全唐以来之盛时也。化身台创基渊深。历代而下,田革糜常,几度兴衰。僧人重建卓锡于此。明正德玖元(公元1506年)更新。嘉靖二十六年,当地居民积资复修,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再次重修立碑,并植白果树一棵,现已高四丈余,三人合抱。盛时店五楹,高五十尺,阔八十步,弘敞深逐,伽兰祖师之大殿广庭,方丈、禅室、斋厨、回廊宛然一新。珠壁辉煌,阔以重门,绕以周垣,风峰云辗之下,四望极目,邑之胜境,甲刹也。后毁于战火。大量文物被盗,历史资料散失。1959年2月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年古刹,化身台兴国寺。1989年后在政府有关部门关怀下广大信众和僧人共同发心重建。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现有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等正、偏殿共六座,客房、堂斋等二十七间,共计建筑面积1667平方米,佛菩萨雕塑40尊,彩绘装饰600平方米,围墙430米,千年古刹重辉於世。成为佛事活动的重大场所。  元前496年,各诸侯国纷纷争雄称霸,孔子感觉自己“恢复礼乐制度”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涯,其间颠沛流离、四处碰壁。然而,在郾城,他和弟子们却受到热情接待,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公元前491年,孔子在从蔡至陈的途中,突然听到楚国不再重用自己的消息,他百感交集,既不愿无功而返,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正当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他发现郾城西8公里处的一所私塾办的不错。此时此刻,这对于自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打破“学在官府”、创设私学的孔子来说,不亚于冬雪里发现一处新绿,  他对这座私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向当地人打听,原来办私塾的地方叫化身台。说起这个化身台,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有一对夫妻,结婚不满三日,丈夫就应征去边关服役,从此便杳无音信,其妻思夫心切,每日抱石垫于脚下,以望夫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垫脚的石头垒成了高台,而她也从青丝少女变成了白发老妪,丈夫仍然没有回来,思念、痛苦的她最终绝望而死,从此这里就叫望夫台,也叫化身台。再回来,秀才们便在这里办起了私塾。听了这个故事,一向推崇礼教的孔子被这个节妇的精神所感动,毅然决定留下来传道讲学,希望在此宣扬自己的思想,实现政治抱负。而一向淳朴尚学的郾城名士  听说孔子及几位高徒到了这里,也纷纷热情邀请他们到私塾里讲学。  孔子开始讲课了,大家听的都很认真,一天,子路问如何管理政事,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个当地的落榜秀才向他请教治学的方法,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来听他讲学的还有商人和士绅,他便告诉大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讲的很认真,大家听的也很专心,他的许多“学而”、“为政”的名句和做人的道理都是在这里讲授的。由于他讲的深入浅出,既有治国的策略又有治学的方法,所以,方圆百余里的读书人都争相来听他讲学,以至于把从私塾到县城15里之内的客店都住满了,因此,私塾东面的村子后来便改名为十五里店村,一直沿用至今。孔子在这里讲学百日走后,有几个姓孔的学生不忍离开,就在私塾里整理孔子学说。  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在我国最为兴盛。尤其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她诏令佛教在道教之上,全国各地广建庙宇,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而到了大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又开始推崇道教,抑制佛教发展,他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元元年,当地政府却出资在化身台寺建造了兴国寺(有现存明嘉靖二十四年所立石碑为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一向精通音律、善诗词书法的唐玄宗对孔子是很尊崇的,这在他写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一诗中我们就可看出: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泣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因此,当他听说化身台寺是为纪念孔子而建的,便特批准于在化身台建造兴国寺,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从此,每任县令来到郾城后都要先到化身台寺拜一下孔圣人,祈求保佑这里风调雨顺,黎民平安。  1140年,金帅兀术率大军进犯中原,岳飞把部队驻扎在郾城,为防止附近的化身台寺遭金兵破坏,他专门派一员副将保护化身台寺,不但岳家军大获全胜,而且保全了化身台寺。后来的200多年间,战火不断,化身台寺曾一度被毁。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当地政府又出资对化身台寺进行了重修,这些在现存万历四十二年所立的石碑上有记载。这期间,香客们又专门从外地移到化身台寺一株白果树植于寺内。说来也怪,此树不但长的茂盛,而且能预兆时运年景,它伸向哪个方向的枝条长的茂盛,哪个方向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且还有人发现,谁家若有了病人,只要来这里烧柱香,拣几片白果树叶回去熬药喝,病人马上就好。从此,化身台寺名声远播,规模越来越大,最鼎盛时占地达到100余亩。虽然屡经战火,但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之下,都得到了很好的整修。1970年,有人还曾经在寺院下挖出过孔子讲学时用过的陶鼎和陶壶。孔子讲过的知识,同时教授学生,后来他们便在这里娶妻生子繁衍后代,这就是现在化身台寺南1公里的孔庄。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文庙大成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文庙大成殿:郾城文庙位于老郾城城区黄河西路(现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时专供儒生聚学授书的地方。始称儒宫,为唐代元和年间溵州刺史高承兴建。元至正后相继扩建。明洪武三年改称孔庙。永乐年间又恢复原称。明清时代又修建了16间,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创建景文书院于文庙西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曾经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门、泮水池、 廊房、启圣祠、明伦堂、大成殿等。  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是一处带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据《郾城县志》记载:文庙大成殿系文庙的宫殿式主体建筑,在文庙北段中轴线上。目前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为纯木结构,坐北向南,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灰色和绿色琉璃瓦顶。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殿内立二人合抱顶梁柱,原柱上饰蟠龙形象,工艺精美,生动逼真,堪称古代艺术杰作。殿高11米,长20.4米,宽12.6米,约260平方米,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悬山顶,为九椽梁架木结构建筑,重檐九脊,斗拱重施,周围出厦飞檐、挑角。黄绿色琉璃瓦盖顶,正脊两端装龙形鸱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个脊上均有六兽。  大成殿前原有古柏十余株,虬干凌霄,郁郁葱葱,有明清民国时期碑刻十余通,主要记载文庙的修建以及孔子的功德。大殿左右角门,西曰:“鸾旗半藻”,东曰:“棫朴著藏”;再往前有东庑七间,其北有陈设所三间;南有洗盥 所三间,又有西庑七间,其北有礼器所三间,南有烹饪 所三间;正前有戟门三间,与大成殿相直对,戟门左右各有一门,东曰:“德配天地”, 西曰:“道冠古今”;再往前中有木枋,木枋上以浮雕蟠龙饰边,其上为红日当空,下为海水翻腾,中为双凤朝阳,更南为万仞宫墙,由彩色砖砌成。大成殿内正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牌位。  明永乐十年,郾城知县王季立有诗赞郾城文庙曰:  文明耀中邦,儒庠俨东峙。鼓节严昏昕,宏音通遐迩。  渊填震华堂,雍容集冠履。进退周折旋,讲经析玄理。  伟矣弦歌声,洋洋满人耳。师严道亦尊,进学讵能止。  文庙大成殿是文庙幸存之主体建筑,该建筑是处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上的一座典型的明代早期建筑,并带有元代晚期的建筑风格。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982年,郾城县人民政府于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河南省文物局拨专款对其进行揭顶大修。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正中供奉孔子画像,周边是“孔子及儒家文化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孔子的生平纪事,第二部分为儒家文化在中国以及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第三部分为孔子周游列国的史实故事。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成为一个弘扬和传播孔子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郾城九女冢

郾城九女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壮观九女冢:九女冢,俗称九女城。位于郾城县城西北35里新店镇台王村。九座墓冢大小无异,分东西两排,东排五、西排四。南北长195米,东西80米,占地三亩余。长期以来,对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主要有四说:其一,金代九女避乱,遇贼不肯受辱同死其处,遂为九女冢;其二,九女与近族兄弟争其父遗产继承权,被县官错判含冤九泉。其三,九女因避风雨,不幸遇难身亡;其四,九天玄女葬此。四说殊异,无证可考。这里选传说一二,供读者品味。据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都咸阳。他即位后传下圣旨,要在普天底下挑选美女供其享乐。他派使臣在中国东部挑选了九个美女,在送往咸阳的路上经过这里。这九个良家女想到家中父母兄妹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想到将要遭遇的蹂躏和不幸,悲伤交加,痛不欲生。他们共同发誓:宁死不入宫。于是碰头而亡,都死在这里了。后人为了纪念九女的贞烈,修建了九女冢。又据传说,从前这里有个庄主,有大片家业,且有几样稀世珍宝。但是身边无子,却有九个女儿。老人死后,九个女儿为争家业财宝,争着摔老盆。庄主还有个瘸子侄儿,也要争当继承人。围绕着这个继承权问题,他们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竟打起官司来。告到县里,知县是个糊涂官,他收到了瘸子送来的贿赂银钱,就替瘸子出了个点子。狗官说:“你们都回去,每人挖一个墓坑,改日套上牛车,拉住棺材,牛车停在谁挖的墓坑边谁就是继承人。”听了县官的话,九个女儿挖的在一起,东边一排四个,西边一排三个,中间一排两个,呈南北走向。瘸子挖的墓坑在西边二里远,叫“单冢”。两天后,狗县官带着衙役们前呼后拥,来了一大片。他命人套上牛车,拉着棺材,朝墓地走去。走到九个女儿挖的墓坑边时,衙役们打着牛一步也不停,绕墓坑转一圈就被打走了。九个墓坑转完了,牛车仍旧没有停,继续被打者往前走。等走到瘸子挖的墓坑边时,牛也走累了,衙役们又在一车轮下使了绊子,牛车被迫停下了。就这样,瘸子靠行贿赂买通了狗县官,骗得继承权,霸占了全部家业。九个女儿看到这情景,愤恨不已,跌跌撞撞,相继都碰死在自己挖的墓坑里。据《后汉书-皇后妃》载:“延平元年(106年),皇女利封临颍长公主,适即墨侯侍中贾建。这位公主的地位是长公主,仪服同藩王。其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元初元年(114年),长公主刘利又兼食颍、阴(许昌县县志)、许(故城许昌县西南),共三县数万户。此时,邓太后临朝,光宠最盛。公主死后,大都葬于她的封地。尤其她的子孙是袭封,当时在封地有他们的坟茔。台王当时为许县地,又临近临颍,正在临颍古城西南。九女冢与这位长公主有关。其墓西的大冢,汉末有帝王女封为舞阳公主的,可能与这位公主有关。《郾城县志》载:郑州大学教授荆三林认为墓主可能是和帝女,临颍长公主刘利。  新店镇  新店镇位于河南漯河郾城区。下辖: 411103104201 121 新店村 411103104202 220 周庄村 411103104203 220 斗王村 411103104204 220 闫李村 411103104205 220 长河李村 411103104206 220 周石黄村 411103104207 220 冯庄村 …… 详细++

龙塔古篆

龙塔古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塔古篆:在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且有古朴篆书刻于其上的柱状文物,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故史称“彼岸寺经幢”。又因其幢基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拥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用途主要是“借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郾城龙塔古篆既彼岸寺经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通体高12.18米,由底盘,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顶等部分构造而成。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底盘为直径5米的八角形香水海池,内刻海浪蛟龙,海岩浮雕有亭台楼阁,禅堂佛殿,高山流水,苍松翠柏,仪仗出行,车銮户舆,西天取经故事,讲经说法活动……。基座取须弥山之意,分上下两层。下层是一八面体浮雕巨石,雕刻天龙八部形象,上层是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的正方形浮雕巨石,雕刻四大天王神像。浮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篆文碑为主体部分,高2.9米,重九吨余,为一方体抹棱大青石,上镌:重修郾城县彼岸寺铭。为八分古篆书写。其书法镌刻浑圆,皆为世间绝品。碑上为庑殿式护碑石盖,雕有仿屋檐形石椽,石瓦和麒麟,云中仙子等。造像碑与碑座,通高近5米。碑座高1.45米,为双层,上层雕刻莲花台座,下层为伎乐仙人,或吹竽、或吹箫、或吹螺、或击鼓、或吹笛、或击筑、或舞蹈,打鼓者为双首共命鸟。造像碑高3.09米,为八棱体,每面雕57尊罗汉和3尊佛像,共计456尊罗汉和24尊佛像。幢顶为七伎密岩式八脊挑角飞檐,檐下雕仿木斗拱,顶端置宝瓶。龙塔古篆是我国现存古代典型多层石刻建筑,连接处均为榫枘衔接,浮雕造形,图案设计独具匠心,石篆书写,镌刻刀法堪称绝品,整体布局、建筑结构风格奇异,实属一座大型石刻工艺珍品,至今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雕刻多取自佛教经典故事,营造一种佛家讲经中的祥和气氛。其中双首共命鸟更有特别的寓意,这个鸟有两个脑袋,一个勤快,一个懒惰,一个吃饱另一个也不饿,这主要是宣传一种和谐。按照现有的龙塔古篆碑刻记载,彼岸寺和历代名人有着不解的缘分,唐代的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的苏辙、苏轼,元代的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足迹。直至新中国成立前,还常有京、省及外地名人官吏来此拓片。  龙塔古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在其四周建造了仿清木结构观光保护亭,目前,已成为各界游客争相观瞻的旅游景点。

许慎纪念馆

许慎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许慎纪念馆是漯河市委、市政府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郾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位于郾城区海河路西段359号,成立于1985年,馆址设许南阁祠内。纪念馆的主要工作职能是收集、整理、展览许学资料,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和联络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及学术团体,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许慎精神,弘扬汉字文化。为充分发挥“基地”作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许慎纪念馆利用许慎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入学校、社区发放宣传资料、书籍、讲解许慎文化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在节假日走进纪念馆,感受许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许慎纪念馆又称许南阁祠,是清光绪二十五年,郾城知县周云为纪念汉代著名经学大师和伟大的文字学家许慎而建的专祠。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万岁里人(今漯河人)。他所撰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大力弘扬许慎文化精神。《说文解字》碑刻工程历时两年六个月,于2003年6月完工。共刻制石碑282块。碑刻依《说文解字》体例,字头为篆书,用笔圆转流畅,兼有重古文、籀、俗字等书,书写准确。正文用楷书,书体匀称严谨,结构方正稳妥有势,镌刻刀力遒劲俊逸,参观者皆称其为上品。《说文解字》碑刻在区委区政府及区文化旅游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全部立于原许南阁祠内。  许慎纪念馆把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每年组织协调举办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展览活动两次;利用春节、五一、六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针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及书画展览活动;积极开展送传统文化进学校活动;利用许慎书画青少年培训基地,培训青少年书画爱好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许慎纪念馆分为室内展厅和室外展厅,室内展厅展示的是许慎生平事迹,室外展厅主要展示的是《说文解字》碑廊。许慎纪念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  地址: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359号  电话:0395--6196078  邮编:462300  开放时间:  上午8:00--11:30  下午2:30--5:30(节假日照常开放)  公交线路:乘坐2路、17路、6路、9路公交车在漯河四高(老一高)下车即到。  许慎 (58~147)  许慎,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许慎(公元58-147年)《与说文解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今天,人们发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人们开始热衷于研究汉…… 详细++  许慎 (58~147)  许慎,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许慎(公元58-147年)《与说文解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今天,人们发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人们开始热衷于研究汉…… 详细++

彼岸寺经幢

彼岸寺经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实验中学内。相传彼岸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间。寺碑“龙塔古篆”系彼岸寺经幢的俗称。经幢造型优美,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内刻波涛海兽、人物风貌、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经幢构图古朴,气韵生动,底层为六角须弥座,各角透雕二龙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龛、天王龛。  郾城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是旧时城内最早最大的建筑群。建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了。在历代战乱中虽数遇兵燹,但仍不断有高僧及地方绅士修复和扩建。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郾城彼岸寺历经千年香火鼎盛,名扬四海,为文人学士经常游历之地。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过足迹。  彼岸寺系唐朝以来的海内名刹,建筑年代无考,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县西关(现郾城二中校内)。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游寺曾赋诗极赞其大其古:“曾看大柏孔明祠,行尽天涯未见之。此树便当称子行,它山只可作孙枝。”唐朝开元五年,也就是公元717年,大诗人杜甫曾在彼岸寺观看全国知名的舞蹈艺人公孙大娘跳舞。后来他写了一首诗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杜甫这首诗歌被后人收在《唐诗三百首》中,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唐朝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07年,大文学家韩愈来到彼岸寺,与朋友李正封夜会联句,得诗一千多言,并刻与彼岸寺西壁。他们的诗句记载在1934年出版的《郾城县志》中。  到了宋代,大文人苏子由到此,有感于寺内古柏苍翠,曾题诗二首。到清代,其规模和建筑,已相当完备了。步入近代,中原大地战火不断民不聊生,郾城彼岸寺也随着国势衰微,日渐衰败下来,后被辟为学校。旧有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天灾-,目前仅遗存一处北宋时期石刻经幢,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漯河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隶属漯河伊人黑玫瑰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郭寺村,紧邻S320省道(洛周路),距漯河市区15公里。庄园始建于2008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一处以玫瑰种植业为龙头,集玫瑰加工、旅游观光、保健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庄园。目前主营产品为玫瑰鲜切花、食用玫瑰及种苗。基地占地1000亩,拥有各色玫瑰100万株,食用玫瑰120万株,另有榆叶梅、红叶桃、金丝柳等各种绿化苗木。现有日光大棚50座,大棚内滴灌设备完善,水电路设施齐全。公司目前拥有员工85人,管理人员5人,技术人才6人,同时,我公司同华中农业大学、信阳农校、河南农科院漯河分院等单位联姻看,密切生产与科研科教的关系,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前景良好。庄园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投资1.7亿元,把庄园建设成一个现代农业观光园、示范园,伊人玫瑰园园区建设规划图已经请台湾顶尖级的设计师规划,把1000亩的玫瑰园和200亩的水湖完美结合,以诠释美好与永恒的爱情为主题,分为玫瑰温泉养生会所、玫瑰温泉嬉水广场、婚纱摄影基地、草坪婚礼广场、水上多功能厅、音乐海、问情岛、知音码头、情人茶吧、玫瑰水庄、夕阳会馆、开心互动农场、物联网全智能温控玫瑰大棚等区块,突出广袤的玫瑰园区,保证玫瑰花田的连续性,满足人们吃、住、洗、泡、采摘、垂钓、休闲的各种需求。同时带动农户打造万亩玫瑰产业基地,与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并称中原三支花,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把漯河打造成中原的玫瑰之都、浪漫之乡,以玫瑰产业的发展全面带动漯河旅游业的发展。  新店镇  新店镇位于河南漯河郾城区。下辖: 411103104201 121 新店村 411103104202 220 周庄村 411103104203 220 斗王村 411103104204 220 闫李村 411103104205 220 长河李村 411103104206 220 周石黄村 411103104207 220 冯庄村 …… 详细++

苏进故居

苏进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苏进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  苏进,生于1907年。1925年参加西北军,曾任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手枪团副团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15军127团团长、44师师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队长,红军大学参谋科科长,特种学校训练处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苏进根据党的指示在新疆迪化组织西路幸存的干部、战士训练,亲自撰写战例,编写翻译教材,为培训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任陕甘宁边区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苏进任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司令员、铁路护路军司令员,受命组建并率领这支部队转战于五千公里的铁路线上,完成了护路、剿匪、抢修、架桥等艰巨任务,保证了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有力地支援了部队作战。后任炮兵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革”时期,苏进曾遭到林彪、--集团的诬陷和破孩。1978年党中央、中央军委给予彻底平反。1983年起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2010年1月,苏进故居被区政府公布为郾城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裴城镇  裴城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商桥镇,新店乡接壤,南与舞阳县太尉乡相连,西与襄撑县姜庄乡交界,北与临颖县大郭乡毗临,总面积7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14.6公顷,辖24个行政村,10522户,乡政府驻苏侯村.   裴城镇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粮食生产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棉花.烟叶.芝麻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长毛兔.肉鸡.池塘养鱼为主导,初具规模。…… 详细++

郝家台遗址

郝家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郝家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东沙北街道石槽赵社区东北的台地上,京广铁路从遗址的西南部穿过,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遗址高出周围地面2-3米,文化层厚约3-5米,面积5万多平方米。郝家台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2米,东西宽148米,面积近3.2万多平方米。建于郝家台龙山文化二期,距今4600年左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河南龙山文化中时代最早的重要城址。  1986年-1987年先后发掘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遗址内西南部发现有城堡遗迹,大面积成排房基,并有木板地面遗痕。另有窖穴、墓葬、灰坑、陶窑等遗迹以及城墙基和外围防御沟。出土有陶、石、骨、蚌器数千件。  郝家台古城址反映了4000-5000年前,嵩山以东黄淮流域的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为全国为数极少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古城之一。古城的出现代表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也说明至少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新的文明时代已经降临。  郝家台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项目和研究课题之一,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的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  198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北街道   沙北街道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办事处东、南濒临沙河,西、北两面与郾城相接,面积约13.8平方公 里,约5.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万人,城市人口4.1万人,下辖13个行政村,7个社居委。分设15个部门,共有班子成员16名,机关干部81名。全乡共有基层党支部23个,党员467名,其中农村党员345名,机关党员49名,社居委党员46名。有“豫南第一路”之…… 详细++

彼岸寺石幢

彼岸寺石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彼岸寺系唐朝以来的海内名刹,建筑年代无考,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县西关(现郾城二中校内)。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游寺曾赋诗极赞其大其古:“曾看大柏孔明祠,行尽天涯未见之。此树便当称子行,它山只可作孙枝。”    “龙塔古篆”系彼岸寺经幢的俗称。经幢造型优美,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内刻波涛海兽、人物风貌、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经幢构图古朴,气韵生动,底层为六角须弥座,各角透雕二龙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龛、天王龛。经幢各角为八角形角柱,其上为碑身,高3米多,重9吨余,刻有小篆《彼岸寺碑铭》。经幢中间碑文篆刻,书者已无可考,书势锋锐,苍劲挺拔,记载了彼岸寺兴衰始末和创建经幢的情况。    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足迹。直至建国前还常有京、省及外地名人官吏来此拓片。后有一县令不堪往来迎送之扰,以滚蜡将碑身激毁。现彼岸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城隍庙

郾城城隍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郾城区城隍庙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滨,南临镇河铁牛,东望龙塔古篆,是依托郾城县城隍庙旧址而规划建筑的一处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观光游览、体验休憩于一体的宗教旅游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房屋25间,共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  庙内主体建筑群由南向北,布局结构合理,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整个建筑青砖金瓦,画梁雕栋,既凝重端庄,又古朴典雅。城隍庙共设有四殿:主体建筑为城隍爷殿,供奉城隍爷爷和城隍奶奶;两侧偏殿为三清殿、玉皇殿和忠义堂。其中三清殿供奉太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玉清太上君;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忠义堂供奉武帝关羽、张龙和赵虎。殿内均会有精美壁画,如《二十四孝》、《老子骑牛》、《岳母刺字》、《桃园结义》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农历五月二十八(城隍爷生日),游客香客纷至沓来,祈福许愿。  2007年秋,漯河市沙澧河开发,为城隍庙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得以重新翻建,制订了城隍庙管理条例,完善了燃香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如今已成为庇佑地方、保民平安、促进和谐的标志。

南阁祭酒祠

南阁祭酒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阁祭酒祠:南阁祭酒祠也称许慎祭酒祠,位于郾城古城内东北隅。公元83年,许慎举孝廉,入京为南阁祭酒,因此,后人为纪念许慎而建的祠堂称南阁祭酒祠。该祠原占地三亩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门三间,过厅五间,享堂五间,东西廊坊各三间,均为凤阁出厦。大门上挂“许南阁祠”横匾,门内有影壁,门外有石桥,即“一步三孔桥”。桥南有照壁。祠内享堂为许南阁祠主体建筑,内供“汉先儒许慎之位”木柱,上悬“五经无双”金字匾额。四壁装有用紫檀木雕刻的《说文解字》五百四十字序目。另外,又于“享堂之东,度隙地,拨景文书院款建屋数楹,为诸生肄业之所在。又建东西厢用以藏书”。整个祠堂,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往来学者及官员莫不亲往拜祭。现在的南阁祭酒祠又称许慎纪念馆,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郾城知县周云带头捐钱八百八十九千文,历三月而建。郾人赞周云曰,“父台之为郾人谋者,周且至也。”

山阳故城

  山阳故城始建于汉初,为山阳县城。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以昌邑为山阳国,封张当居为候,后又封梁孝王子刘定为山阳王。前141年,刘定卒,撤销山阳国;前97年改为昌邑国,武帝封其子刘髆为昌邑王,髆卒,其子刘贺继位;前6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三国时,魏曹丕废汉献帝,封其为山阳公(太行山南,曰山阳)。从有关文献资料及城墙遗址的夯土层看,山阳城为汉代所筑。建筑雄伟,结构合理,城墙坚固,利于防御,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夯土建筑的高超技艺,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规模、市区规划等方面的实物例证。1963年6月,山阳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山阳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  

裴晋公祠碑

裴晋公祠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裴晋公祠碑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裴城学校院内,该碑刻为《重修裴晋公祠记》碑和《重修裴晋公祠宇记》碑两通组成,是明代官府为纪念裴度、彰显裴度伐蔡历史功绩,重修裴晋公祠的记事碑。《重修裴晋公祠记》碑通高4.52米,碑额高1.17米,宽1米,厚0.34米,碑身高2.75米,宽1米,厚0.32米;《重修裴晋公祠宇记》碑通高4.15米,碑额高1.11米,宽0.9米,厚0.3米,碑身高2.53米,宽0.86米。碑文详细记载了唐元和九年至十二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割据蔡州进行叛乱和裴度伐蔡的历史事实,记载了后人为纪念裴度所建祠宇的兴废过程以及后人拜祭裴度之事。这对研究唐代“平乱”那段历史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另外,碑文雕刻钢劲有力,龙形碑额、龟形碑座的雕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这对研究书法及雕刻艺术有着很高参考价值。

洄河石拱桥

洄河石拱桥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洄河石拱桥位于河南省郾城县城西北25公里的裴城镇裴城村内的小洄河上,此处古代为东西、南北驿道的交汇点。

凌云台遗址

凌云台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台遗址是一个平面呈圆角方形的台地,南北长125米,东西宽120米,高出地面4—6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堆积厚,从断壁上可明显看到灰坑、红烧土层、石器、陶器残片及人骨、兽骨。出土有完整的石锛、石凿、石斧等,陶器有鬲、豆、尊、瓮、罐等,陶器多为灰陶,纹饰多为绳纹,有少数篮纹和几何纹。综上分析,凌云台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村落遗址,它对研究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生产生活及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6年6月,凌云台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沙北街道 郝家台遗址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九女冢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苏进故居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山阳故城 裴晋公祠碑 洄河石拱桥 凌云台遗址
城关镇 赵伊坪、赵晓舟故居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九女冢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苏进故居 郝家台遗址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山阳故城 裴晋公祠碑 洄河石拱桥
孟庙镇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九女冢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苏进故居 郝家台遗址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山阳故城 裴晋公祠碑 洄河石拱桥 凌云台遗址
商桥镇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九女冢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苏进故居 郝家台遗址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山阳故城 裴晋公祠碑 洄河石拱桥 凌云台遗址
裴城镇 苏进故居 裴城遗址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九女冢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郝家台遗址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裴晋公祠碑 山阳故城 洄河石拱桥
新店镇 郾城九女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苏进故居 郝家台遗址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山阳故城 裴晋公祠碑 洄河石拱桥
龙城镇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九女冢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苏进故居 郝家台遗址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山阳故城 裴晋公祠碑 洄河石拱桥 凌云台遗址
李集镇 鲁正堂碑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九女冢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苏进故居 郝家台遗址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山阳故城 裴晋公祠碑 洄河石拱桥
黑龙潭镇 化身台兴国寺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九女冢 龙塔古篆 许慎纪念馆 彼岸寺经幢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苏进故居 郝家台遗址 彼岸寺石幢 郾城城隍庙 南阁祭酒祠 山阳故城 裴晋公祠碑 洄河石拱桥 凌云台遗址

郾城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