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天津 >>东丽区 >> 金桥街道

金桥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梅贻琦 (1889~1962) 清华大学校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   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人物生平  1889年(光绪十五年)12月29日,梅贻琦生于天津。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其父中过秀才,后沦为盐店职员,甚而失业,家境亦每况愈下。  1904年(光绪三十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入保定高等学堂。  1909年(宣统元年)6月,梅贻琦报考首批庚款留美生,在630名考生中以第六名的成绩被录取,成为首批赴美留学生47人中的一名。  1910年(宣统二年),进入美国武斯特工学院(WorcesterPolytechnicInstitute),习电机工程。  1914年(民国三年),毕业于吴士脱理工学院电机系,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并入选SigmaXi荣誉会员。  1915年(民国四年),春季,留学归国。同年秋季,担任清华学堂物理教师。后任教务长,暂代校务,清华大学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等职。  1931年(民国二十年)10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到职后多次阐述“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等办学至理,并积极延聘国内国际著名学者来校执教。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时,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任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翌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在由他拟纲,潘光旦代笔的《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中,梅贻琦表示,真正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后,回北平筹备复校,继续担任校长,直到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前夕。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2月,北平即将解放。梅贻琦搭乘国民党的飞机南下。国民党政府再三邀请梅贻琦入阁,梅贻琦维持了一贯的中间立场,他对新闻记者谈话说:“不出来对南方朋友过意不去,来了就做官,对北方朋友不能交代。”所以始终婉谢,他依然属意教育。  1949年,前往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会议,任代表团首席代表。会后赴美。  1950年任华美协进社常务董事,翌年组织清华大学在美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  1953年任台湾当局教育部门在美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5年,梅贻琦由美国飞台湾,开始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也就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这里就读,梅贻琦因为一手奠定了台湾的清华基础,被称之为“两岸清华校长”。   1958年7月,任台湾当局“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嗣兼任“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兴建核科学馆、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1959年,兼任台湾当局“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联席主席。  1960年5月,患病入台大医院疗养。  1961年2月,奉准辞台湾当局“教育部部长”,仍兼“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2年2月,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5月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5月19日,上午10时50分病逝于台大医院。  [以上内容由"pachu"分享。]

任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任重,1979年11月26日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   2010年出演赵宝刚导演电视剧《婚姻保卫战》中小舅子李刚一角崭露头角,获得安徽电视台“国剧盛典”最佳新人男演员奖。2011年因饰演《家的N次方》中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周浩一角,获得“优酷影视盛典”最具关注男演员奖。   2012年参演赵宝刚导演电视剧《北京青年》,凭借纯情骨科医生“何西”一角,获得了“第三届乐视影视盛典”年度电视剧最受欢迎内地男演员以及“北京电视剧之夜”最具潜质男演员奖。   2013年凭借在电视剧《新恋爱时代》中饰演的郑海潮一角,获得第四届“乐视盛典”年度最具人气男演员。  2014年,任重再次携手张俪,出演赵宝刚新剧《青年医生》,饰演急诊科医生程俊。   2015年3月12日,主演的《敢爱》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   在影视剧演出之外,任重也热爱舞台演出,多次参与话剧舞台剧的创作和演出。   [以上内容由"蛋炒饭来了"分享。]

邓沐玮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邓沐玮为京剧净角。天津人。现为天津市京剧团主演,国家一级演员。1948年5月25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七日出生 。1991年参加全国京剧电视大赛获得最佳表演奖,1992年获得第九届戏剧梅花奖。1993年在中南海新年京剧晚会上为-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出,受到-接见并签名留念。  1959年考入天津市戏 曲学校,受教于刘少峰、张福昆老师,学演40余出京剧、昆曲剧目,1969年分配到天津京剧团工作,此期间,曾向王泉奎及裘派传人夏韵龙老师学习花脸剧目,1981年拜方荣翔为师。1996年参演春晚京剧名段荟萃:《行云流水》。  邓沐玮有一条浑厚宽亮,韵味醇厚的好嗓子,且表演凝重深沉,洒脱大方,为裘门优秀再传弟子。他继承传统力求在神情气韵上下功夫,认真探寻裘派艺术的神韵,并根据自身条件,努力摸索更适合剧情和人物的演唱方法。他在《一代元戎》中成功地塑造了郭子仪这一历史人物,其唱腔吸收了汉调和老生唱法,较准确而又细腻地表达了郭子仪思女、忧国的悲壮心情。既唱出新腔,又唱出新意。  [以上内容由"玉龙在天"分享。]

王乐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乐君,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  2005年,出演首部电视剧《底牌》。2009年,因在反特悬疑剧《猎鹰1949》饰演霍锦玉而被人所知。2010年,与连奕名、杜志国合作出演空军谍战大戏《天阵》。2012年,在主旋律革命电视剧《国家命运》中饰演女主角张洁。2014年,出演吴子牛执导的主旋律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2015年,与胡歌搭档主演的谍战剧《伪装者》在湖南卫视播出 。  [以上内容由"阳春白雪"分享。]

桑雪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桑雪1984年12月7日生于天津。5岁开始学习体操,10岁时改练跳水,1998年3月进入国家跳水队。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年仅16岁的桑雪,在单人项目失利的巨大压力下,与队友配合,发挥出高水平,夺得女子十米双人跳台比赛金牌,实现了天津体育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离开喜爱的体坛上大学。2006年签约北京平方音乐,成为歌坛新人。12月20日正式推出第一首个人单曲《伤雪》 ,2007年4月20日推出首个奥运单曲《完美的瞬间》。并推出新歌《嗨》。  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九五立功奖章、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等。  1998年美国友好运动会女子十米跳台双人冠军;  1998年美国友好运动会女子十米跳台单人季军;  1999年4月山东济南跳水冠军赛女子十米跳台单人冠军;  1999年4月山东济南跳水冠军赛女子十米跳台双人冠军;  1999年新西兰第十一届世界杯女子十米跳台单人冠军;  1999年新西兰第十一届世界杯女子十米跳台双人冠军;  1999年新西兰第十一届世界杯女子十米跳台混合团体冠军;  2000年4月山东济南跳水冠军赛女子十米跳台单人冠军;  2000年4月山东济南跳水冠军赛女子十米跳台双人冠军;  2000年5月加拿大杯国际跳水赛女子十米跳台冠军;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双人冠军;  2000年悉尼世界杯女子十米跳台双人冠军;  2000年悉尼世界杯女子十米跳台团体冠军;  2000年泰国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暨总决赛女子十米跳台单人冠军;  2001年日本世界锦标赛女子十米跳台双人冠军;  2001年日本世界锦标赛女子十米跳台团体冠军。  2000年9月28日,第27届悉尼奥运会,桑雪联袂李娜夺得女子跳台双人金牌。 赛后美联社更是惊呼“中国垄断了跳水比赛”。  [以上内容由"030499"分享。]

吴砚农 (1911~198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吴砚农同志生平(1911-1987)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原国家经委副主任吴砚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12月9日下午6时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吴砚农同志,1911年11月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幼年丧父,当过学徒。由于他自学刻苦勤奋,于1929年考取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政治经济系。上学期间,他积极追求真理,阅读进步书刊。1931年转入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了党领导的社会科学家联盟,任组织部长;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9月转为共产党员。  “九一入”事变发生后,吴砚农同志参与发起组织了抗日救国五人团,发动北大学生到南京-,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抵抗日寇侵略。1932年任天津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传部长时,发动组织了天津“左联”、“社联”和文化总同盟天津分盟,推动天津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开展,并写了大量文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932年到1934年,吴砚农同志在天津《大公报》任时,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准确地掌握敌方重要情报,提供给地下党组织,为党制定对敌斗争的政策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敌人曾几次追捕他,由于吴砚农同志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敌人的阴谍终未得逞。  后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新闻学院。在此期间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革命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的活动,任书记。  “一二.九”-爆发后,他立即从日本回国投入救亡运动,在上海与黄敬同志联络章乃器先生发起组织救国会工作。1936年回到天津,在党的领导下,与革命知识分子叶笃庄同志开办知识书店,发行大量的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并掩护了党的领导同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砚农同志调到抗日根据地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民运院教导主任。1939年4月调冀中行署任秘书长、行署副主任、党组书记。1943年10月调晋察冀边区政府任秘书长。1944年10月调入晋察冀日报社任副社长兼总。  吴砚农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对于培养干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展开全民族的对敌斗争、争取中间势力、参与领导实施根据地的民主建政、进行普选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吴砚农同志担任天津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他一边整顿了天津市内的地下党组织,一边团结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进步人士和市民群众,积极慎重地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在对敌斗争中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  天津解放后,吴砚农同志历任天津市政府秘书长,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长、-部长、市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后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并当选为八大代表和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吴砚农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为天津市的城市建设、文教卫生事业、-工作和河北省的工业建设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中,吴砚农同志遭受“-”的诬陷,受尽残酷破孩,致病致残,但他始终坚持原则,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气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砚农同志虽然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但他仍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坚持阅读-,收听广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吴砚农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自己毕生精力贡献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组织观念强,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关心群众,为人忠厚,光明磊落;待人热情、诚恳、谦虚,平易近人,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吴砚农同志自幼家境清贫,只因肯于刻苦学习,才掌握了高深学识,并且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深深体会知识分子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在地下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中,始终能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甚至在困难情况下也能重视团结知识分子,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至今仍受到不少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怀念。  吴砚农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以上内容由"migie"分享。]

董耐芳 (1923~201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董耐芳同志生平(1923-2014)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原主委,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河北省第七届、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耐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3月18日2时在石家庄逝世,享年91岁。  董耐芳同志1923年10月出生于天津市。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助教,天津师范学院讲师,河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师范院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曾兼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教育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认真钻研中学化学教学法,主编了全国中等师范统编的《化学》教材,与他人合编了《化学教育心理学论文集》、《高中化学问题解答》、《中学化学问题解答》等教学读物,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创办并发行《中学化学教学简讯》一百余期,为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参加的“白洋淀水污染控制途径研究”,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河北省科委科研成果奖;与他人共同完成的“承德马营磷精矿矿浆投料二水物流程湿法磷酸工艺试验及液体磷铵小试”项目,通过省级鉴定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因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充分肯定,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师范院校二等奖。  董耐芳同志1956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石家庄分社秘书长、组织部长,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主委、名誉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常委。作为九三学社河北省委的主要负责人,多年来坚持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九三学社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积极做好社员发展工作,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以科学技术界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三为主”原则,保障了社员发展工作积极有序开展。严格自律,公私分明,带头坚持非公事用车个人付款,展现了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在她的影响下,九三学社省委机关私人用车付款形成制度并长期得到坚持。  1988年4月至1998年3月,董耐芳同志担任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中,当她收到以部分全国人大常委名义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电报后,及时向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作了汇报,并坚决拒绝参加会议,以鲜明的态度和行动,对稳定学校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发挥了正面影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调研视察活动,注重收集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多次就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在《人民日报》和我省媒体刊载,对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1年4月到1998年1月,董耐芳同志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紧紧围绕省人大工作部署和立法工作安排,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开展调研、建言献策,提出的《重视提高女性教育,培养重用好女干部》、《打假必须常抓不懈,下决心扭转当前的局面》、《对河北省棉花生产和收购情况调查》等许多建议案和调查报告,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0年12月董耐芳同志退休后,仍然十分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担任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度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培养,积极组织和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活动,表现了一名省级老同志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  董耐芳同志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她忠诚于祖国和人民,为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献出了全部智慧和精力。她作风民主,顾全大局,实事求是,治学严谨,勤奋敬业,任劳任怨,光明磊落,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她的优秀品格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和怀念。  董耐芳同志永垂不朽!(戴红)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以上内容由"sulei618"分享。]

何家英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何家英,男,1957年生,天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他的写意作品也能别创新意,含蓄、虚豁、自然大方。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的探索。先后到日本、韩国、印度、香港等地参加画展,已出版的画册有《何家英作品集》、《何家英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何家英》、《名家手稿——何家英》、《当代国画大师代表作品集》等。  何家英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无所不通,因此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时,较之他人局限要小些。可以说,《山地》给我的感觉是震撼性的。画家借鉴油画手法,用高光强化光线效果,将整幅作品处理成偏红的暖色调,突出了烈日灼烤的感受。作为对工笔人物画的尝试,似乎是前无古人的。何家英获奖作品以女性题材为多。女性绘画并不新鲜,古有仕女画,民国有月份牌美人画、年画,今日女性肖像更充斥电视、报刊,问题是将其作为文化主体,还是作为文化“宠物”?何家英认为:对低俗的艺术倾向应当抵制,它涉及到女性人格尊严,更反映出画家审美价值观的取向。以男性文化为本位,将女性视为“花瓶”当然不可取,对今天女性自身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表现才是画家的  责任。通过对具有时代特点、个性特征和女性自我意识的刻画,使她们发现和确立自身价值,作为文化主体进入审美领域,才是其美学意义所在。在表现女性美时,他注重挖掘不同女性心理的内在美感,通过对其心灵自然流露出的纯真、朴实、善良,表现出一种人格上的气质美,以及精神上的大美;如《心语》、《十九秋》、《酸葡萄》、《人体》等,可说真实地反映了他的这种追求。何家英认为,作为画家,最大的优势是上天赐予他一双敏锐的眼睛,使他在准确深入地洞察感受物象方面胜过常人。笔者觉得,不排除个别天才对艺术的特殊感知能力,像画家梵高、毕加索,雕塑家罗丹、摩尔,但对多数人来说,超凡的观察力主要应得益于综合的知识修养。  潘天寿先生认为:大自然中到处充满诗意画意,不过是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罢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惟诗人而兼画家者,能得个中极致。”何家英也是这样。他说,他看东西比较全面,中国的、西方的、日本的、印度的、现代的、古典的他都看,都研究。通过了解各门类艺术的异同、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绘画,而不只是孤立地局限在工笔上。工笔画本来不宜太大,但他发现日本的浮世绘美人画尺寸并不小,效果也不错,值得研究借鉴。他感到,画中仕女所表现出的贵族气质,以及画家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制作技巧,对他以后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是出于这种对艺术本质的领悟,培育了他一双敏锐的眼睛,原本呆板生硬的线条,在他眼中却化为有生命力、有内容且富于变化的艺术语言。给学生上课放幻灯片,李公麟的《五马图》放大后,那种苍辣的运笔效果和丰富微妙的线条变化使他和学生们感到震撼。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当许多画家正苦于“要金钱,还是要艺术”的两难抉择中、甚至有人为捞钱不择手段时何家英的作品却以其雅俗共赏、韵味绵长获得了“双赢”:不仅得到业内权威人士高度评价,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果,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他的探索找到了一种艺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从而给人们以启迪。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兼融百家,自备一格,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优秀的画家,相信正当年富力强的何家英教授将不断有更多更新的佳作问世。  [以上内容由"星战"分享。]

周谦 (1915~193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周谦,1915年出生于天津城内北门里大街一个教育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代即崇敬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富于正义感和爱国精神,l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加紧实施侵华阴谋,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怀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满腔热情,积极投入一二九运动,先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中国共产党,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洪流。  1936年春,周谦发起组织了一个以学习革命理论、探索民族解放道路为目的的革命团体:读书会。活动地点在东楼村(在今河西区)新忠厚里5号市立东楼村短期小学。当时,周谦利用在市教育局任职员的方便条件,设法安排地下党员于文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为读书会的活动提了掩护。参加读书会的有公大纱厂工人郭长年、方如冰,上海电影表演学校的翟强,河北工学院学生冯庆西,私人诊所护士王征等人。通过参加读书会的活动,这些人提高了革命觉悟,后来相继加入了共产党。  读书会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有党的“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文件,半公开的刊物《长城》和公开出版的救亡报刊如《大众生活》《永生》、《妇女生活》等。此外还广泛阅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辩证唯物论教程》等社会科学著作和高尔基的《母亲》、田军的《八月的乡村》、肖红的《生死场》等进步文学作品。  周谦和读书会的爱国热血青年一直以高昂的救国热情,准备拿起武器,走上抗日前线。周谦在读书会成员中提出,一旦日寇占领天津,就拉出去,建立一支“津南抗日游击队”。他通过“民先”队组织、利用到王兰庄农民夜校教课的机会,团结了一批农民青年,对王兰庄警察所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和几个有救亡思想的警察交上朋友,他还告诉王征利用机会多准备一些药品,为奔赴抗日前线作必要的准备。  为了广泛开展抗日宣传,1936年春,周谦和翟强一道,团结市立师范、汇文中学、中西女中等校学生和一部分话剧爱好者组建了青玲话剧团。这个剧团约有40人,都是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进步青年。大家从家里凑集演出服装,动手制作或租用道具,主动捐助租场费,在农村、学校、工人夜校多次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天明》、《出关》等话剧。  每场演出,周谦都以高度的政治警惕性进行周密细致的部署,一般都要在前后台安排一些身体强健的剧团成员,既要防备国民党当局的干涉。又要警惕日本便衣特务的捣乱。周谦还特别提出。  在演出遭到破坏的紧急情况下,剧团成员要沉着应付。混在观众中脱离现场。话剧团的演出获得了成功,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演出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当演出达到0时,台上台下强烈共鸣,观众和演员一齐高呼“不当-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极大地激和鼓舞了广大群众抗日救亡的热情。  周谦抗日活动引起天津日本特务机关的极大仇视。l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人民大力声援在卢沟桥奋起抗战的二十久军官兵,周谦随同团结救亡团体代表赴北平慰问。在返津后的一两天,大约7月11或12日深夜,日本便衣特务闯进他家,逮捕了周谦,随即押往“日本宪兵队”(俗称“红帽衙门”,因为日本宪兵的帽箍是红的),被抓进这个魔窟的人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周谦入狱后。教育界人士出面营救,日本侵略者野蛮地加以拒绝。连探监也不允许。不久,天津沦陷,与周谦联系的党员和“民先”队员大都按照党的指示转移到敌后抗日根据地,走上抗日战场。  后求,与周谦押在同一牢房的《大公报》记者曹春冰出狱后,写了一一本名为《被日寇囚系八个月记》的小册子。其中对周谦的宁死不屈民族气节和斗争意志作了记载。  他多次在审讯中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但从不痛苦呻吟。在最后一次被抬出牢房以后,再没有回来!  周谦烈士就这样惨死于日本法西斯之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以上内容由"二两面,不要豆芽"分享。]

王冠丽 白派表演艺术第四代传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冠丽,女,生于1962年。评剧旦角。白派表演艺术第四代传人,天津人。现任天津评剧白派剧团团长。为国家一级演员。  1972年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评剧班。1977年毕业分配到天津评剧院。曾先后受教于李福安、筱玉芳、小花玉兰、吴博丽、董生、李福安和莲小君老师。她工青衣、闺门旦,先以学刘派(刘翠霞)为基础后学爱派(爱莲君)唱腔。学习演出剧目有《朱痕记》、《孔雀东南飞》、《杜十娘》、《玉堂春》、《搬窑》、《秦香莲》、《劝爱宜》等。  个人经历  1987年改学白派(筱白玉霜),终于找到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派别。  1991年主演评剧《搬窑》进京参加全国评剧青年演员评比演出荣获全国评剧优秀演员奖,1992年1月18日正式拜著名表演艺术家刘萍为师学习白派艺术。  为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演唱修养,1996年11月9日拜曲艺名家骆玉笙为师学了《丑末寅初》、《剑阁闻铃》、《大西厢》、《红梅阁》、《伯牙摔琴》等十余段京韵大鼓曲目  1999年2月15日,代表天津评剧院参加吉祥九九——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曲目为《小女婿》。  2001年调入中国评剧院,曾先后排练演出了《秦香莲》、《朱痕记》、《劝爱宝》、《打狗劝夫》、《锯碗丁》等剧目。  2002年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研究生班深造,同年为纪念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在老师刘萍的指导帮助下,排演了《评剧皇后》,同年10月2日以她为主演的中国评剧院白派剧团成立。  2005年2月8日,参加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曲目为评剧《花为媒》(于文华、王冠丽)。  2006年9月22日,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四场。本场为戏曲名家演唱会,邀请活跃于舞台上的戏曲名家演绎各流派的经典佳作。包括陈少云、孟广禄、迟小秋、张克、李宏图、侯丹梅、王佩瑜、王玉兰、张艳玲、李静、姜亦珊、刘建杰、张悦、朱福、侯少奎、赵志刚、曾昭娟、王冠丽、汪荃珍、杨仲义、齐爱云、王英会等。  职业生涯  王冠丽 ,白派表演艺术-传人,白派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现任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  1972年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评剧班,1977年分配到天津评剧院工作。先学刘(翠霞)派后学爱(莲君)派,曾先后受教于筱玉芳、小花玉兰、吴博莉、董生、李福安、莲小君等老师。学习演出剧目有《朱痕记》、《孔雀东南飞》、《杜十娘》、《玉堂春》、《搬窑》、《秦香莲》、《劝爱宜》等。  1987年改学白派(筱白玉霜),终于找到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派别。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与磨练,在天津市举办的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1991年主演评剧《搬窑》进京参加全国评剧青年演员评比演出受到好评,引起中国评剧院和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萍的注意,且刘萍对王冠丽留下了深刻印象。1992年1月18日拜刘萍为师,学习白派艺术。  为了提高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拜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派京韵大鼓创始人骆玉笙为师,并在由天津市政府、市文化局举办的“骆玉笙携弟子王冠丽专场演出”中取得0成功。  1997年,在中央倡导的京剧、评剧音配像工作中,开始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音配像,剧目有《秦香莲》、《杜十娘》、《闹严府》、《金沙江畔》、《小女婿》等十八出。在中央台第3频道播出后,深受广大戏迷欢迎,并应要求多次播出。  2001年正式调入中国评剧院工作,曾先后排练演出了《秦香莲》、 《朱痕记》、《劝爱宝》、《打狗劝夫》、《锯碗丁》等剧目。在中央电视台与中国评剧院合作拍摄的评剧电视连续剧《雾峪村的故事》、评剧电视连续剧《秦香莲》中担任主演,并在中央台11套节目中播出。  2002年为纪念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在老师刘萍的指导帮助下,排演了《评剧皇后》,同时中国评剧院白派艺术团正式挂牌。同年进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研究生班学习深造。  所获奖项:1991年全国评剧优秀演员奖。  [以上内容由"微 蓝"分享。]

黄佐临 (1906~199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黄佐临(1906~1994年)   黄佐临,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天津。民国14年(1925年)赴英,入伯明翰大学攻读商科,开始涉足课余演剧活动,结识英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萧伯纳。民国17年回国后,黄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任天津新华书院名誉院长。民国24年,在纽约与金韵之(丹尼)结婚,婚后同赴英国学习,在剑桥大学研究莎士比亚及各种戏剧流派。民国26年,芦沟桥事变发生,黄夫妇结束学业,绕道莫斯科回国。第二年应曹禺之约,赴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民国28年起,投身于上海“孤岛”戏剧运动,与青年演员石挥、张伐、韩非创建苦干剧团,选择并导演了《荒岛英雄》、《梁上君子》等一批剧目,风靡一时。民国35年秋,又涉足电影艺术,与柯灵、桑弧等创建文华影片公司,先后导演《假凤虚凰》、《表》等影片。民国37年底,与陈白尘、熊佛西等为迎接上海解放,参加“影剧工作者协会”的筹备工作。解放后,任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0”结束后,热情投入创作活动,先后导演《陈毅市长》、《彼岸》、《生命、爱情、自由》、《中国梦》等剧目,还撰写《导演的话》、《我与写意戏剧观》两部论著。1985年,黄任该院名誉院长。   黄寓居泰安路,1989年春夏之交-时,在里弄为居地大中学生们上党课,以自己坚信共产主义的信念现身说法,教育青年正确看待形势。黄热心区内社会活动,尽管已是耄耋之年,总是神采飞扬、精神焕发地参加文艺演出,还不辞辛劳地参与长宁区教育基金会的筹划、募集工作。   黄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全国文联理事、中国剧协副主席、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对外友协副会长和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以上内容由"过路客"分享。]

佟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佟文,1983年2月1日生于天津,中国女子柔道队运动员,奥运冠军。  2008年,佟文获得-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别冠军。2012年8月3日,佟文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铜牌。  2010年5月8日因在2009年柔道世锦赛后的兴奋剂药检呈阳性,被处以两年禁赛的处罚。2011年3月8日,国际柔联已正式宣布取消2010年对佟文做出的禁赛两年的处罚。  [以上内容由"领悟"分享。]

魏秋月 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运动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魏秋月,1988年9月26日出生于天津,女排运动员,中国女排二传。2014年5月,魏秋月重新入选国家队,成为郎家军的一员老将,2015年终获得世界杯冠军。  2016年7月18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立,魏秋月名列出征排球运动员名单。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获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  2003-2004年赛季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冠军;  2004年,16岁的魏秋月进入了国家青年女排;  2004年全国女排大奖赛冠军、全国女排锦标赛冠军;  2004-2005年赛季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冠军;  2005年全国女排锦标赛冠军、十运会女排冠军;  200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第五名、亚洲俱乐部杯冠军;二传手;  2006-2007年赛季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冠军;  2007年瑞士女排精英赛冠军、亚洲女排锦标赛亚军、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世界女排大奖赛最佳二传手;  2007年获得全国女排联赛“最受欢迎球员”称号。  2008年获-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2007-2008年赛季全国联赛冠军;  2010年广州亚运会冠军。  2010-2011年赛季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冠军,并获得全国女排联赛“最受欢迎球员”称号。  2011年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2011年女排世界杯季军  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五名  2011-2012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季军  2012-2013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冠军  2013年第12届全运会女排冠军  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   2015年世界杯女排冠军  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团体金牌  [以上内容由"海凡"分享。]

汪皓 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汪皓,1992年12月26日出生于天津,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  汪皓2002年进入天津省队;2008年在奥运会跳水选拔赛济南站的比赛中夺得冠军 ;2011年7月18日,汪皓搭档陈若琳夺得上海世锦赛10米跳台女子双人冠军 ;2012年获得第18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冠军 ;同年7月31日,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冠军 。  [以上内容由"雪山苍狼"分享。]

李震瀛 早期工人运动领袖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震瀛,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天津人,早期工人运动领袖,1937年病逝在家中。曾经一份关于工人运动的手稿,下有英文签名,现存于中共二大会议纪念馆。  1900年-1937年,男,又名李宝森、李泊之,化名震因、振因。天津人。早年就读于南开中学,与周恩来等组织进步活动。  党内经历早期参与运动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干事。不久参与组织觉悟社和创办《觉悟》杂志,负责社务联络。在觉悟社代号为28。后入南开大学学习。1921年秋到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被派到上海,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兼《劳动周刊》。曾同李启汉在小沙渡创办工人补习学校,组织发动上海英美烟厂和日华纱厂罢工运动。1922年春被中共中央派到郑州开展铁路工人运动,建立发展中共组织。7月到上海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初参与领导筹备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2月1日在郑州不顾军阀部队阻挠率代表们冲入会议,主持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任总工会秘书长,参与组织京汉路全线大罢工。2月6日在汉口江岸万人大会发表演讲,号召铁路工人反抗北洋军阀的压迫。二七惨案后受到军阀通缉,在中共北平区委做工运工作。同年冬到哈尔滨、大连等地开展工人运动。  党内担任职务1924年先后在大连、唐山等地视察指导,曾在大连帮助筹建青年团和中共组织,参加中共唐山地委领导工作。1924年,他返回天津,在中共天津地方委员会中负责铁路工人运动。1925年被调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参与五卅运动中的工人斗争的组织活动。1926年9月起先后任上海总工会组织部主任兼工人自卫团指挥处总指挥,中共上海区委军事委员会主任,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兼上海总工会组织部部长等职,参与领导指挥了上海工人第一、二、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被选为上海临时政府委员。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6月被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任中共湖北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出席中共八七会议。同年10月同-率中共代表团和中国工人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分任两个代表团秘书和秘书长,在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活动,先后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会议和赤色职工国际四大。1928年春曾同-代表中共与斯大林、布哈林联名发表两党宣言。不久回国到上海,5月被派到济南,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务委员兼工委书记。1929年调回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在上海中共中央组织部开办的干部训练班主讲工人运动课程。3月在全总特派员会议上作组织问题报告与讨论结论,曾在中央干部训练班主讲工人运动。8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任委员负责工会工作。9月初兼中共武汉市委工委书记。1931年1月在上海出席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反对王明等“左”倾主张。1931年4月参加罗章龙为首的“反对四中全会代表团”,任非法的第二江苏省委书记。1931年6月,李震瀛被罗章龙派往香港进行0党的活动,遭到广东省委的抵制后返回上海。  惨遭被捕5月、6月间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经过多次审讯并未暴露身份,被无罪释放。7月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同年底或1932年初被释放出狱,发表声明不再参加革命活动。此后回天津在绸缎店当店员。1937年病逝于天津家中。  [以上内容由"3·14159"分享。]

刘凤玮 民国第六任总统曹锟的四夫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凤玮,曹锟的四夫人。原本唱河北梆子,后改唱京戏,专攻老生,艺名“九岁红”,曾轰动京津等地。曹锟早年看戏时便看中了身为红角的刘凤玮。她与曹锟是天津同乡,出身贫贱的她性情刚烈。她得知曹锟已有三房太太,于是坚决不答应当他的小老婆,后在曹锟软硬兼施下,刘凤玮的娘才答应了这门婚事。  刘凤玮嫁给曹锟后,尽管备受宠爱,可还是不觉得快乐。就这样安安稳稳地生活了十几年,她为曹锟生了一女两子:曹士英、曹士岱、曹士嵩。刘凤玮幼时因家中贫穷没有上过学,但人很聪明,思想开明不守旧。有一次,一个朋友劝她:别老让士英在家跟家庭教师学习,应该出去上学堂读书。刘夫人听从这个朋友的劝告,不久就把士英送到外面上学。她因念念不忘自己的出身,时常告诫儿女们要尊重佣人,不许随便支使,更不许呵斥佣人。有时她的儿子曹士嵩因为使不动佣人她告状,她听后发怒的说:“你有手吗?为什么要支使别人?还有脸说呢!”她还有条规定:夏季下午3点钟之前,家里人一律不准支使佣人到街上购买东西。她告诫儿女们:“你们是人,佣人也是人。”有一次,曹士嵩将馒头剥了皮吃,刘凤玮发现后十分生气,大骂儿子是“败家子”。她还常帮助附近穷人们,有时送些馒头、豆汤给他们。  天津当时有个万锡粮庄,刘凤玮每年都派人从那里买许多“条子”(一种用来购买玉米面的字条凭据)。待来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她就把这些“条子”施舍给贫民窟的穷人,持这些“条子”的穷人就可到万锡粮庄领一定数量的玉米面口。她还信佛,常去“朝山”。得病后的她,还派其二姐到浙江的普陀山、山西的五台山替自己朝拜。刘凤玮对穿戴极为讲究,衣服特别多。她交际广,朋友也多,只要这些朋友对她的某件衣服表示羡慕,她就马上赠送,哪怕是一次也没沾身的新衣服。有一次,她穿着女仆的衣服去街上相面,相面先生说了她一句:“虽是女仆,但却有一品夫人的贵相。”她又惊诧又高兴,当即就给了相面先生100块钱的赏金。  1923年月10月,袁世凯死后,曹锟开始步步高升。后来,他花钱贿买议员,居然坐上民国大总统的宝座。照理说,刘凤玮持着曹锟对自己的宠爱可以跟着堂皇起来,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知道,从古至今,那些黄袍加身的兵变弑君,多不是忠良之举,更何况是花钱买来的官。她说什么也不肯伴驾登堂入室。最后,她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回到了天津老家。临别前,她指着曹锟说:“赶明儿你好了,咱不眼热,你倒霉了也别来找我!”曹锟笑道:“我曹三一根枪杆打天下,咋会有向你求情告饶的日子?”可是不到一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曹锟一下子沦为阶下囚。两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躲进了天津英租界。此时的曹锟,要钱没钱,要势没势,穷困潦倒。  刘凤玮和曹锟分手时,原本已抱定此生不再相见,可眼下瞧他晚景这般凄惨,不由引发恻隐之心,于是她将曹锟接到自己的住处,给他请来医生看病,并终日照顾。在刘凤玮的照料下,曹锟的病也好了。心情也日渐开朗。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被日军占领,这些日本侵略者无恶不作,搞得天津市民人心惶惶。曹士英的一个十分要好的高中同学常到曹家来玩,刘夫人见她长得很漂亮就担心地说:“现在街上很乱,日本人到处抓‘花姑娘’,不要来回跑了,搬到我家来住吧。我这儿是租界地还安全些,等安宁了再回去。”就这样,曹士英的这位女同学就在曹家住了下来。后来,汉奸为日本人游说曹锟出山,刘凤玮令人关紧大门,叉指着大骂汉奸,并厉声斥责曹锟道:“你若敢为日本人卖命,则如何如何……”曹的老部下也几次三番地来游说,都被刘凤玮挡了回去。在刘凤玮的开导下,曹锟保住了晚节,至死也没有当汉奸,过着普通人的平常的生活。  1938年5月27日,曹锟病死于天津。刘夫人因操办丧事劳累引起肾病加重,不久,便卧床不起。同年农历十月初四病卒。  [以上内容由"zypws"分享。]

金桥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龙泉里社区

----

流芳台村

----

刘辛庄村

----

穆家台村

----

大新庄村

----

三合庄村

----

郭家台村

----

中心庄村

----

双合村

----

窦家房子村

----

向阳村

----

骆驼房子村

----

么六桥村

----

金桥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