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大理州 >> 剑川县 >> 沙溪镇

沙溪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  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总面积287平方千米,坝区面积26平方千米,居民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傈族共居。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沙溪镇的历史可以上溯岛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它位于沙溪坝子中央螯峰山熬头位置,依山傍水,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临街的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一中轴线,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从而为划定各类生意经营范围提供了实物标志。  沙溪镇是一个被人们誉为“山美、水美、坝子美、姑娘更美的鱼米之乡和歌舞之乡”的地方。  用时参考  半天-1天  交通  去沙溪古镇必须先乘车到剑川县中转,在大理客运北站每天8:00-17:00每15分钟有一班车发往剑川,车程约3个半小时,车费39元;剑川县城车站门口或甸南镇有微型车到沙溪,车程约45分钟,车费10元左右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云南省大理市剑川县西南部    沙溪镇  茶马古道上的最后一个古集市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在美国纽约宣布: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区域选入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消息传来,人们突然对这似乎还陌生的名字倍感震惊。其实,轻轻揭开千年历史发展的面纱,去了解滇藏""茶马古道""上贸易兴盛的往昔,你就不会惊异于寺登街区域是何以得此世界级的殊荣。 沿着214国道剑川段甸南、岔…… 详细++

石宝山

石宝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介绍:石宝山位于大理以北120千米处,距离剑川县城25千米,距离下关131千米。景区包括佛顶山、石伞山、石钟山。石宝山为丹霞地貌,球状风化石形成的奇峰异石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景区内胜景迭出,石宝山景区包括有石钟山石窟、道观宝相寺、海云居三部分,面积25平方千米。  山中有建于元代的悬空宝相寺、明代的金顶寺和清代的海云居,历史悠久,各具特色。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石宝山歌会,历千年而不哀,独县神韵风彩,青年男女汇聚宝山,通宵达旦,弦歌如潮,被称为西部的"情人节"。  石窟道观宝相寺,位于佛顶山上,依山建筑在一堵高耸险峻的大石崖上,下层是大殿,二殿为寺观,凿石抬梁,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  石钟山因山坡上有一大石形如大钟而得名。石钟山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系南诏时期白族所创造的艺术瑰宝,也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石窟群,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6窟浮雕造像139躯,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雕刻艺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众多石雕中,有菩萨、帝王、外国高僧等造像,还有女性生殖器石雕"阿姎白"。石窟造像雕刻精美,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是白族人民艺术的缩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公园738-1253年)的艺术瑰宝,是研究南诏、大理国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白族和国内各民族及我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和民俗的珍贵实物资料。剑川石窟可以和敦煌媲美,被人们称为"北有敦蝗,南有剑川"。  交通:  游客从下关前往石宝山,可先乘班车抵达剑川县城,票价20元,再换乘中巴前往景点,票价12-15元左右。  从大理古城至石宝山,可从市区客运站(建设路)乘开往剑川的旅游专线车,车票30元,再转乘至石宝山的中巴,约20千米的行程。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  类型:地质地貌山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872-4787029  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信息:成人票65元,景区观光车往返40元。(不允许自驾车进山)

满贤林千狮山景区

满贤林千狮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满贤林千狮山位于大理剑川县以西1.5公里处,景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满贤林最有特色,最能吸引游客的则是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石雕千狮山。满贤林原名“蟒歇岭”,又名“莽歇岭”或“买闲林”,是剑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贤林千狮山雕刻石狮子1271只,这些石狮子具有东汉以来九个朝代的石狮造型,这些石雕不但吸收了中原狮纹,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白族民间狮纹,运用精湛的剑川石雕工艺于摩崖绝壁上精雕细刻,栩栩如生。还要雕刻高18米,周长28米的“狮王”,雕成之日,从全球来看,满贤林所雕刻的石狮体态最大、数量最多,可谓“世界双绝”(数量超过3000多只,狮王体型最大)。满贤林将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石雕艺术的宝库,给剑川旅游业的发展又添一处绝妙佳景。  剑川石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尤擅雕刻石狮。民间至今仍流散有从唐宋至元明清的历代石狮。许多民居老屋前,都有一对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的石狮。如今来满贤林,由入山处的石牌坊沿着步道前行,从山脚到山顶,道路边、山谷里、悬崖上,只要有石头的地方,大多雕成了狮子。昔日满山遍野的乱石,如今被技艺高超的剑川石雕艺人用多种手法雕成为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的石狮。它们或立或走,或坐或卧,或独处,或群聚,洋洋洒洒,气象万千。整整一座山都成为了狮的世界,狮的乐园。满贤林的千狮石雕可谓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这项工程全部完工后,将有3500多头石狮遍布全山。这是一项构思精妙,气魄恢弘的文化艺术工程。它将以“四个第一”闻名天下;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石狮群;最大的石狮王;雕刻千头石狮的“千狮壁”,雕刻石狮最多的石牌坊。  北京南郊的卢沟桥以其桥栏上雕刻的石狮之多而闻名中外,向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说。实际上卢沟桥的石狮数目为485只。满贤林现在雕琢完工的石狮已经有1000多只,工程全部完工后为数将达到3500只,其数目为卢沟桥的六倍多。因此,如论全景观赏石狮的最佳场所,完全可以说:“北有卢沟桥,南有满贤林”,就是称“贤林千狮甲天下”也毫不夸张。现在,满贤林的千狮石雕可谓“藏在深山人未识”。这一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传统与创新融洽结合的特色景区,相信会成为剑川旅游的又一重点景区,并将带动剑川石雕特色产业全面发展。  交通:  大理—剑川:大理至剑川126公里,乘中巴车约180分钟,票价15元。到剑川金华镇,可从大理下关长途汽车站乘车,票价20~30元左右,约3个半小时,下关在建设路上集中了三大长途汽车站。  昆明—剑川:昆明至剑川503公里,可在昆明南窑客运站或西站客运站乘直达卧铺汽车前往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  类型:山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872-4521762;0872-4525439  门票  门票27人民币满贤林千狮山景区

大理狮子关

    石宝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遍山嶙峋的奇峰异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描写它们“峰头石忽涌起,如狮如象,高者成崖,卑者为级,穿门蹈瓣,觉其有异”。这些紫红色砂岩球状风化石构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化奇观,与石钟寺遥相对应的正是这样一片崖坡,崖顶巨大的紫砂岩形同一只静卧的雄狮,隔箐相望,默默守护着石钟寺的“石宝”,因而得名“狮子关”。  游人穿过石宝山“南天福地”的石牌坊,顺着通幽的曲径石坎,一台台下到箐底之后,向南可攀登至石钟寺参观最为集中的石窟群;向北则可攀登狮子关险峻的悬崖陡壁,领略峰回路转的奇趣。  狮子关区亦有三处极为重要的石窟:其一为俗称“全家福”的南诏王及后妃子女雕像(前文已作介绍)。其二为雕凿在狮子崖之下峭壁间的10号窟梵僧观音造像。窟高1.8米,上宽1.1米,下宽1.8米。龛内雕刻梵僧像一尊,高1.7米,头戴莲花冠,深目高鼻,背有佛光,右手结怖魔印,左手握净水瓶,脚穿靴。左下方有一犬弓身回首,项系铃。左上有榜题“紫石云中,信境兰若”两行,落款为“盛德四年六月七日造像施主工匠金榜杨天王秀”。榜师像是一副赞美环境的联句,意思是如同云霞一般的紫石崖,是信徒修行的寂静场所。款识则说明了造像的年代和工匠姓名:盛德系大理国国王段智兴的年号,盛德四年与“阿央白”题记的年代一致。工匠为信徒杨天王秀。白族自古有冠姓三字名的习俗。大理国时期佛教鼎盛,因而流行在姓和俗名之间加个佛号。“杨天王秀”中的“天王”属于佛号,这就是当时典型的白族人名。  关于此尊梵僧造像,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有人将这尊造像称为“酒醉鬼”,这是将其手中所握的净水瓶当作酒瓶而编造的戏谑之说。但是,在这引人一笑之中却忽略了这尊造像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尊实际上应为“梵僧观世音菩萨”的造像是南诏大理国所盛行的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的重要证据。不少史料表明南诏大理国崇信的佛教来源有中原汉地、西藏吐蕃和印度等多种渠道,但以直接从印度传入的密宗阿吒力教派影响最大。  《新纂云南通志·宗教考》记载:“唐宋间传至云南佛法不止一宗派,而以阿吒力教为盛。阿吒力者,瑜伽秘密宗也,蒙段时期此教最盛。”到大理传教者中不乏有名有传的印度僧人,《康熙剑川州志》记载:“赞陀崛多尊者,唐蒙氏时自西域摩伽国来,经剑川遗教民间,悟禅定妙教,曾结庵养道。”赞陀崛多是印度摩伽国瑜伽密宗教主,即著名的密宗阿吒力僧人,他于保和十六年(公元840年)到大理地区传授密宗教法,鹤庆玄化寺就是他所开设的密宗道场之一。南诏王劝丰佑对他极为信任,把妹妹越英嫁给他(阿吒力僧均有家有室),并封其为“国师”。到世隆时期,密宗阿噬力教被奉为了南诏“国教”,该教派在白族地区直到明代仍很流行,迄今在石宝山区仍有活动。当今国内国学术界所称的“滇密”就是指白族地区的密宗阿吒力教派。这是该造像所印证的历史之一。第二是这尊深目高鼻的梵僧还带着一只狗,说明他不是一般的梵僧,而是梵僧观世音菩萨。南诏中兴二年所绘制的《南诏图传》中“观音幻化,南诏立国”的故事,以及《白国因由》一书中所讲的观音十八化的故事中的梵僧观音都是这样一位男性形象,多数还有胡须,身边都带着一只狗。从南诏以来,这位梵僧一直被称为“建国梵僧观世音菩萨”。这又说明了白族地区至今很多寺庙中依然供奉着带一只犬的观音老爹形象的由来,也是学术界研究“滇密”的一项重要实物依据。  其三为位于狮子关箐底的“波斯国人”造像,编号第11号窟,为一拱形浅龛,高1.1米,宽0.9米。刻一立像人物,面部残损不清,但可辨深目高鼻,头戴半弧形冠,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好像握着一根上端细而下端粗的树干,脚穿靴,呈八字形。在像右侧的龛壁上刻有“波斯国人”四个大字。关于这位波斯国人的研究,学术界也有着一段有趣的争论。原因是在亚洲的中古史上,“波斯”并非专指伊朗高原的古波斯国,至少有三个国家古代都称波斯:一是西亚波斯,即今之伊朗;二是西南海波斯,亦名苏木都剌国,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三是印缅交界的“波刺斯国”亦称拘萨罗国。作第三种解释的人认为此窟造像应为枸萨罗国的波斯王——与释迦牟尼同时的佛教始祖“钵罗犀那时多”。  反对此种说法的人认为佛教从印度、吐蕃传入大理时,这位波斯王已开离人世1000多年,根本沾不上边。他们主张,这位波斯国人就是西亚波斯(即现代的伊朗)人。因为唐宋以来不少伊朗的穆斯林从海上的“香料之路”和西南“丝绸古道”入滇,他们或来朝贡,或来经商,《南诏野史》对此也有记载。因此他们认为此窟所雕刻的波斯国人就是来自伊朗一带的穆斯林贡使或商人,雕像手持的树干亦应是伊斯兰的“尔撒棍”,用以履笔拜功之用。学术界的争论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地区就已经和西亚、东南亚有着密切的交往。“波斯国人”的雕像正是古代大理对外开放、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景点位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  

沙溪兴教寺

沙溪兴教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溪兴教寺位于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寺登镇鳌峰山阳坡。  兴教寺是国内现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托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滇系》辑撰者师范所题刻的杨升庵、李元阳咏海棠诗匾一块。诗为明嘉靖十年仲春杨升庵和李元阳同游剑川石宝山路过沙溪兴教寺时,适逢兴教寺内的两珠海棠簇簇灼灼,正在开放时两人的唱和。  现存大殿、二殿。大殿内有明代佛教壁画12铺。寺区周旁存合抱之古槐、古黄连木数株,山门前有大狮子一对,山门正对戏台一座。兴教寺之大殿、二殿,是滇西少有的明代重要建筑之一。大殿古称大雄宝殿,坐西朝东,东西进深14.58米,南北顺深18米。重檐歇山式九背顶,上下檐均架斗拱飞角。  二殿古称天王殿,坐向与大殿同,东西进深16.8米,南北顺深19.8米,悬山式五背顶。两殿气势雄伟,巍峨壮丽。建筑结构严谨大方,制作技艺精良,建筑风格雅典古朴,富有民族特色。其高低长宽尺度与梁柱之数,与白族木工匠艺所遵之《木经》歌诀中“九五出六,用墨逢六”之数相合,是研究古代白族建筑工艺的宝贵实物资料。  兴教寺大殿内出自沙溪甸头村古代白族画匠张宝等之手的20多幅大型壁画非常珍贵,其中的《太子游苑图》等,生动的描绘出了古南诏、大理国宫廷生活,弥补了史书中缺载的在中国西南地区盛极一时的古南诏、大理国宫廷生活实况,成为研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  将释迦牟尼女性化的大殿古壁画《南无降魔释迦如来会》被有关专家认为:“是一幅极为罕见的壁画,壁画中释迦牟尼为女性,也许在整个佛学界,只有在沙溪才能寻其踪影。  该壁画和石宝山石窟中与天王像、古南诏、大理国历代国王像以同等地位并列的被杨益钧先生考证为“集世界母性崇拜之大成”的石刻“阿央白”遥相呼应。  兴教寺保存有明代佛教壁画,其题材广泛,人物众多,造形生动,形象逼真,线条流畅,色彩绚丽,溶佛教故事与世俗生活为一体,充满神话气氛,颇有民族风格。承《南诏中兴画卷》和《张胜温画卷》等名画之遗风,是不可多得仿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白族宗教、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画家曾临摹送北京展出,一时轰动京华文化界,引起各方面重视。  2006年沙溪兴教寺作为明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  

宝相寺

宝相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  宝相寺又名石宝寺,位于佛顶山险峻的悬崖上,被称为“云南的悬空寺”。起先这是一座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大多庙宇均祭佛像,便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  这里的风景无须过多描绘,只需点出宝相八景,便可见一斑,所谓宝相八景即为:密林藏寺、石桥古坊、鸟鸣幽谷、耸岩含阁、飞瀑垂帘、夕照宝崖、古木悬藤、红叶似花。  在宝相寺景区,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便是以这里为中心每年秋季举行的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届时,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清净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   云南宝相寺与石钟寺石窟,同在石宝山上,相距约6公里。它是石宝山又一诱人的去处。由剑川出发,向西南行约22公里,在明涧哨下车登山,约一公里半,见绿树丛中,寺庙隐约,这是海云居。滇著名高僧大错和尚曾有“白云千万缕,一片即为居”的诗句。这大概是“海云居”寺名的来由。该寺格局较小,但剑湖远环,岗峦起伏,丽江玉龙雪山遥遥在望,四山苍翠。寺门有康熙时新安黄元培题联云:剑海开明镜,雪山列画屏。额日:雪岭在望。联语虽短,却如实地概括了当地的景观特色。  门的左侧,有石宝山的高僧寂定、普联和尚基,葫芦塔形,造型精美,保存完好。从墓侧入山,渐行渐深,愈深景观愈好。至一山青口,有石坊矗立,为宝顶寺(又名慈云寺)山门。额日:“路接慈云”。这座山的岩石一层层,一叠叠。路旁清泉淙淙,大树伸技遮阳,群鸟调嫩,不绝于耳。沿山青行约3公里,至宝相寺山门,也是一石坊,额目:“名山仙境”。进坊,过小石桥,入丛林,上陡坡,在林荫中攀援而上,行约数百米,便见危崖耸峙,峨崖层叠,高数百米,岩舌长伸,崖层间嵌有建筑精巧、五色彩绘的殿阁,这便是宝相寺。  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为明正统年间鹤庆土知府高伦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祀佛像,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盘岩层叠,云回雾拥,层层建楼,令人目眩心骇。  宝相寺坐西朝东,由箐底入石坊后,沿山凹的石阶登山,进山门而至天王殿、大雄宝殿均层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深凹的崖窟内,凿石抬梁,有欲附不附之险,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从天梯上九十九级可登金顶,有石塔、“石宝灵泉”及金顶寺,登高览胜,趣味无穷。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清静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宝相寺以它的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等编织成一幅动人的民族画卷。  据《重建石宝山祝延寺碑记》载:因寺周“灵泉结乳,怪石磊磊,作仙佛相,鸟兽相,钟鼓琳琅相,种种天成”,改名为宝相。雍正乙卯(1735年)江西人高为阜曾为该寺作一联:飞岩万状俯层台,觑灵秀幽奇,谁云宇内无西竺;峭壁千寻攒叠阁,睹郁葱光怪,始信人间有洞天。额为“何处得来”。现在的寺庙是50年代开始陆续建造的。除大殿外,岩窟中还有殿阁七所,它人与岩窟结为一体,蔚为壮观。由于宝相寺风光独特险奇,每当农闲季节,当地群众成群结队,邀朋呼友,上山游玩,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要在子孙们的搀扶下,看看它秀丽的容貌。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到这附近弹琴对歌,倾吐心曲,饱览名胜,清净的山野便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那浓荫覆盖的辽阔山野,也成为青年们的“佛地洞天”了。宝相寺以其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编织成一幅民族画卷。太子灵踪塔:建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2年建成,距今891年。宝塔为八角砖塔,底层呈莲花状,整体宏伟壮观,巍峨挺拔,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云南宝相寺的景观很有特点。它以寺附崖窟,高峻险奇,令人难以忘怀。山腹的大殿依崖而建,每天雨天,山水四漫,飞瀑直下,直落寺前天井。如遇晴天,则蓝天白云石势惊天。崖上布满题刻诗章:“南州灵岩”、“眼中有宝”、“佛都”、“片云何处”、“非人间”等等。从第二层盘旋而上,至第三层,无房,仅有石洞,山水滴喀,汇为小池。第四层,有阁内塑像,阁前有石香炉,有矮栏,凭栏下视,老立虚空。从这里至上边一层,虽仅有五六十米,却都是陡险的猿径鸟道,基本上是缘岩凿石为旺,斗折蛇行。  为了便于攀登,有人在最需要攀附的地方凿了一个个小石窝,让游人好抠住它用力往上攀。游者多,长久磨,小石窝多已光滑。往上攀完石壁,再过一段线岩壁凿成的横路,须提心吊胆,侧身扶岩往前移,才到较宽的地方。这里有一小阁,内塑观音。临阁俯视,深渊冥冥,令人头晕目眩,不敢轻越半步;右上方危崖顶上,还有一座石塔,但已无路可上,只能到此止步。整堵岩石,层层叠叠,号称四台,虽有夸张,但层数的确很多。建有殿阁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险绝幽奥的宝相寺,始建于元代。原名“祝延”,与鸡足山的“祝圣”寺同为伯仲。  宝相寺又名石宝寺,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为明正统年间鹤庆土知府高伦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祀佛像,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盘岩层叠,云回雾拥,层层建楼,令人目眩心骇。  宝相寺坐西朝东,由箐底入石坊后,沿山凹的石阶登山,进山门而至天王殿、大雄宝殿均层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深凹的崖窟内,凿石抬梁,有欲附不附之险,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从天梯上九十九级可登金顶,有石塔、“石宝灵泉”及金顶寺,登高览胜,趣味无穷。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清静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宝相寺以它的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等编织成一幅动人的民族画卷。徐霞客在其游记中称赞道:“惟仰见其上,盘崖层叠,云回嶂拥,如芙蓉十二楼,令人目眩心骇。”  寺有八景:密林藏寺、古桥石坊、鸟鸣幽谷、巉崖含阁、飞瀑垂帘、夕照宝崖、石宝灵泉、红叶似花。  山顶建有金顶寺,从箐脚到金顶寺,要攀数以千级的石台阶。  在金顶寺可观览剑海远景和宝相寺近景,使人心旷神怡。  前人在金顶寺留一联,助人游兴。联云:“蹑足登山上金鼎,剑海溪江奔眼底;翘首临岩瞻宝相,琼宫玉殿放毫光。”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城西石宝山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已包含在石宝山门票内  

剑湖

  剑湖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城东南方,出县城东门后沿金龙河堤迤俪前行6里许即可到达.剑湖周长约25里,平时水面近8平方公里(雨季则要宽阔得多),平均水深4米多。剑湖水温适中,年平均水温为11C左右,每年隆冬时节之凌晨,仅湖边结有些许薄冰。剑湖以其水质之异常清洁甘冽,堪称镶嵌于滇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剑湖之景物,四时各有特色。阳春三月,河堤上莺啼绿柳,湖边芦苇一片青翠,湖面上菱花白得耀眼。更有沿湖田野中蚕豆花、菜子花香气袭人,令人乐也陶陶。炎夏时节,剑湖东边山脚下果园中的桃李熟得正好,果农们载来了一船船香甜酥脆的五月桃和血红的李子,载来了满船的歌声笑声。此时游览剑湖,既可以到中流击水,也可大饱口福。金秋九月,远山苍苍,湖水盈盈,为一年中湖面最开阔的时光。是时湖边沟江汊里的泥鳅正肥,此时如有兴致在湖边烧一锅新米饭,煮一锅泥鳅豆腐汤,亦是一种难得的美味。十冬腊月的剑湖,尽管湖边的树木大多已经裸露出了光秃的枝干.但气氛并不冷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有众多的鹭鸶和水鸟或遨游于天上,或嬉戏于湖中,特别是嘴馋而大胆的野鸭,较易让人捕获.此时游剑湖,感受与收获又是不同。  用时参考  1天  门票  柯岩+鉴湖=85元  鉴湖+柯岩+鲁镇=100元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城东南方      

大理喜洲严家民居

  严家民居位于喜洲古镇内,是由喜洲“四大家”之首户严家第二十世后裔严学侯先生所建,主体是由三个院子组成。大院集中了“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走马串角楼”等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形式,雄伟的飞檐斗拱三滴水彩绘大门、富丽堂皇的三层花板彩画照壁、精美的三层透雕木格子门将白族民居建筑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院是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大门上 书写有“侯庐”,“侯”取主人的名字中的侯字,而“庐”则取三顾茅庐之庐,传承严家人谦虚谦和的家风;第二院是“四合五天井”格局,称为“侯民居”,夫妇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象征家中女人能顶半边天之意;后院称为“开立圆”,是以子女名字为名,前面两院组成“一进两院”的“六合同春”格局,楼上是“走马串角楼”,而后院二楼取名“叠锦楼”,为白族的“五凤楼”格局。此楼在建筑上大胆创新,将白族最精髓的庭院设计完美的搬到了二楼,而一楼则作为餐厅使用。从前院的“走马串角楼”走到“叠锦楼”,看到的不是楼上的景致,而是优雅清新的白族庭院风格。 除了观赏精致的白族建筑,严家民居更有精彩民俗可以体验。  地址:大理市喜洲镇富春里36号  类型: 民俗村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电话: 0872-2451189  官方网站:http://www.dlyjmj.net/  开放时间:  08:00-18:00。

西门街古建筑群

西门街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境内。  剑川古城所在地历史久远,曾出土西汉五铢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门、北门、南门护城河桥犹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现还完整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独特的古街巷,众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  西门街古巷通幽,古宅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马坊明代古建张宅、赵薄藩故居光禄第、原古谯楼下明建武将军府第鲁宅等。古城的居民至今仍生活在鲜活的文化生态当中,古风依旧,古习犹存。古城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文化形态,但始终保留着浓郁的原生白族本主文化和独特的阿吒力佛教密宗文化。居民以白族为主,白语为主要交际语,白族民风民俗保留十分完整。文献名邦光彩照人,古城众多的名人故居,仍在叙述着历代风流人物的往事。  南门街至北门街街道用青石板铺就,两旁心甘民居前设铺台,后置庭院,体现了茶马石道重镇商贸繁华的特色。北门文照街至西门街街道及古民居,充分展现了儒家文化的风貌。路道中心线及侧线用条石板铺就,之间铺弹石。过去,中心路道只许达官显贵、文人学士及老弱孺幼行走。  2006年西门街古建筑群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剑湖

  剑湖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城东南方,出县城东门后沿金龙河堤迤俪前行6里许即可到达.剑湖周长约25里,平时水面近8平方公里(雨季则要宽阔得多),平均水深4米多。剑湖水温适中,年平均水温为11C左右,每年隆冬时节之凌晨,仅湖边结有些许薄冰。剑湖以其水质之异常清洁甘冽,堪称镶嵌于滇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剑湖之景物,四时各有特色。阳春三月,河堤上莺啼绿柳,湖边芦苇一片青翠,湖面上菱花白得耀眼。更有沿湖田野中蚕豆花、菜子花香气袭人,令人乐也陶陶。炎夏时节,剑湖东边山脚下果园中的桃李熟得正好,果农们载来了一船船香甜酥脆的五月桃和血红的李子,载来了满船的歌声笑声。此时游览剑湖,既可以到中流击水,也可大饱口福。金秋九月,远山苍苍,湖水盈盈,为一年中湖面最开阔的时光。是时湖边沟江汊里的泥鳅正肥,此时如有兴致在湖边烧一锅新米饭,煮一锅泥鳅豆腐汤,亦是一种难得的美味。十冬腊月的剑湖,尽管湖边的树木大多已经裸露出了光秃的枝干.但气氛并不冷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有众多的鹭鸶和水鸟或遨游于天上,或嬉戏于湖中,特别是嘴馋而大胆的野鸭,较易让人捕获.此时游剑湖,感受与收获又是不同。  用时参考  1天  门票  柯岩+鉴湖=85元  鉴湖+柯岩+鲁镇=100元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城东南方      

沙溪寺登街

沙溪寺登街为文化旅游景点。  寺登街位大理州剑川县南部沙溪镇,为茶马古道要冲,被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MF)称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2001年10月底,与中国长城、陕西大秦宝塔和修道院、上海欧黑尔、雪切尔犹太教堂并列“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寺登街便位于坝子中心,是沙溪经济、文化中心,是从古到今沙溪贸易往来的集散地,远远望去,寺登街古树掩映,瓦舍人家古朴清幽,寺登街的民房建筑保持了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随处可见,欧阳家的三坊一照壁大马店,赵家的四合五天井大院至今还仿佛向人们炫耀着当年经贸繁荣之地豪门大户的辉煌。漫步在古集市的巷道,轻踏四方街被马蹄踩得锃亮的石板路,便使你有步步走入历史的感觉,那清一色的青瓦房炊烟飘拂,那仅存的东寨门古貌依旧,那飞檐出角的古戏台依稀还在演绎着历史的脸谱,向你诉说着历史沧桑。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南部沙溪镇  类型:特色街区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  石钟山是石宝山南部的一座支峰,因山上有石像钟而得名。这里峭壁嶙峋,矗立着奇岩异石,被当地人称为“活不耐烦松”的扭松遍布于山间幽谷。在南山坡上,翠竹环抱着一群古色古香的屋宇,那便是石钟寺。寺里有一巨石,形如倒扣的巨钟,故以石钟山为名。素有南国瑰宝之称的石钟山石窟群就雕凿于此。是石宝山景区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又称石宝山石窟,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雕刻艺术,集云南少数民族雕刻艺术的精华,并受中原、藏族、南亚以及西亚等文化的影响,其风格与内地的敦煌、龙门石窟有异曲同工之妙。石钟山石窟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云南最早的石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堪称民族文化的奇葩。1961年,该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由剑川县甸南向岔路至沙溪石钟山,可乘沙溪方向客车。     用时参考  2小时  门票  包含石宝山门票内  开放时间  07:00~21: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剑川县石宝山  

剑川古城

剑川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剑川古城  剑川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北部,东临鹤庆县,南界洱源县,北接丽江地区的丽江县,西靠云龙县和怒江州的兰坪县,在北纬26°20′-26°53′东经99°15′-100°05′之间。县内山原起伏,河川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国土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579.42平方公里,山原面积1670.5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9.1亿立方米,现存耕地20.06万亩,年均降水量为760mm,多年平均气温为12.7℃。全县辖金华镇等六镇三乡,县政府设于金华镇。  剑川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其中石钟山石窟历史价值甚高,于是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沙溪寺登街已入选世界纪念性建设基金会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保护遗产目录,千狮山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旅游景区。  地址:大理剑川县金华镇

石钟寺

石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钟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石钟寺是石宝山古寺,其始修年代失却无考。据《范志》载,明永乐(1403-1424)、正统(1436-1449)间,敕赐大少林寺僧了通、了晓重建。弘治年间(1488-1505),僧圆明再修,万历年间(1573-1619),僧周辉建毗卢阁。清康熙庚戌(1670),僧洪舒、广睿重建殿阁。康熙辛未(l691),姚安土官高奣映建弥勒殿、楼、阁、卧佛等。民国时期(1911-1949)僧真心建后阁。  大殿后槽原有一尊巨大的卧佛,着黄底起花袍服,头戴珠冠,胸垂红色念珠,红中带黑的脸膛,微张的嘴唇,稍蹙的浓眉,带有西藏高原特有的风貌。寺周还存有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岩画、佛石雕。  石钟寺是云南省佛教史的重要见证,是研究南诏佛教及白族密宗的独有宝库。   

狮子关石窟

狮子关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宝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遍山嶙峋的奇峰异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描写它们“峰头石忽涌起,如狮如象,高者成崖,卑者为级,穿门蹈瓣,觉其有异”。这些紫红色砂岩球状风化石构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化奇观,与石钟寺遥相对应的正是这样一片崖坡,崖顶巨大的紫砂岩形同一只静卧的雄狮,隔箐相望,默默守护着石钟寺的“石宝”,因而得名“狮子关”。  狮子关区亦有三处极为重要的石窟:其一为俗称“全家福”的南诏王及后妃子女雕像。其二为雕凿在狮子崖之下峭壁间的10号窟梵僧观音造像。窟高1.8米,上宽1.1米,下宽1.8米。龛内雕刻梵僧像一尊,高1.7米,头戴莲花冠,深目高鼻,背有佛光,右手结怖魔印,左手握净水瓶,脚穿靴。左下方有一犬弓身回首,项系铃。左上有榜题“紫石云中,信境兰若”两行,落款为“盛德四年六月七日造像施主工匠金榜杨天王秀”。榜师像是一副赞美环境的联句,意思是如同云霞一般的紫石崖,是信徒修行的寂静场所。款识则说明了造像的年代和工匠姓名:盛德系大理国国王段智兴的年号,盛德四年与“阿央白”题记的年代一致。工匠为信徒杨天王秀。白族自古有冠姓三字名的习俗。大理国时期佛教鼎盛,因而流行在姓和俗名之间加个佛号。“杨天王秀”中的“天王”属于佛号,这就是当时典型的白族人名。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门票包含在石宝山景区门票内  

沙溪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寺登村

----

沙溪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