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方城七十二潭 | 方城七十二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阳市方城县七十二潭景区位于河南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的方城县,紧邻省道239线,距离方城高速出口1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入口处第一个具有独特地貌特征的景区,有“中华第一石川”之美誉。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新秀魅力景区,2012年评升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仍在不断开发建设中。- 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四季风景如画,山青水碧,谷幽林密,石怪潭奇,飞瀑流泉,是中国唯一的石川地质奇观。石川地质景观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自上而下梯级延展长达4公里,犹如一条银河,随着山势起伏,如飞龙、似卧虎,铺盖在山谷之中,自上而下飞瀑般延展,结构独特,规模宏大,鬼斧神工,被地质专家称为罕见的“石川穴”,创立“石川”新名并录入了国家地质大词典。 石川景区四季各有看点:春有花,金黄的连翘,元胡花漫山遍野;夏有绿,枫杨、刺秋等原生丛林郁郁葱葱;秋有果,山核桃、板栗、山楂等硕果累累;冬有冰,冰瀑相连,堪称奇观。春看花,夏戏水,秋采果,冬赏川,美不胜收,因此有“植物的世界,冰川的海洋”之美称。山青水碧,谷幽林密,石怪谭奇,泉涌瀑飞,被誉为“中华第一石川,亲水休闲佳境”。 自驾 郑州方向、安阳、鹤壁、濮阳、许昌到七十二潭景区的行车线路: 京珠高速→南兰高速(许平南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洛阳、焦作、新乡、济源到七十二潭的行车线路: (长济高速)二广高速→转沪陕高速→南兰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周口、漯河到七十二潭景区的行车路线: 中华第一石川,亲水休闲仙境! 中华第一石川,亲水休闲仙境! 南洛高速→南兰高速(许平南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驻马店到七十二潭景区的行车路线: 京珠高速→南洛高速→南兰高速(许平南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商丘到七十二潭景区的行车路线: 商周高速→宁洛高速→南兰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景区美食 胡辣汤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汤类食品。常见于街上的早点摊点,其特点是微辣,营养丰富,味道上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 烩面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 地址: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大河口村(239省道南200米) 类型:地质地貌 电话:0377-67359777 开放时间: 7:00-18:00 门票 门市价55人民币 |
方城大寺森林公园 | 方城大寺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大寺森林公园建于二000年7月,是在国有大寺林场基础上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面积三万八千余亩, 大小山头三十余座.公园内森林茂密,景色怡人,野生动、植物 资源丰富,有元朝时建立的大乘山护国普严禅寺等六寨、六洞、五寺、四庵、四潭、一楼、一阁、—天门,以及古树抱 子、龙潭秋月、落日鹁鸽崖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河南 省155微波站,巍然矗立在白龙山山峰之巅,构成了一幅风 光旖旎的壮美画屏。 千年古银杏树生机盎然,古老的普严寺是河南名寺之一。群山挺秀,层峦叠翠,龙潭秋月湖似两山夹明镜,山水 相映。望夫山、王莽寨、东西宫娘娘山、白龙寨、三龙潭、将 军峰等景点十多处,每一处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春点野花似红唇,峰上松柏久相闻。 林森百鸟蝉鸣处,山泉为我轻洗尘。 信息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信息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
方城普严寺 | 方城普严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普严禅寺,又称普严禅院、大寺。座落于距县城东南21公里的大乘山下,因千年来该寺作为大乘佛教临济正宗传经说法的道场,故又以佛教名山,称大主山为大乘山。 座落于大乘山中的普严寺,又称普严禅院、大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由南岳怀让之曾孙吉本禅师来此传经播道,成为该寺宣扬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一代祖师。先后有吉本禅师、慧果禅师、德遵禅师、慧灯禅师、云渐禅师、大洪僧人在此驻锡传灯。 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重建,改名崇宁万寿寺。元明时重修,仍称普严寺,由于普严寺僧众爱国爱教,卫国有功,被元仁宗封为大乘山护国普严禅寺,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经宋元明清不断增修,规模更加宏大,闻名遐迩。 普严禅寺北宋时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为方城一大名胜。建有山门、中佛殿、大雄宝殿及两庑。共辖六寨(白龙寨、金门寨、周家寨、大寨、石头寨、贾寨),五寺(除该寺外,尚有主山寺、铁佛寺、草寺、小寺)、四庵(党家庵、和尚庵、里得庵、外得庵)、一阁(观音阁)、一洞(石佛洞)、一楼(望花楼),殿堂僧舍300余间。另有历代高僧圆寂后所建的砖石塔三十多座,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石刻与碑记等一百多通,寺南一里许嶙峋怪石上,刻于宋代宣和元年的摩崖题字和范致明所撰碑文。下辖郝砦的蝎子山寺、杨集的福兴寺、南召县留山的丹霞寺等。留有吕洞宾烤树育子遗诗传说。 山门前有千年银杏树两棵,高约15米,直径约1.2米,枝叶繁茂,苍劲挺拔。该寺所处位置极佳,四周之山宛若五朵莲花。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博望坡遗址 | 博望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先后为侯国,为县,为店,为驿,为镇。西汉时,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前 123年)封为博望侯于此,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博望之名,由此而得。 相传,此地乃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古战场。《三国演义》赞道: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陈寿《三国志·蜀书》载: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糜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拒夏侯享、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享等追之,为伏兵所破。此处曾出土折戟断镞和土层中烧坏谷物的灰烬,经考证为三国时遗物。博望古战场遗址尚留存一株柘刺树,高5.9米,粗2.2米,虬枝盘旋,木质裸露,相传为火烧博望坡时的唯一幸存之见证。其他遗迹有刘备的观战台,夏侯享屯兵时修建的城楼,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处的梅林铺,唐代大将尉迟敬德监工修建的三孔拱桥-敬德桥等古迹。博望坡被国家确定为三国旅游景点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辞海》载:博望古县名,西汉置。为张骞的封侯地。相传,当年非常繁华,所辖45里博望屯。故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400米,城垣因风雨剥蚀,早已不存,仅存墙基。城内地下文化层厚达1-7米,出土大量汉砖、筒瓦、铁器等。1992年,国家文物局邀请专家、学者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进行研讨,提议将博望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修复老城内古桥一座,古朴壮观。桥栏镶嵌着用蒲山青古镌刻的36幅仿汉画石刻:张骞生平事迹图。桥西竖汉博望候张骞封邑石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交通 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 |
方城县楚长城遗址 | 方城县楚长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文献记载,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楚长城在历史文献记载上称作"方城"。关于楚方城就是楚长城的记载,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得到证实。《汉书·地理志》上说:"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 早在战国时期,楚国为了防御列国侵略,在方城山修筑长城。公元前656年。齐国伐楚,两军相遇召陵,楚派大夫屈完前往齐军军营谈判,以“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固守,迫使齐国打消了伐楚计划,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楚长城一时名声大振。 大关口一带的楚长城结构独特,有南北两道城墙并列,北城墙长810米。南城墙长640米,南北城墙相距250—380米,南城墙北内有7个土台,面积均为l2米见方。似为城堡遗迹,西端也有两道土城墙,全长约400米。 1987年,方城县大关口遗址图片作为楚长城的代表,第一次被挂在中国长城博物馆内展览。1989年,大关口遗址被确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大关口楚长城遗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方城县四里店乡、拐河镇、独树镇、杨楼乡 |
望花湖 | 望花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望花湖原为望花亭水库,位于方城县城东南9公里处大乘山下,因过去此处建有望花亭而得名。是解放后南阳地区修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1956年勘测,1957年开始修建,至1959年建成,先后投资243万元人民币,总工程量97万立方米。水坝高度为15.5米,坝顶高度5米,长1310米。库容1.2亿立方米,灌区效益面积26000亩。库区北依大乘山凤凰顶,南临南阳盆地平原,湖光山色,风景绮丽。此地岗峦起伏,林木茂盛,林地面积840多亩。 近年来,方城县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建设望花湖风景区。该景区先后被评为市风景名胜区、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级风景区,已逐渐形成集旅游、避暑、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水上公园。四季游人不断,夏季游客云集,昼夜相属,尤为热闹。被誉为南阳的“北戴河”。 地址:河南南阳市方城县二郎庙乡望花亭水库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
佛沟摩崖 | 佛沟摩崖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是河南省西部发现的唯一一处石雕造像。雕凿于唐宋之际。造像分别镌刻在南北两块自然巨石上。北石高约3.10米,宽约3.30米,南石高约2.60米,宽约2.70米。总计雕像32龛138躯,最高1.4米,最低0.2米。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阿难、迦叶、比丘等。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雕刻细腻,技法娴熟。其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原建有香山寺。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交通 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 小史店镇 方城县小史店镇位居南阳东大岗最北端,处于南阳、平顶山、驻马店和叶县、舞钢、泌阳、社旗“三市四县”结合部,南依桐柏山,西临伏牛山,是淮河流域甘江水系发源地,境内三分平原、三分山、三分丘陵、一面水,土地肥沃,滩地丰富,素有“小盆地”之称。全镇辖42个行政村,7.1万人,镇域面积277平方公里。 近年来,小史店镇立足临边优势,多策并举,寻求突破,“三化”联动…… 详细++ |
方城文庙 | 方城文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方城县裕州文庙,位于城关镇和平街第一小学院内,座北向南,1963年确立为县保,1986年确立为省保。 文庙始建时间无考,据《县志》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建,明清两代虽多次维修,建筑群仍比较完整。文革期间拆除文庙部分建筑,后又因年久失修,再次损失部分建筑,现仅存大成殿和戟门。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五踩重昂斗栱,抬梁式结构。台基长29.27米,宽15.40米,高1米;月台长21.87米,残宽7米,高0.86米。戟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 |
张释之祠 | 张释之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又名张公祠,位于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占地3697平方米,系纪念西汉廷尉张释之的祠堂。始建无考,元、明、清三代先后复建重修,现存建筑物飨殿三间,祠堂三间,后寝三间。张释之葬于县城西北两公里的胡岗村旁。其任廷尉期间,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赞语。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均予以高度评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交通 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 张释之 张释之,字季,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西汉文帝时期著名法律家,法官。 张释之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也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 详细++ 张释之 张释之,字季,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西汉文帝时期著名法律家,法官。 张释之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也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 详细++ |
望花亭 | 位于方城县城东南9公里处大乘山下,因过去此处建有"望花亭"亭台而得名。是解放后南阳地区修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1956年勘测,1957年开始修建,至1959年建成,先后投资243万元人民币,总工程量97万立方米。水坝高度为15.5米,坝顶高度5米,长1310米。库容1.2亿立方米,灌区效益面积26000亩。库区北依大乘山凤凰顶,南临南阳盆地平原,湖光山色,风景绮丽。此地岗峦起伏,林木茂盛,林地面积840多亩。近年来,经过开发,已逐渐形成集旅游、避暑、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水上公园。四季游人不断,夏季游客云集,昼夜相属,尤为热闹。被誉为南阳的"北戴河"。 景点交通 方城县城东南9公里处大乘山下 |
杜凤瑞 | 位于县城东北3公里,占地3875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杜凤瑞(1933--1958),方城县杨楼乡赵洼人,1948年春参军,先后当过通讯员、司号员和飞行员。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龙田上空与-空军激战击落两架敌机跳伞时,遭-飞机射击牺牲,安葬于福州西湖之滨。杜凤瑞被中央命名为空军。空军司令部授予杜凤瑞一等功臣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党委。号召空军学习杜凤瑞的英雄事迹。-命名他生前的飞行大队为杜凤瑞大队。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杜凤瑞题词写诗。1972年建馆,原馆建于城关新华街。1990年迁建于县城东古庄路口,共有展厅11间,展有杜凤瑞烈士生平英雄事迹及杜凤瑞生前驾驶过的同类飞机-歼5型喷气式战斗机一架。厅前塑杜凤瑞烈士雕像一座,高5.3米。国家领导人张爱萍题写馆名:"杜凤瑞烈士纪念馆"。 景点交通 县城东北3公里 |
三贤山 | 方城县道教名山,位于广阳镇北5公里许。海拔553米,山势峭拔,突兀峥嵘,高出群山之上。因山有三峰,又称三尖山。相传刘秀起兵南阳,曾被王莽军队追至此山,危急时被在此修道的魏伯阳、燕子龄、闫子奇鼎力相救,得以脱险,后光武帝建成霸业,封三道人为"三贤",赐该山为"三贤山"。自此,三贤山香火大盛。清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御赐楹联一幅:"出南顶越万峰惟悦此山,还西淮居三贤独乐得天",横批为"伏牛圣观"并拨重金修葺道观。三贤山主要建筑有:五极天尊殿、圣宫圣母殿、祖师殿、0殿、关公殿、玉皇殿、云端姆殿等三十余间,文革时被拆。改革开放后,移址建观于山西脚下石坪。山上建筑亦渐次恢复,游人甚多。该山道人熬制的"益母膏"为补血养气之神品,遐迩闻名。 景点交通 方城县广阳镇北5公里 |
炼真宫 | 位于县城北部,宫城呈方形,四边各长150米,面积2.25万平方米,宫城为土筑,残高5-6米,厚2-3米。据明成化十二年《重-真宫记》碑文记载,此处"乃东汉湖阳公主修真之所也。"湖阳公主为东汉光武帝刘秀长姊,新寡后思嫁大中大夫宋弘,光武帝亲自为媒,然宋弘坚持"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不娶,遂于此地守真全节。晋时,葛玄曾修道于此。明永乐年间,道教名师张三丰在此-,因不修边幅,号称邋遢张。现存有"神仙洞"遗观,为其当年-之处。1994年被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对外开放道观,整修有仙人洞0、斗姥阁、玉皇殿、三清殿等仿古建筑,碧瓦粉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非常壮观,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游人香客甚众。 |
德云山 | 德云山景区,位于方城县城东5公里处,属桐柏山余脉,是一座人文底蕴十分丰富的名山,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千百年来,拜者如云,名甲天下,境内石林以花岗岩为主,千姿百态,自然成林,被省旅游专家称为“全国少有中原罕见”的奇观。 德云山境区前邻艾鲁路,左边是省级大寺森林公园,右边是望花亭景区,集山水娱乐为一体,所在地为南襄夹道的边缘,属桐柏山系,西部为伏牛山系,是全国有名的四大风口之一,自然风光独特,基岩以花岗岩为主,山体岩石由于长期受风蚀剥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石。这些峰石大者嶙峋峻峙,小者造化成群龟朝圣,金蟾出海,鳄钱捕食,海豹沐浴,鸢鹰观海,鹰蟾同栖,企鹅小憩,竹笋破土等,具有奇、美、巧、怪的特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德云山境 区面积360亩,人文景观悠久,北宋时期山寨、烽火台、兵营、依山而筑,有雄居于山峦之巅,有隐没于山林之间,有文字记载“雷劈石”上留有北宋范致君的碑文,还有“避风珠”、“目莲仙子”、“陈胜躬耕地”的动人传说。近几年方城县二郎庙乡党委政府,以修建景点、优化服务为重点,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德云山境区已露峥嵘,还需有识之士携手开发,才能使这颗明珠在豫西南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景点交通 方城县城东5公里处 |
黄石山 | 又名方城山、北武当山,俗称小顶山。位于方城县独树镇北9公里处,海拔716.8米,山势雄浑,峰险洞幽,怪石突兀,群山拱之。相传道教仙翁黄石公在此传兵书与张良,故称黄石山,又与湖北武当山相对为道教胜地,故称北武当山。相传葛玄仙翁、真武帝君(俗称祖师爷)、张三丰等先后飞升或-于此。传谓山上庙观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至明代最盛,形成七宫二观,二庵十七殿,二桥四堂庙,五洞一街,三道天门的庞大道教建筑群。每逢阴历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古刹大会,远近游人如织,盛况空前。被多个剧种演唱的民间传说《桃花庵》即出自此山,现有桃花庵遗迹和唐代书生张才墓。有中国最早的长城-楚方城长城遗址和汉张良拾履拜师的仙人桥遗迹。山前,有明万历皇帝敕谕北武当山玄帝殿主持并御赐二十柜经书而立的圣旨碑。此山盛产砚石,"中国黄石砚"闻名遐迩。该山居伏牛山最东端。西望伏牛,莽莽苍苍,南眺桐柏,若隐若现,晨观日出,暮看云海,美不胜收,为观光旅游的胜地。 景点交通 方城县独树镇北9公里处 独树镇 独树镇位于南阳盆地东北边缘,伏牛山南麓,距方城县16公里。镇域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万亩,辖44个行政村,8万口人。2001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全镇实现财政收入808.6万元。1999年被南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二星级小城镇”;2000年被河南省人…… 详细++ |
大乘山 | 位于方城县二郎庙乡北5公里许。因该山有普严寺,尊奉大乘教而得名,为佛教名山。长21公里,宽10公里,主峰双山海拔711.2米,属桐柏山脉。有黑石山、白石山、玉皇顶、蔡山、霸王山等20余座山峰。大乘山历代名胜有六寨(白龙寨、金门寨、周家寨、大寨、石头寨、贾寨),六洞(石佛洞、老虎洞、霸王洞、白马洞、主仙洞、三道洞),五寺(普严寺、主山寺、铁佛寺、草寺、小寺),四庵(党家庵、和尚庵、里得庵、外得庵),四潭(黑龙潭、白龙潭、青龙潭、响水潭),一楼(望家楼),一阁(观音阁),一盆(莲花盆),一天门(南天门)。大乘,山层峦叠嶂,涧溪环流,怪石嶙峋,林木蓊郁。1957年在此建有大寺林场,林地面积37000多亩,森林覆盖率95%,有油松、水杉、刺槐、榆、杨、樟、银杏、栎类等树种及其他植物70余种,禽兽40余种,蝶类20余种。2000年7月经省林业局批准建立大寺森林公园。"大乘晚照"为裕州八大景之一,此外主山秋菊、大寺红叶、-松啸、彩蝶飞舞等景观也非常迷人,是理想的森林控幽、佛教文化、避暑度假的旅游佳地。 景点交通 方城县二郎庙乡北5公里 二郎庙乡 方城县二郎庙位于方城县境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县城12公里。南与社旗县陌陂乡相接,北东和本县古庄店乡相连,西靠券桥乡,西北邻城关镇。解放初为二郎庙乡,1961年建社为陌陂区二郎庙公社,1969年改变 ""五七""公社,因公社驻地在二郎庙街,后又更名为二郎庙公社。1984年成立二郎庙乡人民政府至今。 二郎庙乡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41个自然…… 详细++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