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西宁市 >> 城东区

城东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马步芳公馆

马步芳公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马步芳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民国31年),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马步芳私邸,取名为“馨庐”。在马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为“玉石公馆”。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位于公馆南端的后花园栽种了名贵的花卉和树木,还有亭榭,著名的“晓泉”也在其内。  马步芳公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为民巷13号,省医院附近。  最为完整的民国时的建筑  “马步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的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公馆正门  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馆”保留下来的院落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间,分别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号院、西二号院、西三号院以及后花园等7个独立而又联系的院落组成,各院和重要厅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设计精巧,建筑古朴典雅,整个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庄严和神秘的气息。景区2007年已经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公馆的六个院落  前院  第一个即前院,是办公和接待宾客的院子,这个院子里有玉石厅、贵宾厅和东西两厅。院子正中,摆放玉石厅  着一台1942年的美式悍马小吉普。  贵宾厅又称为北房,是接待少数民族宾客的处所,面积139平方米,由中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左厢房内铺设地毯,中间有一排低矮的小方桌。右厢房中,有一座仿俄式方形壁炉,壁炉表面由玉石镶嵌,周围饰有花纹图案,做工精致,别具一格。右厢房还有两幅对联,一幅是蒋中正的:一路沿溪花覆水,几家深处碧藏楼。一幅则是纪晓岚的真迹,录姚步瀛咏梅诗: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玉石厅因内外墙面均用玉石砌成而得名,面积96平方米,该厅和公馆其他建筑所用的玉石,产于青海兴绝版珍贵照片,张学良和蒋介石唯一的合影!  海、互助等地,当地人称“羊脑石”,其硬度不高,但质地细腻,做建筑材料装饰房屋,显得雅致、美观。玉石厅是公馆的客厅,用于接待来公馆的贵宾。走进玉石厅,迎面是老式桌椅,墙上挂着许多当年的老照片,还有孙中山的画像和-党旗。  正院  第二个院落是正院,是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这里是当年青海省的政治、军事中心,这个院子里有马步芳居室,他儿子马继援居室;马继援夫人张训芬居住的小楼;另外还有副官、参谋楼及北会议厅和南接待厅。“馨庐”  正院正中,立着一块大理石,上面是当年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馨庐”二字,“馨庐”取意是按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马家父子的名号“子香、少香”,“庐”取《陋室铭》中“诸葛武侯庐”的“庐”。  正院南北房和东北角小楼均为客房。南面是展销玉石的玉石宫,门前摆放着一把太师椅,是用上百年的老树根雕成的,寓意根成百年,添寿添福,时常有人到上面坐一坐。  女眷楼  第三个院子是女眷楼,又叫南楼小院,它是女性宾客和部分女佣人住宿的地方,位于公馆建筑群的西南角,南可通花园,北与伙房、侍从院相连,是古典回廊木结构的中式二层楼四合院,一楼是女佣住的,二楼是女宾住的,这个楼当年绝对禁止男人入内。  2004年政府修建的时候,将这个院落辟为青海省民俗博物馆。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汉族、藏族、蒙古族、撒拉族、回族、土族等在青海居住的民族服饰冠履、饮食起居、民间工艺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展品和场景陈列,了解青海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附属院子  第四个院子是小花园,大伙房和小伙房也在此院。  第五个院子是马步芳亲信警卫部队的驻地,称为“警卫楼”。院子里还有古油坊,古水磨。  第六个院子是仆役、车夫住的地方,现开辟新作为游客的购物和就餐场所在临街开放。  2004年将公馆修复,开辟为西宁市市区内唯一的人文古迹旅游景区,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实物,了解到青海近百年的一段历史和马步芳及其家人在青海的生活情况。

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高原古城西宁市东关大街的的路南屹立着一座宏伟壮观、幽静肃穆的伊斯兰建筑物---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数十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是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并以所辖教众人数,名列伊斯兰教世界第五大折麻提。  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通过现存寺内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1948年8月立)两块碑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清真大寺所经历的人间沧桑。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铺佐他开国有功的回族将领沐英为西平侯,镇守今甘青地区。当时明王朝通过屯兵、移民等一系列实边措施,居住西宁的穆斯林居民日渐增多。为了适应广大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沐英应回族上层及宗教人士的请求,并奏请朝廷允准,在回族聚居的东关地区动工修建清真寺。不久,一座占地面积达28000平方米,修有2000余平方米的大殿,两个宣礼塔、一座碑亭院及一些辅助建筑物的清真大寺,在今西宁东关大街拔地而起。  至清咸丰、同治年间,清政府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愈演愈烈,各族人民为了反对压迫揭竿而起;西宁等地的回族人民也先后加入到全国反清大起义的行列之中,西宁遂成为这一带回族撒拉族起义军的大本营。同治十二年,全国反清大势逆转,左宗棠率数倍于穆斯林起义军的人马,进行镇压,起义军惨遭失败,东关大寺及所藏石碑、圣旨等文物均毁于一旦。事隔20多年后的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河湟地区又发生了震惊清王朝的“河湟事件”,结果又一次遭到了更加残酷的镇压。于是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命运正如《碑记》所言:“屡经兵燹,其地遂废”,“后来屡议兴复,卒以不得地基而止”。  辛亥革命以后,甘肃河州(今临夏)的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他到任不久即于民国2年5月,亲自“捐资为倡”,募集白银万两,重新在被毁的废墟上动工修建清真大寺。一年后,一座初具规模的大寺又告建成,计建有:大殿5间,宣礼塔3层,东厅5间,北厅9间,南厅浴室3间,寺门3间,还有厨房,餐厅等。  东关清真大寺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当地回族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座南临街的大门,是引人注目的西式三门,中间为大门,左右为小门,和谐巍峨,错落有致;门顶嵌有“东关清真大寺”六个金色大宇,熠熠光辉。步入大门,走过约50米左右石板铺地的三角形小院,右首便是耸立在十数级花岗石台阶上的五门(或曰重门、中五门);它与峙立两边的两座高约5丈、全以大块青砖砌成的宣礼塔浑然一体。进入五门,中间,是一片占地约2.8万平方米,光滑平整的青石板铺成的广场;迎面,一座中间古代宫殿式的大殿正西而立,大殿的外形呈“凤凰单展翅”,门前修有一道横向柱廓,两侧是精雕着精美花草的砖砌九扇屏,殿内全铺地板,面积约1100平方米,可容纳3千人同时礼拜。整个大殿飞檐斗拱,雕栋画梁,蔚为壮观。南北,两幢歇山式厢楼相对而立,是住寺人员的宿舍和教室。这一个个建筑物同三门、五门一起,形成一组有古有今,有西有中,自然结合的伊斯兰建筑群。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安放在大殿殿脊的三个镏金大经筒和宣礼塔顶端的两个镏金小经筒,金碧辉煌,光彩耀人,为整体建筑增加了无限的异彩。它的来历是感人的。据说三个镏金大经筒系甘南拉卜楞寺所赠,两个镏金小经筒由塔尔寺工匠加工制造;还有大殿所需栎梁之材都是由乐都范姓汉族兄弟所提供的,一些汉族工匠也应聘参加了修寺工程。这件件生动的事实说明,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的建成,凝结着青海回、汉、藏、土等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友情。  建寺以来,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成为西宁地区广大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与-的主要场所,而且以具有较完整的伊斯兰经堂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伊斯兰经学研究水平而闻名于省内外。民国以来,伊斯兰教合瓦尼教派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以东关大寺为海乙寺(即中心寺),广收满拉,轮训阿訇,深入研究与宣讲伊斯兰教各类经典及有关该教派的教义,培养和造就了包括青、甘、陕、豫、皖、湘、鄂、川、滇、粤、沪等省市在内的一大批伊斯兰学者,为该教派以后的长足发展作出了贡献。  注意事项:参观清真寺应尊重伊斯兰教的宗教礼仪,进入寺内照相必须取得管理人员的同意方可。  交通在市中心乘1路、2路、23路可直达景区。  地址: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31号  类型:古迹清真寺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971-8177126  开放时间:  7:00-19: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西宁市湟乐公园

  湟滨乐土——西宁市湟乐公园  因座落在湟水南岸的乐家湾地区得名。这里原是兰青公路两侧的一大片树林,林木茂密,野花丛生,绿草如茵,北临湟川,早就是附近市民野炊、钓鱼的好去处。由于整建八一路,把公路改直,这一段弯路被弃置,改建为公园。  湟乐公园的大门在四医院附近,兰青公路的北侧,此门是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几个拱状套环所组成的,既是大门,又似雕塑,为兰青公路增添了美色。园内以“沁园”为中心建筑,湟水被引进公园,从沁园流过,使沁园形成了水榭。水榭四周,是各式花圃、花房,湟乐公园最大的特色是保持原来自然林木景观。于是西宁人野炊、郊游的好地方当属湟乐公园,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的观赏自然景物、人工风物,可以过一种原始的郊外生活。当然,人们去郊游、野炊是直接的目的便是“踏青”,寻找春天的第一丝曙光、第一片绿叶、第一丛绿草。

小峡

  石峡俗称小峡,位于西宁东15公里,是一个秀丽清爽的避暑好去处,为西宁古八景之一的“石峡清风”。  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平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大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宋代时修筑绥远关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位于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杨沟湾南侧大南山绿化区范围,总投资5400万元。景区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27日建成并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是列入《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总体规划》的生态景区类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和生态景观,营造内容丰富的旅游观光与休闲体验项目,通过广场、游步道、植物造景、叠水瀑布、旅游度假用房及会议中心、运动中心的建设,满足就餐、运动、住宿、管理等配套功能,为市民营造一处吃、住、行结合休闲、健身的旅游景区。  “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核心建设区138亩,建筑总面积11000平方米,水面面积12000平方米,绿化率70.6%,容积率0.127,共计18个建筑单体(含游客服务中心、管理用房、公共卫生间、锅炉房),园区主园路全长1.3公里,登山台阶1617阶。  “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主服务功能区分别设置了会议中心、运动中心、宴会中心、接待中心和酒店。另有上院餐饮会所、红叶叁号餐饮会所、锦都十二房餐饮会所进驻景区。目前,红叶谷景区已形成了可赏,可游,可居,可餐的旅游新模式。

白玉巷清真寺

白玉巷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玉巷清真寺坐落在城东区白玉巷3号。寺内主要建筑物有砖木结构大殿三间,建筑形式单脊梁两流水瓦房,正面两边有砖砌花墙与屏风,雕花草图案。南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六间,分别为满拉宿舍、接待室,东有平房四间,为男女水塘,北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十四间,分别为阿訇宿舍、教室、仓库等,西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四间,南有土木结构平房三间,为伙房,大门双开朝北,上面建有砖混结构唤醒楼一座,三层高十五米。1980年10月8日经城东区-部批准恢复寺院开放。历届阿訇有马玉贞、陈克功、王德贞、马建业、马守庆、马秉庆等。  地址:西宁市城东区白玉巷3号  类型:清真寺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西宁馨庐公馆

  西宁馨庐公馆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13号。系前国民政府青海省主席马步芳官邸。1943年—1947年间一直在这里居住、办公。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居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大量汉白玉装饰墙面的民居。现为青海省民俗博物馆。  整个建筑群外有高大土墙围绕,座南向北,面临湟水河,由六组互联接的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29950平方米,房舍200余间,建筑面积6183平方米。大门门楼上用玉石镶嵌由-元老林森题写的“馨庐”。取《陋室铭》中“惟吾德馨”一句中之“馨”字,“南阳诸葛庐”一句中之“庐”字而得名。  整个建筑正房居中,由前院、中院、南院、西院及后花园等五个院落组成。前院正中建有“玉石厅”,内外墙均以汉白玉砌就。故西宁人也将之称为“玉石公馆”。公馆前院前部有东西两厅,后部东西两边建有厢房,北有配房,南有廊房。后院为四合院式,有南北两厅,东西两厢房及东北东南两角房,西北角与前院有角门相通,西院中部横向一栋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有多座-房,差役马住地。南有大小伙房等建筑。在西院南部有一座严密四合院二层楼房,为内眷住所,庭院西部和南部有宽广的花园。园内栽植有丁香、刺梅、探春、碧桃、腊梅、牡丹、青杨、白榆、梧桐花等花木40余种,3500多株。 西花园中心建有一八角亭。花园内小径密布与各个院落相连。  馨庐做为青海民俗博物馆开设了《汉族厅》、《藏族厅》、《回族厅》、《蒙古族厅》、《土族厅》、《撒拉族厅》六个主要展厅,展现青海各民族在服饰冠履、饮食起居、婚丧嫁娶、游艺竞技、宗教信仰、岁时节令等方面的民风民俗。馆内的《青海地区野生动物标本展》展出青海特有的藏羚羊、野牦牛等世界珍稀动物标本。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宁湖

  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域面积增大,在西宁市最大的人工湖宁湖湖区栖息的野鸭等飞禽逐渐增多,这些飞禽为古城西宁带来无限生机。

塔尔寺

塔尔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尔寺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咯巴诞生的地方。由于寺院规模宏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为人们游览参观藏传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游胜地。壁画、堆绣和酥油花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塔尔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它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全寺占地600余亩,僧舍房层9300多间,殿堂52座,僧人最多时达3600余人。全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经堂为全寺主体建筑。大金瓦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墙面用琉璃瓦砌成,图案精美,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誉为“世界一庄严”,殿堂正门上方悬有清代乾隆皇帝亲题的“梵教法幢”匾额。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遭火焚后重修,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经堂内长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制地毯包裹,地上铺设地毡坐垫,可供3000僧人集体诵经,正西方供有无数佛像、藏文经典,设有0、班禅以及寺院法台座,柱间满挂各种堆绣的卷轴画。  此外,尚有弥勒殿、九间殿、三世0灵塔殿、释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仓、丁科尔扎仓、曼巴扎仓、如来八塔、过门塔、菩提塔、时轮塔、印经院、大喇让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种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轴画,还保存有宋代的哥窑瓷坛、玉雕、明代的龙瓷瓶、清代的龙鱼瓶、竹雕寿星、玉雕观音等珍贵工艺品,藏有历代统治阶级赐赠的各种匾额和汉藏文碑刻。  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三、四世0喇嘛的倡导下,塔尔寺首建显宗学院,建立讲经开法制度,系统学习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等显宗经典。以后又相继建成密宗、时轮、医明学院,形成正规的学经制度,学习生圆次等方面的密宗经典和天文、历算、医学等方面的知识。现存有数以万计的有关佛学、藏族历史、文学、语言方面的文献图书,是研究藏学的珍贵资料。此外,该寺的酥油花、壁画(唐卡)、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誉满藏区。  塔尔寺每年于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4次观经大会,招徕不少香客游人。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跳欠、转金佛等活动。四月观经的农历四月十五日上午和六月观经的六月初六日上午,在寺院东侧的莲花山坡展开所藏巨型堆绣佛像1幅,称为“晒大佛”。佛像长30余米,宽20余米,僧众于像前演奏法乐,诵经祈祷,游客商贾蜂拥而来,更有信徒顶礼膜拜,争献布施。六月初八日上午举行的转金佛是僧人们所谓祈愿来世佛弥勒菩萨降临人间的法事活动,众僧簇拥一乘玲珑精巧、四角饰有飞檐、内供弥勒金像的彩轿,在手拿乐器、香炉、幢幡的仪仗队的前导下绕寺一周,其他僧人各持寺藏宝物一件,尾随彩轿,鱼贯而行,以示隆重威严。九月法会的二十二日,寺院开放所有佛殿及文物库房,供僧俗瞻仰,称为“晾宝”。每次观经会上,都进行所谓驱魔逐鬼、祓除不祥的跳欠活动。跳欠也叫“跳神”或“哑社火”,是一种独特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面具舞蹈,常见的有于正月十四、四月十四、六月初七日演出的“法王舞”和四月十五、六月初八、九月二十三日演出“马首金刚舞”两种。演员身着各色舞衣,戴特制面具,舞姿独特,式样迥异。此外,尚有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忌辰前后的“燃灯节”和年终辞旧迎新的祈祷会等。塔尔寺 塔尔寺

西宁市人民公园

西宁市人民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宁人民公园是西宁市最大的公共游乐公园,位于城西湟水与北川河交汇处南岸。公园于1959年始建,后经数次扩建,现占地四十余公顷。主要游乐设施有花卉区、人工湖、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及美术展览馆等。  西宁人民公园始建于1959年,位于城西湟水与北川河交汇处南岸。始建时,总面积36公顷,后经数次扩建,现占地40余公顷,是西宁市最大的公共游乐公园。  园内游乐设施主要有:动物园、花卉区、人工湖、露天剧场、灯光球场、儿童游戏场和餐厅、茶室等游乐观赏服务设施。园区绿树成荫、曲径回廊、水阁相间、鸟语花香、十分清雅,被称为“人工绣景”,居西宁新八景之首。  走进被粉饰的绚丽缤纷,洋溢着节日气氛的公园正门,点缀在草场上的花坛,让人倍感淡雅、清新。顺着石阶而下,你将步入一条林荫大道如同参天大树搭成的一座绿色长篷。走在绿色的通道上,定会心旷神怡,精神倍爽。林阴大道的尽头有一座造型奇特的“江河源”喷泉布入眼帘。当你望着欲将腾飞的东方巨龙,口中喷涌出洁白的浪花,那些浪花汇成潺潺细流,流到了水池中,似乎亲临了真正的江河源头,也许这就是该喷泉的象征寓意所在!  这里绿树成荫、曲径回廊、水阁相间、鸟语花香、十分清雅,被称为“人工绣景”,居西宁新八景之首。  人民公园以人工湖为核心,湖面面积近百亩。人工湖始建于1964年,逐年拓展。人工湖被一条林荫通道分割为西湖和东湖。东湖内建有两座拱形小桥,小巧玲珑,堤边垂柳映衬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颇有江南色调。湖心山垂柳曳地,湖风亭情侣小憩,一派悠闲,其乐融融。人工湖西侧有200米的长廓,临水亭榭古色古香,造型别致。另有一宽阔的平台与湖面相接,凭栏眺望,似感船在水上行走,在湖边进行垂钓别有情趣。人工湖北岸是望湖楼,登上望湖楼,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北望滔滔湟水东流而去,南见人工湖上五彩缤纷。湖面夏秋可以泛舟,冬春是天然滑冰场。游人在赏景时,可品茶、下棋、饮酒。

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海省博物馆,是隶属于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业单位。承担着青海全省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陈列展览等工作。  青海省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  是文博院馆类人文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22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核心景观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传佛教艺术展》3个展览,曾获得第五届(2001~2002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提名奖。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以时代先后为排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历史沿革  1957年,首次成立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撤消。1978年8月29日,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再次成立,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41号,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1996年9月,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省教委命名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发文博系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筹建时间  博物馆于1979年筹建,1986年9月26日正式建馆。现有藏品1万多件。其中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汉、唐时的铜印、铜俑、铜镜、碑刻、写经、木俑、铜钟、波斯银币;元代的纸币、石造像;明、清时期的瓷器、书画等。民族文物中有民族文字铜印、民族服饰,明、清王朝给少数民族地方-的封诰以及佛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宗教艺术品。革命文物中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时遗留的公文包、铜锅、军帽等。历代传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艺术品最有特色。青海省博物馆  藏品中的裸体人像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另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绘有3组各5人列队舞蹈的场面,表现了原始居民的舞乐生活。这两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艺术品,是青海数万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  该馆曾举办过《青海历史文物展览》,展出文物1000余件,表现从石器时代至封建社会晚期青海地方历史的发展进程。还举办过《藏汉关系文物展览》、《藏传佛教文物展览》、《历代货币展览》等。《藏传佛教文物展览》曾赴香港展出。  该馆编写有《唐蕃古道史料辑》和《藏传佛教艺术》画册。  馆藏文物  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历史悠久。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出土的文物逾2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注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馆藏的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余件。  青海省博物馆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可爱的青海》展览以图片为主,辅之以沙盘模型,动物、矿物标本及先进的声、光、电手段,集中展示了青海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藏、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青海在工、农、牧等各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书画作品展  元月3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在青海省博物馆举行,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作品,给古城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展览由西宁市书法家协会、文博书画院举办,展出作品八十余幅,参展书画家五十余位。其中,赵朴初、刘炳森、黄永玉、何家英、胡佩衡、溥杰、王梦白诸位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是首次来青展出。  雕塑简介  青海省博物馆  9月27日,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的采访团来到了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总面积20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又是藏、汉、回、蒙、土、撒拉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现有四个基本陈列:《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这四个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列,既是青海历史文物的陈列内容,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图为青海博物馆里一个惟妙惟肖的雕塑。  珍贵藏品  铜鎏金观音造像  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像高146厘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高新技术生物产业园区经二路36号,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以天圆地方的古老主题,对藏式建筑风格高度抽象和再现,融藏族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为一体,与管委会、园区广场形成“三位一体”统一和谐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总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2005年3月破土动工,2006年9月9日落成试开馆,2007年5月1日正式开馆,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  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共3层,其中1层为文物库房、设备用房,2、3层为展厅,开设药物标本、藏医医史、医学唐卡、医疗器械、古籍文献、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七个展厅。通过环境重现、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拟等方式手法展出动植物、矿物标本2000多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30多位、藏医学特有医学挂图80幅、1300年前传统藏医使用的外科器械180多件、藏医药学代表性典籍1000多部,特别是,馆内永久性展出由当代藏族著名唐卡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历时二十七年设计策划,组织400余位藏、蒙、汉、土族顶尖工艺美术师历时四年精心创作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卷,该卷长618米、宽2.5米,以藏族传统绘画技艺用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宝颜料精心绘制而成,已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通过陈展的藏医药历史碎片,公众可以-青藏高原遥远的文明之光,感悟弥足珍贵的藏医药文化,领略高原西部的古风遗韵,欣赏绚丽壮美的彩绘大观。  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医药历史文化遗产、藏医药发展进程物证、珍贵文物和藏族文化艺术彩绘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藏医药博物馆。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政府支持,旨在向国内外公众全面展示藏医药辉煌文化,重现藏医药发展历史,抢救即将湮没的藏医药文化遗产。  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各项设备将进一步完善,文物藏品进一步丰富,展览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力量进一步壮大。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将通过高水平、多学科的藏医药学、历史学、文物学研究,不断丰富人们对藏医药文化的理解,推动藏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将成为青海省对外开放、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和青藏地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文化享受的重要文化场所。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36号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电话:0971-5317881  官方网站:http://www.tibetanculturemuseum.org/  开放时间:  08:3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大门可以免费领票进入参观,2楼彩绘大观(唐卡)展厅门票60元。  

老爷山

老爷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老爷山,又叫元朔山、北武当山,距西宁市30公里,因山峰顶部建有太元宫(即关公庙),庙内雕塑有关公像而得名老爷山。位于西宁市北35公里大通县桥头镇苏木莲河畔(北川河),山顶部海拔2928米,相对高差近500米,是西宁附近山势雄伟,风景最优美的山峰。  老爷山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当你途经时,翘首仰望,只见丹崖翠壁,腾云走雾;苍松杂树,负势竞上;山道盘旋,宛如羊肠。景色四时不同而终年常新:春则山岚缭绕,夏日佳木葱笼,金秋红叶似火,寒冬银装素裹。老爷山岩体主要有石灰岩构成,长期流水侵蚀、风化等外力作用,多形成奇峰岩洞和峡谷,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峭,危崖耸立,从南坡登山峰顶端确有“华山之险”。  老爷山植被生长茂盛,计有百余种植物,以云杉、柳树、白杨、红柳及多种灌木为主。每到盛夏季节,漫山遍野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丛林中玫瑰、牡丹、芍药、金露梅、银露梅及各种野花竟相开放,芬芳扑鼻。深秋季节的景色可与北京香山景色相媲美。林间草丛中栖息有20多种野生动物,有野猫、赤狐、松鼠、旱獭、猞猁、黄鼠、毛眼、沙鸡、野雉、雪鸡、蓝马鸡、岩鸽等,以鸟类为主。  老爷山之美,在于山青庙秀,林荫花香。老爷山原建有药王庙、玉皇宫、百字宫、柴家殿、无量殿、斗母宫、太元宫等古建筑,还有老虎洞、石柱、火烧台等,五十年代末均遭破坏。如今,重新修建了亭台楼阁、庙宇,一部分古建筑正在恢复。  山上药王庙,入庙凭窗远眺,石光山色,平林远峰,寒翠苍绿,深青浅碧,各具形态。出药王庙南行十数步,即至玉皇宫,内塑玉皇大帝像,院落甚为宽敝,庙门走廊旁各塑黑虎一只,张牙舞爪,神气活现。上坡即为百子宫,中塑子孙娘娘,壁崖间遍置泥人,前燃巨蜡,粗若茶杯。往游妇女,争先焚香,或讨神签,或拴泥人,煞是虔诚。出百子宫北行数十步,爬过巉岩,即至菩萨殿。殿址虽小,处地却高,游人在此小憩者甚多。再前行穿过丛林,即至柴家大殿,该殿为元塑山西北第一胜地,殿宇巍峨,门内厅壁间绘塑半立体形佛图,腾云驾雾,栩栩如生。内庭有身着黑袍的无量塑像,高达丈许。出庙门循径东北行,即为无量殿,昔日香火甚盛,屋宇宽敞,民国初年焚毁。循道东去,过玉皇宫即见古塔耸立。高达三丈。塔南山湾中有石洞一处,下临绝底深渊,上塔松木二根,即为太元宫,也称老爷庙,内塑关公像,左有周仓持刀而立。两厢墙壁间绘制关公生平伟绩,如“出五关”、“单刀赴会”等不一而足。  出院即为三佛殿,拾级下山东行,至雷祖殿。雷祖殿东南为斗母宫,出斗母宫西北行,过羊肠道,岩石洞中,搭成草庵一间,内供文昌帝君,循道西行,则至三官庙,该庙北倚大山,南临峭壁,地形幽雅,建筑亦甚壮丽,为元朔山西南第一胜地。西北山恋之间,便是享有盛名的“老虎洞”,上面是嶙峋的峭壁怪石,下面是层列的茂林岗岩。论山势要数这里最险峻,论风景要数这里最幽雅。相传此洞昔日有虎雄踞,后因游僧居此,虎乃逸去。明时俞安期题名为“慈藏”。北有巨石高二丈许,清乾隆间西宁府监司龙膺在石上题名“海藏”后人塑像修建,规模渐大。过去,缺儿少女的人们,每至夏秋,远道而来求子者络绎不绝。洞内塑有吊晴白额的老虎一只,遍体斑驳,其大如牛,卧于洞左,中间为子孙娘娘塑像,左有孔隙一方,为还愿者投置钱物之所。洞右有一门,仅容一人出入。凡求子女者,先入内焚香许愿,然后进洞摸索,若得鞋袜,则为生儿育女之兆,翌年,另制鞋袜还放洞中,以了其愿。若摸遍石洞,不得一物,则为无子之兆。沿老虎洞下山,有一条险若天梯的便道,苍苔、湿土遍布,深林险壑,夹杂着不少无底洞天,人不敢行。西北半山腰处有一比较开阔地段,名叫“火烧台”,原有佛寺,清雍正初年因占乱被焚毁,代远年湮,遗址乃存,故而得名。  每年农历六月六期间,传统六月六花儿会和朝山会同时举行,并举办物资交流大会、歌舞演唱会,本县及西宁、互助、湟中等地的各族群众,扶老携幼、摩肩接踵而来游览观光。早年还有群众性的“朝山会”活动,更是盛况空前。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兴起,游览老爷山的人也日益增多,每到春暖花开,各族游人接踵而来。到了“平空虚阁有霞住,六月深松无暑来”的夏季,游人更是络绎不绝。通往老爷山的公路上自清晨到黄昏,车辆、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山上树木葱笼,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红男绿女,犹如簇簇鲜花,千姿百态,歌声此起彼落在空谷传响。  地理位置:位于大通县城北部,距西宁市30公里。旅游指南:门票10元。

丹噶尔古城

丹噶尔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自西汉以来,丹噶尔便成为商贸要地,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下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至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圣地。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壁画精美,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圣地。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刻镂精致,壁画精美,彰显出无穷的神秘魅力,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丹噶尔古城又是一座文化之城,各个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院落街巷无不包含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信息。而且古城中留下了众多名人诗词、神话传说和排灯、剪纸、曲艺、羊皮绣等民间艺术,以及“花儿”会、朝山会、庙会、法会、祭孔、祭海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古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青海藏文化馆

青海藏文化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海藏文化馆,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现代展陈和表现理念为基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介绍藏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和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景区。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充满梦幻般神秘色彩和强烈的感性震撼力的藏文化馆(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座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湖畔,与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相距不到1公里,藏文化馆与古老的塔尔寺遥相呼应、彼此互衬。  藏文化馆把雪域高原的神奇、藏民族的悠久历史、藏传佛教文化的神秘,用现代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和梦幻般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和许多博物馆、文化馆相比,青海藏文化馆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她的全部展陈和表现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统一的灵魂,这个统一的灵魂就是“生命”。因为,在她的总设计师看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对生命的诠释;只有站在这样的立场和高度上,只有站在生命的立场和高度上,才有可能真正解读一种文化,才有可能真正解读诞生在我们这个星球最神奇的雪域高原上,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藏传佛教文化。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西宁野生动物园,又名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是青藏高原唯一的、海拔最高的大型综合野生动物园,是一处集野生动物观赏、保护、科研、繁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西宁野生动物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动物展区面积1500亩,主要展区包括猛兽散养区、草食动物散养区、百鸟苑、灵长馆、小型猫科动物馆和小小动物园六大展区,还有水禽湖、大型珍稀动物馆、豹馆、鹦鹉馆、斑马馆和海洋馆等动物展出场馆,共展出动物180余种,3000余头(只)。西宁野生动物园展出动物除雪豹、黑颈鹤、普氏原羚、荒漠猫、胡兀鹫、白唇鹿、野牦牛、野骆驼等高原特色动物外,也有河马、长颈鹿、鳄鱼、海狮、东北虎、非洲狮、斑马等外来物种。西宁野生动物园展出有全国最大的雪豹人工繁育种群、最大的黑颈鹤人工繁育种群和世界唯一的普氏原羚人工繁育种群。  西宁野生动物园是一座处于城市内部的野生动物园,园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山梁、沟壑、丘陵、缓坡遍布,馆舍设置因地制宜,动物展出面积大,活动空间广,而且并未对园区野生动物开展驯化表演,充分尊重了野生动物的野性。为了应对园区面积大、地势陡的地形特征,丰富游客的游玩内容,2012年园区设置了环园观光小火车等观光车辆,并增置了亲自欢乐园、5D影院等娱乐休闲项目。  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西宁野生动物园建有1800余平米的科普馆,展示有包括雪豹、棕熊、藏羚羊等在内的动物标本200余件;利用声、光、电等手段向游客介绍青藏高原的地质地貌特征、生物进化历程、青藏高原特色动植物及其他科普内容;设有各类互动教学设施20余件。  西宁野生动物园每年都会举办藏獒文化展、中秋菊花展、风筝展、十二生肖文化展,并结合节假日举办过湟源皮绣精品文化展、湟源排灯展等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园事活动。  景区地址:青海省西宁市行知路9号  景区级别:AAAA级  景区特色: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动物展示,具备参观、科普、休闲、游乐等功能的山地森林野生动物园  门票价格:30元/人、儿童(1.2米-1.4米):15元/人。  门票说明:1.2米以下的儿童、 现役军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残障人士免费入园。   游览时间:8:30-18:00  公交情况:十四路公交车终点站  自驾车指南:兰青高速公路,109国道海湖路出口  停车场信息:园区外部设立了旅游车辆停车场,面积达3000㎡左右,可停放车辆近200辆,门口标示明显。  游客服务中心:园区游客服务中心设置在园区主入口东侧,目前提供游客咨询、投诉、失物招领、邮政、行李寄存、旅游纪念品售卖、宠物代存、讲解、雨伞租用、游客饮水、休息等服务。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城东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东关大街街道 马步芳公馆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清真巷街道 东关清真大寺 马步芳公馆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大众街街道 马步芳公馆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周家泉街道 马步芳公馆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火车站街道 鹿红英 马步芳公馆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八一路街道 鹿红英 马步芳公馆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林家崖街道 马步芳公馆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乐家湾镇 鹿红英 马步芳公馆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韵家口镇 鹿红英 马步芳公馆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市湟乐公园 小峡 西宁红叶谷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白玉巷清真寺 西宁馨庐公馆 宁湖

城东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