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西宁市 >> 湟中县

湟中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塔尔寺

塔尔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尔寺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咯巴诞生的地方。由于寺院规模宏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为人们游览参观藏传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游胜地。壁画、堆绣和酥油花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塔尔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它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全寺占地600余亩,僧舍房层9300多间,殿堂52座,僧人最多时达3600余人。全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经堂为全寺主体建筑。大金瓦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墙面用琉璃瓦砌成,图案精美,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誉为“世界一庄严”,殿堂正门上方悬有清代乾隆皇帝亲题的“梵教法幢”匾额。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遭火焚后重修,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经堂内长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制地毯包裹,地上铺设地毡坐垫,可供3000僧人集体诵经,正西方供有无数佛像、藏文经典,设有0、班禅以及寺院法台座,柱间满挂各种堆绣的卷轴画。  此外,尚有弥勒殿、九间殿、三世0灵塔殿、释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仓、丁科尔扎仓、曼巴扎仓、如来八塔、过门塔、菩提塔、时轮塔、印经院、大喇让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种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轴画,还保存有宋代的哥窑瓷坛、玉雕、明代的龙瓷瓶、清代的龙鱼瓶、竹雕寿星、玉雕观音等珍贵工艺品,藏有历代统治阶级赐赠的各种匾额和汉藏文碑刻。  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三、四世0喇嘛的倡导下,塔尔寺首建显宗学院,建立讲经开法制度,系统学习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等显宗经典。以后又相继建成密宗、时轮、医明学院,形成正规的学经制度,学习生圆次等方面的密宗经典和天文、历算、医学等方面的知识。现存有数以万计的有关佛学、藏族历史、文学、语言方面的文献图书,是研究藏学的珍贵资料。此外,该寺的酥油花、壁画(唐卡)、堆绣。被誉为艺术“三绝”,誉满藏区。  塔尔寺每年于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4次观经大会,招徕不少香客游人。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跳欠、转金佛等活动。四月观经的农历四月十五日上午和六月观经的六月初六日上午,在寺院东侧的莲花山坡展开所藏巨型堆绣佛像1幅,称为“晒大佛”。佛像长30余米,宽20余米,僧众于像前演奏法乐,诵经祈祷,游客商贾蜂拥而来,更有信徒顶礼膜拜,争献布施。六月初八日上午举行的转金佛是僧人们所谓祈愿来世佛弥勒菩萨降临人间的法事活动,众僧簇拥一乘玲珑精巧、四角饰有飞檐、内供弥勒金像的彩轿,在手拿乐器、香炉、幢幡的仪仗队的前导下绕寺一周,其他僧人各持寺藏宝物一件,尾随彩轿,鱼贯而行,以示隆重威严。九月法会的二十二日,寺院开放所有佛殿及文物库房,供僧俗瞻仰,称为“晾宝”。每次观经会上,都进行所谓驱魔逐鬼、祓除不祥的跳欠活动。跳欠也叫“跳神”或“哑社火”,是一种独特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面具舞蹈,常见的有于正月十四、四月十四、六月初七日演出的“法王舞”和四月十五、六月初八、九月二十三日演出“马首金刚舞”两种。演员身着各色舞衣,戴特制面具,舞姿独特,式样迥异。此外,尚有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忌辰前后的“燃灯节”和年终辞旧迎新的祈祷会等。塔尔寺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青海藏文化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海藏文化馆,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现代展陈和表现理念为基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介绍藏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和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景区。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充满梦幻般神秘色彩和强烈的感性震撼力的藏文化馆(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座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湖畔,与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相距不到1公里,藏文化馆与古老的塔尔寺遥相呼应、彼此互衬。  藏文化馆把雪域高原的神奇、藏民族的悠久历史、藏传佛教文化的神秘,用现代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和梦幻般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和许多博物馆、文化馆相比,青海藏文化馆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她的全部展陈和表现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统一的灵魂,这个统一的灵魂就是“生命”。因为,在她的总设计师看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对生命的诠释;只有站在这样的立场和高度上,只有站在生命的立场和高度上,才有可能真正解读一种文化,才有可能真正解读诞生在我们这个星球最神奇的雪域高原上,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藏传佛教文化。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山势雄伟,景-人,雄、奇、险、幽融为一体,奇峰怪石、悬崖绝壁构成了复杂多姿的高原地貌景观。登上山顶,极目四望,但见层峦叠嶂,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形态万千。山间白云缭绕于绿色草甸和原始林海,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好似镶嵌在万山丛中的一颗美丽多姿的翡翠。  险峻幽深的峡谷宽窄多变,河流呈现滩谷相连,狭阔相间的景象。走进峡谷深处,山-复,森林遮天蔽日,水流缓急相间。悬崖峭壁之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滴水形成冰柱,长年不化,洞外鲜花盛开,野果累累,咫尺天地,包揽春、夏、秋、冬景色。  群加河为公园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拉脊山南坡,在园内流程10.5公里,后直接汇入黄河。黑峡河从海拔3830米的黑峡岭穿洞流峡而下,汇入群加河。河水随西岸山势蜿蜒而行,缓处碧潭清水,急处汹涌奔腾。黑峡瀑布像白练从天而降,雷鸣般巨响在空谷回荡。  登上高高的山峰极目远眺,天边外,黄河似一条银色的巨蟒穿行在崇山峻岭间,李家峡水库高峡平湖,丹崖清波,碧水连天。  公园地处群加藏族乡,为藏民族主要居地,保留着悠久古朴的藏族生产、生活和文化传统习惯。森林深处的桑丹楞寺是藏传佛教圣地。寺院创建于1644年,为藏汉结合式建筑,是一处幽静高雅的修行之处,六世0喇嘛、九世班禅、十世班禅等曾在此举行盛0会。  地址: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境内,地处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南藏族自治州与黄南藏族自治州交界之处。

药水滩温泉

  介 绍 位于西宁市南40公里湟中县的玛脊峡谷内,药水滩西南侧山弯里流出一股清泉,水温在20℃至45℃之间,水呈黄绿色,有浓浓的琉璜的气味。手伸水中,滑凝如脂,手出水外,似乎被人抚摸一般。水入口中,有呛鼻的气味,可是并不难下咽。当地农民有人用这种温泉水煮面条,其味异常鲜美。这就是著称于青藏高原的药水滩温泉,经国内以先进科学手段对水质进行分析,得知药水滩温泉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锂、镁、锶、铬、锰、硼、硅酸等微量无素,药用价值很高,内服对肠胃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外浴对癣、疥、荨麻疹、关节炎也有很好的疗效,所以人们把它叫“药水神泉”。    药水滩附近的上新庄农民,近年来利用药水滩温泉,修建了一座疗养旅馆,馆内有游泳池、浴室、客房,每年接待上万名各族旅客。从游泳池出来,沿着青草滩上的小溪步行,便可看到在小溪两侧一串珍珠泉眼。     青海西宁

湟中莲花湖

  莲花湖景区坐落于湟中县城鲁沙尔,俗称蚂蚁沟水库,湖畔林木茂密,莲花湖湖水亦如明镜,山间云雾缭绕,蜿蜒流淌的湖水盘旋在山谷之间。莲花湖四季都是迷人的,冬春季呈现水晶般的白色,夏季呈现碧玉般的绿色,秋季呈现夕阳般的金色,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拉脊山北麓,距县城鲁沙尔镇80公里,距省会西宁市90公里,总面积11266公顷。群加在藏语中为“白凤凰落过的地方”之意。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稀有的原始森林,也是黄河支流群加河的发源地,这里河水清澈,林木茂盛,自然风光奇特秀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民情古朴神秘,被誉为“高原绿色明珠”。公园地处群加藏族乡,为藏族主要居住地,保留着悠久古朴的藏族生产、生活和文化传统习惯。森林深处的桑丹楞寺是藏传佛教圣地,寺院创建于1644年,为藏汉结合式建筑,是一处幽静高雅的修行之处,六世0喇嘛、九世班禅、十世班禅等曾在此举行盛0会。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卡约文化遗址

卡约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卡约村遗址

南佛山

  南佛山位于湟中县城南15公里处,素有“消遥神仙府,清静道士家”之称。道观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青海省境内的名山和道教圣地,被称为“道藏第四太元极真洞天”,清初由塔尔寺-率众僧上山进香,添造佛像,成为佛道合一的胜地。境内群山叠翠,流水潺潺,清静幽雅,景色如画。道观殿宇、洞窟屋榭、亭台阁舍、仙界传说共同为南佛山增添了几许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

三棵榆

  粗壮的树干上枝繁叶茂,树冠雄壮。树冠四周的枝叶上,被许愿的人们缀上了寄予希望的红丝绸……看到省城城中区西大街的三棵榆,“好大一棵树!”记者惊叹,随行的西宁市林业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树已经有两百多岁的高龄,历经234年的岁月沧桑,现在仍然是虬枝飞翠,葱茏舒展。历史的沧海桑田,岁月的风云变幻都深深地刻在了古树的年轮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得无数游人驻足。

南滩古城墙

南滩古城墙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滩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青唐城是唃厮啰政权的都城,建于公元1034年。  唐代这里叫鄯城。青唐城周围10公里,有8座城门,规模宏大。城中分为东西二城,西城是王城,建有规模宏大的议事大殿、宫室、寺院、军政机关和贵族宅院等;东城是商业区,店铺林立,各国商旅云集,仅于阗、回纥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每天人流熙熙攘攘、磨肩擦背。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军手中夺取了鄯城,那时候,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参天,青翠葱茏,所以吐蕃族称为青唐城。青唐城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当时西夏国兴起,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带,来往于宋朝与西夏城之间的各国商队、使臣常常遭到掠夺,于是绕道改走青唐城,再由青海湖南北部经柴达木盆地西去。青唐城就成了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镇。  由于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曾受阻,青唐城一度成为中西交通和贸易的枢纽。公元1009年,宋军攻破青唐城改名鄯州,旋即被唃厮啰收复,公元1104年,宋军再次占领青唐城,又更名为“西宁州”,西宁一名沿用至今。  太祖洪武19年,在原青唐城的北半部改建西宁卫城后,青唐城被废弃。现存的这段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  河湟地区从唐末、五代一直到宋初,互不统属的吐蕃各部处于0局面。而北邻的西夏此时东侵宋边,西略回鹘和凉州,南下吐蕃,大有统一西北之势,河湟吐蕃首领们在这种形势下推出吐蕃后裔唃厮啰。  唃厮啰(公元九九七一一○六五),本名欺南凌温,是吐蕃家族雅隆觉阿王的后裔,河州商人何郎业贤从西域高昌将放羊的他带回。唃厮啰是人们对他的尊称,意为佛子。  河州大豪耸昌厮筠将十二岁的佛子视为自出,教他研文习武将他抚养大,不久宗哥大首领李立遵等人又将他劫持到廓州(青海化隆),后到宗哥城(青海平安),尊称为唃厮啰,并把二个女儿都给他纳入后宫。宗哥势力大发展,宋朝出使安抚。李立遵谋叛反宋,被宋击败。唃厮啰离开宗哥投邈川。邈川首领同样谋叛反宋,并将唃厮啰囚在一口井中,然后捕杀唃厮啰亲党,唃厮啰逃出后利用赞普名号,结兵击杀了邈川首领的叛乱,然后迁居青唐城(西宁市)。  绍圣三年(一○九六年)唃厮啰后裔青唐主阿里骨死,子瞎征继位。不久,唃厮啰政权发生内讧,瞎征杀死其叔父苏南征。苏南党征之子投宋出策请宋军收复河湟,宋军包围青唐城,青唐主瞎征弃城出逃,河湟地区陷没,吐蕃后三百多年第一次中央王朝所收复。  至此,吐蕃王朝宣布真正的崩溃。  太祖洪武19年,在原青唐城的北半部改建西宁卫城后,青唐城被废弃。现存的这段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  地理位置:  位于西宁市南门外体育场南侧的南绕城公路上。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位于湟中县多巴镇,距西宁26公里,距县城20公里。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依山傍水,树木葱郁,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设田径、射击、射箭、拳击、柔道、蓝球等19处训练场馆。曾先后接待过来自美国、英国、南非等国家的运动员前来集训;“马家军”曾12次在此拼搏奋斗,王军霞、李春秀等运动健将从这里走向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是国际公认的最佳训练基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内,可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运动健身、各类会议等服务。2004年基地被西宁市市政府命名为西宁市旅游度假功能区。

西羌文化遗址

西羌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西羌文化遗址,有着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会龙山西羌文化遗址位于塔尔寺东北7公里处,距西宁20公里,占地面积80亩。西羌文化遗址中汉代画像砖墓、明代两座烽火台和龙府观庙宇,出土的汉代玄武铜灯、古钱币、青砖残墙断壁和巨型砖浮雕,有着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盘道小水峡

  盘道小水峡位于湟中县西陲,总面积74万亩,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更有盘道涧瀑、高山峡谷、百里杜鹃、十里梅香、高原牧场、盘道水库自然景观,是一处融自然、人文、探险、猎奇为一体的旅游景观,有人称赞其“要知高原何为奇,盘道景致各个异”。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位于湟中县西北部,东邻大通县,西靠湟源县,北接海晏县,距西宁市50公里,距县城45公里,林区面积6.33万公顷,属凉温半湿气候。林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分布错落有致,四季景色各异。高山、密林、草地、溪流、山花构成了公园独特的游览、避暑、观光、疗养、野炊、森林浴的优越环境。春时草坪如毯,夏时百花盛开,金秋满山红叶,冬时银装素裹,尽显雪域-风光。

大金瓦寺

大金瓦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金瓦寺,藏语称赛尔顿,为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面积近450平方米,是塔尔寺的主殿。汉式宫殿三檐歇山式建筑,雄伟壮观。  相传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出生时,其母将胞衣埋在大金瓦寺正中即现在的大银塔地下,后来这里长出一株菩提树,有10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现出狮子吼佛像一尊,于是其母在此建立一座小塔,后人在小塔的基础上建起了高11米的大银塔,并将以后形成的寺院命名为塔尔寺。   该寺后经多次扩建,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青海蒙古郡王额尔德尼布施黄金1300两,白银1万两,将屋顶改为馏金铜瓦。清乾隆五年(1740年),藏王颇罗鼐布施巨款安装了殿脊饰品。殿内塔前陈设金灯、银灯、铜灯、象牙、古瓶等饰品和法器。莲台上有塑、铸、绘画、堆绣的佛像,墙壁、天花板上绘有佛教故事,维妙维肖。殿内有清乾隆帝所赐“梵教法幢”匾额一块。殿内珍藏经卷数百卷,其中有大藏经一部。  大金瓦寺两侧各有弥勒佛殿一座,右殿(上贤康)系明万历五年(1577年)建,左殿(下贤康)系万历二十二年所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湟中县博物馆

  导 游  湟中县博物馆,在青海省湟中县城内,距青海著名寺院塔尔寺约一公里。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 介 绍 展品大部分为本县出土文物,其中重要展品有从该县卡约村出土的卡约文化彩陶,从汉墓出土的丝织品和釉彩品,还有从塔尔寺藏品中选出供展览的金属和陶瓷器物以及竹、木、美玉和象牙等各种不同质地的雕刻艺术品。   全馆藏品约8000余件,以展现本县的民族和宗教文物为特色。    青海西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高新技术生物产业园区经二路36号,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以天圆地方的古老主题,对藏式建筑风格高度抽象和再现,融藏族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为一体,与管委会、园区广场形成“三位一体”统一和谐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总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2005年3月破土动工,2006年9月9日落成试开馆,2007年5月1日正式开馆,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  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共3层,其中1层为文物库房、设备用房,2、3层为展厅,开设药物标本、藏医医史、医学唐卡、医疗器械、古籍文献、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七个展厅。通过环境重现、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拟等方式手法展出动植物、矿物标本2000多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30多位、藏医学特有医学挂图80幅、1300年前传统藏医使用的外科器械180多件、藏医药学代表性典籍1000多部,特别是,馆内永久性展出由当代藏族著名唐卡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历时二十七年设计策划,组织400余位藏、蒙、汉、土族顶尖工艺美术师历时四年精心创作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卷,该卷长618米、宽2.5米,以藏族传统绘画技艺用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宝颜料精心绘制而成,已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通过陈展的藏医药历史碎片,公众可以-青藏高原遥远的文明之光,感悟弥足珍贵的藏医药文化,领略高原西部的古风遗韵,欣赏绚丽壮美的彩绘大观。  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医药历史文化遗产、藏医药发展进程物证、珍贵文物和藏族文化艺术彩绘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藏医药博物馆。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政府支持,旨在向国内外公众全面展示藏医药辉煌文化,重现藏医药发展历史,抢救即将湮没的藏医药文化遗产。  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各项设备将进一步完善,文物藏品进一步丰富,展览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力量进一步壮大。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将通过高水平、多学科的藏医药学、历史学、文物学研究,不断丰富人们对藏医药文化的理解,推动藏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将成为青海省对外开放、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和青藏地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文化享受的重要文化场所。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经二路36号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电话:0971-5317881  官方网站:http://www.tibetanculturemuseum.org/  开放时间:  08:3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大门可以免费领票进入参观,2楼彩绘大观(唐卡)展厅门票60元。  

湟中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鲁沙尔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西堡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上新庄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田家寨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甘河滩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共和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多巴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拦隆口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上五庄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李家山镇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群加藏族乡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土门关乡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卡约文化遗址 湟中莲花湖 南佛山 南滩古城墙 湟中县博物馆 大金瓦寺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盘道小水峡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下石城遗址 三棵榆 本布台遗址
汉东回族乡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大才回族乡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海子沟乡 塔尔寺 青海藏文化馆 群加国家森林公园 药水滩温泉 湟中莲花湖 卡约文化遗址 南佛山 三棵榆 南滩古城墙 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西羌文化遗址 盘道小水峡 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 大金瓦寺 湟中县博物馆

湟中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