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火石寨 | 火石寨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景观位于宁夏西吉县火石寨乡境内,规划面积为9795公顷。这里丹霞地貌景观集中连片分布,岩层垂直节理保留完整,墙状山体直立陡峭、柱状山体拔地而起,形成了壮观的丹崖、丹峰地貌,在黄土高原地区极为独特。 景观区地处古丝绸之路,人类文化遗迹丰富,历来为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流传之地。区内有以云台山石窟为代表的大小石窟群10多处,120多孔,石寺山、黑窑“拱北”、大石城等宗教、历史遗迹多处,人文景观丰富,极具保护和研究价值。 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苏堡乡的西吉震湖,是1920年固原地区大地震后形成的湖泊,形状狭长,绵延10公里,最宽处仅600米,水面面积有186.6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2米,最深处27米。西吉震湖号称世界第二大震湖,湖两边是黄土高坡,沿岸长着茂盛的芦苇。也是去西吉必看的景点之一。另外,西吉钱币博物馆也值得一看。 交通:火石寨位于西吉县,西吉县有309国道横跨东西,省道中静公路南北贯穿,与中宝铁路连为一体,北距银川,西至兰州,南往西安,均在400公里以内。从银川出发须先通过高速公路到达固原,再前往西吉县。火石寨 火石寨 火石寨 火石寨乡 火石寨乡位于西吉县西北23公里处,与新营、白崖、吉强镇相毗邻,总面积16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8万亩,属于干旱贫困山区,境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国家森林公园",属国家3-旅游影区,全乡下辖12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共2700户14760人,其中回族占全乡人口的76%,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 粮食总产达658.2万公…… 详细++ |
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 | 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将台堡位于西吉县城东南30千米,葫芦河东岸,系古代军事要冲。根据新编《西吉县志》载:此城最早筑于秦昭襄王时期,是战争的产物,由于作为军事胜地,历代都有所修建。现残存的土堡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堡墙高10米,堡门建在正南面,其上镶嵌着薄一波题写的“将台堡”三个大字。 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是为纪念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于1996年10月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纪念碑座落在将台堡内东侧,碑高22.5米,碑的正面镶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1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背面是0西吉县委、0撰写的碑文,碑的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象征红军三大丰力会师,碑身下部浮雕8组代表中国革命胜利的图案。 |
战国秦长城 | 战国秦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属秦国的北地郡管辖,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不断进犯,秦国便在陇西、北地、上郡沿线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后人称它为“战国秦长城”。 固原境内的秦长城,经过西吉、原州(区)和彭阳两县一区,由甘肃静宁县进入西吉,途经原州(区)、彭阳等地,取东北方向进入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全长大约200余千米。虽经二千多年风雨侵蚀和破坏,但其轮廓犹存,断断续续联成一体,保存较好的有红庄乡的红庄村、西郊乡的长城梁、明庄、郭庄、彭阳的长城塬等段长城。保存较好段长城残高2~10米,基宽8—10米,墙体敌台残高5—20米,台面外凸,间距200米。固原秦长城采取复线修筑设防,这种独特形式是全国罕见的。 |
沙沟拱北 | 沙沟拱北在西吉县城东北部沙沟乡沙沟村西侧大山之下,三面环山。拱北内呈坡状,西高东低,草木茂盛,陵墓旁多立砖、石小碑。拱北东侧50米处有清真寺。 |
西吉钱币博物馆 | 西吉钱币博物馆于1996年在西吉县城落成,向社会开放,以收藏历代货币为主,兼收回族历史与民族文物和近现代革命文物,是全国第一家县级钱币博物馆。馆内现藏历代钱币近十万枚,共有3000多个品种,从古至今,几乎没有断代,堪称“华夏钱币第一馆”。 |
固原古城 | 固原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固原古城 "城"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固原城(高平城)的修筑,同样显示了固原地域文明的进程和悠久的历史。 固原城,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固原境内城的缘起已有两千多年了,最早应是乌氏城,而得以沿袭且发展起来的城就是现在的固原古城,并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钟鼓楼、禹王庙铁塔、文澜阁等。 这是固原城发展和演化2000年后格局上的最后定型。固原博物馆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就是固原城的历史缩影。这座规模宏大的砖包城雄踞原州,享誉北方,成为明清以来西北地区的名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党家岔堰塞湖 | 介 绍 党家岔堰塞湖位于西吉县城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在苏堡乡境内,是目前固原地区最大的地震堰塞湖。它尤如一颗璀璨的水晶珠,镶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 1920年12月,西海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8.5级地震,地处黄土丘陵区的党家岔村由于巨大的地下震动使其东西两面山体滑坡,堵塞沟谷,形成水堰,至今已80多年。 党家岔堰塞湖原湖水面积约80平方公里。现有水面东西宽600米,南北长3110米,面积达186.6万平方米,平均水深约12米,总容积约1600万立方米。其水质苦咸,矿化度较高,既不能食用,也不能浇地。堰内生长鲫鱼、鲤鱼、草鱼等,最大的鱼在10公斤以上。堰边浅水处生长着大片人工栽种的芦苇。 宁夏固原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须弥山石窟 | 须弥山石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其中北周造像最为精美,隋代的造像风格淳朴,唐代造像面形丰满,表情安详,了解石窟历史、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资料。 与仅开凿在一座石崖上的国内大多数石窟迥然不同的是,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8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须弥山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傍有流水,风景秀丽,是西北黄土高原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 提示: 交通:从固原县城乘坐公交车到三营镇(行程1个多小时,车费约3.5元),在镇北的路口有车去须弥山(行程近1个小时,车费5元)。旅游淡季,从三营前往须弥山只能包车,包车价格为20元(面的)。 门票:10元 开放时间:08:00-18:00 三营镇 固原县辖镇。固原县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1958年设三营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清水河两岸,距县府40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2.4万。宝中铁路、银平公路、西大公路穿越镇境。辖三营、赵寺、孙家河、老三营、东原、西台、海埫、唐湾、戴堡、鸦儿沟、马路、化平梁12个村委会及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胡麻、瓜果。.…… 详细++ |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导 游 六盘山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县境内,海拨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 介 绍 六盘山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登上主峰米缸山远眺,朝雾迷漫,云海苍茫。日出云开,只见重峦叠嶂,层出不穷,春来绿树杂花,天地清澄;夏时凉爽宜人,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1935年毛泽东同志曾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此地,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有野荷谷、小南川、凉殿峡、植物园、二龙河等。 野荷谷,又名荷花苑,是条南北走向的峡谷,虽长不过6千米,宽不过六七米,但景色奇异,风光佳秀。幽幽曲谷,峰峰对峙,苍松蔽天,野荷掩道。丛丛松柏贴身窜于绝壁,红白桦木裸体悬于山崖。谷底水面清泓,绿叶黄花,苍翠芳菲。崎岖小道在野荷中延伸。长长峡谷犹如碧翠长廊,彩色画屏,满峡的陶醉,满峡的清香。 小南川,被誉为小九寨,景色秀美迷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二龙河,传说老龙王盘踞龙潭时,派他的两个儿子在这里的河边安营扎寨、镇扼咽喉,故名二龙河。两侧奇峰幽谷,间有松林华盖,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流水潺潺。 凉殿峡,为六盘山腹地,气候湿润,环境幽雅,景色优美,自古就是避暑胜地。史载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在此避暑蓄锐,并建有亭台楼阁。至今尚有勒马石、柱墩、马槽、插旗座等遗址。 植物园,主要以生态植物为主。由0苑、夏芳苑、秋怡园、佳木园、蔷薇园、野果园、鸟语林、三友园、芳香园、本鹃园、常青园、虬龙展姿、山野水磨、野葆枕流、秋色园、引种驯化园、藤本园、珍稀动植物园、湿生动植物园、本草园等24个园区组成。 交 通 可从县城包车前往,费用大致在160元左右。 宁夏固原市 |
固原博物馆 | 固原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民族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1998年确定的全国70个重点博物馆之一。198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中文物藏品总量约1.2万余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的国宝及国家一级文物123件。藏品中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富特色。 陈列展览由陈列大楼、钟亭、古墓复原馆、石刻四部分组成。 陈列大楼的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固原历史文物展》和专题陈列《丝绸之路在固原》两部分。共陈列展品1000余件,整个展览凝聚了同原六千多年灿烂辉煌的历史。展览时间跨度大,内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展览以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为依据,再现了固原早期先民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丝绸之路在固原》专题展。“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一座桥梁,号称是世界东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它东起中国的长安,即今天陕西的西安,西到地中海沿岸横跨东亚、中亚、西亚和部分欧洲地区。古丝绸之路经固原有四处入口,两处出口,汉、唐、五代、宋、西夏等历史时期长安至凉州的北道,经固原的道路分别为:第一条道是由甘肃平凉安国镇入境,经联财、将台、张易、树峡关、固原(原州)、头营、三营;第二条道同样是由甘肃平凉入境,经联财、六盘山、隆德县城、然后入境甘肃静宁县;第三条道也是由甘肃平凉入境,经三关口(弹筝峡)、瓦亭(也可到隆德)、固原、头营、三营;第四条道是由甘肃镇原入境,经彭阳的红河乡、彭阳县城(百全)、古城、固原、头营、三营。三营北上有三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由三营经七营至萧关出同原;第二条道路是由三营经黑城(通峡)、撒台(荡羌寨)、苋麻河高台寺、西安(西安州)至盐池(定绒寨)出界,进甘肃静远县;第三条道是三营、黄铎堡、李俊(九羊寨)、红羊、树台西安(西安州)至盐池出界,进入甘肃静远县。展品以中西文化交流的遗物为主,反映了北朝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佛教传入固原,从北魏到隋唐时期,固原境内出现了大量的石窟及石、铜佛造像,如鎏金铜佛、玉菩萨等造像的出现,标志着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繁荣与发达。彭阳新集北魏墓出土的房屋模型,是用土夯筑后剔刻出瓦垄、窗棱的实心房屋,在我国同期考古中属于首例发现。屋下方十余米处有一墓室,从0土彩绘陶俑、陶牛车等共150余件,陶俑大多为胡人形象。 “北魏漆棺画”的发现是近年美术考古方面的重大事件,它为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北朝绘画史料,也进一步提供了了解北朝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漆棺彩画展示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结合,儒家题材与佛教题材交融的新面貌。图中所表现的历史故事画与漆棺上主人的生活 缩影,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凸钉玻璃碗”是西方之国的瑰宝,具有波斯萨珊王朝传统的玻璃工艺特点,体现了萨珊玻璃器形和纹饰上的独特风格和精堪的磨琢工艺,为我国古玻璃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金戒指”的样式和石面上雕刻的文饰具有浓郁的西方文化色彩,装饰所镶嵌的青金石多产于阿富汗,可见这枚戒指来自葱岭以西。 “环首铁刀”出土于李贤墓木椁右侧,是李贤生前佩刀,也是目前所发掘的北朝墓0土的唯一完整的铁刀,对中国古代兵器的研究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鎏金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传入中国的手工艺制品,生产于巴克特里亚地区,属于萨珊金属器系统。壶身上的人物故事表现了中世纪时期西方古典艺术在北方地区的渗透传播,其故事内容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艺术风格也具有希腊、罗马的特点,以制作精良、质地贵重和传世稀少而弥足珍贵,这种珍贵的金银器在西方传入中国的奢侈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国际学术界悬而未定的萨珊金银器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藏品中的200余件文物先后数次应邀出国展出,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工作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任山河烈士陵园 | 任山河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任山河烈士陵园位于彭阳县城西北23公里处古城镇任何村,属全区规模最大的陵园,任山河战斗是西北解放战争的一场激烈的战斗,解放宁夏第一仗从这里打响。园内共安葬烈士391名(有名烈士233、无名烈士158名),其中任山河战斗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64军364名指战员,红一方面军长征途径彭阳牺牲的4名红军战士,中共地下工作者、解放后剿匪牺牲的革命战士、敌后武工队员,因公殉职的革命干部等21名,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战士1名,2013年从甘南藏族自治州搬迁散葬烈士1名。陵园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有纪念碑、纪念馆、吊唁广场、烈士墓冢、公墓园、花坛、雕塑、办公用房、停车场等,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院内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名。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三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8年被彭阳县确定为党建教育基地,2004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9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全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任山河烈士陵园为全国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5月31日被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全区第一批党史宣传教育基地。任山河烈士陵园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感受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不断进取精神风范的重要场所,并将不断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毅力和斗志。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北象山 | 导 游 北象山位于隆德城北,峻峭挺拔,巍然耸立,因其形似大象而得名。象首朝西,鼻伸微卷,沟缺为耳,四土堆为足,尾略朝北。相传武王伐纣,普贤菩萨助破黄河阵,西归极乐天,至六盘山脉,座骑大象遂幻化成此山。 另据崆峒山主持妙龄师父说:“普贤菩萨自东海骑着白象去广济禅寺拜见高人师父,到广济禅寺,出于师徒之礼下白象跪地磕头双手合实膜拜,把白象留于此地,白象便像睡着了一样就地坐化成了山,俗称北象山。 介 绍 北象山建有象山公园,牌楼式园门,石条铺阶,拾级而上,回转至巅。山腰有-寺,山顶建有一楼阁,题曰:“日观千家户,夜赏万盏灯”。山上植有松柏、山桃。春天桃花盛开,如万朵红霞萦绕山间。 北象山山脚曾建有韩魏公祠,祭祀宋代抗夏名将韩琦,祠宇已废不存。北象山是隆德县城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西兰公路从山下辟路夹河西去。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县城时,就是抢占了这座海拔2313米的高山,迅速攻克隆德县城,歼灭守敌的。1980年,县人民政府在象山“象”额处建成一座占地14亩的“北象山烈士陵园”。在这里长眠着老红军李有录、老山前线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张宝江、张新学烈士。 宁夏固原市 |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隆德境内的六盘山上,海拔2832米。距固原市区50公里,距隆德县城14公里,“312”国道、“101”省道、银(川)平(凉)公路从山下通过。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纪念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既长征胜利70周年而建的红色旅游景点。 纪念馆于2005年9月18日落成,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五部分组成。其中纪念馆面积2159平方米,由“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四部分组成。前三部分用96幅红军长征时期的照片、20幅图表和81件实物(其中15份复制的电文)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次经过六盘山地区时的斗争历史;“不到长城非好汉”部分用115幅图片再现了六盘儿女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设家园的巨大变化。 纪念碑坐落在纪念馆顶部49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6.8米,长18米,宽4.5米,正面镶嵌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10个镏金大字,东西两侧分别嵌着毛主席的著名诗篇《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手写体。 纪念广场占地10000平方米,门口两组群雕再现当年回汉人民喜迎红军和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壮观场面。纪念广场的壁墙由三面红军军旗组成,高12米,长60米,上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 纪念亭和吟诗台坐落在纪念观馆对面的山峰上,使整个景区气势恢宏、景象壮观。 |
宁夏秦长城遗址 | 宁夏秦长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宁夏秦长城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县、固原县、彭阳县。 宁夏自古就是中国北部边防前线,素有“关中屏障,自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几乎都在宁夏构筑过长城,令宁夏堪称长城博物馆。时至今日,秦长城、隋长城、宋壕堑、明长城等不同历史时期、用黄土夯筑、砂石构筑、石块垒砌的不同建筑材料修筑的古长城,在宁夏境内累计长度绵延3000多里,形成了一道绝妙的景观。 战国秦长城,由甘肃静宁县入境,进入宁夏西吉县,沿葫芦河东岸北行,经西吉县将台乡的东坡、保林、明荣村后,于将台乡的东南侧折而向东,进入马莲乡;又沿马莲川河东北上,经红庄乡,穿滴滴沟,至孙家庄南;折向东,过海子峡河到吴庄北,绕固原县城西北10里的长城梁、明庄、郭庄,到达清水河西岸。在此,长城分为内外两道:一道由海堡开始,绕乔洼,过清水河,至郑家磨,又沿河岸南下到陈家沙窝;另一道由海堡向东,过清水河,也到陈家沙窝,与前道长城合并,尔后进入固原东山。东南经西郊乡水泉3队,吴沟村的蔡家洼生产队,进入河川乡海坪村的墩弯,过寨洼村,又东行至河川乡黄河村后,东南到城阳乡的白岔、长城源,自叶家寨转向东北孟源乡的赵山庄、草滩、麻花洼后,折向北出宁夏境,进入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的城墙弯村庄,全长约400余里。 2001年6月,宁夏秦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隆德城 | 隆德县城位于六盘山西5公里的甜水河南岸。这里地势开阔,"坦为兵冲",为历代兵家用兵之地。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地处茹河与任山河交汇处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东濒店洼水库,西临朝那湫,北依罗家山,四野群峰环抱,形仅龙腾虎跃。城区良田千顷,乃河水库北干渠穿城而过,渠水潺潺,绿树成荫,蝶飞蜂舞,美丽如画。 民国9年冬遭震灾,城墙及门楼全部倒塌。民国16年,集资补修,城墙高12米,基宽12.5米,顶宽6米,女墙高1.5米,垛0.4米,城壕宽5楼,引清流、清凉水入壕。东门"拥翠"、西门"登丰"、南门"挹青"、北门"迎恩"。门洞砖砌拱形,城楼双层飞檐斗拱。现仅存北墙、南墙1147米。明代所砌南墙尚在。城南出土金代《德顺州广济禅寺塔下安葬功德记》碑石及柱石8块。 朝那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为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今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城境,阳春桃红柳绿,盛夏碧波如海,金秋红叶满目,隆冬青松苍翠。朝那古城断垣残墙,古朴浑厚;新建的商贸大楼与庭院民宅相映成趣;宽阔的沥清公路与僻巷小径并存;繁华的街市与恬静的农舍别具一格;幽静肃穆的东山清真寺与书声琅琅的古城中、小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构成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 |
泾河源 | 泾河源风景名胜区在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境内。这里山清水秀,群峰争绿,林茂草丰,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既有北国之雄,又具南国之秀,人称黄土高原上的"绿岛",1995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的风景名胜主要有荷花苑、老龙潭、小南山、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沙南峡等景区和秋千架、延龄寺石窟、堡子山公园、城关清真寺等。 荷花苑景区,位于县城西5公里处,从峡口蜿蜒进入8公里,两侧青山对峙,溪水中流,山上万木葱绿,小溪清澈见底,蜂蝶飞舞,流水淙淙。最迷人的是溪水两旁绿草如茵,每年5月至8月,野荷遍地,伞叶交错,黄花泛香。 老龙潭,为泾水之源。潭底深绿,深不可测,传说是魏徵梦斩老龙王的地方,柳毅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二龙河,位于县城南30公里。传说老龙王盘踞龙潭时,派他的两个儿子在这里的河边安营扎寨、镇扼咽喉,故名二龙河。两侧奇峰幽谷,间有松林华盖,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凉殿峡,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为六盘山腹地,气候湿润,环境幽雅,景色优美,自古就是避暑胜地。史载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在此避暑蓄锐,并建有亭台楼阁。至今尚有勒马石、柱墩、马槽、插旗座等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