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九龙湖旅游风景区 | 九龙湖旅游风景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九龙湖旅游风景区位于唐河县城东南25公里的马振抚乡境内,从312国道沙河铺段修建的旅游专线公路可直达该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控制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行船荡舟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但见两岸奇峰秀石,碧水长天一色,鹭鸟翔集翠鸣,栀香随风袭来,夹峙之处如游漓江,似进三峡;开阔之处美若西湖,韵如洞庭,是一片让人留恋的水中世界,是一泓让人心仪的水上乐园! 九龙湖控制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42.46米。两岸青山逶迤,林涛声声,鸟语花香,山水相映,其景观壮丽,可谓:山在水中行舟在浪尖穿,大尖四时景莲捧九重天。 沿库水两岸有23座峻拔挺秀的山峰。其中最具风景的大尖山与石柱山海拔分别为750.8米和660.7米,系第三纪后期,南阳盆地因频繁的造山运动形成的,大量的险峰、峭壁、峡谷与虎山水库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如同立体国画。、 景区内岩石奇特。灰绿色的玄武岩、花岗岩、黄色白色的石英砂岩、砾岩和部分大理石、青石,径大自然搬运、断层、切割、风化、林立融合,浑然一体,使其裸露岩层表体。形成了披麻皴、解索皴和斧劈等岩石体表面肌理,颇具有审美艺术景观。河川、溪潭、泉水:景区内不但山岳、地质、地貌千姿百态,魏巍壮观,且河川纵横,溪潭潺潺,泉水叮咚。区内丑河、龙宫河、杨河、清水河、祁河皆自南向北流入虎山水库。丑河从湖北枣阳境内流经马振扶乡关地、郭桥、姚湖村注入水库,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280平方公里,属常年性河流,雨季最大流量为450立方米每秒。龙宫河发源于大尖山、天池、神女峰,流经马振扶乡前庄而入水库。泉水有返童泉、临泉喷泉、石柱山顶深水泉、天池、耗牛泉、黑龙潭、黄龙潭、碧波潭等。峡谷有大河沟上游的鹰愁涧、一线天、小河沟内的鬼门关,鸡鸣峡等。瀑布有从大尖山顶流经白云崖的白云飞瀑和从天池神女峰流出的一线瀑布等。 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内现有林地168.28平方公里,共有植物2000多种,主要花卉有菊花、栀子花、映山红、金银花、茶花、仙客来、迎春花、梅花、水仙、一串红、君子兰等34种,中草药有柴胡、桔梗、丹参等200多种。库区水生动物有青、草、鲢、鳙、鳊、白、鲤、鲫、黑、鲶、黄、甲鱼、虾、蟹等。其中药用动物有蝎子、蜈蚣、土元、穿山甲等13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大鲵、水獭、麝等。主要鸟类有鹰、鹫、丹顶鹤、百灵、寒号鸟等42种。丰富的鸟、兽、鱼类资源为风景区的空间增添动态景观和经济价值。 九龙湖旅游风景区位于唐河县城东南25公里的马振抚乡境内,从312国道沙河铺段修建的旅游专线公路可直达该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控制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行船荡舟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但见两岸奇峰秀石,碧水长天一色,鹭鸟翔集翠鸣,栀香随风袭来,夹峙之处如游漓江,似进三峡;开阔之处美若西湖,韵如洞庭,是一片让人留恋的水中世界,是一泓让人心仪的水上乐园! 九龙湖控制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42.46米。两岸青山逶迤,林涛声声,鸟语花香,山水相映,其景观壮丽,可谓:山在水中行舟在浪尖穿,大尖四时景莲捧九重天。 沿库水两岸有23座峻拔挺秀的山峰。其中最具风景的大尖山与石柱山海拔分别为750.8米和660.7米,系第三纪后期,南阳盆地因频繁的造山运动形成的,大量的险峰、峭壁、峡谷与虎山水库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如同立体国画。、 景区内岩石奇特。灰绿色的玄武岩、花岗岩、黄色白色的石英砂岩、砾岩和部分大理石、青石,径大自然搬运、断层、切割、风化、林立融合,浑然一体,使其裸露岩层表体。形成了披麻皴、解索皴和斧劈等岩石体表面肌理,颇具有审美艺术景观。河川、溪潭、泉水:景区内不但山岳、地质、地貌千姿百态,魏巍壮观,且河川纵横,溪潭潺潺,泉水叮咚。区内丑河、龙宫河、杨河、清水河、祁河皆自南向北流入虎山水库。丑河从湖北枣阳境内流经马振扶乡关地、郭桥、姚湖村注入水库,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280平方公里,属常年性河流,雨季最大流量为450立方米每秒。龙宫河发源于大尖山、天池、神女峰,流经马振扶乡前庄而入水库。泉水有返童泉、临泉喷泉、石柱山顶深水泉、天池、耗牛泉、黑龙潭、黄龙潭、碧波潭等。峡谷有大河沟上游的鹰愁涧、一线天、小河沟内的鬼门关,鸡鸣峡等。瀑布有从大尖山顶流经白云崖的白云飞瀑和从天池神女峰流出的一线瀑布等。 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内现有林地168.28平方公里,共有植物2000多种,主要花卉有菊花、栀子花、映山红、金银花、茶花、仙客来、迎春花、梅花、水仙、一串红、君子兰等34种,中草药有柴胡、桔梗、丹参等200多种。库区水生动物有青、草、鲢、鳙、鳊、白、鲤、鲫、黑、鲶、黄、甲鱼、虾、蟹等。其中药用动物有蝎子、蜈蚣、土元、穿山甲等13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大鲵、水獭、麝等。主要鸟类有鹰、鹫、丹顶鹤、百灵、寒号鸟等42种。丰富的鸟、兽、鱼类资源为风景区的空间增添动态景观和经济价值。 |
南阳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 | 南阳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唐河处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气候过渡带上,是长江水系的支流,为典型的河流湿地,生物区系南北过度,东西交汇,湿地景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唐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汉江的主要供水河流,对维护江汉水质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及完善整个流域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千百年来,这条母亲河出方城、入江汉,流淌出唐河的人文风流,滋润着唐河人诗意般的生活。 唐河国家湿地公园北起淠河、泌阳河与唐河交汇处,南至三夹河到唐河入口处,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38′46″--32°45′39″,东经112°48′01″--112°54′08″之间。规划总面积675.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78.85公顷、湿地率70.28%。湿地公园以汇集了多处水源,无干枯期的自然河流为核心,以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湿地共同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在河南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在中原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 唐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地带,其开阔的水域、良好的水质、宽阔多样的生境,以及周边众多可以取食的农田,为迁徙候鸟在唐河段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和觅食场所,是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中线的重要节点。长期以来,唐河县政府按照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强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多样的生境;为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调查显示,湿地公园内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82科313种,野生脊椎动物63科2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4种,包括黑鹳、金雕等。 近年来,唐河县政府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围绕"湿地保护、生态体验、古韵寻踪、休闲哲学"的总体战略定位,对湿地公园进行科学规划和打造。规划秉承"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集湿地保护保育、湿地功能和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划分为生态保育、恢复重建、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使每个功能区既特色鲜明,又与已开展的城市绿地系统、山区生态林工程、生态网络建设和植被恢复工程浑然一体,像一条巨龙镶嵌在唐河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成为华北农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典范。 生态保育区位于唐河城区上游段,面积为347.00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1.35%,是湿地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域。建设原则以维持区内原有湿地自然风貌、保护湿地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目的,使该区成为天然的野生水禽栖息地。 恢复重建区位于唐河下游,面积173.10公顷,占总面积的25.62%。通过湿地的恢复与重建,达到恢复或重建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重点恢复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河流水质、河滩植被,提高湿地的面积和质量。 科普宣教区面积13.50公顷,占2%,主要展示湿地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使人们对湿地的结构特点、演替过程和脆弱性有一定的了解,激发人们自觉保护湿地的积极性。 合理利用区面积135公顷,占19.98%,以生态旅游为主,包括湿地文化活动、休闲活动和宣教活动等,兼顾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开发利用。 管理服务区面积7.10公顷,占1.05%,是湿地公园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区域。以"天然氧吧、生命栖地、市民乐园"为主题,突出拥抱自然、体验山水、感受农趣、追寻文化等特色。 在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上,着重突出将唐河湿地建设成唐河县以及下游区域优质充足的水源地和生态安全屏障。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自然、完整,规划范围内土地权属明确,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同时唐河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及时开展湿地公园的申报和总体规划工作,建设投资主体明确,运行维护制度健全;用水权益明确,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湿地公园的申报建设,为唐河的生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唐河人民也将以此为起点,积极建设人与自然更为和谐、更为融洽的美丽家园。 |
石柱山森林公园 | 石柱山森林公园位于唐河县城东35公里处马振抚乡境内,山体东西走向,长约40公里。山顶有两块大石屹立如柱,高约14米,故称“石柱擎天”,为唐河县八大景之一。柱有环痕,旧县志载,系大禹导淮治水系舟处。和蚌献瑞,鹰视苍穹,平湖醉春,金蟾祈福等景点雄、险、秀、奇、幽五景兼备,是修身养性的绿色世界,娱乐健身的天然养吧。 旅游线路:南阳——唐河——祁仪乡——旅游景点 新旅游线路:南阳——唐河——唐河双河——马振扶乡——虎山风景区——石柱山 景点位置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抚乡 |
龙泉禅寺 | 龙泉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泉禅寺 “龙泉禅寺”位于湖阳偏东北方向九公里处,唐河八大景中的“莲花蓬佛”就在此地。 东大寺海拔540米,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气势雄伟,寨墙坚固,古木参天,百花争艳,修竹千杆,风景优美,大有世外桃源之相,无愧中南佛国之称 九山之巅有蜿蜒曲折的石头寨墙,圈住九个山头,石头寨墙长达九里十三步。南寨门上有“木林森南海地,石磊普陀山”的对联。 东大寺历史悠久,牌坊、碑林、塔林、楹联、匾额、石雕、木刻文物很多。早在公元前546年春秋时,蓼玉就兴建龙泉禅寺,敬奉莲蓬佛祖,此后香火不绝。据明代石碑记载,晋东溟义公在此住锡,劈荆斩棘建立道场,聚徒阐教。后有二祖端公正堂、三祖秀公来此弘扬曹洞宗风,历代很多大德高僧在此参禅悟道。唐太宗李世民曾到此游玩,更有诸多名人隐士慕名而来,留下许多歌咏题记和美妙传说。 明朝时大寺香火鼎盛,常住僧人200余人。荆襄一带施主都来此降香。公元1336年,明太祖朱元璋8岁时曾在东大寺西边朱家山放过牛,朱元璋称帝后,三次下旨修缮东大寺庙宇,选派能工巧匠塑金像,彩梁柱,东大寺香火大为兴旺,四方进香者络绎不绝。康熙41年(公元1602年)几家大臣联合上表奏皇上请修龙泉寨,动用襄阳、南阳、枣阳、泌阳的大量民工,石寨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历时三年完成。有“东大寺赛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仰慕东大寺盛名,回乡时多次到大寺实地察看,用哲学观点阐示了东大寺的名山盛水,其祖父及先人去世后,将其厚葬于龙山,谓龙脉永盛。 如今东大寺的开放已引起多方人士的关注,这座闪耀着佛教文化艺术之光的古刹将以新的姿态笑迎各界人士的光临,随着湖祁路的开通,东大寺必将重现昔日佛教胜地、旅游胜地的辉煌。 旅游线路:南阳——唐河——湖阳镇——龙泉禅寺 |
白玉山普化寺 | 白玉山普化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普化寺位于唐南古镇黑龙镇东北角白玉山旅游风景区,距唐河县城25公里处,毗邻豫s240线,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建筑占地5620平方米,有山脚、山腰、山顶五座综合性庙宇数十座古建筑,是豫西南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文化旅游圣地之一。 普化寺始建于元末,鼎盛于明清,几度风雨沧桑,几度毁坏重建,历经三百年悠悠岁月,至如今古迹犹存。近几年经重修扩建,直心道场、接引阁、舍利塔、迎香阁、普化寺五座综合性庙宇依山傍势,斗角飞檐,雕梁画栋,流光溢彩;青灯古佛,梵音唱晚,令人流连忘返。普化寺主建筑群包括四重主殿、两厢殿、藏经阁、左右钟鼓楼、曲桥、观渔池、凉亭、殿前广场,管理房、客房、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全,588级石阶把各景点连为一体,另有1000余米环山水泥路直通山顶。山下和山上有两处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硬化停车场,便于游客往来。山脚西部,有仿古一条街,尽兴之余,可品尝一下风味小吃,购买一些纪念品。 白玉山三月三古庙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自元末建寺以来,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各地香客游人结伴赶会,祈福游玩,车如流水;贩夫走卒云集,流通有无,兜售南北奇货,叫卖吆喝之声此起彼伏;杂耍猴戏、歌舞戏曲、肘阁唢呐、腰鼓舞狮等民间文艺,纷纷登台献技。整个会场人头攒动,摩肩继踵,人行蜗步,车如蚁行,热闹非常。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挖掘古庙会文化底蕴,推陈出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观光旅游,上香祈福,推介产品,洽谈经贸,宣传科技,法律咨询。百里方圆,两省八县,赶赴盛会,人流如潮。三日正会,日人流高达十余万人,是方圆百里群众的文化和经济盛会。 白玉山风景秀美。东部群山连绵,叠翠重峦;西部冲积平原,沃野千里,盖碧铺绿,唐枣路一路如带,贯穿南北;南看龙山全景,塔炉林立;北望唐河滔滔,赛镜胜玉。 |
唐河文峰塔 | 唐河文峰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唐河县城东南部文峰街道辖区内,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为培植唐河文风,弘扬圣贤学风,由当地文人雅士兴建。文峰塔为仿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边形,身分九级。第一级直径5.18米,周长17.28米。塔身通高30米。文峰塔外形挺拔秀丽,酷似一支饱蘸浓墨的神来之笔,巍然屹立,它与泗州寺塔遥相呼应,素有“一城担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说。文峰塔第一至八级塔檐下,以砖做出外椁栏头,补间斗拱及平座形象,第九级塔椁仅有外椁斗拱,无平座。第一级塔身为实体,第二至九级塔身中空,其中二至五级为圆形,以上为方形,在二、四、五、六、八级均交错辟以拱形门、窗,第四级正东、正西方嵌以石雕佛龛各一尊,佛身高25.6厘米,第九级正南、正北嵌以小佛龛各一尊,佛像身高16.22厘米,佛像面容恬静,天衣飘动,姿态优雅,实属雕刻中的精品。塔身第二级正南、西南方嵌有汉白玉塔铭,塔铭长120厘米,宽55厘米,铭文共507字,记载了清康熙十年维修塔的情况。第二和第三级分别用长120厘米,宽55厘米的大理石刻有“太乙”、“甲秀”、“光联”、“天中”文字,二级的东南方为“凤凰朝目”图案,这些文图做工精细,刀法纯熟,刚劲有力,是研究明清书法、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塔顶为1米多高的铜质塔刹,有宝珠和基座,四周以铁链固定于塔顶。 文峰街道 文峰街道办事处辖5个社区居委会,30个自然村,58个居民小组,3516户,总人口8.38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余人,辖区面积18.8平方公里。距南阳飞机场仅40余公里,宁西铁路、信南高速、312国道、S249线、S335线穿境而过,背靠唐河,南临三夹河,国家级文物泗洲塔和文峰塔坐落境内,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人文积淀蕴厚。 自2008年办事处成…… 详细++ |
古蓼国遗址 | 古蓼国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蓼国遗址 《汉书o地理志》记载:南阳郡湖阳县,“故蓼国也”。古蓼国都邑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四十公里湖阳镇,东北依蓼山。古蓼国辖境,约当于今河南省唐河县南部,湖北省枣阳市北部,向东包括桐柏、随州一部分。蓼灭于楚,其后,楚在此置湖阳邑,继之设湖阳县。 《汉书o地理志》载:古蓼国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40公里湖阳镇。东依蓼山,山顶有五代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所建的蓼山神祠(俗称蓼王庙)遗址,南傍蓼阳河(《水经注》称阪门水)。《湖阳镇志》记载:蓼王庙:位于蓼山顶,四合院,石砌墙,石板坡面,整个建筑无木料,建于春秋时期。为纪念在大禹时代治水有功的蓼王而修建。 蓼国被楚国灭亡后,聪明的蓼氏后人向东、向北方迁移,还在固始、安丰等地建立了多个蓼国,现在,蓼姓不仅散居于全国各地,而且到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地区定居,他们为繁荣祖国经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在,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蓼氏后人回湖阳寻根谒祖,重修蓼王庙,这不仅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掘整理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湖阳乃至唐河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泗洲寺塔 | 泗洲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洲寺塔位于唐河县新春路北段,是河南省现存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塔之一,有“泗洲寺塔离天一丈八”之称,是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泗洲寺塔亦称菩提寺塔,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位于原菩提寺院内,现寺已不存。泗洲寺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外形系八棱锥形,共11级,高49.75米。第一级直径7.6米,塔基边长5.86米。塔内有砖砌心柱,柱周围筑螺旋台阶可登塔顶;第二级塔外壁嵌有59尊释迦牟尼佛像;第四级塔外壁嵌有6尊佛像,佛像高21厘米,端坐于莲花须弥座上。塔身翼角为雕制龙首80条,悬于塔身外33厘米,龙首口内衔铁环,环下系风铎,风起钟响,梵音清幽。塔顶为八条攒尖式,覆绿琉璃瓦饰、覆莲及覆钵宝瓶组成。泗洲寺塔顶端有时会冒出“白烟”(系集聚的蠓虫),名为“古塔凌烟”,清代被评为唐河八大景之一。 文峰街道 文峰街道办事处辖5个社区居委会,30个自然村,58个居民小组,3516户,总人口8.38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余人,辖区面积18.8平方公里。距南阳飞机场仅40余公里,宁西铁路、信南高速、312国道、S249线、S335线穿境而过,背靠唐河,南临三夹河,国家级文物泗洲塔和文峰塔坐落境内,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人文积淀蕴厚。 自2008年办事处成…… 详细++ |
南阳泗洲塔 | 南阳泗洲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泗洲塔又称泗水塔,位于唐河县城东南隅菩提寺旧址内。宋绍圣二年(1095年)建,高47.33米。底层坐落在台基上,南面辟一拱形门,第二至十层每层各辟1门。下均置砖雕斗拱,转角处有风铎,檐下为平座,塔内有塔心柱,柱之周围筑盘88旋石阶踏道,第一层人门沿踏首可登临塔顶。每层内外壁都有一、二处碑刻或壁龛,龛内雕刻佛像。塔顶为八角攒尖式。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唐河县城内。平面呈八角形,为11级楼阁式砖塔,高51米,塔基边长7.6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面阔 逐层收敛,使塔略呈抛线形,内有上行梯道,除第六级外第二级至第九级各辟有1—3个门,沿阶梯盘旋向上可登临眺望。泗洲塔,又名泗水塔,是宋代唐州菩提寺内著名建筑,古为八景之一——“古塔凌烟”,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 |
虎山水库游览区 | 虎山水库游览区 虎山湖风景区位于唐河县城东南25公里的马振抚乡境内,从312国道沙河铺段修建的旅游专线公路可直达该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控制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一座中型水库。行船荡舟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但见两岸奇峰秀石,碧水长天一色,鹭鸟翔集翠鸣,栀香随风袭来,夹峙之处如游漓江,似进三峡;开阔之处美若西湖,韵如洞庭,是一片让人留恋的水中世界,是一泓让人心仪的水上乐园! 旅游线路:南阳——唐河——马振扶乡——虎山水库 |
唐河文笔峰塔 | 唐河文笔峰塔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笔峰塔位于唐河县城建设路东段,唐河革命烈士纪念馆院内,是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为培植唐河文风,弘扬圣贤学风,由当地文人雅士发起兴建。 文笔峰塔为仿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边形,身分九级。第一级直径5.18米,周长17.28米。塔身通高30米。文笔峰塔外形挺拔俊秀,酷似一支饱蘸浓墨的神来之笔,巍然屹立,它与城北的泗洲寺塔遥相呼应,素有“一城担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说。 |
冯友兰纪念馆 | 冯友兰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样式,生动再现了唐河祁仪镇冯友兰故居的原始风貌,全面展示了一代哲学泰斗生平起居,并为时人提供了一个瞻仰前辈、学习交流的好去处。在这座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里,冯友兰父母的居室、冯友兰与其弟冯景兰的居室等一一还原。而冯友兰展厅等处,亦将其一生学术成就、生活轨迹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后人展现。 冯友兰 (1895~1990)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 详细++ 冯友兰 (1895~1990)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 详细++ |
陕西会馆 | 陕西会馆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会馆 陕西会馆位于唐河县城北20公里源潭镇,陕西会馆亦称关帝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雍正九年,为陕西客商集资修建。 陕西会馆座北朝南,二进院,占地5000平方米。现存大殿、东西配殿、东廊房和铁旗杆一对。大殿座于2米的石基上,为二层建筑,面阔3间34米,进深2间11.2米,高16米,殿内面积128.52平方米,大殿两侧各建配殿塔。配殿亦为两层楼房,略低于大殿,总面积158.26平方米。大殿左右建东西廊房,现仅存东廊房两幢,硬山灰瓦顶,面积117.7平方米。铁旗杆位于大殿南中轴线两侧,系生铁铸成六棱柱形,直径0.20米,高17.5米,共7节,分别插于雄雌铁狮之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唐河文庙大成殿 | 唐河文庙大成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原县城簧学(四高中院),创建无考。明洪武三年、永乐元年、正统元年及清代数次重修,现存大殿、状元桥。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深三广七,进深十架檐。殿内每柱下有高0.5米汉白玉,殿前80米中轴线上的状元桥建于明代,桥面桥墩石板砌成,拱形4孔,跨于半月形泮池上,南北长9.25米。泮池南北长11米,东西宽7米,以砖砌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唐河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馆 | 唐河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唐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经中宣部批准,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主席题名,于1988年建成并使用。开馆20多年来,共接待各级领导及县内外参观者60多万人次,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南阳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南阳市委分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褒烈育人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纪念馆层次,弘扬革命光荣传统。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唐河革命纪念馆2010年11月16日奠基开工,将原馆迁址于上海大道(四桥西端路北),于2011年12月20日落成开馆。该馆占地56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布展面积2340平方米(一楼建筑面积2470平方米,布展面积2020平方米。二楼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布展面积320平方米,其中将军厅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布展面积100平方米;廉政建设教育厅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布展面积320平方米,会议室、办公室等建筑面积857平方米),投资3000余万元,内设革命历史厅、将军厅、廉政建设厅、多媒体报告厅。收集了700余幅照片,200余件文物、实物,已成为唐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唐河革命纪念馆编制15人,聘用保安人员12名,保洁人员4名,隶属我局二级事业全供单位,副科级编制。内设6个办公室,即综合办公室,宣传讲解办公室,文物、实物征集管理办公室,安全保卫办公室,后勤保障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室。 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近10万余人次,为唐河的革命传统教育、廉政建设教育、国防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湖阳公主墓 | 湖阳公主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湖阳公主墓 湖阳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出土文物考证,该处是曲家岭到龙山时期的一个村部遗址,现存有明万历十一年碑文记载:举功论荫,世封皋胄子于湖阳,名曰:蓼国。汉唐以来皆为县。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是刘秀建立霸业的基地,高级幕僚刘秀的舅舅就是湖阳新店人,二十八宿将中的马武、陈朋、马茂、武谭等皆为湖阳人。公元8年刘秀称帝后,将其娣湖阳公主封邑于此,湖阳因此而得名,湖阳公主墓在镇南一公里处,并根据有关史料,刘秀驾崩后亦葬于湖阳,现正在考察之中。 由于湖阳历史悠久,特别是汉光武刘秀建成帝业之后,其历史地位更加驰名,历史文化更加发达,人文景观、自然风貌享誉中原;“湖阳公主墓”被定为省级保护文物;新店汉墓群名曰:“九冢十八塔”,有待进一步考证,蓼王庙、城隍庙、清凉寺等文物皆存,东大寺寨墙高丈五,连接九座山,长九里十三步,气势雄伟,素有“东大寺赛北京”之称;号称“唐河九大景”之一的紫玉山,风景秀丽怡人,景观达20多处,其中紫玉龙渊,石室笑佛,千佛雕碑独具风格,另有诗为证:“一山担三寺,二柏龙须花,新店千眼井,九冢十八塔。”灿烂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完美结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