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祁连风光旅游景区 | 祁连风光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长近1000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最宽处在酒泉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千米。自北而南,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间。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我国地形第一、二阶级分界线。 祁连山东段山势由西向东降低,包括走廊南山-冷龙岭-乌鞘岭,大通山-达坡山,青海南山-拉背山三列平行山系。其间夹有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青海湖盆。有冰川3306条,面积2063平方千米。祁连山区的水系呈辐射状:以哈拉湖到东经99°一带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在山前形成大绿洲。东部海拔2500~3300米分布有寒温带针叶林。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野生动物减少。1987年建有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矿藏丰富。狭义的祁连山,指最北的一支的走廊南山和冷龙岭。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有冷龙岭(4843米)、祁连山(5547米)和疏勒南山(5808米)。 祁连山区的水系呈辐射-格状︰以哈拉湖到东经99°一带为中心,向四周较低处辐射。又受西北-东南走向的构造控制,顺此方向的河谷长大宽展,横向切穿山脉的河谷成为峡谷。由于北部、东部山地高大,雨雪较多,东部的大通河、湟水等水量丰富,得以汇入黄河而为外流区。北部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党河水量也较多,在山前形成大绿洲。绿洲面积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祁连山南部比较干燥,以柴达木盆地为基准,高差较小,河流短促。祁连山东部分布有寒温性针叶林,自东向西发育程度衰减,分布高度则上升,计东部为2,500~3,200公尺,中部为2,700~3,300公尺,最後以斑块状消失于北大河附近。森林破坏严重,野生动物减少,紫貂等珍贵动物已灭绝。矿藏丰富,镜铁山的铁矿,木里和鱼卡的煤矿,宗务隆山的金属矿都有重要经济价值。 |
祁连山风情草原景区 | 祁连山风情草原景区 祁连山风情草原景区地处祁连县境东部的峨堡镇,国道宁张公路及省道峨祁公路交接与此,有北出甘肃河西走廊和东进省会西宁的区位优势和中国最美丽的祁连山草原的资源优势。 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海拔高度以上的地方,一般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有名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的药材——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祁连山草原,它的代表大-草原在焉支山和祁连山之间的盆地中。每年7、8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微风吹来,会使人产生返璞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著名的大-草原,地形平坦、水草丰美、蜚声中外的远东第一大牧场──山丹军马场就建在这里。 |
沙岛 | 导 游 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北部,面积18.00平方公里,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2.8公里,高出湖面58米。 介 绍 沙岛原来是湖中的小岛,因湖沙垄突出水面接受风沙堆积而成,恰似一个新月型沙丘漂浮在水面上。它与湖东岸连绵起伏的沙山,构成青海湖区独特的沙漠景观,与蓝天、碧水、黄沙混为一体,是优良的游泳场所。 现沙岛不断扩大,其东北端已与湖岸相连,围成一个33平方公里的沙岛湖。 青海青海湖 |
卓尔山景区 | 卓尔山景区 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卓尔山景区项目建设地位于祁连县八宝镇,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站在卓儿山顶视野极度开阔,四周没有任何遮拦,山对面是一山尽览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两侧分别是拉洞峡和白杨沟风景区,背面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脚下滔滔八宝河像一条白色的哈达环绕在县城周边……处处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传说中卓尔山与祁连的镇山之山--阿咪东索(牛心山)是一对情深意重的情侣,默默守候在八宝河两岸,共同护佑着祁连的山山水水。 祁连卓尔山最佳旅游季节在6月-10月。 |
祁连牛心山 | 祁连牛心山,也称为阿米东索神山,在祁连山脉的东部,祁连县城东南2公里处,矗立着一座酷似牛心的山峰,它就是被人称做“众山之神”的阿米东索。阿米东索主峰海拔4667米,在青海高原众多的山峰中阿米东索虽不算高,但它和祁连县城相对高差却达1880米。在神山的中部,成片的青松圆柏如同绿色的大海,碧波万顷。阿米东索是祁连的象征。因盛产鹿茸、麝香、蘑菇和金、银、铜、铁而闻名。所以,它有”八宝之乡“的美称。 山脚下的"卓尔山森林公园"和山顶的"卓尔山观景台"两部分组成,2007年主要已建成卓尔山观景台项目。 |
祁连黑河大峡谷 | 祁连黑河大峡谷 一条蜿蜒曲折、状若青带的大河在深山峡谷中奔流不息,峡谷内冰川广布,怪石嶙峋,树茂草丰,景致独特,这就是地处祁连山深处的大峡谷--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黑河大峡谷。 全长800多公里的黑河大峡谷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其中有70公里属“无人区”。峡谷内有冰川800处,分布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穿越峡谷的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黑河大峡谷内的高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旅游探险的理想去处。 地址: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黄藏寺村附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
三角城 | 三角城 海晏三角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所属海晏县境青海湖东北水草丰盛的金银滩上,距西宁市90公里,当地称为“三角城”,为汉代西海郡城址。 |
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 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总面积63935.62公顷。 |
峨堡古城 | 峨堡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峨堡古城 峨堡古城位于祁连县峨堡镇政府所在地,城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00米,城墙残高6米,宽6米,北城墙正中及城四角各有一个马面,有东、北、南三门,门宽11米,均有瓮城。《西宁府志-古迹》载:"(峨堡古城)在卫治西北、永安城西140里,元时筑,今遗亘尚存。 峨堡古方城位于祁连县峨堡至八宝公路18公里处北侧,峨堡古方城在其侧100米处,城呈梯形东西长150米,中部宽120米,城墙高残高5米,夯土筑,南北城墙各有5个马面,西成城墙有2个马面,马面宽12米,长7米,城门南向宽5米有瓮城,内有建筑基址5处,据考证为宋代所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金银滩景区 | 金银滩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海金银滩景区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被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在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30多万支牛羊在这里生息,是典型的牧区。 草原的天,蓝得醉人;草原的云,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画,就连草原的空气也甜得让人心怡。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还不时有穿着藏服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地从草原上缓缓而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也从金银滩唱起,唱出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国,风靡了海内外。 |
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 | 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源油菜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是青海省及西北地区的主要油料产区,由此,这里的油菜花也成为了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另外,这里油菜花的种植范围是,它西起浩门河畔的青石嘴,东到大通河畔的玉隆滩,北到与甘肃省交界的冷龙岭,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绵延数十公里。夏日时节,走进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恰如走进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最大的油菜花海,是中国北方小油菜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蜂产品生产基地,连片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每年用青稞和油菜布局种植的“大地艺术”景观,成为展现花海奇观的窗口,广泛受到游客青睐。由此百里油菜花海景区先后获“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中国最美草原”、“全球十大绝美花海”等荣誉。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浩门镇 浩门镇位于县境南部,大通河北岸,县府驻地。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等民族。面积0.3万平方千米。辖一、二、三、四4个居委会和北关、西关、南关、团结、圪达、头塘、煤窑沟、小沙沟、二道崖湾9个村委会。民国廿五年(1936年)为第一区辖镇,1948年改为浩门乡,1949年设浩门市,1951年与屡丰乡合并为浩门乡,1954年改称城关乡,1956年改…… 详细++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
慈悲慧眼感恩塔 | 慈悲慧眼感恩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寓意厚实,文化底蕴浓郁,极具博达深渊的藏传佛教文化色彩和古老厚重的传统建筑风格。慧眼感恩塔庄严气势、金碧辉煌,由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四部分组成,塔的四面均有13层台阶则代表了成佛的道路。四个塔柱分别以其立式结构代表“地”、条形结构代表“水”、方形镀金藏物结构代表“火”、极顶塔形结构代表“天”,形成佛教中所称的“四大和全”,构成了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排列形式,代表生命之精华。极顶铜制宝瓶高度为6米,象征六道轮回,即:天、非天、人、旁生、饿鬼、地狱,塔壁四面均绘有巨大的佛眼则为佛教五眼(肉眼、-、慧眼悲慧眼感恩塔取意于尼泊尔博达哈大佛塔慈,亦称“慧眼感恩塔”,其建筑风格独特,、法眼和佛眼)中的慧眼,慧眼意为智慧之目,又称灵眼,代表佛的智慧、慈悲和觉悟,象征佛陀目视四方,警示世人善恶自有因果,只有止善,方能离苦得乐,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带来希望,慧眼极具穿透人生和宇宙的力量。双眼间的圆形标志则表示完全证悟佛法的标志,慧眼下方宛如“?”标志为尼泊尔文数字“一”的写法,提醒人们世间现象显现的不二性,表示慈悲心和智慧心须在一-行,象征和谐一体。整塔从半空俯视形似曼陀罗,意为圆满和完整,象征和谐完整的宇宙。绘有慧眼的方形镀金藏物中装有藏传佛教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行人在此下方穿行一次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可辨明是非,忏悔往事,消灭灾难,修积功德。镀金藏物底座方形红色“三面”则表示佛教中的“三界”,既代表神仙和圣人所在的天庭为天界;人间或现实宇宙为人界;充满恐惧的阴曹地府般的世界为魔界。又象征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慈悲慧眼感恩塔高为33米,象征海滨藏城地处海拔3300米地理表位,四个塔柱周长53米代表刚察建政年份—1953年,镀金华盖外缘所悬挂的31珠铜制铃铛发出的清脆叮当声代表刚察县31个行政村各族群众在海滨藏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祈愿天下众生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塔柱间标有的“刚察”及“党的恩情深似海”字样则体现了海滨藏城各族群众在党的恩惠下,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建设家园的心理愿望和美好憧憬。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一位虔诚的信徒,他在经殿燃香、转经、磕长头、拜佛塔,在与佛诉说衷肠,在时光的感慨中体味着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在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一层“情纱”中我们感受到仓央嘉措这位诗歌圣人对佛的虔诚,他在布达拉宫神秘的世界里,创作了一首首或似水轻柔或荡气回肠的诗歌佳作,而才情横溢的他却似一道柔美的彩虹,在历史的长河中惊鸿一瞥,便匆匆飘逝,留给三百年后的我们优美的诗句和无限的感叹。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诗坛的圣者,热情、质朴、勤劳的刚察人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了别具一格的仓央嘉措文化广场,让世人沉迷于仓央嘉措神圣的文化乐园,了解世间最美的情歌,品味和感悟大师最具人格魅力的一面。 |
仓央嘉措文化广场 | 仓央嘉措(1683——1706),六世0-,出生在西藏门隅拉沃宇松地方,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出众的才华,成就了他在藏族诗歌艺术圣坛上的地位,他写下了世间最深情的诗篇,演绎世间最美最纯的情怀,他用年轻的生命,阐释了诗歌之美、佛法之真。这位诗歌大师,藏传佛教的圣者就这样驻足环湖草原,在圣洁的青海湖仙女湾悄然遁去,他和他的诗歌在青海湖得到了永生!善良而质朴的刚察人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了别具一格的仓央嘉措文化广场,让世人徜徉于仓央嘉措神圣的文化乐园,领略世间最美的诗歌,品味和感悟大师最具人格魅力的一面,它印证了刚察儿女最深情的缅怀和追思——永远怀念这位步入红尘之中的圣者。 青海湖的风声依旧在浪尖飘洒,仙女湾的天鹅早已成为瑶池灵魂的守护者。大师是一种佛缘,是一位诗僧,是一弯挂在天边永不消失的彩虹,诗情画意的刚察草原,让灵魂与境界互相融合,渲染在梦幻般的青海湖。 仓央嘉措诗歌千古流芳于雪域高原、梦幻湖畔,青海湖的风声入禅,那湛蓝的湖水,溅落在草原儿女的双眸间,闪现一缕最耀眼的光芒,如同仓央嘉措充满人性的诗歌,普照世间所有的心灵。 仓央嘉措(1683——1706),六世0-,出生在西藏门隅拉沃宇松地方,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出众的才华,成就了他在藏族诗歌艺术圣坛上的地位,他写下了世间最深情的诗篇,演绎世间最美最纯的情怀,他用年轻的生命,阐释了诗歌之美、佛法之真。这位诗歌大师,藏传佛教的圣者就这样驻足环湖草原,在圣洁的青海湖仙女湾悄然遁去,他和他的诗歌在青海湖得到了永生!善良而质朴的刚察人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了别具一格的仓央嘉措文化广场,让世人徜徉于仓央嘉措神圣的文化乐园,领略世间最美的诗歌,品味和感悟大师最具人格魅力的一面,它印证了刚察儿女最深情的缅怀和追思——永远怀念这位步入红尘之中的圣者。 青海湖的风声依旧在浪尖飘洒,仙女湾的天鹅早已成为瑶池灵魂的守护者。大师是一种佛缘,是一位诗僧,是一弯挂在天边永不消失的彩虹,诗情画意的刚察草原,让灵魂与境界互相融合,渲染在梦幻般的青海湖。 仓央嘉措诗歌千古流芳于雪域高原、梦幻湖畔,青海湖的风声入禅,那湛蓝的湖水,溅落在草原儿女的双眸间,闪现一缕最耀眼的光芒,如同仓央嘉措充满人性的诗歌,普照世间所有的心灵。 |
岗什卡雪峰 | 岗什卡雪峰 岗什卡高耸于冷龙山,而岗什卡则是冷龙山的最高峰,海拔为5254.5 米。雪峰离县城西北部40公里。 岗什卡,门源大地上最凝重最奇雄的诗篇,它被誉为环西宁夏都第一峰。他傲立天表,显示出男性般雄浑的身躯,在神奇的自然界和信徒们的心灵散发出巨大的磁力。 岗什卡主峰山体平缓的上部,由第三系砂岩和砾岩组成。看上去,它质地坚硬的水平纹理岩层,构成十分诱人的塔式阶梯。那宝塔坚实地嵌入它雄浑的身躯。在那塔顶,万年浇铸的晶莹透明的冰川上恒有的银光如创世之初,空濛中挂着剔透发亮的冰凌山洞,挺立着透明的冰塔、冰笋、冰菇。四季缠绕的云雾,穿透冰塔林打着呼啸的长风,不期而至的一次次降雪,和它耸峙大地之巅,迎接着最早的一抹阳光,告别着最后一缕晚霞的独特物象,隐含着自然的启示和玄奥。 这是一座充满了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的神山。按照当地藏族人的说法,岗什卡是华热藏区十三大神山之祖,又称为阿尼岗什卡,意为众雪山中最荣崇的尊者。它是蒙古族、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山。在昆仑神话传说中,它是西王母的三处宫邸之一,每年中秋节西王母都要在这里大宴神。前凉张轨时曾立西王母祠于其上,唐穆宗长庆年间与当地吐蕃议和的使臣刘元鼎、明洪武年间西平侯沐英等,都曾到此致祭过西王母。 时至今日,每年的八月十五,当地牧民群众为答谢西王母和岗什卡山神的恩惠,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人们除了戴着尖顶帽在这里转山叩头、煨桑、念经外,还有一个奇特的祭祀内容,即要用纸糊一只1.5米高,3米多长的大鸟,藏语称为“夏杰强琼”(意为百鸟王),登高放飞。李商隐在一首《无题》诗中写下过这样的著名诗句:“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而这只纸糊的大鸟就是西王母的使者“青鸟”,人们放飞它,就是想以青鸟做信使,传达人们的祝愿和祈福之意。为了体现人神同乐的祥和气氛,人们举行完祭山仪式后,还要在山下举行盛大歌舞、射箭、赛马活动愉悦诸神,民间传说,岗什卡之顶常有佛光闪现。 |
情人崖 | 传说情人崖在当地是男女恋爱时立誓的圣地。石崖间有一块像黑板一样光洁的石板,男女相爱后,只要在那块石板上刻上各自的名字,就意味着从此恩爱相依,白头偕老。这原本是很神秘很浪漫的情爱之事,可是,到后来此崖上却常常发生为爱而殉情的事。他们将彼此的名字刻于崖壁上获将美丽的爱情宣言刻于崖上,总认为就可以白头偕老了,可是,残酷的现实生活总是与美好的愿望相悖,很多人都在现实面前变得酥软无力,经不起吸引,改变了原定的航道。这些在沙柳河汹涌涨水的季节,跳崖自尽的青年男女,使一度美丽的情人崖,变成了凄残的送命崖。后来为了让那些为爱殉情的灵魂得到安息也为了杜绝再发生这样的事在情人崖树起了经幡修建了祝福雕塑(佛手)。祝福雕塑主像为期克印的佛手手持金刚降魔杵。高17.2米、底部直径3米。其中主像高4.5米,基础高3米,合计总高度7.5米。 情人崖上原先没有经幡,也没有佛手雕塑,据说,树起经幡和雕塑佛手的地方,十分神圣。这与当地的宗教有关。说来也怪,自此,情人崖上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我们真的要感激那些胸怀仁慈和怜悯的人们! 刚察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方,主要有藏、蒙古、回、土族、撒拉、汉族等等。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70%以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人民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发展,雄伟壮丽的大自然造就了刚察各族人民宽厚、勤劳而又豪放的性格。具有高原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各民族人民群众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其中藏族、土族、蒙古族还有部分汉族信奉佛教,回族、撒拉信仰伊斯兰教。 |
瓦彦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