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卫市 >> 海原县

海原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海原南华山

  南华山为六盘山余脉,位于海原县城南7.5公里处,南靠西吉县的月亮山,西北与西华山相邻,东南接寺口子,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35公里,宽25公里,总面积42万亩;平均高度2600米,主峰马万山海拔2955米,仅仅次于贺兰山,名列全区第二。地表土质肥沃,年均降雨量达600毫米,气候凉爽,牧草丰茂,山南是海原县南华山牧场。近1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分布于山之西北,有育林地27万亩,森林覆盖17万亩,森林覆盖率62.9%。  宋夏时期,南华山与西华山合称天都山,名震边塞;因山形似莲花,又名莲花山;又因山高气寒,春秋落雨成雪而称雪山。清代有“海城八景”,此山独占其三,山之西北端有新石器“菜园遗存”,东南有水冲寺遗址,山的中间有灵光寺遗址。   远眺南华青翠碧绿,郁郁葱葱,近处其中层恋叠翠,绿荫环抱,野花遍地,翠色千层。每到春夏之季,山秀鸟语、碧水溪鸣、花香浓郁、色泽宜人,是一座巨大的绿色迷宫;秋季万紫千红;冬季银装素裹,四季景色引人入胜;优越的自然资源,既为飞禽走兽生存提供了丰足的食粮,又为各种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走遍南华您会看到老鹰、乌鸦、喜鹊、麻雀、野兔等,幸运的话,还会看到长尾山鸡、狐狸、狼、野猪等;南华山景区不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且人文史迹也非常丰富,山中有西夏王李元昊的避暑行宫,有灵光寺、二王子避难洞、御池等八处遗址。原始森林为这里造就了宜人的避暑气候,西夏遗址为这里构筑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位于南华山深处,公元1042年,西夏王李元昊携爱妃没移氏栖居之地,行宫依山而建,亭水相映,飞檐斗拱,绵延数里。在历次被毁过程中周边的树木与森林被打火燃烧,然而又在雷鸣电闪的大雨下浇灭,后人在此建寺以神奇的灵光和大雨故名“灵光寺”,境内五峰叠峙,形状如桥形,又称五桥山,又有五泉竟洌,缓缓从山门流出,清澈、甘甜,矿物质含量丰富,是天然的矿泉水。 公元1081年被宋将李宪烧毁。建国后灵光寺列为海原县天然森林保护区,先后投入千余万元,在山上栽种落叶松、桦树、沙棘等树种,绿化面积达10余万亩。先后开辟了县城至南华山二级柏油路15公里,又开辟了灵光寺、水冲寺沙石路面各15公里。目前灵光寺景区草木茂盛、雾松盈林、景色别致,已成为是现代人走进大自然,领略和感受生态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九彩坪拱北

  九彩坪拱北位于九彩坪乡九彩坪村南疙瘩山巅,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筑占地面积25亩,是回族“尕德忍耶门宦”五辈道祖冯老太爷、七辈道祖杨保元、八辈教主安宏秀真师、九代教主杨枝云等十六位上人金骨葬地藏魂之处,亦是回族教民墓葬陵园地。每年宗教活动之隆重,在区内外享有盛名。   清光绪十五年间(1890年前后),清政府为缓和-,先后派出二至上品顶戴钦差到拱北慰抗,亦给杨保元题词帷屏12扇。民国时期(1935年前后),-高级将领、著名回族人士白崇禧、马鸿宾、马步芳、马鸿逵、马远亭等给九彩坪拱北赠匾留言,立碑撰文。解放初期,毛主席、朱总司令派人赠送软匾一面,题词为《各-万岁》,该匾在文革期遗失。   现拱北是在十代教主李德贵主持下,于1985—1995年陆续重建。共分为山顶拱北区、七祖静室道堂区、山下拱北礼拜区、堡子区女客住宿区、山洼绿化区、加工及其它区六个部分。山上山下,建筑错落有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远观十分壮观;拱北及清真寺建筑的砖雕极为精美和细致,并且应用十分普遍,包括文字、花草、几何图案、吉祥物等各方面,是游客集中欣赏砖雕工艺品的好去处;山下古堡道堂的建筑结构十分特殊,外观上看似一个微缩的古城,约十米高的夯土城墙四角各建一个角楼,山上建筑规格为“一进四院”,主要有带“券棚”的“八卦厅”、“中和堂”、水磨砖雕“照壁”及三门、围墙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从砖雕的文字、图案等方面看,回汉文化的融合十分明显。如在门两旁的对联中,可以看到以佛教的语言来劝人向善,在装饰图案中,出现了汉文化中的阴阳鱼、莲花、竹子等。这一点在宁夏伊斯兰教建筑中是较为独特的。之典雅、地势之奇特、砖雕艺术之雄宏、规格新颖别致,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风格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菜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海原县西安镇菜园自然村西、南、东的山梁坡地上,面积41250平方米,村落位于南华山脚下,南倚灵光寺、东靠海城镇野狐坡村。    1984年宁夏进行全区性的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菜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85年5月宁夏考古研究所对部分遗址进行了试掘。秋季对遗址、墓葬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1986年至1988年底,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大考古系、宁夏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考古发掘。连续四年的清理发掘工作,共布探方297个,总揭露面积6921平方米,清理墓葬138座、房址15座、窖穴灰坑65个、窑址1座、灰沟1条,出土各类完整或可辨器物5000余件,主要为石、陶、骨、玉等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和其它装饰品。其文化内涵揭示出:齐家文化的主体是从“菜园遗存”中孕育出来的,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并且具备了三个要素,即:时间界域、空间范围、独具特色的实物群体。菜园遗址距今已5000年,是古人类生息、繁衍、生产劳动的场所和墓葬地,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在宁夏南部山区,甘肃陇东纵横数百里的范围内,尽管有六盘山的阻隔,但清水河、葫芦河、泾水河等各个流域的先民们仍是交流频繁,共同创造了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原始文化,菜园遗址则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都山石窟

  天都山亦称西华山,位于海原县西安州古城西15里,从山口循沟进约2.5公里,便可望见一座古刹,这就是天都山石窟。因民间传说在山中发现过金牛,故此窟又叫金牛寺,当地人又因石窟中有-塑像亦称之为老爷寺。另外,古代还有"荣光寺"之称。  在沟北朝南的山坡上,依山势筑台建寺,削壁凿窟。自沟底而上,有盘山曲径可以登临。沿"之"字形路盘山而行,登上山坡,有土地殿和龙王殿。龙王殿下的一泓泉水古称"观音湫",今叫龙王池。水从龙头中涌出,甘洌爽口,朝山之人至此必饮。  天都山石窟开凿于宋夏时期,全山共有石窟6孔,大小殿宇13座。当时,国内佛教盛行,凡名山所在皆兴建寺宇。据卓越志载,1046年西夏王元昊在此曾建避暑行宫。昔日的天都山寺庙成群,挑檐飞脊,雕梁画栋,庙貌辉煌。山岩峻秀,群山环抱,树木苍浓,奇峰翠壁,清泉流注,殿宇参差,古洞幽深。  天都山石窟在千年的沧桑中,屡遭劫难,曾数次毁于战乱与地震,几次重修。原有的铜佛已毁坏殆尽,最严惩的要属1958年-炼铜时,寺窟周围树木砍伐一空,庙宇变成瓦砾。近年来,石窟群又重新塑-像,该窟群溶佛、道、儒三家为一体。为纪念无量祖师的圣诞,每年四月初八都举行盛大庙会,会期三天,届时善男信女纷纷朝山。1989年被县宗教局定名为"天都山道观",为县级名胜古迹保护单位。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柳州城址位于海城镇耙子洼自然村东南,距海城镇2.5公里,始筑于宋.西夏取海原地区后称“东牟会”,城内设“天都监军司”驻重兵。城池为今海城原址,乾隆十四年(1749)为取水方便等诸因素,移地五里重新改堡为城(今海原县城址),柳州城废。   柳州城址形呈长方,长1300米、宽550米,残高4-7米,基厚7米,顶残宽1-3米,开南、北二门,绕以筑城,城外护城壕残宽8米。  民国九年(1920)海原大地震时倾圮。  柳州城址现为宁夏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城镇  海城镇地处宁夏海原县中部地带,与县内唯一的生态林保护区——南华山水源涵养林毗邻,总面积约126.5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100-2955米,属典型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全镇辖10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总人口55607人,其中回族人口3.6万人。   作为县府所在地,全镇境内商业交通较为发达,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特色迭出,远近驰名的海原…… 详细++

西安州古城

西安州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出海原县城往西行约20公里,便有一座古城遗址呈现眼前。这就是历史上称之为"固靖之咽喉,甘凉之襟带"的西安州古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天都山一带被西夏占据。1042年,西夏在天都山下(今黄湾村)修建豪华壮丽的7座大殿,内府库馆舍齐备。元昊和没移氏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此后,每当盛夏季节,元昊和没移氏就在这里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今天的西安州城,已是断垣残壁,北城倾塌严重,城墙仅存七八尺的漫坡状土垄,南城现存状况较好,城之四周可见当年的护城壕痕迹。

天都山

  介 绍 海原县天都山亦称西山,位于西安州古城址西,与南华山东西对崎,远可观甘肃靖远黄河,晨可观日出之壮观。自然环境优越,是天然的避署胜地,天都山还有很多庙祠佛像,据考证其“祖师”洞窟为西夏王李元昊避署圣地。此山是佛教道的共术珍宝,对考察佛教、道教历史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萧关城址

  55公里,修筑于宋,原有内、外城之分,现仅存外城西、北部分城墙。史志载:“西夏境域,东距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即指今萧关城址。  凤凰城址(萧关)  凤凰城址位于高崖乡草场村西北,距海原县城  民国九年(1920),海原大地震时倾圮。  凤凰城址现为宁夏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金佛沟石窟

  金佛沟石窟位于海原县李俊乡牛堡村西北的石山坡腰部,方位坐西北向东南,是须弥山石窟的分支和延续,石窟共存洞窟8座,依山势削山壁凿开窟,1号窟门内顶有宋代正和年间浮雕佛像20余尊。6号、7号窟内存浮雕佛像10余尊,窟皆平顶呈长方,窟外残存无首石雕坐佛2尊,服饰皆具有宋代特征。由于历史原因,窟内佛像大多被毁,窟内尚存雕像和洞窟对研究宋代佛教和建筑史有一定的研究。

海原清真大寺

海原清真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海原清真大寺是海原县最古老的一座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寺院座落在海原县城内西北侧,即大寺巷内,是该县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介 绍 海原清真大寺经多次重修扩建而成,占地面积为4100平方米,内有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修建经堂和大殿460平方米。式样采用中国宫殿式和阿拉伯建筑艺术相结合,经堂五间,大殿七间,为砖木结构。大殿主体建筑两脊一卷300平方米,可容纳600多人,卷棚110平方米,经堂为三层,下层五间,中层三间,上层一间,共240平方米,高11.7米。   望月台、经堂和大殿全部用3厘米厚的松木板铺垫而成,二道院内建有正房三间(五檩)、东西厢房六间、过道学房五间、沐浴室三间、保管室五间、卫生间一间,共24间,360平方米,总计建筑面积约1470平方米。   经堂和大殿楼四面的挑角、卷棚前檐以及所有的门窗都是精心雕刻的花纹组成。门窗上檐饰以金字《古兰经》-浮雕,显得分外肃穆庄严,高大的拱形门洞用砖砌而成,上面建有三层木隔宣礼楼,高达8米,整个建筑气势宏大肃穆,壮观。寺院周围还有与寺同龄的参天大榆树14棵,围径4米左右,更增添了大寺的宏伟雄姿。    宁夏中卫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沙坡头

沙坡头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老的黄河野马般地奔腾着穿山越谷,经黑山峡一个急转弯流入宁夏的中卫境内。这一个急转弯,使黄河一改往日的汹涌成为文静秀美的少女,平静缓流,滋润两岸沃土;这一个急转弯,造就了一个神奇的自然景观———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中卫县城西20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北岸,乾隆年间,因在河岸边形成一个宽2000米、高约100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头,讹音沙坡头。百米沙坡,倾斜60度,天气晴朗,气温升高,人从沙坡向下滑时,沙坡内便发出一种“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悠扬宏亮,故得“沙坡鸣钟”之誉,是中国四大响沙之一。站在沙坡下抬头仰望,但见沙山悬若飞瀑,人乘沙流,如从天降,无染尘之忧,有钟鸣之乐,所谓“百米沙坡削如立,碛下鸣钟世传奇,游人俯滑相嬉戏,婆娑舞姿弄清漪。”正是这一景观的写照。  黄河、大漠、沙山,胜景如画,加之40多年来,治沙专家和人民群众为使铁路安全畅通,锁沙龙,开绿洲,创造的治沙奇迹,造福了中卫人民,更使沙坡头驰名中外。  悠悠岁月,由古而今。天赐奇景与人们的不懈创造,使如今的沙坡头已不是古时的沙陀头,它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治沙成果于一体,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沙都”、“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在这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古诗意境得到最完美的体现;滑沙听钟,坡底戏泉,物我两忘,其乐无穷;黄河弄筏,追波逐浪,惊险刺激;骑驼踏沙,体验沙海轻舟之浩渺,观大漠日落日出之壮美;观星赏月,听沙漠夜声之神秘;围篝火,饮酒吃肉,狂歌劲舞,大漠探险神秘引人;古老的河湾水车,轮转水泻,浇田灌园,别有情趣;沙下果园,叠翠流红,鸟语花香,瓜甜果艳,令人流连忘返;“一线牵南北”的双架索道,可实现凌空跨河比翼双飞的梦想;古老的黄河木帆船、赤背的纤夫,将“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的歌曲变为现实美的享受;空中飞行、高空跳伞走出影视蒙太奇,飘落沙山;沙雕、沙疗、沙浴和沙漠球类、沙漠田径等形式多样的“沙”字号体育健身竞技项目,融智慧、趣味、知识、健身为一体;民族风情演出、黄河梨花节、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将在5月4日举行的大漠舞龙大赛,百余条巨龙在浩瀚的腾格里大漠腾滚翻飞,场面恢宏,气势雄伟,锣鼓震天,令人心动……这,就是今日之全新的沙坡头旅游区,2000年被国家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它是宁夏人之骄傲,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腾格里湿地水利风景区

腾格里湿地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中卫市腾格里湿地水利风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依托中卫市腾格里湖而建,属于湿地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

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卫高庙位于中卫县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包括高台下的保安寺)。据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表现出宁夏古建筑的风貌。它与“大漠奇观”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  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很奇特。庙的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中国奇特女子风情录直通财富,一键直达旅途权益,携手关注旅途安全应急小手册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庙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  高庙前有保安寺,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面为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殿后为高庙,有24级台阶,拾级而上,经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它们层层相因,逐步增高,气势雄伟。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  在仅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造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翼角高翘,构成了迂回曲折的内外空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宁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艺术风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上高庙的最高层,又是一番景象。古人咏颂此景:“芦花飞雪涨晴漪,烟雨冥檬望益奇。点点白鸥深处浴,扁舟遥动五湖思。”那简直是一幅壮丽而又清淡的巨幅国画。极目云天,泼黛浮蓝;大漠绿洲、黄河、长城尽收眼底。近处,云蒸霞蔚,似乎赤城霞、峨媚雪、巫山云、潇湘雨、钱塘潮。庐山瀑布均生于此,催人遐思,感慨万千。这时,从远处飘来的瀚海驼铃又那么深沉悦耳,游人犹如沉浸在诗中画内。  

寺口子

寺口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寺口子位于中卫宣和镇南20公里处,面积10平方公里。寺口子古称北海。南依香山重嶂叠黛,山道奇险,古时为锁扼固原、平凉、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北临卫宁平原,大河中流,平畴万亩,塞上江南风光无限;东望西夏古都银川市;西接旅游胜地沙坡头。历史上,寺口子因其所处银南之门户、卫宁之屏障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如今,得天独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传说又使寺口子成为旅游胜地。险、幽、奇、绝的自然风光使寺口子得以独秀天下。要说险,过了黄龙桥的人自会体验到什么叫险的滋味。下面是几十米的山沟,而悬桥宽仅一米多,长有30米,用木板铺就,两头坡陡势危,由天梯铁栏通接。走在悬空桥上铁索晃晃悠悠,使人步履蹒跚的那种感觉,那叫险!  要说幽,过了悬桥,翻过山头,古交通要塞寺口子沟里去漫步,沟壑间驻足,古刹名庵之上凭栏,一种远离都市、走入历史,融入自然的回归感使人生发许多感慨。还有涛涛-,潺潺泉水……  寺口子有奇险雄美的“寺口大峡谷”、“灵仙谷”,怪石嶙峋的“石匣子”。“石匣子”奇观虽规模不如云南的石林,但怪石连绵起伏,有的突兀耸立,有的光滑如镜,神态各异,天成妙趣。出“石匣子”,迎面山峦像是一代伟人毛泽东静躺在天地间,不由得令人称奇。“伟人山”东行约一公里,但见峰高千韧、百孔千疮、巍然屹立、笔陡如削的丹霞绝壁,“点睛之笔”的奇绝之景又呈现在眼前。  寺子口西线景区的丹霞绝壁有着大气磅礴、非凡的气势。轻轻拍一下掌,便会传来如雷的回声,若是纵声高吼,则回音如雷霆万鈞。这里是天然的攀岩场,是勇敢者绝好的竞技场。走出西线景区,妙趣天成的“神仙右脚印”便在东线景区的入口处迎候。  寺口子有着悠久辉煌的文化沉淀:西汉名臣苏武持节牧羊十九载,其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苏武断桥”、“苏武栖身石窟”等遗迹在这里不胜枚举;宋代杨家将的故事在这里妇孺皆知。有些鲜载史册的历史传说、典故在寺口子千古流传——杨彦景大战西夏、兵困柳州,“米钵生金”使三军解厄……   宁夏中卫寺口子   宣和镇  宣和镇 辖19个村委会:福堂村、福兴村、羚羊村、东月村、宣和村、何营村、旧营村、赵滩村、三营村、张洪村、宏爱村、马滩村、汪园村、永和村、曹山村、敬农村、喜沟村、丹阳村、草台村。…… 详细++

石空寺

石空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空寺石窟始开凿于唐代,据史书《陇右金石录》、《甘肃新通志》记载: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创于唐时,就山行凿石窟、窟内造像皆唐制”,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文化宗教基地,1961年被自治区人民0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石窟寺共有石窟13个,自西向东分别为:焰光洞、万佛洞、百子观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无量洞、九问无梁洞、财神洞、药王洞、娘娘洞、龙王洞、睡佛洞。其中的九间无梁洞规模最为宏大,是该石窟寺的中心,洞高25米,深15米,宽13米,内塑88佛,加上菩萨、罗汉、供养人等共有360尊之多。正面有三个大佛龛,正中为一铺五身群像,当中的大坐佛高达五米,为石胎泥塑而成,螺鬓、圆脸、长眉、大眼、双手垂肩、袒胸盘膝,身披红色袈裟,仪态雍容,温和慈祥。胁侍菩萨头戴花冠,颈佩璎珞,袒胸露肩,腕戴钏镯,着贴身长裙,系彩色腰围,面部丰满圆润,鼻子微隆,额下有一条弧线,眉宇间点有红色吉祥痣,妩媚动人,是典型的盛唐风格,后壁为火焰光环。佛龛两侧有彩色壁画,分内外两层,外层绘迦叶渡海等佛经故事。石窟两侧各塑罗汉坐像三排,每排八九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窟顶绘有彩色西番莲花图案的藻井,窟底为方砖铺地,窟内宽敞,可容纳二百多人跪拜诵经。  万佛洞和焰光洞规模也很大,两洞相邻凿于半山腰,洞窟各高5米,深10米,宽6米。万佛洞正面佛龛塑金身释迦坐像,两侧为侍里菩萨,窟顶及两壁贴塑无数小佛,号称万佛。焰光洞左右窟壁各开小型佛龛十个,内塑菩萨坐像,龛下各设供台,塑有小型罗汉坐像几十尊。焰光洞正中佛龛上边塑焰火佛,下边塑地藏菩萨,左右佛龛各塑菩萨坐像,洞窟两侧塑有十殿闫君,型体高大威猛,神态各不相同。窟壁绘有壁画,窟顶也贴塑无数小佛像,但比万佛洞的贴塑小佛略大,两窟中间开有一个小窟,高3米、宽1.5米,内塑百子观音坐像,窟壁塑“娃娃山”,无数天真烂漫的孩童点缀其间。  睡佛洞规模也较大,洞高5米,深10米,宽4米,内塑释迦牟尼像,卧佛身长3.5米,身后侍立16弟子立像,神态肃穆,气氛庄重。洞外建有三间雨棚、起脊飞檐,气势不凡。洞顶建有菩萨殿三间,内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坐像。  其余八个洞窟规模略小,分布于上述几个大洞窟之间,窟内造像、壁画等均为道教内容,表现出与佛教内容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两个教派、两种文化在此处相互交融为一体,这在宁夏乃至西北也是不多见的。  中宁寺石窟因年久失修,佛像大多被毁或盗,现正在整修之中。  

海原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海城镇 柳州城址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李旺镇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西安镇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三河镇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七营镇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史店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树台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关桥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高崖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郑旗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贾塘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曹洼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九彩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李俊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红羊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关庄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甘城乡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种羊场 海原南华山 九彩坪拱北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天都山石窟 灵光寺风景旅游区 柳州城址 西安州古城 天都山 萧关城址 金佛沟石窟 海原清真大寺

海原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