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哈密王景区 | 哈密王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哈密王景区是2008年4月由哈密王府和哈密王陵合并成立,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78亩。由于哈密回王在历史上对维护新疆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哈密王景区又是一处宣扬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地。 哈密王府曾是新疆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风格最独特的一座宫廷建筑。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进京朝觐,次年返回时,从北京请来汉族工匠设计重建哈密回城和哈密王府。1706年哈密回城和哈密王府正式落成,历时7年。肖雄在《西疆杂述诗》中,对哈密回王府是这样描述的:“王府在城东隅,附墙筑台,高出城墙,出门内,正宅三层,皆在平地。宅之右,即拾级登台,台上屋舍回环,悬窗下瞰,其内院也。宅左,步长廊,更进一门,则园林在焉,亭台数座,果树丛杂,名花异草,盆列成行,俨然内地风景。皆老王伯锡尔在京养六年,屡以重价搜求,远道载归者。”这段描述给人们最突出的印象,是王府建在高台之上。所以,当地人都称哈密王府为“王爷台”。光绪八年(1882),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袭位后,对王府又重新翻修扩建,占地2万多平方米,房屋800多间,正门楼飞檐起脊,木雕镂花,琉璃瓦顶,俨然一派汉地风范、东胜气象。民国20年(1931年)农民-,将哈密王府付之一炬,夷为平地。2003年对哈密王府进行重新修建。重新修建的哈密王府占地面积58亩。包括王爷台(王爷大殿、王爷府、王妃府、清真寺、台吉办公室、伯克办公室以及角亭)、四合院、马房、牢房、碉堡、军官休息室、军事议事厅和点兵台。王爷台为中空,内部为框架结构,这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将来作为娱乐、餐饮和影视场所。 哈密回王是清政府对哈密维吾尔族头领的俗称,按照清朝的八旗体制,新疆维吾尔族中,共封四王四公,总称回疆八部。由于在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中功勋卓著,哈密回王被清政府称之回疆八部之首,是清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王公中维持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新疆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 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因他生俘准格尔叛乱头目葛尔丹之子并把他献给清廷有功,被康熙皇帝正式封为”哈密回部一等轧萨克达尔汗”,从此,他树起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大旗,受到清政府册封。从京城回来后,他按照故宫的样式,建起了这座王府。他去时,将种植2000多年的甜瓜进贡给了紫禁城,康熙皇帝吃了后大加赞赏,并赐名为哈密瓜,由此瓜以地名、地因瓜闻。 二世回王郭帕,额贝都拉长子,在位仅仅两年,便因病去世。 三世回王额敏,在位28年时间里,大力发展屯田,筹粮助军,抗击外侵,给清政府极大支援,并曾觐见过康熙和雍正两任皇帝。 四世回王玉素甫,由于积极拥护清政府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0,成绩卓著,倍受清政府信赖。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新疆地区爆发大小和卓叛乱,为积极协助清政府平息叛乱,玉素甫主动请战,亲帅王府军队参加镇压南疆叛乱,并战功卓著,乾隆皇帝被他的孝忠所感动,赏给他郡王品级。这是法律意义上的首任“回王”,在故宫紫光阁五十功臣中有他的画像和赞语。 五世回王伊萨克和六世回王额尔德锡尔统治时期,均无大的建树。 七世回王伯锡尔,在位53年,是任期最长的回王,同治六年(1867年),哈密发生了农民起义,关键时刻,伯锡尔带着部队展开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哈密沦陷,伯锡尔被俘,并被起义军所杀害。清政府认为他为国捐躯,追封和硕亲王,赏银十二万两,为其筑墓修城。 八世回王默哈莫特,先天瘫软,无力处理政务,他的母亲迈里巴钮“垂帘听政”,操控大权,为哈密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九世回王沙木胡索,对清朝政府可谓是忠心耿耿,1911年底,当时清政府已经是风雨飘零之际,他仍-要求去北京朝见,对他这份忠心,即将灭亡的清廷已是无力接受,只好以道路不畅为由拒绝所请,转眼间清朝覆灭,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他仍进京朝见袁世凯,袁世凯给他一等嘉禾章并给双份俸禄,想以此来拉拢边远地区的王公大臣支持他复辟帝制。民国二十四年,九世回王病故,新疆省政府提出“改土归流”。回王领地及特权最终被正式取消,统治哈密维吾尔族长达233年的回王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哈密回王墓 哈密回王墓是清代哈密王及王室成员的墓葬建筑群,维吾尔族人将此地称为“阿勒屯勒克”,意为“黄金之陵”。1990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疆维吾尔墓葬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古墓,就是哈密回王墓,它代表了东疆墓葬文化的最高水平。哈密王墓是哈密历代回王及王室成员的墓葬建筑群,由七世回王大拱拜、九世回王木质亭式拱拜和清真寺组成。哈密回王是清代哈密维吾尔族的地方封建藩王,历传九代,绵延223年。在现存的回王墓葬建筑群中,最为显赫、突出的是七世回王伯锡尔的大拱拜。七世回王伯锡尔的拱拜是清朝同治皇帝赏银12万两,专门从北京运来琉璃砖、瓦等建筑材料,修建的阿拉伯式风格大拱拜。在伯锡尔大拱拜南面,原有木质亭式墓葬建筑5座,现仅存2座,东面一座为第九代回王沙莫胡索特墓,西面为台吉墓。拱拜的外部,分别为八角攒尖顶的汉族建筑风格和园形头盔式的蒙古族建筑风格,外部皆雕梁画栋、飞檐悬脊,而内部全是伊斯兰式建筑风格的穹窿式建筑。正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与中原汉族建筑风格、蒙古族建筑风格的紧密融合、和谐统一,更加彰显了这两座陵墓的可贵与精湛。在伯锡尔大拱拜的西边,是艾提卡尔大清真寺,始建于第一代回王额贝都拉时期,后经第四代、第六代回王的不断扩建,才形成了今天如此宏大,占地2280平方米的全疆最大的室内清真寺。寺内有104根大红色的巨大柱子共同支撑起宽阔、恢弘的屋顶。四边墙壁粉白,-古兰-,周围绘有花草来装饰、衬托,整体风格显得庄严、肃穆。每逢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寺内可容纳5000多人进行礼拜。艾提尕尔清真寺现在还在使用,只在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使用,到时寺里人数有5000多人,寺外也有4000多人。每年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城乡伊斯兰教徒都来此礼拜。寺内可容纳5000人之多,其规模之大,居哈密清真寺之首。哈密维吾尔族送给王陵一个极好的称呼“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金色的圣地”。 |
哈密魔鬼城 | 哈密魔鬼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魔鬼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以南,距五堡乡20公里,距哈密市约100公里,由于它神秘莫测,不熟悉地形的人若遇风暴,有迷失方向的危险。 哈密雅丹地貌东起烟墩外的骆驼峰,经雅满苏铁矿,大南湖煤矿,到五堡沙尔湖十三间房等长约400公里,宽约5~10公里,在哈密属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它是经过漫长的风蚀自然而形成的。 在魔鬼城可以看到那些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兽形态各异的景观、令人眼花缭乱的陡壁悬崖、以及混迹岩砾中五光十色的玛瑙、随处可见的硅化木、枝叶清新的植物化石,偶尔可获得象恐龙蛋化石的小圆石头,海生的鱼类化石、鸟类化石,当夜幕降临时有时会听到鬼哭狼嚎令人发指的嘶叫,因此才被人们称之为“魔鬼城”。 其实这里还真正存在着古城堡建筑、古民房遗址—艾斯克霞尔古城堡:离地面约6米的风蚀台上的长方形的土夯建筑有高约5米,前面有门有窗的居住地,这就是人类活动之地、是古丝路的驿站或是哈密王朝的西南前哨。 据当地人推测,此地西面的沙尔湖(由流沙通向罗布泊)干涸之前,这里也有村庄人家,当水源游移(地壳变化)沙尔湖消失后,林木飞鸟在风沙中,部分变为化石,而此地居住的人只得背井离乡,连先祖的遗骨也移走了、至今仅有遗址。门票/开放时间旺季40元,淡季25元 新疆哈密市 五堡乡 一、概况 五堡乡位于哈密西南75千米处,东临南湖乡,西接七角井镇,南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靠二堡镇、柳树泉农场、三道岭。行政区划面积17159平方千米,面积仅次于沁城乡,居全市第二位,占全市总面积的20.2%,有草场4.4万公顷。全境气候是热量丰富、气温高、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4度,年极端高温42.6度,年极端低温零下27.7度…… 详细++ |
寒气沟 | 寒气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导 游寒气沟位于白石头以东20公里的托木尔提山的北麓腹地。这里古树参天,植物繁茂,山泉喷涌。三条山沟水汇集,沿河谷南流,汹涌澎湃。即使盛夏炎热的季节,其河水依然寒气逼人,故而得名。介 绍 寒气沟海拔2200米,纵深约十多公里。山不高而峻峭,森林苍翠而恬静,集天然性与原始性于一地,在这里一可饱览-松涛;二可领略高山草甸牧场风光;三可享受冰川地貌景观。 寒气沟是国家AAA级景区,天山风景名胜区的景点之一。这里的气温较其他地方低出30度,请注意防寒保暖。 新疆哈密市 |
哈密瓜园 | 哈密瓜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导 游 哈密市瓜园景区是集哈密瓜种植、品尝、贸易洽谈、种植历史及水上垂钓、园艺特色休闲、自然戈壁观光、沙漠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旅游基地。景区总占地面积18511.5亩,地处哈密市花园乡卡日塔里村,距哈密市区17公里。介 绍 哈密瓜园分5个大区,分别为入口区、瓜园区、水上乐园、百果园休闲娪乐区和自然(戈壁)风景观光区。 入口区主要有烽火台、瞭望塔、瓜园大门、哈密瓜展厅、驼马客栈、南湖馆驿、文化墙、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总占地70000平方。 瓜园区主要有哈密瓜种植区、品尝区、葡萄长廊观光等景点,总占地面积3873.1亩。在全长400米,宽6米的葡萄长廊下可以欣赏麦西来甫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水上乐园以划船、垂钓、野营度假为主,总占地面积996.3亩,其中水域面积866.7亩。围绕人工湖,建有曲桥、亭、水榭、等设施。所有的建筑物都依湖而建,环境优美,并设有烧烤、野炊、垂钓、游泳、划船等休闲项目。 百果园休闲娪乐区以果园、小集市为主,总占地面积3157.5亩,其中果园占地2869.7亩。主要开展餐饮、购物、观看民族歌舞等。 自然(戈壁)风景观光区主要有佛塔观光、沙漠探险、沙疗等项目,总占地面积3046.5亩。四周有沙地和沙丘包围,游客在此可以观赏到沙漠风光、唐朝佛塔、沙漠圣泉、生态林等风光,并可以骑着马、骆驼穿过生态林沿沙漠中的小路领略沙漠自然风光,也可进行沙漠越野、沙疗等活动。交 通 哈密—若羌、哈密—南湖公路路经此地,交通便利。 新疆哈密市 |
天山风景名胜区 | 天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 天山风景名胜区分为白石头、鸣沙山、松树塘、天山庙和寒气沟五个景点。“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市区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风景区的70多公里路程中,可以领略到绿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峰五大自然景观,沿途的海市蜃楼、烽燧驿站、汉碑唐庙、牧场毡房、鹿群,可谓融丝路风情于一线、集西域特色于一体。 哈密天山风景名胜区自1995年开始开发建设,1997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 导游: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东天山北坡,东起寒气沟,西至松树塘,南自天山庙,北接鸣沙山,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距哈密市约70公里,有省道(即丝路北新道)通往,交通通讯方便。 天山风景名胜区分为白石头、鸣沙山、松树塘、天山庙和寒气沟五个景点。“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市区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风景区的70多公里路程中,可以领略到绿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峰五大自然景观,沿途的海市蜃楼、烽燧驿站、汉碑唐庙、牧场毡房、鹿群,可谓融丝路风情于一线、集西域特色于一体。 哈密天山风景名胜区自1995年开始开发建设,1997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 地址:位于东天山北坡,距哈密市约70公里 类型:森林草原山湖泊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
亚尔丹 | 亚尔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哈密亚尔丹风景区位于新疆哈密市五堡乡支边农场,旅游区长80公里,宽40公里,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分为东、南、西、北四景区,有六滩十六景一古城。哈密市雅丹地貌自然风景旅游区系全国四大魔鬼城之首,其面积之大、类型之全、造型之妙,都远胜于甘肃敦煌魔鬼城、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魔鬼城及奇台的卡拉麦里魔谷。还有两点更是其他魔鬼城没有的,一是在哈密市雅尔当地貌自然风景旅游区内有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座古代人工修建的古堡城垣,古堡北面还有一古墓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这里完美结合,相互映衬;二是景区内有一化石滩,滩中有许多古生物化石,将我们带入神奇的远古时期,会使您感悟到沧海桑田的巨变,亲身体验到鬼斧神雕的奥妙、雄宏壮丽的气魄。在哈密魔鬼城可以看到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兽等形态各异的景观,以及混迹岩砾中的五光十色的玛瑙、硅化木、枝叶清新的植物化石,偶尔还可获得很像恐龙蛋化石的小圆石头、海生的鱼类化石、鸟类化石。这里留存着的古城堡建筑、古民房遗址——艾斯克霞尔古城堡:离地面约6米的风蚀台上,长方形的土夯建筑高约5米,前面是有门有窗的居住地。这应是人类活动之地--古丝路的驿站或哈密王朝的西南前哨。 五堡乡 一、概况 五堡乡位于哈密西南75千米处,东临南湖乡,西接七角井镇,南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靠二堡镇、柳树泉农场、三道岭。行政区划面积17159平方千米,面积仅次于沁城乡,居全市第二位,占全市总面积的20.2%,有草场4.4万公顷。全境气候是热量丰富、气温高、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4度,年极端高温42.6度,年极端低温零下27.7度…… 详细++ |
回王陵 | 回王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哈密回王陵坐落在哈密市西郊的回城乡,当地维吾尔族人称“阿勒同勒克”,也就是“黄金之地”。介 绍 哈密回王,实际上是一位维吾尔族藩王。因为清廷在新疆建省前,称新疆为回部或回疆。所以,这位维吾尔族的藩王被称为“哈密回王”,其辖地为除今巴里坤以外的哈密全境,并含今之鄯善。 清康熙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97年,哈密王的一世额拜都拉受清王朝册封。当时并不是“王”,为札萨克一等达尔罕。直至1813年七世博锡尔承袭爵位时,方晋升为“亲王”,传至九世沙木胡索特。1930年,沙莫胡索特命归而废,共127年。 回王陵实际上是1813~1930年,名副其实的三代“哈密回王”的陵寝,也就是额拜都拉家族七到九世成员的墓葬。 哈密回王陵建筑群占地约1.3公顷,周有围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始建于1838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世回王伯锡尔的大拱拜,埋葬着一世回王伯锡尔,二世回王默哈莫德王族40人。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拱拜通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墓室下方上圆,四角为瓷砖镶砌的圆柱,环拥中部穹顶;室门西开,两侧各配以四个小型尖拱壁龛;墓室粉白内墙,印有蓝色图案。整个建筑外覆绿色琉璃砖和白底蓝花、白底绿花的瓷砖,素雅庄重,华盛溢彩,显出王陵气魄。 这位一世回王,因在清廷平息张格尔之乱中有运输粮草之功,死后被清道光帝追封为“和硕亲王”,并由清政府拨银两万,修建王陵。 第二部分,是伯锡尔拱拜南边的亭式木结构小拱拜。原有五座,东西排列,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两座,是末世哈密回王沙木胡索特生前给自己修建的坟墓。 由外观之,上部为八角形飞檐斜坡顶,下有圆柱支撑;中部为四坡水屋顶;下为方形砖室建筑,将墓室罩在其中。室内外飞檐起脊,雕梁画栋,其风格极似中原屋宇。墓室仍为伊斯兰风格的穹隆顶。这种中原风格与伊斯兰风格珠联璧合的建筑形式,别具特色。 第三部分是艾提卡大清真寺,寺内可以容纳5000人做礼拜。敞阔平顶,彩绘花草;平顶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书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衬出它的肃穆。 新疆哈密市 回城乡 回城乡地处哈密市南郊,属近郊乡,现有农业人口4633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8%。全乡劳动力总数3009人,其中富余劳动力629人,常年性富余占42%,季节性富余占58%;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2%。近年来,回城乡党委、政府立足本乡实际,强化措施,加大宣传引导、培训力度,多方位开拓就业渠道。 一、因地制宜,加强培训。为提高富余劳动力素质和自…… 详细++ |
回王府 | 导 游 哈密回王府座落于哈密市回城乡。是在原蒙古王府的基础上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的。介 绍 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部归附清朝后,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进京,第二年返回时,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设计修建王府和回城,费时七年方峻工。重建后的王府规模宏大,建筑构造既体现了伊斯兰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又融合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特点。 王府土墙高台,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园林交错,是当时新疆境内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后又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和经营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宏伟壮观的园林建筑群。同治五年(1864年),阿古柏叛军攻打哈密,杀害伯锡尔并烧毁王府。同治十二年秋,陕西回民义军头目白彦虎攻进回城,王府又遭掠夺。 光绪八年(1882年),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袭位后,对王府进行了扩建和翻修。扩建后的王府面积占回城的四分之一,有房800多间,大小九道门楼。正门楼为中西合壁结构,飞檐起脊,画栋雕梁,绿琉璃瓦顶。整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宫,内宫地面与城墙同高,外形是城楼式的宫殿。 民国19年(1930年)6月 ,沙木胡索特病故。次年,农民-,驻哈密省军进占回城,为寻找财宝,将这座有二百年历史的回王府“付之一炬,夷为平地”,连有数百年历史的“贮藏经典之库”也随大火化为灰烬。 现在的哈密回王府地处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哈密王陵隔壁),是哈密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开始筹建的以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工程得到了广东省及援疆干部的大力支持。重建的回王府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王爷台)已竣工,占地59.68亩,投资2000余万元。 建成的王爷台分为两部分,台上仿古建筑(单体建筑13个,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台下为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主要项目有台吉议事处、回王宫大殿、回王寝宫、配殿、清真寺、角亭等。 新疆哈密市 回城乡 回城乡地处哈密市南郊,属近郊乡,现有农业人口4633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8%。全乡劳动力总数3009人,其中富余劳动力629人,常年性富余占42%,季节性富余占58%;富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2%。近年来,回城乡党委、政府立足本乡实际,强化措施,加大宣传引导、培训力度,多方位开拓就业渠道。 一、因地制宜,加强培训。为提高富余劳动力素质和自…… 详细++ |
天山庙 | 天山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天山庙位于哈密北部天山顶,因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天山顶部修建关帝庙而得名。天山公路由此分道,急转直下,南去是南山口,北去是口门子。这里海拨2700多米,云巅鸟道,自古以来是东部天山南阳北阴的必经之路。介 绍 建庙以前这里称“黑绀岭”。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候君集平定高昌时,行军副总管左屯卫将军、姜行本曾在此制作攻城器械,事华立记功碑于天山之岭。元、明时期称“阔石图”岭(蒙语:碑岭)。 现在的天山庙,仅存有三间砖木结构的空殿和一块断碑。遂使今人有“破庙残碑映雪寒”之感叹。天山路蜿蜒曲折凡三十六盘,道旁山高林密,鹰啭鹿鸣。顺盘山弯道,登上天山庙山顶,豁然天开,俯瞰山下,只见-莽莽,雪光莹莹,一会儿朗月当空,一会儿云遮雾罩,一会儿大雪纷飞。游人旅客多驻足于此,领略一番大自然的奇妙景色。 现哈密市在天山庙立有班超像一尊,庙旁有一小屋,屋内藏汉、唐和清的碑刻,而唐的姜行本碑就是其中之一。2000年经当地政府批准拆除原有的天山庙,恢复修建新的天山庙,并修建观景亭一个;2002年又投资扩建、景区护栏、步行道、环保厕所、景区标示牌等设施。 . 新疆哈密市 |
盖斯墓 | 盖斯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的盖斯墓又称“圣人墓”、“绿拱背”。介 绍 相传,唐贞观年间,应唐太宗李世民邀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三人来中国传教。万嘎斯病逝广州,盖斯和吾外斯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回国途中,吾外斯病逝于河西之回回堡,盖斯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殁于星星峡,被草草掩埋。后来,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峡为其修建一座拱背。 《新疆图志》记载:“星星峡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幢墓上者,恒积尺许”。后来拱背被拆毁,民国28年(1939年)时由哈密伊斯兰教徒发起,修建了现在的盖斯墓,将盖斯遗骸由星星峡迁葬于此。 盖斯墓为伊斯兰式建筑,高约10米,下部方形,上部为拱式圆顶,顶部用绿色琉璃瓦镶砌,四周有廊檐,是一座融阿拉伯与汉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墓地四周筑围墙,墙内栽植各种树木花草,环境尤为典雅幽静。盖斯墓有世界上保存不多的伊斯兰教先贤的遗骨,是伊斯兰信徒朝的重要圣地之一。许多不能去麦加朝圣的伊斯兰教徒,纷纷来这里朝拜。朝拜者所献锦幛挂满墓内墙壁,叠盖在“圣人”坟上。 新疆哈密市 |
喀尔里克冰川 | 导 游 哈密喀尔里克冰川位于盐池乡政府南10公里处,海拔高度4888米,至今仍是一处尚无一人攀到顶峰的处女峰。 介 绍 这里终年积雪,分布着大小63条冰川,尤其是喀尔里克山的平顶冰川,面积约0.7平方公里,平顶山之侧的高山湖泊,其景色不亚于台湾的日月潭,素有固体天然水库之称,系美丽的伊吾河的发源地。 冰川如娴静的少女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山下是一天然瀑布,有如万马奔腾,倾泄而下,势不可挡,被水底岩石激起的水滴如烟如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道道彩虹。 山脚下是天然草场,草地如绿色的地毯,铺满了整个山峦,牧民的毡房,像白色的花朵,点缀其间,羊群则如片片云朵,慢慢地在山间飘荡。有时真正的云会掩盖过来,把所有的美丽变得朦胧而神秘,若在冬季大雪飘过之后,是地道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会令所有的来访者心灵震颤,禁不住为大自然创造壮观、美妙和神秘而赞叹不已。是人们旅游、探险、科学考察的好去处。 新疆哈密市 |
哈密博物馆 | 介 绍 哈密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2002年6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援建的南粤文化中心迁入。博物馆有展厅面积800余平方米,库房面积30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的石器、青铜器、陶器、木器、铁器、毛布、清代服饰和干尸等文物12000余件,其中17(类)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以通史陈列的方式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汉—北朝及隋、唐、元、明、清来呈现哈密悠久的古代文明,在通史陈列中还包括有独特文化面貌的五堡、焉不拉克两个专题陈列。展厅陈列各类文物1000余件,有轰动国内外的五堡干尸、精美的古代毛布和属于北方青铜文化的铜釜、鹿首铜刀等珍贵文物,大部分展品为历年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现已全面更新,处于全疆地州级博物馆一流水平。交 通 地址:市广东路360号 新疆哈密市 |
哈密回王墓 | 哈密回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密回王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是清代新疆哈密历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园,俗称“回王坟”、“王爷坟”。 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公顷,四周有围墙。建筑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大拱拜(即回王坟),埋葬着七世回王伯锡尔及其大小福晋,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该墓为新疆著名的伊斯兰建筑,下方上圆,通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雄伟壮观素雅庄重。第二部分是南边的五座亭式木结构小拱拜,东西排列,为历代回王陵墓,现完整保存的只有两座。第三部分为艾提卡大礼拜寺,该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6米,占地228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做礼拜。大寺顶棚内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饰花卉图案及阿拉伯文古兰经,是哈密地区最大清真寺。 2006年5月,哈密回王墓作为清至民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墩墩湾岩画 | 导 游 墩墩湾位于哈密市沁城乡头宫村,有沥青马路直通,交通极为便利。介 绍 岩画位于墩墩湾山沟的西面,沟宽100米,大多为现代农田开垦利用,有小溪从岩画旁流过。岩画位于一块花岗岩上,岩面节理非常清楚,岩石为不规则的方体形状,长3.3米,南面最长处4.1米,高2.4米。岩画内容为牛的造型,尺寸为45×45厘米,另一幅为山羊的造型,幅面尺寸为50×30厘米。岩画表面风化严重,从岩画的风格看,雕刻手法简单、粗犷,具有原始的岩画制作工艺。 新疆哈密市 沁城乡 哈密市辖乡。唐代设柔远县,清代在此驻军屯田。民国31年(1942)设区。1959年成立公社。1984年复改区,1995年设沁城乡。位于市区以东,距市区98公里。面积9 684平方公里,人口1万,有汉、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其中汉族占52.66%。境内有小堡河、乌拉台沟河和科托沟河。辖城东、城西、西路、芨芨台、牛毛泉、皇宫、白山、二宫、小堡、 天生圈10个村委…… 详细++ |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 |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建筑面积4875平方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主体四层。 一层主要有木卡姆传承使用的演艺大厅、教室、宿舍、资料室、外部广场和舞台控制室、库房等; 二层大厅,900多平米,主要沿四周墙壁展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产生、发展、演变的沿革,以图片、壁画、文字、雕塑等艺术展现形式,全面反映“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形式、特色和内容。大厅空间主要作为冬季中小型展演场地。 三层东部是可容纳60人观看专门演出的展演厅,在这里不仅可以为木卡姆传承人提供排演、演练场地,也是观光者欣赏木卡姆艺术的小型场地。西半部是专门展现哈密木卡姆的产生、传承、发展过程及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价值的哈密木卡姆展厅。 四层主要用来展示哈密地区现已申报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场地。 |
焉不拉克古墓群 | 焉不拉克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 绍 焉不拉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焉不拉克村,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新疆东部最重要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地,距今约4000年。 墓葬分布在两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土岗上,地表没有明显痕迹。墓葬形制主要有竖穴土坑墓、竖穴生土二层台墓,葬式为曲肢、直肢两种。随葬品主要有陶器、石器、木器、铜器、铁器、金器、骨器和毛纺织品等。彩陶纹饰与甘肃地区四坝文化和辛店文化彩陶纹饰相似。 新疆哈密市 |
地区 | 景点 |
---|---|
团结社区 |
---- |
惠康南社区 |
---- |
建国南路社区 |
---- |
中山北路社区 |
---- |
天山西路社区 |
---- |
滨河路社区 |
---- |
老城社区 |
---- |
中山南路社区 |
---- |
惠康园社区 |
---- |
文化路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