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天津 >>宁河区 >> 芦台镇 >> 光明街社区

光明街社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李清 (1920~201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清同志(曾用名陈宝琦),生于1920年2月26日,原籍河北省(现天津市)宁河县。在北平大同中学学习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陕西云阳青训班、延安抗大第三期、延安马列学院一班学习,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学习抗日战争党的理论政策,后留在马列学院任教。历任延安马列学院教育干事、助教兼女大教员、教育科科长、党委宣传委员、指导处秘书、整风办公室主任。其间,于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11月,李清同志随359旅南下,任南下支队政治部秘书。在路途遥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不怕流血牺牲,随部队东渡黄河,穿越同蒲、陇海、平汉铁路,转战陕西、河南地区。在危险的敌占区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斗中头部负伤。后在湖北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5年10月至1946年4月,先后任湖北鄂东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1946年5月,到南京参加南京中共代表团新闻组的工作,后返回延安。   1946年6月,李清同志赴东北,参加哈尔滨解放后的城市接管工作。后历任东北工业部直属工厂管理科科长、干部处处长。1949年8月至1952年4月,历任中共长沙市委秘书长、-部部长、副书记,为巩固新生政权,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建设,团结各界人士、知识分子作出了贡献。   1952年4月,李清同志调到交通部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的交通运输行业,百废待兴。他在交通部担任河运总局副局长期间,亲力亲为,深入基层考察研究,摸清了当时国内水运行业的状况,为新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引进了苏联的先进技术,并在全国内河航运中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水上运输效率。   1953年5月至1955年4月,李清同志任政务院(今国务院)第三办公室、第六办公室交通组组长期间,为国家交通运输规划和方针政策出谋献策。   1955年4月至1957年9月,任交通部海运总局副局长、港航监督局局长期间,赴越南河内签订了新中国第一个国际海运协定。   1957年10月,李清同志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后并入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他团结带领班子成员和广大教职员工,关心爱护知识分子,保护知识分子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他积极选派本院优秀学生赴重点院校学习,狠抓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办成了一所新型大学,为我国水运事业、港航建设不断输送人才。   1960年12月至1973年4月,李清同志先后任交通部人事局、水运局、教育局局长。他注重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尊重科学,讲求实效;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革”期间,在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中,李清同志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相信群众,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坚持抓运输生产和安全。   1973年5月,李清同志任船检港监局局长。其间多次率团出国参加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会议。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广交朋友,为我国成功竞选为海协B类理事国,提升中国船检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思想开放,提出船检港监工作不能闭关自守,要面向世界;他注重采用各种技术培训班的方法,“派出去,请进来”,大力培养国际型船检港监专业人才;他积极组织研究编制行业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实行船检港监工作的国际对接;他为我国船检港监、打捞救助、海上安全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9月,李清同志任国家经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在研究方向和课题上,他提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综合性研究。他重视引进研究人才,关心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为综合运输研究所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1979年6月,李清同志任交通部副部长兼远洋运输局局长,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他认真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研究探索经济规律,打破思想禁锢,大力发展我国远洋运输船队,振兴中国航运。为提高我国远洋船队的竞争力,他提出开辟更多航线,改善经营服务,降低成本。为适应中国远洋运输船队的迅速发展,他注重培养航海人才,狠抓专业技术船员、船长和政委的培训工作。他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狠抓航运建设,推进体制改革,为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4月,李清同志任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全面负责交通部工作。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对交通部门传统管理模式提出的重大挑战,他认真思索,深入调研,打破传统观念和旧的管理体制,提出“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的改革思路,推进了交通运输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为开创交通运输事业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公路建设上,他提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研究制定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规划,促进中国公路快速发展。对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建设工作,他提出要“大力支持,不加干涉”,在人事安排和企业管理上给予自主权,实行特区事特办的做法,为蛇口工业区的迅速发展铺平道路。   李清同志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大力推动港口下放,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建设港口的积极性,加快了我国港口改革开放的进程。在狠抓全国公路、港口、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机构精简、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1984年6月,李清同志任交通部顾问。1986年5月起,先后担任第六届全国人0律委员会顾问,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他不顾年事已高,仍关注着交通事业的发展,积极倡导交通运输理论研究,组织编写《运输经济学》,为交通运输事业发挥余热。1995年经中央批准离职休养。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3月24日15时0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以上内容由"襄樊的酷儿"分享。]

王锡朋 (1786~184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锡朋(1786~1841),字樵慵。顺天宁河(今天津市)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武举,充兵部差官,期满以营守备用,捐升游击。道光元年(1821),迁陕西固原城守营游击,历署抚标左营游击、神木协副将。六年六月,署庆阳营参将。十三年,升福建汀州镇总兵。十八年,授安徽寿春镇总兵。二十一年二月,奉命调浙江,与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分地列营守防。是年六月,英军再犯定海,锡朋守久安门,为各营救援,累战辄胜。嗣英船乘大雾分扑三总兵营,锡朋驰救晓峰岭,而遣弁策应竹山门。锡朋左冲右突,斩获无数,英夷大队继进,恃众进逼,锡朋犹手刃数人,卒以众寡不敌,遇害。钦差裕谦奏曰:“见在葛云飞、郑国鸿尸身,业已从厚殡殓。王锡朋尸身尚无着落,览奏为之堕泪。该总兵奋勇杀贼,效命疆场,深堪悯恻。除照例赐恤外,加恩各赏五百两,并著该督抚查明该故员等子孙几人,据实且奏。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俟定海收复后,建立专祠。王锡朋仍於原籍立祠。”锡朋尸身旋经寻获,闽浙总督刘韵珂以闻,命照葛云飞、郑国鸿之例,补给银五百两,以示优恤。嗣兵部奏请赐恤。又谕曰:“王锡朋屡著战功,被害尤惨,著加恩照提督例赐恤。”寻赐恤如例,予谥刚节,入祀昭忠祠,赏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袭次完时,以恩骑尉世袭罔替。  来源:定海史志网  董庄村  芦台镇董庄村位于宁河县东南部,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全村共有320户、1680口人(其中:低保户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党员45名。2014年全村将搬迁到新址。村内有专职人员清扫、厕所、垃圾、街道。…… 详细++  [以上内容由"jutfish"分享。]

黎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宝钢创建人 黎明  黎明,原名郑玉祥,1927年11月出生于宁河县芦台镇。鞍山钢铁学院轧钢专业大学毕业,教授级高工。  历任攀枝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经理、副-,冶金部第一副部长,宝钢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宝钢总厂厂长、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经理、宝钢集团董事长,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会长。0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黎明为宝钢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上内容由"爱似流星"分享。]

苏本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炎黄子孙心声的艺术倾诉 苏本一  苏本一(原名苏庆瑞)1926年1月3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自幼喜爱书画艺术,芦台第三初级小学校长童乐是他的启蒙老师。升入芦台一中后,受到校长杜心耕和美术老师李玉甫的教导和重视,受其影响,书画艺术提高很快。初步掌握了水粉、水彩、油画静物写生等技法,并开始发表作品,被当时报刊誉为“小画家”。学校举办的美术作品展,他个人的作品几乎占了80%;他的寝室四壁也布满了各式各样的习作;家乡各大商号的橱窗、名家的客厅,几乎都有他的字与画。1941年他首次在天津举办了个人画展。家乡严谨的德育、美育为他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苏本一创作的国画作品曾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向海内外作过详细的报道,不少作品被美、日、新、韩、荷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人士所收藏。现任北京中山书画院成员。从1998年起,被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聘为教授,并被香港世界著名艺术家联合会聘为名誉会长。  其事迹分别载入《中国出版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著名记者传集》、《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家词典》以及《世界名人录》。  [以上内容由"静帆"分享。]

刘秉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  刘秉义,祖籍宁河县芦台镇。1935年6月生于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曾被列入中国十大男中、低音歌唱家之一。从艺五十余年,演唱作品三百多首,为十多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主题歌或插曲,歌声响彻大江南北。他的演唱气息宽广,热情奔放,声音质朴、浑厚、洪亮而又深沉,具有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他演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为祖国守大桥》、《沁园春雪》等歌曲,轰动了全国,在亿万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他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文化部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歌舞团的独唱家兼艺术指导,并兼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享有国务院0特殊津贴。  刘秉义小时侯经常随父母回芦台老家。去姥姥家西关,至今仍留下美好回忆。他来天津演出,总是动情的说自己是宁河人,足见他对老家的故土情深。  [以上内容由"飞天小老鼠"分享。]

张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话剧表演艺术家张瞳  张瞳,原名张之伟,1923年生于芦台,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从艺六十年,在话剧、电影、电视剧中扮演了众多角色。他在电视剧《部的故事》中扮演的老刘书友,在话剧《茶馆》中扮演的唐铁嘴(父子两代),《雷雨》中扮演的周萍,《日出》中扮演的方达生,《蔡文姬》中扮演的曹丕,《咸亨酒店》中扮演的孔乙己等角色,个性鲜明,刻画细腻,受到广泛赞誉。他参加拍摄的电影《茶馆》、《良心》荣获“金鸡奖”,《部的故事》、《三国演义》等十多部电视剧分别获“飞天奖”、“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张瞳多次获得中国话剧艺术研究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委员会、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评审委员会、中国戏剧协会等单位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章,并荣获国务院0特殊津贴。  张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与他大哥张高峰(天津著名报人,《大公报》记者)的鼓励和支持有直接关系。  [以上内容由"披狼皮的羊"分享。]

李津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画家李津  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小时侯在芦台姥姥家长大.至今能说一口标准的芦台话。他是中国最杰出的青年画家之一,被美术界称为最有灵性的天才式艺术家。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是,学术委员会委员。李津的画,取材于“普通人的普通活法”,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亲情之间的微妙情趣。他对素描的理解涵盖于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之中,并将当代表现色彩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找到了一条有着独特风格的当代艺术的发展道路。  冯骥才评价他的画时说:“李津的作品总是理想主义的回归于昔日的田园;至于他那种在东方的乡土的文化驱壳中变异的现代形象,应是一种深层的富于哲学启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象征。  [以上内容由"湖北人"分享。]

罗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作家 罗兰  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生于宁河县芦台镇。著名台湾作家,名震寰宇的文坛巨匠。  祖父靳兰田,颇通文墨,风流倜傥,曾在芦台创办东罗汉会,自当会头。父亲靳东山,就读于天津高等工业学院化工系,天津碱厂创始人之一,擅长旧体诗词及民族乐器。罗兰生长在这样书香气息浓郁的家庭,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启蒙,对文学与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志趣、勤奋、修养加天赋,铺就了她登上文学殿堂的成功之路。  罗兰,19岁时曾在乡下任教,一边教书,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遍读《古文观止》、《红楼梦》、唐诗宋词等,就连《辞源》也当作小说细细研读。后来,经同学推荐,到天津女师附小教音乐课,曾组织音乐团体到广播电台主持《音乐欣赏》和歌唱指导等节目,这使她的音乐修养大有长进,不久便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女师院音乐系,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音乐专业学习。1948年4月,大学尚未毕业,只身闯荡世界,去了台湾,毛遂自荐当上台湾广播电台播音节目主持人。在这个节目里,罗兰用自己的经历、体验和理解,谈生活、谈理想、谈道德、谈修养、谈友谊、谈爱情,凡涉及人生的话题无所不谈,节目办得新颖活泼、简洁明快,富有深刻哲理又浅显通俗,受到听众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   罗兰44岁时,出版第一本书《罗兰小语》第一辑之后,作热情如大海波涛奔涌,一发不可收,成为每年都出二三个集子的高产作家。至今,她已出版《罗兰小语》5辑,《罗兰散文》11辑,《绿色小屋》 、《飘雪的   春天》、《西风·古道·斜阳》等长短篇小说5部,“堪称新传记之范本”的自传性文学《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诗论、游记、诗歌剧、广播作品31部。  罗兰的作品多次获奖。1969年《罗兰散文》获台湾“中山文艺奖”;1994年获广播金钟奖特别奖;1996年《岁月沉沙》三部曲获台湾文学界最高桂冠第二十一届文学奖。  罗兰先后出任中国文艺协会理事,中国妇女写作协会理事,国际笔会监事,国际女记者及女作家协会监事等职。1987年她的名字列入英国剑桥名人录。  罗兰对生育她的故乡芦台有着深厚感情和难以割舍的爱。她曾几次回芦台老家省亲,每次来都要看看她小时的老家“靳向善堂”遗址,写了不少追忆家乡风土人情的文章。1996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的罗兰作品研讨会,就是按照她的意愿在我县芦台宾馆召开的。   [以上内容由"xfuu"分享。]

王照 (1859~1933) 汉语拼音创始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汪兆谟(1923~1989),凤县河口镇人,8岁读书,曾在汉中师范肄业一年,1940年回家务农。   他从小喜爱绘画。在学校或在家,有空就拿笔在纸上临摹,或用树枝在地上练画。辍学后,边劳动,边习画。1944年投师康生银学艺,随师五年,先后在草凉驿、马鞍山、苇子坪等地绘画和雕塑。出师后坚持绘画不懈,艺技大有长进。他善画龙、虎、猫、牛、雀鸟及山水、花卉、人物、仕女,作品深含诗情画意,受到人们的欣赏。凡有求画者,他均慨然应允,群众特别喜爱他画的虎,多将其挂于中堂或室内以镇宅舍。作品在河口一带流传较广。   1960年和1983年,两次受聘到留坝县留候祠作文物修复工作。先后画了上百幅人物、山水、农田、珍禽、异兽,留下珍贵的笔迹。1984年被陕西省文史研究馆接纳为馆员。   [以上内容由"单摆"分享。]

刘剑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剑峰同志简历  刘剑峰(原名刘学孔)1936年6月4日(阴历四月十五日)出生于宁河县芦台镇。曾任海南省省长、电子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兼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  1940年因家里生活困难,刘剑峰全家投奔到东北长春市的舅舅家。父亲刘振庭当会计勉强维持全家的生活,在日本人统治下生活了五年,直到1945年8月15日全国抗战胜利。1943年到1948年在长春市东二道街小学学习。1948年秋,解放军围困长春,全家步行离开长春投奔解放区,当从长春走到四平时,长春解放,全家又返回长春,又继续在东二小学学习,后升入长春市第一中学。 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在初中读书时就积极报名参军,因年龄太小(只有16岁),转至长春贸易学校继续初、高中学习。到高中一年级,由于哥哥刘学千从长春铁路调往太原铁路,1953年全家又搬至太原,随后即转学到太原第六中学(进山中学)继续高中学习。1955年7月高中毕业,参加全国高考,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后在原俄语学院学习一年俄语并准备出国。1956年5月6   日在即将出国前加入0。1956年6月赴原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都基辅,在基辅工学院无线电系半导体专业学习五年,并于1961年7月获得优秀毕业生证书和工程师称号。1961年7月回国,在原俄语学院参加回国政治学习两个月。1961年9月分配到国防科研单位工作,前后22年,从北到石家庄,后又到南京,从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直到担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这22年主要是搞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带领课题组研制出国防急需的变容二极管、限幅二极管和PIN开关等微波半导体器件。研究所研制的科研成果,许多都是国防急需、填补我国空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在-同志大胆启用年轻干部的指示下达后,经过考核,1984年7月被中央任命为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后又兼任纪检组组长。先后在-部长、-部长的领导下,负责电子工业系统的整党、干部工作,以及电子元器件的研究与生产。1988年2月在海南省建省前夕,奉调去海南,先后任0海南省委委员、常委、副-、海南省省长。在省长任内刘剑锋根据海南实际提出了“用政策、打基础、抓落实”的工作总方针,为海南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海南工作的五年,是海南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1993年中央又调刘剑峰回北京,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正部长级)。在-部长领导下工作五年。并于1996年任部党组-。这期间对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特别是微电子工业发展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建议。组织制定了电子工业行业长远规划、产业政策和加强电子行业管理的若干意见,积极促进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努力探索电子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改造工作,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  1998年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在民航工作的四年里,坚持“安全第一”,狠抓安全工作,严格规范科学化安全管理,加快和健全新的安全管理体制,创造了22个月的安全生产周期。同时也认真抓了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工作,积极开拓市场,规范国内航线票价,严格控制运力增长,加强企业内部理,1999到2001年连续三年扭亏为盈。这四年中最重大的一项工作就是深化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经过三年的充分论证和调研,制订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政企分开的体改方案,直属企业自愿组成六大企业集团,与民航总局脱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机场下放地方管理,调动地方积极性。这个方案已得到国务院的通过和中央常委的批准,这是民航五十年来程度最深、范围最大的改革。  刘剑锋同志为0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政协委员,0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于2002年5月退出领导岗位。  刘剑锋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大局意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态度坚决。重视理论学习,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长期在地方和中央国家机关担任党政主要领导职务,有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组织领导能力强,考虑和处理问题比较细致、全面。重视“两手抓”,注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作风深入民主,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为人正派,团结同志,平易近人,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在干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以上内容由"yyj5035"分享。]

康景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铁路工运领袖 康景星   康景星,宁河县芦台镇人。1891年生,著名铁路工人运动领导人,中国0最早的工人党员,生前曾任正定铁路分会委员长,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执行委员。组织领导了长辛店和正太铁路工人-及“二七”大-。1932年被敌人暗杀。  [以上内容由"迷迷糊糊"分享。]

光明街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光明街社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