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天水 >> 清水县 >> 丰望乡

丰望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清水温泉度假村

清水温泉度假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清水温泉度假村  清水温泉度假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城东8公里外,海拔1420米。1957年建院,2008清水温泉图片年,甘肃昊峰集团历时两年多,投资上亿元成功对原省工人疗养院进行了改制、改造、扩建、装修,现已成为天水市以汤浴文化为特色,集疗养、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会议接待、垂钓餐饮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花石崖

花石崖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介 绍 花石崖,位于清水县陇东乡。在县城东南28公里的陇东土寨村之间沟河下游,渭河北岸盘龙山中段,西北向支峰南坡,海拔最高处1823米,山对面下到五里为310国道。这里峰峦叠嶂、翠柏掩映,清泉流水,春花秋实,万紫千红,故称万紫山,又因悬崖峭壁,山石花纹五颜六色,又名花石崖。   花石崖历史悠久,相传唐以前,就建有庙宇,北宋建隆三年(公元九七六年)重修二台玉皇殿,有匾高载(文革中被毁)。现存明清石窟二处,彩塑、壁画和雍正岁次丙午题匾。   花石崖按地势分为“东崖”、“西崖”、上有“凤凰头”,下汇“三岔口”,中有“三仙台”五大部分,东崖峰峦起伏,石崖重叠,向上倾斜,悬崖峭壁上有一石洞,名曰“黄木狼洞”,洞口约三米,地形险要,洞深莫测。西崖壁立千仞,离奇古怪,崖壁巨石上有一淡上黄色块,光滑明亮。每当夜幕降临,明月东升,其石闪闪发光,犹如一轮明月悬空,故名“月亮崖”。   北端山崖隆起,圆顶兀石,形似凤头,纵观四野,恰似雏凤临空,遥望渭水,故名“凤凰头”。山下东西峡谷,飞流激响,幽境怡人,小溪三条汇合,故名“三岔口”。所有建筑物都依山势,逐台修建,大体可分为磨针殿、大殿院、玉皇顶,雷音崖四大部分,磨针殿内有隋代塑像二尊,均为明清作品。     甘肃天水市  陇东乡  清水县辖乡。 1949年设陇东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赵硖、旧窑、贾集、三十里店子、石李、梁庄、安儿、朱河、朱湾、崔杨、张沟、邱寺、庙湾、田湾、坪道、风台、谢沟、土寨1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盛产胡麻、葵花子、核桃。境内尹道寺村传为道教始祖之一尹喜的故里,建有…… 详细++

赵充国陵园

赵充国陵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清水县城北李崖村石佛坪,距县城1公里多。始建于汉,后历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铭其事迹。陵园建筑典雅肃穆,气势恢弘,墓区现存封土冢,冢前有碑亭两座,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汉后将军营品侯公讳赵充国之墓和道光年汉故将军营平候之墓的石碑。  陵园内还有鲁公姬造像碑、宋墓群等,是一处休闲旅游凭吊怀古的好去处。   地址:天水市清水县城北1公里处的牛头河畔  类型:古迹陵园/墓地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成人门票20元,60岁以上老人持老人证10元,1.2米以下儿童免费。

小华山景区

小华山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小华山景区  小华山景区位于清水县城西7公里的红堡镇吴湾村,占地面积千余亩,植被茂盛,地势险峻,风景秀丽。宋代已为道观名山,曾有宋代湖北襄阳人庞蕴云游至此,在此地修道成仙而得名。明清时期成为陇上佛道两教圣地之一。曾有三进院落殿亭楼阁30多间,石刻造像10画(件)。现有庙宇建筑5座,塑像10余尊,彩绘壁画200平方米,建设绿化已初具规模,是一处集自然探险景观、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中华奇石——庞公玉就产于此山下。  庞公石属火山岩,质地坚细、深绿致密,翠如碧玉;间有红、黄、白、黑等绚丽多彩的自然纹理,纹理形状千奇百怪,构成古今人物,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行云飞瀑,江河山泽等形态。明清时代,庞公石曾被征为御用贡品陈设于皇家园林。庞公石坚而不脆,硬而不滑,可雕可凿。自古以来就以其妙然天成的形态,滑润溢翠的肌质,斑斓细腻的纹理,寓有雅意的名称,被视为不可多得的瑰宝,是陈设观赏、园林美化之佳石。

三皇谷森林公园

三皇谷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山门镇东南10公里处的三皇谷森林公园2003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隶属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山门林场,地处秦岭山脉与关山山脉的结合部,是牛头河的发源地。该公园距清水县城40公里,距天水市90公里,海拔1600——2100米,年平均气温8℃,相对湿度70%,森林覆盖率达76.1%,属典型的暖温带山地半湿润气候区,素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森林浴场”之称。  该园占地3665公倾,集森林、水体、野生动植物和奇峰峡谷景观为一体,主要景观有皇帝遗迹、古镇遗址、观音峰、鹿鸣山、火焰山等。园内林海莽莽,青山叠翠,草场碧绿,山花烂漫,清流潺潺,鹿声鸣鸣、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是天水市唯一的以亚高山草甸为主体的草原风情旅游区。园内建有仿古式别墅、蒙古包、多功能餐厅,设有跑马、狩猎、射箭、野炊、徙步探险等旅游项目,有烤鱼、烤羊、山野菜和农家面食等地方特色小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吃、住、行、乐和旅游探险、避署观光为一体的天然乐园。

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

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水县隶属于天水市,地处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东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南连麦积区,西接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以“清泉四注”而得名,素有“陇上要冲,关山屏障”之称。  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位于县城内文昌路,2012年8月建成,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览分“抗日烽火遍中国”、“抗日星火耀清水”、“迎接解放曙光”三个单元。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清水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同胞的累累罪行,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与痛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初,日本占领开封,在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的-学生纷纷西撤,汇聚到西安,国民党政府害怕学生奔赴延安,沿途设卡堵截,胡宗南将一部分学生遣往天水,在天水造币厂成立了“甘肃省救济灾区-学生委员会”,对学生实行军事管理。不久,“委员会”更名为“陇豫公学”。同年底,学校迁到清水,改名为“甘肃省第二中学”,1939年4月更名为国立第十中学。  -学生失去家园,又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欺压。来到清水后,反动校长许逢熙肆意克扣学生伙食费,致使学生挨饿,甚至造成50多人死亡。这一事件激起学生极大愤慨而引发了学潮。  1940年5月3日,全校学生进行总-,随即成立了由9名学生组成的学生自治会。20日,国民党天水专署与学生谈判未果。22日晚,清水电报局长、中共秘密党员陆治安在公园、街道散发传单,要学生加强纪律,紧密团结,注意斗争策略。  6月初,国民党当局派军队包围了国立十中,当场抓走学生代表57人。此后学潮骨干和学生代表有的被捕入狱、遭到通缉,或被押解至兰州劳动营;有的被驱逐出天水,或被勒令退学。轰轰烈烈的-被镇压下去了。  1940年底,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派中共党员周震中以英文教员的身份到国立十中开展-。周震中到学校以后,与学生广泛接触,并创办刊物,成立了“励学读书会”等团体,学习探讨各种哲学和抗日理论问题,还不定期的出版墙报、专栏、刊登短小精干的论文、杂文、诗歌,教唱抗日歌曲,编排节目,公开演出,以激励学生的革命精神和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1942年春,全校师生下乡宣传抗日,进行募捐,援助前方战士。学生自治会组织各部师生经常演出抗日救国文艺晚会,演唱抗战歌曲,演出《张自忠》《雷雨》等剧目,唤醒、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激发了群众的抗日斗志。  据统计,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清水人民直接奔赴前线参加作战、或出钱出力全力支前,共有9696名优秀男儿参军作战,人数占全县劳力的四分之一,其中有59人为国捐躯;征集军粮1029.5万斤,外加税赋、公教粮等,年均征粮360.7万斤;共征用民力93211人次,帮助前线部队驮运军粮、修筑工事、转运伤员、输送弹药。在当时经济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全县动员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共募集资金1642.3万元(法币);为前线将士捐献羊皮1万张,麻鞋1万双,布袜4000双,毛背心200件,棉衣450套,采伐核桃树制作枪托6万支,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水抗日救亡纪念馆2013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仪制令

  仪制令  清水县赵充国陵园碑林中保存有一通仪制令碑,高约89cm,宽约67cm,厚约10cm,系白石质材,无背纹。碑中段上部刻有“仪制令”三个大字,右书“贱避贵,少避老”,左书“轻避重,去避来”。据考证,该碑为南宋的交通法规碑,也是目前所知清水乃至整个天水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交通法规碑。  据史料记载,《仪制令》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制制度十分完备的时期,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涵盖了民事、刑事和经济等各方面的规定,同时也包含了交通管理方面的内容,《仪制令》即为这方面的典范。仪制是朝廷颁布的法规礼节,即社会奉行的礼仪制度,令即命令,是根据礼仪制度而下达的命令,带有法律的强制性。《唐六典·尚书礼部》和日本学者仁井田升整理编著的《唐令拾遗》、《唐令拾遗补》等典籍中都有关于交通管理方面的记载,一般常见的有“贱避贵,轻避重,少避老,去避来”,“诸司郎中遇丞相,皆下马”,“文武官三品以下者拜正一品”等等,唐代只是没有用实物立于道路宣示罢了。  目前全国各地发现的仪制令碑上的内容大多是“贱避贵,轻避重,少避老,去避来”等,只是个别碑文有“老”和“长”之别。所谓“贱避贵”,指一切行人车马皆避官轿驿骑、邮车;奴仆及苦力人等给官吏、贵人、主人让路;官位低的人给官位高的人让路。“少避长”是指年轻人让路于年长者;“轻避重”是指轻身轻骑让路于负重者。“去避来”是指下坡人让路于上坡人,行人让其同向行的车马;还指“避自我后来者,以其人自后奔走而来,此必有急事故耳,故当相避尔。”(据《庆元条法事类》)  目前,国内发现并保存至今的《仪制令》碑并不多见,除清水仪制令碑外还有:  陕西仪制令碑。高约60cm,宽约40cm,厚约10cm,正中上段有“仪制令”三个大字,下段并列四排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刻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现存于陕西略阳县灵崖寺。  福建仪制令碑。现存3块,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现于松溪县,其中一块有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的落款。除“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外,还有所在地、行路里程和立碑人等文字记载。  江苏仪制令碑。1965年发现于盱眙,高约74cm,宽50cm,正楷字三行,中间为“仪制令”,字径14cm,右书“贱避贵,轻避重”,左书“少避老,去避来”。  河北仪制令碑。1974年发现于邢台,尺寸不详,内容为“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内蒙古仪制令碑。发现于赤峰市巴林右旗沙布尔台,内容为“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仪制令》碑既是研究清水历史上交通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实物资料,同时又是反映我国古代道路文明管理的一个规则,也是目前所知清水历史上关于交通管理最早的记载,虽然该碑内容中的“贱避贵”带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是封建糟粕,但是其余三条都接近于现代的交通规则,并且体现了尊老敬长、先后有序、讲究礼让的古代文明礼节,对于我们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补天石-花石崖

  补天石-花石崖  花石崖地处清水县东南部28公里的陇东乡土寨子村,渭河北岸盘龙山中段西北支峰南坡,海拔1823米,与石门山遥遥相望,距310国道5公里。因山石花纹呈五颜六色,故称“花石崖”,又因此处悬崖峭壁,清流潺潺,树木万紫千红,又名“万紫山”,是佛道教并存的名山胜地。  花石崖历史悠久,相传唐代以前,就建有庙宇,北宋重修二台玉皇殿,现存明清石窟二处,内有彩塑、壁画和雍正岁次丙午题匾。花石崖按地势分为东崖、西崖。东崖峰峦起伏,石崖重叠,向上倾斜。所有建筑都依山取势,逐台修建。可分为雷音崖、玉皇殿、大殿院、磨针殿、补天石等5大部分。从谷底沿山而上,有一巨石,平地而起,高约30米,顶阔而平,大约10平米,上建有磨针殿,有铁梯可到达顶。传说此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遗落于人间的巨石。1998年,由清水县政府策划,在石上刻“补天石”三字,为景观增添了传奇色彩。该景区森林植被完好,庙宇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其自然景观堪与石门山、仙人崖相媲美,是休闲旅游和猎奇攀岩的理想场所。  花石崖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种树种和药用植物,还有稀有动物。1998年,有长达数丈的蟒蛇出现。花石崖庙宇人文色彩也相当浓厚,各殿宇廊柱上都有联匾悬挂。  花石崖景区近年来有较大规模建设。一是从清水县城通往花石崖的公路已开通,可乘车由县城直达山顶;并在2003年完成了登山道路建设,在险要处加修了防护栏,确保了游人安全。二是在条件成熟时,可加快景区周围绿化建设。三是加强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花石崖下,选址建成规模较大的仿古山门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接待处,逐步建成以宗教、避暑为主的综合性游乐场所。

牛头河

  牛头河  牛头河源《陇上歌》所谓“西流之水东流河”真实描写了清水境内牛头河源流。牛头河,古称西江,清水,又名桥水,它起源于关山西侧的旺兴乡芦子滩,倒流而下,南折入渭,境内全长79公里,贯通清水心脏。 牛头河两岸自然景观令人目不暇接,所谓古洞悬石、击鼓深潭、青岩暮雨、汤浴温泉、红崖晚照、霞涧悬珠、月台云影、宝盖朝岚、清泉烟柳、高岭飞泉、牛卧悬崖、驼眠白石、玉屏拱翠、庞公仙境、五龙胜景、八狼遗迹等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美丽的家园。  庞公仙境  位于清水县红堡乡境内小泉峡口,相传湖广襄阳人庞蕴参禅问道于马祖:“何日得道?”马祖回答:“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却得道”。庞公大悟,周游天下,行至牛河口,方知已到西江,他便于江畔小华山结庐隐居,临终把挖出的聚宝盆洒入峡谷,盆内金银珠宝顿时变成五彩斑澜的玉翠,这些玉翠被后人采集加工,称之为庞公玉。

秦亭故址

秦亭故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秦亭故址  春秋八百诸侯,霸者有五;百家争鸣,儒法尤盛;战国七雄争胜,终为大秦荡平。秦统一了疆域,统一了政治,统一了文化。秦王朝最雄壮的故事写在关中平原,最悲惨的故事刻在了长城脚下。然而,秦人发祥之地却在清水。  大陇西来万岭横,秦亭何处觅荒荆。  非子考牧方分土,陇右山川尽姓嬴。  从秦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为根据地惨淡经营,致力农牧,在同西戎的对峙交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居住生息了三百余年。这个“秦”就是后来的秦亭之“秦”,秦帝国之“秦”。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乡、亭。也许是出于追根溯源的缘故,在其先人的发祥地清水首置上邽县,设秦亭。  秦亭故址,在今清水县东北秦亭铺乡秦子铺村。周孝王13年,秦族先祖部落首领非子因在此为王室牧马有功,-为王室附庸,邑于秦亭。

云台观

  云台观  中华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出了璀璨的精神与物质文明。这个民族经历了秦皇汉武的强大,唐宗宋祖的伟业;又趟过了近代百年耻辱的浊水,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五千年,是人类历史上漫长的五千年,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五千年。黄帝时代在华夏文明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继承了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特别是仰韶文化的繁荣,造就了当时的酋邦文明,为奴隶制文明奠定了基础。五千年文明长河,源头何在?

清水温泉胜景

  清水温泉胜景  清水温泉度假村周边文化遗址、名胜古迹众多。距“羲皇故里”和“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50公里,有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纪信祠。距“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植物园、牧马淮、净土寺等景点70多公里。距秦安大地湾遗址80公里。

轩辕广场

  轩辕广场  该广场投资300万元,总用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以旱喷为中心,用轩辕雕塑、喷泉、阶梯水池、舞台延伸空间,用绿化植物、弧形喷泉分割空间,组成休闲、疏散环境。广场应用各种丰富变化的空间,既弘扬古代文化,又体现休闲娱乐。

草川忠字门

  草川忠字门  在草川乡兴坪村有一座兴建于文革时期的忠字门,随着岁月的流逝忠字门已经破败,无人修补,或许人们已经厌恶修补。预示了对文革的厌恶,也记录了文革的轰轰烈烈。在那个年代这座忠字门肯定是附近最宏伟的建筑了。在清水县绝无仅有。

赵充国墓

赵充国墓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充国墓位于清水县城北李崖村西500米。墓朝南,封土平面呈圆形,高3.8米,底径10米。墓前有碑亭两座,内立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大汉后将军营平侯赵壮公讳充国之墓”碑和道光己酉年(1849)“汉故营平侯赵公之墓”碑。碑均为圆首方趺,砂砾岩质,拱首条碑,通高1.5、宽0.65、厚分别为0.20、0.18米。碑文阴刻楷书,记载赵充国功绩及生平。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西汉史有重要价值。赵充国(前137--前52年),西汉名将,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清水县)人,汉武帝时任中郎将,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封水衡都尉后将军,宣帝时被封营平侯,曾为西汉王朝的强盛,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立下奇功。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清水宋墓

清水宋墓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水宋墓位于清水县上邽乡东山山坡地,1983年发现,1993年搬迁复原于赵充国陵园东侧。。该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为2.5米,顶高4米,仿木结构砖雕彩绘阁形制。布局严谨,结构独特,营造繁复。砖雕题材内容丰富,有各种花卉、飞禽走兽以及人物等。出土物有铜镜、黑釉瓷碗和灰陶罐等。墓主生平无法考证,据墓室形制及出土物判断,应为平民阶层的富裕者。该墓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艺术价值,是研究宋金时期的民俗、宗教、建筑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丰望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王杨村

----

槐树村

----

磨上嘴村

----

邢来村

----

甘涝池村

----

徐山村

----

付崖村

----

高何村

----

红湾村

----

南家铺村

----

车河村

----

柏树村

----

陈马村

----

丰望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