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商丘 >> 睢县 >> 周堂镇

周堂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睢县北湖景区

睢县北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北湖景区位于睢县县城北,东距商丘市60公里,西距河南省省会郑州160公里,南距永(永城)登(登封)高速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和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12公里。景区内均有较好的公路相通,民(民权)太(太康)公路从北湖景区中部纵穿,郑(郑州)永(永城)公路从北湖景区南部横贯全景区。北湖景区范围为:东起睢县振兴大街,西至环城西路,北接北环公路,南依睢州大道,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至5公里。北湖景区由睢县东湖、西湖、苏子湖、濯锦湖、恒山湖、甘菊湖、凤凰湖等共同组成,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9平方公里。  北湖景区属于历史原因自然形成的河湖,北湖是宋、元时期黄河经常泛滥的洪水冲灌形成的内陆湖,是睢县城市防洪的主要水利工程,也是整个睢县县域水系建设的重要节点。据史料记载,宋、元以来,黄河水患连年,睢县深受其害,元史就有“河决睢州者十七”的记载。当时由于睢州城有护城墙,城内往往幸免其害。但是每次大水过后,城外淤积抬高,城内逐渐降低。明崇祯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3月,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会同罗汝才、袁时中等三支起义军百万人马攻克了池深城坚的睢州城。李自成打算在开封建都,便效法秦始皇灭六国时的军事战略“欲倾大树,先剪重枝”,派人拆除了睢州城墙。由于当时黄河五年三泛,黄水每泛,城门关闭,水在城外淤积大量泥沙,久而久之,形成了城内低、城外高的地貌。加上1642年9月,李自成在进攻开封时,明军和义军双方都出于以水代兵的目的,扒开了黄河(明代黄河距睢州仅15公里),黄河水狂泻南奔,淹没了睢州城,成为一个湖泊。所以现在的北湖“水下是城,城上是湖”,湖面呈现出十分规则的长方形,这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湖泊中是非常罕见的。据统计,睢县北湖是东起微山湖,西到西安,沿陇海线两侧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睢县北湖水质洁净,平均水深2.2米,最大水深3.9米,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湖内游船如梭,岛如青螺,杨柳依依,鱼鸟翔集,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素有“豫东明珠”之美誉。北湖景区于2000年6月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2004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中原水城”,2007年被评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12月22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已纳入河南省“0一线”大旅游大开发战略之中。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打造“中原生态文化名城”这一工作主线,投资近2亿元,改造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了景区内硬件设施。新建了北湖公园、湖滨广场、铁人广场、凤凰湖广场、甘菊湖广场等休闲场所,全面整修了环湖道路,实施了北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了万米文化长廊,先后启动打造了襄园景点、凤凰湖、甘菊湖和恒山湖湿地公园,景区规模逐步壮大,配套基础设施设施日趋完善。  北湖景区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景区内著名历史文化景点有襄园、宋襄公望母台、襄公桥、甘菊泉、桃花洞、苏轼留墨处、汤斌读书处等。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北湖景区牌坊、北湖公园游乐中心、文化长廊、水幕电影、铁人三项赛雕塑、铁人广场、荷花苑、锦鲤池、垂钓苑、驼岗、甘菊湖、凤凰湖湖、恒山湖等。  北湖景区内水上娱乐设施比较完善,国家体委曾于1994、1995、1996年连续三次在此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青少年划船运动会、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现为河南省皮划艇训练基地;2007年7月份又成功举办了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使北湖在人们的心中增强了更加美好的记忆;2008年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暨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2009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2009年“中国北湖首届旅游文化节”等均在此成功举办。并被授予“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铁人三项运动专用赛场”。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情系中原水城”文艺演出、“睢酒之夜”宋祖英演唱会也在北湖湖畔举行。所以,睢县北湖景区是人们旅游、度假、科研、垂钓的理想首选佳地。  

睢杞战役烈士陵园

睢杞战役烈士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睢杞战役是豫东战役中继我军攻克开封,全歼守敌之后,对国民党多路兵团中,区寿年兵团予以围歼和对其它各援敌进行沉重打击的最后决战,是整个战役中消灭敌人最多、胜利最大、意义更广的一个阶段。  本作战从1948年6月27日晚,利用邱清泉喜功狂妄,而区寿年兵团踌躇不前,形成两兵团之间40公里间隙,对区兵团突然发起猛攻始,至7月6日对西援之敌黄伯韬兵团沉重打击之后结束的,历时十天。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密切配合下,共歼国民党区寿年兵团部全部、第七十五师部全部、第六旅全部、第十六旅全部、整编第二十一旅全部等共计五万余人,宣告睢杞战役的胜利结束。  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103.58亩,坐东向西,正中是烈士英雄纪念碑,此纪念碑于1983年8月1日奠基,1984年10月1日修建完成。碑高19.48米,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在1983年7月题词“睢杞战役英灵永垂千古”。陵园内建有睢杞战役事迹陈列馆,馆内设有战斗地形沙盘和多功能放映设备。陈列馆分三个厅,分别介绍了睢杞战役的战斗始末,及睢县人民在战斗中踊跃支前的光辉事迹。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院内已建有:  1.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题词的睢杞战役英雄纪碑。  2.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词的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中心花坛。  3.睢杞战役烈士公墓。  4.睢杞战役事迹陈列室。  5.2003年清明前,把在抗日战争初期牺牲在睢县的,由河南省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同志率领的西华抗日先遣队十八烈士遗骨移迁院内,建成十八勇士纪念碑群。  6.2006年5月份建造思源广场。  7.2006年1月份建成高为3.26米,50公分厚,长16米的“军民同歌”大型汉白玉浮雕。  8.2007年6月完成了“同心潭”和“莲花池”修建。  9.2008年7月2日建成高为2.56米,基座为1.42米,一级汉白玉,粟裕大将全身塑像。  作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始终坚持“褒扬烈士,教育后人”的工作宗旨,以烈士纪念建筑物为载体和教材,坚持对青少年学生团体参观免费开放,广泛深入地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进行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1994年被睢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5月被原商丘地委宣传部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1月被商丘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商丘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为“河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2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地址:河南省睢县世纪大道北  邮编:476900  电话:0370-8152897  传真:0370-8152897  网址:  公共交通:汽车站乘1、2、3、5路至世纪大道环岛,换乘1路至-站下车即到

阎庄圣寿寺塔

阎庄圣寿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寿寺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后台乡阎庄村西北200米,是睢县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圣寿寺塔俗称阎塔,为宋代建筑物。虽经多次地震侵袭,风雨剥蚀,仍巍然屹立,1985年省政府曾拨款维修加固。塔身高22米,底座周长28.4米,为平面对称六角,九级密檐式结构。塔身外部每层檐下均用迭涩砖砌,第一层高3米,檐下有南开一半圆形拱圈门。一至六屋外壁嵌砌佛像雕砖数百个,佛像造型各异。塔内为六角形塔心室,室壁佛像砖砌,顶部饰有彩绘图案。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      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当地还流传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大宋时期阎庄村来了一位法号慧普的和尚,他慈眉善目且精于医道,并热心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受到百姓的敬重。大约过了两年,  忽然村里来了一队兵马,说是奉旨来请慧普和尚回开封一大寺院任住持。原来慧普和尚曾有恩于皇上,由于当地百姓极力挽留,再说他也不愿回到京城。最后,皇上无奈,就下诏在阎庄村扩建寺院,取名圣寿寺,又建起一高塔,叫圣寿寺塔。该塔高22米,平面呈六角形,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塔上所嵌佛像有260个,无一雷同。据84岁的当地村民韩祖孔介绍,塔下还有神秘的地宫,向四周辐射达几里地,他小时就到里面玩过。令人称奇的是,圣寿寺塔外嵌砌有佛像砖。260块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无一雷同,极具历史文物价值。圣寿寺塔塔下有井,通有向四周辐射的神秘地宫。  圣寿寺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对睢县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已经接待了亚洲、美洲、欧洲诸多国家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学法者不计其数,旅游观光者更是不计其数。圣寿寺塔,这里山清水秀,胜迹如林。  唐宋诗人王勃、杜甫、范成大及清代文家李调元等皆留恋此地,为后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铜山遗址、南北古塔远近闻名,万柳逵龙、西江夜调等八大胜景。如今处处显出迷人神韵;龙华山庄、继光水库、两眉平湖、桃花仙境、更是景色醉人。古塔依山傍水:脚下,婉蜒绵长的凯江水滔滔不绝地绕寺奔腾而去;背后,巍峨的山顶上,一座片石砌成的十四级宋代古塔直插云霄。沿着186级两米宽的石梯登上山顶,富饶辽阔的田野和繁华美丽的中江城尽收眼底,更兼山上凉风习习,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进入山门,寺内乳白色的露天大佛。一条宽18米,长400米的仿古大街直达白塔寺的彩色照壁。照壁正面,浮雕是由四条腾飞的金色巨龙守住大海四角。大海中,两头威猛的金色麒麟保护着巨大的金色0。0上方是斗大的“南无阿弥陀佛”八个红色大字;0下方是释海空上师篆写的“如意轮金刚法祖庭”;0的左右各有两个大字,一边是“显密”,一边是“圆通”,标志着该寺是一个显密兼修的道场。照壁背面,中央有个特大的“福”字,到这里的男女老少,总忘不了闭着眼去触摸“福”字,都希望从此五福临门。睢县千年古塔前的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前,四个花坛、八棵青翠欲滴的塔松和两排茂盛的箭竹整齐划一地分列在两边,且配有两头两米多高的既威猛又和善的大石狮子,给人以特别庄重,特别清静之感。登上十二级台阶,两边石栏杆上的十二生肖活灵活现。孩子门最喜欢小狮子口中的活宝,争相玩弄,竟将其模得光滑溜圆。天王殿前的巧妙布局已令人叹为观止,天王殿内的佛像更让你心潮澎湃。开怀大笑的弥勒佛,使你倍感亲切;威武的韦驮菩萨会让你肃然起敬;逼真的四大天王,高有丈余,有的持琵琶,有的提宝剑,有的擒地龙,有的抓银鼠,一个个都脚踏妖魔鬼怪。此处佛像,无论比例、造型、无论色彩、神态,可谓巧夺天工,无可挑剔,你看后定会赞不绝口。  穿过天王殿,越过地藏殿或伽蓝殿,徒步登上宽76米、高5米的条石保坎就可看到大佛殿。大佛殿的屋顶上是一座二十多米高的乳白色露天大佛。大佛的莲花座下是圣寿寺塔的藏经楼和闭关室、正前为方壁上有八个金色大字“开发智慧、觉悟人生”,壁下刻有一个两米见方、刚劲有力的大“佛”字。莲花座下正面与两侧是供居士和游人们仰瞻大佛的平台。平台后面是造型别致,专为大型会期提供演出的戏台(也是重大会议的主席台)。平台的下面,正中是大佛殿,内供缅玉诸佛菩萨、十八罗汉和一千六百四十尊佛像;左右均是中国金刚法佛学院电教部,内设各种电教器材。平台的周围是白塔寺的碑林。碑林的入口处和出口处,两座天桥将居士和游人接上平台再送到观音殿。观音殿是一座高大的双层建筑物,远看如飞阁流丹。铁红色的高窗亮格庄严肃穆,金黄色的琉璃瓦光彩夺目。观音殿殿名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亲笔题写。书有“大悲殿”三字的横额牌匾高悬在大殿的上方中央。三楼上是大威德金刚殿和金刚法佛学院的多功能大教室,其周围都有相通的大走廊。宽敞的殿堂里,12米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面目清秀圆润,神态极其庄严。大殿西侧的84尊大悲菩萨群像,以及千手观音菩萨左右的汉白玉白衣观音、文殊菩萨、背后的西方三圣、十二圆觉,个个雕塑得精致细腻,形态独特。古塔有的轻颦,有的微笑,有的威严,有的慈祥,有的在凝视,有的在沉思。所塑之像活画人间百态,尽现菩萨胸怀。  该寺除五大殿的主体建筑体外,还有很多配套建筑。如:一顶三檐、六面留窗的钟楼、鼓楼和盘龙翘角的亭廊以及高大的东西廊房、茶园、二僧院、法物流通处、住宿部、小卖部和食堂。所有建筑错落有致,全是对称图形,都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仿古建筑。其造型之优美,布局之合理,工艺之精巧,气势之雄伟,为中国寺院建筑图谱又添上绚丽的一笔。圣寿寺塔到处是花园。在所有建筑的正、侧面及道路两旁,都有花坛、高大的樟树和雪松。所有花坛内,不仅有围边万年青和“馒头九年青”,还有各种作为点缀的花草。什么紫荆、月月桂、玫瑰、美人蕉、六月菊、一串花、一箭梅、指甲花、蓬仙花、金蝴蝶、马蹄花、四季红、吊兰、绸辫花、红苕花、牵牛花、令箭荷花、白玉兰、蟹爪花、紫金花、西湖柳、雪莲花、金边兰等,品类不下四十余种。游人来寺,常触景生情,再来时总少不了带点新花种。无论春、夏、秋、冬,在这里有品不完的花香,听不完的鸟语,看不完的蜂蝶,使来者无不啧啧称赞,去者无不连声感叹。 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

汤斌祠

汤斌祠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汤斌祠是清初顺臣汤斌为其母亲修建祠堂,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内解放路西段,是睢县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  汤家祠又名汤斌贤良祠,汤恭人旌烈祠,位于睢县城内建设西路,座北朝南,面积1200平方米,三节院,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二门、卷棚、大殿、五门照。门楼一间,正脊排山,前额悬挂有“奉旨贤良祠”金字匾一块,门前树有二旗杆,西边有吹台,另有皇帝封赐的下马碑,二门是三间过道,卷棚三间,四根明柱支撑,筒瓦盖顶,室内为悬挂圣旨和丝布礼品,贤良祠和节烈祠大殿各三间,殿前树有汤文正公蛟龙碑,汤恭人节烈碑一通,祠前有雕工精良的节烈牌坊。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如今只保留门楼和大殿。  汤斌祠是清初汉0汤斌为其母亲修建的祠堂,由于文革遭受破坏严重,院内现存六间大殿。坐北朝南,南北长50米,东西宽24米,面积1200平方米。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二门卷棚、大殿、五门照。门楼一间,正背排山,前额有“奉旨贤良祠”金字匾一面。门前树二旗杆,两旁有吹台,另有皇帝封赐下马碑,二门是三间过道。卷棚三间,四根明柱支撑,瓦盖顶,室内悬挂圣旨和丝布礼品。著名的景观有:门楼、二门、大殿。  今观其残存建筑,殿宇规模宏大豪华,可见汤斌为官时的经济状况是很殷实的,其所谓“死时家里仅剩下八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的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或史实另有端倪,兹存疑待考。  “斌故善饰俭,及在官,惟枲帐一,采野荠和豆羹而食之;闻子市鸡,怒棰其仆。虽公孙弘御布被脱粟饭,不能绝也;亦以此为佞臣明珠、王鸿绪所中,卒皆无恙。……故所在有声,此其所长也。”-(《章太炎全集·别录乙》)  汤斌,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商丘市睢县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历任国史院检讨、潼关道副使、江西岭北道参政。十六年乞假归养。康熙五年(1666),从学于明清之际的著名理学家孙奇逢,成为当时程朱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把朱学理论见诸于实践的倡导者。十七年,康熙帝为了更有效地笼络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决定举办博学鸿词科。次年,汤斌应试取中,授翰林院侍讲,参修明史;主持过浙江乡试。二十一年充明史总裁。二十三年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这年,江苏巡抚出缺,康熙帝因汤斌有操守,派他就任。汤斌上任后,整顿吏治,打击豪强,蠲免苛赋,建立义仓社学,宣传儒家经典,毁弃五通神淫祠等,从而受到康熙帝的宠任而被尊为“理学名臣”。二十五年再充明史总裁。次年改任工部尚书。十月病死。他在朝以敢于争议出名。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所著有《汤子遗书》(一作《汤文正公全集》)传世。  汤斌 (1627~1687)   汤斌(1627年—1687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字孔伯,原籍滁州,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出生在睢州城(今河南睢县)。汤斌生逢乱世,11岁那年,家中为豪绅所逼,无处说理,财产尽失,家道衰落。 清朝顺治五年,汤斌参加乡试中第举人;顺治六年参加会试中第贡士;顺治九年参加殿试中三甲,随后又赶上朝廷恢复遴选庶吉士,汤斌被选中。汤斌通…… 详细++汤斌祠   汤斌 (1627~1687)   汤斌(1627年—1687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字孔伯,原籍滁州,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出生在睢州城(今河南睢县)。汤斌生逢乱世,11岁那年,家中为豪绅所逼,无处说理,财产尽失,家道衰落。 清朝顺治五年,汤斌参加乡试中第举人;顺治六年参加会试中第贡士;顺治九年参加殿试中三甲,随后又赶上朝廷恢复遴选庶吉士,汤斌被选中。汤斌通…… 详细++汤斌祠

睢县东关清真寺

睢县东关清真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睢县东关清真寺位于县城东关,始建于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目前占地60余亩,房屋百余间,是目前豫东地区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1947年,睢杞战役时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大将曾把指挥部设在这里,使这座珍贵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寺内建筑呈明清建筑风格,有大殿、卷棚、望月楼、水房、讲堂、女寺、善堂、花园等建筑,多为青砖绿瓦,飞椽花壁,木雕装饰,建筑工艺精湛,气势恢宏。  睢县东关清真寺位于位于县城东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朝中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豫东地区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其建筑独具匠心,宏伟壮观,虽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是回族人民讲经、祈祷、斋戒与聚会的场所。1947年,睢杞战役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大将曾把指挥部设在这里,更为这座珍贵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使之成为一处近现代革命遗址。  东关清真寺占地30余亩,分别建有大殿、卷栅、望月杰出、南、北宣讲堂、廊房、武学堂、碑楼、门楼、善堂、花园、男女浴室等。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建筑结构采用三屋脊背,蓝砖绿瓦,飞檐花壁,木雕装饰,整个建筑工艺精湛,气势恢宏。在布局上,东关清真寺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坐北朝南不同,它坐西向东,以拜殿为中心,周围有门楼、讲堂、善堂、浴室等。拜殿为大屋顶式,屋脊雕刻玲珑剔透的花卉,飞檐花壁,四角八挑,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寺内大殿北侧有皂荚树一株,苍劲虬曲,枝叶繁茂,胸径2.35米,树高30米,经有关专家鉴定已有580余年树龄。寺内东南角有一口石圈的古井,外口径55厘米,内口径33厘米。井虽不深,但水质甘甜清爽,天气再旱,井水从不枯竭。用井水宰羊,不仅香嫩可口而且久放不腐,被称为“圣井”。  1947年夏,睢杞战役打响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大将在睢县东关清真寺设立指挥部,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千军万马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生死决战。在这里我们不难想象粟裕大将军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气概。如今,粟裕将军当年曾经使用过的两把椅子和一张顶子床仍存放在寺中,作为历史的见证。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社会学家费孝通来睢视察,在听取了关于东关清真寺的工作汇报后,非常感兴趣,当即作出指示:“回族在中原的历史悠长,东关清真寺是有力的见证,你们对此要加以认真保护和研究”。

睢县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

睢县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睢县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总面积725.1公顷。  睢县北湖水面面积近5000亩,景区位于睢县县城北,地处睢县县城北部近郊,主要包括北湖、苏子湖、濯锦湖、恒山湖、甘菊湖、凤凰湖、通惠渠黄堤口至西关段及利民河等。景区内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水上娱乐设施完善,最著名的有“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陵墓、宋襄公望母台、甘菊泉、桃花洞、苏轼留墨处等。2000年,北湖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北湖使睢县有了“中原水城”的美誉。  公园将充分利用北湖等湖泊群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完善水系沟通与栖息地生境,将其建成中原地区以湖泊群湿地为特色的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示范点,我国中线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驿站、中原地区地下水补给示范区、河南重要的湿地科普教育与生态旅游目的地、“睢县之肾”。睢县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申报成功,将为睢县优化生态环境、打造中原生态水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宋襄公望母台

  在睢县北湖的东北角上,有两个小岛,北边的叫骆驼岭,南边的叫望母台。二者都是宋襄公留下的遗迹,距现在已有260O多年的历史。要说清二者的由来,必须先从望母台说起。  望母台世传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所筑,故而又名襄台。据《睢州志》载:“襄台在旧城东北隅。为宋襄公所筑,或日为望母而筑。即《诗》所谓赋《河广》者也。”(见清光绪十八年《睢州志》卷一第十二页)这里所说的《诗》,即为《诗经》。在《诗经?卫风》中有《河广》一诗。古版《诗经?河广》有诗序:“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宋襄公的母亲,即宋桓公夫人,卫文公之妹。夫人生襄公(名兹甫)之后,遭离弃被遣送归卫,思子而不能往,于是以诗怨叹: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谁说黄河广又宽?一片苇叶渡对岸。谁说宋国路遥远?踮起脚跟在眼前。谁说黄河广又宽?河宽难容小木船。谁说宋国路遥远?一个早晨去复还。  这首诗的夸张、比拟的手法,抒发了襄公母思念宋国、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宋襄公是个孝子,他也同样思念自己的母亲。怎么能与母亲相见呢?若把母亲接回宋国,怕国人议论他违背君父生前的意愿,为不忠;不把母亲接回宋国,为子者辜负母亲的生养之恩,为不孝。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他想出一个忠孝两全的办法,决定即位后修筑一个高大的台子,渴望登上高台能看到母亲的身影,以此向世人昭示提倡孝道,以孝治国。宋都在商丘,宋襄公为什么要把望母台建在睢县呢?其原因有三:  一,睢县地处宋国西部边境,距离卫国最近。当时的卫都在朝歌(即今河南淇县),位于黄河之北。雎县在黄河之南,过了黄河向西北即到卫境;二,春秋时期,睢县名叫乌巢乡(见《睢州志》卷一第12页),把望母台建在这里,有乌鸦反哺之意;三,现在的雎县北湖原为旧城(即北城),这里本来是一片高地。据《睢州志》记载:“城西北十二里曰恒山(与北岳同名),崒嵂南向,为州主山。恒山演迤,窿然而高者为金锁岭。北城枕其巅,衙署据其前。南城(即新城)横亘者曰凤凰岭、曰鞍子岭,居人所以避水患也。”望母台恰在这丘陵起伏的高冈之中。这里建城之后,城外因屡遭黄河水患,泥沙淤积,地势抬高,城内相对成了洼坑,后来大水灌城,形成北湖。望母台与骆驼岭因为本身的高度超过其它建筑物,结果成为湖中之岛。  望母台现在看来不过60亩,水面以上高也不超过5米。其实当初修筑的时候,要比现在大得多,也高得多。因为宋襄公要做忠孝的表率,必然常到这里举行望母大典。于是,这里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宋襄公的行宫,建有处理军国大事的宫殿、寝宫、御膳房、禁卫和侍女住所,望母台之北又建起御花园,骆驼岭即为花园中的山丘。如此算来,这个以望母台为中心的庞大建筑群应不下于500亩。其高度现在不足5尺,风雨剥蚀每年按0.1寸递减,2600年就是2.6丈。若把北湖水平面视为湖外的地平面,两丈以下才能见到北湖初建城时的宋代地层。宋代地层距春秋时代的原始地表又有多少,那就无法计算了。由此看来,望母台初建时高度绝对不会低于5丈。据考古学家验证,望母台确系春秋时期的夯筑土台。宋襄公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修筑这么高,这么大的土台以望母,可见他那一颗尊老敬老的赤子之心是何等的真诚。泓水之战当中,宋襄公右股中箭。在望母台行官养伤半年而驾崩。以其遗嘱葬于望母台上,至死不忘望母行孝。望母台上的襄陵即为宋襄公的陵墓。在墓地附近曾有30公分高的陶豆出土,上有“下宫”方形篆体印章。“下宫”是与“上宫”相对而言的。上宫为地上的宫殿楼阁。“下宫”指的是地下的宫殿。这种陶豆即为陵墓中的殉葬器皿。这是宋襄公葬于此地的可靠证据。  目前,望母台正在修建之中。不久的将来,这里将由一片荒岛变成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和传承社会美德的教育基地。

袁家山

袁家山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风浪骤起,袁惊恐,幻觉遇吕洞宾得救。返里后建庙纪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公元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全国罕见的船形园林式古典建筑,它的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纯阳宝殿,后建望月台,台上有八仙亭,台下有纯阳洞,洞中置吕洞宾木雕卧像,形象栩栩如生。  数百年不减雄伟壮美之色,引无数名人学士兴诗作赋。明代的董其昌、王铎、钱谦益、孙承泽、方以智、侯方域,清代的汤斌、宋荦、田兰芳等名人学士都曾在此把酒待月,登高作赋。有诗赞曰:“金缕歌终撒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诗。”王铎于崇祯六年曾在此作《甘露台》诗一首而为此山增色。  袁家山为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所建,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明代的袁家山与后面的两个“袁尚书大石坊”及“袁尚书府第”恰在一条中轴线上,十分威严壮观。明天启二年,明皇帝派袁可立巡抚山东登莱一带,招募水师“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明代抗倭名将沈有容在此充任总兵官。时有日本侵入琉球群岛,袁可立奉旨出海平倭(见马洪申《睢州史话》、尚起兴《商丘史话》及原商丘市文物处处长阎根齐《历史名城话商丘》等),途中突遇狂风恶浪,兵船险有倾覆之危,昏暗中恍惚吕洞宾现身于袁尚书面前,袁尚书急忙祷告保佑,煞时风平浪静,一仗取胜,袁尚书以为是吕祖显灵相助,归朝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袁尚书为还所许之愿,归里后在睢州南城之一汪碧水自己的“陆园”中大兴土木,建吕祖庙以纪念,以后世代香火不绝,明清两代为远近闻名的大道场。由于建在水中,地势颇高,因称袁家山。又仿山东蓬莱阁体制而建,称“小蓬莱”,依山旁水,就高临下。远远望去,恰似一艘战船荡漾水中,与周围碧水构成一派山水园林景象,列为睢州八景之一,曰“仙峰滴翠”。  道教经典著作《道藏辑要》以“在陆肇祥”为题录入道经:“襄邑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四围林树高耸,岩壑水水,木清华景逾濯锦。上建纯阳宝殿,额曰‘梦觉迷津’。后供吕帝阖目睡像,趺坐胡床前,设丹炉。最后高亭四敞,豁达清虚。上供长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飞现云中。……隐寓丹诀之秘,至今灵应昭然焉”,于是袁家山在道界名重日高,从此名闻海内外,至今每年不断有大量台湾及海外同胞来此进香祭拜。清道光二十九年睢州知州范阳洵曾大修袁家山,事成州中名士各撰联题额,有诗赋曰:“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吹笛鸣剑兮鹤唳青天;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佑我苍生兮亿万斯年”(《重修袁家山吕祖庙碑记》拓片存河南省文物局)。近年来,河南省人民政府曾投入巨资进行维修,然当地一些人不顾文物保0的三令五申,在其重点保护范围内竟劈去袁家山山基的后半部,使主体建筑暴露无疑,已严重危及到主体建筑物的安全,不能不是游山拜道者的一大遗憾。  特色  明兵部尚书袁可立  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风浪骤起,袁惊恐,幻觉遇吕洞宾得救。返里后建庙纪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    袁家山

商丘龙岗遗址

商丘龙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现有“蛋壳陶”片。纹饰主要为篮纹、方格纹、绳纹-纹,有饰镂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盘、碗、壶等。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河南商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乔寨文化遗址

乔寨文化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乔寨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庙宇,名“双塚寺”。1947年国民党睢县第六区(白庙区)区部在此建据点时挖出汉墓数座,出土大量汉代殉葬品,以五铢钱为最多,但全部流散。“文革”期间再遭破坏,土台大部被铲平。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蓝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在遗址北乔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陶壶、铜镜、五铢钱等汉代陪葬品,空心汉墓砖尤多见。考古工作者先后于1977年、1978年两次到遗址现场调查,确认该遗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睢县北湖公园

  睢县北湖公园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又称凤城湖。景区内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水上娱乐设施完善,最著名的有“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陵、宋襄公望母台、甘菊泉、桃花洞、苏轼留墨处等。  公园是免费的。如果要划船湖是收费的  景点位置   

阎家祠堂

阎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阎家祠堂 位于睢县后台乡阎庄村内,现有房屋三间,保存完好。194,4年5月28日,我地方武装配合独立团打开长岗,在阎庄召开了祝捷大会,睢县民主政权正式宣布建立,这里是县政府办公地点。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平民夜校旧址

  平民夜校旧址位于睢县刘庄村。1929年共产党员姜朗山创办。校址有三排教室,东西厢房、厨房及茶房等。现存教室三排,前排9间,中排和后排各7间;中排中间的门额上横嵌砖雕“唤起民众”四字,后排中间门额上横嵌的砖雕“革命精神”四字,字划虽残,但遗迹犹存。姜朗山睢县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经蔡和森、恽代英介绍入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回睢县刘庄组织农民协会,以教书为掩护创办“睢县第四小学”,并于1929年9月至1931年6月在该校开办“平民夜校”主要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夜校前后开设两班,培养学员100人。1931年姜被捕后停办。1937年初姜朗山出狱仍回睢县负责党的领导工作,组织武装力量。后编为第三支队,加入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四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东关明清一条街

  东关明清一条街。城东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条街,展示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穷魅力;即县城东关大街。始建于明代中期,至清末民初遂臻极盛,为豫东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曾吸引方圆数百里的客商前来交易。更有晋商、徽商及福建等地商贾在此定居经营,晋商曾建“山西旅睢同乡会馆”。街东西长1000米,宽7米,青砖铺地。商户沿街排列,其建筑式样大致相同,但豪华俭易各异。一般是前有出厦,出厦以红色油漆木柱支撑,活动门板,木质窗棂雕花,进店可见朱红木柜台,柜台后货架上陈列各色物品。睢县东关大街曾长期作为全县商业中心,历来有“买卖去东关”、“东关集常市”的说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无忧寺塔

无忧寺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无忧寺塔。位于城南20公里处平岗镇周塔村东的唐朝无忧寺塔,构思巧妙,超凡脱俗如一位温柔娴静的少女,岁月的残缺依然不减大唐风韵的高贵典雅;位于城南。塔原为八棱五级砖塔,民国初年被拆去两级,现存三级。每级有相对两门,无门各面饰菱形砖雕假窗和佛像砖,转角处为圆形擎檐柱,檐下有斗拱,用迭涩砖砌成,檐上为反迭涩砖层,翼角翘起。塔内有梯形塔心室,可盘旋登顶。此塔虽损坏严重,但其精湛建筑技术仍清晰可见。北宋建都汴京(今开封),襄邑地近京畿,其时佛、道两教皆盛,故境内多佛寺、道观。金元以后,时过境迁,寺庙荡然无存,而圣寿、无忧二塔为仅存之硕果。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犁岗古文化遗址

犁岗古文化遗址为睢县文物保护单位。  犁岗古文化遗址。该文化遗址原为高3米的土阜,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一部分压在犁岗村下。村民在此处取土时发现汉代砖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壶、陶罐、陶仓、陶鼎、陶钫、铜镜、五铢钱等。遗址存留的文化层大部分为殷商文化层,有灰坑数处,随处可采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并发现鹿角铜锛一枚。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豫东地区殷商文化有一定价值。1981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周堂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徐营村

----

胡楼村

----

乔寨村

----

苏东村

----

苏西村

----

苏南村

----

郭营村

----

杨庄村

----

郝营村

----

马官村

----

大屯村

----

郑营村

----

齐庄村

----

张楼村

----

周一村

----

周二村

----

周三村

----

周四村

----

白营村

----

丁营村

----

黄堂村

----

翟庄村

----

前曹村

----

王堂村

----

周堂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