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唐山 >> 路南区 >> 广场街道

广场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唐山南湖公园

唐山南湖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湖公园位于市中心南部2公里处采煤塌陷区。总面积1300公顷,水面165公顷。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将此处建为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400公顷,植树30万株,栽植草坪20万平方米。  唐山南湖公园全称为唐山南湖中央生态公园,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  原来塌陷区内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黑水流溢、飞灰蔽日的荒芜景象满眼皆是。公园内树木成荫、草坪翠绿、湖水清撤,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南湖前身  唐山南湖公园原为开滦采沉区,百余年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市区南部地表下沉(含波及区)总面积达2.08万公顷,形成塌陷坑53个,面积1800公顷的南部采煤下沉区就是其中面积较大的区域。过去这里任意倾倒垃圾废墟、乱建猪圈鸡舍、电厂排放煤灰等,使这里环境恶劣,满目狼藉。1996年开始,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对南部采沉区实施综合整治。集中清除各种垃圾和违章建筑,实施大规模绿化工程,几年来投入资金2亿元,累计植树138万株,绿化面积607公顷。  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已是林地成片、生机盎然。封堵采沉区周边排污口,190多公顷水面实现了水体还清。利用垃圾堆因势造型,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湖公园,为市民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详细信息  南湖公园位于唐山市区南部,距市中心仅670米,面积有28平方公里。其先后获得河北省第一届“人居环境奖”和国家200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度,获得“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唐山是一个以采煤起家的重工业城市,由于近百年的开采,在市区周边形成了采煤下沉区,南部采沉区就是其中之一,几十年的沉降过程使采沉区内杂草丛生、坟墓遍地、污水满沟,成了人迹罕至的废弃地。严重破坏了我市的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容貌,影响了南部采沉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1996年底市委、市政府本着“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方针,决定实施大面积生态绿化工程。几年中,南部采煤下沉区的治理工作主要实施了5项工程:一是实施了整治脏乱差环境工程;二是实施了大面积绿化工程;三是实施了水体还清工程;四是实施了美化工程;五是实施了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经过9年多的建设南部采沉地已初具规模,昔日脏乱荒芜的采沉地,经过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的生态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变化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为给市民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对靠近市区最近的300多万平方米下沉区(即南湖公园)进行重点建设,完成外围简易环路,山顶花园、假山护坡延伸、湖面连通、修建游船码头和跑马场等工程:山顶花园治理之前是生活垃圾的垃圾山,经过优质土方的覆盖和山石的堆砌,使人们很难想到它的之前状况,加上山上宛如地毯般的草坪和各种浅根花木的装饰,凤凰台成为南湖公园最清新漂亮的至高点。南湖公园的建成为广大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典范。  煤炭是唐山的传统产业,开滦煤矿经过130年,形成了1800平方米的大面积采煤塌陷区。百余年来,这里一直是居民生活垃圾和工业建筑垃圾的集中倾倒场地:50米高、800多万立方米的巨型垃圾山触目惊心,让人望而却步。由于距中心城区不足两公里,这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场成了唐山这条腾飞巨龙脊梁上的“工业疮疤”,当地人称之为唐山的“龙须沟”。  历史荣誉  2001年,-同志曾到过这里,对这块塌陷区的改造建设提出过明确要求。为了完成-同志的重托,近几年唐山市陆续对这里进行规模化改造。2008年初,唐山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修复项目———南湖公园工程拉开大幕。到第二年5月1日正式免费开园,仅用了400多天的时间。  南湖公园面积达28平方公里,其中18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引入各类昆虫、鸟类等动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有11.5平方公里的湖面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自建成开放后,“生态、好玩、神奇”的南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首选地方,昔日人人避之不及的“工业疮疤”从此成为了唐山市生态景观之一。  2009年6月19日下午,正在河北考察工作的-总理兴致勃勃地来到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参观,看到这里湖面宽阔、绿树成荫、沿湖景观怡人,-总理高兴地与游人们亲切聊天。他说,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进一步发展经济,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  地址:唐山市中心南部2公里处采煤塌陷区  类型:城市公园湖泊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315-2834514;4009882016  开放时间:  8:30-22:00,随季节有所调整,具体可电话咨询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起  夜场10元,日场90元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堪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在跨越三个世纪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极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历史文化和矿业遗存。开滦煤矿的开发,托起了唐山、秦皇岛两座城市,“中国第一佳矿”、“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最早的铁路公路立交桥”、“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均诞生在这里。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中国近代煤矿之父唐廷枢、北方工业巨子周学熙,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民族英雄节振国等众多历史人物,曾在这里留下重要历史遗踪。开滦首开中国最早的机器采矿业和铁路运输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缩影。2005年8月,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获国土资源部批准,2007年10月开工建设。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规划占地面积近115万平方米,由坐落于中国第一佳矿唐山矿A区的“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和位于大南湖中央生态公园的“老唐山风情小镇”两大景区组成,两地之间相距约2.5公里,中间由矿用自备铁路连接,形成一个“哑铃型”完整的旅游园区。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将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分“矿业文化博览区”和“矿业遗迹展示区”两大部分,包括博物馆、主碑、副碑、三大工业遗迹等景观。项目的二期和三期工程正在施工筹备之中。2011年,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1年7月27日,在开滦博物馆,参观者观看展出开平矿务局股票。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源头。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主要由开滦的百年采矿遗迹组成,分为“中国近代工业博览园”和“生态休闲娱乐园”两部分,从2007年开始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的开滦博物馆等项目已经结束并对公众开放。  2011年1月,国家旅游局正式下发文件,批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据悉,这是唐山市市区内继唐山大南湖生态公园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景区,为唐山广大市民和京津冀都市圈民众假日休闲又增添了一处充满文化品位、引领时尚的特色景区,这也必将极大地提升开滦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地址:唐山市路南区新华东道54号(近开滦唐山矿业分公司)  类型:主题公园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15-3024885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8: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开滦博物馆30元;井下探秘游80元;开滦博物馆+井下探秘游套票100元

开滦博物馆

开滦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开滦博物馆位于新华东道54号(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内)是该园区中心建筑,建筑面积为7400多平米,主体风格为新古典主义,整体造型设计既注重整体风貌的稳重典雅,也力求线脚细部的简洁利落,与工业主题相吻合。其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于有着130多年历史的开滦矿井绞车房建筑和建于1922年的天津开滦矿务局大楼(现为天津市委办公楼),凝聚了开滦人对矿井的挚爱和对故旧的一份牵绊。  馆内大型主题展览《黑色长河》,展陈面积3500平米,展线800米。分为“煤的史话”、“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兴起”、“一座煤矿托举起两座城市”、“他们特别能战斗”和“百年基业长青”五部分十四个展示单元。追诉了煤的生成与由来、悠久的古代采煤史,展示了开滦煤矿首开中国近代路矿之源的历史遗踪,重现了因煤而兴的唐山难以抹去的城市文化记忆,讴歌了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几代矿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唱响了新一代开滦人薪火相传、让百年基业长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国企志气歌。  展陈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高技术手段,亮点不断,精彩纷呈:走进序厅14米长大型青铜主题浮雕—“矿魂”摄人心魄;气势恢弘的大型多媒体景观—“森林与海洋的曼舞”,向人们描述了植物成煤的嬗变;融知识性、趣味性、高科技于一体“古代采煤”幻影成像情景剧,生动再现了明清时期采煤场景;复原的曾任开平矿师、后任美国第31任总统的胡佛办公室,让人们了解那场发生在100多年前的震惊中外的国际大诉讼,体味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开滦五矿大罢工”大型雕塑、世所罕见的唐山大地震的景观重现,生动地展现了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开滦人“特别能战斗”的顽强品格。在160度大型环幕数字影片—“世纪追梦”中,抒发了几代开滦人永不言败、始终追求民族昌盛、企业发展的豪迈情怀。  开滦博物馆历史文化底蕴浓厚,馆藏近、现代文物两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47件,二级文物72件,三级文物326件,一般文物万余件。展出地质矿业类文物、早期工业文物、革命历史文物、开滦历史文化文献类文物五大类几百个品种。值得一提的是,馆内陈列着中国迄今存世最早的股票——“开平矿务局1881年股票”;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唐胥铁路上的铁轨;记载着1901年至1952年开滦经营状况的1661册“羊皮蒙面大账本”。这些均属国内罕见的珍贵文物,是开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背后更有许多真实的传奇故事。开滦博物馆把“保护与展示”结合在一起,以反映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主题和厚重的矿业文化特色,填补了我国博物馆行业的空白,成为广大群众阅读中国煤炭文化的“实物读本”,成为中国煤矿工人和煤炭文化的一座圣殿。

开滦唐山矿早期工业遗存

开滦唐山矿早期工业遗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滦唐山矿早期工业遗存    站在270度的环绕大厅里,四周陈列的仿真树木高大茂密,忽然,一道道蓝色闪电破空而下,紧接着,大厅顶部的白色帷幕缓缓落下,幕布上映出滚滚海浪,似乎要将人紧紧包围。成片的树木开始倒塌,在波涛汹涌的水中不断翻滚,逐渐沉埋,这时形成了初级的煤炭——褐煤。地壳开始剧烈运动,褐煤被更深地埋入地下,在隔绝了空气、长期高温高压的环境里,褐煤中的氧气被挤了出来,碳含量逐渐增加,时间流淌过了2亿多年,当初的树木变成了今天黑色的原煤……   如果说煤炭是开滦博物馆的基石,那么,琳琅满目的工业遗迹则是它的骄傲。不是只有玉石书画才有文化气息,那些记载了近现代中国艰辛工业化历程的铁路、矿井、机车,同样有历史厚度。对于博物馆,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如何把文化视野放得更宽广一点?   两节锈迹斑斑的铁轨,是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的文物,那段铁路是我国今天7万多公里铁路的起点;长5.7米的黑色龙号机车,曾经拉响了我国铁路运输史上的第一声汽笛;一张薄薄的开平老股票,述说着开滦煤矿作为近代中国最早股份制企业的辉煌,是我国迄今存世最早的股票……    “馆内老档案共4万余件,可以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部编年史和活化石。”开滦博物馆馆长马长生说,“19世纪下半叶,‘洋务运动’催生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然而,能够反映其发展进程的工业遗迹却在迅速地消失。开滦有责任挖掘和保护好这部分历史,不能让它成为空白。”令人欣喜的是,今年5月初,“开滦唐山矿早期工业遗存”晋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在博物馆内600米长的展览线上,每一个展厅都在诉说着开滦厚重的历史文化——“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走过了怎样的艰辛历程,一座开滦煤矿如何托起了唐山和秦皇岛两座城市,“他们特别能战斗”是开滦精神的写照,开滦工人在早期建党、五矿大罢工、反抗日伪压迫、支援国家建设、抗震救灾等不同历史时期作出了哪些贡献,改革开放后开滦集团又是如何开拓进取,保持百年基业长青……

大钊公园

  李大钊是中国0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他的故乡。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震后,唐山市人民政府决定把人民公园扩建成“大钊公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为公园题写了园名。  公园总面积为14.80公顷,包围在市中心文化路、建设路、新华道、国防道四条主次干道之中,北侧与雄伟的抗震纪念碑文场相邻。是一座以自然式为主,具有我国传统山水园林风格,时代感鲜明、集游憩、娱乐、科学普及、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主要景观大钊纪念景区位于公园西入口内,占地约1.5公顷,是静区中的主景,突出了公园的主题。建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钱绍武设计的全国最大的李大钊半身花岗岩雕像。雕像建在人工堆置的土丘上,基座长8.50米,宽3.60米,高约3米,黑色大理石贴面。雕像肩宽6.25米,采用夸张的手法,加大了肩的尺寸,点出了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思想。基座下面片植了沙地柏,仰首翘起的柏尖,象征了李大钊与敌人针锋相对的笔锋,雕像背景栽植了油松、桧柏、侧柏组成的常绿针叶混交林。突出了烈士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怀念之情,他就像这些松柏万古长青,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轴线两侧采用规则式列植了雪松,黄杨球和小蘖球,使人肃然起敬。在轴线两侧的绿地以自然式配植了花灌木,对景群植了常绿树和花灌木,喻意李大钊播下的革命种子,已开遍祖国大地。歌颂了烈士用鲜血浇灌的花朵,开得绚丽多姿。  景点位置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建设南路  

大钊公园

  李大钊是中国0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他的故乡。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震后,唐山市人民政府决定把人民公园扩建成“大钊公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为公园题写了园名。  公园总面积为14.80公顷,包围在市中心文化路、建设路、新华道、国防道四条主次干道之中,北侧与雄伟的抗震纪念碑文场相邻。是一座以自然式为主,具有我国传统山水园林风格,时代感鲜明、集游憩、娱乐、科学普及、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主要景观大钊纪念景区位于公园西入口内,占地约1.5公顷,是静区中的主景,突出了公园的主题。建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钱绍武设计的全国最大的李大钊半身花岗岩雕像。雕像建在人工堆置的土丘上,基座长8.50米,宽3.60米,高约3米,黑色大理石贴面。雕像肩宽6.25米,采用夸张的手法,加大了肩的尺寸,点出了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思想。基座下面片植了沙地柏,仰首翘起的柏尖,象征了李大钊与敌人针锋相对的笔锋,雕像背景栽植了油松、桧柏、侧柏组成的常绿针叶混交林。突出了烈士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怀念之情,他就像这些松柏万古长青,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轴线两侧采用规则式列植了雪松,黄杨球和小蘖球,使人肃然起敬。在轴线两侧的绿地以自然式配植了花灌木,对景群植了常绿树和花灌木,喻意李大钊播下的革命种子,已开遍祖国大地。歌颂了烈士用鲜血浇灌的花朵,开得绚丽多姿。  景点位置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建设南路  

唐山古长城

唐山古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山古长城  万里长城在唐山境内蜿蜒220公里,有名关险隘29处。其势巅连起伏、奔腾浩瀚,荟萃了明长城的精华。长城沿线民风古朴,掌故传说颇多,是唐山旅游的精品。遵化鹫峰山长城、迁西潘家口水下长城、迁安大理石长城、青山关、喜峰口、冷口关、监狱楼、七十二券楼、水门、长城砖窑、养马圈等皆为长城独秀,近年来在国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鹫峰山山上长城高不足一丈,宽不过三尺,因为修长城的官吏贪占银两,偷工减料,是典型的“豆腐渣长城”。  青山关城高一丈四尺,周六十六丈九尺,建于明万历年间,远看玲珑剔透,古色古香。72券楼由大小72拱组成,造型奇美;水门由青砖砌成拱形,经数百年风雨山洪冲刷仍保存完整。被誉为长城第一窑的“左三窑”位于迁西大岭寨,1985年被发现,因砖上刻有“左三”字样而得名。93年经全面挖掘,共发掘古长城砖窑7座,是迄今发现的长城沿线最大最完整的砖料基地,解开了长城砖的来源之谜。  迁安大理石长城长约1.5公里,高10米,宽5米。城底、敌楼基础多为大理石,这在万里长城中十分罕见。喜峰口古称松亭关,是史上有名的古战场。当年二十九路军在此抵抗侵华日军产生的《大刀进行曲》家喻户晓,为喜峰口长城增添无穷魅力。长城沿线还有民族英雄戚继光统领军务、戍边御敌长达16年的指挥部蓟镇总兵府,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地球岩石鼻祖、距今36亿7千万  年的太平寨麻粒古岩,迁安爪村旧石器遗址等一系列景点。

唐山地震博物馆

  唐山地震博物馆位于岳各庄路19号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该馆分为科普展馆和纪念展馆两部分。其中纪念展馆是一座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地下展馆,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  馆内展览名称为《唐山·1976》,主要展示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震后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包括序厅和劫难篇、救灾篇、自强篇、复建篇、启示篇共六个部分,有近500幅照片、近300件实物、复原式景观4组、蜡像30余尊等展品。  走进展馆,眼前的一切会将你带入1976年的唐山,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1976年唐山地震后的惨烈情景,与唐山人民共同经历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的悲壮历程,深刻体会“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抗震精神的凝铸与升华,同时也为唐山由毁灭到重生,建成一座全国最坚固、最安全城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飞速迈进而振奋鼓舞。  相关展厅  劫难篇: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7.8级毁灭性大地震袭击了具有百年历史、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唐山。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人员伤亡惨重。当日18时45分在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景况愈加悲惨,大地震共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  救灾篇: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灾区极为关怀,果断决策,迅速成立了救灾指挥机构,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在满目疮痍的唐山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斗争,描绘出一部人类与地震灾害斗争的悲壮史诗。  自强篇:地震发生在凌晨,熟睡的群众一瞬间被埋压在倒塌的房屋下。当时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和从废墟中挣脱出来的人们构成了自救互救的有生力量。英雄的唐山人民经历了严峻考验,备尝艰辛,又以顽强的毅力很快恢复生产,所彰显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一笔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  振兴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城市重新屹立在冀东大地。  发展篇: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唐山视察,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殷切希望。唐山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实现新跨越”为主题,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着力做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党的建设科学化五大支柱,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科普展厅:科普展厅是一个以唐山地震博物馆为依托,以唐山地震为背景,以科技馆的展示方式、展示手法全面介绍古今中外地震现象,普及地震知识,彰显地震学科总体形象的主体性专题科普馆。是通过大量地震专业展项和不同层次的展示内容,诠释地震相关科学原理,实现观众的互动与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唐山地震科普展厅是承载地震主题的,体现地震学科形象的,有着充分主题气氛设计的艺术科技效果空间。  地址: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

唐山抗震纪念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始建于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2006年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际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展改造,现有固定陈列为《唐山成就展览》。  唐山抗震纪念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长度620延米,采用图片、实物、景观、多媒体等多种高科技的展出形式,声、光、电相结合,体现了新型展馆的现代化气息。  展览共设置景观模型及艺术品21个,等离子电视6台,电子触摸屏4台,实物展品共3大类50余件套,照片400余张,静态图表12个,光电图表14个,文字版31个。三组巨幅铜制浮雕展示了唐山的过去、现在、未来;大型地台模型直观地展示了唐山的地形、地貌及行政区划;地震科普电影给观众身临其境感觉的同时又了解了地震科普知识;展览共由序及9个部分组成,一方面以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展现亮点为原则,充分展示了震后34年,特别是近10年来,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相信科学为原则,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加大了历史沿革、抗震救灾、防震减灾的展出内容。展览充分体现了回顾创业历程,告慰罹难同胞,追忆八方恩情,教育后世子孙,激励全市人民为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唐山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思想。  地址:唐山市路南区新华东道102号  类型:博物馆纪念馆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315-5265530  官方网站:http://www.tskzjng.com/  开放时间:  9:00-12:00(11:00停止入馆),13:30(夏季14:30)-17:30(16:30停止入馆),星期一闭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个人参观须持有效证件到服务处领取门票,凭票入馆,票券当日有效。团体观众参观须提前预约,持证统一到服务处领票,凭票入馆参观。

冀东烈士陵园

冀东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冀东烈士陵园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是河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冀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1958年清明节落成并向社会开放,占地7.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古典牌楼式大门、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馆和烈士墓区。1976年大地震时所有建筑被夷为平地,复建工程于1986年竣工。“冀东烈士陵园”园名由聂荣臻元帅亲笔所题。烈士纪念塔塔高34.5米,塔身四面镌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林伯渠、彭德怀、萧克的题词。“冀东烈士纪念馆”馆名由萧克将军亲笔题写,基本陈列为《冀东革命烈士斗争业绩展》。在纪念馆前的东、西两侧绿地上,分别矗立着20位冀东知名英烈的铜像。烈士墓区共有烈士墓166座,安葬着178位烈士。  冀东烈士陵园曾先后荣获国家民政部授予的“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首届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弘扬英烈志传承冀东魂”服务品牌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政系统优质服务品牌。冀东烈士陵园每年接待社会各界谒陵群众50余万人次,实行免费开放,是唐山、秦皇岛、北京、天津、辽宁、内蒙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南新西道  电话:0315-2846207  门票:10元  黄天 (1908~1945)  黄天 (1908—1945) 黄天,新民乡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在浙江省昆虫局图书馆工作。黄酷爱进步戏剧,曾于1935年在杭州组织业余“三五”剧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为当地报刊编写戏剧剧本。 1937年10月,黄离杭赴延安,入陕北公学。毕业后,留校任陕公剧团团长,曾根据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组织改编和导演了同名剧。黄于1939…… 详细++  节振国 (1910~1940)  节振国,冀东抗日民族英雄,山东武城人,今故城县郑口镇刘堂村人。幼家贫,1920年全家逃荒到河北开滦赵各庄煤矿,饱尝生活艰辛。节振国武功高强,性格刚烈,倔强,勇敢。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节振国被推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5月6日,大批日伪军包围节家,搜捕节等工人领袖。节振国劈杀日本宪兵队长后逃出重围,负伤脱险。节振国刀劈日本宪兵震…… 详细++  邓培 (1883~1927)  邓培(1883年~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党员,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和著名活动家。他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特别是早期的铁路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培原名配安,字少山,西南石湖洲邓关村人。他年幼丧父,靠母亲种田为生,省吃俭用,读了4年私塾。邓培14岁时跟随一位亲戚到天津机械厂当学徒。3年学徒期满后,考入京奉铁路唐山制…… 详细++  周文彬 (1908~1944)  周文彬 (1908-1944) 原名金成镐,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红南洞人。1914年,周文彬全家迁居到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不久加入中国国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周文彬考入北京大学,并在学校内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周文彬担任唐山工委书记。1939年3月,周文彬任中共冀东地委书记,秋季兼任丰滦迁联合县县委书记。194…… 详细++  王册 (1922~1943)  王册,原名王者香,祖籍河北昌黎,1922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奉天(今沈阳市)。饱读诗书的父亲王树温(号子和)根据孔子《猗兰操》中“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为女儿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少年时代的王册,秀外慧中。她不负双亲所盼,读书期间就曾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1930年在奉天(沈阳)第五小学读书时,被…… 详细++  邵洪生 (1913~1948)  邵洪生(1913~1948﹒4),河北卢龙人。 1942年秋,八路军在滦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邵洪生参加了民兵。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邵洪生参加守河防民兵游击队,屡立下战功。1947年冬,邵洪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下旬,为配合东北战役,邵洪生所在部队奉命攻打夏垫。战斗于4月2日晚12时打响,解放军突破夏垫城防。3日上午8时,还有2个连的敌人在东…… 详细++  包森 (1911~1942)  包森 (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大-中,率部开辟了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1939年4月26日,包森率部在遵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40年初,包森执行冀东区党分委葛老湾会议精神,主持西部军事工作,赴盘山开辟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季,十……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黄天 (1908~1945)  黄天 (1908—1945) 黄天,新民乡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在浙江省昆虫局图书馆工作。黄酷爱进步戏剧,曾于1935年在杭州组织业余“三五”剧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为当地报刊编写戏剧剧本。 1937年10月,黄离杭赴延安,入陕北公学。毕业后,留校任陕公剧团团长,曾根据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组织改编和导演了同名剧。黄于1939…… 详细++  节振国 (1910~1940)  节振国,冀东抗日民族英雄,山东武城人,今故城县郑口镇刘堂村人。幼家贫,1920年全家逃荒到河北开滦赵各庄煤矿,饱尝生活艰辛。节振国武功高强,性格刚烈,倔强,勇敢。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节振国被推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5月6日,大批日伪军包围节家,搜捕节等工人领袖。节振国劈杀日本宪兵队长后逃出重围,负伤脱险。节振国刀劈日本宪兵震…… 详细++  邓培 (1883~1927)  邓培(1883年~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党员,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和著名活动家。他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特别是早期的铁路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培原名配安,字少山,西南石湖洲邓关村人。他年幼丧父,靠母亲种田为生,省吃俭用,读了4年私塾。邓培14岁时跟随一位亲戚到天津机械厂当学徒。3年学徒期满后,考入京奉铁路唐山制…… 详细++  周文彬 (1908~1944)  周文彬 (1908-1944) 原名金成镐,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红南洞人。1914年,周文彬全家迁居到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不久加入中国国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周文彬考入北京大学,并在学校内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周文彬担任唐山工委书记。1939年3月,周文彬任中共冀东地委书记,秋季兼任丰滦迁联合县县委书记。194…… 详细++  王册 (1922~1943)  王册,原名王者香,祖籍河北昌黎,1922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奉天(今沈阳市)。饱读诗书的父亲王树温(号子和)根据孔子《猗兰操》中“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为女儿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少年时代的王册,秀外慧中。她不负双亲所盼,读书期间就曾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1930年在奉天(沈阳)第五小学读书时,被…… 详细++  邵洪生 (1913~1948)  邵洪生(1913~1948﹒4),河北卢龙人。 1942年秋,八路军在滦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邵洪生参加了民兵。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邵洪生参加守河防民兵游击队,屡立下战功。1947年冬,邵洪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下旬,为配合东北战役,邵洪生所在部队奉命攻打夏垫。战斗于4月2日晚12时打响,解放军突破夏垫城防。3日上午8时,还有2个连的敌人在东…… 详细++  包森 (1911~1942)  包森 (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大-中,率部开辟了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1939年4月26日,包森率部在遵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40年初,包森执行冀东区党分委葛老湾会议精神,主持西部军事工作,赴盘山开辟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季,十……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节振国 (1910~1940)  节振国,冀东抗日民族英雄,山东武城人,今故城县郑口镇刘堂村人。幼家贫,1920年全家逃荒到河北开滦赵各庄煤矿,饱尝生活艰辛。节振国武功高强,性格刚烈,倔强,勇敢。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节振国被推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5月6日,大批日伪军包围节家,搜捕节等工人领袖。节振国劈杀日本宪兵队长后逃出重围,负伤脱险。节振国刀劈日本宪兵震…… 详细++  邓培 (1883~1927)  邓培(1883年~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党员,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和著名活动家。他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特别是早期的铁路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培原名配安,字少山,西南石湖洲邓关村人。他年幼丧父,靠母亲种田为生,省吃俭用,读了4年私塾。邓培14岁时跟随一位亲戚到天津机械厂当学徒。3年学徒期满后,考入京奉铁路唐山制…… 详细++  周文彬 (1908~1944)  周文彬 (1908-1944) 原名金成镐,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红南洞人。1914年,周文彬全家迁居到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不久加入中国国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周文彬考入北京大学,并在学校内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周文彬担任唐山工委书记。1939年3月,周文彬任中共冀东地委书记,秋季兼任丰滦迁联合县县委书记。194…… 详细++  王册 (1922~1943)  王册,原名王者香,祖籍河北昌黎,1922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奉天(今沈阳市)。饱读诗书的父亲王树温(号子和)根据孔子《猗兰操》中“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为女儿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少年时代的王册,秀外慧中。她不负双亲所盼,读书期间就曾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1930年在奉天(沈阳)第五小学读书时,被…… 详细++  邵洪生 (1913~1948)  邵洪生(1913~1948﹒4),河北卢龙人。 1942年秋,八路军在滦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邵洪生参加了民兵。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邵洪生参加守河防民兵游击队,屡立下战功。1947年冬,邵洪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下旬,为配合东北战役,邵洪生所在部队奉命攻打夏垫。战斗于4月2日晚12时打响,解放军突破夏垫城防。3日上午8时,还有2个连的敌人在东…… 详细++  包森 (1911~1942)  包森 (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大-中,率部开辟了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1939年4月26日,包森率部在遵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40年初,包森执行冀东区党分委葛老湾会议精神,主持西部军事工作,赴盘山开辟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季,十……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邓培 (1883~1927)  邓培(1883年~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党员,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和著名活动家。他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特别是早期的铁路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培原名配安,字少山,西南石湖洲邓关村人。他年幼丧父,靠母亲种田为生,省吃俭用,读了4年私塾。邓培14岁时跟随一位亲戚到天津机械厂当学徒。3年学徒期满后,考入京奉铁路唐山制…… 详细++  周文彬 (1908~1944)  周文彬 (1908-1944) 原名金成镐,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红南洞人。1914年,周文彬全家迁居到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不久加入中国国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周文彬考入北京大学,并在学校内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周文彬担任唐山工委书记。1939年3月,周文彬任中共冀东地委书记,秋季兼任丰滦迁联合县县委书记。194…… 详细++  王册 (1922~1943)  王册,原名王者香,祖籍河北昌黎,1922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奉天(今沈阳市)。饱读诗书的父亲王树温(号子和)根据孔子《猗兰操》中“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为女儿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少年时代的王册,秀外慧中。她不负双亲所盼,读书期间就曾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1930年在奉天(沈阳)第五小学读书时,被…… 详细++  邵洪生 (1913~1948)  邵洪生(1913~1948﹒4),河北卢龙人。 1942年秋,八路军在滦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邵洪生参加了民兵。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邵洪生参加守河防民兵游击队,屡立下战功。1947年冬,邵洪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下旬,为配合东北战役,邵洪生所在部队奉命攻打夏垫。战斗于4月2日晚12时打响,解放军突破夏垫城防。3日上午8时,还有2个连的敌人在东…… 详细++  包森 (1911~1942)  包森 (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大-中,率部开辟了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1939年4月26日,包森率部在遵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40年初,包森执行冀东区党分委葛老湾会议精神,主持西部军事工作,赴盘山开辟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季,十……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周文彬 (1908~1944)  周文彬 (1908-1944) 原名金成镐,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红南洞人。1914年,周文彬全家迁居到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不久加入中国国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周文彬考入北京大学,并在学校内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夏,中共河北省委派周文彬担任唐山工委书记。1939年3月,周文彬任中共冀东地委书记,秋季兼任丰滦迁联合县县委书记。194…… 详细++  王册 (1922~1943)  王册,原名王者香,祖籍河北昌黎,1922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奉天(今沈阳市)。饱读诗书的父亲王树温(号子和)根据孔子《猗兰操》中“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为女儿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少年时代的王册,秀外慧中。她不负双亲所盼,读书期间就曾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1930年在奉天(沈阳)第五小学读书时,被…… 详细++  邵洪生 (1913~1948)  邵洪生(1913~1948﹒4),河北卢龙人。 1942年秋,八路军在滦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邵洪生参加了民兵。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邵洪生参加守河防民兵游击队,屡立下战功。1947年冬,邵洪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下旬,为配合东北战役,邵洪生所在部队奉命攻打夏垫。战斗于4月2日晚12时打响,解放军突破夏垫城防。3日上午8时,还有2个连的敌人在东…… 详细++  包森 (1911~1942)  包森 (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大-中,率部开辟了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1939年4月26日,包森率部在遵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40年初,包森执行冀东区党分委葛老湾会议精神,主持西部军事工作,赴盘山开辟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季,十……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王册 (1922~1943)  王册,原名王者香,祖籍河北昌黎,1922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奉天(今沈阳市)。饱读诗书的父亲王树温(号子和)根据孔子《猗兰操》中“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为女儿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少年时代的王册,秀外慧中。她不负双亲所盼,读书期间就曾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1930年在奉天(沈阳)第五小学读书时,被…… 详细++  邵洪生 (1913~1948)  邵洪生(1913~1948﹒4),河北卢龙人。 1942年秋,八路军在滦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邵洪生参加了民兵。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邵洪生参加守河防民兵游击队,屡立下战功。1947年冬,邵洪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下旬,为配合东北战役,邵洪生所在部队奉命攻打夏垫。战斗于4月2日晚12时打响,解放军突破夏垫城防。3日上午8时,还有2个连的敌人在东…… 详细++  包森 (1911~1942)  包森 (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大-中,率部开辟了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1939年4月26日,包森率部在遵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40年初,包森执行冀东区党分委葛老湾会议精神,主持西部军事工作,赴盘山开辟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季,十……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邵洪生 (1913~1948)  邵洪生(1913~1948﹒4),河北卢龙人。 1942年秋,八路军在滦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邵洪生参加了民兵。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邵洪生参加守河防民兵游击队,屡立下战功。1947年冬,邵洪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3月下旬,为配合东北战役,邵洪生所在部队奉命攻打夏垫。战斗于4月2日晚12时打响,解放军突破夏垫城防。3日上午8时,还有2个连的敌人在东…… 详细++  包森 (1911~1942)  包森 (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大-中,率部开辟了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1939年4月26日,包森率部在遵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40年初,包森执行冀东区党分委葛老湾会议精神,主持西部军事工作,赴盘山开辟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季,十……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包森 (1911~1942)  包森 (1911-1942) 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大-中,率部开辟了兴隆东南、遵化东北游击区。1939年4月26日,包森率部在遵化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40年初,包森执行冀东区党分委葛老湾会议精神,主持西部军事工作,赴盘山开辟蓟平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秋季,十……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王平陆 (1902~1938)  王平陆(1902—1938),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支队司令员。 原名高永祥,河北省迁安县上梨树峪(今属迁西县)人。早年曾到哈尔滨中东路当铁路警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12月11日,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的自卫团团总孙家勤怀着强烈的抗日爱国之心,举行了武装起义。他决心率领本村的自卫团和农民群众同日伪……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于方舟 (1900~1928)  天津0创建人 于方舟 于方舟(1900—1928),原名于兰渚,又名芳州,曾用名于绍尧、于绍舜,宁河县俵口村人。中国0早期著名革命家,天津0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于方舟1917年秋考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倡导组织“新生社”,并创《新生》杂志,是青年-的优秀领导者之一。1922年秋考入天……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魏春波 (1891~1940)  魏春波,原名魏长河,1891年生,迁安县西庄村(今迁西县)人 。1928年后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全家投身革命事业,他家因此成为冀热边特委的落脚之地。 人物事迹 1937年10月,他协助特委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打响了冀东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为筹措活动经费,他说服亲属,卖地买枪献给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为抗联第…… 详细++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于2008年4月开始兴建,2008年7月初步建成开放,总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是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公园设计充分体现“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探索科学、追忆历史”的理念,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分为地震遗址区、纪念水区、纪念林区、纪念广场等区域。其中的地震博物馆于2009年10月落成。公园内纪念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地面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铺成,可供上万人举行重大-活动,是公园内供人们纪念亲人、凭吊逝者的一个重要场所。  广场正前方是纪念水池,面积3万平方米,水池内主题雕塑采用石材和青铜质地,用写实的雕塑语言,展现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生动场面,激发人们珍爱生命、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镌刻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纪念墙每面高7.28米,代表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预示着逝者与生者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人永远铭记1976年7月28日这个令唐山人悲恸的日子。在纪念墙的北侧正后方,是一片占地14万平方米的纪念林。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株,表达生命和纪念的意义。  园内唐山地震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由纪念展馆和科普展馆两个分展馆组成,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纪念展馆位于博物馆地下一层,展出照片近500幅,实物300余件,复原式景观4组,蜡像30余尊。主要展示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震后唐山人民在党中央的关怀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科普展馆地上、地下各一层,是一个以纪念展馆为依托,以科技馆的展示方式,全面介绍古今中外地震现象,普及宣传地震知识,彰显地震学科总体形象的主题性专业科普馆,其布展面积6500平方米,分为序厅、地震科学展厅、地震活动观测展厅、地震灾害防御展厅、地震紧急救援展厅、4D动感影院、防灾体验教室等。人们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地震的强大力量,了解掌握逃生避险自救的相关知识,接受应对多种自然灾害的培训教育。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文明祭奠地震罹难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以及进行地震学术研究和交流的理想场所,发挥着宣传唐山的窗口和前沿阵地作用。2011年6月,公园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1年7月,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地址:唐山市岳各庄路19号  类型:纪念馆  电话:0315-5939728  官方网站:http://www.tseqpark.com/

红楼梦荣宁小镇

  红楼梦荣宁小镇位于唐山南湖荣宁小镇泥塑景区,走入感觉仿佛时空倒置,岁月逆流,迎面是泥塑的红楼梦大观园景观。  小镇的街道上,泥塑的150多处微塑场景讲述着中国名著经典与传承。荣宁小镇以泥塑的形式打造的红楼梦景区,为游人打造了一场文化旅游的视觉盛宴。此外景区设有仿古客房、生态观光采摘园。  景点地址 河北唐山市学院南路龙泉寺南第五停车场。   交通   公交:唐山市内公交车经过(停靠)南湖公园的公交车线路有:84路、44路、11路、游3路;  自驾:导航至唐山市龙泉寺即可。   开放时间9:00-20:30。

唐山大钊公园

  大钊公园总面积为14.80公顷,包围在市中心文化路、建设路、新华道、国防道四条主次干道之中,北侧与雄伟的抗震纪念碑文场相邻。是一座以自然式为主,具有我国传统山水园林风格,时代感鲜明、集游憩、娱乐、科学普及、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他的故乡。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震后,唐山市人民政府决定把人民公园扩建成“大钊公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为公园题写了园名。  主要景观大钊纪念景区位于公园西入口内,占地约1.5公顷,是景区中的主景,突出了公园的主题。建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钱绍武设计的全国最大的李大钊半身花岗岩雕像。雕像建在人工堆置的土丘上,基座长8.50米,宽3.60米,高约3米,黑色大理石贴面。雕像肩宽6.25米,采用夸张的手法,加大了肩的尺寸,点出了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思想。基座下面片植了沙地柏,仰首翘起的柏尖,象征了李大钊与敌人针锋相对的笔锋,雕像背景栽植了油松、桧柏、侧柏组成的常绿针叶混交林。突出了烈士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怀念之情,他就像这些松柏万古长青,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轴线两侧采用规则式列植了雪松,黄杨球和小蘖球,使人肃然起敬。在轴线两侧的绿地以自然式配植了花灌木,对景群植了常绿树和花灌木,喻意李大钊播下的革命种子,已开遍祖国大地。歌颂了烈士用鲜血浇灌的花朵,开得绚丽多姿。

广场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广场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