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天山大峡谷 | 天山大峡谷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天山大峡谷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雄奇、险峻、幽深、宁静和神秘。 天山神秘大峡谷位于独库公路旁,距离库车县城约70公里,是天山支脉克孜利亚山中的一条峡谷。维语中,“克孜利亚”意为“红色的山崖”。那些红褐色岩石正是在亿万年的风雕雨刻之下,才形成今日的“神秘大峡谷”。站在谷底仰视高山,只觉得陡峭的峰峦似乎随时随刻都会压将下来,令人眩晕。 进入谷内,在红褐色的山峦中步行,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清凉的世界。谷口十分开阔,但是深入谷中,峰回路转,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有些地方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谷底比较平坦,许多时候都能够闲庭信步,两侧是高耸的石壁,脚下是细沙,不少路段还覆着一层浅浅的水,结着薄薄的一层冰。抬头仰望,在蓝天的映照下,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数不胜数,神犬守谷、旋天古堡、显灵洞、玉女泉、卧驼峰等景观个个形态逼真。 峡谷中神秘的阿艾石窟距谷口不足2公里,高悬于绝壁之上,最初仅可攀着30多米高的悬梯而上,如今旁边已经加建了石阶栈道。根据考证,石窟建于盛唐初期。石窟很小,深不足5米,约一人高,洞顶呈拱形。窟内三面皆有残存的壁画,而壁画上竟然罕有地出现了汉字,与古西域地区其他数百座石窟相迥异,充分显示汉文化的痕迹。 |
库车王府 | 库车王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库车王府”位于新疆库车县城,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20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因而,2004年库车县政府投资1300万元,根据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库车王府”。 重建后的“库车王府”占地4万平方米,融合了我国中原地区和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库车王府 库车王府 凉亭、城楼等建筑特色,游客还将通过文物展示、家族史介绍以及特色饮食等,了解12代世袭“库车王”190年的历史生活。 库车王府于2006年3月26日重新对外开放。 详细介绍 库车王府全称为“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回部亲王”就是“维吾尔王”,统领着天山南部维吾尔族的大部。库车王府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也就是公元1828年。乾隆年间,回部亲王的第一代王爷名叫米尔扎·鄂对,是统领南疆重镇库车、阿克苏、拜城三城的地方-。清朝政府在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时,米尔扎·鄂对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乾隆皇帝册封他为“一品扎萨克达尔汗”。到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世袭亲王共计十二代。现在,第十二代亲王达吾提·买合苏提还健在,是目前中国惟一健在的王爷。他今年已经79岁高龄,但仍然担任库车县政协副主席职务,是中国目前年龄最大的国家公务员。 近200年的库车王府,1937年被-军阀盛世才毁坏。我们现在看到的王府,是2004年重建的,投资1500万元,依照第十一代亲王时期的王府原样重建。王府游览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有王府展区、龟兹博物馆展区、古城墙等展区组成。王府内还有“王府客栈”、“王府家访”、“篝火互动晚会”、“宴艺厅”、“旅游购物”、“王府歌舞团”等配套设施和部门。大家看到的右侧,就是旅游购物、王府客栈、贵宾厅及清真寺。 库车王府历经十一代亲王扩建,既有中原汉文化风格建筑,又有新疆维吾尔族特色建筑,还有俄罗斯式建筑。在这里,您将有幸一睹中国最后一位王爷的风采;在这里,您将享受到高标准的民族式接待;在这里,您可以品尝王府佳肴,欣赏民族歌舞,还可以同年轻的维吾尔姑娘小伙翩翩起舞;在这里,您可以同王爷同住一府;在这里,您将享受到温馨周到的服务。 4A级景区 2007年12月3日,随着库车王府顺利晋升国家4A级景区,南疆从此告别了无4A级景区的历史。 库车王府位于库车县城,占地4万平方米,是融合中原地区和伊斯兰风格的宫殿。王府内有龟兹博物馆、库车王府文物馆、库车民俗展馆、末代“库车王”官邰清代城墙等。游客可以通过文物展示、家族史介绍以及特色饮食等,了解12代世袭“库车王”190年的历史生活。 库车王府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到本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2004年,库车县政府投资1500万元,根据库车最后一位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了“库车王府”,为末代“库车王”建造了专门住所,并于2006年3月26日重新对外开放。 地址:新疆库车县林基路街90号 电话:0997-7210532 |
龟兹绿洲生态园 | 龟兹绿洲生态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龟兹绿洲生态园库车龟兹绿洲生态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园内景观古木参天,奇花夺目,暗香沁人心脾。巨石飞瀑,发旷古清音,小桥溪水,引春恋舒情,榕树盘根错节,修竹蓬勃吐翠,攀岩青藤牵扯山野兴趣。动静、线条、色调、光影使园内景观形成可收藏的建筑风景。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合理构建,现代装饰风格与古雅拙朴的自然装修的整和。生态园不分寒暑,避开闹市的拥挤和喧嚣,将会体会听溪品茗,倚晖拥翠的传统意境,真正的使餐饮这一古老的行业镌上浓郁的文化印记。精致的菜品与天然生态果蔬的营养搭配,使生态园处处体现自然、生态、和谐、完美的基调。在园内信步闲庭,休闲餐饮、可洗尽忧烦、宠辱皆忘,深得中华美食文化之真谛。 龟兹绿洲生态园,占地面积820亩,是库车乃至南疆最大的生态园,集娱乐、餐饮、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4A级景区。 龟兹绿洲生态园最大的特色在于就餐之所采用高科技温室技术,玻璃温室大棚面积达12200平方米,夏天有空调冷气,冬天温暖如春。最奇特之处,是园内遍植仿真根艺造型,仿真造型种类繁多,有胡杨、榆树、杨树、榕树等,多达126组(棵、群)。还有各种奇花异草、珍奇树种、珍稀水族,给人以动静不同的享受,实为南疆第一家绿色生态园。 生态园大门是用高10米,宽15米的巨型仿真根雕组成,完美逼真的艺术,进门就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步入园中,但见茂林修竹,绿意盎然,山花烂漫,流水淙淙,一派江南风光。鱼戏荷叶间,山泉伴鸟鸣,梅开映院红,小巷曲栏斜,在琼筵醉客的同时,一览山水美景。 园内布局模仿中国园林艺术之造型,但求曲径通幽,景外有景,农家民俗、王府大院、江南水乡等不同风格和口味的大厅被绿树或牡丹、石山、小桥、流水等区隔开来,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和现代生态氛围。 地址:库车县塔北路五号 电话:0997-7331199 |
天山神秘大峡谷 | 天山神秘大峡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山库车大峡谷,又称克孜利亚大峡谷,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呈东向西纵深长约5.5公里。为红褐色岩石经风雕雨刻而成,峡谷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山体千姿百态,峰峦直插云天,沟中有沟,谷中有谷。南天门、幽灵谷、月牙峡、虎牙桥、魔天洞、雄师泪等景观造型生动,形态逼真。距谷口1.4公里处的山崖上有一处唐代石窟,窟内南、北、西壁上有残存壁画和汉文字。距峡谷700米处另有一峡谷,与神秘峡谷相伴。 天山神秘大峡谷集雄、险、幽、静、神为一体,身临其境者无不赞美叫绝。大峡谷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维吾尔语称“克孜利亚”(红色的山崖),实为亿万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是我国罕见的旱地自然名胜风景区。克孜利亚大峡谷由一系列红赫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雄伟壮观、波澜起伏、满山红透、群峰尽染,犹如人间仙境,五千米长的曲折狭长的山谷,就是十里画廊,亿万年的风雨剥,山洪冲刷,造山运动造就了峡谷独特的魅力,它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山峰海拔2048米,谷内冬暖夏凉寒暑不侵,泉水叮咚,鸟鸣兽走,谷道蜿蜒曲折,景象万千,奇峰异石,险洞峡沟,谷道左侧峭壁上竞有盛唐时的千佛洞,壁画清晰,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峡谷现已定名的景点达42处。更为显著的是,峡谷内有一座盛唐时期的千佛洞遗址,在古西域地区数百处石窟中绝无仅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两次对大峡谷进行考察,预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住宿: 阿克苏友谊宾馆新疆阿克苏市迎宾路42号 库车龟兹宾馆新疆库车县天山西路93号 阿克苏迎宾馆新疆阿克苏市小南街1号 交通: 克孜利亚大峡谷就在217国道上,可以乘坐这条路段的班车,也可以从库车包车前往,价格200元左右。 美食: 天山大峡谷的美食,有库车小白杏、烤包子、大馕等等。 地址:库车县阿格乡(217国道1045公里处) 电话:13899203488 |
盐水沟 | 盐水沟是一条穿越确尔塔格山的干涸河床,因山沟的水流含盐量高而得名。盐水沟也是古丝绸之路的故道,是龟兹古国通向姑墨国的咽喉地带.沿途可见建于汉唐的关类遗址数座,是昔日客商、军旅、佛教徒们穿梭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早在4亿年前,这里还是印度洋的一部分,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崛起,阻断了塔里木与印度洋的联系,海水慢慢蒸发而去,留下大量的盐碱,成为塔里木对海的相思。它们大多成晶体,有六面形如水晶的,有长方体如冰柱的,有的状如老者,有的形似动物,有的奇如白花,有的洁比美玉…… 初入盐水沟口,如果不仔细觉察,还看不出有多么神奇,只觉得是一个丘陵的褶皱而已,不高,不深,也不奇,一条细如柳叶的溪流,顺着褶皱无声地流了进去,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越往里走沟越深,也越宽阔起来,两边的丘陵也越来越高。两边的丘陵上白花花的,似乎是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其实,那些白色物质是盐的晶体。这些奇形怪状的盐花是摄影爱好者和奇石爱好者的宝贝,他们来到这里来收集这些天然艺术珍品。 盐水沟两侧庞大的红色、褐色和灰色山体群,历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前往克孜尔千佛洞的路上会穿越地形奇特的盐水沟风景区,雅丹地貌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地形,这里有巍峨的“金字塔”群,有惟妙惟肖的“布达拉宫”,有如梦似幻、神韵万端的仙山琼阁。造型生动,形态逼真,令人有鬼斧神工,奇景天成之慨叹。特别在夕阳斜射,朝霞映山之时,极目远眺,大有不是火焰山,胜似火焰山之奇。 四五峰骆驼映入眼中,走近了仔细看,这些土黄色的庞然大物脖颈上竟然没有缰绳,身上也没有捆绑的痕迹,它们也不怕游人,或站或卧,悠闲地看着过往的车辆和游人,难道在南疆还有野骆驼吗? “不是的。”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骆驼原来是家养的,由于农户家境变好,或者骆驼年龄过大,这些骆驼就被野放了。没有想到,现在这些骆驼竟然习惯了这里的环境,繁衍成了四五群,每群四五只,成为盐水沟的另一种景致。$$$$$$ 河边不时有人拿着木棍或者长把的铲子在河里戳来戳去寻找什么,让人疑惑不解。原来,上世纪50年代曾有银行从和田和喀什拉运了一车的金银和钱币从这里经过,突然发了洪水,车辆翻进了河里,1200两黄金白银被洪水冲走,收不回来了。虽然当时的消息是-的,可是,不时从河底捞出的金银钱币,鼓舞着到这里想发财的人。如今,仍然有人梦想寻觅到金银财宝,所以,一到休息天,这里的人自然多了起来。 在盐水沟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河边上有一块白色胶泥,远看像一头小象,矗立在山脚下,它的身躯被压在了大山下,似乎喘不过气来,挣扎着露出了前半部分,勉强伸出头,把鼻子扎进了盐水沟里,吮吸着咸涩的苦水。据说,古时候库车一带大象特别多,其中的一个象王成了精,带着大象们白天在盐水沟一带栖息,晚上出来糟蹋庄稼、祸害百姓,为害一方,龟兹国上下对它们都毫无办法。当年唐僧西行经过这里时,孙悟空经过一番苦战,收服了它们,盐水沟上白花花的盐碱,就是大象们战斗时身上抖落的皮屑。 |
库木吐拉千佛洞 | 库木吐拉千佛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库木吐喇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区库车县西南约30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库木吐喇是维吾尔语的译音,意思是“沙漠中的烽火台”。窟群分布在渭干河东岸的山麓或断崖上,分为南北两区,相距约3公里。北区的洞窟较为集中,已编号的洞窟有80个,但窟形和壁画保存较完好的不到半数。南区洞窟分散在河东岸和几条山谷内,编号的洞窟有32个,保存较好的不到10窟。 与克孜尔千佛洞齐名的库木吐拉千佛洞,位于在库车县城西南30公里处的渭干河畔的却勒塔格山崖上。清徐松《西域水道记》称,这里“山势斗绝,上有石室五所,高丈余,深二丈许,就壁凿佛相数十铺,璎珞香花,丹青斑驳”。 库木吐拉是库车县境内现存洞窟最多的一处石窟群,已编号的洞窟有112个。1961年经国务院宣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库木吐拉石窟大约始凿于公元4世纪。第24窟的“降魔变”,笔触粗犷豪放,表现了龟兹人民敦厚朴实、心胸开阔爽达的气概。第46窟映子本生图,采用较粗的线条勾勒轮廓,内部以赭石平涂,立体感很强。第32窟残存“涅架变”中的举哀菩萨,线条圆润而坚实,流畅而柔和,富有韵律感,是“屈铁盘丝”式线条的代表作。 在库木吐拉石窟中,唐代的壁画数量最多。它在内容和画风上都和中原艺术比较接近。这里出现了“西方净土”、“东方药师”、“法华”、“弥勒”等大型经变故事画。同时,这一时期的壁画中,也还有许多是中原和龟兹画风相结合的产物。第36窟的举哀菩萨,同一幅画中,有的地方线条劲紧圆润,有的粗细相同,再薄施晕染,显得身姿挺秀,情态高雅。龟兹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姿态优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古代龟兹人民的文明风度。 门票|开放时间 35元,个别洞窟另收100~500元不等。 新疆阿克苏市 |
苏巴什故城 | 苏巴什故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苏巴什故城实际叫“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悝大寺”,波涛滚滚的库车河穿城而过。据说,这条河就是《西游记》里“子母河”的下游。故城遗址始建于东汉(公元1世纪),隋唐(公元6至8世纪)盛极一时。 这座古城如今东、南、北三面仍有残留城墙,系夯土建筑。周长为7公里。东墙长为1446米,高约为7.66米;南墙长1809米,断续残留。北墙长约2000米,高2.4米。西墙已无迹可寻。 城内的名胜古迹到处皆是。从发掘情况看,早期文化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有石器、骨器、陶片。另外,还发现少量铜器和汉五铢钱。从晚期文化层中,曾出土排列整齐的一组大陶缸,共33只。还出上了铺地用的莲纹花砖、蓝纹砖、筒砖,其纹饰、形状与唐代长安大明宫的铺地砖略同。此外,还出土有乾元通宝、开元通玉、中字钱和大历元宝等古钱币。从文物古迹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称:“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屈支,即龟兹。据考证,文中所称之“大都城”。就是位于库车县出附近的龟兹都城(一称皮朗故城),汉代名延城,唐代名伊罗卢城,汉唐时期均为龟兹国都。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西行至此,见寺庙僧侣云集,香火甚盛,便在这里滞留两月余讲经-。7世纪中叶,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集聚这里,暮鼓晨钟,佛事兴隆,到了9世纪,佛寺为战火所焚,因而日趋衰败,14世纪初彻底废弃。 |
库车友谊路墓群 | 库车友谊路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库车自古就是龟兹文化发祥地,在库车县友谊路地下街建设工程中发现的东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群,体量大、性质特殊,是新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新疆考古工作中的空白。这些古墓群,从墓葬的形制上看有竖穴墓和砖室墓两种,分别有竖穴墓葬2座,砖室墓7座,是在新疆首次发现的典型的汉式砖室墓。其中,砖室墓又分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单室穹隆顶砖室墓、前后双室穹隆顶墓三种形式。单室穹隆顶砖室墓墓门上部有照墙(部分有砖雕),前后双室穹隆顶墓的前后室四隅起券处有灯台,墓葬形式为合葬。 通过与在江苏、山东、陕西、河南、山西以及甘肃酒泉、嘉峪关、敦煌、青海大通县等地发现的墓葬资料对比,库车发现的砖室墓的形制、构造方式、砖的规格等,与甘肃敦煌佛爷庙湾、青海大通上孙家寨等地发现的魏晋尤其是西晋时期的墓葬极其相似,可推定为魏晋十六国时期,即公元3世纪中后期至4世纪。 从考古发掘材料看,早在西晋或延续到东晋十六国时期,汉文化对这一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古墓群发掘出土的二百余件珍贵文物,为新疆考古文化断代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标尺。从墓葬形制来看,属于中原地区的,但建构方式则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这批墓葬在库车发现,是西汉中央政府建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的直接物证,从考古学资料上证实了中原文化对西域的重要影响。认真做好墓葬群的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揭示东晋十六国时期新疆与中原地区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库车大寺 | 库车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库车大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大寺座落在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 伊斯兰教在库车传播后,约在15世纪营建此宗教建筑,初始为土建寺院,17世纪改作木结构寺院。1918年遭火灾被焚,1923年由当地阿吉主持集资、募捐重建了这座清真寺。1927年竣工。寺院面积1165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两部分,一是大寺院主体,内有旋转楼梯至寺顶,供阿訇喊“乃玛孜”之用。全为砖木结构。二是供信徒礼拜时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厅和后室两部分,面积约65平方米。 大寺门楼高18.3米,全部青砖砌成,高耸的门楼与宣礼塔,庄严挺拔。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在寺内庭院东南角有一处声威显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也是新疆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司法机构遗址。 新疆阿克苏市 |
克孜尔尕哈土塔 | 克孜尔尕哈土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城西北盐水沟东侧,距克孜尔尕哈干佛洞只有一公里,维吾尔语中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 据考证,这是一个汉代边防报警的烽火遂遗址,因此,又称克孜尔尕哈火逢火台。这个烽火台高约15米,气势雄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烽火台之一,烽火台也称烽燧,是古代用于通讯联络、军事报警和交通驿站的设施。上端建有望楼,现在木栅残迹尚存,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个火逢火遂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烽火台是汉朝军事通讯设施之一,它曾经维护着西域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象征。信息传递,可追到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那时候,乘车传递曰“驵”,乘马传递称“驿”。烽火传递早在周朝就有,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火,各地诸侯必须立马带兵前往救援,共同抵抗敌人。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常以狼粪代替薪草,因而“燧”又别称为“狼烟”。烽燧制度很严格,规定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如举一道烽或燧,示意来敌500人,500人以上举二道烽或燧,等等。乘马、乘车及烽火传递,相互依存,沿用至清。 日常管理烽火台的官吏叫“燧长”,带领一班人马日夜守候,随时受命发出或接收信息。头领有病请假,必须经上级批准方可。汉高祖刘邦曾经就是秦王朝的一名“燧长”。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烽火台十里相间,台台相连,通达数千里。信息传递,几千里距离,烽烽相传,燧燧相接,一日到达,比当今的火车、汽车还要快速。可谓“光通讯”。 烽燧离库车县城不远,在城北12公里处的库车河边,烽燧的四周是一片比较平坦的黄土地,高约16米的烽燧便显得特别突出。烽燧底部是一个长方形,东西底长6米,南北底宽4米,自下而上逐渐收缩,主体由黄土夯筑,每层黄土厚约15米,上部以胡杨等木柱为骨架,黄土与木柱间隙1米,顶部以土坯垒砌。因为烽燧所处地是一个风口,烽燧南面已被风吹出凹槽,远远望去克孜尔尕哈烽燧就像两个并肩站立的哨兵。孤独地矗立于黄土蓝天间烽燧背倚却勒塔格山,面朝库车绿洲,深居盐水沟谷,远远望去,几乎被高低起伏的黄色、红色的沟壑埋没,但及至穿越戈壁黄沙抵达它近处的小片平地时,才赫然望见这座千年的古老军垒。 在维语中,“克孜尔”是“姑娘”的意思,尕哈是“居所”的意思。克孜尔尕哈就是姑娘居住的地方。关于烽燧还有个凄美的传说:古时候,龟兹国的一位公主长到16岁的时候,和一个穷人家的小伙子相爱了。然而,贵族人的头与穷人家的头是不一样的。(古龟兹国为了阶级等级之分,从小就要把贵族人家新生儿的头枷扁)等级观念使他们不能成亲。于是小伙子乔装成一个巫师,为国王算卦时说他的宝贝女儿要被蝎子毒死,必须住在最高的地方,国王就把女儿送到了烽燧之上,于是小伙子就时常攀上烽燧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会,后来被国王发现了,用乱石把小伙子活活砸死在烽燧之下,公主悲痛欲绝,最后在烽燧之上-殉情。 |
龟兹古城遗址 | 龟兹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龟兹国是古西域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 龟兹为我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辖4镇、16府、72州之地。 古城周长近8000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约22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1985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在此城进行过发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铜件、汉五铢钱、龟兹小钱、开元通宝等。 新疆阿克苏市 |
新疆库车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 新疆库车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一片地球上最大的陆地,这就是亚欧大陆。在这片大陆腹地的东北角,便是世界著名的古代西域,而在西域的正中,就是古代的龟兹国,现金库车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即位于其中。 新疆库车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北依天山,南临塔里木盆地,总面积502平方公里。由北部的大小龙池景区,中部的天山神秘大峡谷景区,南部的屈勒塔格山景区构成。三个景区沿库车河河谷而分布,成为公园的一鲜明特色。 人类很早就对一些有利地形进行识别与利用,库车河谷就是这样一条承载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河谷,它饱含古国库车——龟兹文化。沿这条河谷所在区域亦是一个充满地学资源研究的地方。 新疆库车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以库车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质大剖面、火山岩峰丛、古代冶炼遗址以及古龟兹文化、维族风情为特点,以干旱地区库车地貌观光游览、龟兹文化及维族风情体验、宗教朝圣、科学考察、休闲度假和养生健身为主要功能的大型综合旅游目的地。 公园的景观特色在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山区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极高的观赏性,是研究新疆天山构造带,乃至天山隆升、环境变迁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地区,也是西域文明荟萃地,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大龙池 | 大龙池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1000米,形状呈一不规则的椭圆状。面积约2.5平方千米,最大水深92米,平均水深30米,容积约7500万方,大约形成于1.8-2.9万年前。 大龙池水域宽阔,清澈见底,四面环山,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山上青杉翠柏,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偶尔还可见到雪鸡,黄羊和雪豹。大龙池最美的要数它静如处子,澄似明镜的澄碧湖水。龙池得名可能源于《大唐西域记》中的一个美丽传说。 大龙池下游为古冰川终碛堤,东西长1250米,南北宽600米,海拔2492米。由大小不一、混杂堆积的岩块组成,高出湖面约60米。冰川终碛堤上还分布着众多的且大小不一的锅穴,它是系冰碛物中巨大的冰块消融后留下的漏斗状洼地。 大龙池水来自周围山地冰雪融水和降水汇入谷地后,受冰碛堤的阻挡而形成湖泊。夏季融雪加量,雨水丰富,湖面增大;冬季补给水量减小,湖面则相应减小,湖泊没有明显的地表出水口,其湖水是通过终碛堤下面由巨大岩块堆叠构成的空隙组成的地下暗道流入小龙池。 |
克孜尔尕哈石窟 | 克孜尔尕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尕哈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北14公里的盐水沟旁的却勒塔格山脉南麓,与克孜尔尕哈烽隧毗邻。始建于公元5世纪。 石窟开凿在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范围内的崖壁上。分为东、西两大组群,现存洞窟5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较完整的洞窟39个,有壁画的洞窟13个。洞窟时代大致可分为两期,前期为公元6~7世纪,后期为公元10世纪以后。根据国王和王族供养像及龟兹文题记分析,这里曾是龟兹王室寺院。石窟建筑形式多样,按功能分有支提窟、僧房窟、讲经堂、禅窟等;按窟顶形状分有、平顶、券顶、穹庐顶、套斗顶、覆斗顶等。现存较完整的39个窟可划分为5组,每组都具有礼拜、讲经、禅修和居住等各种功能。 石窟壁画均是典型的龟兹风格,有佛本生故事40余种,因缘故事20余种,还有佛传故事画及龟兹文题记。本生故事绘在中心柱窟甬道侧壁上,且画面较大,为龟兹其他石窟所少见。全盛期的石窟壁画展示了“曲铁盘丝”画法,色彩鲜明华丽,人物姿态自然,服饰华美多样。其中以第30窟的八身飞天最为著名。 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古代龟兹国都城最近的一处石窟寺,属于国家寺院,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其中的讲经窟在龟兹石窟中别具一格,其浓郁的龟兹画风及珍稀的龟兹文题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2001年6月,克孜尔尕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 |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 绍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又称默拉纳和卓墓,位于在库车新老城之间。 默拉纳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额什丁相传为伊斯兰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时来库车传布伊斯兰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门、祠堂、墓门和墓室四部门、全部以绿色琉砖装饰,是曲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颇为壮丽。祠西廊下有扁额,-“天方列圣”四个大字。两旁有题记,为清光绪7年李蕃所题。 新疆阿克苏市 |
苏巴什佛寺遗址 | 苏巴什佛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境内,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遗址以佛塔建筑群为中心,发现有庙宇、僧舍、洞窟、佛塔、殿堂等遗迹。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木器以及壁画、泥塑佛像等遗物。此外,还发现有写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简及残纸。 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当时龟兹地区的佛教艺术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